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
审核
科目
数学
班级
七年级
时间
课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应用正负数。
2.能够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能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4.有理数互为倒数的概念。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2929t01901bf25c1afaf788.jpg)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重点
难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有理数相乘符号的确定。
三
易
点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反(忽视0的特殊性)。
2.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不清)。
3. 与 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自学过程(反面)
二、教学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的乘法概念,可以借助课本探究问题的第一种情况,即: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它能爬多远?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得出,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因为这个探究过程不仅仅是乘法法则的得出,更重要的是对负数乘积的理解和正负数应用的进一步加深。
3.探究过程让学生把握三个要点:
(1).蜗牛位置的确定——正负数应用的进一步加深。
(2).实际问题算式的得出——负数乘积的实际意义。
(3).算式结果的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概括归纳。
4.在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时候仍然像加法法则的得出一样,学生需注意两个方面的归纳,一是乘积符号的确定,二是乘积绝对值的得出,如果学生总结归纳的到位,学生就会觉得有理数的乘法比小学实际上就是多了一个符号的确定问题。
5.有理数乘法法则得出后,学生需要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练习,在练习格式上应要求学生依照乘法法则去练习,即:先确定符号在确定绝对值。
6.探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实际上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一般形式,学习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能明白这一道理,即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属于负数为偶数个的情况,异号属于负数为奇数个的情况,这样能够把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机地统一起来。
板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例: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负倒数:乘积为-1)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课后反思:
在现在的习题中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而且有些题目还有些难度,但学生掌握的不好,原因是学生对字母表示数不熟悉,这一部分内容在本册第二章整式中将会学习加深,所以教学中对某些内容的处理要看教材的实际编排,切不可自作主张。
自学过程: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它能爬多远?
2.一直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在直线L的原点处。探究: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在数轴上标出来。
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在数轴上标出来。
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在数轴上标出来。
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在数轴上标出来。
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观察上面4个式子,结果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绝对值怎样计算?
3.有理数乘法法则:
4.计算格式: 完成课本30页练习1和2题。
5. 完成课本30页练习3题。
6.计算:2×3×4×(-5)2×3×(-4)×(-5)2×(-3)×(-4)×(-5)(-2)×(-3)×(-4)×(-5)
7.观察以上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多个有理数相加,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为负数。这句话对吗?不对的话请举出反例。
8.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问题7中结论一致吗?它们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