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宗混元派丹道修持入门阐义函授教材 道家混元网

《混元丹道修持入门阐义》和心斋道教文化

注:此为恩师在网络筑基班所传授的内容目录,即将整理成书出版。

混元丹道修持入门阐义

萧新铸

目录

序   5

第一章:我的宗教思想观   9

缘 由   9

第一节:入世修持与出世修持的所在   11

1、出世修持   11

2、入世修持   13

第二节 如何理解“丹道”养生文化   14

第三节 南北宗原本同一宗脉   17

第四节 我对丹道的思想内涵认识   18

第五节 我的修持传承   21

1、混元派续脉   21

2、北宗皈依   28

第二章:南宗丹道修持筑基   29

第一节 对先命后性的认识   29

第二节 对于命修的修持   34

1、如何调:身、息、意   35

2、握固   37

3、回光凝神   37

4、安炉设鼎   38

5、阴阳匹配   41

6、筑基接命   42

7、铸剑凝神   42

第三节 对性修的认识   43

1、如何认识“闹中求静”   43

2、对境无心   43

3、炼己化性   43

4、顺境求返   44

5、逆境求化   44

第三章:试剑   45

第一节 鼎中聚化   45

第二节 破地狱   45

第三节 试剑   46

第四章:丹道基本知识   48

第一节 我对玄关窍的认识   48

1、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48

2、后天为体先天为用   51

第二节 识天地人三才之道   67

1、天道   67

2、地道   76

3、人道   77

第三节 生门死户   84

第四节 橐籥理解   85

第五节 元神与识神感知   86

第六节 指掌与诀的作用   90

第七节 金光诀与咒   92

第八节 还丹诀   94

第五章:杂论   98

第一节 道教祭炼之法阐微   98

第二节 元辰、孤虚、司命   101

1、什么是元辰   101

2、“元辰”的调用   103

3、关于“孤虚”之浅说   103

第三节 关于三尸的解说   106

第四节 雷法与卦气论浅探   107

1、易经的象、数、义、理   107

2、卦气论的真实性   108

第六章:丹经汇录   112

一、《碧虚子亲传直指》   112

二、《玉谿子丹经指要》   118

三、《紫清指玄集 》   150

四、吕祖鼎器歌   170

五、《百字碑》   172

后记   173



高水云

认识萧新铸老师已经有12年之久了,时间过的真是很快,想我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不过我现在这般年纪,意气风发、精力旺盛、斗志昂扬,时刻准备以他的见解来与周遭的世界叫板,捍卫他的世界观,活像堂吉柯德跟风车作战。呜呼!问题是没有多少人在乎宇宙人生生死问题,何况在一个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时代,也是个人人自危的时代,生存压力严重的深圳与全国一样,只有金钱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此后我们奔波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一南一北,或开心、或郁闷、或流浪、或自在,凡此种种,不外乎命运的力量在可知或不可知地向我们展示它的魅力,印证和存疑着我们不同于现代科学的一些看法。

作为一个工科学院出身的人,同时也因为从小家庭的唯物主义教育,我不可能先验地选择与现代科技相违背的学问,也不可能一下子突破我的传统教育定势和模式,相信另外的完全不同的知识系统。但是当我的生活与命运开始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些正常思维模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现象时,我在宇宙观与哲学的角度开始了质疑和追问。

尽管这样的疑问在我少年时期就有些端倪,但是都被众口一词的说法和教科书的统一答案以及父母的嘲弄所扼杀,况且我一直是个好学生,怎么可能做出让大家失望的事情来哪?这样压抑的结果就是在我得以离开家庭和学校的时候,我开始了独立而不同寻常的自我发现过程,走上了一条与众人不同的道路,付出的是全部的正常生活的代价。(这也算是我们教育的毒害吧?)

很偶然地认识萧新铸老师的时候,我正在经历这些的疑问和苦闷。在朋友的晚餐桌上,他是作为一个算命者出现的,但是我们只是就有没有命运以及命运如何预测做了讨论。他不同于所有算命先生的观照角度,他的关于宇宙观的提法,他的辩证法思维,他的五大宗教合一的本质性概念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共鸣。

那是93年深圳的多雨的秋天,也正是一个玄学被隆重地推出的时节。适逢王玉德等人编著的中华神秘文化书系及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的出版,遂以这些书为入门读本,潜心琢磨,同时抄录了大概七万字的《六壬秘籍》,终于从思想观念及方法上接近了易学,并且试图从物理学、数学的方法中找到契合点。此前我仅仅以为易经是上古人类的朴素的哲学思想,经由萧新铸老师的介绍,始知易不仅是包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还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法,深深地被其式法之玄妙所吸引。

但是我并没有走与萧老师类似的道路。不久,我去了北京,以另外的方式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佛教再来反观其他宗教,对于宗教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其实所有的宗教都是人类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关于人与宇宙的本质及其关系的学问。在教宗组织化之后人们反而忘记了它的本源,演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组织化的门派,在大众的意义上完全脱离了宗教的人本内涵,剩下了宫观庙堂内的偶像崇拜,就成为了迷信,与它们本来面目相距越来越远。

十二年过去了,我又重新回到深圳,见到仍然独行的萧老师,生活还是老样子,有些老了,也有些松弛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了,有了些老成持重的模样,多了份平静,大概是与命运和解了。我们仍然可以随便地交谈,没有任何预设前提与规定框架,也没有什么俗套,既不需要互相迎合,也没有交谈之外的现实利益。这是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和环境。

当他告诉我要将近年来在网络上关于《混元丹道修持入门阐义》演讲内容集中成书的时候,我为他在生活奔波之外一直以来的坚持深深感叹。一个入世之人,没有了宫观的保护,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边讨生活,一边修行并不容易。当然我也知道于他这不算是什么坚持,而是他的爱好,他的生活,他的兴趣,乃至于他生命的价值所在。一个窥见了真理的人,真理就会自然地成为他须臾不可放弃的生命之路,于我亦然。这也是我们十几年的友谊的共同心理基础。

无论在佛教的意义上,还是在道教的意义上,我都不是一个持戒派的修行之人,尽管我们有着类似的宇宙观,但是关于如何返朴归真,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所有的路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的人群的,适应于不同根基、不同特点的人群的,这并不矛盾,殊途同归,在天人合一的原则下,一切都是阶段法则,方便法门,都不是唯一的,也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丹道也不例外,萧老师的阐义里无不处处渗透着他的殷殷之心。阅读与校稿的过程,让我们再次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史迹典籍的纷纭庞杂,希望借我们的微薄之力,让这样的文化梳理不至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在历史上我们有多少人这样默默地耕耘、奉献,只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只为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道教作为中国的固有和本土文化,有着源源流长的历史,梳理它的历史脉络是个利益中华文化的大事,即使你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方法修行,他文章体现出来的方法论也是颇有教益的。

我衷心地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所有优秀文化传统能够在各个分支上,在各个具体传承上,都后继有人,都有所发扬光大。因为所有的这些都将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春天到来的消息,都是汇集而成我们文化振兴大潮的每一朵浪花。

我为所有这样的每一点辛勤劳动成果鼓与呼!

2005年2月23日深圳

第一章:我的宗教思想观

缘 由

我立志弘扬道教文化,是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我信仰的是“仙道”,炼得是“七返九还”。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夹杂其他门派及其他宗教的功法,坚定不懈地走我所秉承的丹道修持这条路。

道教门派较多,总的分为两大类:“金丹符箓”派与“符箓金丹”派。金丹符箓派是以修持炼养为主,经忏符箓为辅;符箓金丹派则相反,是经忏符箓为主修持炼养为辅。道教的天师道,正一道属符箓金丹派;全真派属金丹符箓派。日前中国现有的全真教龙门派是金丹符箓派的社团主流。但散在中国社会民间及曾经兴旺过的金丹符箓派门系不少,混元派就是其中一派。它作为入世修持的法门,也与道教南宗丹派合流。故混元派又以钟吕金丹道来讲,它又属南宗系。

我的入世修炼法,倘若不是家传,我很难有信心坚持到现在。在80年代中,就我所得的混元派南宗入室修炼法起手方法,与朋友们探讨时,常被人耻笑,在不明其理其法的情况下,会被人误为“房中术”与“采战术”。一般人往往将我的起手修持功法视为旁门左道。难道大道不离阴阳,不离妻室,就是小乘功法?我们的入门起手,百日筑基之功,安炉设鼎都是在体内的。我们的修持与社会上流传的气功修炼有很大的差异。当人们不理解时确是难以一言说服。但我亲眼看到:我的朋友们,他们所炼的功,在世俗中,都难以取得大成果。反而,要么倒在名利、色欲上;要么在追求外在的功能神通中,跌入魔劫陷阱里。虽然我也兼修了雷法,但它是在内丹的基础上完成的。我曾说过:一切法是内在修持的功能外显。它既度人又护体,故“以静制动,感而遂通”。多年来,我研究的是看不见的事物,即气的阴阳转化规律。易经称阴阳不测谓之神!法术以年命之“元辰”为之神!这是几千年留下的传承,不是我的自编、自创或者拼杂的功法。

现在社会上修丹道的人,大都对祖师爷留下的南宗修持“安鼎设炉”的内在之意实在不明白,更不懂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总认为先天就是好,后天就是差;先天就是高功能,后天就是低功能。我的讲义就是要梳理一下大家误解了的先后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互为转化的方法论。

在道教文化思想中,我秉承黄老思想,先合人道;研究易老思想,以步天道;内持老庄思想,不求闻达,知时而明以进退!

在传承中我们授徒:凡是天赋好、六根清、七窍通的人,可直修出世法。以葆“精全、气全、神全”即是“先天”。还要秉持严格的戒条,使其元精不泄、元气不散、元神不耗。如若一损即落后天,必须再补充,返到先天上来。故师传择徒为什么要选具有先天之骨格及天赋的道理就在此中。先天好的人,刚性强,易受挫,且命运颠簸而不轻易言败。故修道必持外柔内刚之思想为宗旨。

有的人,认为读《道德经》能背熟就大道已成。这只是对“精全、气全、神全”的先天禀赋人而言的,具有先天禀赋的人甚至不需筑基阶段。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讲,后天修炼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按照一定的仪轨修炼也是有效的。因此,运用后天卦(即洛书)的理论为起手法门仪轨,是南宗修炼的一个特性,同时它也服务于大多数人的一个良好的方法。

作为我来讲,是希望南宗道统真有人明白。我为什么依然坚持“南宗”这个名词。第一:它既有别于在家,又有别于出家;第二:它有别于实修体悟与理论研究的区别;第三,他有别于正道与邪法的区别;第四,它有别于有道教信仰与无道教信仰的区别。我真诚地希望能有几个真正好道者能将道教南宗的文化遗产,用自己的亲身体悟去发扬光大。

第一节:入世修持与出世修持的所在

如何理解入世修持及出世修持:

修持作为道教来说,是修道者的必备之课,道教称为上罡。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炼养”。作为炼养,分两种形式介绍如下:

1、出世修持

出世修持是抱独身主义,是以独自完善自我的一种修持,须持以内外两戒来完成。一是戒身,一是戒口。我们称之为清静法门。在自我的性、情、欲调整中是以绝欲的方式来修持的。对自己的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思想境界内在要求很高,是脱俗的思想。我们将它称为出世修持。是高风亮节的一种内外思想禀赋很高的一种修持。

作为修道中的炼养来说:都是离不开阴阳二字、性命二字、心身二字、形神二字。由于清静修持的法门中要求绝欲。根本之处是男子要求马阴藏相,女子要求断月事,是清静门的特点。(关于女子是否在修持中非要先斩赤龙的说法,在此不作阐述)凡不在此特点的修持方中的修持者,均不是清静法门的修持。它与佛教的禅宗很融汇,也是元朝以后佛道合宗后的一个特性。

一般来说,在中国各地很多省市都有各自独住独身者,俗语称他们为:斋公、斋婆。还有的是在山中搭茅庵修行,我们称这类人是“道人”。道人,一般是各自居住的。他们大都有一聚会的场所,每逢道教的假节之日都聚会,聚会地点我们称十方丛林。散居的一般称为:庙、堂、阁、庵。作为信仰的人士,道教称为皈依弟子。皈依弟子的生活居住场所,一般称为:静室、丹房。作为独自居住的信教持戒人士道教称为在教教职人员。在教教职人员有住丛林与住小庙两类。

道教中的修持分两类。一类是祭炼修持,基本都有对祖师的神像供奉,我们称为经堂,也是持戒修持的方式之一,即是持以有象之形化己、炼己、度己;还有一类是不设经堂,是以性命双修、内外持戒一类,作为清静在家修持。是以设经堂持经颂忏、消灾解厄为主,由于有秉持向上之心,在人的心灵中,以慈悲为怀为宗旨。故修持的入手是静心。其修持的关键处是神室,凝神处是祖窍。是追求心身的一片洁静之处。故此绝欲也是寻求洁静的一个方式,认为欲是“浊”,一切浊都要去掉。以清静心对待。道教的经典《清静经》、《早晚功课经》是必诵的课本。这就是清经法门修持的基本仪轨。当然,内在的和更进一步的修持,还要其门内师父带领及指导。

2、入世修持

入世修持,也称入室修持。它是道教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的修持方式,它没有参杂任何一点外来宗教修持的特性。虽然道教在文化思想方面有与儒家及佛教在认识论思想中含有融合之处,但在修持炼养方面保持了中国传统的炼养方式。以大道不离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为其理论;以合光同尘,韬光养晦,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其修持法则;以静则回风混合,动则肃命风雷,识其进退为其火候;以黄老、易老、老庄思想为其思想根蒂;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则,以在尘不尘,在俗不俗为其内在的自律。

入世修持由来以久。由于不离家室,以孝道明法,与儒家同其演释黄老的治世、治理、治人之说。同其以显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内柔外刚及外柔内刚两大思想体系。以“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作为混元学说,视宇宙释为一个混沌之体。道教将地球与所有星球都纳于其中,宇宙即是“道”,是一个大的混沌体。以惶惶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精的阴阳相生、相合、相化、相返为其修持宗旨。

以社团形式为正一道,也称伙居道。不以宗教社团形式的称隐修潜学派,作为居士,这类人士他们是以人为本,客观地面对生与死,采用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不断地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炼养派。他们对人道上的处理方式是随遇而安,不求闻达,知其进而识其退,不受世俗困惑。我们称此得道高深者为:炼师。这些高道们,时而在山,时而入俗,时而辅国佑民。这类人士曾经在汉朝以前,风靡一时,他们即是:黄老道与方仙道。由于汉时的武帝独尊儒学后,全部否定黄帝的史说,故而转为隐修潜学派。这类人士是中国文化思想隐藏根蒂的一脉所在。我们在深入研究并体验人体的究竟时,追思源头必然要触摸到先秦时期的黄老道与方仙道。黄老道与方仙道在历史长流中一直没断脉,故此,我们以实修实证实考的态度来继承弘养道教养生文化。

第二节 如何理解“丹道”养生文化

作为一种修持是道教修持的最基本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按通俗的话说,道教是研究今生此岸的哲理,也就是今世的哲理。

首先,我们要理清道教与道家的思想关系。道教是宗教,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内核是以三大道家思想作为内在的三大支撑点,即:黄老、易老、老庄文化思想。谈道教,必谈“三老”思想;道家则是我国文化思想中的一个学派,谈道家可以不谈道教,以思想与人物为主题。丹道总归为养生类,是中国的养生之道,是以长生久视为目标的,是以黄老道与方仙道的道家思想作为基础的,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宗旨的一门修持方法,是研究人自身个体,自我完善,自我解脱的修持学问。离不开与周围的关系,即:人道、地道、天道,故丹道的宗旨与内涵是通往人生终极追求的理性目标。

丹道养生文化是在于人们追求长生久视的基础上不断从原始的祭炼、外丹、导引、饵食、房中术、方术等中提炼、归纳、实证逐渐向内丹过渡完善的一门实证实修实考的学问。将人的精神与心身互为转化验证,具有科学的内涵,即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所谓科学是论证的过程、人天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过程,无不与自然科学有关。

现在社会上所共同认识的“丹道学”是唐时的兴起的一门丹道养生学,是以钟离权与吕洞宾两人为首的丹道思想体系,俗称“金丹大道”。其完整体系是:“七返九还”。它实是延续了汉时的黄老道与方仙道。在黄老道与方仙道的兴起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大批儒士怀才不遇,转入到了道教养生文化中来。他们充实了道教文化的各个方面。以祭炼文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精神,从奏章文词中阐述上达“天庭”以表天人合一之道,寄人道于无欲无争的黄老思想体系。从历史机缘来讲是一次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文化融合,也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流的一次融合。

“丹道”养生文化,上升即是“仙学”文化。

仙学与道教的认识问题,我比较赞同牟钟鉴先生的观点,他在《元代参同学》序言中提出:作者主张仙学与道教是相联系和相互区别的,虽然不赞成将仙学从道教中完全剥离出来,却说:“〈参同契〉本身并不是一部道教经典。他与道教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参同学是一门独立于三教又与三教相交涉的学问,是中华仙学的主脉。”牟钟鉴先生指出:这样说恐怕有问题。神仙崇拜早已有之,道教将其纳入自身作为核心信仰,并将它与道家哲学,养生学结合起来,发展出外丹,内丹等炼养术,又有斋醮、符箓等与之相辅,而仙学始终是道教神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是无法否定的。

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道教教派杂而多,按照马端临《文献通考》的说法,可分为清静、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等五类,其炼养一派即仙学;另一个是道教组织松散,从无全国统一体制,教团大小不一,教团之外有大量散居的隐修或独修者存在,师徒相授,并不创立或加入正规的教团组织,但其中许多修道者的著作或思想与道教宗旨相通,且对道教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应视作道教的一部份。试想,若将道教的概念狭窄化,将《参同契》,葛洪,陈抟,吕洞宾和内外丹术都排除在外,那么道教史必将变得支离破粹。所以要有一个大道教概念,来涵盖整个道教文化,再分析其内在的多样性、层次性,这样可能要合理与科学些。至于陈樱宁早期强调仙学不是道教而是科学,是为了避免民国时期“科学理性大潮”对宗教的攻击,更好的保留道教精华的应急举措,或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他后来亦明确主张仙学是道教,提倡仙道合一,并谓:“吾人今日谈起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这就是一个道教的概念。

道教组织的松散性和教义教理的开放性是道教的重要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特征。

我对牟钟鉴先生的道教治学观点与态度深表赞同及敬佩,他影响了我一直以来治学的宗旨,也成就了我作为一个道教信仰者对道教神学哲学的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南北宗原本同一宗脉

就修持而言,内丹经过几次历史化合后,形成了一整套丹道体系,就是“七返九还”理论。借外丹术语也可称:丹鼎功。所谓南宗既是北宋时期以张紫阳真人所传承的钟吕丹道思想体系为主脉的一个炼养体系。所谓北宗是南宋时期,在北方以王重阳所承传的钟吕丹道体系。对于丹道体系的强行划分是清以后的史学界所为。就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西派,中派,东派,等各种丹道法门,总体也不离钟吕丹道法门,只是受传承者所弘扬的思想体系偏重不同而已。无非归结为: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元神为主宰;及以后天为体,先天为用,元神为主宰。至于清修好,双修好,不是根本的所在。那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与技术而已。重在于体用的法则,人与天地契合的法则。

研究丹道理论,本应该从体用法则去反思。人为的去分门庭,路越走越窄,离大道越来越远,何以期天人合一之机?这就是我这多年来对丹道理论体系的反思。

历代祖师的经历,要放在其所居的历史原由去思辨。在道教中所有祖师都是富有广博的知识。都是以自己亲身体悟来阐教立论的,至于法窍也是因人而施的。道教养生术的特性就是大道不离阴阳,男女都可修,且男女地位平等。这是道教养生术的特性,其它宗教思想很难见男女平等的地位。就混元派中的祖师神像供奉排列来看:中间混元教主太上老君,东面东华帝君,西面西王母,这也体现了大道不离阴阳,男女平等的宗旨思想。在易经河图,中,先天卦的排列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以两两制的往下排列,这个排列就是序列卦,它是不断派生的。河图洛书先天卦的宗旨思想与丹道的宗旨思想有所区别,这种思想老子已讲的很明白,在老子思想里,返还之道,顺着先天卦象的排列,返者是洛书里的排列。修道求返,就是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中,用奇不用偶,就是返还。一、三、五、七、九是返还的原点。

在目前的炼养中,有很多方家,他们的确将道教的内丹术研究的很彻底,将历史中形成的各种修炼方法论(即各门法门)归纳的很详备。但是,有一个很难阐述清楚的问题是:道教丹道功的内核有个传承的仪轨形式,是一个脉续的灌入。我们称为盟誓加持,即师父给于能量的加持。这点作为考证来说,就有很大的困难。往往在加持中,修持的密诀也在此得到。

第四节 我对丹道的思想内涵认识

我对丹道的思想总体归结为:“人性的内敛自化与对外扩张”的互为性。同时,也不外乎合光同尘与独善其身这个实修的体悟。在修持的过程中若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受任何宗教形式的约束,我认为:修道它是重在内在的是自律。凡修持者应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故必然也必须是自律的。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抱元守一”的思想根蒂。但是,往往很多炼养者不明白这点,其思想内核必受时空的左右。理不清思绪时必定产生矛盾,导致情感的混浊,当人的情感混浊时,人的周身外在感应点,即汗毛孔是难以自控的,易受外邪入侵。邪气就称为“鬼”,正气就喻为“神”,这在中国几千年前就已得到了论证,在《黄帝内经》中已阐述的很清楚。故学习内丹,是依人体内在调节为本的一种锻炼方法。空也好、静也好、存想也好,都是人的后天意识作用。当人的内意识修养上升后,产生的灵性就是道心,内意识的修养过程是明心见性的过程。无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是经历过这样的内在激发产生出灵性、智慧从而成就卓越的。我对此现象归结为是一个认识的感应过程。有句话:一念之差,即刻全盘皆错。在思想意识形态的对垒之中,成功失败就此一举。故称为决策!修炼也是同样道理,称之为火候。对火候把握不好,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倒退,甚至走火入魔受外在环境的控制,我将其称为是“不由自主之人”。我谈及这些,希望的是,大家能以静态的方式、诚意的方式进行参学,这样才有好处。在修道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有魔,退也有魔!否则,你不要去修它。固此,入世修持的最根本要求是闹中求静。寂然不动,感而邃通。

南宗修炼十分复杂,既是入室法,也属入世法之一。入世修持,即是秉承老子的“大道不离阴阳”的宗旨。都决不能回避男女之事,但如何处理得当,一句话就是:“葆精御气”。这就有入世修持的规范及要求,这是一个顺中求逆的过程,在尘不尘的法则。男女之性爱是人道中“性、情、欲”必然的结晶,是顺者生人的自然规律。“房中术”,是人道中所追寻的全面人性的自我满足,若修炼仅仅是为此,难返先天大道。“采战术”,又是人性的自我膨脹。修道者是要知其节,合其气,化其欲,制其淫。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从内在思想训导的过程,是高涵养的过程,是对质地高选择过程。任何筑基及修持的过程,就是接受高选择过程。先从节制开始,损之又损,从人的本性上来认识人的性、情、欲,培元固本,再返天道。清修也好,入室修也好,都必须过此一关。南宗与北宗有一根本的区别是:北宗提倡修持者男子修持首先必须修到马阴藏相,女子首先必须断月经,其目的是以绝欲为宗旨。这个宗旨应是元朝以后受佛教禅宗修持的影响。就我个人对道教丹道研究的反思来看,道教融汇佛教的思想是在性修思想上,命修上仍是传统的修持方法。作为南宗,反而提倡男女的生殖器官必须首先要活活泼泼。男子修之到如婴儿乎状态,女子修到少女之情。即是后天的精气返还到先天之根气的必须条件,方能过关斩将,我们称之为过“九重铁鼓”。修道的第一步是不漏,所谓不漏,南宗是讲的元气,是后天浊精未生前的元气。女子乳汁的所生之气也是元气呀!女性的乳汁气调好,月经调好,也是培元固本呀。在不漏中,当然还有眼、耳、口的不漏。

入世修持中,又必须要了解道与自然。自然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气运规律。人道有人道的规律,天道有天道的规律,地道有地道的规律。我们作为修道者应该明白修炼的目的和过程,必需要了解自然,使自己在认识自然中不盲从,更好的学习有关方面知识来“明理见性”。《道德经》道经二十五章中讲了这个问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只有掌握了自然的规律,明白了阴阳生、化、反的规律后,才能步天机以达天人合一之目的。

我命在我不在天,命运就在修持者的掌握之中。

第五节 我的修持传承

1、混元派续脉

《白云观志》记载

第一﹑混元派:

混元乾坤祖 天地日月星 三教诸经师 金木水火土

浑合本空洞 朝谒上玉京 虚无生一气 良久归太清

注释:这个混元派明代其码就有,请见上面的《混元派牒》。

第二﹑混元派:

一永通玄宗 道高本常清 德祥恭敬泰 义久复圆明

混元三教主 天地君亲师 日月星斗真 金木水火土

第三,混元派

混元仙派之图

混元教主万代宗师太上老君

东华木公上相青童帝君

西灵金真万气祖母元君

华阳真人 正阳真人

王鼎真人 成都真人 纯阳真人 王老真人 耳珠真人 陈朴真人

王鼎真人传: 皇甫真人 白真人 胡谢二郎

耳珠真人传: 万真人 三朵花 仙井真人

陈朴真人(淮南叟)传: 曹国舅 陈七子 刘海蟾 景知常

姚道真 赵仙姑

陈朴真人(淮南叟)又传: 李练 蓝养素 张仲范 马自然 张平叔 张虚靖

陈扑真人又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希夷)郭上竃 何倡乙 (传谭景升) 老木仙翁 李铁拐 (传刘烈,陈仲虚) 施肩吾 张侍朗 徐神翁 刘高上 (传小郑真人 柴先生 )浪然子 沈东老 张和尚 王重阳 浴室和尚 川张迪功 挂须 玉溪子

王重阳传:马丹阳 谭长真 刘长生 丘长春 王玉阳 郝太古 清静散人 刘仙姑

陈通叟 刘视

蓝养素传:李潮議 李生 李八百 邵中

马自然传:陈景先 岁寒君 赵青州 仇鲁 刘奉真

张平叔传:石得之 石淳一 马自然

石得之传薛道光

薛道光传陈楠

陈楠传:白玉蟾(传彭鹤林)鞠九思 沙道彰 黄天谷

张虚靖传:林房州 周教授 济阳子

陈希夷传:鸿蒙君 张乘崖 付林 李挺 张四郎 黄甫 涂定祥 王衮 种放

(传贾得升)陈景仙

丘长春传:訾存真 (传申仙姑 赵古蟾)

作为我所秉承的道教混元派是以南宋时期雷默庵(1221—1295),在今湖北武昌金牛镇开创的混元派。雷默庵传记,根据《道藏》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篇》第五卷中四四六页记摘录如下:

真人姓雷,讳时中,字可权,号默庵。其先本豫章人(混一子注:即今江西),后家于今湖广之武昌金牛镇,所居溪水迴环,东西二桥,故又号双桥老人。生于宋嘉定辛巳年(公元1221年)十一月十五日辰时。幼习词赋,后通诗经,三领乡荐,精心道学,专务性理。与九江吉甫亲,因巳未庚申之难,揭家依居吉甫。甲子岁(公元1264年,应43岁)殿帅往太平宫酬醮。师从其行,夜宿太平宫之听雨轩。恍惚间见上帝亲谓语曰:“卿,阳禄无份,阴官有缘。不须留意功名。”是夕,本宫知宫(混一子注:即是太平宫主持)亦梦采访真君。告曰:“来日午刻可精严祀事,五百灵官中有一灵官亲降于坛炷香。”次日午朝,殿帅谓师曰:我困甚,师可代烧香。及至坛中,知宫大骇,方知师五百灵官中人也。后知宫白于师,师愈留心道法,绝念功名。复回居金牛镇,置坛祀事。庚午(公元:1270年,应53岁)三月三日,玄武诞辰,师具表贺,焚香朗颂《度人经》,忽有一道人标格异常自外至,谓曰:“贫道有一阶道法,特来授汝。因出袖中书一卷曰,可置此文于坛中,斋戒七日后方可开看。师受之置于香案,回首道人已出,不知所在。方悟其为异人也。入坛拜谢,持诚斋戒七日,焚香拜礼开看其文,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混一子注:据《道藏》中录《道法会元》一百五十四卷,其书目名应是《混元六天妙道一气如意大法》)看毕,坛中白昼如夜,须臾雷火布满,雷霆辛天君立于案上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吾教上帝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

路祖师当晋时,亲遇太上老君授以此法。而是教专以《度人经》为主,师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令其精心颂经,各获果报。常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其要在十迴度人,非惟十遍可以度人。乃在平日修炼自己,以究返还之妙。且须先度祖宗,终得道备,飞升上清。经旨之明,莫越是矣。及儒释二家博采旁求,贯彻混融,归于一致。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两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道化之妙。以至元乙未四月初五日沐浴更衣端坐临午,命卢、李二师率诸门人讽《度人经》一卷毕,即索笔纸书颂曰:“一轮明月照清穹,万里无云光霁中。自在逍遥无一事,圆融常与太虚同”颂毕凝然而逝。是年冬,弟子奉葬于郡之颜山后,雷霆累降笔云:上帝已陞真人为玄都上相混元妙道普济真君雷神演教天尊。

由上述的记载可知:雷默庵是在1264年到江西太平宫,得到知宫的点化后回湖北传度神霄雷法。又于公元1270三月三日,玄武诞辰,雷默庵在先师具表贺,焚香朗颂《度人经》时,得路大安真人传授《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一卷后,又感辛天君下坛告知:“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吾教上帝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

由此雷默庵在天心派神霄雷法的教理下又创立混元教派。是年,“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两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道教混元派由此流传下来。

混元派既形成为湖北地区的特有教派后,又广布湖北的九宫山及武当山。随及盛行四传与东南。

混元派立教行世的特点是:“行法布气度人救人。以炼己返还,培元固本,再行罡布气治病救人。其宗旨辅国佑民。不参朝政”。在阐述何谓“混元一气”是:“此气是先天祖气,人人有知。特明与不明尔。即佛释所谓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之妙也。含于一而为混。合乎万以归元”。这就是混元教义的本义。即是祖宗之气。故行教持教必先尊祖宗,皆是以孝道明法。

在《修炼直指》中,雷默庵很精辟的论断阐述出:“夫修真之事皆是自己本真,非他外物而成者。其修炼亦自然之功,更不劳心费力。且四时代谢,为万物发生。天地何尝用力施工,皆自然而然。盖主宰天地者日月也,主张吾身者魂魄也。日月即天地之魂魄,魂魄即吾身之日月也。先贤所谓日魂月魄是也。日月常交会,天地所以无穷。魂魄常支离人身,所以有尽。”

因此,上述所阐,天地人三才之道无非是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而矣。故道是宇宙的大一统论。本体论。是宇宙的生存有序性及结构性。故其显者为象。其藏者为数,其交者为气。万事万物同在宇宙的大一统规律下,万化不离阴阳之变。其变化有隐,有显。故魂者阳气,魄者阴气。它们之间的交会化合,是自然的,不受任何人为的主宰。故道者公也。人同宇宙气运是统一的。然而,人的魂魄,时常游离本体。故常耗损。我们站在现代社会角度认识:通常将其游离之气喻为“能量”,能量是永恒的,是可互为转化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即是道的本体。

对于魂魄论的对应于感应气机学说雷默庵又阐述到:“故天地之造化不外乎魂魄,日火也,魂亦火也。而心为神舍,神即魂神。心赖肝木相生,则魂神居焉。故曰:龙从火里出。月水也,魄亦水也。而肾为气海,气即魄。气赖肺金相生,则魄气依焉。故曰:虎向水中生。圣人设教,千经万论,莫不教人收心养气。总而言之不过拘制魂魄而已。”

我受混元派传承,虽然师祖字派为“昌”字,师父字派为“宏”字。上沿字派断脉。但其混元教派的宗旨与修持方法理论在我所接嗣中完美没缺。有为为体,无为为用!元神为主宰。有为者是后天,无为者是先天。人生下后,天元神藏,后天识神主事,故我们的修为即是后天返先天。混元派是以道教的混元思想作为宗旨。混元一气即指“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在上古时期,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盖天”及“混天”两大认识论思想体系。我们将人体头部以喻应天,腹部以喻应地,将人体的任督二脈以感应天地之气。设百会为先天之鼎(含泥丸)。设会阴为先天之炉(含膀胱),又以任脉对应南斗,督脉对应北斗。是应先天之卦,应先天品物流行之气。视祖窍为窗口,百会及会阴为门户。又设肚脐为后天之鼎,膀胱为后天之炉。生门脐是生我之根,命门是死我之蒂。修炼就是要生,化,返聚先天真一之气于后天鼎中,以求返还之机。寂然不动,感而邃通。

故道教禀老子的“混天”学说思想体系,即是“混元派”的由来。凡是禀承混天学说的思想及流派应为“混元派”,这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故奉老子为“混元教主万代宗师太上老君”以及“东华帝君”、“西王母”,这是混元派所供奉的三大神系。其下都是为弘道的师尊。混元派在湖北流传较广,武当山、九宫山等地均有踪迹。

我师祖为“昌”字,我父为“宏”字,我为“一”字。我父是坐化而去,知生死,走前七天给我来信:“归心似剑”四字,在七天前,我兄家的花鸟死光。并要我嫂事前准备了临走前要穿的一切。我兄乃国家科技人员。本不信这些。第七天他提出要走。我哥认为是开玩笑。就说好,我领你到医院作最后检查。他陪我父走到北京市人民医院,在花坛上,我父说我不行了。打上盘坐就不动了。我哥马上叫来医生,医生说你父已去世了。三天后,我与二哥赶至北京,尸体仍未僵硬,我与二哥化了装,整了容。当我拿起父的右手一股电流进了我身,之后,我父身体僵硬了。他按理说也只能算是得了鬼仙。我的传承后续字派是他立的:“一阳再现始,道德立根基。”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的家父他已预知到了。

2、北宗皈依

我的北宗皈依,是在一九八一年。我辞掉原有的工作,进入武汉市道教长春观。当时,是道教宫观百废待新之时,我拜的是当时的监院韩高超主持。后我留在武汉道协工作,至一九八九年我离开武汉道协,拟定走完善自我的修持道路。我的北宗字派是:嗣峨。我师是北宗的著名高功。我帮师父整理经忏,整理道教几经失落的经韵。但我不喜欢经忏,我喜欢的是丹道。当时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搞文史,再就是帮师父重整道教仪规。当武汉长春观修缮完毕后,我知我在宫观里的事业已经到此了。也料到师父在世不久,我提前打了招呼,行大礼以告病假而辞掉一切职务。从此走上自己该走的独行路。

第二章:南宗丹道修持筑基

第一节 对先命后性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养生术是我国有几千年文化的文化宝库,养生术思想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黄庭经》、《阴符经》等,所以这些经典是道教南宗养生的思想宗旨,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比如抱元守一、清静无为这都是我们修持当中的实践。让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来把握思维与心身的统一,这种思维与心身的统一就是养生的一个方法。丹道养生,它的关键在于内敛自化。道教养生有三大思想体系:一是黄老思想,黄老即黄帝和老子,它的宗旨是“修身治国齐天下”;二是易老思想,易老即易经和老子;三是老庄思想,即老子和庄子。这三种思想都贯穿在丹道的修炼之中,由于这种思想的禀赋和我们每一个修持者内在的思想天赋给予一个启迪以后,每一个修持者的内在性命情况就会被激活。那么他的思想观、方法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当中产生自我释放。作为丹道来说,其核心思想是内在自化,当内在自化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释放。我们在丹道里面所讲的释放,就是走筋骨,也称之为练形。还能产生对外的感摄能力,也称之为感应,也是一种释放。还有产生超凡人的智慧,也是一种释放。道教的丹经为什么很难传?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各自的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生理不同等等。

命修就是修肉体。实际是指喻人体为房子,指的是气,是培补先天的元气。是一个后天补先天的自我再生气化的功用。丹道是肉气走骨,血气走髓。性修就是修识神,修本命的元神。在修持当中我门重点强调的三个我:一是外在形体的我;二是内在识神的我;三是头上元神的我。这在丹道修持当中,不管有无宗教信仰,只要是丹道修炼者就必须要了解的。如果是宗教信仰者,对元神的我(即“头上三尺的我”)更要真诚、诚心,这在道教里面认为“头上三尺有神灵”,按道教说法,“头上三尺的我”是司命,能察人好坏;按现代说法,这“头上三尺的我”就是一个光激点、光罩子,是人脑中九宫向上的一个反应点。“形体的我”就是身体,即丹道中经常比喻的“房子”,“识神的我”就是己,“元神的我”就是每个人的本命元神。本命元神于父母交合的瞬间产生,并在父母交合时进入了母体之中。但这只是一个灵质,还不是形质,母体在孕育当中,大概在三个月左右(实际上是100天),是一个变形期,即决定性别的时期。在父母交合中元神进入;母体孕育一百天内,元气进入;出生时,元精进入。此即涵三秉一。在丹道修炼中,始终是后天先天、先天后天不断在阴阳对错的关系中变化着的。这个方法我们称之为阴阳派。作为道教,不管是北宗或南宗,以及正一教的思想,都离不开阴阳化合的思想和宗旨。但我再一次强调的是修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炼化。不断的从体中摄取气化的能量转化。若为了修房子,不懂转化,精满,气满,神满还是会损。这个损也是自然的。只不过是在人道上打圈圈而矣。

为什么古人谈先命后性?先命后性是让自己本命元神、识神和外在形体的我,通过修炼以后在内在的气化、聚化进行一个返还修炼过程,这是一个丹道修炼思想。我们通常将人身上的很多气穴的感应点合了一个周天的对应关系。在先命后性当中,我们作了一个强调:即安炉设鼎。在修炼当中,人身上有重要的感应点,应天上北斗。北斗通常是七星,但丹道上所讲的北斗是九星,有两颗常人看不见,叫左辅右弼,加七星共成九颗,叫天罡。这两颗星一颗是对应祖窍,一颗是对应膻中,即璇玑。这两颗星怎么激活呢?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质地来激活的,这种激活就是玄关窍开。所以玄关窍开是通过天地人的感应和北斗星的相照激活的。这就是历代祖师在丹经道书当中藏而不露的天机!玄关窍激活以后,就能做到元神与识神打成一片,这时头上的三尺的我就有信号,这是宗教观的传承脉络。师父传我的时候,所谓的口口相传,传的就是天地人对应的玄关窍的激活。传我之时,师父抚着自己的璇玑穴,右手先抚着自己的百会穴,再抚着我的百会穴,在我百会穴上打金光咒,结金光符印。在我们的修持当中,反对祖窍的打开(即开天目),师傅会对要开的人用金光符把天目穴镇住,因头上的元神容易受邪侵。因为人体内的元气不培元固本到位。能量耗损是直接影响身体的。

又只有大悲大愿才能激活玄关窍,否则开不了,哪怕再聪明也无法打开。人的聪明是你的父母给予的质地,而不是后天接到先天气。后天必须经历再造过程,再造必须是你的德和你的本性,我们修炼的内在形体的我、父母的功德。修炼当中,玄关窍从哪激活呢?激活的点位就是在修炼当中将任督二脉进行了一个循环圈,百会穴与会阴穴表示了一个阳和一个阴的交接点,百会穴为阳,会阴穴为阴;在大方式上,百会穴为鼎,会阴穴为炉,这是相对来说的。再延着百会穴的内侧有个脉道,是冲脉,冲脉在丹道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从腹内起,一是从会阴起。沿着任脉的内侧往上行,它到了璇玑以后有个节点,再延着节点到舌尖。冲脉有的人能通,有的人不能往上通。通不了的原因是冲脉没有常通常开。在道教里面有个说法,凡是男性他欲以通畅的是璇玑,随着呼吸由任脉带动,是往下行的,直到会阴。这是一个面,另一面在骨道,从骨道往上走,相交于百会。从卦象来说,身体前面,面在外为阳,任脉为阴,冲脉为阳,组成一个离卦;那么身体背面,背为阴,督脉为阳,骨道为阴,组成一个坎卦。再合之头为乾,会阴为炉,这样就组成了先天卦的四正摆布,应先天之气运的交接规律。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内经图》和《修真图》,说明了道教先命后性的基本关系。人的任脉与督脉形成一个循环圈,任督都应月啸的周天火候,冲脉在《内经图》里有两个说法:一起于腹内;二起于会阴。冲脉在任脉的内面,为什么要强调冲脉的作用呢,因为冲脉在男性而言是随任脉和璇玑星的下移而下移的;而女性是上行的,与月经有关。我谈到此,是指这些问题是为了今后要讲明橐龠的机理和作用,橐龠就是起调息的作用。就一般人的呼吸是腹式呼吸,我们修炼到了一定的时候,调息是让呼吸沿着肚脐眼下到关元上到黄庭的运动,这涉及到气化问题,是心息相依的法门。每个人在实际修炼当中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能够做到很快入静,有的人还摸不着头脑,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入静,或者做到心息相依。这就是顿悟和渐进的差别了,顿悟的人是能够很快的体会,能够沟通思维,一讲就明,并能很快的达到作用与目的。有些人,我把玄关窍的作用一讲明,可能会很快的激活。

在此强调丹道将人体的任督脉视为先天之气轨道。其感应外来的光与能量,进行体内的化合。其门户百会穴应天,喻为先天之鼎。会阴穴应地喻为先天之炉。人体的脐在任脉上喻人之生门。命门在督脉上又喻为死户。故此百会与会阴是先天之门户。两眉之间的祖窍是先天之窗口。先天的修持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元神为主宰。北宗的修持是秉持现天之气机而修持的故守祖窍。以断绝情欲秉戒而修,所向神灵的护佑,秉香持戒。情志专一。南宗是明天道之在任督二脉的感应。确以体内安炉设鼎。以后天为体先天为用元神为主宰。是以培元固本为宗旨。提出精化,再合任督二脉。将其合为一个互为的大循环体系,即是:九转七还。因此在丹道修持中,无论是筑基,还是秉持先天后天的修持,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的外在形体的我、内在心灵的我(识神)、头上三尺的我(元神)三位一体,是涵三秉一。在丹道修炼中,始终是后天先天、先天后天不断在阴阳对错的关系中变化着的。这个方法我们称之为阴阳派。作为道教修持中的内敛自化、待机而举。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理论,即炼精化气、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返还理论。

平时要加强潜意识锻炼。记住!千万不要提会阴,会阴在炼功当中出现跳动,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开合,这个时候还未到闭地户这一步,要等到采小药的时候才会用到“剑插三江口,黄河倒水流”这一句诀。炉为焘,鼎为炼。炉在修炼当中,意到即可,意念不要太强,炉中只要有感觉到发热,就是表明已起火,但不要刻意追求。

南宗丹道特别强调了持相不着相,性命双修讲究打成混然一片,要做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果大家明白了,就会很快的进入境界。不明白的,就要慢慢的找感觉、找体悟。这是顿悟和渐悟的差别,这是与大家的性格、思想、修为、天赋、感触、环境等等原因相关的。每天的修炼要做到“时时在其中”,炼功的关键时间是晚上子时(23点到1点),面北而坐。平时要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做到随时炼功,坐、站、行、卧有罡罩。(附:行住坐卧图)那么怎么个罩法呢?北斗星的象尾巴连成一线的三颗星,称之为柄(斗柄);象方块形四颗称之为勺(瓢)。具体罩法可自化的目的,做到识神与元神打成一片。两眼内视为铸剑,铸剑完成后在下阶段的修炼中有很多应用。目前,关键是要找到化的感觉。作观想:勺在头顶,斗柄站着在前方、仰着在上方、侧着在侧前方,有意识流到了即可。我们称此修法为“外感内应法”。

修炼当中要心平气和,调息做到心息相依,不要执着死守。膀胱发热为起火上牙内扣,形成卷舌。下鹊桥要做到前、后阴内收,但千万不能用劲。,会阴跳动为点火。现在所讲的不漏,是指在筑基阶段不漏精,做到炼精化气,达到内敛自化的目的。

第二节 对于命修的修持

前图:

1、如何调:身、息、意

调身:

在道教修持中,静坐称为上罡。上罡的要求较严。一般来说,要有坐垫,也称蒲团。但在家修持就不需要这么严。首先要净手,大小便一次排完。若是经过运动的,一下不能马上坐下,要休息15分钟后在坐下来。用手将四肢搓热,让全身放松。要松动两肩。先扣齿36次。让精神松下来。要给自己事先定好一个炼功的时间,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静坐时,头要悬顶,下额要收。要自然直坐。手开时可用两手握固式,也可用子午连环抱元式。

调息,调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息”?“一呼一吸,为一息”,要做到时时在息中。修持之时,必要万缘放下,不寄不离。一是讲抱元守一,一是讲心息相依。心平才能气和。修道首先要求的“呼 吸”是细、匀、深、长。心息相依的法则来调整呼吸。那么如何理解心息相依,这对于修炼者要用心去体悟的。即用耳去听出入息,呼吸出入往来于内外之间。外面虚空之中(鼻孔外虚空也)。我能听到,知而不着色身,即是工夫。是盖寄心于耳,寄耳于息,反闻闻自息,使心与息相依也。俟心宁静,然后反闻,不着色身,自然入妙:“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这是第一步。故称为: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庄子》曰:“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即是“反闻闻自息”。心与息相和融,一出一入,我于寂静中,自然能听到,又《西游记》,孙悟空之金箍棒,不藏别处,独放在耳内,用即取出,亦示“反闻闻自息”之妙谛,金箍棒,喻出入息之动机也。以耳根圆照于自息,使心与息相谐合,神与气相融合,以达“复命归根”之境,即是悟空体用合一。故藏在耳内,密示调息之旨,取耳根为用也。按:《楞严经》,观音如幻闻薰三昧,乃“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玄宗修证,乃“反闻闻自息”,息念双销为入手之门,由是而得正定,因定发慧,因慧伏惑,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也。《庄子》“闻和”之说,《西游》“藏棒”之象,非得“心息相依”之妙诀焉?知“反闻闻自息”之工夫耶?

又老子谓之“归根复命,致虚守静”。《庄子》谓之“学混沌”,又曰:“心斋。”圣圣相承,莫不以此为要着也。此“心息相依”之法,古称“日月交并法”。

“反闻闻自息”,为最初入道之妙方便,因息自心起,原为心之风相。反闻自息,神定而息亦随定,息空而心亦随空,向之动者,摄归不动矣。不动而动,一阳来复,正是无中现有,时至神知时也。均均匀匀,悠悠细细,打成一片之功夫也。《参同契》曰:“和则随从。”此四字,曲尽“心息相依”之妙。“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乃黄帝之调息法也。“专气致柔,抱一无离”乃老氏之调息法也。“无声闻和,真息以踵”乃庄子之调息法也。

2、握固

握固之来源于“握固静思神”之词语。是指当修持者,进入修持的状态后,要将自我的外体封闭起来,警防外邪之气的入侵。这是对人体的外在的我一种内意识内敛方式,我们还有用掐诀的方式将其封闭。另一方法是当炼到一定层此及一种内境之后要将其气化所提取的精华即元精巩固稳定下来,警防崩堤而溃,也是用诀及咒化之,最高的方式是内在的定力,它也是外为内敛,内为自化的过程。

3、回光凝神

回光内照是丹道修持的入门筑基功法之一: 在我的修法中分三层,其一炼己:人在未进入丹道之时,已落入后天,故修丹道时循后天返先天。返观之前需耳、口、心内敛。眼是唯一之阳,左眼为日,右眼为月,要做到含光内视。其二:两眼之间为祖窍随息逐下,穿透胸隔,意到气到,绵绵细长,直到海底,其而听息随之(注意!是安炉设鼎后,即心息相依抓到后)。其三:心听随之,若能做到心听为佳。海底即是会阴。手掐太清诀,一是起守的作用,一是起调的作用,全在于灵活运用。故随心。此应解释为:一切法,能够心领神会,即是无上大法,否则是术,这就是法与术的区别。中宫即是玉清,吕祖曰:玉清殿内炼丹砂”,玉清为元始天尊,这里面都有暗藏之语。心领神会,必得其法。否则还是术。

我认为这里的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感应都大,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总有千差万别,还是以天人相应的为好,以无为的法最好,以培养下意识为好。

然而“天人感应”也是我们修持的法宝。那么,后天之浊何能感先天之气?只有“化”后天之浊,才能感先天之气。

我们反对执著于有为法。无德不显道,德是修来的。这“修”字即是有无相间。故回光反照是一个收心养性的过程。逐渐深入是我们称之的“铸剑”,不得小看它。

4、安炉设鼎

安炉设鼎,是先命后性的思想方法体现。作为修持的立意起手,决定了修持的方法论。先命后性,后天返先天,是南宗修持的特点。作为修持的立意起手,意义在于:一是要找到先天气与元气的聚合体;二是后天气与元气的开合点、先天气与元气的激活点决定了修持的方法论。先命后性,后天返先天,是南宗修持的特点。那么南宗的凝神入气穴是哪里呢?即是脐内一寸三分,又将其喻为“鼎”。这里是人的先天之根。前为脐,后为命门,脐为生我之处。命门,为死我之路。生与死,即是阴阳消长。南宗定脐内一寸三分为鼎。鼎内藏有先天之元气,即是真种子。人生的由生到死,是先天所定的自然之气数。

南宗认为,生死并非无法抗拒,只要明白了这个气数的道理,即能做到“我命在我不由天”。鼎口在肚脐眼往上三横指处(即水分穴与阑门穴交接处),其内在位置就是大肠与小肠的间隙口,是中焦的处理之枢。这是人的后天生死交分之处,凡人将死时,此处会结成一个硬块,按之不动,推之不移。此出即是“黄庭”的端口处。

南宗丹道特别强调了持象不着相,性命双修讲求打成混然一片,要做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果大家明白了,就会很快的进入境界。不明白的,就要慢慢的找感觉、找体悟。这是顿悟和渐悟的差别,这是与大家的性格、思想、修为、天赋、感触、环境等等原因相关的。每天的修炼要做到“时时在其中”,炼功的关键时间是晚上子时(23点到1点),面北而坐。平时要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做到随时炼功,坐、站、行、卧有罡罩。那么怎么个罩法呢?北斗星的象尾巴连成一线的三颗星,称之为柄(斗柄);象方块形四颗称之为勺(瓢)。具体罩法可自化的目的,做到识神与元神打成一片。两眼内视为铸剑,铸剑完成后在下阶段的修炼中有很多应用。目前,关键是要找到化的感觉。作观想:勺在头顶,斗柄站着在前方、仰着在上方、侧着在侧前方,有意识流到了即可。

修炼当中要心平气和,调息做到心息相依,不要执着死守。膀胱发热为起火上牙内扣,形成卷舌。下鹊桥要做到前、后阴内收,但千万不能用劲。,会阴跳动为点火。现在所讲的

不漏,是指在筑基阶段不漏精,做到炼精化气,达到内敛自化。我们称此修持法为“内感外应法”

那么炉的作用呢?炉又称之为三足炉,有三个脚,实际上就是管道,一个通往前阴,入精室;一通会阴;一通尾闾。在丹道修炼当中,炉有九窍,尾闾(即丰都)也有九窍,两者相合为十八,称之为十八层地狱。将炉三足以下部位,称之与地(即鬼门)相连。炉的作用在《修真图》当中作了强调,是个很重要的位置。膀胱作为炉,它的经脉顺着双下肢后侧往下走,在腿弯处交叉后下行至后脚跟。在丹道中有句“息息归根”的话,讲的就是调动能量流沿膀胱经往下行,并与地气相连接。,前阴与肛门要往上收,但不要执着,特别是收前阴,要认真体会。不管是男女,在小便后,有一颤的感觉,这是膀胱经推动小便的一种能量,这个时候要吸口气往上提(不是憋尿),平时要加强潜意识锻炼。记住!千万不要提会阴,会阴在炼功当中出现跳动,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开合,这个时候还未到闭地户这一步,要等到采小药的时候才会用到“剑插三江口,黄河倒水流”这一句诀。火为烹,鼎为炼。炉在修炼当中,意到即可,意念不要太强,炉中只要有感觉到发热,就是表明已起火,但不要刻意追求。

在神霄雷法中认识又不同,认为膀胱是镇邪处,其理也由此而来。由于膀胱经与三焦有通关之窍,调火即是用它。在神霄法中,金光符内照及诀都是镇此处。 丹道与法注重精神内守为主,外炼外动为辅。在内炼中也是有为法。膀胱为壬水,激荡为火。不点火,无真一之气,与慧剑的化合推动,过不了初关(即尾闾关)。固此安炉设鼎是以体内的气化,应天机一阳初动,后天返先天。感而化之,聚而化之,合而化之,生而化之。重在一个化字。这是安炉立鼎的宗旨,其目的是培元固本,将人的体内气机化活。补足后天之不足。再从后天中提取先天之精化。在道教有内外炉鼎之说,我上面所阐述的是内鼎炉。外鼎炉既是百会为鼎,会阴为炉。下面可参阅丹经所述:

内外炉鼎之说:炉鼎所以盛药。云内外者,内药、外药所分也。炉,虚空也。鼎,亦虚空也。唯空能受,唯空能容。是故,炉鼎之妙,贵乎虚空。丹书中言:偃月炉,硃砂鼎,或乾鼎坤炉、金鼎玉炉,以及威光鼎、悬胎鼎者,所在皆是。而能剖示内外二个鼎炉,明白了当者,尚未见其人也。今予不辞葛藤,亦为抉破曰:外炉鼎,即在心息相依到如此之象境界。以此产生外药,而成九还之功。内炉鼎,须工夫到大定境界,色身之内,亦成真空,得内玄关,则内炉鼎亦成立矣。是故,内炉鼎乃七返边事,坎离龙虎交所用之炉鼎,乃性理,无作无为之自然。紫阳所谓:“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也。外炉鼎,乃命功,有作有为之自然。紫阳所谓:“外炉增减要勤功”也。外炉,要天与人合发,则内炉自然“万化定基”矣。所谓“磁石吸铁,隔碍潜通”也。总之,工夫贵乎大定,内外俱净,内外俱空。果到大定真空境界,戊己二土自合,内外炉鼎俱全,内则七返,外则九还,由真空而显妙有,即妙有以合真空,空有交彻,妙窍齐观,境智浑融,物我无间,自他不二,主伴交参。即以法界为炉,六大为药。运起性空真火,锻炼尘沙无明,转凡质成灵体,超有漏成无漏,出五阴而转五浊,斯乃玄宗大机大用也。

5、阴阳匹配

阴阳匹配即是指的水火济既,在易经里就是坎离相交。在体内是指心液之气下降,肾气与之化合。这个化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互补过程。不断的提取互补过程,也是不断的摄取过程。修持者要注意不能将它作为,是人体的心藏与肾藏来看,这就是作相了。倒不如吃补品还好。那就不是修持了。那纯是后天的补。

6、筑基接命

如何节制如何葆精御气?靠师传。各门不一样,我反复强调我门的传与其它门不一样。后面二个实修问题:一是指火候,一是指药物。各门有各门的讲法。第一,我主张“渐采渐收”、“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第二,是药,我主张“急下手,采先天,采取鸿濛未判先”。我建议多读《道德经》、《阴符经》,先天及后天规律就在其中。阳生是指人的性、情、欲的一个对内激活的气机反应。摄化是瞬息间收回化掉的一个方法。因此,在修炼中我们必需反复强调,一切内在的气机反应,都是外在的感应。修炼中要靠在入静的状态下,寂然不动,感而邃通。我们一般都靠还丹诀来运用。筑基接命之功是重在后天精的转化,是对精室的不断提取气化过程。它的功用重在膀胱炉中。是对一切后天气的交接转还,摄取。有内在的,有外在的感应。

7、铸剑凝神

在丹道中的铸剑,有很多说法,我们的铸剑是两眼之神光随祖窍感应之光化合向内敛。它也是随着性命双修的不断深入,不断聚化炼养的一个过程。吕祖鼎器歌云:“劈开尘心抛孽网,驱除五漏斩三尸。 斩三尸,见铸剑,炼己通灵知应验。”达到此景方是慧剑铸成。在道教雷法中,它又是起的驭使雷霆,招摄鬼神,消灾解厄化为神剑的作用。

第三节 对性修的认识

1、如何认识“闹中求静”

闹中求静是对性修的一个内涵养的心里识神自我静化的一个训练过程。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大千世界,如何树立一个自我对待的世界观与内识的静定过程。我们修持者在红尘闹市中要做到的是:心要静,意要定,心静意定自空灵。这也是铸慧剑的一个内敛方式之一。

2、对境无心

对境无心,在道教修持中就是“训心猿意马”。是对心魔,身魔,欲魔的擒制炼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修持者一进入恍惚内景之中,幻象纷纭。随欲而生,我们称三尸作怪。识神在没有得到与元神的凝化时,道心在没有得到坚定时。心魔所给你的幻象,都是人的识神中所欲求的欲望。是虚幻直景,会导致人的癫狂之语。

3、炼己化性

炼己化性。是走内在的一门性修功法的层次。是完善自我的一个层次。是在炼精化气完全提取走完后的一个巩固阶段。禀赋高的人可在筑基中完成。人欲没转化过来前,很难做完炼己化性这个层次。必须是持戒修持者方可完成。它是在“悬崖勒马”之性修上狠下功夫。上下都要做到不漏。元神必须在现。玄关必须启迪后方可完成。

4、顺境求返

人道无时不刻都在秉行天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规律。夏至时,是阳极阴生之时,故有夏炼三暑之说。

5、逆境求化

在《黄帝内经》中讲:“太乙(乙)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属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冬至的子时正是初一,一,三,五,七,九子时均是阳。好好把握!其势刚猛。顺则成人,逆则仙,只在此中颠倒颠。“得知不喜,失之不忧”是个机缘问题。修道返还是很难的。还是一个“化”字。由于每人后天命不同,契合不一样。若抓到有十年的延年之寿。是返还的本钱。

第三章:试剑

第一节 鼎中聚化

当修持者在培元固本炼到三个月内精气不泄,精室精气充实。两肾如焦煎。膀胱热胀通身舒畅,外五官气色透出光泽。内经脉在体有振荡之气。此处算是后天的培补已到位,我们称为镇守玄关窍。其目的是对元神即主神的激活。在此修持中易出副神。即是所谓神通功能。但是我们不能执着于副神的所为。要以此副神来作为证道炼己度人。故要接着再进行破地狱法的修持后,方可以采小药过关。走骨道。(此段要在面授中详解,以免误人。)

第二节 破地狱

破地狱之法是在筑基完成后的七天开始的一种对自我炉鼎的巩固检测的一门方法。筑基打得坚牢否。自己可明。在这七天内,全身放松,凝神专一,存想内在的我。由会阴穴直下。要感觉内在的我往下坠。看见,和感觉任何事物都不要怕。这都是外魔。要意志坚定。当你的内在我触发出心酸,流泪之感。或发大愿之感,就收回。关闭会阴,上升到鼎。我们称:不知自己死的样子。何能明大道。到此筑基方可称完成!在这个过程的修持中,必要小心警慎。若在此用功时间过七七四十九天,或者再修一百日的持法器修持。再道教来说,即可称为法师。当然必定要授度,才能如此。这属内丹外法的门途。不走内丹外法,只需七天修完破地狱法后,再待师来试剑。倘若中途有害怕感或备诱惑都数失败。重起炉鼎再来!在这里铸剑是同步完成的故:“劈开尘心抛孽网,驱除五漏斩三尸。斩三尸,见铸剑,炼己通灵知应验。”达到此景方是慧剑铸成。

第三节 试剑

所谓试剑是传度师检验后学是否已能拔握住了培元固本的方法,是否调整体内阴阳的内敛与聚化。是否建立了向上修持的信念。是师父对其后学修炼者进入大道修持的一个论证过程,也是后学可以独自修持的一个检验。

例如:我与后学天罡先生隔世有缘,他勤而修之百日,邀余试剑,后学有志,余当以助之,试其第一剑感叹如下:

遥拜南天与北帝,天罡四正皆到齐

临坛鉴戒布罡气,回风混合阴阳激

借假修真第一剑,阴消阳长固本气

肝胆相照魔劫除,再探地狱验定力

与天罡后学试第二剑

二次试剑驾风雷,七十二煞镇轮徊

阴曹地府黄泉路,识得铁汉几时回

慧剑直插三江口,逼汝进退十字头

试问浪子能回首?再捣黄巢斩诸侯

与天罡后学试第三剑 :

三次试剑紫气罩,三家相见归黄道。 抽坎添离觅真药,静求定得慧根苗。

结论:

天罡后学:禀赋纯正。紫微天府坐宫,百日筑基乃是刚入道之门。丹道修炼好比拦堤筑坝,而溃堤难补。又警记:“得之不喜,失之不。三剑之试,其丹诀全在其中。”你正处事业蓬勃之时,非走出世之法之日。你的内在不足,余以告知。七天内。不要练功,以忘我法静调呼吸,将所学一切全部忘掉。买五味香熏洗。

第四章:丹道基本知识

第一节 我对玄关窍的认识

我对玄关窍的理解是:一柱真香禀自然, 黄庭炉内起祥烟。 故:人心死,道心活!

就我个人的认为:“玄关”一词用在丹经中应是魏晋之后。由《老子》“玄牝”而引申。汉钟离权已讲得很清楚:“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思子时,长生不死由人做”。玄关窍开,既是人的本性的本原我被激活。即是元神。

下面就先天为体及后天为体两个功用方面来归纳认识:

1、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灵然而独存者也。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其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离卦,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蒙,自然见槖籥之开阖,河车之升降,水济命宫,火溉丹台,金木交并,水土融和,姥女乘龙,金翁跨虎,逆透三关,上升内院,化为玉汞,下入重楼,中有一穴,名曰丹台,铅汞相投,水火相合,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耸然,三关透彻,玄珠成象,太乙归真,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烟暖,谷海波澄,炼成还丹,易如反掌,七返九还,方成大药,日炼时烹,以至九转,天关地轴,在吾手中。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温养圣胎,产成赤子,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张平叔云:郡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快乐。诚就是言!盖道之基,德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静,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万幻俱寝,身驭扶摇,神游恢漠,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龙虎之旨。

丹法三秘:玄关、药物与火候也。玄关者,丹基也。当于四大不着处、五行不到处求之,则得其旨矣。此之一窍,有体有用,有内有外。兹约外玄关而言,○者,体也;一者,用也。两相和合,则玄关成立矣,○丨如此之象也。陈虚白《规中指南》作 如此之象也,其意一也。柯葆真山人曰:"玄关本无,待神气交而后有,"此语甚妙。盖神气交,方入玄关矣。予更作一图,以补虚白之旨:◎如此之象也。 者,吕字也,妙窍同玄也。◎者,回字也,妙窍和融也。即体即用,即内即外,即色即法,即主即宾,打成一片之象也。吁!可谓玄矣。

李清庵《中和集》云:"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要之机关也。非印堂、非囟门、非肚脐、非膀胱、非两肾、非肾前脐后、非两肾中间。上至顶门,下至脚跟,四大一身,才著一处,便不是也。亦不可离了此身,向外寻之。所以圣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我设一喻,令尔易知。且如傀儡,手足举动,百样趋跄,非傀儡能动,是丝线牵动。虽是线上关棙,却是弄傀儡底人牵动。咦!还识这个弄傀儡底人么?休更疑惑,我直说与汝等:傀儡比此一身,丝线比玄关,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举动,非手足动,是玄关使动。虽是玄关动,却是主人公使教玄关动。若认得这个动底关棙,又奚患不成仙乎?"

释曰:傀儡即比我等色身。则抽傀儡之线棙,实即口鼻外呼吸阖辟之机。然却不可着于形体,亦不可完全离开形体。乃先天而生,后天而接,鼻孔外径寸之地,呼吸出入起动之处是也。主人公,即孙外公(谐音身外功),○象,身外虚空一着也。

清庵又曰:“今人多指脐轮,或指印堂,或指两肾中间,或指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丹书云: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不在内外偏傍,亦不在当中,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释曰:鼻外虚空之径寸之地,岂非四大五行不着处乎?此中有阖辟之机关,岂非玄牝之门乎?故知玄关者,虚无一窍也。先天而生,后天而接,顺用之则凡,逆用之则圣。死户生门,宗此一窍。玄宗最初凝神调息,即在此窍也。

云:"欲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工夫。"张景和云:"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尹清和云:"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明。"此皆直指"生身之处"为虚空一着。故先师云:"如得诀者,则在虚空中下手,即是性命双修。若离虚空,别无路矣。"可谓泄尽天机,万卷丹书所不敢言也。

2、后天为体先天为用

白玉蝉祖师言:“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人若不被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若要炼形炼神,须识归根复命。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故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可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余,生万物而不竭。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百念纷起, 不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今修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故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宇,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亏应精神之衰旺,以四李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时,取有日。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故天长地久,日光月明,其一长存,虚空不朽也。吾今则而象之,无事子心,无心于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

海南白玉赡,幼从事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杓,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搓,登昆仑,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风血、黑龟精,入士签,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开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内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

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诗简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诵之,自然到秋瞻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余既得之,不敢自默。《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失天宝。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深虑夫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本乎一心。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学者思之!

紫阳而后,善谈玄关者,当推陈虚白《规中指南》。其示“玄牝图” ,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中规中。”又曰:“夫玄牝,其白如绵,其连如环,纵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并引《悟真》诗为证。按:虚白此图,直示心息相依之旨。两圆圈相叠而成三,示心息归并于虚空也。又作《玄牝说》,曰:“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气以生,实为神府,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此穴,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宗、混沌之根、太虚之谷、造化之源、归根窍、复命关、帝一神室、灵台、绛宫,皆一处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按:二眉中间)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何处?曰:我的妙诀,名曰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仙。《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所也。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闲一穴,空悬黍珠。不依形而立,惟体道以生,似有似无,若亡若存,无内无外,中有乾坤,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度人经》曰:中理五气,混全百神。崔公谓之,贯尾闾,通泥丸。纯阳谓之,穷取生身受气初。平叔曰:劝君穷取生身处。上元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立。故玉蟾又谓之念头动处。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住,神化无基。且此一窍,先天而生,后天而接,先后二气,总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人得之以灵。谭真人曰:得灏气之门,所以归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为珠玉之房。皆真旨也。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若以形体色象求之,则又成大错谬矣。故曰: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圣人法象,见于丹经,或谓之玄中高起,状似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或谓之状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弥历十月,脱出其胞;或谓之其白如练,其连如环,方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明示玄关之要,显露造化之机。学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奥,用工之时,便守之以为蓬壶,存之以为鸡子,想之以为连环,模样如此,形状如此,执有为有,存神入妄,岂不大谬耶?要知玄关一窍,玄牝之门,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尔。然其中体用权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离坎体日月是也。《契》曰: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则神炁有所取,魂魄不致散乱,回光返照便归来,造次弗离常在此。诗曰:经营鄞鄂体虚无,便把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玄牝之旨,备于斯矣。”

以上陈虚白阐玄关之文,本有千五百余字,今仅录其半,而大旨已明。篇中初列玄关异名,次示一身内外,上至顶而下至尾闾,皆非玄关,所以破外道泥执色身之弊也。次揭“规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曰:“在乾下坤上,兑东震西,”是画家烘云托月之法。以南北东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间虚空一位。又谓:“不依形而立,惟体道以生。”是又示虚空一着也,即不依形,则不在身内可知。道本虚空,玄关体道,则亦虚空无疑矣。末后一诗曰:“经营鄞鄂体虚无,”更直指虚空一着也。“便把元神里面居,”示凝神于虚,与息相谐合也。“息来息往无间断”,示神息相依,调之使纯熟自然也。“圣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结而成胎,内外二净,体同虚空,是正“归根复命”之时也。中间广示玄关法象,乃取材于《参同契》。曰:“无边傍,无内外,”则依据《四百字?序》,默示虚空一着也。虚白原文末后广示调息之旨。结云:“然此窍阳舒阴惨,本无正形,意到即开,开阖有时,百日立基,养成炁母,虚室生白,自然见之。昔黄帝一月内观,盖此道也。”此示证位之玄关。前所云云,乃信位之玄关也。信位,凭师指点。证位,须自己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烦指授矣。

陈虚白而后,善谈玄关者,当推白紫清、李清庵、张三丰、李涵虚四家。清庵《中和集》内,有示命宗之玄关,与性宗之玄关。《性理歌》曰:“两仪肇分于太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炼虚歌》曰:“无画以前焉有卦,乾坤非上坤非下。中间一点至虚灵,八面玲珑无缝罅。四边固密剔浑沦,个是中虚玄牝门。若向不虚虚内用,自然阖辟应乾坤。玄牝门开功则极,神从此出从此入。出出入入复还虚,平地一声春霹雳。”《抱一歌》曰:“虚无之谷自透通,玄牝之门自阖辟。一阳来复妙奚穷,四德运乾恒不息。”又《道德颂》曰:“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入出,三界独称尊。”又诗曰:“谷神不死为玄牝,个是乾坤阖辟机。往往来来终不息,推推荡荡了无边。白头老子乘龙去,碧眼胡儿跨虎归。试问收功何所证?周天匝地月光辉。”又曰:“玄门牝户不难知,收拾身心向内推。会得两仪推荡理,便知一气往来时。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沉有合离。我为孚庵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又曰:“真常之道果何难,只在如今日用间。一合乾坤知阖辟,两轮日月自循环。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越圣譬如闲。”又,《原道歌》曰:“玄流若也透玄关,蹑景登真果不难。只是星儿孔窍子,迷人如隔万重山。”又,《全真活法》曰:"炼气在调燮者,调和真息,燮理真元也。老子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调燮之要乎?今人指口鼻为玄牝之门,非也。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机也。《易?系》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之谓变。一阖一辟,即一动一静,老子所谓'用之不勤'之义也。"释曰:清庵诗歌,大意要人体会身外虚空中呼吸阖辟之机,即在此处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无出入,三界称尊,性寂情空,超凡越圣。归根复命之学,胥在于斯矣,此约命宗玄关言也,玄学之正脉也。

李清庵又曰:"汝但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著工夫,向内求之,默语视听,是尔甚么?若身心静定,方寸湛然,真机妙处,自然见之也。《易?系》云: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也;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也。时人若以有形著落处为玄关者,纵勤功苦志,事终不成。欲直指出来,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须自见始得。"又曰:"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泥于形体,或云丹田,或云首有九宫,中为玄关,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或指口鼻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且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者,静也。阳者,动也。静极生动,只这动处,便是玄关也。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著功夫,玄关自然见也。"以上约性觉妙明为玄关,乃自性宗通,无为妙觉之至道也。学者须知,性命本属不二,彻证性空本体者,十方世界现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为顿悟顿修。若从调息凝神入手者,乃渐法也。渐法所用之玄关,约妙有之气机而言。顿法所指之玄关,约真空之性体而言。予考《道德经》原旨,以"谷神不死为玄牝",亦约真空性体言也。

三丰翁《打坐歌》曰:"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道要秘诀歌》曰:"看玄关,调真息,知斯二要修行毕。以元神,入气海,神气交融默默时,便得一玄真主宰。将元气,入黄庭,气神和合昏昏际,又得一玄最圆明。一玄妙,一玄窍,有欲观窍无观妙。两者玄玄是真机,异名同出谁知道。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神恬气静极自然,妙自无生现太极。古仙翁,多半语,恐泄真机不妄举。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无定自领取。到如今,我尽言,此在有定无定间。有定曰窍无曰妙,老君所说玄又玄。"仙翁此二段,已将玄关调息妙谛,泄尽无遗。至云"此在有定无定间",更为圆极之语,非仙翁不能出此也。虚空一着,本无方处,东来亦是个虚,西去亦是这个虚。既无方处,则无定也。然人人面前,鼻窍之外,一规之中,出入息之起动处,各具一玄关,则又是有定,岂非玄之又玄乎?颂曰:有定无定,非即非离。妙窍齐观,空有双显。虽无色相,亦非断灭。寻之不见,呼之即应。睹之无形,听之有声。如来之藏,众妙之门。

三丰翁《一求玄关诗》曰:"一孔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此句泄尽玄机)。原来只在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再求玄关诗》曰:"傀儡当场会点头,应知总是线来抽。抽他虽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谋?原赖主公常月白;期教到处好风流。炼丹若要寻冬至,须向灵台静里求。"《总论玄关诗》曰:"身即乾坤勿外求,虚灵一窍最深幽。二三自许同为侣,一四何妨与共俦。五土建中可发育,巽风起处定刚柔。自从识得还元妙,六六宫中春复秋。"按仙翁诗意,要人离却色身,到虚无窟内求此玄关。"巽风(风,息也)起处定刚柔",即虚灵一窍之所在也,此即神气归根之基,返本还元之妙键也。人自破体以后,身中元阳,逐渐消散于虚空之中。故学者返还,亦必向虚空中追求,俾物归原主。此丰翁所以教人"虚无窟里细探求"也。又,以色身喻傀儡。鼻孔外呼吸往来,喻抽傀儡之线棙。身外虚空,喻抽牵之主公。此喻非常亲切(按:清庵《中和集》内有此言,丰翁乃祖述之也)。我被人抽而不觉,良由呼吸机关,在人手中。故若抽动之机关一定,傀儡即倒矣。昼夜呼吸,不能自主也,自幼至壮,自壮至老,自老至死,从未注意及此地。反之,若体会玄关阖辟之机,即在身外虚空中以神驭炁,心息相依,依极而化,神息二定,不出不入,无去无来,则主在我而不在人,命蒂可固矣。故钟祖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

白紫清《玄关诀》曰:"玄关者,求玄之关道、玄妙之机关也。有体有用。何谓体?寂然不动。何谓用?感而遂通。不动有时候。神气交媾之初,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是为一关,所谓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神气交媾之际,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关,所谓无声无臭、无内无外是也;及至静极生动,而用乃出焉,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真气从规中起,是又一关,所谓念头起处为玄牝是也;念头起处,醉而复苏,有一个灵觉,当下觉悟,是又一关,所谓时至神知是也;此时以灵觉为用,如线抽傀儡,机动气流,微微逼过尾闾,是又一关,所谓斡转魁罡运斗杓,正此时也;沐浴卯门又一关;飞上泥丸又一关;归根复命,沐浴酉户又一关;大休歇、大清静,空空忘忘,还于至静,又一关。玄关之体用如此,千经万论皆在是也。"按紫清此篇,全约工夫。以心息相依,至寂然不动、泰定境界为基,复从体起用,静极生动,一阳来复之际,时至神知,妙用现前,急起巽风而运坤火,直至周天完毕,复归大定,生出许多火候变化。过此一关又一关,关门重重,须一一透过,方到大休息田地。此以玄关之历程而言,亦可以觇火候变化之概略矣。

紫清《修仙辨惑论》中述其师陈泥丸之语曰:"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与钟吕并驾矣。"此说颇契神气交而玄关现。总以心息妙合,打成一片,为行持之指南耳。

涵虚真人《道窍谈?论玄关一窍》曰:"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今以其名而言,此关为玄妙机关,故曰玄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何谓死?以黄庭、炁穴、丹田为此中,就是死的。何谓活?以凝神聚炁,现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死的论,就叫做黄庭、炁穴、丹田。以活的论,乃算做玄关一窍。故曰:自虚无中生。真机直露,得者秘之。"释曰:涵虚祖此说,开首二语最为直截。既曰:"自虚无中生",则不在色身之内可知矣。下文重言,"不居五脏六腑四肢百脉,"奈学者,仍在色身内摸索,殊可笑也。"万法归一之地",即是虚空一着,○,如此之象。又曰:"有独无对",盖虚空既不属阴阳,是绝待而非对待。此"凝神聚炁现出此中"者,心息在虚空中打成一片也。

涵虚祖《玄关再说》曰:"玄关者,神气交媾之灵光。初见玄关,明灭无定。初入玄关,恍惚无凭。以其神气乍合,未能固结也。到得交抱纯熟,死心不离,始识玄关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测,浑浑沌沌,兀兀腾腾。此中玄妙,变化万端,不可名状。无怪其名之多也。各人所见不同,各因所见而字,各就所用而号。古仙师秘而不言,都要摩顶受戒,乃有传述。即有所谕,不过曰:非心非肾而已。吾谓:其并非黄庭、炁穴、丹田也。今再说破,识者秘之。"又,《中字直指》曰:"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云:'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皆指此也。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脱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个中,乃有登进之路。在昔文始天尊问道于太上曰:修身至要,载在何章?太上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再考之《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窃谓: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里潜藏。阴阳来往于其内,坎离升降于其间,合上下而入乎其中矣。是故上者而下闭,则管括微密。太虚之中,元气独运,故称无,此亦观妙之旨也。下者而上闭,则隐藏未见。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称有,此亦观窍之旨也。上闭下闭,皆归于玄牝之内,无欲有欲,尽存乎玄微之间。是故玄关一窍,有称为有无妙窍者,有称为上下釜者,有称为阴阳鼎者,有称为神炁穴者,皆由此也,皆统于一中而已矣。"以上均揭心息和合于虚中,会三归一,而显玄关之妙用也。盖玄关之本体为虚空,空中不空,一气流行,故以心息相依,妙合于此中,则体用全而返还之路通矣。体在先天,用在后天,体用合一,则天人合发,逆流而返,追二炁于黄道,有何难哉!

此上略揭之源流出处,及其体用差别,俾学者于丹书所说,略知眉目。有就信位上说,有就证位上说;有约命宗而说,有约性宗而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难一概而论。至若历代祖师咏"玄关"之诗,则美不胜收,今亦略举数十首,以广见闻而彰道妙,兼亦附以己意,阐作者之旨趣,则玄关义蕴,更为明显矣。

钟离翁曰:"道法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纯阳祖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原钟祖之意,旁门外道,无非在色身上作活计。惟此玄窍,不属体形,而仍非与体形完全脱离关系,不即此身,不离此身,先后二天交接之所,天人合发之机,非一般外道所能知也。"些子"二字甚妙,此指虚空言也,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也。吕祖一偈,直教人体会未生以前,受炁之初,元无一物。《参同契》所谓:"审思末后,当虑其先,人所秉躯,体本一无"是也。故吕祖又诗曰:"大道端居太极先,本于父母未生前。"又曰:"人少知吾大道真,真道须求未生先。"可以证焉。张景和云:"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此颂最妙,直教人体会"未生前"面目。先师《三教一贯》云:"学道步步离不得未生以前,离了未生以前,则先天真阳不能得。"又云:"必求之于未生以前,方是先天,方是双修。此入门者要紧第一着也。总之,不离身外虚空一着。能在身外下手,则玄牝之门通而双修之旨得矣。"

刘处玄云:"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赵缘督云:"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葛仙翁云:"乾坤合处乃正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机枢归掌握。"罗公远云:"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像,真人现在宝珠中。"司马子微云:"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中。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大包法界混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以上诸诗,皆直指"虚空"为玄关,意甚明显。司马子微谓:"大包法界,细入尘埃"二语,尤为描写"虚空"之能手也。

天来子云:"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朝元子云:"中岳嵯峨日月齐,乾坤枝叶在灵溪。龟蛇往复云双段,风雨淋漓水一畦。炉里君臣名子午,鼎中夫妇号东西。此中幸有留年药,何得身心一向迷。"张洪濛云:"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王处一云:"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张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丁野鹤云:"三教一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马丹阳云:"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刘海蟾云:"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盘气象雄。"肖了真云:"老子明开众妙门,一阖一辟应乾坤。果于罔象无形处,有个长生不死根。"又云:"劈开玄牝露双关,锻炼工夫不等闲。学者要知端的处,直须北斗面南看。"又云:"小小壶中别有天,铁牛耕地种金莲。这般景象家家有,因甚时人不学仙。"又云:"虽然小小一壶中,上下乾坤法象同。若也知时能运用,金乌玉兔自西东。"河上公曰:"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漫六合表。"高象先云:"真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刘海蟾云:"无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石杏林云:"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薛道光云:"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来共一窍,不在口鼻并心肾。"吕真人云:"子午长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启还扃。常如此,过平生,且抱阴阳仔细烹。"陆西星云:"休将玄牝等闲论,要识生门与死户。若解盗机兼逆运,顿超生死道常存。"尹真人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

以上诸尊宿诗颂,发明玄关义理,可谓囗强矣,而以尹真人二句最为直截了当。初句标体,明示身外虚空一着,既曰"空洞无涯",则凡色身之内、上下三田,属有涯者,皆非玄关的处矣。次句揭用,谓凝神于虚,知息之出人,顺其自然,略予照觉便休,斯即"知而不守"之真工夫也。自然心息和融,凡息由短而长,复由长而短,渐微渐定,以至屹然自住。则如一叶扁舟,截却缆索,容与中流,是谓入定,为真息。一切丹法,均以此为基。《庄子》所谓:"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薛道光诗曰:"井底泥蛇舞柘枝,窗前明月照梅李。夜来混沌攧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陈冲素云:"当此之时,身心混然,与虚空等,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之为炁,炁之为神。似此造化,非存想,非作为,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予谓:此乃最初下手、炼己筑基之要着也。

心息相依,乃玄宗不二法门,由此以达到身心一如,寤寐一如之境焉。以神放在外面,随息自在,我只用观照,微微照着,即是玄宗之观自在。以神放在外面,随息出入,一往一来,自然合体,即是玄宗之如来藏。依久,心息二忘,翛然入定,定久湛寂,即是玄宗之寂灭海。摄耳谛闻自息之出入,旋闻合息,旋息归无,乃是玄宗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之工夫。

入真定者,息自无出入。若有微息存在,非真定也。入真定者,念自无起灭。若有丝毫起灭,非真定也。心息相依在虚空中,寂而非无,动而非有,斯即真如妙用。又,心息相依在虚空中,寂照不离,恬智交养,斯即定慧等学。

心息相依,是一卷无字真经,一个极妙话头。心息相依,是水月道场,是偶谐三昧,是幻住解脱。心息相依,是一座无缝塔,一所空王殿,一株无根树。心息相依,是玄宗的柱杖子,是玄宗的金刚王宝剑。

韩清夫诗曰:"静抱没弦琴,细吹无孔笛。一弹天地清,一吹天地阔。一吹复一弹,尽是神仙曲。"此示"心息相依"之象也。

三丰翁诗曰:"乾坤浩荡琴三弄,气息调和笛一枝。欲向阴阳修出世,须从阴阳外修之。"此四句中,初二句示"心息相依",次二句示"身外虚空"一着。

凝神于虚而获定,是谓"打坐神室之内",玄宗坐禅之妙旨也。又,凝神于虚,不着色身,即是玄宗不坏世相之出家。

丹家以"心息妙合"为炉鼎。其妙合之处,即外面虚空一着,谓之"玄窍"。《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可以证焉。周子《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妙合,即丹道也。"妙合而凝"者,李道纯所谓:"心息相依结圣胎"也。

由心息妙合而凝,内外气机悉平,斯即壶子"衡气机"之妙旨也。以此入大定,即庄子"休乎大均"之工夫。《楞严》揭"地水风火空识"之六大,周遍含容。玄宗修证,心合于息,是以"识大"会"风大"也。息合于虚,是以"风大"归"空大"也。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识化为智,证无生忍。

白玉蟾云:"一言半语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钟祖云:"片言半语无多字,万卷丹经一语通。"又云:"一诀便知天外事,扫尽旁门不见踪。"皆指心息相依之口诀也。紫阳真人云:"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潜虚翁云:"古仙丹法,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三丰翁云:"还丹工夫,至简至易。"陈翠虚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所谓简易,即是反闻自息,心息相依。上智下愚,都有此心,皆有此息,皆可反闻,皆能取证。故孔子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最为普遍易修之法门。

予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指示此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今此玄谈,直揭相传口诀,公开四千年来不传之秘,盖不忍斯道之湮没无闻,愿与好道之士,同修同证,得身心安乐之益,延年盖寿之效焉!

第二节 识天地人三才之道

在入世修持中,又必须要了解道与自然。自然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气运规律。在人道有人道的规律,在天道有天道的规律。在地道有地道的规律。我们作为修道者应该明白修炼的目的和过程,必需要了解自然,使自己在认识自然中不盲从,更好的学习有关方面知识来“明理见性”。在《道德经》道经二十五章中讲了这个问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面讲天道,地道,人道的规律:

1、天道

道家所说的”道”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概念,通俗不好讲清,故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只能以从天道来理解,以“无名,为天地之始”来理解。当你修炼到一定层次再理解’道’就好理解了.在中国古典哲学史上有两个对天体认识的学派,即是:“盖天”学说和“混元”学说,我们道家和南宗丹道所秉成的是“混元学说”,这不光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已阐述。在老子以前已有阐述。后人整理的《黄帝内经》中就可以看到。再则,已出土的地下文物,也可以证到。

在道教我们认识宇宙是: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在道教是将宇宙释为一个混沌之体。道教将地球,与所有星球都纳于其中。宇宙即是“道”。是一个大的混沌体。

道教文化,站在地球这个点上对宇宙的认识是:“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清浊混者为人。清者为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极。不皆有常理与人道相应,可以理而知也?今略举其梗概列之于下:

天体圆,地体方。圆者动,方者静。天包地,地依天。「天体」周围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径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静。天包地,地依天。「天体」周围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径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东出地上,西入地下,动而不息,一昼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缘日东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后日复出于东方)”。

以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宇宙即“道”即显象为一太极。“清”气秉行为天,“浊”气秉行为地。清浊“混”者为人。我们要认识到清者是一个“气化”活耀的规律,是个常动态之气。而浊者,是一个凝聚静态之气体。故重浊,结气为形。而人界于天地之间。清浊混合,结形者为人体。因此:“天体圆”,我们体会到它是圆的。“地体方”,我们体会到地是方的。“天”又喻为宇宙,它包裹着地球这个星体。故而地依天。

在《内经图翼》中将天道以气数来论:

节气而论:

“气者天地之气候,数者天地之定数。天地之道,一阴一阳而尽之,升降有期而气候行,阴阳有数而次第立。次第既立,则先后因之而定;气候既行,则节序由之而成。节序之所以分者,由寒暑之再更;寒暑之所以更者,由日行之度异。每岁之气,阳生于子而极于午,阴生于午而极于子,阳之进者阴之退,阳之退者阴之生,一往一来,以成一岁。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属今年,后十五日用明年。子时前四刻属今日,后四刻属明日。邵子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是俱言一岁之气,终始皆在于子半,而冬至之日,正当斗柄建于子中,是为一岁之首尾也。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者,以周天之度,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之行速,故于一昼一夜,行尽一周而过日一度。日行稍迟,每日少天一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少天一周,复至旧处而与天会,是为一岁。故岁之日数,由天之度数而定;天之度数,实由于日之行数而见也。岁有十二月者,以月之行天,又迟于日,每日少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又曰:百分度之三十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与日合朔而为一月。岁有十二会,故为十二月。斗有十二建,故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会天上次,斗与辰合而月建昭然矣。”

以卦气应月气论:

“故十一月建在子,一阳卦复;十二月建在丑,二阳卦临;正月建在寅,三阳卦泰;二月建在卯,四阳卦大壮;三月建在辰,五阳卦夬;四月建在巳,六阳卦乾;五月建在午,一阴卦姤;六月建在未,二阴卦遁;七月建在申,三阴卦否;八月建在酉,四阴卦观;九月建交戊,五阴卦剥;十月建在亥,六阴卦坤,是为一岁之气而统言其月日也。月日既定,时序乃分,四而分之,是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春为阳始,阳始则温,故曰少阳,少阳数七,阴中阳也,其气木,自东而西,其令生,自下而上,春者蠢也,言万物之蠢动也。夏为阳极,阳极则热,故曰老阳,老阳数九,阳中阳也,其气火,自南而北,其令长,自长而茂,夏者大也,言万物之盛大也。秋为阴始,阴始则凉,故曰少阴,少阴数八,阳中阴也,其气金,自西而东,其令收,自上而下,秋者收也,

季节论:

“言万物之收敛也。冬为阴极,阴极则寒,故日老阴,老阴数六,阴中阴也,其气水,自北而南,其令藏,自下而闭,冬者终也,言万物之尽藏也。土为充气,其位象君,故不主时,分王四季,各一十八日。以五分而分四季,每分各得七十二日,以成一岁之数。然而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月,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发生之功,及其历丑转寅,三阳姑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萌芽动而蛰藏振,遍满寰区,无非生意,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是以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戊为秋,亥子丑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由四季而分为八节,别春秋有立而有分,夏各有立而有至。四季何以言立?立者建也,谓一季之气,建立于此也。春秋何以言分?分者半也,谓阴阳气数,中分于此也。故以刻数之多寡言,则此时昼夜各得五十刻,是为昼夜百刻之中分。以阴阳之寒暄言,则春分前寒而后热,秋分前热而后寒,是为阴阳寒热之中分。

以天道论:

“以日行之度数言,则春分后,日就赤道之北,赤道者,天之平线,居两极之中,各夫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横格天腹,以纪经纬之度数也。日行之路,谓之黄道。月行之路,谓之白道。秋分后,日就赤道之南,是为日行南北之中分。故春分曰阳中,秋分曰阴中也。夏冬何以言至?至者极也,言阴阳气数,消长之极也。故以刻数之多寡言,则夏至昼长五十九刻,夜长四十一刻,冬至昼长四十一刻,夜长五十九刻,是为昼夜长短之至极。以阴阳之寒喧言,则冬至阴极而阳生,夏至阳极而阴生,是为阴阳寒热之至极。以日行之度数言,则冬至日南极而北返,夏至日北极而南返,是为日行南北之至极。故冬至曰阳始,夏至日阴始也。

气候论:

至真要大论曰,气分谓之分,气至谓之至,至则气同,分则气异者是也。由四季而分为二十四气,则每季各得六气。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之六气,而四季各六也。由二十四气而分为七十二候,则每气各得三候,如礼记。月令及吕氏春秋云,立春节,初五日东风解冻为初候,次五日蛰虫始振为二候,后五日鱼陟负冰为三候也。候之所以五日者,天数五以竞五行之气也。六节藏象论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也。然而一岁之中,复又有大六气以统之者,曰风热暑湿燥寒,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以行客主之令。斯天地之气,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而亿万斯年,运行不息矣。

气数论:

“然而既有其气,亦必有其数,数非气不行,气非数不立,故易传曰,天地之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然太极未动,气未见也,数何有焉?及自动而生阳,便有一数,自动而静,便是二数,静极复动,便是三数,动极复静,便是四数。 朱子曰: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也。是数之所起,亦惟阴阳而已。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一者太极也,二者阴阳也,三者阴阳之交也,阴阳交而万物生矣。阳数奇而属天,阴数偶而属地。天圆径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曰参天,三三而九,阳数从此而流行;地方径一而围四,四为二偶,故曰两地,二四合六,阴数从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为五数,故图书之数,皆以五居中也。河图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东;地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土,五得五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生数为主而居内,成数为配而居外,此则河图之定数也。若以阴阳之次第老少参之,则老阳位一而数九,少阴位二而数八,少阳位三而数七,老阴位四而数六。阳主进,故由少阳之七,逾八至九而其进已极,故曰老阳;阴主退,故由少阴之八,逾七至六而其退已极,故曰老阴。阳数长,故少阳之七长于六,老阳之九长于八;阴数消,故少阴之八消于九,老阴之六消于七。此阴阳老少,消长进退之理也。故河图以老阳之位一而配老阴之数六,少阴之位二而配少阳之数七,少阳之位三而配少阴之数八,老阴之位四而配老阳之数九,是又河图阴阳互藏之妙也。故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孔子推之而为大衍,而三百八十四爻,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乾坤万物之数备矣。洛书之数,则阳为君而阴为臣,君居正而臣居侧。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而纵横之数皆十五。 一居正北,得中为六,而合南方之九为十五;三思正东,得中为八,而合西方之七为十五;二居西南,得中为七,而合东北之八为十五;四居东南,得中为九,而合西北之六为十五。故大禹则之以叙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福德。皇极居中,而八者环列于外。河图之数,分生成而言其全,以生数为主而以成数合之,故河图之位十,而数凡五十五;洛书之数,分奇偶而言其变,以四正之阳而统四隅之阴,故洛书之位九,而数凡四十五。合河洛二数,共成一百,乃为天地自然之全数。然二数虽有异同,而理则相为迭用,是以天地之数,始于一而全于十。天数五,一三五七九是也,地数五,二四六八十是也。天数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数三十,六其五也。小衍为十,两其五也;大衍五十,十其五也。故又曰五为数祖。邵子曰:天地之本起于中。夫数之中者,五与六也。五居一三七九之中,故曰五居天中,为生数之主;六居二四八十之中,故曰六居地中,为成数之主。天元纪大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是以万候之数,总不离于五与六也。而五六之用,其变见于昭著者,尤有显证。如初春之桃五其瓣,天之所生也;深冬之雪六其出,地之所成也。造化之妙,夫岂偶然?故以五而言,则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常,以至五色、五味、五谷、五畜之类,无非五也。而十根于一,百根于十,小之而厘毫尘秒,大之而亿兆无量,总属五之所化,而皆统于天之五中也。以六而言,则天有六合,岁有六气,卦有六爻,以至六律、六吕、六甲、六艺之类,无非六也。而老阳之数三十六,老阴之数二十四,合之而为六十;少阳之数二十八,少阴之数三十二,合之亦为六十。总属六之所化,而皆统于地之六中也。总之五为阳也,而五实统乎阴之六;六为阴也,而六实节于阳之五。天元纪大论曰: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得非天地之气,总皆五六之所生成者欤?

干支论:

试举一岁之气及干支之数而言,从天用干,则五日一候,五阴五阳而天之所以有十干,甲戊以阳变,己癸以阴变,五之变也;从地用支,则六日一变,六刚六柔而地之所以有十二支,子巳以阳变,午亥以阴变,六之变也。十干以应日,十二支以应月。故一年之月两其六,一月之日六其五,一年之气四其六,一气之候三其五。总计一年之数,三十六甲而周以天之五,三十子而周以地之六。故为十二月、(以二应六,得此。)二十四气、(以十五日,归三百六十,得此。)七十二候、(以五日,归三百六十,得此。)三百六十日、(以三十日,因十二月,得此。)四千三百二十辰、(以十二辰,因三百六十日,得此。)十二万九千六百分,以三百六十日,因三百六十分,得此。)何非五六之所化?一岁之数如此,而元会运世之数亦如此。如一岁之统十二月,一月之统三十日,一日之统十二时,一时之统三十分;故一元之统十二会,一会之统三十运,一运之统十二世,一世之统三十年,而天地气运之道,概乎此矣。惟是数之为学,圆通万变,大则弥论宇宙,小则纤悉秋毫。若夫拆一为二,拆二为四,拆四为八,拆八而十六,拆之到底,何有穷已。譬之因根而干,因干而枝,愈多则愈细,愈细则愈繁,固茫然莫可测其徼,而实则各得其一耳。

综论:

故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间,无不丽乎数。而先王所以察河洛之图书,垂奇偶之名目,数天以度,数地以里,数神鬼见阴阳,数气候以律吕,轻重者数以权衡,方圆者数以规矩,长短者数之以度,浅深者数之以量,归除可以数消,因乘可以数长。然则仰而观,俯而察,上而苍天,下而黄泉,大含元气,细入无论,亦有能逃于数之外者否乎?故以天地而观人,则人实太仓之一粟;以数而观天地,则天地特数中之一物耳。数之为学,岂易言哉!苟能通之,则幽显高下,无不会通,而天地之大,象数之多,可因一而推矣。明乎此者,自列圣而下,惟康节先生一人哉。

因此天道是一个圆体,在这个圆体内的中心就是北斗,在这圆球体平面圆上圆周的点,相对它的对面的点就是天道所产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内压缩和向外扩张的起共振作用,就象东方下雨,西方打雷一样,是自然的平衡规律,是不受任何影响的,道教对天道的认识是仰观天文,天道左转,俯察地理,就是右旋。用天道的运行规律首先就产生了第一个卦气图,就是先天的八卦图《河图》,河图是天道的展现,他的规律是以对应感,是以自然平衡为主的一个相生相克论,这是天道无门无方位的对应和有宫的认识学说,同时建立了古天文学,绘出恒天二十八宿星的星图。道家传下来的古天文图已被现代天文学验证。我们现在沿用的农历就是由她而来。

先天图,是一个无限气化,分离聚合的规律理论。道教文化,因此认为:大道品物流形。无形,无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聚而为形,散而为气。

2、地道

地体,径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势,倾东南其西北之高不过一度。邵雍谓:水火土石合而为地,今所谓径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体尔;土石之外,水接于天皆为地体。地之径,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两极南北,上下枢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观之,“北极”出地上三十五度有余,“南极”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余;两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谓之“赤道”。横络天腹,以纪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两极正居南北之中,是为天心,中气存焉。其动有常,不疾不徐,昼夜循环,干旋天运,自东而西,分为四时寒暑。所以立阴阳,所以和此后天之太极也。先天之太极,造天地于无形,后天之太极,运天地于有形,三才妙用,尽在是矣”。

关于我们对地道的认识:地是有方位的,以磁场而引起的极,产生南北二极,不定中间。遵循太阳和月亮的东与西在地球上极的走向确定坐标系,东生西落,南北两极就是地的方位学说,由地来感应天道对地的影响,形成了九宫,十二宫即是月建。地道的方位影响在地球应天道的气流产生风、寒、湿、暑、燥、热、温、火的八风之说。它是地道与天道的气运相交感而产生的影响,又即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说。又由于天对地产生影响后,形成了自然学说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五行体系等,但有一条天道和地道的规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宫门就错。所以说天道以十为主,地道以十二为主,有个错位,天道与地道的和,有个时差,地对天的感应有个时差,有五个差位,在那里呢?在东往上偏五个差位,在西往下偏五个差位,这就是空亡。每到一个周期就要调差,自然要调时差,天道和地道有相争之气,待就出现闰月之分,差要归中宫来,两差归中宫,东偏上有个五,西偏上有个五,中宫有个五,三五,天地不断有相调之时,也就是天和地的作用。

3、人道

作为人道的规律最复杂。首先,人道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苦”。还要禀受天道与地道共发的寒、热、暑、湿、燥。天道的阴阳气机运行是左转,地道的运行气机是右旋。因此,自然界的规律是千变万化的。作为修道者是要求内在的道心,内敛自化,顺应自然的。调整体内阴阳之气,平衡体内阴阳之气。通过外感内应,自然而化。

在道教修持中,特别强调玄关窍。启动玄关窍,就是将沟通人体对天道的感应点,开通激活。将自然中光气的能量与体内的能量互为转化。人体能接受自然界的能量,有三个感应激活点:一是百会穴,二是两眉间,(即是祖窍)。三是膻中穴(又称旋玑)。在道教中,启动玄关窍是采用、祭炼、存想(含有朝拜),还有度师的给于帮助来激活的。道教的方式叫内外补充的能量接引,即是道教丹经中所阐述得:“一柱真香秉自然,黄庭炉内起祥烟”。又是祖师所言:“道之妙,性之明。寂然不动之谓也。神之化,法之灵,感而邃通之谓也”使大家在修炼上有外窍启动,启动玄关窍开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修道的路途中能够自己把握好自我,识别自然界中的一切气机的来由。那么,玄关窍开,也激活了每个人的本命元辰,即是本命的元神。它是主宰个体的精神一切向上的高思维能力。主宰识神的鉴别体外的一切感应。它是日后在修炼中,再生的我与天地同途的主导。日后的出阴神,出阳神是修炼中的一个过程。故此,要将修炼中的元精,元气,元神区别开来。,出阴神和出阳神是我们在修炼当中炼的这个丹,丹道的丹.也就是我们修炼中太极的本源之气,他将后天的我与本源的我即元神,但是要强调这一切是需在“寂然不动,感而邃通中体悟”。

当先后天之气在进行融会后,进入一个烹炼温养之中,内与外沟通的修炼方式叫出阴神和出阳神.故元辰的元神与修炼中的“元精,元气,元神”不是一个概念要搞清楚。元神和元辰也就是各位你们本来的我,本源的我.他被后天识神的我占据主导地位后,他被潜藏起来.在道教中阐述:人有三个我,一是外在的我,既是形体,二是内在的我,即是识神,三是头上三尺的我既是元神。(也是元辰)。在人道中,人的识神,俗称“本性”占了人思维理事的主导地位,原本我的本性,即“先天元神”,他处在副宰的地位,潜藏在人体的命门之中,其象在头上“三尺”。我们修炼者就是将他激活.通常元辰的我都有一个俗性代码词,这个俗性代码词就是直禀天道之宫位.。每一个人在天道里面都有归宫之位,这个在道教里面用六十甲子来进行划分定位。在道教有派生而来的五百个灵官之说,是又一次分类。在佛里叫五百罗汉,佛教也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实际上是在六十甲子上,大衍之数范围派生出来的一个自然的宿命论,也叫宿缘论或宿根论,宿源论是以六十甲子的纳音为主,是对元神或元辰的进一步理解, 明白后在修炼中启迪你们的元神,打开玄关是非常的关键。比喻:甲子乙丑海中金,金就是本命元辰(元神)。六十甲子纳音在北宋以后的命理说法里通常称为命的属性,比如说我五三年出生,属于长流水就是水命,这个归位是归到天道的五行,就是归宫,这就是本命的元神。本命元神要起动,开合起来在那里找对应点呢?就在北斗星中。北斗七星中有三颗星是每日对应地在查他里面有金、木、水、火、土,就是人对应点。还有道教里讲人的命格(命数)能够上升到在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星的归位点上来的,也就是说本命星的悟星点直接能够感应到二十八宿星的点,那此人命格就相当不错了,能够在二十八宿星上的人,通常说在预测学来说至少有三公之命,宰相之格,俗缘的本命的慧根是非常非常的好,只是人的命与运,我们很多人的命与运不通根而已,根就是天盘的星,我所讲的就是在天道、人道,也即预测学和命运学的机窍之处。在我们讲课的学员中,我看了有很多人非常聪明,他为什么自感不行呢?他命与运不通根而已。怎么办?一需要修炼,二需要返还,三需要启迪,四需要积功累德。我们每人的本命元神是不同的,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都归一个宫中,都在六十甲子宫中,但是命和运,根不通。人的命好运好找不着机会,为什么?不通根!我们要科学的讲不能盲目的讲,修道的没一步都不是盲目的。元神或元辰都是代码词,通根就是你归根的本元,你命运通根,就启动了本命的元神和玄关之窍。修道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本性,你不改本性就通不了根,不改本性就是随人道的生老病死苦自然而去。人心的本性归到天道上来,人心私也,天道公也。贫穷这个概念看你怎么认识?沈万三具有富贵也在修道,贫富不在于你现在的财富的拥有,贫道是走老庄的思想道路,“以穷理尽性,乃至于命”为喻。故修道与做人看你走那条路了,天仙道修炼必然有出世和入世的阶段,是元神启动。人的个体的本性就是一个私字,天道的本性就是一个公字。如果认识到我们的本性就是道性,佛性,也称:如来本来面目,就应该返到公性上来。从哲学上研究,“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哲学家就提出一个问题,人之初究竟是善还是恶呢?如果是恶,你的佛性和道性就会被掩盖起来,我的观点不管你人之处初是善的、恶的,我们要通过自我的修持,将人的本性的元神,启迪出来,他是化一切恶性的,崇尚善性的。道性与佛性也就是善的一面启动出来,抵达真我之面。元神与阴神和阳神,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修炼上来的,那是往上走,元神和元辰的修炼方式通常就是说的性修。在道教里在祭炼法当中有一整套的方法,持戒的戒是对元神来讲的,自律是识神对元神来讲的,就是识神向元神的启迪,及识神向元神的呼唤!对人的本性进行完善修饰启迪出来就是元神。那你就回到道上来了,甚至可以说你已是真正的弟子了。这时候你还会管他后天的事情,还会管它今天我去计较赚一百块钱,明天我去赚两百块钱的嬴利相争呢?如果走到这一步来的话,你们的自我就是在完善。这是从认识论上说让元神改变识神的本性,也就转到性修的层面上来拉,元神在神学来说他是体,在往高深上说他还是有为的,在有神论和无神论中,认识论的辩识论上讲,元神(元辰)在上升角度讲他还是本体命的,那么往上走的根那就是回本家之路,回本家就是通根,这就是元神。人的本性返到道性上来以后,第二步启动玄关,元神再现,最后修的“真我”就是元辰,叫“元婴”也行,后面的再修炼就是他了,其他的采药也好,什么也好,都是供养元辰的资粮,只有元精、元气、元神的聚合化和,平常说的元精、元气、元神是后天的气中聚化出来的元精、元气、元神。道的元精、元气、元神是人体最精华的部分,他是供养元辰的。

“顺其自然”一词,当我们没明白自然时,当我们没有返到先天的本元上来的时候,很难达到顺应天性,顺其自然。随口称“顺其自然”是茫然的用语,用语不准确,为什么?首先天地之道同宫不同门,同宫总归金、木、水、火、土五行,无方位属性。天道是旋转的,他的规律是阴中起阳左旋,阳中起阴右转,他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在宫中,同宫是在金、木、水、火、土的感应点上,自然的感应开合。天道是在对应点上的感应,如:东方下雨,西方必然打雷,这种感应是阴阳自然的平衡论,天道是一个圆,所有在这个圆上的中心就是北斗。道教注重北斗,称之为河车。圆上的圆周率点他的对面的点就是天道所产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内向性的外向性的同时的产生共振作用,东方下雨,西方打雷是自然的平衡规律,是不受任何影响的。道教对天道的认识用了一个模糊的规律,对天道的认识仰观天文,用天道的运行规律首先就产生了第一个卦气就是先天的八卦图河图,河图是天道的展现,他的规律是以对应感,是以自然平衡为主的一个相生相克论,这是天道无门无方位,对应点,有宫,天道这个说法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学派对天体的认识学派既“盖天说和混元说”,我们修南宗丹道和道家所秉成的是“混元说”,这不光是老子,老子以前的理论已有,这个混元说在道德经里有了。地是有方位的,是以磁场而引起来的,首先地是因极而起,南北为极,是不定中间的,遵循太阳和月亮的东和西的,在地球上极的走向而定的坐标系,东生西落,南北两极就是地的方位学说,由地来感应天道对地的影响,形成了九宫,十二宫与地的方位学说产生了对地的影响的风、寒、湿、暑、燥、热、温、火,后来叫八风之说,及与地产生影响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说,又由于天对地产生影响后,形成了自然学说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五行体系等,但有一条天道和地道的规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宫门就错,所以说天道以十为主,地道以十二为主,有个错位,天道与地道的和有个时差,感应有个时差,有五个差位,在那里呢?在东往上偏五个差位,在西往下偏五个差位,这就是空亡,每到一个周期就要调差,自然要调时差,天道和地道要有相争之气,就出现有闰月之分,差要归中宫来,两差归中宫,东偏上有个五,西偏上有个五,中宫有个五,三五,天地不断有相调之时,在谈人道,人道是位于天地中的又形成个规律,人道如果没有私心的话,天下绝对太平。即是《阴符经》所言:“天之道损其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其不足以补有余”。

因此,人活在世上所秉行的自然规律太多太复杂,自然就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运行规律,都是道。修道是要研讨这些规律,你要修哪个道,秉行那个规律,你走那个道就秉行那个自然。我们修道修的是黄道的规律,天道有黄道和黑道,相对的阳道和阴道,我们只有得到黄道的规律天、地、人才能共震。走的是纯阳之道,一语道破随着南斗和北斗的走向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平衡,这就是黄道。十二宫建、除、满、平、定、制、破、危、成、收、开、闭;在中医理论有任脉、督脉;十四经;八脉;他们都在时时刻刻的感应天的规律。但是由于人有私心有七情六欲,在自然的顺应的过程中发生错乱,人的七情六欲产生本质上的运行规律,就是个性就是识神的本性,每个人的个性对应自然作用的规律不同导致出根本上寿元的规律,能把每人的寿元定死的人,他必然是精通天道,熟查地理的人,他才能知道,我们修道是在有限的寿元中来抓住我们返还天道的同步共震的修炼的方法论,延续寿元我们就可以走人元,可以活120岁,300岁,这是人仙法,如果修道之人不知延寿的话,就不需要修了。与天地自然是求化,求共振,是求大同存小异,不然你走不到天仙大道上。

因此元辰与元神是你的真我,只有启迪了这个真我才能找回你的本元之性,他是你通大道的通根,所以我们要明白如何顺应自然,如何去体悟自然的规律,将人心返天心直秉中黄之道。

第三节 生门死户

大道品物流行。就先天道统来说有:天门与地户之说,作为修道者来说不得不明!天门地户即是戊己之门户。《五行大论>>中讲:“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戊即是天门。故《五行大论》阐述道:夫奎壁临乾,(奎壁即二十八宿之星)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故《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既然讲门定户,其中必有道理。明,张介宾阐述的很清楚:“予尝考周天七政躔度,则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胄昴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由之较明确的论证了“天门与地户”的天道品物流行。在丹道学中,人喻一小宇宙,古人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就是证明如此。在人身体中,天门在百会穴,地户在会阴穴。《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倘若我们连自然的气运流行规律,一点不知,在修炼中是很难达到举一返三的作用的。

张介宾在此作了精辟的结论: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发生也,皆从奎壁始;(也是余在“还丹决”中的阐述的“乾宫开天门也;)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也是余在“还丹诀”中的“巽宫摧山岳”矣。)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非门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生死之门户,作为修持者必需明白的。钟离权阐述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思子时,长生不死由人做”。我以讲过:在人体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是任督二脉这个圈。百会与会阴是生死之门户。以后天为体先天为用的是藏腑,冲脉,骨道这个圈。

生门是脐,死门是命门。它门又受一个总的气极点控制即是神与气。又受元神与识神的支配。修持者以慧根见道性。一得永得。长生久视,我命在我不由天。

第四节 橐籥理解

橐钥,是春秋战国间冶炼所使用的一种鼓风设备。因为鼓风的大皮囊形式像橐,就称之为“橐”。而炼炉的鼓风管的装置形式像一种称谓“钥”的管乐器,也就称之为“钥”,《老子》书中曾把宇宙整个空间比作这种鼓风设备,所谓“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说明这种鼓风设备很富有弹性,在空虚的时候是鼓起来的,愈是鼓动之,空气也就愈吹出来,确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这种鼓风设备曾沿用相当长的时间,后世又称之为“排橐”或“冶橐”等。

这个词现代叫风箱。修炼就是心息相依,调息把吸气和呼气做调整,用呼吸来起到和内在脏俯运行的共震开和作用,把它比喻叫橐龠。它有几个层次,在丹道上古人寓意很深,真橐龠就是当人练到胎息以后,百会穴打开,自己内在的原我,往外出的往来之象就叫真橐龠,是与天地的沟通,往外走还是在意识控制之中的,我们叫紫液还丹,他是北斗星驾驭着走的,如果不是他驾驭走元神就飞了,回不来。回过来讲将肺呼吸的调整,随着心液的下降,腹部肚脐眼的开和,也叫橐龠,炼丹不允许腹部过深的一收一放的,这是炼丹最忌讳的呼吸方式,容易练起大肚子。我们练的是体式呼吸,腹部不动,呼吸用意念领进去,吸气引到关元穴,呼气到黄庭,黄庭是鼎口,在脐上一寸三分,这种在关元黄庭的升降叫调息法,为后面的胎息打基础,调息忌讳快慢不均。

第五节 元神与识神感知

元神就是我们的灵魂,是人的本性主宰。元神里涵有阴神及阳神,修炼的目的是净化元神,称之超凡脱俗。然而在元神的依附外有识神裹着。在人道中是识神主事,故元神潜位。元神的居住点常游离在上中下三丹田中,其象在头上一尺三寸。这个神,当然是气,是透明的,她的显象是光,与宇宙的能量相接对应。它的开合是有序的,逢庚、甲、戊日时开。故应天道。常人是体会不道的。我已阐述过它属人的三个我之最高一层的我。识神是内在的我,是心灵,也指意识在大脑中宫居住。大脑有九宫,其它八宫是负意识,不会游离,识神占了元神的主位支配着外在形体的我一切活动,修炼就是修元神的我。在道教,元辰即是元神。

论元辰:

元辰即是人的“本元”,每人都有,这在每一个修道法的人都应该明白,否则他不通“章表”之法,也无法进行祭炼。故祖师有云:

拜章先要认元辰,认得元辰便是真

僕射是身端的事,勾骑是神是蓬瀛

元辰只捧一函书,万道灵光透紫虚

僕射勾骑人认得,脱离尸解上云衝

在我手头的密本《九灵飞步章表心授咒语》(罗田,汪潤先珍藏)书中已解的非常清楚,这是修道与修法的必知之口诀。“元辰”即是人的年上的干支纳音。假若甲子生人(指出生的这一年是甲子年,他纳音是金,金就是他的元辰),例喻本人是53年出生,出生年是癸巳,长流水即是我的元辰。

葛洪流下语句是对章表的精炼口诀,对凡是行正法者都须必知,今再披出:

章书拜进莫糊为,引领全凴在度师

前空三行颁勅命,后留七字写臣基

五千道德经天纬,七寸神签排职奇

香纂灵文补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解释:这上句口诀中,已将元精、元气、元神阐述的很清楚。若不识阴阳之玄机,何能返还?

现将六十甲子纳音摘录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枯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以上六十纳音五行是人的总代码,也是与天地五行之感应的元音,即元辰。也是音乐的起源。故:宫、商、角、徴、羽,五音与气化相感应也。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固商为金,徴为火,角为木,羽为水,宫为土。

理解了元神与元辰的关系后,就产生在修持中的利用元辰的激活,通玄关。人之元辰,是指人的属性代码,在道教中将此在祭炼封号中归宫。元辰是天之气的灵性点与人之感应点,属性是相同的。套进去,就是合宫。在《道藏》中龙首经也由此说。但要注意龙首经是对地盘而言的,有方位性。地盘与天盘有错位,只有逢中不错。这是混天学说,盖天说就非此论,道教术数多是用混天学说。道教是研究内五行,现在的预测、四柱等是外五行。都是研究规律性的,不能乱套。若用心可以寻到返还点上来。 关于元辰之说,还有一个转折点,是宋以后将元辰定在日的干支上了,时空起了变化,是以人为本体的探索与研究。唐以前是以宇宙时空为本体的,学者要明之。体用关系不能错,主客辩证不能错。我上所述的是:直禀汉时的黄老思想,其《易》为伏氏易,也是京房易。《参同契》源于它,又与汉时的刘向《淮南子》是一脉相承的,不深入研究是不明白的。

每个修法者,在静时,必须修持,即是凝神聚气。祖师阐明:“道之妙,性之明”,故称“寂然不动”;“神之化,法之灵”即是“感而逐通”!心息相随,凝神聚气。在此再破启动元辰口诀:“我心中之神,护我命门,镇我元神,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心中之神,指识神;元辰指元神,是体内阴神的调用)。当然要配诀,这就是“内敛自化”过程。这是我的得诀之一,当然还有“冲举”之口诀。有时侯徒弟问我说,师父你藏了很多。我回答,一步做不到,要后面无用。那只是一种炫耀!会害己害人!我的口诀可在我得的《九灵飞步章表心授咒语>》中找到合证。故披露出来,经曰:“丹田意神,元命真人,自两肾中间起月龙吟。金鼎真人出虎啸,黄庭假意行。”哩出神咒:“元辰,元辰!出我身形,速登云路,上达帝庭,急急如律令!”就后一句无度师指引害了多少人,以为速成,只冲百会,阴神外显,元气大伤,直坠阴道。须不知,我身乃一大宇宙,是修一同步共振之法。故后一句即是走背后骨道云“天梯”!故无度师指引何修,人体周身百脉开合都受时空感应,开错门.必受外邪所侵。首先是肺受侵,后直逼肝气,识神混乱,元神受扰。己就不是己,随邪气而变化,轻者不明,重者狂魔胡说!能不慎修呼?

故理解“元辰”,是修持认识自我的一个内敛自化目标及方向。我前面讲了元辰即是元神。元辰是人生存在世界中的一个符号。是个性的符号,又是唯一与天地相互感应的节点灵气。它是“无为”的,是禀受天地自然的影响。它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贫富之别。万物因它而生,因它而亡。古人将它以时空法归类为六十个,三十对。以象而喻之,不管是六十甲子尊神称也好,以长流水而喻也好。它总归是象。对人而言,他是宇宙时空派生出的,落为后天。故其气隐藏,是人的原始之气,称它为“太乙”,又定之为元神。现代人,用现代的名词可套上生命的能量元。宗教学强调了它是“万能”的作用。

最后再谈元神的内涵。我前面阐述到元辰即元神。而以元神来讲,他含有:识神与副神(只有人类才有副神),识神左右于躯体。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识神为君,副神为臣。当副神得令之时,他的功能往往感知的事物比识神超前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人类宗教观的起源来之于它的感受。我常常对徒弟们说:人有三个我,外在形体的我、内在的我、头上三尺的我。作为一个修持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很难真正弄清“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而这是人类最终要追求的目的。是分解好,投胎好,尸解好,飞升好,转世好。它只是一种说教,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案。

在此小提示:按道教说法,三十年出一小仙,六十年出一大仙。愚认为应是一契机也,道教遵从的是神与气合,待机冲举。在此,先声明:此性,不是男女之性,是人的本性。古人以“德”而论,他应有先天与后天之分。道教修炼,既察先天,又审后天。对于它们的审辩,即是:识神与副神的相互作用关系。以人本而言,识神与副神皆落后天。但识神为阳,阳中还有阴阳;副神为阴,阴中也有阴阳。这就是道教所阐述的内五行。道德经,即是以道为体,以德为用。其目的是阐述 及引发人的本性。

第六节 指掌与诀的作用

在道教修炼中为什么要掐诀?掐诀就是调整人身体内的阴阳平衡!邵子曾说过: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于掌矣。邵子还认为:手仰本呼天亲上,足方俯呼地亲下。手可翻覆,足不可者,阳能兼阴,阴不可兼阳也。掌之后高前下,象地之西北多山,东南多水也。聚为川泽,掌中之纹如川象也。手之自掌腕肘至肩,足至趾胫肢至胯,各三节,三四应十二次也。在道教神霄法派中又有两手应南北斗之诀,其从左手掌劳宫穴为一星,肘为二星,肩井为三星,头百会穴为第四星,右肩井穴为第五星,右肘为第六星,右掌劳宫穴为第七星,还有藏两颗星,一是膻中穴,一是头上三尺(也有指在祖窍),共九颗星。右手起反之同理。若踏罡步斗,藏的两颗即移到足下涌泉穴。故祖师又阐述:四肢应天四时,应地四方。一手各三节应十二辰,两手合之应二十四气。拇指惟两节,两节为阴阳,隐者为太极。

掌,大物也,合之为三十二,应天卦。并手足为六十四兼地卦。地体极于十六,一手有十六而显十五数。一者太极,隐于大物之间(萧释:此即一者劳宫穴,对应北斗罡气); 人之四肢各有脉,应四时气也;脉有三部,应一时三月也,一部三候,应一月三旬乾策也。故在《素问》中:“以十二节气出于天气,而应人之十二经脉”,阐述手足各有三阴三阳也。《阴阳家》言:以十二支分于指之周圈十二节,谓之十二支掌。又以洛书数分于食中,(萧鑫铸破“食”字密:食即指中之纹,其气的感应点是指纹的外侧,若在掐诀中掐错位是无感应的,白白费了古人之心机)名:三指各宫;谓之九宫掌。以八卦分于食中名三指,去中宫不用(萧鑫铸又破:非不用,其我之元神镇守其位,散不的。)乾起名指根西北方,以次而终。兑于正西,谓之八方掌。

第七节 金光诀与咒

金光咒与诀,在道教,科仪、斋醮、施法中,无不运用。在起坛中可威慑鬼神!熟读之中,心灵神会,必达通灵,辨析正邪。有制鬼却邪,制敌惩恶之功效。现将诀咒的配用详解如下:

天地玄宗 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万气本根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丑时

广修亿劫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寅时

证我神通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卯时

三界内外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中宫也称玉清诀

唯道独尊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体有金光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上七句组成:北斗

覆映吾身 回位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视之不见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亥时

听之不闻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二节横纹节内侧 戌时

包罗天地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二节横纹节内侧

养育众生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又是中宫

颂持万遍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身有光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此七句组成南斗

三界侍卫 再回到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五帝伺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丑时

万神朝礼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寅时

驭使雷霆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卯时

鬼妖丧胆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惊怪忘形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内有霹雳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雷神隐名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洞慧交彻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五气腾腾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金光速现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指尖

覆护真人 外制结金光决定形,内调回中宫。(更深运用需师指引)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阐述:在佛道教施法的过程中都用诀咒,不同的特性是:道教内涵性较强,固定性少,变幻中结诀多。施法者需明人体内在与外在感应互通,以达到激活关窍,静则回风混合,动则雷霆风云。(当然我对佛教法不精通,不敢冒然评说)

反思:

1、阳光三见,是否由此内炼外证,是否是内丹外法的实修处,祖师们是否隐了很多不传,免遭天遣?心与气合,气与神合,是否虚幻?

2、先天道,为无为法。他是否是有为化无为,阴阳相生为之道?

说实话:现代人很幸运。学得较多,看的书多,而我的时代,师传最多讲三遍,就是亲父也是如此,且不许作笔记。

上传完毕,我处雷霆交加,火雷也。

第八节 还丹诀

在南宗神霄法派中有一个密而不传的修炼功法:还丹诀。又称“勾魂索魄”诀:

乾宫开天门,兑宫统雄兵,艮宫封鬼门,

离宫驾火轮,坎宫湧波涛,坤宫留人门,

震宫霹雳声,巽宫摧山岳,我在中宫立。

吾行道教祖,万神护我身。

还丹诀与人体相对应的关系(图):

宫位   乾   兑   艮   离   坎   坤   震   巽   中宫

序数   六   七   八   九   一   二   三   四   五

脏腑   大肠   肺   小肠   心   肾   膀胱   肝   胆   脾胃

天干   庚   辛   丙   丁   癸   壬   乙   甲   己戊

五行   金   金   火   火   水   水   木   木   土土

阴阳   阳   阴   阳   阴   阴   阳   阴   阳   阴阳

解说:上位后天八卦,排在左手四指中,用大母指掐,每念一句掐一诀;又对应人体脏腑,进行存想调用。存想:

第一步,乾--大肠之气(注气起,气入跟卦走);

第二步,兑---肺(调肺气);

第三步,艮--小肠(调小肠气);

第四步,离--心(调心气);

第五步,坎---肾(调肾气);

第六步,坤--膀胱(调膀胱气);

第七步,震--肝;

第八步,巽---胆;

第九步,入中宫主脾胃。

此诀坐着可炼,站着可炼,睡着可炼,道门内称“门门死门变生门”,不知是否对社会有益,就此时奉献!

附记:86年期间余曾将此法部分内容发表在《气功》杂志,湖南一位癌症病人炼它一个月内就达到死里逃生,且绝无付作用。此即是师传之补虚、培元、固本之法。有此也得真传者,余愿继续往此诀深处研究。

又解:还丹诀即是玄空学中的量天尺,展开为81步,步步与天地之气相感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需它作为载体!

还丹诀图:

宫位   巽   离   坤

序数   四   九   二

天干   甲   丁   壬

宫位   震   戊   兑

序数   三   五   七

天干   乙   己   辛

宫位   艮   坎   乾

序数   八   一   六

天干   丙   癸   庚

附:明●张介宾《纳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此处还丹诀之“诀”字,应为口诀理解。内面的“诀”,有静态炼法,有调用炼法。静态炼法为守“窍”,动态炼法为“返还”,一阴一阳为之道。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九还七返”即“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师传就是要传内窍,即是方法。

第五章:杂论

第一节 道教祭炼之法阐微

“祭炼”之法的因由,张天师宇初祖师在认识祭炼法时,明确的阐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万汇之众。凡囿於形气,窒於道器者莫非阴阳二气流形而有焉;故原始返终,生死之说,幽明之故.....吾道之谓死魂受炼,生身受度者,岂诬世者哉。盖以阳炼阴,即以流行之气炼不昧之神也.则以散之气必聚,以昧之神必觉。

又著名的道学大师郑所南也论述到:“天地之间一至诚之道而已,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知化育。故一切事无大小悉以至而为主,一念不诚则伪,一事不诚则败,况於鬼神之际乎?鬼神之德,洋洋乎如在其上,在其左右;苟心不在焉,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吾何以动天地,吾何以感鬼神?一念至专,太一在上,众魂在前,一念之密运与至化以潜通者,其变化之妙皆不出於吾心。孟子曰:操则存,舍则亡, 故此,万物之变化,皆随一阴一阳之变化而变化。若秉其诚,则阴阳之机,鬼神之用得矣。其水火之秘,符箓之奥,内炼升度之神,必以天之阴阳合吾体之阴阳。以三五体用之妙,固能造乎五行阴阳复归太极。因此尽性至命,拘魂制魄之道,其斋法之轨迹,全在明理及至诚,既是祭炼之不二法门。 ”

1、   状奏

状奏是道教科仪斋醮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但有内奏及外奏两种:内奏,是存思的一种方式,默朝之意,外奏是以函表形式。也称章奏。俗语既是写“告子”就象打官司要写“申诉”理由一样,要将“事由”阐訴清楚,表达清楚。在道教的科仪斋醮中,状奏的章表书写格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段话最长只能写十七个字,这就是我国道教的经文书写格式。故《道藏》的书是经,也是十七字。在道教也称叫“奏申关牒”。在道教,不管是正一派,还是全真派(我将分为两大类既:出世法与入世法),其章表格式是统一的,但章表格式的书写中藏了技窍,不拜师一时也难学会。正一派,立了有专们书写章表者的职位,近代的叫法也叫“书记”。在《灵宝玉鉴》有专门的一段记録如下:

2、《奏申关牒文字论》

斋法之设,必有奏申关帖。悉如阳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祗也。所以寓诚也。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然后见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祗为无也。所以尽世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祗也;故阐事之先,必请命於天之主宰,与夫三界分治之真灵:曰府,曰司,曰宫,曰院。凡有关世人死生罪褔之所,必胜诚以闻:或奏,或申,或关牒,又当随其尊卑等第为之,或者谓天地积气之苍苍耳。安得有所谓宫庭官府列职分司与人世之多应之?曰:子徒知积气苍苍中之不有宫庭官府之如人间世者而乐言之。试观日月星辰之分布,昼夜寒暑之推迁。非各有主宰之神乎?经曰:三华,离便,大有妙庭,金闕玉房,森罗净弘者皆是也。三华者,日月星也;离便者,离便宫庭之谓也;森罗者,森布罗列也;净弘者言金闕玉房之清虚洞彻也。且先圣泰坛以祭天者,有所谓敢昭告于皇皇后帝者,果谓积气苍苍所无知乎?况礼之于月令,必曰其帝,某其神,某是非各有主宰者乎?经中之有宫府司院之者,名由汉武帝元封中受经於西王母,母以汉制官府职名译经之。所云以授于帝。故尔,此奏申官牒文字之所以立也。

由上《奏申关牒文字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天上神仙宫殿的由来。以及天上的神职之分,假借人间宫庭的等级制,“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祗也”这是其一;又以“观天之道,喻拟人格化无不提倡的是,遵循及把握天道的自然规律,以达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目的。但必需强调在“至诚”,“寓诚”方可达到,这是其二;道教的科仪,斋醮的仪规始於汉武帝,是由当时帝王所赐封的。

书写章表,要求蝇头小楷,工笔书写。是用朱砂在黄表纸上书写。书写之时必需斋戒沐浴,按章法书写,否则,奏达不到。余经过体悟,用罡气心存表函用剑诀在黄表上书写,同样可达书写之功效,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心得,以表至诚之心意。这就是内奏之法。内奏之法,是在完全熟悉章表之之仪规后,是结合“存神”之法的一个综合运用之心法,来源於神霄法中。其运用于即时设坛,施法度人,是一种直接运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法。在道教“祭炼”方面较好的经典是《太极祭炼内法》,它是葛洪所集大成而完善的一部经典。是灵宝之法中的灵魂。当然《灵宝玉鉴》不得不学习。在道教“祭炼”之法的经典是较完备的。在《道藏》中收藏众多,是学习祭炼之法的丰富宝藏。在“祭炼”之法中的“内存法”,余认为较好较实用的是神霄法中的内存法,因神霄法派的内存法已结合了内丹道。可由繁化简,关键是要得心法。在此引用葛洪的判定诗:

章书拜进莫糊为,引领全凭在度师。

前空三行颁敕命,后留七字写臣基。

五千道德经天纬,七寸神签排职奇。

香篆灵文补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第二节 元辰、孤虚、司命

1、什么是元辰

元辰即是人的“本元:,凡修内丹外法之人都应须明了,在道教祭炼,存思,修持中处处可见。元辰既是”本命“,本命即是认得出生年上的干支纳音。在道教的祭炼,存神,修持中处处皆可见。是人与天地相互感应的载体。故祖师有云:

拜章先要认元辰,认得元辰便是真

僕射是身端的事,勾骑是神是蓬瀛

元辰只捧一函书,万道灵光透紫虚

僕射勾骑人认得,脱离尸解上云衝

假若甲子生人(指出生的这一年是甲子年他纳音是金,金就是他的元辰) 。比如本人是53年出生,出生年是癸巳,长流水既是我的元辰,即本命为水。

葛洪流下语句是对章表的精炼口诀对凡是行正法者都必知的,今披出:

章书拜进莫糊为,引领全凭在度师

前空三行颁勅命,后留七字写臣基

五千道德经天纬,七寸神签排职奇

香纂灵文补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解释:这上句口诀中,以将元精、元气、元神阐述的很清楚。若不识阴阳之玄机,何能返还。现将六十甲子纳音摘录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枯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以上六十纳音五行是人的总代码,也是与天地五行之感应的元音即元辰,也是音乐的起源,故:宫、商、角、徴、羽,五音与气化相感应也,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固商为金、徴为火、角为木、羽为水、宫为土。

2、“元辰”的调用

每个修法者,都必须入静室上罡,内涵存思行持,存思即是凝神聚气。祖师阐明:“道之妙,性之明”,故称“寂然不动”;神之化,法之灵“即是感而逐通!心息相随,凝神聚气,在此再破启动”。元辰口诀:我心中之神,护我命门,镇我元神,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心中之神指识神,元辰指元神,是体内阴神的调用)当然要配诀,这就是“内敛自化”过程这是我的得诀之一,当然还有“冲举”之口诀 。

经曰:“丹田意神,元命真人,自两肾中间起月龙吟。金鼎真人出虎啸,黄庭假意行。哩出神咒:元辰,元辰!出我身形,速登云路,上达帝庭,急急如律令!”就后一句无度师指引害了多少人,以为速成,只冲百会,阴神外显。元气大伤,直坠阴道,须不知,我身乃一大宇宙,是修一同步功振之法。故后一句即是走背后骨道云“天梯”!故无度师指引何修,人体周身百脉开合,都受时空感应,开错门,必受外邪所侵,首先是肺受侵,后直逼肝气,识神混乱,元神受扰,己就不是己,随邪气而变化,轻者不明,重者狂魔糊说!能不慎修呼?

3、关于“孤虚”之浅说

“孤虚”一词,在术数中经常用到。“孤”为极,不得平横之意。“虚”为消,为藏。在方位学中,是夹角。盲点。有其象,无其数。然而,在运筹学中,它确实是关键之处。比喻:某种事物他的发展,或某种人他的行为,已到极限。“孤”就以形成了。旺极,衰必来。虚是孤的反向。消亡点。运筹学中,找到事物的,将要极变的转折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再强大的事物,其人,也会被攻垮!这就是道教所运用的“法奇门”。凡是善于思辨的人。运用谋略的人,他的最聪慧点就在此。在社交中,外事中,公共关系学中。他是以“柔克刚”,明其机,知其得失的“最高思想境界”。

孤,即是极,必有二,故称:阳极,阴极。虚,即是亡点。也有二,阳虚,阴虚。这就是事物的潜在规律!是道教文化所阐述的法宝!“阳者,阴之根。阴者,阳之根。”阴阳互化。孤虚就是其机!修道,既是明察三维空间理论。不识阴阳,何以返大道?“返”即是“来回”之意。与“还”是同义,同公用。但其机窍不同也。在道教文化中。“选词”藏义。就是他的内涵。

它就是事物的阴阳消长之机。他阐明了空间中的任何点位。是运动的,是有轨迹的。这就是道的实用哲学。它不是空洞的哲学。“处处是生门,局局有死地”。“生我之门,死我户”,不是空谈之说。乱猜,瞎指,首先是害己,其次是害人,这也就是“祸福”论,德的机就是它,丹道中的周天火候“喻指”是它,饶你再聪明,不静观反思,求其机,那么,修的全是假象,幻丹!最后也只是鬼仙告终。

那么孤虚,有几种呢?他有三种:

一曰天道之“孤虚”,二曰地道之孤虚,三曰人道之孤虚。

天道的孤虚:天道,喻指大宇宙。总体论。它以六十甲子循环论为其立据。分为六段。皆以“甲”为开头。以甲为代表的名干,以子为代表开头的代表支。干的大象为阳。但里面确含有阴阳。支的大象为阴,里面也含有阴阳!干有十个,支有十二。俩俩相配。剩二。所剩的二。既是孤!代表阳性的为“阳孤”,代表阴性的为阴孤!以人为喻:余癸巳年出生,我是男性,必知阳孤!然而,癸巳年出生的也有女的呀,必知阴孤!否则,在运用学中,其结果是天远地隔也!

第一段: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戌,亥既是空亡。 它无位,但其有象,其象为隐。其数为藏,其气为静!那么前面十个代码,又在同一个大象之中。可喻指同位,同相。那他们的共同点在哪?“戌”及“亥”即是他们的共同点。戌亥在西北,西北为乾。故此隐象与显像是同宫的,第一段即是以卦论必为“乾”。戌亥既是他们的阳孤,与阴孤。那么它们的“虚”在哪?对宫也。既是对冲之地。“戌为孤“,其辰既是“虚”,“亥是孤”,其巳必是“虚“!留一句话,给与反思“君子不刑定不发,小人遇刑受鞭鞑!”这里面就含有契机暗指!

在第一段的十个代码中。甲子,为头,我们成为“符头”符既是气,它就是气的开始。是前端。故又称为“仪”,子是这十个代码的“仪”虚亥是他们的空亡,阴影。又是孤,知其孤,必明其虚也。由第一段的实论。得出如下

甲子: 孤:戌,亥;虚:辰 巳。

甲戌: 孤:申,酉;虚:寅 卯。

甲申: 孤:午,未;虚:子 丑。

甲午: 孤:辰,巳;虚:戌 亥。

甲辰: 孤:寅,卯;虚:申 酉。

甲寅: 故:子,丑;虚:午 未。

地道孤虚:(也称“昼夜孤虚”)

日出时,孤在子丑,虚在午未;(日出既是:早上5--7点)

正午时,孤在寅卯,虚在申酉;(正午即是:中午11--1点)

黄昏时,孤在申酉,虚在寅卯;(黄昏既是:将黑5--7点)

夜半时,孤在戌亥,虚在辰巳;(夜半既是:夜深11--1点)

人道孤虚:

子日,亥为孤,巳为虚; 丑日,子为孤,午为虚;

寅日,丑为孤,未为虚; 卯日,寅为孤,申为虚;

辰日,卯为孤,酉为虚; 巳日,辰为孤,戌为虚;

午日,巳为孤,亥为虚; 未日,午为孤,子为虚;

申日,未为孤,丑为虚; 酉日,申为孤,寅为虚;

戌日,酉为孤,卯为虚; 亥日,戌为孤,辰为虚;

固此,后面的地道孤虚,人道孤虚,其理相同,其论有别。 由之,孤虚之法,及道教所阐述的“虚无”理论。即称“玄”学。玄光,圆光,金光。合为大象紫光!这就是道教的玄门学科的由来,孤虚就是道中之玄妙!

第三节 关于三尸的解说

三尸是道教术语.也称“三虫”,“三彭”。

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条虫,也称“三尸神”。据《太上三尸中经》曰:“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彭矫,在人足中”。又《玉柜经法》、《酉阳杂趄》中则谓: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道家言有三尸,或谓之为三彭,以为人身上有三虫,能记人过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谗之上帝,故学道者庚申日不睡,为之守庚申”

第四节 雷法与卦气论浅探

我曾经在一九八六年期间,在易经学术研讨会上,阐述过道教的卦气论。今日在雷法的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实用方法理论中进行阐述:

1、易经的象、数、义、理

易经,大家都知它是一部占卜术。这是将易的运用方法。在道教中运用仰观成象,俯察地成形,近观其气动,默查其数显。无不是运用其象,数,义,理之说。举例在道教的原始占卜,除了用拭草外,还有用竹根,及牛角来卜占的。这都是先观其象,再查其气,再观其数,义,理。发展成为现在的六爻,等数理占断之术。在道教有观灯之法,即可断人来意。再就是运用感应之法,来查其来意。明其所问之事的究竟。这也是在寂然不动,感而邃通之下。所进行的。它分阳道与阴道之分。我们称阳道为阳坛,阴道为阴坛。阳道用阴制,起运用镇煞,阴道用阳制也起调整作用。还有阳日阴用,阴日阳用之手段。

例如:前日起阴坛,丑时布坛。设九宫五行局,布灯五盏。用招魂法,将其所问之人魂调入其中。我就感应所问之人的形象,高低胖瘦,男女等所述一番。回答正确后。将其镇坛。我运用的理论方法,也是外感内应,及内感外应。因需求,在变化运用中。金光咒诀,勾魂索魄诀都在其中变化。有幸运的徒弟在旁时,我一边施法,一边阐明其理与方法。强调,自身神气不相抱,何能感应。何能招驭鬼神?心不正,神不清何能驾驭雷霆。

我喜欢研究雷法。因雷法首先要求先炼己,才能度人。我帮人施法消灾解厄,一条原则,不问我过程,你可看。但我要的是结果。我要的是道教文化的实用哲理的真实所在。当然在对施法者的对象中,我也有要求。不诚,不孝,贪,颠,狂,妄者不接纳。

2、卦气论的真实性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道教文化的真实哲理所在。白玉蝉蟾祖师,对其作了精辟的阐述:

首先是将卦与象配,再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之理,贯入其中。下面是我将白玉蟾祖师的论证之理,作了统一的归类阐述:

乾:(圆),象纯阳。表示:动;义理:起风,云。雷,电,晴。审治病却邪,一切运动之事用;又为混沌之象,大道之体。大无不包,细无不纳。纯阳之体,元亨利贞。德纯故动;用之则驭使万神,敛之则含容三界;凡祈祷治伐皆用此;以道言之轻清之气,故浮上圆为天。以理明之,为君为父,为男为玄龙。以卦象论为纯乾。以爻断,为老阳。阳变阴生,又变化存焉。

坤:(方),象纯纯阴,表示:静;义理:止风,雨,雷,电,晴,雾及治窃。并三水安土,一切安镇之事用;又:为混沌之象,大道之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形无象,与天长存。乃至阴之质也。含弘光大德纯,故静。出则指顾雷雨,入则颐养群生。所谓坤后载物;凡:祷雨治病,安镇山岳,运导泉源,招龙负水,皆可加此。以道言之,乃重浊之气凝结。处下方为地,以理推之,为母,为女,为牝马。以卦象论,为坤。以爻断,为老阴。阴极阳生,有变化存焉。

坎:(外方内圆),表示:静极复动;义理:祈雨急用;又:阴极生阳,故老阴中少阳生焉。可以祈雪雨,兴云雾,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阴浊之极水大滥焉,故减铢两以止之,所以阴中生一阳也。以理明之,月中有兔也。以卦象论则为坎,坎中满。以爻断之,则阴极生阳之体,阳生不已,有变化焉。

离:(外圆内方),表示:动极复静;义理:祈晴急用;又阳极阴生,故老阳中少阴生焉。祈晴可用。以道言之,阳明之极火大燥焉,故抽退符候以制之,所以阳中生一阴也。以理明之日中有乌也。以卦象论则为离,离中虚也。以爻断之,则阳极生阴之体也。阴生不已,有变化焉。

泰:(外圆,内上方下圆)阳气中分少阳少阴之气,少阴居上,少阳居下祈晴再限可用。以道言之,木液旺在卯,故阳极而中分。当息火候以沐浴。以理明之,即春分节。又如夫妇也。以卦象论即地天泰。以爻断,老阳内上少阴下少阳,二气中停,天地交泰,交媾之极,有变化存焉。

否:(外方,内上圆下方)阴气中分少阳少阴二气,少阳居上,少阴居下,祈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金精旺在酉,故阴极而中分。当抽水铢而沐浴。以理明之,即秋分节。又如子母焉。以卦象论即否卦。以爻断,老阴内,上少阳,下少阴,二气中分,阴阳不交,故有变化焉。

媾:(外圆,内上圆下方)阳气中生少阴少阳二气,上少阳下少阴,祈晴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火旺在午,故阳极而阴生。以理明之,即是夏至节,男归女室。以卦象论之,即是媾卦也。以爻断,老阳中生少阴少阳二气,阳气既盛,亦有变化焉。

复:(外方,上方下圆)阴气中生少阴少阳二气,少阴居上,少阳居下,祷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水盛于子,故阴极而阳生。以理言之即冬至节,女归男家焉。以卦象则复卦,以爻断,老阴中生少阳少阴二气,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气盛亦有变化焉。

艮:(外圆内方,方内又圆)老阳老阴交媾之极,而生少阳也。祈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性中生神,神中生气。以理明之,男女媾精而少阳生焉。以卦象即艮卦,故为少男,以爻论断,阳居外,阴居内,亦有变化焉。

(两圆互环),表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外圆中套两个方中心再套圆),表示:动静相摩,雷霆呑唑。

白玉蟾祖师运用了邵子的话: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妙者欤.学者尤当究竟。

今揭示其道法与卦气象理。说明道教修持。理法必许并举。更要有探究的真诚之心。我始终的研讨态度是:看不见的事物,与看的见的事物,都要持以明理见性的实修态度。虽进入修道之中,若无敢于面对实修中:进是魔,退也是魔的心理准备。是难走完天人合一的这个道。就施法而言,内气与神气相抱,运用在一瞬间。若无正气正念,左顾右盼很难达到白玉蟾所述的“顺手拈来,我就是神仙”的出神入化景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此景此象只有炼师自己明白,这就是内敛自化的感悟。

第六章:丹经汇录

一、《碧虚子亲传直指》

宋?碧虚子陈景元 著

仆自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参道德。诵祖师张紫阳以来诸先生丹经、词曲、传记,熟研精思,寻文求意。又遍参道契高士,穷历大道之要。后游诸名山大川、洞府福地,祷求石壁碑记。晚遇海琼先生,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于朱陵洞天,作诸章以相贻,始得海琼之妙旨也。乃知少年之学,所求、所闻、所见,俱为屋下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此事只在眼前,何必远求。今授于子,子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至道不可以名言,至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非道,可想非神。夫神禀乎道,合乎性,根于阳,虚灵而无迹,变现而无方,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而囿;出乎古今之数,古今不可得而穷,可谓真而至真,玄之又玄。凡男子四大一身皆属阴,惟先天一气是阳。此气非呼吸吹嘘之气,亦无形影可见,古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此气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气,后生两肾两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窍、四肢,次第而成,人象具足。此气正在空虚之间,名玄牝之门,先师《玄牝歌》自可详见。今世人宰猪羊,见两肾之间、腰膂去处,有一空膜,之中有气,呼吸彭亨,直至肉冷方息者是也。此气生则气血全盛,魂魄相为,内含五彩,暖气如汤。如人死气血一散,而此窍馁矣。此气便是金丹大药。故师云:以心、肝、脾、肺、肾、肠、胆、精、津、涕、唾、气、血、液为非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而实非者也。人之一身,左足太阳,右足太阴,两足底为涌泉,发水火二气,自双足入尾闾,上合于二肾,左为肾堂,右为精府,一水一火,一龟一蛇,互相囊龠。两肾之间,空虚一窍,名曰玄牝,二肾之气,贯通玄牝。气之由此发黄赤二道,上夹脊双关,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会乎风府,上朝泥丸,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宫,下入重楼,复流入于本宫。日夜循环,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不是动手足做来底然。而今人皆流入旁门者,不知虚无自然、默默运用之理,却妄行屈伸、呵嘘、擦摩、引导、存思、注想,遂生妄想妄作,及致成疾,如白莲道人,个个黄瘦,运气道人,人人蛊疾,此皆验也。夫气在人身,人人一般,而无多少,有涵养底作得成,无涵养底作不成。其流行、往来、出入自有定数,如潮候弦朔必应天上斗杓,子午自移;又如女子月经、人病□疾,应时而至,确然无差。此气遇阳时为阳火,遇阴时为阴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左肾为坎,坎中有戊,右肾为离,离中有己,戊己二土,合成曰圭,又名水中金,金者曰刀,故号刀圭也。火即木,水即金,为金木无间,水火同乡。其金木水火即是一土,而一土总其五行。师云:五脏无气,六腑无精,正为此耳。此气时时转运自然,不假人为。凡言辘轳、三车、黄河、曹溪者,取象如此,非以人力能为。常以子时而至为阳火,午时而至为阴符,以卯时而至为木液,以酉时而至为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须采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取真土用子午,其实一物,取采则用甲庚,行火则不拘子午。非自然洞晓乾坤升降、阴阳盛衰、药材老嫩、水火潜飞之理者,不足以语此。然而师傅言之甚详,而后人自惑;言之甚简,而后人自疑。何也?皆缘泥于虚无则不知下手用功,是胎息不成而归于顽空;忽于自然则泥于妄想强作,是以心神枉费而反以致疾。夫虚无者,言其不可见闻;自然者,言其可以迎取。今以采取火候等法,逐节紧切相传,但谨守奉行自验。

诀曰:凡人未入定以前,且理会安排采取药材。每日每夜且习打坐,一定自然骨节开、关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车轮动,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降宫。然其来有时,采亦有时。须得卯酉一旺时,默默端坐,不须用力摩动,须臾觉顶热,喉中有甘露时时滴下,便以目内视,以意内送,直纳之降宫而止。凡一日之内,以甲应上弦,自子至卯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为下弦,得铅半斤。采甲汞庚铅各半斤,自然定数。所谓“铅见癸生须急采”者,甲庚二时木汞金铅方生,须是此时采取也,如此谓之采取。然于采取之时,不记年月,久久积之,方成炉鼎。

夫人一身,炉也。今人以脾为黄庭,顶中泥丸为鼎也。炉鼎既成,然后种药。夫药物一生,且采且炼。采而种之为药,炼而成之为火。采之则一日有一铢之得,炼之则一日有一斤之数。采药之时,须拣甲庚旺气;行火之法,则忌沐浴,有此不同。采之法如安炉鼎,不过因自然而来,而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经云“黄婆青衣”,黄婆者意也,青衣者目也。以意逢迎,谓之黄婆媒合;以目送之,谓之青衣女传言。人身之炁,随意而动,意行即行,意止即止,不复不流,谓之种药。

即入鼎中,然后有火候。古人云“圣人传药不传火”,非不传也,以火与药同归而殊途,同情而异功。故子为一阳,至巳为六阳,言自子至巳,火归六数而六成乾,当自子至巳,以意送之,谓之进火,又谓之曰添。午为阴,至亥为六阴,自午至亥,水归六数而六成坤,当自午至亥,不必迎之,谓之退火,又谓之曰抽。而言火不言水者,盖添进则为火,抽退则为水,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故不言之水也。丹经言《河图》《洛书》之数者,言其火候自然与此卦生成之数合耳,非必用力以此数;言朝屯暮蒙、昼姤夜复者,一言与此卦默合,非以用力求合于卦也。运用之说,则言此气运行流灌五脏百脉,如亥子旺肾、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自然而此气运行,由旺宫而出,初不必妄想此时此脏有此气出入流运。然采取造鼎之初,则无禁忌,时为即为,即了即休。至如入药行火,则须择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干,使耳目口鼻四象忘,昼夜如一,毫发无间,胸中廓然,虚室生白,一有所著,便是卦图不牢,药物走漏。既在室中,不可求睡,当始终不寐,盖不寐为阳合,寐为阴并,每要惺惺然常提著;捐去喜怒,盖怒则阳散,喜则阴乘。若有毫发之阴,而阳神间锱铢之阴,而皆鬼也。食须半饥半饱,勿茹荤肥,五味但和淡,温热者为佳,必须率性依时。合气当以玄虚为城,恬淡为域,太和为室,寂然为日月。去其妄心,见其真心。见药即采,遇火即行。一年之内,止除卯酉二月不可行火候,以卯木旺则火炎,金旺则水盛故耳。故除此两月不须行火候,行则反伤。一年十二月,去其卯酉为沐浴,止存十个月,故曰胎。成则纯阳俱备,不须行火候,行则伤丹。当移入泥丸,谓之抚鼎。此时胎仙已成,如人已生,但须乳哺也。工夫至此,只须温养,不必再行火候、沐浴。如此三年九载,则天门自开,婴儿出入往来无碍,位登天矣,故抚鼎者即乳哺也。此首尾用之说,皆是自然而然者,不假人力强为妄想,不过及时以意逢迎而已。须是积日累月,造鼎安炉,一年十月,结胎行火。而师云“一粒金丹赫日红”何也?言一时半日之功夫,可夺一年半纪之造化也。当其药生火到之时,不过顷刻逢迎,故谓顷刻而成。然金丹即非终日终夜劳神苦志、强为妄想可成者。夫药物、炉鼎、火候、沐浴、胎息、婴儿、运用、抽添、宾主、刑德、浮沉、升降、铅汞、水火、真土、刀圭、金精、木液,一应名号,都是改名换字,其物即一也。钩锁连环经自可熟读,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守之最难。大抵旁门小法,俱无报应,唯有金丹一件,便有应验。凡人采药,少年须行半年功夫,中年须行一年功夫,老年须行三年功夫。绝欲忘念,静坐默然,采取之后,时节至来,耳目聪明,手足清健,百病俱无。自然两肾气来,夹脊如车轮,泥丸如汤注,口常有甘露滴滴而来,神若不寐,百念俱绝。不过两月余,日月生神光,此心明了,不可便为至道,否则狂念妄生,遂成痴风。至于三月,行火之余,时时刻刻工夫不差,则七窍光明,所有金轮,内外洞明,远接鬼神。当此之时,婴儿遂生形像,不可便纵其运动,出入需要著紧,守护牢固,否则火漏丹败。十月火满,受气足备,自然如此瓜熟蒂悬而出。然后出入往来,可以离身丈尺,亦不可远去,一出便须收回,否则一去而迷,遂至投胎夺舍,不复回顾。直须三年九载,日子满足,骨骼老,如人数岁方知人事轻重浅深,方可纵其自然出入往来,至此时则飞升变化,真仙之位矣。然犹有魔障。当其入室坐忘之时,神异自出,凡天下万品奇怪之事,俱集于前,真如慧眼初见,犹如神明依附,到此勿喜勿惊,此皆魔障所至,不可便以为道,要在把捉摄机,静念凝一守持,所谓太玄之一,守其真形,切不可以妄为真,纵情为性。如此守一,其魔自消,方能道成。今人多到此时无定力定见,故为外邪所摄,则不能来,反有风狂痴颠非横之祸,遂使后人反以神仙之道虚无渺荡,惜哉。

若十月胎成,移炉温养之后,又当求向上一著,此事在《悟真篇》为下卷。求精进,法自然,有稀有之遇,此不待传授之诀。若飞升尸解,乃是丹成之后,又下功夫,立大功德,随修行深浅之果证,即非传授口诀。凡欲修此丹法,必须次第而行,倘或不依次第,妄作僭行,则身中无胎,婴儿不生,妄参禅学,如水之无源,木之无根,竟成顽空,到老无成,终归轮回之趣。入室六十日之后,便见验也,须是依诀行之,切不可间断。子转斗移,气澄境静,摄机作用,绵绵不绝。或倦则上池回溉,一任消息往来,云雾遍兴,无迷无妄,灵光发现,勿喜勿惊,但两手卷珠帘而已。须要专戒万缘,喜怒、思忧、饥渴、寒燠、寝寐无入昏沉,心王常明。渴则少饮四君子汤、白术汤。才睡气便化血,不能上腾,不寐惺惺,则阳气上腾矣。凡世人两目系肝来养者,盖心司神也,所以神仙眼碧色夺目也。凡人修道者,不可熟睡,睡则阴气盛,化血入肝,不能上滋两目,自然通灵。

仆痛念世人谈道者,一二几欲付人,奈针芥不相投,未容分付。今偶与子会,意味稍合,若非前生有些种子,岂能知其一二。仆今尽其所授,逐节切紧,一一录付,子可熟玩静思,寻文求意,候其时来,用工下手,断断成就。仆与子四纪复有会期之所,未可轻泄了,宜勉之。仆口嘱之言,在心勿失,笔录之语,常可熟诵。每开卷时,如见诸师君在上,不可忽之。如身未行,且当澄心静念,守其机缘下手。切不可妄授非徒,倘可言者,粗发明其一二无妨,得人则不可秘。违此则戾祸大焉。

二、《玉谿子丹经指要》

混元仙派之图

混元教主万代宗师太上老君

东华木公上相青童帝君

西灵金真万气祖母元君

华阳真人 正阳真人

王鼎真人 成都真人 纯阳真人 王老真人 耳珠真人 陈朴真人

王鼎真人传: 皇甫真人 白真人 胡谢二郎

耳珠真人传: 万真人 三朵花 仙井真人

陈朴真人(淮南叟)传: 曹国舅 陈七子 刘海蟾 景知常

姚道真 赵仙姑

陈朴真人(淮南叟)又传: 李练 蓝养素 张仲范 马自然 张平叔 张虚靖

陈扑真人又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希夷)郭上竃 何倡乙 (传谭景升) 老木仙翁 李铁拐 (传刘烈,陈仲虚) 施肩吾 张侍朗 徐神翁 刘高上 (传小郑真人 柴先生 )浪然子 沈东老 张和尚 王重阳 浴室和尚 川张迪功 挂须 玉溪子

王重阳传:马丹阳 谭长真 刘长生 丘长春 王玉阳 郝太古 清静散人 刘仙姑

陈通叟 刘视

蓝养素传:李潮議 李生 李八百 邵中

马自然传:陈景先 岁寒君 赵青州 仇鲁 刘奉真

张平叔传:石得之 石淳一 马自然

石得之传薛道光

薛道光传陈楠

陈楠传:白玉蟾(传彭鹤林)鞠九思 沙道彰 黄天谷
道家南宗混元派丹道修持入门阐义函授教材 道家混元网

张虚靖传:林房州 周教授 济阳子

陈希夷传:鸿蒙君 张乘崖 付林 李挺 张四郎 黄甫 涂定祥 王衮 种放

(传贾得升)陈景仙

丘长春传:訾存真 (传申仙姑 赵古蟾)

第一章:《悟真篇指要》

第一节:交会图

依他坤位生成体, 种向乾家交感宫。

一夫一妇成天地, 三男三女共始终。

药在西南是本乡, 蟾光终日照西川

第二节:三五一都图

三五一都三个字, 古今明者实在稀。

东三南二共成五, 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数五, 三家相见结婴儿。

婴儿是一含真气, 十月胎园入圣基。

意马归神室, 飒飒成三性。

心猿守洞房, 精神会五行。

精神魂魄意, 此中分四象。

化作紫金霜, 攒簇结胎婴。

第三节:一曰九还七返

还返者颠倒之义也,乃金火之秉数耳。紫阳曰: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看五行成准谓,金数四以土秉之,即九还矣;火数二以土秉之,即七返矣。《参同契》所谓“秘在铅火”者,即金丹也。金丹即坤水华池也。《古文龙虎上经》曰:丹术著明莫大乎金火。又曰:神室,炼其精,火金相连,推雄阳翠,玄水雌阴。《赫黄金契》云;捣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门。秘旨在其中矣。紫阳曰: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今直指而明之庶几开悟。金者真铅也,火者神汞也,真铅是先天之气,自肾中生。故丹经云∶卓哉真铅天地之先。神汞是性中之真,从心中出,肾中之气藏真水,性中之真畜真火。石真人云∶药取先天气,火寻太阳精。能知药取火,定里作丹成。不得真土,则不备矣。是以金火还返为内丹之至要。当於一身中求之,舍此之外,非道也。

一曰鼎器

鼎器者阳炉阴鼎也,玉炉金鼎也,一曰神室、一名上下釜、一名黄房、一名偃月炉、又曰坎离匡廓、又曰玄关一窍,异名众多不可枚举。此乃还丹之枢纽,神气归藏之府,其宝有二矣。一曰内鼎神炉;一曰外鼎法象。一身上下之正中,前对脐后对肾。铅汞相投一点落于此中.紫阳曰:要得谷神长不死,须隐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移。所谓立基,一百日是也。外鼎法象者,取法阴阳上水下火,明弦望晦朔。按八卦四时攒簇五行和合四象,烹炼龙虎拘制魂魄。内外相符,颠倒升降,以天地为父母,以坎离为夫妻,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连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固济堤防晷刻不忒。紫阳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成 (一云生)。契云经营养都鄂,凝神以成躯。又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乃玄关一窍耳。此内外鼎炉法象显露亦巳分明,若更於外,觅及关情欲邪,妄有形处做造,则悬隔千万里矣。

一曰真铅

真铅者坎男也;婴儿也;月魄也;阴虎也;金公也;铅中银也;黑中有白也;阴中有阳也,巽名众多。名曰:真铅宝。先天一气耳,采之於太易之先。紫阳曰:但将地魄擒朱汞,是遇真汞而成丹,得真土而相制也。

一曰真汞

真汞者离女也;日魂也;姹女也;阳龙也;砂中汞也;雄裹雌也;阳中有阴也,巽名众多。名曰:真汞宝。木液而已。紫阳曰:自有天制魂水金,是遇真铅而成丹,得真土而相制也。

一曰真土

真土者戊已也;中宫也;坤宫也;即非脾也,当铅投汞之时,非真土不能融结,提剑偃戈以镇四方。《古文龙虎上经》曰:四海辐辏以置太平,并由中宫土德黄帝之功。契云:三物一家,皆归戊已。紫阳曰:送归土釜牢封闭是也。为金木水火之关键,则五行功全矣。

一曰刀圭

紫阳曰:离坎若还,无戊已虽函四象不成丹。盖绿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宁真人曰:大药不离真戊已。仙家故曰:一刀圭。刀者金之喻,圭者二土之喻,饮刀圭者流戊就已也。石真人曰:要知铅汞合,便可饮刀圭。复命曰:龙虎一交相类恋,坎离缠媾便成胎。溶溶一掬乾坤髓,著意求他掇取来,即当时,自饮刀圭也。

一曰媒人

媒者媒合之喻也。投铅合汞非媒不可,黄婆是也。亦非脾也。紫阳曰: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假媒人勾引。亦流戊就巳之义也。

一曰采取

采者以不采之采,取者以不取之取,是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邵先生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末生时。皆从这里起,便是作用处。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以男子十六而真精满,而应乎乾。女子二七而天癸降,而应乎坤。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造化有自来矣。紫阳曰:铅见癸时须急采,是坤之末复之初,太易未见气之前候,一阳动而急采之也。金逢望远不堪尝者,谓莫使娇红取次零也。复命禅师曰:采取须教密诚心,辩丑妍事。难寻意脉容易失寒泉。紫阳曰: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是采铅入鼎之枢机。即非金华御女之术也。

第四节:一曰融结

古歌曰:“日为离兮,月为坎。日月精魂相吞啖,”紫阳曰:“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宫。”即五星联珠日月合璧也。近代马丹阳有云:“水中火发休心景,雪里花开灭意春”。是融结之时景象也。学道者宜熟味之。

第五节:一曰烹炼

参同契曰: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又曰升熬於甑山兮,炎火张设下,又曰;嗷嗷声甚悲兮,如婴儿之慕母,又曰:荧惑守西,太白经天杀气所临,何有不倾。狸犬守鼠,鸟雀畏鹯。复命曰:夺得乌兔精与髓,急须收拾鼎中烧。古歌曰:神火夜烹铅气尽,老龟吞尽祝融魂。乃自然烹炼之旨。不知造化者,未可与之轻议。

第六节:一曰金木交并

金者铅之情,木者汞之性,杳冥恍惚不可名状。金之在体,刚捷纯粹,畅於四肢,是金之本情也,非情欲之情也。木之处内柔顺侧隐,如闻蛙鸣而汗下,为木之本性也。乃仁之端是也。金之情因铅而育育,木之性因汞而凝凝。铅汞相投之时,凝凝育育,而情性自相恋也。真一子所谓:雄情雌性相须含,吐类聚生成变化,真精以为神药。紫阳曰: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又曰:金伐木荣若非媒人和合,则有间隔之患矣。

第七节:一曰:水源清浊

水源者,心源性海之喻也。若龙蟠虎踞,云散雾收。可谓欲海波澄,爱河浪息。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曰浊,曰清,当时自见矣。

第八节:一曰:温养

除情去欲,收视返听。堕肢体,黜聪明,终日如愚不可须臾离也。如龙养珠,无令间断,如鸡抱卵,暖气不绝。老子曰:守气致柔,能婴儿乎。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诀曰: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真人守规中,气如春在花,节气既周,脱胎神化。

第九节:一曰:火候

火者神火也。候者符候也。法天地为鼎炉,以阳为炭,以阴为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中君申令,细意调变,盖灵药无形,而能潜随化机,颠倒升降。曹真人曰:百刻达离气丹砂。从此出有抽添进退沐浴之节,若毫发差殊立致悔吝。紫阳曰: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维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事属天机,不容轻议。大意已见于义皇作用中,明哲之士日加九思,自然而悟。古有太上老君金丹火候秘诀一十二句谨录于后。

诀曰:

日月本是乾坤精,卦象周回甚箸明 (终坤始达夜如循环)。

前三五兮后三五 (前弦后弦也 )。五六三十复还生(一月节气 )。

生兮灭兮周十二 (一年节气也)。 十二中分二十四 (二十四气周一岁之火候也 )。

二十四气互推进(周复而始)。万象爻铢都在此,

水银一味分为二。变化阴阳成既未。

既未却合为夫妻。始觉壶中有天地。

歌诀乃太上金口所宣,露尽药物火候。细微之旨。诏诸后来学道者,宜加敬重。如或轻慢,殃罚立见,在在处处,有神明焉。不可不慎。纯阳真人跋云:大哉十二句契合五千言。

第十节:一曰沐浴

参同契曰:二月榆死,八月麦生。刑德临门,虑防危险。紫阳曰: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宗象之到此,金砂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故卯酉二时宜沐浴。以平之。不进火候。

第十一节:一曰脱胎

渐渐大,渐渐灵,渐渐成。紫阳曰: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云房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籍爹娘养育恩,九载三年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回视旧骸一堆粪土。功圆果满上朝元君。可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太乙真人破迷歌曰:道傍逢一鱼,犹能掉红尾,子若欲救之,速须送水底。当路逢一人,性命将轮委,子若欲救之,速须与道理,傍门并小法,千条有万绪,真道事不多,不出於一己,为省迷中人,略举其一二,行气不是道,呼吸乱荣卫。咽津不是道,津液非神水。存想不是道,书饼岂为饵。采阴不是道,精竭命随逝。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辟谷不是道,饥馁伤易胃。休妻不是道,阴阳失宗位。如何却是道,太乙含真气,气交而不交,升降效天地。二物相配合,起自於元始。姹女与婴儿,匹配成既济。本是真阴阳,夫妻同一义。所以不须休,孤阳岂成事。出示为神仙,金丹岂容易。志士不说真,大洞隐深谊。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斯言真妙言,便是太一力。紫阳曰: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盖引太一真人,破迷歌之语。辟谷故非至道,然休妻之说,其理深远,今世地狱之辈见。紫阳言;此即将金华三峰御女之术,妄为笺注,迷惑后来。陷士大夫於地狱,殊不知,太一真人与紫阳真人之旨趣。乃是身中真阴真阳交合之义也。故参同契曰:雄不独处,雌不孤居。又云;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牡鸡自卵其鸡不全。云房曰:莫谓此身俱是道,独修一物是孤阴。白玉蟾曰:自家身里有夫妻。说向时人须笑煞。盖为此也。紫阳曰:能将日用颠倒,求大地沙尘,尽成宝。又云: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中间灾变福。又曰: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又云:若会杀机明反复,如知害里却生恩。后又戒曰: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己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此论防危虑险,盖转反复之机。若色心未除,欲火下炽。则大宝倾丧。命基颓圯到。此之时,悔之何及。仆所以再此以警世之学道者。但愿俱趋正道,同证仙阶,提携后来。毋复一盲引一盲也。葛仙翁流珠歌曰:流珠流珠投我区区,云游四海历涉万书,茫茫汲汲忘寝失哺,参遍知友烧竭汞朱,三十年内日日长吁,吾今六十犹赴三涂,赖师传授元气虚无,先定金鼎后定玉炉,离火激发坎水规模。玉液灌溉洞房流酥,真人度我要大丈夫,念兹在兹寄吾记吾。以此显见,前真学道勤苦,未有不遇至人点化也。修炼内丹之道,药物不过铅汞二物而已。然当先修人道,以忠孝为本,济物为先。宝此一身,内功外行,除嗜欲。定心气。节饮食。省眠睡。身中至药精与气,神精不妄漏。则元气混融,元气混融,则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则鼎器渐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炼也。或问如何是顺则生人逆为丹。毋答曰:顺者人伦之大端,分清气以成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有身则有患,烦恼从此起也;逆者,颠倒五行和合四象,采混元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入于黄房产与至宝。可谓无质生质身外有身,既乎功满德就,而证上仙焉。

第二章:《长生久视之书》

引言:

黄帝阴符经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义演三篇总数百字。其文隐奥其道渊微。注释虽多所见各异。昔华阳真人传道於杨真人,谷秘为三条。大抵皆修真内炼之玄旨也。玉溪子探其端倪,指其章义而为长生久视之书。原夫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心为主宰,精气为民,人能虚心栖神所以养性也。惜精爱气,所以养命也。精气既固,神不妄驰,自然血气通流,荣卫调畅。五脏六腑四肢三关千二百灵,万二千神周匝一身,潜为备御主宰究阴符之义,行清静之教。屏耳目之好,去口腹之欲,建五常以综纲纪,布七政以察万神,主居中宫靡敢纵逸。取用於已务本於身,芸锄草药培植善地,於是紫芝生丹田,黄芽长玄圃,灵台神室金,体玉英阆苑,蓬壶交梨火枣三光,合度四时如春物,阜民安一,如华胥氏之国焉。有真人丹元者,羽衣蹁跹,谒于主宰。主宰延之上座,致恭而谓之曰:真人从远方来,何以教我。丹元曰:吾居规中咫尺不远。主宰曰:何谓规中?丹元曰: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乃宝珠之中耳,自太易之先与子俱生,在太极之后与子俱立。动静语默悉与子俱,令子所行乃阴符中下二篇之法术耳。二者以之治国,足以致隆平。以之修身,止可延寿算。若能行神仙抱一之道,升入玉虚位为真人。功满德就臣事三境矣。主宰曰:我留神此道巳久,虽遍参问未契於心,真人之来天助我也。乃再拜而请其道。丹元曰:神仙抱一之道者,是内丹金液炼形之道也。吾非生而知之,夫琢和氏之璧,穿隋侯之珠者。良工也。况大道还丹乎,不遇师传,终无自悟之理。子性理粗明,於命未了,夫命须炼内丹,内丹既成,则性命之道毕矣。主宰固请:愿闻其要。丹元曰:内丹之道先以乾坤为鼎器。次以坎离为药物。馀六十卦为炎候,有采取烹炼之节,有温养沐浴之宜,夺造化之神功,体天地之作用。仙圣口传心授,科禁至严。非细事也。在有道者,当自敬之。主宰曰:敢问内丹如何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丹元曰:易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鼎器药物具在于斯。古歌曰:鼎鼎非金鼎,炉炉非月炉。离从坎下起,兑向鼎中居。又,魏仙翁曰: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此乃取法阴鼎阳炉上水下火。列二十八宿按八卦四时。攒簇五行和合四象,烹炼龙虎拘制魄魂。内外相符颠倒升降,权以造化孕育玄珠,大哉乎鼎器也。主宰曰:丹经只言铅汞,不知铅汞是何物也。丹元曰:此即药物也。分而言之曰:龙虎,曰:乌兔。曰:水火。曰:金木。曰:夫妇。曰:婴儿。曰:姹女。异名众多不可枚举。吾直指与子庶几开悟。且夫天一生水,水中有金。外阴而内阳,象月中有兔。月为铅中银,黑中白金精也。真铅是也。地二生火,火生於木。外阳而内阴。象日中有乌,为砂中汞。雄里雌木液也。真汞是也。真汞出自离宫,曰:龙从火里出。真铅生於坎位,曰:虎向水中生。即非世间凡砂水银硫黄黑锡五金八石之类。只是身中真阴真阳而已。亦非精津气血液之属,但以滋养精气而药日生矣。修炼者取坎位之阳铅,合离宫之阴汞。火候无差丹必成矣。紫阳真人曰:取将坎位中心宝,点化离宫腹中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曜尽由心是也。主宰曰:何谓采有日取有时。丹元曰:参同契云: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皆从这里起便是作用处。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主宰曰:何谓交合。丹元曰:日为离兮月为坎,日月精魂相吞咽是也。主宰曰:何谓烹炼?丹元曰:丹经云:升熬於嶒山兮。炎火张设下。又曰:“朱雀炎空,紫华曜日,黄金销不飞,灼土烟云起”。云房真人曰:“白虎凶顽不可当,青龙猖獗更难防。只消闪入华池鼎,真火掀天煅一场”,悉其旨也。主宰曰:何谓温养?丹元曰: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朝屯暮蒙日用两卦。主宰曰:何谓沐浴。丹元曰:观与大壮阴阳。始分刑德在门,虑防危险。主宰曰:敢问真土何物?刀圭何似?丹元曰:所谓不离真戊已,仙家乃曰一刀圭,契曰,坎戊月精,离已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刀圭真圭悉在其中。主宰曰:何谓媒人?丹元曰:媒,何之谓。投铅合汞,非媒不可。主宰再拜曰:内丹作用已粗知之,火候细微愿祈真教。丹元曰:此事端属天机不容妄泄。今既相遇,又不可不为言之。且人之性犹水也。水能生木,木主仁,所以性至善。木能生火,火主心,心凝而为神,则为神火矣以。此神火煅炼铅中之银。是以参同契至秘在铅火二字。则神火之功不小矣。然此火非凡火。此紫阳有“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猛火煮空铛”之喻。若无药而行火候,适所以自焚其躯。故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奸生於国时动必溃。紫阳曰:火生於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祸发只因斯害已,要须制伏觅金公,金公则真金公是也。其候也,三日震动,八日充行,三五德就,乾体乃成。巽继其统,固济操持,艮主进止,不得踰时,六五坤承,结括终始,温养子珠。世为类毋。既乎阴尽阳纯。则脱超神化,是为无质生质。身外有身。浩劫长存。胎凡入圣是道也。扫三千六百旁门,太极以此而生三才父母,以此而育我体。我当以此而成,我真孕於洪蒙,生於坤癸,杳冥恍惚,悟者自得言讫。丹元:即从座起,入于规中,忽失所在。主宰:汗下有如朝露之袭体,又如书梦之初觉。访玉溪子具述所过,丹元之事因喟然。叹曰:道在通,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丹元之言,自太易之先与我俱生,在太极之后与我俱立,入规中而杳默,觉灵台之添,真得。非我中之我乎认以为,是则又有子为敢问子与我孰若。玉溪子曰:丹元之於主宰主宰之於玉溪,由月之在水,大而江海,小而盘盂。分之则众月皆见,聚之则还归于一。岂不闻灵宝经云: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秧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则是珠也。大则包三千大千世界,小则入于秋毫之末。勃勃而投珠口,乃是万而归一,况止三乎。主宰曰:宝珠之喻,於人如何。玉溪子曰:即丹元所谓金液内丹炼神之道也。黄帝赤水求玄珠,非罔象,无由得之为此珠也。不问贵贱人人具足,但不离一身之中。前辈有诗云:无价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盖悯其断丧也。宝珠奥义宝,灵宝经之秘旨也。非下士所得闻,纵有修行徒多读诵,朝闻夕死未见一人。今泄天机明以告子。元始即始青之祖。所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即黑中白,铅中银,真铅是也。大浮黎土喻坤癸之宫,初则神风静,嘿山海藏,云气升空,玄空,玄者天玄也。生于坤宫,长为黄芽。则地黄也。天玄乃木汞之气,地黄乃金铅之色,契云: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竖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明玄黄之气相感而孕,至珍是为无质生质,号曰还丹。又曰:丽珠玄珠宝珠得遇而炼之者禄福也。主宰曰:然则子之宝珠何在。玉溪子指:坤之上,乾之下,果有一物如黍米大,光明莹彻,洞照内外。玉溪子曰:此一日之丹也。以我之真,夺造化而生之,从微至著。三年成功。能入此则不在五行之数矣。玉溪子登,主宰随之而入,既入珠口恍然而悟。

第一节:辩惑论

修真之旨金丹而已,金丹即铅火也。即金木也,金木即情性也。静者为性,动者为情,参同契曰: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明情复乎性,性归太易也。性归太易则命全矣。若止明此一性,不修乎命,则曰孤修。如望后之月,日减一日不见其明及其晦也。则由人之遂逝,人之遂逝,性则依然,但命断物坏,性不能驻,而自迁耳。东坡诗引禅宗喻云:由如寒月堕清,心地上徵理,昼空有孤光,留故躔假饶,得明白亦只是守一个顽空,若能切底无瑕,可在直超佛地,心经所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还你本来面目,或渗漏末尽,则又再出头来,不失人身幸矣。缘为命上不了故也。昔刘海蟾有歌曰: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紫阳真人曰:释氏教人修极乐,亦缘极乐是金方,岂知夫所谓金方哉。参同契曰: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五,金之主北方河车。又曰: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明真铅生於北方,坤癸之位是元气之祖。其采之也。在太易未见气之先则可用矣,以此铅中之银,合砂中之汞。无中生有故号还丹。上合鸡鸣,下合潮水人。居三才之一,在天地之间,元气八百一十丈。大运随年,小运随日。呼吸橐龠。应乾坤之开阖,故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一呼一吸紧於命蒂。黄庭内景经云:两肾水王对生门,出入日月呼吸存。是一身上下之正中枢辖经纬。前向脐后对肾,有如混沌心肾合为一脉。其白如线其连如环,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元气。繁之於此,修真之士采铅投汞,一点落于此中。所谓立基一百日是也。此基既成。方包玄牝。玄牝者即非口鼻诸窍。亦无形象可求。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亦非足也。寓此意也。扁鹊灵枢经曰:上玄下牝随,子母相亲,则玄牝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玄牝既立,则由胎之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故云;子母相亲。所以常人不可得而猜度,内丹将成,则元气几然自住于此。又岂问乎寒暑饥渴,而与年寿哉。达磨禅师面壁九年,而无毫发走失者,是息自住,别无他术。盖得此道也。欲立玄牝,先固本根本。根之本元精是也。元精即元气所化也。故精气一也。以元神居之则三者聚于一矣。石真人云:以神居气内,丹道自然成。若精虚则气竭,气竭即神逝。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此即性命之轮回也。真仙所修者亦只从此归于本根。而复乎性命,性命之药无过神与气精,神即游魂,物即精气。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以元精未化之元气,而点化至神。则神有光明,而变化莫测矣。名曰神仙。则是从本身而修,非用外物也。今世之学道者。不肯於性命上究竟,竟于傍门杂术,及服饵金石草木,以侥幸可谓之忘本矣。况又有一等地狱种子,妄引仙圣歌诀。以伪掩真。欺诳士大夫,相挽入鬼录。如引紫阳真人诗云;休妻谩遣阴阳隔,却注为三丰御女采战之术,证污前真甚可畏也。仆历江湖数年,亲见此辈如牵羊入屠肆,续续而死者不可枚数,诚可哀哉。又岂知夫紫阳之深旨乎。乃身中自有真阴阳也。前贤有云自家身里有夫妻,说向世人须笑煞,为内之坎离,流戊就已也。及其立基已兆,则更不可言采药矣。紫阳曰: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是不获已而。法天地父母,夺造化於自己,出乎而而反而乎。如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遣弃。若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当究真空与道混一。其地狱种子岂可与同日而语哉。或问玉溪子曰:子之辩惑论所言玄牝 还如是否。答曰:似是而非,不可执为有焉。不可泥为无相。紫阳真人曰: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金既还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移。此乃聊指造化之基耳。除却自身,安顿著何处去,然其中体用权假,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离,体日月是也。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者至虚之义,神者喻我实一性而已。是立鄞鄂以为室宅,则神气有所收藏,不致乱。回光返照,但归来造次,弗离常在此人之。则玄珠自结,圣胎自成。古文龙虎上经云: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又云:神室有所象。鸡子为形容。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鼎器歌曰: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性情,纯探玄迹奥之士,当直於义皇,心地上立命,混沌秉面,安身则到个中矣。如何是义皇心地上立命,未画卦之前将画卦之始,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如何是混沌里面安身,噫!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更待形,出个模样与诸人看,这水银实满葫芦里,固塞其口,置深水,水银即我葫芦意,沉浮任他水犹气,此处有妙理,达者得真趣。石真人云: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精神魂魄意聚作,紫金霜可谓。一孔玄关湛然,神室不内不外分明指出。

第二节:丹房法语

心凝曰神凝,神归气,以炼丹。情复乎性,复性归根以养命。还丹之本铅汞而已。元精为命之祖宝,元精而真铅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啬,元神而真汞自产。是故:“固精以养气,固气以养神”。铅汞有时而相投,注息绵绵而为火候,神气无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铅走而真汞枯,元精散而元神泣,欲求还返,不亦难乎。刘海蟾真人授马自然真人金丹诀曰:“曾遇真人亲口诀,剖腹开肠为君说,劈破道花未拆心,涌出赤龙身上血,奔流直达太一宫,鼎见壶中真日月,阴阳交结乌兔合,一颗明珠光皎洁,冲开两路透天门,熟耕三田种紫雪,昆仑顶上刮天明,撼海门中如地裂。三十辐辏法界轮,上下两弦接偃月,进火工夫但寂然,日月循环无暂歇,炼世朱橘如弹丸,跨鹤乘鸾朝帝关。玉溪子曰:“言简而要,真遇者方知命基之妙尽於其矣。非语言文字可造也。”

義皇作用

道藏金液曰:上古之人皆服金华龙胎大丹,而后能羽化飞腾升入无形。且此未有鼎器薪火,又无五金八石显是内丹明矣。義皇至圣,发天机而画卦,体造化而启易。(易自始画卦也)

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九还七返体之而作用也。原夫乾坤坎离,牝牡橐龠本一。本一而已设象,颠倒以明鼎器药物,当夜气之初动启一阳之始萌,海波沸腾黑龟,喷宜金水相符,如蟾吐轮,采之以片响,结之以顷刻。中黄施令,国无害道,兵寝刑措,天清地宁,日月东西经,水火南北政,龙蟠虎踞,金伐木荣,当乙癸之运,始应乎朔旦之复,亨魂生震庚,而兑受丁是为上弦,而金八两三五圆望,极於甲壬魄长,巽辛而艮纳丙是为下弦,而水半斤六五归晦,东北丧朋,循环无端,进退符火居停,主人潜心内炼。收视返听。晏然自如。包括万象以全至神。二至二分,温凉寒暑,昼夜晷刻则,而勿忒卯酉刑德,沐浴荡涤,一日之中变态万状,血气和畅百脉拂拂,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笙箫虚鸣,秋蝉抑扬,真气游泳,溢心则懑脐腹阴疼,隐忍踯躅.,当此之时,调息绵绵,注意规中阴疼,非疼隐忍,血作柔情淑意,海棠春睡。觉两肾如汤煎,次膀胱如火热,乃神室精气为物,自已游魂为变耳。於是引一气以运转,激灵泉而沂流,琼酥飞花,参差四坠化为玉液,又如甘露顶门欲裂,三阳并聚,神气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三五至精,天地至灵,冲逸纯粹,其神不疲,乃知乾健之正体,复还为婴儿。静坐则虚室生白,雪月辉映,流珠金药惊电。朱橘恍然在外,或见旧宅分分朗朗。凡魂土质,不以为喜,不以为异。一心按定,倏欻合体间,有丹蛇来缠于心,又见怪物露形象美女,狂魄悲恋求怜,或报未来事,或称天使者。去而复至,动于惑想,凝然勿顾,任生任死。心既不受。久之自泯。(皆是身中神及外魔试,若恐怕则禁乱失所守矣。)惟绝交而屏人事,宜先休有德有力者栖焉。一岁三百六十日计四千三百二十时,除却沐浴共七百二十止,有三千六百时,则是岁。三千六百之正气应乾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为六十卦之作用。牝牡四卦不在其中。牝牡四卦乾坤坎离也。合百八十四铢,应一斤之,则三百八十四爻,按三之教关在其中矣。二篇之策,合三百六十,每一时准,二十四铢,为一两之火。一月除卯酉合七千二百铢。一年合八万六千四百铢,准二百二十五斤之,火在则包之十而乘之,则夺八十六万四千之正气,计二千二百五十斤,火换尽父母之躯,已成纯阳之体。真为无质生质身外有身。始则一步,两步,次则百步,一里。三年九载,纵横天地。蹈水火透金石,虽尧洪汤旱之诊,阳九阴六之灭。俱无患矣。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州,功满上升膺录受图。尤当择人而授,以继将来,则臣事上清为无愧焉。

第三章:诗词赋解

1,张紫阳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诗)

兔走乌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夸鑯寿千馀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急,百年三万六千日,

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红颜暗中失,

从有儿孙满目前,都成恩爱转牵缠,

及乎精绝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随逝水。

但看古今圣贤人,几个解留身住世?

身住世,也有方,只为时人误度量,

竟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点丹阳,事回别,须向坎宫求赤血,

取归离位制阴精,

(释)坎坤体,离乾体,乾以阳交坤而成坎,所谓流戊也。坤以阴交乾而生离,所谓就已也。万物妊娠於子。乾坤壬癸会於北方。故曰:坎宫,坎宫即坤宫也。西南是本乡,非未申之位也,元气从此而生,赤血者即是身中,一点阳精。又曰;阴铅宝先天一气耳。经曰:卓哉真铅天地之先,是为真铅也。离位者,即乾宫是也。知时采取此阳铅以制离位之阴精,阴精即阴汞也。木液也。二物交结而成内丹。即非世间朱砂水银五金八石草木有形之物。

2,又诗一首

(诗)匹配调和有时节

(释)药味平平金水各半,黄婆媒合婚冠相求,贵在知其时节也。

(诗)时节正用媒人。

(释)参同契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是一阳初动时也。当斯之时,牝龙吟虎啸得媒人,即自交合,媒人即黄婆也。古歌曰: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为偶匹,要假良媒方得亲。遂使交游情意密。紫阳曰:本因戊已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又曰:须假媒人勾引。石真人云:何谁知运用大意要黄婆,然则黄婆为真土,真土即黄婆。当雄雌交会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非黄婆不能也。实为还丹之枢纽。金水之提防,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黄婆真土已见其大药矣。

(诗)金公姹女结亲姻

(释)金公姹女见下文释,结亲姻即是投铅合汞。

(诗)金公偏爱骑白虎

(释)金公铅也,抱天一之质,本从月生,而寄位於西方庚辛。金而出於坎位。曰:虎向水中生,即铅中银,黑中白。水中金也。参同契曰: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又曰:被褐怀玉外,为狂夫乃真铅也。实先天之一气耳。

(诗)姹女常驾赤龙身。

(释)姹女汞也。汞负正阳之气,本从日生,而寄质於东方甲乙木。而出於离宫。故曰:龙从火中出,即砂中汞,雄中雌,太阳流珠也。参同契曰: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又经曰:赤髓流为汞,姹女弄明珰,乃真汞也。木液是矣。

(诗)虎来静坐秋江中 龙向碧潭奋身起。

(释)秋江既是西江碧潭,既是东海真龙见真虎则一起一伏。两相饮食俱相含。

(诗)两兽相逢战一场,波奔腾如鼎沸。

(释)古歌曰:青龙逐虎,虎寻龙赤,禽交会声呃呃,是龙争虎战,水激火发,鼎沸暴涌,颠倒受制时,有婴儿之声。

(诗)黄婆丁老助威灵

(释)石真人云:黄婆双乳美,丁老片心慈。龙虎相交战,东君总不知,黄婆见前释,丁老乃文火也。阴真君曰:我为世上道无穷。不知只伏婴儿心,真漏泄天机也。

(诗)撼动乾坤走神鬼

(释)古歌曰:圣人夺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炉里,微微腾倒天地精,攒簇阴阳走神鬼神。鬼即天魂地魄。

(诗)须臾战罢云气收

(释)云收两散万籁净,返掌中间灾变福。

(诗)种个玄珠在泥底

(释)复命篇曰:夜来混沌掂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乃一点落黄庭也。黄庭即中宫黄房也。玄关也。喻如泥底也。紫阳曰:一时辰内管丹成,为一日之丹就也。日日添一黍米大。渐渐成玄珠也。黄帝赤水求玄珠。非罔象。无由得之是此珠也。罔象无思无虑也。

(诗)从此根芽渐长成,时时灌溉抱真精。

(释)三谷子曰:立基一百日,温养以周星,但当保精啬神,水自滋火自养待其气足。

(诗)十月脱胎吞入腹,忽觉凡躯已有灵。

(释)紫阳又曰:一粒灵丹吞入腹,又曰脱胎。又曰:通神圣。参同契曰: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既是内丹如何。又曰:入腹入口入五内,后人疑此便为外丹,殊不知无质生质乃谓还丹。真一子所谓:首采天地真一混沌之气而为根基。继取乾坤精粹潜运之纵,而为法象,循坎离否泰之数而为刑德,盗阴阳变化之机而成冬夏。阴生午后,阳发子初,故以乾坤为鼎器,以坎离为药物,馀六十卦为火候,烹炼温养潜夺化工。如果生枝上,子在胞中,十月火候气足,则倏而蜕神入真胎与天相毕矣。故云;入口入腹入五内。参契曰: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可谓无质生质,身外有身。恋故躯则困在昏衢,出泥丸则纵横天地。名题仙籍,位号真人: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诗)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速炼。都缘光景急如箭,爱取鱼儿须结曾,莫使临渊空钦羡,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难怨天。

(释)此语警刘仙且教其收心炼汞铅以此见。内丹须自巳内炼非假外药分晓。

(诗) 近来世人多诡诈,竸著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无言似害哑,

(释)金木见指要中,金木交并。释云:修丹不知此不可与语还丹矣。

(诗)却云服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理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一含真法最强,

(释)旁门小法千条万绪,於金液还返内丹之道了无干涉。所谓如何却是道,太一含真气,五星运珠日月合璧也。内丹从此而结,法身从此而出,别无第二门也。

(诗)莫怪言词甚差劣,只为世人无鉴别,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为君说。

第四章《规中图十二字诀》

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十家,率皆旁门,无非曲径,且如服气,鼓虚腹,肘后飞金晶,吸搐运河车,闭息为火候,纳清吐浊,接境溯流,引龟转辘轳,鉴形希超脱,存顶息守眉心,尽是头上安头,无事起事,颠倒失序,乖於至真。遂使百脉彿腾,三田溃乱。本期永寿反尔伤生。良由逆天地之和不合自然之旨。故简易阅历参同谨三十载,颇得其奥,伸诸丹经以其绪。馀作《规中图十二字诀》用,传学道君子。以正心诚意,为主为中心柱子。处中以制外,以八字为辅,调御四时,由外以应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顺轨阴阳。外法五行,内理五藏。以为日用循环无端也。不施为也。不存想也。晏然大定,以总元机。但要绝嗜欲,定心气,省思虑,节饮食,调鼻息,警昏睡,悭视听,养天和於四威仪中。昭合自然,别无繁难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养圣胎。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气养精神,为立鄞鄂之渐。至於虚耗,损失,病疾交攻,则以是驱疾固元为补益。延年养命之术。可谓简易之门矣。(序毕)

(正文)规中者,如居一规之中,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泥象也。不著物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圆镜中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当万虑俱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居深渊,游泳自在,而不离方寸,即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矣。喜怒哀乐未发当此之时,可以居规中。滔泳而潜御四时以正造化四威仪中不可失节焉。物来则应,过复居於中。切不可动著中心柱子,於中常令空虚,一尘不立,久之不纵不拘,自得受用,其要妙也。六阴归坤,万物还元,复卦始萌,长子继父,体一阳潜。动处万物未生时,皆从这中起便是作用处。当斯时也,跏趺大坐凝神内照,调息绵绵默而守之,则一气从虚无中来,杳杳冥冥,无色无形,兆於玄冥。坤癸之地生于肾中,以育元精,补续元气。续续不耗,日益日强。始之去痾,次以返婴,积为内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所谓是元气补元气,岂是凡砂。此补益之上法也。朝屯者,体君子经纶之始,是万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子时其始生之气在肾。是不召而自来。宜宝而养之,调息无令耳闻,但听其悠悠绵绵。合乎自然与天地橐龠相应。久之,则肾气合心气,二气交感以降甘露,而产玄珠焉。暮蒙者,蒙以养正圣功也。不失赤子之心也。午时其始生之气在心,无思无虑寂然不动,宜心内照以合之。是宜静坐以歆之,久之则心气自合肾气,而成既济之功焉。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与天地等,故与天地之气相应,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气八百一十丈,橐龠相似。所以元气大运随天,小运随日,但人不能体法天地,以致断丧伤败,精神迷乱自与之达岂天地达之也哉。若能顺其理,挫其机。则可以符化工,而为修丹内炼长生久视之道也。除人之外,总皆禀浊混淆,而在元气中均为化物耳。又安能御元气者哉。参同契云: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又云: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故以子丑寅为春,卯辰巳为夏,午未申为秋,酉戊亥为冬。子丑寅应春木用事。木主仁,万物发生之时,故熙和二字养之。熙熙然如春登台和者美也。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畅於四肢发於事业美之至也。如婴儿之未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未知牝牡之合,而血作精之至也。卯辰巳应夏火用事。火主礼万物,茂齐之时,故以中和二字养成之既和矣。无大过无不及是谓之中,始得情性忧游,而无荡失也。午未申应秋金用事,金主义,草本黄落,万物收成故以歆静二字畜之,以遂万物之情。水酉亥应冬水用事。水主智万物归根元气。始肃故以钦肃二字,以藏之应天地之气。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真人者即我之一真。凝则为神,用则为心。静则为性,非动非静,虚则灵通,亦名真心。游泳於规中,在方圆规矩之中,为造化之主。运移不失,中应四时,有信育之而为真土,发号施令,亭育元气,制养元精,化生纯粹,综五行而不忒,以通天地之和。故正心诚意乃能无私 ,始得乾坤泰而坎离交,阴阳和而万物得。三光合度以致太平,然后国富民安而百骸俱理矣。

《解纯阳真人沁园春》

纯阳妙道真人沁园春一词,诀尽还丹至理。天下播传注释虽多,不免迂阔,岂知些子,神仙法不在三千六百门,如是则当以心会心,以意会意。倘到个中之趣,方信出於自然,可谓要道不繁,工夫容易。离诸疑网入众妙门。某取成七言四句,通宁真人诗一绝共一十六首,按二十斤之数,直下注脚,用发玄机。览者幸详味之,举一隅则头头俱是。

咸淳丙寅修楔

宜春晚学玉溪子序

《沁园春》(拈起话头便是道心事)咦,

通宁真人诗:好天良夜溃明候,赤子婴儿混沌时。

自得无弦琴中趣,宫商不许外人知。

七返还丹(金归性初便是七返,得土成功号曰九还。)

情归性海称交并,炉冶金华号返还。

混养全资真土力,炼成灵质出尘环。

在人(大道只在己身,内丹须是百炼。)

太一分三人得一,大药只於身内寻。

可怜万万与千千,尽把将来为乐逸。

先须炼己待时(炼己先应降心,采药自有时节。)

拔转机关与俗乖,怡心寂澹似婴孩。

细看造物本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正一阳初动(坤变成复,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静坐蒲团绝所思,神庐出入渐迟迟。

氤氲暖气回天谷,知是一阳来复时。

中宵漏永(中宵便是午夜,漏里始觉更长)

灏气腾腾万籁清,身中冬至恰三更。

可人风味孰能会,时听铜壶滴漏声。

温温铅鼎(鼎鼎非金鼎,炉炉非月炉,离从坎下起,兑在鼎中居。)

玉兔汤煎涌沸驰,金炉火炽转光熹。

杳冥谁识无中有,内蕴金华是圣基。

光透帘幛(元神阳生神光闪烁,冥心内照一归冲汉。)

始青一气色非色,出彼龙楼归风关。

琉璃箔下烛交辉,带东江头两初歇。

造化争驰(夫妇归室月到阳宫,号花浪中号虎相还。)

红黑相投世莫猜,金凭戊已作良媒。

溶溶一掬乾坤髓,著意求他啜取来。

进火工夫牛斗危。(水中火发里中花开,一意阳机著方便。)

鸿蒙宫中气氤氲,红杏枝头二月春。

但把金关牢销闭,转机总是屋中珍。

曲江上看月华莹静有个乌飞,

牛女绿情道本龟蛇,类禀天然阳乌过朔。

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此是铅汞相投,莫认是小肠九曲。

宁真人诗云:曲江之上鹊桥横,(牛女情缘道本是也)大药金丹自此生,

不信但敲甲乙户,双童自解教君行(甲乙户即如戊己门)。此内理至深远,

笔舌难宣但只是一身中事。咦!

要知山下路但问去来人,

当时自饮刀圭(二土便是戊己金刀即是铅汞)。

龙盘虎踞镇中央,离坎交并日月光。

饮罢醍醐归洞府,华池郁郁藕花香。

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身里阴阳,壶中日月,切仙圣元来无别,个中人,教我如何说。)

精养灵根气养神,化滋铅汞孕真身。

恍然透出泥丸顶,始信神仙不误人。

辨水源清浊,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难知。(金沉银浮,清在上,浊在下,淆为金华,浊为铅质,以金华合木液用铅之妙诀也。二物会则情性混融,黍珠成则金木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

清浊沉浮共一源,取清拾浊更玄玄。

混融间隔须分判,妙在师真一语传。

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行速修犹太迟。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白云先生所谓:毁之者如持巨扫,以扫昆仑味之者,类鸿鹄之饮沧海,井蛙篱鴳之见,岂知海阔天高耶。勤而不遇终须遇,遇之不炼更愚凝。当惜分阴莫教虚度,直须猛省急急修持。宝珠入手几时明,庵子坏了如何造。

黍米珠中世界宽,仙真勃勃入其间。

几多未遇徒瞻仰,空叹天高不攀。

长春真人诗云:日月忽忽顶上飞,光阴忽忽眼前移,

回头返顾即成老, 下手速修犹太迟。

绍兴间宜春城南,魏安抚家多阴隙,一日有异人直入书斋中呼安抚,可求就语时,魏书寝左右不敢以白,乃题一词於璧而去。名《苏幕遮》。魏起见而悔甚,使人寻觅,竟不可得。词曰;“水中金冲牛斗,玉锁金关护法,灵童守赤水,丹台龙虎走,万象森罗,勃勃投珠口,饮灵源,明火候,太一炉开,丹熟神光透。浮名浮利终不久。下手速修,穷取无中有。

远蓬莱路仗三千得满独步云归,虚皇经云:凡欲修道,建功为先。是以诸天上帝天帝高尊诸天真人,诸天神仙咸以功勤,超圣真位,诸天记功世间学人,修真志恪功满德就,凡蜕为仙,仙化为真,真人无疑洞合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人,神通自在变化无形,飞行三界出幽入冥。修炼之士,始则惜精爱气,栖心凝神,自立基温养后,乃入室。三千功不可少亏,以至分胎纯熟,超脱朝元。尤资外行以符天道。是以功不厌多,行不厌广。是以功满三千,大罗为仙。行满三千大罗为客。钟离祖师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足不前,功行两全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且修真得道。先居蓬莱方丈瀛洲,得为散仙太一元君乃召,受图名题仙籍。以次阶升之跻圣位。上朝玉帝位号真人。更须接引后来溥行,开化至无修证处,乃曰:自然高真。诗云;十月分胎火候,指内功时计已三千。更资处行符天道,超脱朝元证上仙全真号。张真人道成之日,作解佩令词曰:修行之士,功勤不小,识五行逆顺颠倒妙理,玄玄玉炉中,龙蟠虎踞金鼎,内炼成至宝,阳神离体。杳杳冥。刹那间游遍三岛。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合真空太虚是了。

《密语诗五首》:

其一

嘘呵三尺觅无终,放去收来疾似风。

十万人里提一二,的将此道付於公。

其二

伸如惊电圆如月,不是男儿莫近前。

证佛成真须用此,这些微妙要师传。

其三

斩钉截铁剖昏迷,妙用纵横得自师。

适意归来盈袖里,摩娑思养作孙儿。

其四

光芒焰焰逼人身,骨悚毛寒作么生。

果是男儿应不怕,一挥当下见真情。

其五

十万人中一二人,一挥要合圣贤心。

赤童显出英灵瑞,枯木开花铁变金。

《赞纯阳仙像》

至德难名,元功不宰。偈诵何劳称赞,皇天无私,惟德是辅,圣师因不远焉。仙姿凤质命世之真,儒月相虬髯,大唐之宦裔,只因惊觉黄粮梦,截断轮回生死关,丹成只要度人,位重每来援,溺下南州,则金铅木汞,游汴京则玉液苏迦,流一派为全真,则亿兆苍生赖其休垂。三剑为箴规,则百千弟子蒙其爱有时,白苹红枣有时,紫府清都,放下般般见太虚,依旧立侍,通明殿率土想其丰度,环区昭著灵踪郭上龟久欲归来(先生自谓也)彭道人尚希点化(即彭冲阳也)。老谬累劫习气缠绵,有识以来殊不量力,无所不好独於仙佛之道,未服问津前辈长沙宦裔岳君素蟾,与吾同好遂为忘年交。素知其与,彭冲阳胡古蟾三人法友,同受玉溪先生金丹口诀。一日因话边扣及,即慨然立谈,平日访友寻师不惜身命。后遇玉溪老师,吾与子平日无非谈好杂术,学道自有时节,因缘子既及此,则唯其时矣,少俟,吉日传授,遂於甲子辰中密指数语谩试为之。未及一月丹道即验,所谓金光遍体,琼楼绛阁。龙虎婴姹,须曳恍惚。分明呈现。岳君闻之,因扪泪叹曰:吾闻道以来,身品肉病不能收足,故於进火工夫尚未下手,子凤有仙骨,非细事也,吾不敢为汝师,且指彼中一人象俏玉溪先生者曰;但加衣冠以写先生小像师事之,而尽以,先生手择及今十书严加付嘱。既而又闻薄识束总管云:先生尝栖迹吾家,吾父安抚任满同载归淮,先生宿食於厨船中,而以铁索带於坐船之后,将及真州忽焉,风涛大作铁索截断,人船什物尽入洪波,而没越二日则先生手挟小衣包诣,扬子桥舣舟之。次与吾父面别而去,如知先生得入水不溺之道。举家叹息不已,吾自受授迄今五十五载。今及九旬勉貌仙像。於十书序尾并寿诸梓,用广其传。

至正十四年月日中阳王珪君璋焚香敬书。

三、《紫清指玄集 》

白玉蟾

玄关显秘论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若要炼形炼神,须识归根复命。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故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可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余,生万物而不竭。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百念纷起, 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今修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故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宇,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亏应精神之衰旺,以四李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时,取有日。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故天长地久,日光月明,其一长存,虚空不朽也。吾今则而象之,无事子心,无心于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灵然而独存者也。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其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离卦,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蒙,自然见槖籥之开阖,河车之升降,水济命宫,火溉丹台,金木交并,水土融和,姥女乘龙,金翁跨虎,逆透三关,上升内院,化为玉汞,下入重楼,中有一穴,名曰丹台,铅汞相投,水火相合,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耸然,三关透彻,玄珠成象,太乙归真,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烟暖,谷海波澄,炼成还丹,易如反掌,七返九还,方成大药,日炼时烹,以至九转,天关地轴,在吾手中。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温养圣胎,产成赤子,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张平叔云:郡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快乐。诚就是言!盖道之基,德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静,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万幻俱寝,身驭扶摇,神游恢漠,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龙虎之旨。海南白玉赡,幼从事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杓,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搓,登昆仑,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风血、黑龟精,入士签,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开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内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诗简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诵之,自然到秋瞻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余既得之,不敢自默。《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失天宝。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深虑夫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本乎一心。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学者思之!敬书以投留紫元云。

修仙辩惑论

海南白玉编,自动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明,夜静姻寒,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玉蟾曰: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与一言点化。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也,中士可以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侯,以抱元守一为运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矣。玉瞻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陈泥丸云:善哉问也!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熏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逍遥自然矣。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陈泥九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内,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观形,出入自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但恐世人执著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掖?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也,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与禅学稍同。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干慧,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勒,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石悲哉!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泥九云: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泥九云: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噫!师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与钟、吕并驾矣!此乃己试之效验,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辩惑论》云。

性命日月论

性命之在人,如日月之在天也。日与月合则常明,性与命合则长生。命者因形而有,性则寓乎有形之后。五脏之神为命,七情之所系也,莫不有害吾之公道。禀受于天为性,公道之所系焉。故性与天同道,命与人同欲。命合于性,则交感而成丹,丹化为神则不死。日者,擅乾德之光以著乎外;月体坤而用乾,承乎阳尔。晦朔相合,日就月魄,月承日魂,阴阳交育而神明生。故老子谓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每月月三,日出而明生,生至于十五日也;每月月十六,日入而明死,死至于二十八日也。日月于卦为坎离。坎卦外阴而内阳,乾之用九归乎中;离卦外阳而内阴,坤之用六归乎中。乾坤之二用,既归于坎离,故坎离二卦,得以代行乾坤之道。一月之内,变见六卦,垂象于天。三日一阳生于下而震卦出,八日二阳生于下而兑卦出,十五日三阳全而乾始出,此盖乾索于坤而阳道进也;十六日一阴生于下而巽卦出,二十三日二阴生于下而艮卦出,三十日三阴全而坤始出,此盖坤索于乾而阴道进也。天地以坎离运行阴阳之道,周而复易,故魏伯阳谓日月为易,陆德明亦取此义,训诂“周易”之字。余窃谓在天为明,明者日月之横合;在世为易,易者日月之纵合;在人为丹,丹者日月之重合。人之日月系乎心肾,心肾气交,水火升降,运转无穷,始见吾身与天地等,同司造化,而不入于造化矣。

谷神不死论

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神也。天之谷,含造化,容虚空;地之谷,容万物,载山川。人与天地同所禀也,亦有谷焉。其谷藏真一,宅元神,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官,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名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黄梁未熟,南柯未寤,一生之荣辱富贵,百岁之悲忧悦乐,备尝于一梦之间,使其去而不还,游而不远,则生死路隔,幽明之途绝矣。由是观之,人不能自生而神生之,人不能自死而神死之。若神居其谷而不死,人安得而死乎?然谷神所以不死者,由玄牝也。玄者,阳也,天也;牝者,阴也,地也。然则玄牝二气,各有深旨,非遇至人,授以口诀,不可得而知也。《黄帝内经》云:天谷元神,守之自真。言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应谷绛官,藏气之府也;下有灵谷关元,藏精之府也。天谷,玄宫也,乃元神之室,灵性之所存,是神之要也。圣人则天地之要,知变化之源,神守于玄宫,气腾于牝府,神气交感,自然成其,与道为一,而人于不死不生,故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也。圣人运用于玄牝之内,造化于恍惚之中,当其玄牝之气,入乎其根,闭极则失于急,任之则失于荡,欲其绵绵续续,勿令间断耳。若存者,顺其自然而存之,神久自宁,息久自定,性入自然,无为妙用,未尝至于勤劳迫切,故曰用之不勤。即此而现,则玄牝为上下二源,气母升降之正道明矣。世人不穷其根,不究其源,便以鼻为玄,以口为牝。若以鼻口为玄牝,则玄牝之门又将何以名之?此皆不能造其妙,非大圣人安能究是理哉!

阴阳升降论

夫以乾道轻清而在上,地以坤道重浊而在下,元气则运行乎中而不息。在上者以阳为用,故冬至后一阳之气自地而升,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天,阳极而阴生;在下者以阴为用,积一百八十日而至地,阴极而阳生。一升一降,往来无穷。人受冲和之气,以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初无二体,天地之气,一年一周,人身之气,一日一周。自子至巳,阳升之时,故以子时为日中之冬至,在易为复;自午至亥,阴降之时,故以午时为日中之夏至,在易为姤。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昼夜往来,亦犹天地之升降。人能效天地橐籥之用,冲虚湛寂,一气周流于百骸,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齐其长久。若也奔骤乎纷华之域,驰骋乎是非之场,则真气耗散,而不为吾之有矣,不若虚静守中以养也。中者,天地玄牝之气会聚之处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则真精自朝,元气自聚,谷神自栖,三尸自去,九虫自灭,此乃长生久视之道也。以是知真息元气,乃人身性命之根。深根固蒂,乃长生久视之道。人之有生,禀大道一元之气,在母胞胎,与母同呼吸,及乎降诞之后,剪去脐蒂,一点元阳,栖于丹田之中,其息出入,通于天门,与天相接,上入泥九,长于元神,下入丹田,通于元气。庄子云:众人之气为喉,圣人之息为踵。踵也者,深根固蒂之道。人能屏去诸念,真息自定,身入无形,与道为一,在世长年。由是观之,道之在身,岂不尊乎?岂不贵乎?

鹤林问道篇

海南白玉蟾过三山,次紫虚真官之居,鹤林彭耜过之,问以道法之要。曰:愚尝究金丹大药之旨,所谓日月、龙虎、铅汞、坎离、火候、周天、卦象之类,与夫偃月炉、朱砂鼎等语,名既不一,事亦多端,末审一物而分众名耶?其或众名而各一物耶?在内求之则无形,在外求之则有象,或妙在作为,或妙在静定,古者尝言有所作为,即非道也,又曰溺于静,是枯坐也。懵然不知其所以入之蹊径、到之堂奥,愿闻其说。答曰: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为丹诀,以长生不死之意,以淑人心,其实—理也。其始入也,在乎阴阳五行,其终到也,归乎混沌无极,如丹法所言,尽有所据,第互立一说,各执一见,所以众楚不可以一齐,耍在吾所遇所传所得如何耳。在天则为日月星辰,在地则为禽兽草木,在人则为夫妇男女。以易道言之,则乾坤坎离也;以五运言之,则金木水火也;以药物言之,则铅银砂汞也;以丹道言之,则龙虎乌免也。用之则有坛炉鼎灶之名,行之则有升降交合之象,体之则有浮沉清浊之变,则之则有阴阳寒暑之候。圣人故曰:采以药物,炼以火候,结而成丹,超凡人圣。所以取之于内,而不泥于内象,取之于外,而不求其外物,是所谓无物无象者也。谓之先天一气,混元至精,则是大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之意也。其体或聚或散,如轻烟薄雾然也;其象或有或无,如梦幻泡影然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往古来今,本无成坏,第以生死流转,情识起灭,如浮云之点太清,如黑风之翳明月。圣人悯世浇漓,诏人修炼,使从无入有谓之成,以有归无为之了。其运用之耍,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过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而已。若有作用,实无作用,似乎静定,即非静定,如龙养珠,如鸡抱卵,可以无心会,不可以用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以劳心为。此乃修丹之要,入道之玄。

又问曰:古者入道,以调心为要,以精思为妙,精思则是存念也,调心则是把捉也,存念既久,则其念或差,把捉稍紧,则心转难调,或者调存念不宜久,把捉不宜紧,愚窃谓曰,存念不久,则其念必不真,把捉不紧,则此心何可调 ? 答曰:存者有也,亡者无也,存音存我之神,想者想我之身,闭目见自己之目,收心见自己之心,有物则可以存,谓之真想,无物而强存之,谓之妄想,此乃精思存念之妙。操者存也,舍者亡也,操者操真一之气,存者存太玄之精,凝一神则万神俱凝,聚一气则万气俱聚,顺我之物,可以无心藏之,逆我之物,可以无心顺之,至如真妄本空,逆顺惧寂,则三际圆通,一灵晃耀,此乃把捉调心之要也。盖缘一念起动则万念起,一窍开则九窍开,此无他,乃是以神驭气之意。我自无始以来,无名烦恼,业识茫茫,不可消释于顷刻,而寝息于目前也。故古人有心息相依,息调心静之语,此非调心乎?又如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语,此非精思乎?先圣有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形”二宇,则是制心之旨。虽然,与其忘形而心游万物,曾未忘之不如,何耶?吾所以忘者,非惟忘形,亦乃忘心,心境俱忘,湛然常寂。

又问曰:今而有人,迷而不学,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成,抑时节末至,而因缘末熟耶?抑赋分良薄,而骨不可仙耶?答曰:古人目击道存,未语先会,盖在我已纯金璞玉,惟求巧倕之定价,若泛泛无统,茫无所据,朝参师黄,暮参师李,今乍学道,明年学法,今日勒,明日懈,若如是以求寻直,是所谓自假不除,更求他真也。但以“信”之一字,为人道之阶;以“勤”之—字,为行道之本;以“无”之一字应物;以“有”之一字凝神。久久行之,天其使圣师为子发踪指示矣。学道之士思之。

又问曰:古之系易者,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固尝究之矣,夫性与命,其一理耶?二理耶?答曰:先圣不云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实一理也。

又问曰:所谓金液还丹者,先则安炉立鼎,次则知汞识铅,然后以年月日时采之,以水火符候炼之,故匹配以斤两,法象以夫妇,结丹头,饮刀圭,怀圣胎,产婴儿,则可以身外有身,此修仙者之学也,愚亦尝入其阃奥,而终有龙虎之疑、乌兔之惑,不知先生能出标月之指乎?答曰:坛炉鼎灶,本自虚无,铅银砂汞,本自恍惚,水火符候,本自杳冥,年月日时,本自妄幻,然而视之若无,而实有也。在乎斤两调勾,造化交合,使水火既济,金土相融,苟或不尔,则黄婆纵丁公以朝奔,姹女抱婴儿而夜哭,故先辈尽削去导引吐纳、搬运吞咽、呼吸存想、动作等事,恐人执著于涕唾精津气血之小,而不知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之旨也。呜呼!妙哉!结之以片饷,养之以十月,是所谓无中养就婴儿者也。大要则曰: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又曰:忧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然虽如是,要须亲吃云门饼,莫只垂涎说□□(左饣右华,左饣右罗)。

又问曰:老氏所谓金丹,与大道相去几何?道无形,安得有所谓龙虎?道无名,安得有所谓铅汞?如金丹者,术耶?道耶?答曰:魏伯阳《参同契》云,金来阳性初,乃得称还丹。夫金丹者,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调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又能专气致柔,含光默默,养正持盈,守雌抱一,一心不动,万缘俱寂,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万法归—。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万象得一以生,圣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一之体,—者道之用,人抱道以生,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则后天而死,失其一,与物俱腐。子守之以一以为基,采之以一以为药,炼之以一以为火,结之以一以为丹,养之以一以为圣胎,运之以一以为抽添,持之以—以为固济,澄之以一以为沐浴。由一而一,一至于极,谓之脱胎;极其无极,一无所—,与道合真,与天长存,谓之真一。圣人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子欲得衣,—与之裳;子欲得食,一与之粮;子欲得饮,一与之浆;子欺得居,一与之堂;子欲得寒,一与之霜;子欲得热,一与之汤。虚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灵,故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一一于一,可以长生。先圣有云:后共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此诚有以也。

又问曰:愚夙昔夤幸,天假其逢,极荷大慈,剖示玄旨,如所问道,则示之以心,如所问金丹大药,则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惟心矣,恍然若有所得,虽欲喻之而无物可喻,虽欲言之而无语可言,但天机深远,道要玄微,虽知药物如此分明,而于火候则犹有疑焉。答曰: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此乃天地推移,阴阳度运如是也,夫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时,总计百刻,其间六阳六阴,无非一气升降,在乎人身,则何以异于天地哉!此炼丹之法,所以攒簇五行,会合八卦,法天象地,准日测月,分徘卦数,布位星辰,以时易日,内修外应,上水下火,—文一武,故有进退之符,抽添之候,固济之门,沐浴之时,卦象之变,造化之妙,谓之火候,一如月魄之盈专,潮候之消长,此却简易,不容轻传,以其夺天地之造化,盗日月之魂魄故也。夜三更,吾将盟天以告子矣。先圣有云:虽知药物,而不知神室,则不可结胎;虽知神室,而不知火候,则不可成丹。非子其孰能与于此?鹤林彭耜稽首再拜而言曰:耜虽不敏,愿受教焉。

丹房法语与胡胎仙

吕先生鹤颈龟腮,适有钟离之会;石居士鹿鼻鼠耳,偶逢平叔之来。叹夤缘时节之难,岂名利是非之比。金丹大药,古人以万劫一传;玉笥灵篇,学者之十迷九昧。月里乌,日里兔,颠倒坎离;水中虎,火中龙,运用复垢。采先天一气,作铅中之髓;夺星象万化,为汞里之精。惟弦前弦后之时,乃望缺望圆之际。知之者,癸生须急采;昧之音,望远不堪尝。精半斤,气半斤,总在西南之位;火一两,药一两,实居东北之乡。收金精木液,归于黄庭;炼白雪黄芽,结成紫扮。《悟真篇》所谓华池神水,《知命论》又言地魄天魂。采之炼之,结矣成矣。如夫妇最初一点,十月成胎;似君臣共会万机,百官列职。遇日中冬至,则野战;退时中夏至,则守城。都来片饷工夫,要在一日证验。九三二八,算来只在姹女金翁;七六十三,穷得无过黄婆丁老。更不用看丹经万卷,也只消得口诀一言。子之来意甚勤,知汝积年求慕。非夙生有此丰骨,岂一旦用是身心!自来药以至结胎,从行火而及脱体。包括抽添之妙,形容沐浴之机。无金木间隔之忧,有水土同乡之庆。但须温养,都没艰辛。十二时中只一时,三百日内在半日。丹田有物,行性坐卧以无忧;紫府书名,生死轮回而不累。了然快乐,自此消闲。这工夫,向闹里也堪行;论玄妙,只顷中都交结。聚而不散,炼之尤坚。朱砂鼎、偃月炉,何难寻之有?守一坛、中央釜,惟自己而求,宜识阴阳,要知玄牝。龙精满鼎,遣金童下十二重楼;凤髓盈壶,令玉女报三千世界。此时丹熟,更须慈母借婴儿;不日云飞,方见真人朝上帝。

金液还丹赋

身木欲槁,心灰已寒。愿飞升于玉阙,必修炼于金丹。乾马坤牛,卫丁公于神室,离乌兔,媒姹女于真坛。绛阁散郎,清期闲士。使扶桑育龙,奋超出火;而华岳白虎、飞牙入水,天炉地鼎,三关造化之枢机;日魄月魂,一掬阴阳之精髓。铅里藏土,汞中产金。龟乃子爻,蛇乃午象,免为卯畜,鸡为酉禽。四象五行,不离乎戊;三元八卦,宅资厥壬,朝既屯,暮既蒙,六爻有象;夜必复,昼必姤,万物无心。由是三性会合,攒簇元宫,二气升降,盘旋黄道;惟水银一味,才变黑玉;故七返朱矽,乃成红宝。朱橘琼榴,交梨火枣。普天白雪,翩翻紫府之清飙;满院黄花,隐映丹田之瑞草。吾知夫抽添何物、采取何地;生杀有户、缺圆有时。以浮沉为清浊之本,以间隔明动静之机。并正以抱—,持盈而守雌。举世无人,能达此者;终日枯坐,不知所之。恩生害,害生恩,房躔见昂;主中宾,宾中主,斗度回箕。尝谓大道无言,内丹非术。玄珠垂象,而阴里抱阳德;婴儿结胎,而雄中含雌质。君臣之间,先后悔吝;夫妇之外,存亡凶吉。丁位之 jLl ,癸位之张,甲宫之女,庚宫之毕。刑德生旺,虽有否泰;沐浴潜藏,初无固必。药材斤两,东西南北以归中;火候城池,二八九三而为一。如是则鹊桥河车,百刻上运;华池神水,四时逆流。荣卫寒温,而鹑火鬼井;精神衰旺,而玄枵斗牛。子母函盖,身化心化;兄第埙簇,福修慧修。六画动爻,见晦朔弦望之变;二至改度,有蝗虫水旱之忧。真人宁宙妙纵横,万里溪山归掌握。左军右军,自古仁义;大隐小隐,从今官角。风悄悄,月娟娟,片云孤鹤,而长啸一声,编书遗后学。

必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肉既无翅必坠地,入无百岁安可延?满眼且见生死惧,死生生死相循旋。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我闻共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末生前。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官。是我将有可受业,渠必以此示言诠。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偶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旧月软如绵。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炼丹不成作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轻似一鸿毛,重如千秤铁。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捧腹付一笑,无使心烦热。要整钓鱼竿,再所秋筠节。

述翠虚真人安乐法

收敛神光少默然,顶门一路聚云烟。且升阳火烹金鼎,却降灵泉灌玉田。交结只于牛渚外,分明正在鹊桥边。工夫九九数六六,此是人间安乐仙。

呈万庵

归山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缘炼大还。

采药

五蕴山头多白云,白云深处药苗芬。威音王佛随时种,元始天尊下手耘。石女骑龙攀雨术,木人驾虎摘霜芸。不论贫富家家有,采得归来各一斤。

炉鼎

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真空平等朱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九窍可风坛掸暖,二时失火药材枯。只此一点无名焰,炼出人间大丈夫。

火候

无位真人炼大丹,倚天长剑逼人寒。玉炉火燃天尊胆,金鼎汤煎佛祖肝。百刻寒温忙里准,六爻文武静中看。有人要问真炉鼎,岂离而今赤肉团。

沐浴

药炉丹鼎火炎炎,六贼三尸伯令严。无去无来无进退,不增不减不抽添。爱河浪静浮朱雀,觉海波深浸白蟾。一自浴丹归密室,太阳门下夜明帘。

温养

金翁姹女结亲姻,洞口桃花日日春。拾得一轮天上月,炼成万劫屋中珍。黄婆即是母之母,赤子乃其身外身。龙汉元年消息断,威音前面更何人?

脱胎

青天白日一声雷,撒手悬崖了圣胎。有眼如盲光烁烁,无绳似缚笑哈哈。黄金殿下千株柳,碧玉堂前万树梅。辜负鸳帏人寂寞,秦楼宴罢盍归来?

金丹

佛与众生共—家,一毫头上现河沙。九还七返鱼游网,四谛三空兔入罾。混沌何年曾结子,虚宅昨夜复生花。阿谁鼎内寻丹药,枯木岩前月影斜。

冲举

自从踏著涅槃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啼鸟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参同

道人家在海之南,来访庐山老万庵。露柱灯笼同请举,憎堂佛殿总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动,蠢动含灵共一龛。齑里鱼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昙。

水调歌头四首



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采取天真铅汞,片饷自然交媾,一点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产琼芝。

你休痴,今说破,莫生疑。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石里缘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何况妙中妙,未易与君知。



不用寻神水,也莫问华池。黄芽白雪,算来总是假名之。只这坤牛乾马,便是离龙坎虎,不必更猜疑。药物无斤两,火候不用时。

偃月炉,朱砂鼎,总皆非真铅真汞。遇之不炼要何为?自己金公姹女,渐渐打成一块,胎息象婴儿。不信张平叔,你更问他谁?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捉住天魂地魄,不与龙腾虎跃,满鼎汞花干。一任河车运,径路入泥丸。

飞金精,采玉液,过二关。金木间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寻得曹溪路脉,便把华池神水,结就紫金圆。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



土釜温温火,橐籥动春雷。三田升降,—条径路属灵台。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赤子结真胎。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转功,三十日,九旬来。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枯骸。四象五行聚会,只在一方凝结,方寸绝纤埃。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四、吕祖鼎器歌

鼎器本是乾坤体,大药原来精气神。若会攒来归一处,须用同心三个人。

三个人,无他说,只要真师真口诀,指破阴阳三品丹,方可存心待明月。

待明月,也莫迟,收拾身心且筑基。劈开尘心抛孽网,驱除五漏斩三尸。

斩三尸,见铸剑,炼己通灵知应验。刚柔变化任施为,万里驱妖如掣电。

如掣电,剑方灵,挂向南方护水晶。若遇北方阴鬼起,一刀两断不容情。

不容情,常清静,心中皎洁如明镜。镜心寂灭若虚空,始得临炉无弊病。

无弊病,可安炉,调和鼎器莫心粗。言语不通非眷属,龙兴虎旺始堪图。

始堪图,观復作,凿开混沌鸿濛窍。静观虎啸与龙吟,自然华池神水到。

神水到,辨浮沉,莫教时过枉劳心。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逄望远不堪亲。

不堪亲,休乱取,地裂山崩难作主。不知止足必倾危,盛夏严霜冬大暑。

冬大暑,不遭逢,三宝牢关密守中。太极自然生造化,趁时搬取入黄宫。

入黄宫,须爱护,十月浇淋休失误。子行阳火虎龙交,午退阴符自保固。

自保固,暂相离,端坐忘言更待时,辐辏循环终则始,三百六十莫违期。

莫违期,为则例,悟明真理须当契。若还执着爻象行,只恐劳神形蠹弊。

形蠹弊,往来坚,只恐心机未得闲。思虑慕真毫发错,铅消汞散不成丹。

不成丹,思炼己,皆因失却玄中理。水干火燥要调停,刑德临门知进退。

知进退,勿忧凶,炼就炉中一点红。产个婴儿兑气足,三年温养似痴聋。

似痴聋,真快乐,静里调神离躯壳。东西南北任遨游,出入往来乘白鹤。

乘白鹤,脱尘埃,三岛神仙集会来。一任桑田变沧海,我身无事挂灵台。

积功累德超凡世,依然现化度群迷,那时方遂男儿志。

五、《百字碑》

养气忘守言,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后记

我想了好久才开这个讲座,我感觉十个人会出来,会到我身边来,所以我在等。从82年来我已有了100多名徒弟或学生,全国各地都有,从没有这次能把讲义和录音都传给你们,是从没有过的。包括在气功高潮时也没如此详细的讲解,这是缘份,是机会。当然我们现在传的是南宗筑基修持方法。丹道修炼不难,难的就是不明入手之处。大家也看到了最近论坛上花酒、舍脂、居然、同尘等一些学者,与我探讨丹道理论,你们也看到了,我奇怪的是:第一,他们说有师传,但不愿持戒去修,甚至于自律修都不愿,很奇怪这道怎么去修,到现在我都很小心的去修,这是很难的。不持戒修,最终是到不了头的。还不如去练健身,练操1、2、3、5……,香港也有,何必炼丹道。丹道静,看上去容易,炼起来快,但会内火烧。

我们是炼精化气以后,炼精化气,也可以血液循环的血质之气,血质之气炼化,将血质之气返回骨道,这叫金液还丹。所以男子这血尊贵。

这儿有女性,当然还有女友妻室的,促进女性修。女性修炼与男性不同在女性的鼎在二乳中间(膻中),女性的炉为胞宫(子宫)。为什么,因为女性以化乳汁之气为主,女性的元精起用在二乳中间,由冲脉上行,化二乳之气,由二肋上去带动,再返下来生血,但关键是女性静不了,女性直接与血打交道,男性要有一个过渡。男性修到大定之时,男性的乳房有女象,也在显要出来,也要下坠,富贵象透出来。女性要相照,在南宗,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女性不提倡斩断赤龙,是女性修得非常好了,完善了才允许斩掉,与北宗不同,要完善后天后返先天,女性要化她乳汁之气炼血,血化气走骨道,也要破地狱,炼血破狱,再是金液还丹全走骨道,背脊骨髓,与男子一样。己走中宫,这就是曹溪路,走骨道。这就是走金液还丹,金液还丹称为七返。前面的讲过的是玉液还丹叫九还,我教的这一切,包括三田返复,经脉通脏腑等也叫九转,古法破给你们听九转七还,玉液还丹就是九转,走九宫,是后天返上来,返脏腑,是有形的,九转七还,意为后天返先天,光谈九转不谈七还不行,光谈七还不谈九转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吕祖讲的很清楚了,只有金丹最的端,是把玉液还丹丢了,但有吕祖的书里有,藏在百字碑里了,这多年谈的丹道就是九转是玉液还丹,七转是金液还丹。九转是起手,为肾宫为一,是脏腑走经络,经络走脏腑,后天还先天,先天培补足再抽坎填离,九八交相填,是在玉液还丹中,现有个还丹诀,在大丹直指里丘祖机也写过,这就是我们说的九转是房子,先把先天的房子培好,是炼精化气,炼气化形的整个过程,九是走脏腑,七是走骨道。所以没有先天之质,骨髓是生血的,只有返到与骨髓相同之质才能返走骨道,骨髓多了才能返脑髓,这就是还精补脑的精字,是精华,精微物质,不是男子之精子,如果是男性精子那就大错特错。是升华之精气之精,只有血质之气才能返到骨髓与骨髓相通,所以男子的血精贵,也就是精气要化为血气,血气要进行收藏,为什么要把肝脏脾脏要进行互为烹炼,就是这个道理。但一定明白,只有在脐内一寸三分,才能彻底聚化的地方,他可以走往来之相,形成太乙之气后,可以激化命门的元神,启动命门的元精,元气,元神,因为命门才能与大脑相呼应,还有膀胱在提炼烹炼有大的作为,因此说这个过程我们这也就是一个修道的后天返先天的存想加意识流加借用天机的同步共振过程,加以返还,首先将人的身体身理器官,套在后天的八卦之中。在我们写八卦里习惯,上面为南为离卦为九为心为丁火,下面为北为坎卦为一为肾为癸水,这是南北立相,这个口诀也就是戴九履一,正左边东方为震卦为三(三是排列数)为肝为乙木,右边为西为兑卦为七为肺为辛金,其下面为西北方为乾卦为六为大肠为庚金,左边为东北为艮卦为八为小肠为丙火,再上面西南方为坤卦为二为膀胱为腹为壬水,再左面东南方为巽卦序列数为四为胆为甲木,这套上的为道教行话为内五行,艮卦为艮仰盂,一横在内,道家易经是由外往内,从外向内看,这是内敛自化,以守中宫为主,为脾胃为五,中间为戊己土。与儒家不同是向外,道家当一定时候走先天卦时也是向外扩张。

口诀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

还丹诀图

巽 离 坤 明:张介宾 纳甲歌

四 九 二

甲 丁 壬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震 戊 兑

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三 五 七

乙 己 辛

艮 坎 乾

八 一 六

丙 癸 庚

我此处还丹诀,应为口诀理解。但内面的“诀”,有静态炼法,有调用炼法。静态炼法为守“窍”,动态炼法为“返还”,一阴一阳为之道。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九还七返”既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师传就是要传内窍,既是方法。

在外界看修炼是很静的,其实在内在都在动,内五行的调运。

练时最好是一个人,如果与别人在一起就易有别人的气的感觉,坐着练,调整脏腑,有舒服的感觉就行,不要刻意,调动的能量最后守中宫回到脐内。回风混合。鼎口在小肠与脾胃交接这处,在中脘处也就是水汾穴与阑门穴处。中宫也就是黄庭,由鼎口回到鼎中来。

大脑有八个瓣,手指的末稍神经,都是剌激点,也起到内部的同步共振,求太乙之气,培元固本,后天返先天。这就是玉液还丹。是五脏六腑的调整,九转七还穿在其中,以后筑基完成了,培元固本后,采药也用他。

先静后动,先动后静与个人不同,在于每个人的体悟与感觉不同,最后都要回到鼎中来,从复掐至少一个小时。左手掐左手右手平托,放在腹部。先入静,返照脐内,再掐就是动。反之也一样,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意到气到就是一个化字,存想不想也行,对应点知道,意识流知道,这就是一个化字,有化血化精化五脏之气,不要执着意到即可,放松心静后就自然有感觉,也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再讲第二个诀

金光咒与诀

金光咒诀是配合你们存想北斗用,一、可以护体。二、调节肺部皮毛的开合,抵御外邪。三、引动大家玄关窍开,心里的智存如何。内藏有南北二斗,斗纲随我转,我们守中宫。

金光咒与诀,在道教,科仪,斋醮,施法中,无不运用。在起坛中可威慑鬼神!熟读之中,心灵神会,必达通灵。辨析正邪。有制鬼却邪,制敌惩恶之功效。现将诀咒的配用详解如下:

天地玄宗 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万气本根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丑时

广修亿劫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寅时

证我神通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卯时

三界内外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中宫也称玉清诀

唯道独尊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体有金光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上七句组成:北斗

覆映吾身 回位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视之不见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亥时

听之不闻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二节横纹节内侧 戌时

包罗天地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二节横纹节内侧

养育众生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又是中宫

颂持万遍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身有光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此七句组成南斗

三界侍卫 再回到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子时

五帝伺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丑时

万神朝礼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横纹节内侧 寅时

驭使雷霆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卯时

鬼妖丧胆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惊怪忘形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内有霹雳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中节横纹节内侧

雷神隐名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洞慧交彻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五气腾腾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节横纹节内侧

金光速现 再用大母指掐指尖

覆护真人 外制结金光决定形,内调回中宫。更深运用需师指引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阐述:在佛道教施法的过程中,都用诀咒,不同的特性是道教内涵性交强。固定性少。变幻中结诀多。其要求必明与人体内在与外在感应互通。以达到激活关窍。静则回风混合,动则雷霆风云。(当然我对佛教法不精通,不敢冒然评说)

反思:

1、阳光三见,是否由此内炼外证。是否是内丹外法的实修处,祖师们是否隐了很多不 传,免遭天遣?心与气合,气与神合。是不是虚幻的。

2、先天道,为无为法。他是否是有为化无为。阴阳相生为之道。

说实话:现代人很幸运。学得较多,看的书多,而我的时代,师传最多讲三遍,就是亲父也是如此。不许作笔记。

上传完毕,我处雷霆交加,火雷也。

经过七天,我们的修炼是混元派,与北宗钟吕金丹派是一个法脉,实际上钟吕法脉所有炉鼎就从这个起来,可以找丹经书,不然我们配的诀就盲然不一样了,我们这个方法,在家练,也可以自己练。南宗混元派法脉我会慢慢阐述,注意安炉设鼎由他起,如果安炉设鼎一错就门门错,后面就不一样了,不然诀配上去就也没用,正午配上去也没用了。凝神入气穴,二眼内视,我反复讲你们反复炼,再加上玉液还丹,就是让大家在化方面逐渐下手,这样就慢慢的内敛自化,也就是内敛自化的根本的作用,南北宗运内五行是一样的,如果入静舒服,可以不要动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0232.html

更多阅读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 张三丰丹道集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原名《静坐修行次第》;亦名《黄庭要道》】摘自:台湾萧天石《道藏精华》张三丰真人所传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

丹道实修漏尽阁87218549 漏尽阁上古仙法

我修道十几年,以前很少看丹书的,虽有实践,理论却少。这一年我在阁中与人争论,为了用理论武装自已。我带着阁中的各种问题结合了自已的实际将唐到明清时的有名丹经看过了很多编。并与自已的实践结合得出一些丹道的原理。我在此说下丹道

田诚阳:修道入门

修道入门作者:田诚阳一、中华道家修炼的名称与定义中华道家修炼,古代有很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仙、修身、修为、修养、修丹、修持、修功、内丹、内养、内炼、内修、内功、摄养、寿养、炼养、养修、摄修、丹鼎、炉鼎、炼丹、丹道、仙

南师讲“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是什么意思

我们研究佛学的,我先讲一个小题目,就是认知小乘是什么,先不要说认知的本身是什么,只能借用这个名词。对小乘佛学,我们的认识,只晓得佛开始说四谛。谛就是要点,哪四谛?苦、集、灭、道四谛。小乘法门讲四谛叫三转四谛法轮。记住哦!然后说到十二

声明:《道家南宗混元派丹道修持入门阐义函授教材 道家混元网》为网友墓偌丶淡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