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语文课 我心中的语文课作文
一、 书声琅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牲。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可当今课堂教学现状怎样呢?为什么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强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课上读的训练太少。我在听课中常常发现老师讲读课文,实际上变成了教师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忙着应付回答,问题回答完了,课文也学完了而此时,好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顺畅。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难怪一些有误识之士大声疾呼:“语文课要上成读书课!”
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可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浅显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顺畅流利;深奥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滋味。教师要十分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要重视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聘书节奏感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地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真正达到叶老师所说的“美读”的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读的训练,一篇课文教完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朗读的训练就算真正到家了。
二、 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议论纷纷”强调的是说的训练。当前课堂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不够,方法不多,说话训练的形式可多样化,有一问一答一式、各人自说式、同桌互说式、四人小组讨论式、分组辩论式、一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式,能达到不同的训练的目的。一问一答式训练的是一个人,而各人自练自说式训练了全班每一个同学。一般来说,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用“小组辩论式”;有争议性的问题,可用“分组辩论式”;需大段阐述的问题,可用“各人自说式”或“同桌互说式”;常规性的问题可用“一问一答式”。这样因问题、因训练目的而异,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才能真正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
如果我们仅满足于表面上热热闹闹那是不行的,还要求我们讲究说话训练的质量。对学生发言,要从“只求其对”向“更求其好”发展。发言好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可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三句话来表述。言之有序,就是要求学生说话要有顺序,有条理,不东一榔头西一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言之有序,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言之有理,就是要求学生发言必须有根有据,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是什么?这就要求学生不信口开河乱说一通,而必须从课文中找到说话的依据,言之有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言之有情,就是要求学生发言必须带有一定的感情,这是针对当前学生发言平淡无情这一弊端提出来的。语文课本中课文是饱含作者深厚感情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们“观文者”应“披文而入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写得如泣如诉,老师讲得情真意切,热泪盈眶,可学生的发言却毫无感情,甚至无动于衷,这们的发言即使他讲得再有条理、有根有据,也称不上是好发言。既注意说话训练的形式,又重视说话的质量;既议论纷纷,又精彩纷呈,这机关报说话训练就达到目的了。
三、 高潮迭起
所谓高潮,就是指学生思维最兴奋、最活跃的阶段,学生智慧的火花时时闪现的时候。有的课表面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一节课下来,学生思维不活跃,收获无几,因此我提出“高潮迭起”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当然,一凶课如果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自然十分成功、精彩。但即使高潮不能迭起,作为一堂好课必须得有一两个精彩处、闪光点。而在我所所听的150节课中,有高潮的课不足15节,而高潮迭起的课科寥寥无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高潮迭起呢?我以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是前提,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是关键。根据我的体会,掀起高潮常用的方法有这么几种:
(1) 紧扣文眼掀高潮
“文眼”是文章的灵魂,如果我们能抓“文眼”组织教学,往往事半功倍、高潮迭起。如我教王安石《泊船瓜洲》时,紧扣“诗眼”——“还”宄来组织教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明诗人“靠家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诗人“离家久,更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说明诗人“思家切”,但却“不能还”。这样,紧扣“还”字。步步深入,层层挖掘,高潮迭起。张田若先生听了我的课后称赞说:“想不到古诗教学还能这样引人入胜。”
(2) 平中出奇掀高潮
于平淡中掀高潮,这更显教师的教学功力。比如《跳水》一文开头说:“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这段文字看似平淡,但对文章情节的展开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笔。学生往往一眼扫过去,不会引起重视。老师可等学生学完课文后在这里设问:“风平浪静”这个环境描写和跳水故事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回答: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能都聚在甲板上,才有兴致拿猴子取乐,猴子和孩子爬桅杆才能又快捷,又顺利,那帽子才能挂到桅杆横木的一端而不被风刮下,船长才有兴致打海鸥,船长也才能叫孩子跳到水里去,水手们才能在四十秒钟内把孩子救出来……
(3) 层层剥笋掀高潮
层层剥笋,就是紧扣语言文字,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层层递进,直至最后揭示文章主旨,达到训练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有利于训练学生敏锐的语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如《落花生》中有这么一句关键句:“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教学时,我就采用了层层剥笋法掀起了教学高潮:A“体面”是什么意思?B“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不要讲体面?C“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D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以上四个问题形成了“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要……不要……”的问题系列,紧扣词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体面”和“讲体面”,以及“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差别,为准确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这样扣词析句,字词落实,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火花不时闪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当然,掀起教学高潮的方法绝不仅限于以上几种,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得针对课文的特点,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四、 写写练练
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通病是讲风、问风太盛,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尤其是笔头练习时间更少。针对时弊,我以为“写写练练”,除了针对时弊外,我以为还有以下理由:A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途径,如果缺乏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B满堂问、满堂讲这样倾盆大雨式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如果讲讲练练,调动了学生眼、口、耳、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学习内容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方面,我以为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做主练习的时间。一节课写写练练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十分钟。在讲风、问风太盛的今天,强调这一点尤其必要。二是要注意练习的方法。强调写写练练,并不是要练得越多越好。好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及时”。练习的设计要和本单元、本课文的训练目的一致,讲什么就应练什么,讲练结合。不同时段,不同课文,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其次练习设计要巧妙、新颖、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乐此不疲”,不能一种形式一练到底,更不能让学生抄十遍八遍的生字词。另外,练讲要紧密配合,讲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不能今天讲的拖到明后天才去练,否则讲练脱节,势必造成讲与练两张皮,练习起不到及时巩固的作用,也就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更多阅读
高三作文讲评“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作文800字
高三语文“沿途的风景”作文评讲【文题呈现】六.作文(70分)33.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
2014年事业单位最新的材料作文真题 事业单位材料作文范文
2014年事业单位最新的材料作文真题2014年4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文印中心、保密技术服务中心真题写作(50分)从前有三个兄弟,非常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于是就去问智者。智者听完他们的来意后,说:“在万里之遥的一个古寺里,有一颗
家的味道,家的滋味作文450字书信作文 家的滋味900字
欢迎阅读《作文:家的味道》,“作文网”每日为你更新更多优良的“初一作文”,请随时关注!每次在回家路上,总能闻到一股老火靓汤,走从前一看,原来是一家人正开开心心肠在一起吃饭,一种团圆的气氛正他们的四处,看到他们,我何尝不想起我的家,在外
新的开始作文300字 感谢有您作文50
新的开始作文300字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迎来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又能来到这个美丽的校园,见到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又一阶段的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以前的路途中,我曾经遇到过挫折与失败;我也曾经失落过。在一
冬天的雪作文 写景作文
冬天的雪作文:雪与回忆还没等到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迎来了新的一年。独自一人时,回忆总是从心中缓缓流淌出来,很温暖。在这一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恐怕就是中考了吧。想起那三天,浑浑噩噩的就过去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得知自己考上了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