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图揭示两国纷争 以色列国的历史

以色列自然地理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克了约旦王国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带(当时被埃及占领)与西奈半岛。以色列在1982年从西奈半岛撤出了所有的驻军和殖民地,并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带,不过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目前仍未解决。自从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东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辖范围之内,戈兰高地自从1981年以来也属以色列管辖,虽然它们都不属以色列的正式领土。

以色列国的主权范围,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领土,总计为20,777平方公里(1%水域面积)。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辖范围内的领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和戈兰高地在内,则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积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领土,包括军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区,则是28,023平方公里。

巴勒斯坦自然地理

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现在所称的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巴勒斯坦未能建国的原因

首要的深层原因就是巴勒斯坦民族组织本身不成熟,在建国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最早他们设想的是大叙利亚主义,依靠叙利亚建国,准备和叙利亚建立一个国家。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行不通的。

二战后,埃及总统纳赛尔设想统一阿拉伯世界,建立大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又转而依靠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将建国希望寄托在纳赛尔的设想,最后也没有成功。

直到阿拉法特领导巴解组织,才开始依靠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力量建国,巴勒斯坦建国才有可能。这对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组织也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从地区环境和外部环境方面看,巴勒斯坦建国的制约因素不断增多,越来越困难。

上世纪80年代后,巴内部出现了多个政治派别,他们不仅相对独立,而且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势力和武装,他们的想法和目标自然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巴解组织和哈马斯的矛盾最为尖锐。虽然现在两个组织实现和解,但本质矛盾并未消除。

此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阻碍了巴勒斯坦建国进程。阿拉法特曾痛心地指出:“阿拉伯国家比以色列还要坏。”由于矛盾重重,部分阿拉伯国家先后与巴勒斯坦交恶。

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后,巴勒斯坦认为埃及出卖了它,随即中断同埃及的关系。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两者关系目前才有缓和。

叙利亚曾是巴解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勒斯坦一些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大马士革。1983年以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1988年以来,巴叙关系有所缓和。

约旦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与巴勒斯坦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国籍的国家。约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

沙特、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1991年3月3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恢复正常。

最后,最大的阻力是美国和西方国家长期偏袒以色列,采取各种手段阻挠巴勒斯坦建国。这其中也和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压力有关。并且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建国态度越来越强硬,这大大延缓了巴勒斯坦建国的进程。

美国为何力阻巴勒斯坦“入联”

奥巴马政府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外交努力,试图劝说巴勒斯坦放弃寻求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身份的努力。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埃雷卡特明确表示,巴方不惧怕美国和以色列的经济制裁,将坚持前往联合国。

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提交有关寻求正式会员国身份的申请,即使美国阻止其获得通过,这对美国外交来说也将是一次重大失败,因为其必将引发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令美国陷入孤立境地。

否决易 平怒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6日表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戴维·黑尔和白宫中东问题首席顾问丹尼斯·罗斯正就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克服当前僵局与以巴双方展开磋商。他们6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巴拉克举行了会晤,黑尔定于7日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面。

巴勒斯坦1988年宣布建国并得到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承认,但它一直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只具有观察员地位。今年6月,巴解组织正式宣布将于9月前往联合国,要求其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会员国身份,并根据联合国宪章承认其自治权。以色列强烈反对巴方这一决定,称这将严重阻碍巴以和谈的重启,使本已停滞不前的巴以和平进程雪上加霜。

由于以色列是美国重要盟友,再加上以色列对于美国国内政治拥有重要影响力,美国早已明确表示,如果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寻求正式会员国身份,它将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

然而,美国只能在安理会投票中用否决权来阻止巴勒斯坦获得正式会员国身份。但还有一种可能,即巴方寻求联合国大会举行投票,将巴勒斯坦的身份由目前无投票权的观察员“实体”提升为无投票权的观察员“国家”,而美国对此没有否决权。

这一改变将让巴勒斯坦有资格加入十多个联合国机构,并可以在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提起诉讼。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寻求正式会员国身份还是将身份提升为观察员“国家”,只要巴勒斯坦坚持目前立场,到联合国寻求投票,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几个持反对立场的国家就将处于媒体聚光灯下,届时美国的阻挠行为就很可能激起巴勒斯坦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美情绪。而这将使奥巴马上台以来修复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努力付诸东流。

美方软硬兼施

在此情况下,美国只有将很大赌注压在阻止巴勒斯坦向联合国提出申请上。为此,华盛顿正软硬兼施。

据媒体报道,作为“软”的一手,美国提出了新的恢复巴以和谈计划,但这能否奏效关键在于以色列会不会按照巴勒斯坦要求,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建设犹太人定居点。美国也希望,这一提议能够让原本支持巴勒斯坦的一些国家改变主意,这样或许能够让巴方重新考虑其立场。

作为“硬”的一手,比较亲以的美国国会出现了威胁中断美国对巴援助的声音。此外,美国国务院还在8月底向70个国家发出了外交照会,敦促它们反对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任何单边行动。奥巴马政府官员表示,这些外交照会的目的在于缩小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大会投票结果上的优势。

奥巴马政府内部目前对于美国阻止巴方努力的后果也看法不一。有些官员认为,美国能够承受由此带来的外交影响,因为美国以前也曾在联合国为支持以色列而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行使过否决权。

但也有官员持不同看法,认为这一事件可能造成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新一轮的动荡。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马丁·因迪克就指出,美国的反对可能促成巴勒斯坦人的觉醒,带来新的暴力,而美国将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巴方姿态强硬

面对美国压力,至少到目前为止,巴勒斯坦方面仍保持强硬姿态。

巴解组织执委会委员埃雷卡特5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巴勒斯坦将不会畏惧美国威胁,坚持前往联合国,要求其承认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为国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会员国身份。

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图揭示两国纷争 以色列国的历史
埃雷卡特说,前往联合国寻求支持,要求其承认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获得联合国会员国身份,是由巴解组织执委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和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共同决定的,“我们不会因为美国和以色列威胁对巴勒斯坦实施经济制裁而停止这一计划”。

在谈到前往联合国寻求支持的目的时,埃雷卡特说:“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我们得到联合国的支持,也无法阻止以方在巴被占领土上修建定居点,无法结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但如果联合国大会通过并承认了巴勒斯坦的会员国身份,这就意味着以1967年战争前边界线为国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首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日内瓦第四公约》将适用于巴勒斯坦现状,这会迫使以方无法继续将巴勒斯坦领土称为‘争议领土’。”(综合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驻拉姆安拉记者陈序、吕迎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0408.html

更多阅读

信用评级的历史 信用评级的作用

信用评级的历史 信用评级最早起源于美国。1890年,约翰·穆迪创办了穆迪公司Moody's,首先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估。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大批公司破产,不能偿还债务,人们开始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信用评级业务开

丁伍号:361°的历史从2004年开始361°的前身是别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胡军华  丁伍号的部下说,老板交代过,361°以前的历史尽量不要提,这令人困惑,没有当年的委屈与困惑,361°今天的光芒恐怕要大打折扣。   近日一则媒体的报道将361°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财经网报道称,三六一度

声明:《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图揭示两国纷争 以色列国的历史》为网友如水流如花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