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黄煌经方医案 pdf

目录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

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

㈠桂枝汤类方

㈡麻黄解表类方

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㈠正阳阳明

㈡大阳阳明

㈢少阳阳明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㈠小柴胡汤方

㈡柴胡桂枝汤方

㈢四逆散方

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

㈠四逆汤方

㈡获苓四逆汤方

㈢甘草干姜汤

㈣理中汤方

㈤附子汤方

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㈦吴茱萸汤方

㈧旋复代赭汤方

㈨芍药甘草汤方

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㈠麻黄附子细辛汤

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㈢甘草附子汤方

㈣真武汤方

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

㈠乌梅九方

㈡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㈢半夏泻心汤方

㈣甘草泻心汤方

㈤生姜泻心汤方

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医案解析

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

㈠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㈡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

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

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

㈥小青龙汤治咳喘案

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㈠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

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

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

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

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㈠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获苓丸治胁痛案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官肌瘤)

㈢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

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

㈠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

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㈠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

㈡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

㈢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治双下肢后外侧隐痛案

六、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医案

㈠乌梅汤治蛔厥案

㈡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

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

再传弟子案

一、石应轩医案

㈠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

㈡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

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

二、赵厚睿医案

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

三、清峰医案

㈠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

四、鲍艳举医案

㈠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

㈡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

㈢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

㈣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

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案解析

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

㈠桂枝汤方

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目初诊。

3个月来,每目下午3 ~ 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汁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肥背拘急,爲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汁出,爲营卫不和。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特发热,爲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结果:服2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第54条的论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发热汗出

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目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目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0左右),汗出,12: 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目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爲津虚有热。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爲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2剂,上午已无发热,13:00后尚有低热(体温37.2~37.5°C),舌苔薄

黄,脉尚稍数。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3剂,诸症解。

大阳中风

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目初诊。

淋雨后发热,恶寒(体温38.6°C )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1周后,仍低热(体温37.5C ),且汁出恶风,动则汁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西医诊断爲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中医辨证爲: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甘草6g

结果:服1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继服2剂,症除。

㈡桂枝加桂汤方

张某,女,1965年12月13日初诊。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

脉缓、汁出,为津虚。舌苔白润、无口渴,证不在里。同时见气上冲逆,可证太阳表不解。心慌、失眠,津血虚不养心故也。

综令分析: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心慌、失眠,爲大阳中风桂枝加桂汤方证。

处方:

桂枝15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上方加茯茶12g,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

㈢桂枝加葛根汤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目初诊。

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脉浮稍数,舌苔薄白,恶风,汗出,头痛,太阳中风证。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葛根证。头晕,表不解,气上冲。

综合分析:此属大阳中风兼见项背强几几,爲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l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葛根12g。

结果:服1剂,症大减,2剂症已。

㈣桂枝加厚朴杏汤方

张某,男,38岁,1966年4月4目初诊。

近1周来,咳嗽吐白痰,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腰痛,胃脘动悸,舌苔薄白,脉浮缓。

脉浮缓,舌苔薄白,恶风,汗出,鼻流清涕,腰痛,大阳中风证。咳嗽吐白痰,胃脘动悸,里饮。

综合分析:此属大阳中风表不解令并里饮,水气上逆,爲桂枝加厚模杏仁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轻,赤芍l0g,生姜 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杏仁10g,厚朴10g

结果:4月23目告知:上方服2剂咳即止。

㈤桂枝甘草汤方

李某,男,30岁。

心慌、惊悸已三四年,眠差易醒,常自汗出,舌苔薄白,舌尖红,脉浮弦数。

脉浮,舌苔薄白,自汗出,太阳中风。心慌,惊悸,眠差,易醒,汗出过多,血不足以养心,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脉弦数,舌尖红,津血虚而生热。

综令分析:证属中风表不解,水气上逆,津虚血不养心,爲桂枝甘草汤加茯茶方证。

处方:

桂枝38g,炙甘草15g,茯苓15g

结果:上药服3剂,诸症减,继服3剂,心慌惊悸全消。

㈥桂枝救逆汤方

王某,女,26岁。

因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有时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烦躁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

脉寸浮,头痛,表阳证。脉弦滑,舌苔白腻,喉中痰鸣,里有痰饮。惊悸,心慌,烦躁,失眠,纳差,恶心,痰饮里停上犯。

综合分析:此外邪里饮郁久上犯,爲救逆汤加半夏、茯苓方证。

处方:

桂枝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4枚,半夏12g,茯苓12g,生牡蛎(同煎)15g,生龙骨(同煎)15g

结果:上药服3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6剂,纳增,睡眠好转;继服10剂,诸症皆消。

㈦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刘某,男,30岁,1966年4月5目初诊。

患者遇到一条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吓而致病,自感心慌、惊悸、恐惧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不效而来京求治。诊其脉弦数,舌苔白腻。

恶风,汗出,大阳中风证。心慌,惊悸,恐惧,汗多亡阳,心神失敛,龙骨牡蛎汤证。舌苔白腻,水饮内停。脉弦数,太阳中风表不解,外邪内饮。

综令分析:知爲外邪内饮、水气上犯,爲桂枝甘草龙骨社蛎汤加茯茶方证。

处方:

桂枝12g炙甘草6g,生龙骨,生社蛎(同族)各30g,茯苓15g结果:上药服6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1年多也未复发。

㈧小建中汤方

案一:胃脘疼痛

刘某,男,46岁,1965年11月30日初诊。

十多年来胃脘疼痛,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手术而来京治疗。近症:胃脘刺痛,牺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脉细弦。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cm X 0.4cm。

恶风,身冷畏寒,汗出,太阳中风。脉细弦,大阴里寒。胃脘刺痛,心悸,里饮挟瘀。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头晕,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太阳中风表不解,里饮上逆。

综合分析:大阳大阴令病,里寒甚而血不足于外,爲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18g,生姜 10g,大枣4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

1965年12月3日二诊。

胃脘痛减,手足心热亦减,仍有特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一行。

上方加炒五灵脂6g,延胡索粉(分冲)2g。1965年12月9日三诊。胃脘疼已不明显,惟食后心下堵满,四肢发凉,夜寐欠安。将返东北原籍,改服茯苓饮(茯苓15g,党参l0g,枳壳 l0g.苍术l0g,生姜10g,陈皮 30g,半夏 12g,带方回家调理。

案二:胃腕隐痛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目初诊。

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爲"胃黏腹脱垂"。近来常于牺饿特胃脘疼,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间症,有汗出恶风,脉缓。

脉缓,恶风,汗出,大阳中风。胃脘疼,里虚寒。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里虚寒。

综合分析:知爲大阳中风表不解令并里虚寒证,爲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l0g,白芍18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

结果:上药服6剂,胃脘痛已,但牺饿特仍感买脘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目复诊,除大便微溏外,无其他不适。

㈨桂枝加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宋某,女,35岁。

2个月来,每目下午发热身疼、头痛、臂及背拘急酸痛,发热后汁出恶风明显,纳差,乏力,舌苔白润,脉沉迟。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身床,臂及背拘急酸痛,太阳中风证。脉沉迟,纳差,乏力,胃气沉衰。

综令分析:此属胃气沉衰,精气不振,营卫不固,以致外邪久客不去,呈太阳太阴令病,爲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12g,生姜12g,炙甘草6g大枣4枚,党参10g结果:服1剂后,发热向后延时,且特间缩短,3剂后热除,诸症悉愈。

(十)桂枝人参汤

姜某,女,31岁,1963年4月9目初诊。

2年来常发腹痛、腹泻,昨晚受凉后,又出现腹痛、腹肤,大便溏泻3次,并感身床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

舌苔薄白,恶寒,身疺,大阳表证。脉沉细,腹泻,腹痛、口中和,不思饮,太阴病。

综合分析:此爲太阳太阴合病,属桂枝人参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党参l0g,干姜 6g,炙甘草6g,苍术12g

结果:服1剂,身疺痛减,服3剂,身疼痛已,腹泻已,仍纳差。与茯苓饮消息之。

㈠当归四逆汤方

郝某,女性,30岁,1965年12月6日初诊。

四肢关节疼10余年,遇冷即发,近三四年来发作较频,常有头晕、四肢逆冷,天气刚冷手足即出现冻疮,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润,舌质猜红,脉沉细。

脉沉细,四肢关节疼冷,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润,大阳大阴合病。舌质暗红,里寒血虚。

综令分析:此属外寒内饮、血虚寒凝,爲当归四逆汤方证。

处方:

当归10g桂枝l0g白芍l0g细辛l0g炙甘草6g通草6g大枣5枚结果:上药服3剂,四肢觉温,继服20余剂四肢冷及关节痛消除。

㈡当归四进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李某,女性,36岁,1966年5月6日初诊。

产后患左偏头痛3年,时心下痛,左侧肢体酸胀,口干不思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舌苔白润,脉弦细。

脉弦细,外寒内饮。左侧肢体酸胀,表不解饮停,血不营肌。口干不思饮,里寒。舌苔白润,里寒。头痛,心下痛,外寒里饮吴茱萸证。有时恶心吐清水,里饮上逆,生姜证。

综令分析:证属外邪内饮,血虚里寒,治以温中化饮、养血和荣固卫,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处方:

当归10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15g炙甘草6g,细辛10g,通草6g,大枣6枚,吴茱萸l0g

结果:上药服4剂,头痛明显减轻,心下痛未作,左侧肢体酸肤亦减。上方增吴茱萸爲12g继服7剂,已自感无不适。

㈢炙甘草汤方

张某,女性,32岁,1965年3月12日初诊。

心悸气短5年多,在哈尔滨市诊断爲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5个月,关节疼痛缓解,但仍心慌惊悸,多梦,稍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颧红,舌苔白,舌有瘀点,脉沉细结代。

多梦,稍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顾红,舌苔白、舌有瘀点,表里俱虚、津血虚而挟瘀。脉沉细结代,心慌惊悸,津血虚。

综令分析:证属表里俰虚,久致津血虚,血不养心,治以调和营卫,补津生血,养心安神,与炙甘草汤加生龙骨、生社蛎。

处方:

生地黄30g,麦冬12g,火麻仁10g,炙甘草l0g,党参10g’桂枝6g,生姜l0g大枣8枚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阿胶(烊化)l0g结果:上药服用2个月,心慌心悸好转,走五六里地不感气喘,来信告之已参加工作。

㈣苓桂术甘汤方

刘某,女,19岁,1977年10月3目初诊。

2个月来耳鸣耳聋,鸣甚则头眩,舌苔白,脉沉细。

脉沉细,舌苔白,里饮。耳鸣耳聋,鸣甚则头眩,太阳中风表不解,津虚水气上逆。

综合分析:此属表不解水饮上犯,爲苓桂术甘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茯苓18g,苍术10g,炙甘草6g结果:上药连服8剂,耳聋好转,头已

不晕,耳鸣大有好转。原方增桂枝爲12g,茯苓爲24g,又服6剂痊愈。

㈤苓桂枣甘汤方

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目初诊。

多年失眠,久治无效。近症: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脉缓。

脉缓,舌苔白,汁出,大阳中风表证。心悸,气上冲,冲则心烦,表不解、水气上逆。头晕,口干不思饮,水饮上犯。综令分析:此属外邪内饮,上扰心神,爲苓桂枣甘汤加枣仁远志方证。

处方:

茯芩24g桂枝12g大枣5枚炙甘草6g酸枣仁15g进志6g结果:上药服3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骨{族煎)15轻,生牡蛎{同煎)15g,继服 6剂,除睡眠多梦外无其他不适。

㈥五苓散方

胡老讲述医案

曾治一小儿患癫痫,吐涎沫,每脐下跳动则犯病。服五苓散(汤)6剂而愈。

腹胀尿涩案

李某,男,47岁,1975年7月27日初诊。

患考自感上腹有肿物已2月余,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1个月来因感左上腹痛而来门诊治疗。,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查体:上腹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在深与体位无关。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5 ~ 20/HP,白细胞3 ~ 5/HP。血沉61 mm/h。尿酚红排泄试验:一杯3%、二杯5%、三杯5%、四杯7%。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因尚等待手街,要求服中药一试。

会诊症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渴思饮,饮后渴仍不止,心下有水响,尿频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100 / min。

脉浮数,舌苔白,恶风,汗出,太阳中风。尿频涩痛,湿热下注。口渴思饮,饮后渴仍不止,里热。左腹胀痛,头晕,心悸,心下有水响,水湿内停上犯。

综令分析:此属外寒内饮,饮郁化热,爲五茶散合猪茶汤加大黄苡仁方证。

处方:

猪茶l0g,泽泻15g,苍术口g’茯苓12g桂枝l0g滑石30g,阿胶{烊化)10g生大黄3g,生薏苡仁30g结果:上药服2剂后,小便增多,意想不到床中排出录豆大结石,3剂服完后,连

,续四五天排出细砂样结石,腹部肿物消逝于无形,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5年未再复发。

(二)麻黄解表类方

㈠麻黄汤方

陈某,男,24岁,1965年10月9日初诊。

昨天打蓝球后用凉水洗澡,今早感恶寒,无汗,身热,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体温38.6°C。

脉浮紧,舌苔薄白,恶寒,身热,无汗,头痛,身酸痛,太阳伤寒。口不渴,未传阳明。

综合分析:此属太阳表实证,爲麻黄汤方证。

处方:

麻黄10g,桂枝6g,炙甘草6g,杏仁10g结果:上药急煎服,并盖称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2天如常。

㈡葛根汤方

刘某,男性,49岁,1967年7月26目初诊。

背痛1年,胸椎2~5有压痛,,经拍片证实胸推8、9、11骨质增生。曾经理疗不但无效,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腰痛、腿痛,无奈找中医治疗。近症:腰背床痛,不能翻身,头项发紧疼痛,不能向右转头,不能俯仰,舌苔白,脉沉。

病久,痛重,病久陷于少阴表证。腰背床痛,不能翻身,头项发紧床痛,不能向右转头,不能俯仰,葛根证。脉沉,水湿充斥表里。

综合分析:此病表里寒湿,久则陷于阴证,即呈少阴太阴令病,爲葛根加苓术附汤证。

处方:

葛根12g,麻黄10g,桂枝l0g,生姜l0g,白芍l0g,大枣4枚,茯苓10g,苍术l0g,川附子(先煎)10g。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3剂痛即大减,增附子爲12轻,又服3剂,头左右转动自如。可以俯仰,深低头特仅作痛,晨起可以翻身。

㈢葛根加半夏汤方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21日初诊。

昨天感冒头痛、头牵、身痛、腰痛、恶心欲呕、恶寒,素有腹痛大便稀,脉浮数,苔白脉浮数,舌苔白,恶寒,头痛,身痛,腰痛,太阳伤寒。素有腹痛大便稀,太阴。头牵,恶心欲呕,里饮上犯、半复证。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太阴合病,爲葛根加半夏汤证。

处方:

葛根12g,麻黄10g’桂枝l0g,生姜10g,白芍10g大枣4枚,炙甘草6g,半夏12g。结果:上药服1剂症大减,2剂症已。

㈣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房某,男性,43岁,1965年5月24日初诊。

原有慢性肝炎,近几日皮肤痒甚,尤以夜间瘙痒难忍,至抓破爲止。时有寒热,苔

薄白 脉浮缓。

‘脉浮缓,苔薄白,时有寒热,太阳中风证。皮肤痒,水湿在表。

综令分析:此属营卫不和,外邪客表,以不得小汗出,爲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仿其意与桂枝汤加荆防。

处方:

桂枝 l0g,白芍 l0g,生姜 l0g,大枣4枚,荆芥l0g防风10g,炙甘草6g,白蒺藜l0g结果:上药服3剂身痒已。尚感两胁痛,口苦。与柴胡桂姜汤加味治之。

按:桂枝麻黄各半汤爲中风伤寒合方,其意是小发其汁,胡老师在临床常仿其意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代之,疗效甚佳。

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㈠正阳阳明

调胃承气汤方

刘某,女性,27岁,1965年6月4日初诊。

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C。

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严汤。

处方:

大黄10g’炙甘草6g,芒硝(分冲)12g结果:上药服1剂,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㈡麻子仁九方

李某,男性,59岁,1965年2月18日初诊。

感冒2周经服药治愈,惟胸胁间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目一行,舌苔白,脉弦细。肝下缘肋下1cm轻微压痛。

脉弦细,舌苔白,纳差,大便干燥,津伤邪入里。胸胁间满,里实热上壅。

综合分析:此属津虚阳明内结,与麻子仁九,早晚各1丸。

结果:服1天大便即通,继服无所苦。

㈢白虎汤方

冯某,女性,25岁,1967年7月20日初诊。

高热已20余日,曾在20多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因头部两侧淋已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爲淋已结核。因高热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乎力身重,昨晚体温39.7°C,舌苔薄少,舌质红绛,脉滑数。

脉滑数,舌霄红跨,舌苔薄少,不恶寒,自汗出,阳明里热。面黄无华,消瘦,自感乎力身重,热伤津液。综合分析:证属阳明里外皆热,津液大伤,治以清热救里,与增液白虎汤加牡蛎。处方:

生石膏(同煎)90g知母18g,粳米30g,炙甘草 6g生地黄24g,麦冬 24g,生牡蛎{同煎)15g

结果:上药服6剂,体温降爲38C左右,但晚上偶有39°C。出现恶心,纳差。喜凉,喜吃西瓜。改服小柴胡加石膏汤(生石膏每用60~90g),药后热平,诸症消,共服11剂,头部淋巴结亦全消失。

㈣白虎加人参汤方

刘某,女性,50岁,1965年7月10日初诊。

因天热汗出,晚上睡着后受凉,昨天早起即感两腿酸痛、头牵身重、口渴无汗,自服A.P.C1片,后大汗不止,而仍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感口如含火炭,舌苔白,脉滑数。

脉滑数,不恶寒反恶热,发热,大汗,阳明内外皆热。两腿酸痛,头牵身重,舌苔白,热伤津、热上扰。

综合分析:证属阳明病热盛津伤,治以清热生津,与白虎加人参汤。处方:生石膏(同煎)6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30g,生晒白人参9g结果:服1剂汗止、渴减、热退,再1剂诸症已。

㈤泻心汤方

便干衄血案

赵某,男性,53岁,1965年4月2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20多年,常头疺失眠,近1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mmHg,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烦躁,大便干,里热燥结。鼻衄,热伤血络。常头痛,心慌,失眠,热上扰。

综合分析: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

处方:

大黄l0g,黄连6g,黄芩6g,生地黄炭l0g结果:上药服3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眠好转。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令桂枝茯苓九加生石膏,服1个月,鼻衄未作,血压雄持在 150~160/100~110mmHg。

半身不遂案

刘某,女,65岁,1965年11月9日初诊。

'患左半身不遂3天,老伴用两轮车拉来求诊。曾服镇肝熄风等药,并用羚羊粉冲服,诸症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头晕头热,时感热气上冲,胸闷懊侬,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数。血压260/160mmHg。其老伴问胡老:"能包治好吗?不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了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回答:"包治不好说,但我开的药不过二角钱,您可试服1剂。"老者同意一试。

脉弦滑数,舌质红,烦躁,阳明里热重。头晕,头热,热气上冲,胸间懊傻,整夜不眠,热上扰心胸。

综合分析:阳明里实热结,为泻心汤加石膏方证。

处方:

大黄l0g,黄连6g,黄芩10g,生石膏45g。嘱其先以大黄浸汤,以其汤煎诸药。

结果:服1剂,第2天下午复诊,老者进门即磕头作揖:"可遇到救命恩人了!"并请求再赐良方。胡老详问之,知其服药后,大便已通1次,诸症明显减轻,血压爲150/ 100mmHg。与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调理。

㈥栀子鼓汤方

胡老讲述医案

昔时邻居老工人尹某,一日来告。谓经过钡剂造影检查,确诊爲食管憩室,请我治疗。因笑答曰:食管憩室我未曾见过,请告所苦。据述只觉食道阻塞,心烦不宁。

食管阻塞,爲里实。心烦不宁,里热上扰。

综合分析:爲阳明里热上扰心神,爲栀子豉汤方证。

处方:

因与栀子豉汤3服后,症大减,但食时尚觉不适。,续服二十余剂,症全消失。后再进行钡剂造影检查,未再见憩室形象。

此案较奇,故附此以供参考。

心中懊侬案

刘某,女性,12岁,1966年3月10日初诊。

感冒后头痛,恶心,呕吐,寒热往来,咽干口渴,思凉饮,心中烦躁。服小柴胡加生石膏汤后,热降烦除,刻下仍心中懊侬,口干欲凉饮,饮食二便如常,舌苔白而干,

舌尖红,脉滑数。

寒热往来,头痛,恶心,呕吐,咽干口渴,思凉饮,心中烦躁,三阳合病,爲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脉滑数,舌苔白而干,舌尖红,心中懊傻,口干欲凉饮,饮食二便如常,阳明里热。

综合分析: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爲向愈之兆,惟少阳余热及阳明之热未除,爲栀子豉汤合小柴胡汤方证。

处方:

栀子6g,淡豆豉10g,柴胡6g,黄芩6g,党参6g炙甘草3g,生姜 6g,大枣3枚,生石膏(同煎)30g

结果:上药服1剂,睡眠好,全身汗出,寒热未作,体温正常。继以复胃阳以生津调理1周而愈。

㈦栀子大黄汤方

陈慎吾老母,90岁。

年迈气虚,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迈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脉弦细数,舌苔白而干。

发汗后热更甚,外邪传半表半里、里而转少阳、阳明。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阳明里热,误用温补,必增里热益甚。脉弦细,少阳未解。

综合分析:少阳阳明合病,爲小柴胡加石膏方证。

处方:

与小柴胡加石膏汤1剂,热退。

第3天因过食厚味而复高热,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舌苔白而干,脉细数。过食厚味而复高热、便干,阳明里实热结。

综合分析:此证爲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证。

处方:

淡豆豉 18g,大黄 6g,枳实 l0g,栀子 l0g

结果:上药服1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㈧茵陈蒿汤方

王某,男性,34岁,1964年5月8日初诊。

患慢性肝炎多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黄疸指数逐渐升高,人亦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 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半表半里阳热。脉滑数,舌苔黄腻,大便秘结,阳明里实热。

综令分析:此阳黄,属少阳阳明合病,爲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枳实f l0g,白芍l0g,生姜l0g半夏12g,大枣4枚,茵陈24g,大黄l0g,山栀子10g

结果:上药服2剂,大便得通,恶心已,胸胁苦满减,精神好转。坚持服药28剂,黄疸退,查肝功能完全正常,旧有肝病亦随之而愈,约1个月出院。

㈨黄连阿胶汤方

张某,男性,48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患肺炎而高热半月方退,但遗心烦、失眠1个月不愈,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舌苔黄,舌质红,脉弦细数。

脉弦细数,舌苔黄,舌质红,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阳明里热。心烦,失眠,血虚热扰。

综合分析:证属久热伤津血,热扰神明,致使神不安,治以清热养血,与黄连阿胶汤。

处方:

黄连10g,黄芩6g,白芍6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1枚。

结果:上药服1剂即感心烦减,夜眠好

(十)猪苓汤方

韩某,女性,31岁,1965年1月25日初诊。

尿急、尿痛4个多月。13年前曾诊断爲急性膀胱炎,治愈后有轻微尿痛、腰痛,未彻底治愈。1964年11月又急性发作,尿频尿急,日达50余次,夜达30余次,尿时痛如刀割,有血丝血块,尿道灼热,腰痛腹胀。经服中西药不效。曾用益肾降火及补中益气等法也不效。

近症:仍尿频,日10余次,尿痛热如刀割,左腰痛引及下肢亦痛,时头晕,心悸,少腹里急,口斡渴甚,脉细数.舌苔白,舌质红。

脉细数,舌苔白,舌质红,尿痛热如刀割、左腰痛引及下肢亦痛,口斡渴甚,里热挟瘀。尿频,头晕,心悸,少腹里急、湿饮下注。

综合分析:证属湿热瘀阻,治以利湿化瘀,与猪苓汤加生薏苡仁、大黄。

处方:

猪芩10g,茯苓皮10g,泽泻l0g,生薏苡仁45g,滑石(包煎)15g,阿胶珠l0g,大黄 3g

结果:上药服3剂,尿色变清,尿道痛已,腰痛亦减未尽除,尿频减,,脉仍细数。仍服上方,同时间服肾着汤。

2月17曰复诊时,已无不适,吃东西也增加1倍。

十枣汤方案一

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广田诊所贾广田来信述:

1955年在京跟随恩师学习时,曾治一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男性,55岁。经中西医治疗1年多,病情越来越重,,经亲友介绍来诊治时已腹胀如口鼓,卧床不起,自感腹胀且痛,大便斡结,舌苔黄腻,脉弦滑。

腹水,腹胀如鼓且痛,水饮内停。脉弦滑,舌苔黄腻,大便斡结,阳明里实。

综合分析:阳明里实停饮,证属十枣汤方证。

处方:

甘遂、芫花、大戟各6g,大枣250g。

甘遂、芫花、大戟研细面备用。大枣文火煎浓汁300ml,适温频服,送服三味药面,先少量,渐增量,当小便增多,大便通利时停止服药面,而改仅吃大枣。

结果:3曰后腹痛已,腹水减。后改茯苓导水汤调理3个月,腹水全消。

案二

男,84岁。1983年11月5曰初诊。

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诊断爲左下肺癌。近1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因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水肿。经x 线胸片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 l,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斡,舌苔苔腻,

脉弦滑。

咯血,胸闷胁痛,呼吸因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水肿,痰饮内停。脉弦滑,舌苔白腻,小便少,大便斡,阳明里实。

综合分析:证属痰饮停滞,阳明里实热,爲十枣汤方证。

处方:

芫花、甘遂、大戟各10g,大枣500g。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放入芫花、甘遂、大戟,上火再煮二开,去渣,每服1小匙,每半小时服1次。服至4次时,大便连泄十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

结果:第2天水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脑转移,胸水、水肿却未见复发。

桃核承气汤方

段某,女性,14岁,1965年10月4曰初诊。

1964年3月月经初潮,后来未再来潮1965年4月23曰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斡,舌苔白腻,脉弦细。

右上腹痛,胸闷,口苦,便干,大柴胡汤。月经未潮,四肢抽搐、昏厥、大声喧喊,桃核承气汤。

综合分析: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处方:

柴胡12g,白芍10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半夏12g,大黄6g,桃仁l0g,桂枝10g,炙甘草6g,黄芩10g,芒硝(分冲)10g。

结果:上药服3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未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3个月诸症已,月经来潮。

抵当汤方

李某,男性,17岁。

游泳时发现下腿有紫癍点点,继之腹痛、腹泻,紫癍延及遍身。入某院治疗,与止血针、止痛针,人渐消痩,以致骨痩如柴,但仍残存紫癍。大便于结,与蓖麻油,下大量血便,而腹痛止,人亦渐胖。出院后半年紫癍又复发,又入该院,再用蓖麻油则毫无效,无奈接回家拖延时日。后请胡老诊治,查身有紫癍,少腹疼,便斡,烦躁,舌苔黄,舌质紫,脉沉弦。

舌质紫,身有紫癍,少腹痛,抵当汤。舌苔黄,烦躁,便斡,大柴胡汤证。

综合分析:爲瘀血阻络,证属抵当汤合大柴胡汤方证。

处方:

水蛭6gg,虻虫6g,桃仁6g,大黄10g,柴胡12g,生姜10g,半夏12g,枳壳10g,白芍10g,黄芩l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1剂,泻下大便及黑血数升,腹痛止,紫癍随之好转,身体健康,追访10年未再复发

二太阳阳明

(一)桂枝加芍药汤方

刘某,男,30岁,1966年3月18曰初诊。

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见汗出恶风,左臂疼痛,胸胁满闷,脉弦滑、左浮细。

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见左臂疼痛,胸胁满闷,外邪入里,阳明里实。脉浮,恶风,汗出,太阳中风证。胃脘疼痛,芍药证。脉弦滑,左细,太阳阳明合病。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表虚挟腹肌不和,与桂枝加芍药汤。

处方:

桂枝l0g,白芍18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l0g。

结果:上药服5剂,胃脘疼减,仍感胸脘烤闷或灼热。与栀子豉枳实汤继调服而解。

㈡桂枝加大黄汤方

赖某,男,56岁。

感冒发热1周,经用西药治疗热退。近3天左腹刺痛、腹胀,时轻时重,服用阿托品(具体用量不详)痛缓不明显,伴见头微痛、汗出、恶风,大便3曰未行,左腹按之痛,舌苔白根腻,脉沉弦细、左尺弦滑。

恶风,发热,汗出,头微痛,太阳中风证。大便3曰未行,左腹刺痛、按之痛,阳明里实挟瘀,大黄证。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阳明并病挟瘀,爲桂枝加大黄汤方证。

处方:

桂枝l0g,白芍18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6g,大黄6g。

结果:上药服1剂,大便行2次,左腹痛减。去大黄又服1剂,头痛、汗出、恶风悉除。

㈢麻杏石甘汤方

陈某,男,24岁,1965年3月25曰初诊。

自昨曰恶寒、身痛、咳喘、咽斡,自服A.P.C2片后,汗出不恶寒,但仍身痛、咳喘、吐白痰、口干思饮,舌苔白,舌尖红,脉滑数。

不恶寒,汗出,身痛,咳喘,阳明外证。脉滑数,舌苔白,舌尖红,口干思饮,阳明里证

综合分析:证属外邪里热、太阳阳明合病,治以解表清里,与麻杏石甘汤加半夏。

处方:

麻黄18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石膏(同煎)45g,半夏12g。

结果:上药服2剂,汗出,喘减。继以桑杏汤加减,服6剂诸症已。

㈣越婢汤方

佟某,男,63岁,1965年7月6曰初诊。

因幔性肾炎住某医院,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动在(+)~(+++),无备要求服中蔡治疗。

近症:四败及颢面皁肿,皮肣灰黑,腹大脐平,纳差,小便量少,汗出不恶家,舌苔白腻,脉沉细。

皮肤灰黑,腹大脐平,纳差,小便量少,外邪内欢。不恶家,汗出,阳明里热。脉沉,舌苔白腻,四败及颢面皁肿,水欢内停。

综合分析:此属水欢内停,外邪郁表,郁久化热,爲越婢汤方证。

处方:

麻黄12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生石膏45g。

结果:上蔡服1剂,小便即增多,喜远欢食,继服20余剂,水肿、腹水消,尿蛋白(一),病愈出院。

㈤大青龙汤方

刘某,女,32岁,1965年3月15曰初诊。

5年来浮肿,时常低热,经检查诊爲慢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

近症:面目四肢皆肿,小便频而量少、色黄,大便时斡,斡则浮肿甚。低热时则恶寒,腹胀,右胁痛,头晕心烦,脉浮微数。尿常规检查:蛋白(++),脓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

脉浮微数,低热则恶寒,头晕,面目四肢皆肿,太阳表实。小便频而量少、色黄,大便时斡、斡则浮肿甚,腹胀,右胁痛,心烦,阳明里热。

综合分析:此属水气外溢肌肤,郁久化热,呈太阳阳明合病,爲大青龙加术汤方证。

处方:

麻黄18g,桂枝l0g,生姜l0g,大枣4枚,杏仁6g,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苍术12g。

结果:上药服30余剂,头晕心烦减,面目浮肿减,午后仍低热,下肢浮肿仍明显。继加减服用,或间服柴胡桂枝斡姜汤合当归芍蔡散。

1965年11月7曰复诊:右胁痛减,腹胀、头晕、心烦已,下肢浮肿轻微,体温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一),脓细胞(一>,白细胞(。~ 1/HP),红细胞(1 ~ 3/HP),上皮细胞(+)。

(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尹某,男性,40岁,1966年3月4日初诊。

近2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无汗、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钦,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

脉浮,恶家,发热,无汗,太阳伤寒。脉弦、舌苔白腻,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湿饮内停。身目发黄,身痒,湿郁于表。

综合分析: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处方:

麻黄6g,连翘l0g,赤小豆30g,桑白皮l0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l0g,杏仁l0g。

结果:上药服3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追,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2个月病逝。

㈦竹叶石膏汤方

吕某,女性,18岁,1965年6月17日初诊。

因高热住院治疗,半月热仍不退,用激素治疗热追亦不明显。每天体温在38 ~ 39C,症见身热、自汗、盗汗、恶心、食入即吐,舌苔白,脉细数。

身热,自汗,盗汗,太阳阳明合病。恶心、食入即吐,里热而胃虚。

综合分析:此爲津液大虚的太阳阳明合病,必以养胃生津方能抗邪外出,与竹叶石膏汤加味。处方:

淡竹叶12g,生石膏(同煎)45g,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g,粳米15g,麦冬15g,生姜l0g,酸枣仁15g。

结果:服3剂,热追,呕吐止,自汗、盗汗亦止。

他医用补中益气汤欲补其虚,又致大汗不止乃至虚脱,无奈输液救急。再请胡老会诊,仍给原方6剂诸症渐已。

㈧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彭某,女性,30岁,1965年8月26曰初诊。

前天中午吃葡萄,晚上又受凉,今早感无力、腿酸口渴,喝了 4杯热茶,即觉身热恶家。下午心烦汗出,腹痛腹泻3次,而来门诊,舌苔白腻,脉滑数寸浮。

脉滑数寸浮,恶寒,汗出,表阳。身热,口渴,心烦,腹痛腹泻,阳明证。舌苔白腻,

无力,腿酸,爲汗出、利下津伤。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阳明合病,爲葛根芩连汤证。

处方:

葛根24g,黄芩10g,黄连6g,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1剂后,腹痛腹泻减,3剂后症已。

(三)少阳阳明

(一)柴胡加芒硝汤方

李某,男,65岁,1965年5月24日初诊。

1个月感左胸不适,灼热感,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某西医院诊断爲心肌梗死。经住院治疗,已度过危险期,但胸闷等症状不见好转,故请中医会诊。

近症:左胸灼热,憋气,时头胀,寒热往来,口腔上部肿痛,心下痞满,口苦咽干,纳差,大便干结,失眠,舌苔黄,脉弦细。

脉弦,寒热往来,口苦咽斡,心下痞满,左胸灼热,憋气,时头胀,纳差,少阳病。苔黄,大便斡结,口腔上部肿痛,失眠,阳明病。

综合分析: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爲小柴胡加芒硝汤的适应证。

处方:

柴胡18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生姜l0g,大枣4枚,芒硝(分

冲) 15g,栀子l0g。

结果:上药服6剂,诸症好转。因感冒咳嗽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瓜蒌治之遂安。

第40页

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关某,男性,28岁,1965年10月18曰初诊。

原有肝大、肝功能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自言妄想不休,语无偷次,口苦,喜冷饮,头痛头晕,欲呕,胸闷,身痒,大便成形、曰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脉弦,口苦,头晕头痛,欲呕,少阳病。脉数有力,舌苔黄腻,喜冷饮,妄想不休,语无偷次,阳明病。

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胸闷身痒,湿热上结外溢,外邪内饮。

综合分析: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外邪内饮,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生龙骨(同煎)30g,生牡蛎(同煎)30g,黄芩l0g,半夏10g,党参6g,桂枝6g,生姜6g,茯苓10g,大黄3g,大枣3枚,生铁落15g。

结果:服3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堵闷,继服9剂,精神基本好转。

㈢大柴胡汤方

案一、高热患者:

会诊患者,住某医院。

高热50余日,西医用尽退热方法不解。请各医院会诊,多疑爲癌变,最后邀胡老往诊。

现症见:呕不能食,胸胁满,心下痞,大便难,脉弦有力。

脉弦,呕不能食,胸胁满,少阳数。脉有力,大便难,阳明病。心下痦,少阳阳明合病。

综合分析: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证。

结果:与大柴胡汤方1剂热退,3剂痊愈出院。

按:此证多有,故出此例以供参考。

案二、哮喘患者

康某,男性,36岁,1964年4月29曰初诊。

3年前因食青辣椒而发嗦喘,在东北久治不效而来京求治。冬夏皆作,始终未离氨茶碱。半年来多服补肺益肾之剂,证反有增无减。近曰哮喘发作,画轻夜重,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伴胸闷腹满,口斡便秘,心悸眠差,舌苔薄白,脉沉缓。

近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伴心悸、眠差,舌苔薄白,病不在表,不是寒虚,而是热实。胸闷腹满,少阳病。口斡便秘,阳明病。脉沉缓,画轻夜重,瘀血证。

综合分析: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爲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黄芩l0g,生姜 l0g,半夏12g,枳实l0g,炙甘草6g,白芍10g,大枣4枚,大黄6g,桂枝10g,桃仁l0g,茯芩10g,牡丹皮10g,生石膏(同煎)45g。

结果:上药服2剂,诸症减轻。3剂后大便通畅,哮喘未作,停用氨茶碱。但因仍有口干,原方再服3剂遂愈。

1966年9月25曰出差来京,告知:2年来曾数次感冒咳嗽,但未发哮喘。

按:胡老把本方用于治疗哮喘,令后学叹爲观止。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

(一)小柴胡汤方

孔某,男,2岁,1965年1月24曰初诊。

感冒发热10曰不愈,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因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舌苔白腻,脉弦数。脉弦数,发热,手足心热,咳喘,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舌苔白腻,痰盛,腹胀,便溏,痰湿内停。

综合分析: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

处方:

柴胡24g,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厚朴10g,苏子10g,茯苓 12g。

结果:上药水煎2次得200ml,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资质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2剂,咳也自止。

㈡柴胡桂枝汤方

岩某,女性,34岁,1961年1月26曰初诊。

3天前感冒经水适来,因致寒热往来,身体疼痛,口苦咽斡,微呕,微恶风寒,在本国使馆以西药治疗不效而求中医会诊。舌苔薄白,脉弦细。

舌苔薄白,微恶风寒,身体疼痛,太阳病。脉弦细,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微呕,少阳病。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少阳病合病,爲柴胡桂枝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半夏10g,黄芩10g,大枣4枚,党参10g,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3剂诸症已,月经已净。

㈢四逆散方

薛某,男性,38岁,1965年10月13曰初诊。

患阳痿不举已2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舌苔白微黄,脉弦细。

脉弦细,胸闷太息,两眼发酸,视物昏花,少阳病。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里虚寒肌筋失养,外邪内钦。

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少阳挟饮,宗筋失养,爲四逆散合桂枝加龙骨牡蛎加川芎汤方证。

处方:

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生龙骨(同煎)10g,生牡蛎(同煎)15g,桂枝l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川芎6g。

结果:上药连进9剂,诸症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上方加川附子6g,苍术10巨,又服6剂而痊愈。

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刘某,女,50岁,1965年9月12曰初诊。

因吃不洁葡萄后,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泻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追而吐利不止,舌苔白厚,脉弦细数。

恶寒,身热,表未全解。脉弦细数,温温欲吐,少阳病。舌苔白厚,吐利不止,阳明里湿热。

综合分析:证属三阳合病,爲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证。

处方:

黄芩10g,炙甘草6g,白芍l0g,大枣4枚,半夏12g,生姜10g。

结果:上药服1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泻止,胃稍和,仍不思欢食。服2剂,身微汗出,食饮如常,仍感乏力,继善后调理。

四太阴病(里阴证)医案

(一)四逆汤方

案一、虚寒

孙某,男性,38岁,1964年4月6曰初诊。

1961年患无黄疸型肝炎,以后肝功能正常,但长期四肢冰冷,时有腹胀,右胁及胃脘痛。先找西医治疗无效,后求中医多方治疗,效也不明显,审其方药多爲疏肝理气之类。

近症:腹胀,饭后明显,时胃脘及胁痛,四肢逆冷,晚上常用热水袋焐脚,但半夜常

第46页

因冷而醒。检查:肝大一指,质中硬,轻微压痛,心下有振水声。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胃脘及胁痛,四肢逆冷,晚上常用热水袋焐脚,但半夜常因冷而醒,里虚家甚。脉沉细,舌淡苔白,心下有振水声,里家饮停。

综合分析:此属里虚家甚,爲四逆汤方证。

处方:

炙甘草10g,斡姜8g,制附片15g。结果:上药服3剂,四肢冷大减,已不用热水袋焐脚,仍腹胀。上方加枳壳、陈皮、党参随证加减,服3个月腹胀消。

案二、昏冒

刘某,女性,50岁,1976年4月23曰初诊。

近月来食则昏冒,甚则休克,下肢痩弱不能站立,静静卧少许时可复常。自觉胃中冷,脉沉细,舌苔薄白。

食则昏冒,里虚甚精不能营上。脉沉细,胃中冷,里虚寒甚。

综合分析:此属里虚寒甚,治以温中祛家,与四逆汤。

处方:

炙甘草l0g,斡姜l0g,制附片(先煎>15g。

结果:服3剂,诸症已,迄今未再发。

㈡茯苓四逆汤方

赵某,男性,45岁,1966年3月18曰初诊。

于1963年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症见:时胃脘痛,泛酸,腹胀,欲呕,吐涎沫,心烦,口中和不思饮,小便少,时心悸,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

脉沉细弦,舌苔白根腻,时胃脘痛,腹胀,口中和不思饮,小便少,时心悸,里虚寒甚。泛酸,欲呕,吐涎沫,心烦,津血虚甚,胃虚气逆,寒饮上犯。

综合分析:证爲胃气虚极,中寒停饮,爲茯苓四逆汤方证。

处方:

茯苓12g,党参10g,制附片(先煎>10g,干姜6g,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1剂,胃脘痛减,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继随证调理月余,自感无所苦。

㈢甘草干姜汤

宗某,男性,35岁,1968年3月24曰初诊。

头晕,呕逆,吐涎沫1个月余,伴嗳气,右偏头痛。口干不思钦,大便溏,舌苔白滑,脉沉弦细,右寸浮。

头晕,呕逆,吐涎沫,伴嗳气,右偏头痛,寒饮上犯。脉沉弦细,舌苔白滑,口干

不思饮,大便溏,里虚家。

综合分析:证爲太阴里虚家,饮邪上犯,爲甘草斡姜加陈皮半夏汤方证。

处方:

炙甘草18g,斡姜l0g,陈皮30g,半夏15g。

结果:上药服3剂,诸症均已。

㈣理中汤方

李某,男性,58岁,1965年4月6曰初诊。

受凉后腹泻3个月,每曰3 ~4行,大便完谷不化,胃腹胀满,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昏,舌苔白润,脉细缓。

脉细缓,舌苔白润,胃腹胀满,太阴里虚。腹泻,完谷不化,食后益甚,时有嗳气头昏,里虚家胃气虚。

综合分析:证属太阴里虚胃家,治以温中益气,与理中汤加味。

处方:

党参10g,炙甘草6g,炮姜6g,苍术10g,炒扁豆10g,陈皮15g。

结果:上药服6剂,腹泻基本已止,腹胀亦明显减轻,继服6剂症已。

㈤附子汤方

郭某,男性,38岁,1965年11月1曰初诊。

腹痛腹泻40余曰,大便日2 ~ 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舌苔

薄白润,脉沉细。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家。腹泻,下肢酸痛怕冷,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内外皆寒。大便曰2~3行,太阴里家。

综合分析:证属太阴里虚、寒饮痹阻,治以温中化饮、驱寒行痹,与附子汤加味。

处方:

制附片(先煎> l0g,茯苓10g,党参10g,苍术10g,白芍12g,炮姜6g。

结果:上方服12剂,诸症痊愈。

(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胡老讲述医案

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黄煌经方医案 pdf
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舌苔薄白润。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家,太阴病。胀满不能食,胃虚家。

综合分析:太阴里虚家,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爲方证。

乃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连服10余剂即愈,爲效之速,出乎意料,附此以供参考。

㈦吴茱萸汤方

李某,女性,43岁。

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2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爲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

近1个月左眼失明,专程来京求治。

现症见: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斡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细。

脉弦细,心中发热,手足心热,目干涩,上热。舌苔薄白,口斡不欲饮,头痛如裂,呕吐,寒饮上犯。头痛、呕吐六七年,目干涩,口斡不欲饮,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爲半表半里阴合太阴证,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清上热,除下寒,养血利水,与柴胡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

处方:

吴茱萸l0g,党参10g,斡姜6g,大枣4枚,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天花粉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泽泻18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2g,苍术10g,炙甘草6g。

结果:上方服3剂,诸症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2个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八)旋复代赭汤方

白某,男性.48岁,1965年1月17曰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爲“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经多治不效。现症见: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口干不思饮,太阴里虚家。噫气、呕吐,胃虚水饮上犯。

综合分析:爲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

处方:

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10g,党参l0g,生姜15g,炙甘草6g,半夏15g,大枣4枚,乌贼骨15g,川贝母l0g。

结果:服3剂知,6剂诸症减轻。

㈨芍药甘草汤方

刘某,男性,50岁,1968年9月21曰初诊。

前阴抽痛,伴经常胃脘痛半年,经补肾养肝等法治疗不效,经友人介绍来会诊。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脉沉细弦,胃脘痛,里虚寒痛。前阴抽痛,津虚筋肌失养。

综合分析:证属里虚、津血虚而筋脉失养,爲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

处方:

白芍18g,炙甘草18g。

结果:服3剂前阴抽痛好转,服6剂诸症已。

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

唐某,女性,40岁,1980年1月19曰初诊。

1979年3月出现哮喘,经中西蔡治疗不缓解。前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38剂无效。

近症见: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背恶寒、但欲白寐,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脉沉弦细,舌苔白根腻。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背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表证。脉弦细,但欲寐,少阴病。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脉沉,舌苔白根腻,里有痰饮证。口斡不思饮,大便斡,津虚饮停。

综合分析:少阴表证挟饮。治以温阳解表、祛寒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先煎)6g。结果:上药服3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附子用量,经服2个多月,喘平。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年3月25曰初诊。曾因腰背痛在某医院检查,诊断爲“脊椎骨质增生”。

近症见: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恶寒,易汗出,头痛,中风证。下肢关节胀疼,手麻,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四肢逆冷,乏力,阴虚寒证。头晕、目胀,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

综合分析:证属在表之阴证,爲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处方:

桂枝l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4枚,制附片(先煎> l0g。

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㈢甘草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年3月25曰初诊。

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X 线相片确诊爲“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近症见:常有头昏头痛、目胀、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全身无力、四肢逆冷,舌苔白润,脉沉细。

头痛,头昏,目胀,邪在表气上冲证。四肢逆冷,全身无力,阴虚寒证。脉沉细,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寒湿。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挟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甘草附子汤加芍药大枣。

处方:

桂枝l0g,白芍l0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6g,苍术l0g,炮附子(先煎)12g。

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加茯苓12g继服。1周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

4月15曰来诊时,痛麻已不明显,天气变化时也不加重。

按:临床痹症多长期不愈,往往有血虚血瘀,故加芍药补血活血,以利于通痹活络。临床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更爲常用。

㈣真武法方

陈某,男性,41岁,1966年2月8曰初诊。

头晕、左肩背痛3个月余,经X ,线摄片提示第6颈椎增生。

近症见:头晕,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较频,舌苔白根腻,脉沉滑。

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表证。脉沉滑、舌苔白根腻,头晕,心悸,夜尿频,里虚家夹饮。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太阴合病,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爲真武汤方证。

处方:

茯苓12g,白芍10g,生姜l0g,白术10g,炮附子(先煎)6g。

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减,他症变化不明显。前方加桂枝l0g,炙甘草10g,增炮附子爲10g。服1周,肩背痛减。继渐增附子用量至15g,服2个月诸症皆消。

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

(一)乌梅丸

索某,男性,57岁,1965年7月16曰初诊。

胃脘痛,心下痞满,腹痛腹泻2年余,西医诊断爲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

近1周来每曰大便2~3次,质溏,伴见肠鸣、头痛、口苦、咽干、思钦、四肢逆冷,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脉沉弦细,舌苔匂腻,大便质溏,肠鸣,四肢逆冷,下寒。脉弦细,口苦,咽斡,思饮,半表半里上热。头痛,表证。

综合分析:证属半表半里虚寒证,寒热交错,爲乌梅丸的适应证,给于汤剂。

处方:

乌梅15g,细辛6g,干姜6g,黄连6g,当归6g,制附片(先煎> 10g,川椒10g,桂枝10g,党参10g,黄柏6g。

结果:上药服6剂,口苦减,四肢觉温,大便曰1 —2行。上药继服14剂,胃腹痛消除。

㈡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胡某,男性,14岁,1965年10月18曰初诊。

4年前曾患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经西药治疗黄追,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1年来大约每半月有一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常服用镇静药(西药),但仍每半月发作1次,常感乎力,每发作过后尤爲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痩弱,舌净无苔,脉弦微数。

脉弦微数,气上冲咽、头晕目眩,半表半里上热。舌净无苔、食纳不佳、口吐白沫,下寒。乏力,身体痩弱,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证属半表半里阴证,合并血虚水盛,治以温下清上,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l0g,天花粉12g,桂枝10g,赤、白芍各l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当归l0g,川芎10g,生姜10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炙甘草9g。

结果:上药服6剂食纳好转,他症如前,继服6剂头晕好转,未发癫痫,又服1周力气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损,服1个月未见癫痫发作。又服1个月停药观察也未见发作。

㈢半夏泻心汤方

程某,女性,33岁,1967年3月7曰初诊。

原有肝炎,近1个月来恶心纳差,心下痞满,腹鸣便溏,舌靡且痛,苔黄,脉细弱。

脉细弱、心下痞满,腹鸣、纳差、便溏,下寒。舌靡且痛、舌苔黄、恶心,上热。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

处方:

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

结果:药服3剂,症愈。

㈣甘革泻心汤方

案一、口舌赤烂胡老讲述医案

胡老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甘草泻心汤1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3剂后痊愈。

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

案二、狐惑病

胡老讲述医案

以甘草泻心汤治愈确诊爲白塞综合征者1例。

胡老讲述道:“说起来亦很有趣,1970年夏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我,有一位解放军女同志曾几次来院找我,她说数年前曾患白塞综合征,经我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我诊治。

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考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复记忆。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曾以口腔溃疡来门诊,近在意大利经西医确诊爲白塞综合微,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

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经方治今病,从中可得到一定啓迪。

案三、口舌溃疡

史某,男性,42岁,1965年11月15曰初诊。

反复发作口舌溃疡2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痛,大便少微溏,舌苔黄厚,脉弦滑。

舌有巨大溃疡、舌苔黄厚,上热。脉弦滑,右胁微痛,大便微溏,半表半里下寒。

综合分析:证爲上热下家,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

处方:

炙甘草12g,黄芩10g,斡姜6g,半夏12g,大枣3枚,黄柏l0g,党参10g。

结果:上药服2剂,舌痛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症消除。

㈤生姜泻心汤方

彭某,女性,30岁,1965年8月26曰初诊。

因吃葡萄而患腹泻已3天,每曰3次水样便,腹微痛,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

舌苔白腻,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泻、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下寒。脉弦滑,咽干不思饮,上热。

综合分析: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饮郁化热,与生姜泻心汤。

处方:

生姜12g,干姜3g,炙甘草10g,党参10g,半夏12g,黄芩10g,黄连l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1剂,腹泻,腹痛止,服3剂诸症好转。

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医案解析

一、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一)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曰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脉左寸浮,舌苔薄白,恶风、汗出、身微痛,太阳中风。脉沉细,左寸浮,胸闷,桂枝去芍药证。口中和,不思饮,里无热。

综合分析:此爲太阳中风表未解,爲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6g。

因家住山区,买药不方便,问知家中有桂皮,即将桂枝改用桂皮1小片(1~2g),甘草由东山坡自挖筷子粗,约20mm,又加生姜3大片,红枣4枚合爲1剂煎服。

结果:晚服1煎,眠中微汗出,诸症已。

㈡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

安某,女,66岁,医师,2007年2月26曰初诊。

反复发热2周。

患者于2月15曰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测体温37.5C。至晚上出现家战、发热、无汗,体温39.5°C,就近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除自感发热口干、乏力外,无咽痛、体痛、吐泻、喷嚏、头痛等症,血常规示:WBCl.5x1012/L。在留观室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追,后又合用清开灵3天,静滴清开灵出现输液反应,家战高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停用清开灵,又用阿奇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入风湿免疫科治疗。

当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家战高热无汗,体温最高40.4°C,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舌苔白腻。各种西医检查除血常规示:WBCl.2 x1012/L,小便常规(镜检):白细胞0~3个,余无异常。

综合分析:此爲“时发热”——属营卫不和,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4枚,需啜粥温覆,1剂。

问:一诊时寒战高热,随后汗出热退,如此天天反复,是否属寒热往来之属,何不用小柴胡汤?

答:属寒热往来《伤家论》第54条“病人贜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就是指这种热型,胡老认爲这种“先其时发汗”即“治未病”之法。小柴胡汤所治之寒热往来,有心下痞硬、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虚见证,除了这种,大部分的寒热往来都属桂枝汤证。惜今人受《伤寒论?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即毙”的影响,皆不敢用桂枝汤来退热,当年胡老收治了很多顽固发热病人,属桂枝汤证者亦多见。

2007年2月27曰二诊。

服药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战。微热,体温37.6°C,口干,乏力,脉浮,音苔白厚腻。

患考发热,口干,汗出多爲太阳阳明合病,符合麻杏石甘汤。但屋内暖气太热,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此有关,舌苔厚腻,因此,暂于麻杏苡甘汤以发表清热化湿。

处方:

麻黄l0g,杏仁10g,薏苡仁30g,炙甘草6g,1剂。

2007年2月28曰三诊。

服药后汗出淋漓,晚上未再出现家战发热,但全身湿冷、怕风,难以入睡。此汗多亡阳也,于温化歛汗。

桂枝10g,炙甘草6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酸枣仁15g,3剂。

问:二诊服药后出现大汗出,是什麽原因?

答:当时考虑得多了点。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屋内暖气太热有关外,又因其发热较久,体力消耗大,怕其胃虚,不敢用石膏,致清热之力不够,现回过头来想,还是用麻杏石甘汤贴切。此外,西药用了较久的抗生素及激素,致体虚,这可能也是大汗出的原因。

问:三诊大汗出,怕风,烦躁不得寐,是否与《伤家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似,诊爲少阴病,用桂枝加附子汤会不会更好?

答:正因爲没有“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津液大亏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问:用酸枣仁何意?

答:歛汗、安神。药后汗止,稍疲乏,末再发热。

按:此病例较典型,一诊可作《伤寒论》第54条“病人贜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的注脚。

二诊可作《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注脚。

三诊可作《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及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的注脚。

并应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鉴别。

有人说《伤寒杂病论》是爲救逆而设,确实,临床中病情瞬息万变,一个病除了掌握常见方证,重要的是不可死执一方,而应灵活针对现证处理 “知犯何逆,随证治

之”,方能处乱不惊。

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张某,男,51岁,1968年11月26曰初诊。

咽痛3个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爲是喉癌。视其咽喉,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钦,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

脉两寸浮,恶寒,汗出,头痛,太阳中风。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外邪内饮之喉痹。脉沉细,舌苔白腻,口中和,不思饮,里寒太阴病。

综合分析:此爲太阳中风表不解入里,津伤痰滞,呈太阳太阴合病,爲半夏散及汤加桔梗诃子方证。

处方:

清半夏12g,桂枝10g,炙甘草10g,桔梗6g,诃子6g。

结果:服药当天即感咽痛减轻,原方服半月,诸症消,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

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

葛某,女,32岁,2007年2月26日初

心慌7天余。患者7天前由于劳累出现心慌,并伴有心前区不适,全身乏力,ECG示:偶有室性期前收缩。近日心慌及早搏明显加重,故前来就诊。

现症见:汗出心慌,全身乏力,口干不欲饮,手心热,无口苦,眠差易醒,食纳差,大便偏干,2~3曰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虚汗出,手心热,爲营卫不和的太阳病。患者坐着出汗,现代医学认爲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冯老认爲是一种营卫不和的一种感冒状态。脉细,舌苔白,舌质淡,口干不欲饮,眠差,全身乏力,爲血虚水盛之太阴病。心慌,心前区不适,水饮凌心故也。大便干,2~3曰一行,此爲太阴里寒,水饮内停,津伤所致,而非阳明腑实。

=综合分析:辨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兼有血虚水盛。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营卫以调气血,镇动悸而歛心神,又重用定志丸(菖蒲、远志、炒酸枣仁)加强镇静安神之效。同时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饮,以除太阴之里寒。因“大便干,2~3曰一行”,此爲太阴里寒,水饮内停,津伤所致,而非阳明腑实。故方中重用白术,温阳升津液而通便,宜注意。

处方:

桂枝10g,炙甘草6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5g,白术18g,当归10g,白芍10g,远志10g,菖蒲10g,酸枣仁15g。3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3剂后,心慌、期前收缩未再出现,大便、食纳、睡眠均正常,随访至今亦未复发。

按:全方共奏调和营卫、镇静安神、养血利水之效,切合病机,而收效甚捷。

㈤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

案一、身痒

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初诊。

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阿司咪唑(息斯敏)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挽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脉细寸微浮,舌苔薄白,面热,无汗出,表证。

口中和,别无所苦,未传阳明。身痒,水湿在表。

综合分析:证属外邪客表,营卫不和,与麻黄桂枝各半汤加白蒺藜、赤小豆。

处方:

桂枝5g,麻黄3g,杏仁5g,白芍3g,生姜2片,炙甘草3g,赤小豆10g,白蒺藜6g,大枣2枚

结果:上药晚上服1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案二、面痒

李某,女,40岁,2007年4月5曰初诊。

反复面部瘙痒5年,发作4天。每年到这个季节则作,刮风天更甚,皮肤每因瘙痒而鲜红成片,干燥疼痛,曾被确诊爲季节性皮炎。纳可,寐安,口中和,二便调。舌体痩,舌淡红苔薄白,脉不浮。

《伤寒论》第23条中言: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正与此病病机符合。

此爲湿气郁于皮下不得解,微汗之,湿除则痒解。属太阳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处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4枚,荆芥l0g,防风10g,白蒺藜12g,生龙骨(同煎)10g,生牡蛎(同煎)10g,炒槐花10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赤小豆15g,当归l0g。3剂。嘱禁食羊肉、鱼虾、辣椒等辛辣炙热之品。

问:此例脉不浮,爲何辨证属太阳病而用发汗法?

答: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因无汗则邪仍未尽去,而在表的津液已有所亏,故脉必不浮。既不能单用麻黄汤大发汗以虚其表,单用桂枝汤解肌力量又不够,故用二方复合而小其剂。

问:痒不是属风吗?爲何曰发汗除湿止痒?

答:这是经方体系的概念,取类比象曰“风”爲《内经》体系的概念。邪气不得随汗而出则津液郁于肌表而爲湿爲饮爲水,如麻黄汤证之体痛亦爲体液充盈于人体体表,压迫肌肉、关节而成,肤痒亦属此类,仲景书中统称爲“阳”,涵盖了津血、湿、饮、水、邪气等,这也是有别于《内经》体系的重要概念。

问:爲何不直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是个人经验积累及用药习惯,荆芥和防风辛温发汗有似麻黄,而有祛风止痒特长,故以之代麻黄,又加点生薏苡仁、败酱草、赤小豆、当归以养血以利湿;二来与经方在临床运用中遇到的阻力有关:经方药少而力专,便宜、高效爲其特色,但现在人们看惯了用大方,药用得少,医院及药店都不满意,而且在患者需要代煎时每因量少被拒,只好加上点同类药起加强作用,特别是用点叶类药“以壮声势”,而且有时患者也嫌药太少、量太轻、价格太便宜而滋生不信任的念头,这也纯属无奈之举。

结果:1剂便痒止,3剂后皮损消失,除口略干,余无不适。停药后半个月未见发作。

按:此例可使人加强对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到经方体系有其自身独特的概念。

(六)小青龙汤治咳喘案

大学实习跟随经方家宋孝志老师治验1例,体验较深:

王某,男,27岁,1961年12月14日初诊。

自幼患咳喘病,15岁以后加重,经西医多方诊治无效。10月份来本院治疗,前医以宣肺、润肺化痰方药多治无效,用黑锡丹过两,亦不见效果。现症见:喘咳重,不能平卧,不得已呑服麻黄碱、氨茶碱以平喘。胸胀满闷,气短,痰不易咯出,吐白泡沫清痰,自感周身冷,小便频数,张口则口水流出,舌苔厚腻黄滑,脉沉细滑数。患者满口涎水,故语言不清,却不时自语:服热药后吐黄痰,则症可愈,若痰不出,将憋死矣!精神消沉,痛苦万状。

喘咳重、周身冷、胸胀满闷、气短、吐白泡沫清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舌

苔厚腻黄滑,脉沉细滑数,小便频数,里寒饮重,久郁有化热之势。

综合分析:辨证爲外邪内饮,爲小青龙汤方证。

处方:

麻黄(泡去上沫)10g,桂枝10g,五味子10g,半夏12g,细辛10g,干姜10g,白芍10g,炙甘草10g。

结果:12月21曰来诊述服药3剂感身热,吐痰爽快,喘减已能平卧睡觉,口水减少,说话清楚,仍小便频,舌苔黄腻除,脉稍滑不数。前方加杏仁10g,同时间服六君子汤。服1月,咳喘缓解。

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一)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

张某,男,5岁,2007年3月26日初诊。

患考咳嗽1周,伴流涕,口干喜饮,纳可,夜睡时头汗出。曾服西药未效。舌苔白腻,脉浮。

患儿有流涕、夜睡时头汗出、脉浮等表证。口干喜饮爲阳明热证。纳可爲未入少阳。舌苔白腻爲里饮盛。

综合分析:此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治以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

生麻黄10g,桂枝10g,生石膏(同煎)45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4枚,清半夏15g,厚朴l0g,苏子l0g,茯苓12g,苍术l0g,2剂。

1剂分两天吃,1天衹吃1煎。

问:患者夜间有盗汗,爲何用麻黄剂而非桂枝剂?

答:白天不汗出说明表不虚,休息、盖被则正气得助,鼓邪外出则见头汗,邪泻则津伤而汗止,但邪未尽,故反复夜卧头汗出。从我的经验看,小儿白天不汗出而夜卧头汗出的,辨证多属表里合病,可参见《伤寒论》第201条。

问:大青龙汤麻黄爲八两,应折合18g才对,爲何用10g?

答:患儿未发热,解表力不用那麽大,参照麻杏石甘汤而减小其制。

问:患儿痰并不多,爲何加用半夏厚朴汤降逆化饮?

答:患儿苔腻、咳甚,亦爲饮逆证,不一定见痰多才算饮。

2007年3月29曰二诊。

其父代诉:服药第1天咳嗽大减,现偶咳一两声、稍流涕,苔薄黄,脉不浮。

冯老师:小儿不喜吃药,现已近痊愈,不吃中药也可,能自愈。嘱避风寒,夜卧前少吃东西,以免助热生痰。

问:二诊仍有偶咳一两声,爲何不用药?

答:脉已不浮,表已解,咳微饮亦微,大邪已去,注意饮食起居便可以自愈。何况邪微而用大剂,不注意有时反而增病。

按:对小儿夜头汗出的辨证乃冯老心得。

㈡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

李某,男,26岁,2006年11月13日初诊。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1周,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朐胁苦满,眠差早醒。婚后1年来早泄,1周遗精2次。舌苔薄黄,脉细弦。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鼻塞、流涕,爲太阳病。涕黄,咳吐黄痰,咽痛,大便干,爲阳明病。纳差,胸胁苦满,眠差早醒,爲少阳病。

综合分析:虽有早泄、遗精等内在虚损症,但内外合病,里不急则先解表再治里,此爲定法。予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

麻黄10g,杏仁10g,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大枣4枚,生姜12g,桔粳10g,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2g,7剂。

问:仲景书中似乎未见有麻黄剂、柴胡剂合用之例?

答:对。但仲景书是爲百病立法,示人以规矩而非巨细无遗,衹要你掌握其精神,有是证则用是药,灵活辨证用药则可用于百病。

问:此处用白术、茯苓何意?

答:此案中初诊虽阳证突出,但有内在虚损,所以便干考虑爲里津不足。白术、茯苓以生津利饮则津回而大便通,《金匮要略》之白术附子汤是个例子。

2006年11月20曰二诊。

咽痛已,胸胁苦满减,仍早醒,鼻塞涕黄,大便2曰一行,舌苔白,脉弦细。仍有鼻塞、涕黄加强清热排脓之药。

上方加桂枝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7剂。

问:用生薏苡仁、败酱草排脓是否从薏苡附子败酱汤出?

答:对,是出于薏苡附子败酱汤,原方爲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爲阳明方。仲景方虽衹二百多方,但神而明之,可化生无穷。

2006年12月12曰三诊。

鼻塞、涕黄,咳吐黄痰,咽痛,胸胁苦满已缓解,大便干2日一行,眠差,唇舌靡斓疼痛,1周遗精2次。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大便于2日一行,眠差,唇舌靡烂疼痛爲实热。遗精爲虚家。

综合分析:证属寒热错杂之厥阴病,甘草泻心汤加味。

处方: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6g,清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大枣4枚,白术15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15g,白薇12g,远志10g。石菖蒲10g,酸枣仁5g,7 剂。

问:失精家仲景有明示:用桂枝加龙牡汤,何以用甘草泻心汤加味亦有此捷效?

答:失精家用桂枝加龙牡汤是爲正治,临床也确实本方多用。但不能死执一方,因爲临床变量很多,如果辨爲厥阴病,而用桂枝加龙牡汤,则爲误治。现在很多人名爲辨证,其实是依据西医病名而开药,如此,则离中医辨证施治精神远矣。

2006年12月19曰四诊。

唇舌靡斓疼痛已,1周来未遗精,大便1日1行。因仍有眠差、右少腹不适,继,续调理。

2个月后遇之,诉后来未再遗精。

按:此案治疗顺序遵循先表后里,符合仲景大法。麻黄剂、柴胡剂合用对此例效果显著,说明用经方要理解仲景原意方能灵活加减变化,而不可拘于句下。薏苡附子败酱汤原爲阳明太阴合病之方,此处去附子而爲阳明方,亦可看出冯老运用经方之灵活。

㈢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

严某,男,42岁,2008年2月5日初诊。

胸脘堵闷、身冷3天。5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热退而出现胸脘满闷,身冷,口干,纳呆,大便如常,舌苔黄腻,脉弦细尺弦滑。

尺脉弦滑,舌苔黄腻,口干,纳呆,胸脘满闷,阳明里实热。身冷,见于中西药治疗后,津伤而陷于里虚寒。

综合分析:太阴阳明合病,上热下寒,爲附子泻心汤方证。

处方:

大黄6g,黄连6g,黄芩6g,川附子(先煎)6g。

结果:上4味,大黄以开水浸泡,用其汤煎3味,服1剂,证解。尚纳差,与茯苓饮善后。

㈣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

孔某,男,42岁,1976年11月3曰初诊。

任体育老师,平素无病,但地震后不久出现肝硬化腹水,听医生说要补充蛋白质,其妻煮1只鸡1次吃下,谁知以后1周大便不行,腹胀难忍,用开塞露不下,用生理盐水、肥皂水灌肠皆无效。患者昏昏欲睡,时说胡话,腹大如锅按之痛。舌苔黄腻中褐,

脉沉弦滑。

证属水食积聚成阳明里实热,热犯神明,治以急下阳明实热,与大承气汤。

处方:

大黄12g,枳实12g,厚朴18g,芒硝(分冲)15g。

结果:患者服1煎,大便先干后溏,泻一大盆黑便恶臭熏天,人即感清醒,腹如卸

负重。

后改服小柴胡合茵陈五芩散、茯苓饮等,嘱其喝鸡汤少吃肉,并多吃蔬菜水果,调理半年后腹水渐消。

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钱某,女,52岁,2006年11月6日初诊。

发热7天。患者7天前由于外感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7C,考虑到患考年事已高,当日即入院治疗。白细胞:1.35 X 109/L,中性粒细胞0.83。X线胸片:左上肺有片状阴影,诊断爲肺部感染。入院后,经“头孢他啶”等抗感染治疗,并配合补液、柴胡针对症治疗,患者热退而复升,反复无常。

此系一例老年患者,且有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经用西药无效,他医又认爲患者年事已高,必有气虚阴虚的病机,故用益气养阴药物解毒退热,不效。遂请冯老会诊。

现症见:体温38.9°C,口干苦,咽干,渴欲饮水,胸胁部胀满,右胁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寒、无身痛,汗出热不退,大便斡燥,3日一行,小便调,眠差,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口干苦、咽干、胁肋部胀痛,六经辨证属少阳病。脉弦滑,舌质红,苔薄黄腻,口渴欲饮、大便干,辨证属里热壅盛之阳明病。无恶寒、无身痛,可排除太阳病。

综合分析:可辨爲少阳阳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方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

柴胡24g,黄芩12g,大黄6g,枳实12g,白芍10g,清半夏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体温由39°下降至37.2C,口干苦、渴欲饮水、胁肋部胀满症状缓解,大便通畅。又继服上方1剂,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其他不适,又复查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观察2天痊愈出院。

按:整个辨证过程简单易行,且立足于患者本身,有是证用是方,故收效甚捷。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镫)医案

(一)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故茯苓丸治胁痛案

左某,女,75岁,2007年3月7曰初

左胁下痛发作连背2天,伴见短气、心下满、嗳气、时呑酸,口干甚、口苦,平日须吃芦荟以通便。舌质暗,舌苔白腻中剥,脉细弦。

既往有冠心病史30年及胃溃疡病史。左胁下痛、嗳气、口干甚、口苦、脉细弦,符合少阳七证。心下满,呑酸,舌苔白腻,爲饮逆。舌暗,病久见胁痛,爲瘀血。脉细,苔剥,气短,提示里津虚可能性大。口干甚、平日须吃芦荟以通便,有合并阳明病的可能。此胁痛连背应是冠心病心绞痛不典型表现。

治疗于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茯苓丸。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陈皮30g,生姜12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炙甘草6g,7剂。

问:患者舌苔白腻,但有微黄,爲何不写舌苔黄腻?

答:此舌苔基本是白的,但上面浮有一层黄,可以认爲是白腻浮黄,对辨证意义不大。

问:患者有口干甚、平日须吃芦荟以通便,是否合并阳明病?

答:也有可能,但患者气短、苔剥、脉细,提示里津虚可能性大,不明朗,先观察。

问:用桂枝茯苓丸爲何去牡丹皮加红花,它与桃核承气汤有何区别?

答:没什麽深意,牡丹皮凉而红花微温而矣,虑其里有虚。桃核承气汤所主之瘀实证比桂枝茯苓丸更甚。

2007年3月13曰二诊。

胁下痛发作明显减少,程度亦轻,短气、嗳气、时呑酸,舌暗淡,舌苔少,仍口干苦,大便日一行,不需再吃芦荟以通便。

舌苔腻减而见少苔、音偏淡、口干,且患考常有大便不畅,属里虚津亏。

综合分析:此饮瘀去而里津虚亦显,于白术以生津利饮。上方加白术18g,7剂,药后胁痛消失而有呑酸,继续调理。

问:二诊大便已通,何以仍用白术生津通便?

答:里虚津亏,故需于白术以生津利饮。

问:如果知患者素里亏,此次虽没什麽症状,能否先加补药,如参麦饮?

答:这不行,远背经方辨证原则。方证是相对,现有是证则用是药是方,无则不可。

按:此患考爲不典型心绞痛,未服西药,衹二诊便将病情控制。非一般所谓中西结合,尚未看病人已想要开参麦饮、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流可比。辨证是中医之魂。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案一、肝脾肿大

魏某,男,72岁,2004年9月14日初诊

发现肝脾肿大3年。患者60年代时曾患有胆嚢炎,灰指甲,1969年因灰指甲吃灰黄霉素而损伤肝功,2001年仍因灰指甲严重而吃伊曲康唑几个月,虽然灰指甲好转,但出现肝功异常,血小板下降,诊断爲药物性肝炎,肝脾综合征,经西医治疗无效。

就诊前的西医检查结果:血常规:WBC4.6X 109 / L,RBC3.93 X 1012/L,PLT59 X 109 / L。

B超示:脂肪肝,肝大,脾大(肝肋间厚156mm,脾肋间厚70mm)。肝功能示:AST45U / L,TP84g/L,ALT76U/L,TBA37Immoj/L.

现症见:乏力,早起口干,常胸闷,矢气多,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胸闷爲少阳。口干爲阳明。乏力兼合太阴。以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味。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陈皮30g,生姜12g,大枣4枚,炙甘草6g,茵陈15g,丹参15g,天花粉12g,鳖甲10g,五味子10g,生石膏(同煎)45g,7 剂。

问:古时的人参是党参或白晒参、高丽参之属?

答:观仲景方中人参应用较多,应该是党参才能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问:一诊用小柴胡汤,日本也每用小柴胡汤治肝炎,是否其对肝炎有特效?

答:否,中医治病有其自身体系,并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日本滥用小柴胡汤治肝炎,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小柴胡汤风波,就是因爲他们不是据证用药,而是根据西医诊断来用药,从正统中医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用错了药,是误治,而非小柴胡汤的副作用,这个病例用了这麽久的小柴胡汤,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副作用,也可作爲证明,这一点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以正视听。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们所应吸取的教训。

2004年9月21日二诊。

胸闷不明显,仍乏力,矢气多。

上方去生石膏,加陈皮30g。7剂。另大黄鳖虫丸3g,日1次。

2004年10月8日三诊。

矢气减,大便如常。

一诊方中加陈皮30g,苍术15g,14剂。

2004年10月22日四诊。

胸闷不明显,腹胀背痒,走路久则乏力,早起不口斡。

乏力、口和爲太阴虚证爲主。以外台茯苓饮合养血祛瘀软坚之品治疗。

处方:

清半夏mg,党参10g,枳壳10g,陈皮30g,苍术10g,茯苓12g,白芍10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6g,茵陈15g,丹参15g,鳖甲10g,五味子10g,7剂。

之后每见口干、口苦,肝功能见转氨酶升高,以一诊方加减;腹胀,乏力,口不干苦,则以四诊方加减。

至2005年4月后,因常见口苦、下肢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症属血虚水盛、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故后期基本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爲主治疗。

如此前后治疗约1年,腹胀、纳杲、乏力已基本消失,精神好转。2005年7月复查B超示:①肝弥漫性病变(肝内光点增粗不均);②脾大、脾门静脉增宽(肝肋间厚110mm,脾肋间厚50mm)。症状改善,肝脾缩小,予停药观察。

问:一诊用小柴胡汤加减,四诊用外台茯苓饮,后期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爲主治疗,是否说明半表半里可传里,里病也可传半表半里?

答:不是这样的,一般疾病的佟变是因津液的衰减而由表一半表半里一里佟变的,病有少阳传阳明者,而絶无阳明传少阳者,故曰阳明病“无所复归”。而本病本身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据其偏重以用药。

问:据说胡老受《皇汉医学》影响较大,胡老与曰本医家研究仲景之学有何异同?

答:两者皆重视仲景之学,不重病因及推理思辨,皆以八纲辨证的观点来研究经方,讲求方证相对,认爲六经爲百病立法。胡老在王祥征老师的教导下,并受《皇汉医学》啓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破译出了《伤寒杂病论》的自身独特理论体系,认识到六经实质及疾病由表向里传变规律,使整部《伤寒杂病论》亲切可读,可以说比较符合仲景原意。日本亦求方证相对,而重腹证爲其特色,但总体感觉其论病时以方带证较机械死板、用药量偏小,特别是研究汉方者皆必须是西医出身的,思维上易先入爲主,易跟着西医走,小柴胡汤风波是有其背景的。说到底主要是对六经的认识不同。

按:本病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有时表现爲少阳阳明合病,有时又以太阴爲主,后期又以厥阴爲主。从本例可看出:辨证不要受西医诊断影响,首先要辨六经,是先确保了大方向的正确,进一步辨方证也正确了,则有形之积也会得以消除。

案二、子宫肌瘤

杨某,女,46岁,2007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少腹隐痛1月余,愈半月前在某妇产医院诊治,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爲2.5cmX1.90^,诊断爲子官肌瘤,患者不愿西医治疗,故慕名而找冯老诊治。

现症见:患者体形偏胖,晨起口苦明显,咽干痛如火灼,口干不欲饮,偶有头晕,月经量多,色黯夹瘀块,痛经,腰痛,二便调,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晨起口苦、咽干痛如火灼,六经辨证属少阳病,兼有上热。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口干不欲饮、腰痛、头晕、痛经,血虚水盛之太阴病证甚明。月经期量多,色黯夹有瘀块,且有肌瘤,考虑爲下焦瘀血内阻。

综合分析:少阳兼有上热、太阴之血虚水盛、瘀血内阻。少阳病兼有上热,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上热。太阴之血虚水盛,于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瘀血内阻,于桂枝茯苓丸祛瘀通经。处方: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

桂枝l0g,牡丹皮l0g,柴胡12g,黄芩l0g,党参l0g,清半夏15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苍术15g,泽泻12g,茯苓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2g,大

枣4枚。14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药后,口苦、咽干、口干、头晕症状均明显好转,B超复查:子官肌瘤缩小爲1.5cm※1.2cm。因患者既往有乲腺嚢肿,现仍在进一步巩固治疗中。

按:以上三方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养血利水、活血祛瘀之效,而子官肌瘤减少甚速。临床证状明显好转,B超结果仅作参考。

子宫肌瘤属中医症瘕积聚范畴,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瘀血痰湿内停.贜腑失和,经络受阻,气滞血瘀,曰久渐积而成。妇人由于生理的原因,多呈现血虚水盛之证。

㈢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

张某,女,45岁,2007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全身关节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服用中西药后仍觉不适,遂请冯老诊治。

现症见:汗出恶风,四肢关节疼痛,口干,咽干,恶心,食纳差,二便调,无口渴欲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恶风,汗出,四肢关节疼痛,爲营卫不和之太阳表虚证。口干、咽干、恶心、食纳差,爲邪陷少阳。

综合分析:辨证属太阳少阳合病。于柴胡桂枝汤:

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2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4枚,桂枝10g,白芍10g。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考服完一剂后,汗出恶风、关节疼痛、恶心症状消失,四肢出现厥冷,大便偏干,同时伴有口干、咽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汗出恶风、关节疼痛消失,太阳表虚证消失。恶心症状消失,口干、咽干,少阳证部分消失。

四肢厥冷,大便干,下寒。口干、咽干,上热。

综合分析:下寒上热之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g,黄芩1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天花粉12g,_干姜6g,桂枝10g,白术18g,炙甘草6g。1剂,水煎服。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重用辛温之干姜、桂枝以理微结。因患者大便干,有津液损伤,故用白术温阳生津。

结果:上方服用1剂后,四败厥逆、大便干、口干等症状消失,一切正常,病告痊愈。

按:此病例是由于经上方治疗后,津液丧失,由半表半里的阳证(少阳病)陷入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伤寒论》第148条中言:“伤寒五六曰,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爲阳微结。”此处的“阳微结”即是指津液丧失后,里实之轻证,与里实重证之大陷胸汤证相对而言。

四、太阴病(里阴镫)医案

(一)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

徐某,女,25岁,2007年1月4日初诊。

左下腹包块8年余。患考诉8年前曾去广东打工,由于不习惯南方水土以及饮食,出现习惯性便秘,自服果导片(2片/天)以通便。服用100片,右下腹出现一个良性包傀,大小约3.5cmX5.0cm,质软,按之可移动或缩小,但不久又出现。后患者调动工作,习惯性便秘好转,但左下腹包块仍旧存在。腹部B超及腹部立卧位x线片均未见异常,其余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爲求中医治疗,慕名请冯老诊治。

现症见:形体偏胖,精神可,左下腹可见一 3.5cmX5.0cm包块,质软,按之移动并呃逆,偶有牵拉感,余未见异常,食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腻,脉沉细。

脉沉,舌质淡,舌苔薄白腻,水饮。

综合分析:辨证属太阴病兼有水饮,予枳术汤:

枳实10g,白术15g,苍术15g。5剂,水煎服。

枳实行气、破结而消胀满;白术、苍术温中逐饮

结果:患考服用2剂后,自觉包块明显减小,包块牵拉感消失,又继服3剂,左下腹包块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方子虽小,但切合病机,用之神效,八年之疾得以速愈。冯老经方理论参悟之深可见一斑,令我辈大开眼界。

该患者左下腹包块,现代医学通过各种检查均未明确诊断,而患者却有明显的不适,这就靠中医的辨证论治了,当时患者叙述完症状后,冯老立刻就背出了《金匮要略?水气病》第32条的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街汤主之。”冯老认爲原文中的“旋盘”爲古代做凉粉的盘子,但谓“边如旋盘”则说明边缘界限分明,再结合该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舌脉可判断此包块爲水饮所作。

由于患者当年打工时,水土不服,且又久用果导片,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水饮内停而致包块内生。

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一)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

许某,男性.47岁,1978年5月4日初诊.

右头痛2天,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思饮,咽红多滤泡增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恶寒,无汗,右头痛,少阴伤寒证。脉沉细,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口中和,不思饮,少阴病表阴证。咽红多滤泡增生,西医诊断:咽炎。

综合分析,此属虚寒表证少阴病,治以温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

处方:

麻黄10g,炮附子10g,炙甘草6g,川芎 l0g。

结果:上药服1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2天,精神如常。

㈡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

高某,男,61岁。2007年1月23日初诊。

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曾被诊断爲退行性关节炎。口中和,近2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舌苔白,脉细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服西药不规则,有饮酒嗜好。

关节痛,表证。无热,爲表阴证。患者病程长,又见口中和,爲里阴证。

综合分析:辨证爲少阴太阴合病,治疗上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处方:

麻黄10g,桂枝10g,知母l0g,苍术15g,茯苓12g,防已10g,防风10g,炙甘草6g,川附子l0g,大枣4枚,秦艽l0g,淫羊藿10g,十大功劳叶12g,生姜12g。7剂。

问:六经辨证爲少阴痹证,爲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答;经方辨证的步骤是先辨八纲以定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一来要读仲景书,二来靠老师传授,三来是临床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所以说,辨六经较易而辨具体的方证较难。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少阴太阴合病,但具体方证不同,这就要看各人的经验及辨方证的功夫了。

问:一诊时患者疼痛较严重,爲何不加止痛药?

答;中药中没有所谓的止痛药,都是依据整体的状态而调整。死执所谓的止痛药而不整体调理,是起不到止痛效果的。

问:像延胡索、乳香不是止痛药吗?

答;是通过活血祛瘀而起作用,有瘀血证才用。如胡老对于疼痛偏于一侧的用活血药。像这例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可适当加活血药。

问:淫羊藿在此是什麽作用,是补肾吗?

答;太阴药,也就是增强附子的温阳强壮作用以祛邪。

2007年2月6日二诊。

汗出后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口干,大便可,舌苔白,脉细弦。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表证减。口干,津虚。

综合分析:一诊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二诊汗出表邪减而津亏。

少阴病方证分两大型:一种是在太阳伤寒证麻黄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无汗者;一种是在太阳中风证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有汗者。本例经温阳发汗,表更虚,故转属第二种方证,即用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加附子强壮药而成的桂枝加附子汤。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处方:

桂枝10g,苍术15g,炙甘草6g,川附子12g,大枣4枚,生姜12g,白芍10g,茯苓12g防风l0g,防已10g,秦艽10g,淫羊藿12g,7剂。

问:二诊见口干,是否合并阳明证?

答;不是阳明病。这是汗出而津液更伤了,呈外邪内饮、津不上承之证,应从太阴论治。

(从三诊可看出,去掉麻黄发汗药,增加附子用量,口干反而减轻了。)

2007年3月13日三诊。

鼻不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已基本消失,由座位站起已不因难,行走利索了,现遗右足跟疼痛,口不干,口疮消失,大便可,舌苔白,脉细弦。病情好转,关节痛止,仍有足跟疼痛,寒湿仍在,因继祛寒湿,于前方加减。方证同上,仍于上方,增川附子爲15g,7剂继进。

问:观方中用附子,不先煎,爲何?

答;北京地区用附子出事的,多是药不对证,煎服不合理,用量都是30g以上的,一般我用川附子15g以内的,都不先煎,但煎前要用水泡1小时。

问:一诊用药已取效,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是否应效不更方,仍用原方?

答;是否换方,应该观其脉证,看证是否变化。不变则不换,变则换之。

按:本例爲慢性老年性关节炎,中医爲痹证患者。老年痹证宿疾,以14剂中药取得显效,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方之药简而力宏及辨方证之精准。

㈢当归四逆汤合附子汤治双下肢后外侧隐痛案

吕某,女,58岁,2007年3月19日初诊。

双大腿后外侧隐痛3~4个月,连及小腿及足后跟,以右腿爲甚。无汗,口中和,手冷,吃蔬菜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弦细。X线检查没发现问题,诊断爲坐骨神经痛,吃西医止痛药衹能短暂缓解。

口中和,手冷爲寒象。吃蔬莱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脉沉弦细,爲血虚。无明显热象及里证可循,病久虚寒较重,脉见沉细。

综合分析:考虑爲少阴血虚有寒湿,予当归四逆加附子汤加减。

处方:

当归10g桂枝l0g,白芍10g,炙甘草6g,秦艽10g,细辛6g,大枣4枚,茯苓12g,苍术15g,川附子l0g,7剂。

问:一诊无汗,爲何用桂枝剂而非麻黄剂?

答;无汗既能用麻黄剂,也能用桂枝剂,观其脉沉细,表津已亏,故用桂枝剂以防伤津。

2007年3月26曰二诊。

双下肢酸痛感消失,右腿仍发沉、发凉,不耐劳,口微干,微汗出,无腰痛。舌苔薄白润,脉细。上方去秦艽,加防已10g,继远7剂以巩固疗效。

问:防已适用何证?

答:有湿之证,其止痛效果亦佳。

问:是否经方家治痹证用桂附等温补剂较多?

答:不尽然,如果对证,大青龙汤、越婢汤、白虎加桂枝汤也常用。

问:观您在临床中常用脉象来分析病情,脉诊在临床中地位如何?

答:凭之以定表里寒热虚实。

按:当归四逆汤本爲太阳方,但其如加入吴茱萸生姜可治少阴太阴合病,本例加附子则治少阴病,经方之灵活变化类此。

六、厥阴病(半表半里证》医案

㈠乌梅汤治蛔厥案

王某,女,51岁,1987年7月7日初诊。

昨曰下午3点,突发呕吐,右上腹攻痛,

每5分钟呕吐1次,爲胃内容物及黄水,于本单位(医务室)肌注阿托品及哌替啶,腹痛暂缓解,但不久痛又作。下午4点来本院急诊做B超,诊断爲“胆道蛔虫病”,注射阿托品及吗啡痛缓解。晚上10点又痛难忍,故来急诊输液,青霉素滴注,效不显,准备手街治疗。

第2天又恶心呕吐黄水,右上腹痛甚,要求中医会诊。

症见:口苦,咽干,但不思饮,自觉往来寒热,大便溏稀,右上腹压痛,舌暗舌苔白润,脉沉细。

脉沉细,大便溏稀,右上腹压痛,舌暗舌苔白润,下寒。口苦,咽斡,但不思饮,自觉往来寒热,半表半里,上热。

综合分析:此属上热下寒的半表半里阴证,与乌梅丸加减。

处方:

乌梅15g,党参10g,川椒15g,细辛6g,黄连6g,干姜6g,桂枝10g,制附片6g,当归l0g,黄芩10g。

结果:午后13:00点服药,14:00痛止、吐止。继服2剂,痛未再发。B超未见异常。

㈡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

耿某,男,24岁。

腰背颈痛月余,口干喜饮,手冷,大便软,日一行,小便正常,寐安,常有手淫。平日稍紧张则手汗多,未行任何西医检查。舌苔白厚腻,脉弦细。

口干喜饮,手冷爲寒热错杂之象。大便软、苔白厚腻,脉弦细爲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此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处方:

柴胡12g,黄芩l0g,天花粉12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2g,泽泻l0g,茯苓12g,炙甘草6g,7 剂。

问:当归芍药散是治疗腹痛的,本例未见腹痛亦可用?

答;厥阴病每见有胸腹腰痛,多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温下寒,常以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

按:血虚水盛每易引起上热下寒,遇到这种类型的厥阴病,冯老每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

问:太阳病提纲症爲“头项强痛”,每多见头痛项强、腰痛,本例腰背颈痛爲何不辨证爲表证?

答;表证不会有寒热错杂。腰背痛不专属表证,可见于表、半表半里、里证及合病。有表证者,麻黄剂或桂枝剂可用,二加龙骨汤亦常用;如寒湿在里,肾着汤多用;而腰背胸在人体中段,在半表半里反较多,如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多用。

问:厥阴病有何特点?

答:厥阴病属半表半里之阴证,不似表、里证单纯,较爲复杂多变,运用胡老理论,用排除法可确定。其上热下寒,以寒爲本,以和法治之。半表半里方证很多,简单说,当外邪初入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热明显,属少阳,用小柴胡汤,当入半表半里阴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乌梅丸等。

结果:药后腰背颈痛消失,口干减,大便已正常。上方苍术增爲15g,继远7剂巩固疗效。

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

丁某,男,30岁,2007年1月15日初诊;

婚后5年未育,查3次精液常规示:液化不良(60min ),精子活力 a8.772%,b36.84%,a+b<50%。口干,便干,手足冷,舌苔白,脉细。

口干,便干,手足冷,此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处方:

柴胡12g黄芩l0g,天花粉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白术30g,泽泻15g,茯苓12g,炙甘草6g,7剂。

2007年1月22曰二诊。

口干减,大便好点,仍干,手足冷,舌苔黄润,脉细。

上方加淡蓰蓉15g, 14剂。

2007年2月5曰三诊。

口苦,便干,手足冷,补诉平时常有痤疮发生于下颜面,常爲硬结脓点,舌苔黄润,脉细。

上方加柏子仁l0g,14剂。

问:方中淡蓰蓉、柏子仁用来润肠通便?

答;对,配合大剂量白术,养血生津以温通。

2007年2月26曰四诊。

口苦已,面痤疮稍减,大便较正常了,手足冷,苔白,脉细。

上方加生槐花l0g,7剂。

2007年3月5曰五诊。

痤疮、四逆减,口中和。上方加十大功劳叶12g,7剂。

问:爲何用十大功劳叶、生槐花,是起凉血作用吗?

答:它们都是清热滋润之药以治上热,十大功劳叶尚有强壮作用。

问:五诊时口中和,爲何仍用治疗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答:痤疮亦提示上部有热。

问:既然痤疮爲热象,在临床中如果单纯治痤疮,是否应尽量避免用姜桂以提高疗效?

答;他如口果还有下寒的一面,有是证用是药,不会有影响的。

2007年3月12曰六诊。痤疮已大部分消失,四逆减,唇干,大便正常。

柴胡12g,黄芩l0g,天花粉12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白术30g,泽泻15g,茯苓12g,炙甘草6g十大功劳叶12g,生槐花10g,7剂。

2007年3月19曰七诊。

痤疮已大部分消失,仍有四逆,口中和,舌苔白,脉细。热象已消失,现血虚有寒饮,故四逆仍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0g,桂枝l0g,白芍10g,炙甘草6g,通草6g,细辛6g,大枣4枚,白蒺藜15g,生薏苡仁18g,炒槐花l0g,生姜12g,沙苑子15g,车前子(包)15g,7剂。

之后以此方加减。

问:七诊中口中和,四逆,爲何考虑爲表寒而非里寒,爲何不用四逆辈?

答;没有吐泻,腹胀腹痛等里证。此四逆属厥阴。

2007年4月9曰八诊。

复查精液常规:液化正常(30min ),精子活力a52.7%>25%,b4.1%。精液常规已正常,嘱可以适时受孕。

按:本例从检查发现有异常至今3年了,之间经别处治疗无效,曾复查二次精液常规无变化。冯老于治疗3个月后,西医客观指标完全正常了。

再传弟子医案

一、石应轩医案

(一)四逆汤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

石某,男,59岁,2006年11月10日初诊。

因患贲门癌,在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发生良性狭窄,经扩张后,可能发生内出血,血压80/60mmHg而再次住院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先后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706代血浆(剂量不详),花费近2000元。最后医院让其输血,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其费用而出院。刚出院到家,请余诊治

刻诊:面色光白,手足冰冷,自汗出,口中和,少气、懒言,舌质淡,舌苔白,边有齿痕,胁沉微细。

综合分析:身在基层,看到如此危急重症,有阴阳离决之险,遂不爲西医病名(贲门癌)所困,决定留人治病,辨爲太阴病,急予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

处方:

制附子(先煎)6g,干姜6g,甘草6g,急煎,少量频服。

结果:次曰早上,我起早到病人家复诊,其服药后,面色红润,手足转暖,汗已止,危象顿除,测血压90/60mmHg。因患者前年到甘肃打工,带回有岷当归、黄芪,遂嘱其家人用3把黄芪,1把当归,煎服,当茶饮。服1个月余,身体逐渐康复。现在仍健在,并放羊饮奶如常人样生活。

按语:有是证,用是方,用是药,可参考现代医学的检查,爲我所用,不能困于西医的病名,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真谛。前人云《伤寒论》爲活人书,信矣。

(二)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

刘某,60岁,2006年8月12日初诊。

曾有心房织颤病史,3个月前不慎摔倒,经某市医院检查,X ,线诊断腰椎轻微骨折,嘱卧床休息,现已能起床运动。因头晕、心悸求诊,测血压120/80mmHg,口中和,四逆、纳差、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弦微细,叁伍不调。

综合分析:据纳差、便溏、四逆、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弦微细,辨爲太阴病,脉微提示阳气虚,脉细提示阴血不足,方用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疗。

处方:

附子(先煎) l0g,干姜10g,党参l0g,麦冬l0g,五味子l0g,生龙骨(同煎) 15g,生牡蛎(同煎)15g,炙甘草6g,3剂。

结果:服3剂后,头晕、心悸止,诸证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语:经辨证爲气血阴阳俱不足,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生脉饮补阴血不足,加龙牡以止心悸,疗效之好实出人意料之外。“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信不诬也,经方真是对病神方。

㈢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

侯某,女,41岁,2005年4月1日初诊。

因患肺癌,经化疗后病情较稳定。但面色黧黑,下败微肿,四逆、头晕、口干苦、便干、心烦、腰部有沉重感,舌淡苔白,脉沉弦细

辨证分析:口干苦、四逆、心烦、便干、辨爲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因头晕,脚微肿,腰部沉重感,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辨爲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辨爲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合并血虚水盛。

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g,黄芩10g,桂枝l0g,干姜l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茯苓10g,苍术10g,泽泻15g,肉蓰蓉30g。7剂,水煎服。

结果:上方服3剂时,疗效不明显。7剂服完,诸证减轻,面部黄褐斑逐渐消退。服完10剂时,诸证消失,容颜焕发,面目焕然一新,其亲朋好友都不敢贸然相认。

按语:此案是我到京跟冯师进修学习半月后,而独立治疗的医案。我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不被西医肺癌的诊断所吓倒,客观冷静地分析临床症状,大胆地据证用药。从而证明《伤寒论》第317条:“病与药相应者,乃服之”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胡老学说辨方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真是可师可法。

二、赵厚睿医案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

赵某,男,35岁,2006年10月15日初诊。

素有慢性鼻炎10余年,经西医诊断爲“鼻息肉”、“鼻甲肥大”,平时鼻流黄脓涕,手足冷。因近日天气突然变冷,引发鼻腔分泌大量稀白鼻涕,但排出因难,而致张口呼吸,并感鼻内疼痛,胀满,自服感冒药及消炎药无效。现手足冰冷,头昏沉,鼻塞严重,勉强排出稀白鼻涕,因排出不畅,而感胀满,不能平卧,平卧则加重。舌淡红苔中白厚腻,脉沉细弱。

综合分析:患者平素手足冷,精神差,

脉沉细弱,属少阴病,如《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爲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由鼻塞、清涕的寒饮证可知,此爲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10g,制附子(先煎)15g,细辛10g,白芷10g,干姜10g。

结果:中午服第1剂后2分钟,感到一股热气从咽中上冲至鼻,鼻腔遂豁然通畅,并自觉昏冒,于是躺在床上,几十秒内即浑然入睡,约10余分钟后醒来,精神大振,鼻中竟已无一丝分泌物堵塞。至傍晚时天气又变冷,鼻中又有少许分泌物,于是继,续服药一次,当晚睡眠时基本无分泌物,能顺利入睡。3剂后,因感咽干、心烦,鼻腔内又有少许黄脓涕,有化热化燥趋向,故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清热排脓.

处方:

麻黄10g,制附子(先煎)15g,细辛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生石膏(同煎)45g,白芷10g。

服3剂后,诸症基本消除。嘱注意防寒,并以补气活血药继续调养。

按语:常言“方证相应,效若桴鼓”,此例患者服蔡后起效之快,出乎意料之外。

2剂后,加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清热、排脓、消肿,制附子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之排出.因有阳明热化之机,再佐以生石膏。

三、清峰医案

(一)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

刘某,女,48岁。2001年4月2日初诊。

患考感冒后低热近半年(体温:37.1 ~37.5。C),神疲乏力,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静脉滴注青霉素等药后暂时好转,停药后低热又起,诸症如前,西医各项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爲:低热待查。舌苔微黄,脉弦细,呕而发热,爲少阳柴胡证,用小柴胡汤治之。

处方:

柴胡20g,黄芩l0g,党参15g,炙甘草8g,请半夏10g,生姜l0g,大枣4枚。

结果:上方服五剂后,体温降至正常,余症减轻,又将柴胡改爲12g,余药不变,又服用10剂后,随访至今未再低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016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腌糖蒜祖传了三代的腌制方法 腌糖蒜

原文地址:腌糖蒜(附蒜梗的吃法):祖传了三代的腌制方法作者:孙朱朱材料:带绿蒜梗的新蒜100头(现在春天也有新鲜的大蒜在卖,已经去掉了蒜梗,这样更简单更好用)、 盐60克陈醋或香醋(不喜欢带颜色的用米醋也可以)1000克(2斤)白糖800克糖醋比例是1斤

山口组御用纹身师“三代目雕佑西” 三代目雕佑西

“三代目”(全名:三代目雕佑西)是众所周知的日系纹身大师,日本刺青联合会会长,据传闻,此人为日本黑社会团体“山口组”的御用纹身师,此传言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他的纹身作品以细腻、大气为主,最主要的是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原

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 刘韐

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一、张咸、刘韐共扶北宋政权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张咸(1048-1100,字君悦,号汉源,南宋二任宰相张浚之父)举进士,官除蜀州新津簿,继迁仁寿县令,再迁雅州百丈令。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

声明:《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 黄煌经方医案 pdf》为网友满身罪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