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 东进西出的桥头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防城港

防城港

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全国 25 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沿海,为西南诸省市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沿边,既可与越南进行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又为我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门户。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防城港市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文名称: 防城港

外文名称: Fangchenggang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 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政府驻地: 防城区

电话区号: 0770

邮政区码: 538000

地理位置: 广西南部

面积: 6173平方千米

人口: 80万人(2004年)

方言: 钦廉片粤语、涯话(客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金花茶自然保护区、海湾红树林保护区

火车站: 防城港火车站

车牌代码: 桂P

目录

区域概况综合发展概况 发展优势 今后发展思路 文化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条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理概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林业资源 水能资源 港口资源

旅游资源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 金滩 江山半岛 那良古街 九龙潭景区 刘永福那良故居 林俊廷那良故居

人文风俗 民族 宗教信仰

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战略城市

区域概况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南端,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港口工业城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有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壮、瑶、京等21个民族,总人口80万,是广西第二大侨乡,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防城港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综合发展概况

发展优势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和海岸线的最南端,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桥头堡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防城港始建于 1968年,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1993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市,现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人口近90万。防城港市是一个全海景的生态滨海城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阳光明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四季如春;海岸线580多公里,阳光、沙滩美景如画。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周永康、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社会名流都曾莅临考察。2008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这里视察时,曾由衷赞叹:“防城港是个好地方!”

(一)区位优势好。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山水相连,是我国唯一一个与东盟陆海相通的城市。有5个国家级口岸,其中东兴口岸是我国陆路边境通关人数最多的口岸,2008年经东兴口岸出入境就达462万人次,占全区的71%。具备建设大型物资中转中心、物流港口和出口加工区的良好条件。

(二)港口条件好。防城港是我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是西部第一大港,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建材及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港口现有码头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拥有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集装箱码头等一批现代化大型港口设施设备,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20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0亿吨。已开通至香港、海防、新加坡、釜山、东京的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个港口通航。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626万吨,占广西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70%。

(三)资源禀赋好。辖区内港口、海洋、矿产、旅游、农林资源丰富。海洋方面,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海域,是中国沿海最干净的海域之一,海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矿产方面,拥有丰富的锰、钛、锡、铝、锌等矿产资源,且矿藏品种多,品位高,矿点遍布全境;旅游方面,集“山、海、边、港、民”于一体,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滨海风情、边关风情、异域风情、少数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生态方面,森林覆盖率达59%,拥有世界唯一的国家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被联合国环境署批准列入中国第一、全球三大GEF红树林国际示范区,是国际间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特别是企沙半岛三面环海,腹地广阔,开发成本低,环境容量大,被权威专家认定为“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后一段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黄金海岸线”,是中国建设大型冶金工业的风水宝地。

(四)创业环境好。交通发达,距离南宁、北海两大机场均一个多小时车程,高速公路和铁路直达港口。腹地广阔,能源充足,工业用地多,环境容量大,同时享受西部地区、沿海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多重政策优惠。十分适合发展钢铁、能源、修造船等临海大工业项目及港口、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近年来,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纷纷到我市考察、投资。投资环境良好,企业对我市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高度满意。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ADM公司、中粮集团、新加坡威尔玛公司投资建设的大海粮油公司,成为广西强优企业。防城港电厂、惠禹饲料蛋白等项目投产。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已经全面启动,红沙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五)产业发展好。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防城港将建设成为大型的重化工业基地特别是国家级的精品钢铁基地,打造钢铁工业技术最先进或者最具有竞争力的钢铁基地。2008年,粮油加工、冶金、制糖、化工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其中粮油加工产值超130亿元,钢铁产值超30亿元。一期总投资686亿元的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和装机600万千瓦、总投资近700亿元的红沙核电项目已经获得国家批准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和项目报批核准工作基本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其形成的产业集群涉及领域广,投资可行性强,市场容量大,投资回报率高,成为我市乃至广西的“一号工程”。目前依托千亿元钢铁产业打造六大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思路正在积极推进。

(六)发展态势好。建市以来,防城港市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全市GDP增长10.5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近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广西第一位。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0%,实现连续10个季度20%以上的高速增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房地产投资等指标增幅名列全区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海关税收、资金净流入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总量位居全区第一。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开展钢铁、核电两大项目前期工作,我市发展潜力和优势进一步凸显。2008年12月张德江副总理到访我市时,要求防城港市“努力走在全国各地前列,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十年进入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先进行列”。今后发展思路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以“率先构筑沿海发展新高地,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为主题,以实施刻苦攻坚跨越发展三年计划及“九大工程”为载体,坚持以港兴市、以工业兴市、以区位优势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实现超常发展,努力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更大区域的钢铁能源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友好、开放度高、活力迸发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重要门户城市。

(一)产业发展定位。依托深水港和企沙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钢铁、能源、石化、修造船、重型机械、食品为主的临海大工业。以企沙半岛、渔万半岛、江山半岛为核心,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其中:企沙半岛和东湾重点布局钢铁、能源(含核电、火电、风电)、重型机械、船舶修造等重化工业,打造现代化的大型临海工业区;渔万半岛和西湾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仓储、中转贸易、食品加工,打造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和临港工业加工区;江山半岛和珍珠湾重点发展旅游业,打造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同时,通过东湾隧道、西湾跨海大桥连接,沿沙潭江至企沙和江山至东兴一级公路展开布局,建设企沙—港口—江山—江平—--东兴---那良80公里文化经济带,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观光带、旅游带、休闲带。

(二)城市发展定位。按照大城市规模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突出“滨海、门户和生态”三大特色,重点推进“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建设,打造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东接企沙,西至东兴,南到港口,北连防城的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超过14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百万,成为一座“山海相连,港城相依,绿廊相间”的现代化滨海门户生态型国际港口城市。

(三)港口发展定位。按照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综合组合港来建设,努力建成大中小泊位相匹配,设计能力达10亿吨的全国枢纽大港、大西南货物集散与疏运大港、环北部湾工业大港、国际性商贸大港。文化产业发展

[1]影视产业园落户防城港 “防城港市将举办中国—东盟国际电影季和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日前,广西防城港市与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国中商联投资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就此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据了解,中国—东盟(防城港)国际电影季和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涉及影视工业、影视贸易、影视制造、影视人才教育培养、影视旅游休闲、影视文化广告创意等多个领域,有望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影视艺术文化产业基地之一和中国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国影视文化艺术合作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

“今天,我们签下这个备忘录,就已经开启了梦想成真的序幕。”在备忘录签字仪式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李前宽的憧憬充满诗情画意,他希望国内外优秀电影人,都能像白鹭一样,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畔落脚,共同打造电影人的金色梦想。

李前宽说,依托广西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优势,在地处中国开放前沿的防城港市搭建一个平台,用一个具有文化符号的现代影视产业园,来凝聚国内外电影人、文化人和一切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可以让中国影视产业和优秀影视片从这里走向东盟、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中国影视了解中国。

中国和东盟的影视文化将在此交汇。通过防城港这个对接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影视文化能够得到一个全面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一方面中国影视作品从这里进一步走向东盟、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东盟影视文化,如泰国的商业影视作品、越南的艺术片、新加坡的电视剧等,在国际影坛都享有好口碑,非常值得中国影视人研究借鉴。在防城港市举办中国—东盟国际电影季,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园,将为这种深入研究找到一个理想的突破口。

今年5月初,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的领导和专家应邀到防城港市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这里非常适合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还有东盟元素等地域文化特征,是这座城市与众不同之处。在这里创办国际电影季和影视文化园,完全可以借重其连接东盟、沟通东盟的突出优势,实现中国影视文化借力东盟、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

“防城港市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最重要的联结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河相连的城市和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东盟进入中国的双向国际大通道、主门户、桥头堡;不仅全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而且所辖的东兴还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优惠政策叠加,发展前景无限。”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禤沛钧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他说,防城港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发展超高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或总量、人均量连年创广西第一。据中国社科院去年向世界发布的蓝皮书,防城港市被评为过去5年来全国两岸三地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第一名,今年竞争力再上升14位,位列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第7名,是西南地区唯一上榜和竞争力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地级市。

“选择在广西做这样一个项目,是很明确的战略倾斜。而就防城港这个城市而言,同时拥有大工业、大海港,现代影视产业的加入,会给它增添文化符号。”李前宽说。

禤沛钧表示,防城港市将把中国—东盟(防城港)国际电影季和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作为又一个“天字号工程”,举全市之力,竭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高效、快速推进,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品牌、新亮点。

备忘录中明确,北京国中商联投资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中国—东盟(防城港)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投融资和立项、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总投资约1000亿元。同时,协助承办和大力推介中国—东盟(防城港)国际电影季。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郑志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良好资源优势和组织管理能力,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营。

经济发展

南昆铁路投入营运后,大西南的云、贵、川、桂及重庆市的货物将便捷地通过防城港中转世界各地。防城港直接的经济腹地为广西防城港市和钦州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南昆铁路线沿红水河以南地区,及广西百色市、南宁市、南宁地区西南部分。间接的经济腹地为广西区内的其它地区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西南部和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西部地区。

在防城港经济腹地内,有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有农林海洋资源和丰富的矿产;在间接经济腹地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 50 多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 10 位。腹地资源的开发、运输、利用,都为防城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防城港市地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重要位置,各种资源优势突出,经济运行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对加快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1)产业布局 防城港市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以重工业为主轴的特色产业群,加快构建粮油加工、钢铁、电力、化工、电子、制糖、制药、特色农产品加工八大工业体系。重点抓好港口区渔洲城工业区、防城茅岭工业区、河西工业区、东兴边境工业区、江平工业区、上思城西工业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被专家称为中国发展钢铁工业一块处女地的企沙工业区已成为钢铁、石化等重工业最希望登陆扎寨的地方。目前,防城港市正积极开展钢铁、石化、电力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大力构建大型临海工业平台,为大项目的进入创造条件。 防城港市充分发挥中国对接东盟“前沿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建成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2)支柱产业 防城港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把粮油、钢铁、化工、电力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对重点粮防城港核电一期

油企业大海粮油和新海油脂的培育,重点推进企沙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沥青重交化工、磷化工和林化工等化工企业,大力发展以火电、核电为主的电力业、商贸中心和旅游中心。

(3)综合实力 近年来,防城港市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据统计,2006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16亿元,增长15.2%,增幅排在全区的第二位;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32亿元,增长53.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72万吨,增长14.9%,其中防城港完成731万吨,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4亿元,增长1.31倍;财政收入完成3.52亿元,增长45.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26亿美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完成18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8元,增长9.4%,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752元,增长7.2%。

交通条件

防城港是广西最大的海港,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贸易来往,境内有南防铁路和钦防高速和全国铁路网和公路网连接。

防城港地理坐标为 108 ° 20 ′ E , 21 ° 37 ′ N ,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得天独厚。港湾水深避风,三面环山,犹如内陆湖泊。航道短,水域、陆域宽阔,可利用岸线长。

防城港北接黔川,西靠云南,东临粤、琼、港澳,南濒北部湾,是联接中国大陆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和经济活跃的东南亚地区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便利,南防高速公路直达港口,与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相连,这使得防城港可以直接与全国公路联网。铁路经南防线、黎钦线与全国铁路相联。特别是经南昆线、水柏线、内昆线抵达防城港,可大大缩短运距时空。海运开辟有联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圈的国内航线;并已与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 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集装箱航线开辟了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洲、美西、美东、澳门、香港的国际直航或中转班轮航线以及防城港—蛇口/赤湾—全球集装箱公共快线。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防城港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防城港市 面积6173平方千米,人口80万人(2004年)。

港口区 面积 37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538001。

防城区 面积2445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538021。

东兴市 面积 549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538100。

上思县 面积2809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535500。县人民政府驻思阳镇。

历史沿革

防城港市就其历史沿革而言,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防城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防城的先民就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

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仍属广东省辖。

防城县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

1965年8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又划归广西壮族自区。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县城从东兴镇迁到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区与北海市等一起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直接由自治区领导。

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防城港市(地级),以原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的行政区域为防城港市的行政区域,将钦州地区的上思县划归防城港市领导。防城港市辖防城、港口两个区和上思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原东兴经济开发区(现为县级市)划归防城港市领导,按处级建制管理。

地理概况

风况:防城港地处北部湾,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本地区常风向为北北东,出现频率为30.5%,次常风向为西西南,出现频率为8.4%,强风向为东风,出现频率为4.7%。港内有群山环绕,风力不大,多年平均风速为5米/秒,强风风速一般为20米/秒;热带风暴年平均一次,最多3次,多发生在6~9月份,风力一般为8~10级。每次风暴持续的时间不长,最多2天,一般为半天至1天即可解除。

降水:防城港地处低纬度地区,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共同影响,雨量较充足。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每年的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左右,年最大降水量为3 111.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1 745.6毫米,防城港金滩

多年平均降水量是2 362.6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44.1毫米,日平均降水量在25毫米的每年为26.5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5.2天。

雾况:防城港雾天较少,平均每年为10天左右,最多23天,最少4天。雾气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之间的清晨及夜晚,浓度较薄,晨雾一般维持2~3小时,日出雾气消散。

气温:港口所处的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历年平均气温为22.5℃,历年最高气温为36.5℃,每年的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29.1℃之间,历年最低气温为2.8℃,最低气温多在冬末春初之间。

冰况:防城港地处亚热带,无结冰现象。

潮汐:防城港为混合潮港,每月小潮汛有6~8天,属不正规半日潮,其余为正规日潮。大、中潮为正规日潮,小潮为不正规半日潮。其特点是:当全日潮显著时,最高潮位5.54米,平均高潮位3.82米,最大潮差5.39米,平均潮差大于4.5米,涨潮延时15小时,落潮延时9小时,利于冲淤航道;当半日潮显著时,潮差小于1米,最低潮为0.79米。持续2小时以上的潮位全年天数分别是:潮高2.8米为338天,潮高3米为315天,潮高3.5米为251天,潮高4米为140天,潮高4.5米以上为28天。

潮流:防城港的海流主要有潮流和防城河流以及风浪流共同影响构成。防城湾入海河流主要是防城河,其主流沿渔万岛的西侧经牛头岭出海,另一支经渔万岛北端海峡流入暗埠江。防城河多年平均流量为58.7立方米/秒,由于河床地势平缓,入海口流域面积宽广,流速极缓慢;防城河只有在台风影响的短短几天内,对海流造成一些影响,其余的时间都是风平浪静,对海流的影响甚微,即防城港的潮流在海流中占主导地位。湾内涨潮流速慢,落潮流速快,涨潮最大流速约为0.4~0.6米/秒,落潮最大速度为0.6~0.9米/秒。航道口外三牙石灯塔附近为逆时针回转流,其余各处均为与航道基本一致的往复流。

波浪:防城港由于东面有企沙半岛,西面有江山白龙半岛两道天然屏障,港口风平浪静。只有在每年6~9月份的台风季节才有4~5级波浪,但次数不多。一般平均波高为0.5米,常波向为北北东,出现频率为21%左右,次长波向为南东、南、北东,出现频率分别为16.4%、15.4%和12.8%。强波方向为南南西,次强波浪方向为南东。风暴时产生的最大波高为7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面积折合市亩为931万亩,其中耕地67.88万亩,占7.2%;山地、丘陵为728万亩,占78.1%;水域面积74万亩,占8%;其他为61.12万亩,占6.7%。

全市属中低山及丘陵区,坡度平缓,面积将近为土地总面积的80%,是个依山临海的地方,发展林业及其他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的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开发。一是开发山地及丘陵资源,封山育林,大力营造林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种蔗种果;二是开发利用中、低产农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三是开发沿海滩涂及淡水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包括珍珠、鱼、虾、蟹及贝类的养殖。沉睡的土地资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林业资源

十万大山森林公园

十万大山自东向西横亘防城港市腹部,山地广阔,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气候湿润,林业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有林业用地750多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有林面积446万亩,尚有宜林山地300多万亩。40多年来,建立了8个国营林场和一大批乡村集体林场,并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营造沿海防护林,人工

造林面积达到150万亩,还建立了“十万大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有林地面积中,按用途分:用材林284万亩,经济林90万亩,防护林64万亩,红树林6.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3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立木生长量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以上。

境内林种资源品种繁多,共有1500多种,林副产品300多种。最著名的是松、杉等用材林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玉桂、八角以及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金花茶。其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紫荆木、万年木、野荔枝、广柏等和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竹叶楠、土沉香、香花木。还有野人参、木耳、香菇、砂仁、灵芝、巴戟、枳实、伏苓、杜仲、七叶一枝花、蜂蜜等名贵药材和土特产。有哺乳动物、鸟纲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28目,80科,269种。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的哺乳类动物有蜂猴、黑叶猴、小水獭、金猫、云豹、獐、穿山甲、苏门羚等21种; 列为二级保护的鸟类有鹇、原鸡、绿嘴地鹃、大山雀等8种;列为二级保护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有虎纹蛙、地龟、巨蜥、蟒蛇等6种。

在林业资源中,经济林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得到显著的发展。其中玉桂、八角等发展最快,共有经济林90万亩。年产玉桂4万担、八角2.5万担,成了山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水能资源

防城港市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吹夏季讯风的时间长,受海洋湿热气流影响大,雨季较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于十万大山的地形作用,北面的上思县雨量相对较少(年均雨量1300毫米),南面的防城则雨量较多,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多的地区和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雨量2823毫米,年均降雨天数为176天。加上十万大山植被优良,山林所涵养的水分,在境内汇成10多条主要河流,全长400多公里,年经总水量80亿立方米以上。河流上游落差大,水势急,水量大,不仅有利于发电,还有利于灌溉等。河流中下游,一般比较平坦、开阔,可用于航运。据测算,水能蕴藏量达45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也有15万千瓦以上。现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1万千瓦,只占20%。水能开发的潜力还很大。港口资源

在防城港中转有三大特点:一是以外贸货物为主,占总吞吐量85%以上;二是以西南地区货物为主,占总吞吐量80%以上;三是以大宗货、散件货为主,占总吞吐量80%以上,主要是铁矿砂、磷矿砂、重晶石、防城港码头

硫磺、氧化铝、煤炭、钢材、大豆、化肥、工业盐等。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散件货比例逐年走低。

防城港年实际通过能力超过2 500万吨。专用集装箱10号泊位年通过25万标准箱。同时,建成和在建的还有矿石、粮食、大豆、水泥、木片、化肥、油气、硫磺、煤炭等专业化码头泊位,具备了装卸、储运、中转各种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石化产品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港口货物装卸、仓储、货运代理、外轮理货、客运、引领航、船舶拖带作业、远程公路运输、物流配送、港机出租和修造、船舶供水供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多元经营的大型港口集团企业。

“八五”以来,防城港的建设发展速度加快,199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只不过200多万吨,到1996年首次突破500万吨,之后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突破1 000万吨,2004年超过1 600万吨。

港口服务内涵向更深层次延伸。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低成本、增值服务具体化。服务功能向两头延伸。海上开辟便捷、高效的点对点的国内国际集装箱、散货定点班轮;内陆开展铁路专列直达运输,汽车门到门直达配送,以及水陆联运公路、铁路联运等业务,以满足货主的需求。

防城港近几年来,不断加快专业泊位、专业库场、专业装卸线以及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等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港口贸易、物流业的发展,食糖、食油、豆粕、硫磷产品、化肥、重晶石、铁矿交易日益活跃,初步形成食糖食油、非金属矿、金属矿的批发、分销、配送市场。“堆场+市场”的格局日趋凸现。

旅游资源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距南宁136公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里,距旅游热点城市东兴100公里。该园地处桂林、南宁、十万大山森林公园、东兴、越南下龙湾黄金旅游线上。其前身是以水源林为管护对象的生态公益性林场——红旗林场。辖区总面积2037公顷 , 其中水源林1336公顷,占总面积65%,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1995年7月林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创办十万大山森林公园。该公园坐落在十万大山核心区,50年代拍摄的影片《英雄虎胆》的故事就发生在十万大山,十万大山森林公园也是该片重要的拍摄外景地。《英雄虎胆》故事片的上映使十万大山扬名全国。1996年8月,十万大山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金滩

金滩位于东兴万尾岛西面连至乌头岛西南面,面积约有25平方公里,因沙色金黄而得此名。全长13km,沙质细软金黄,滩平浪静,是优良的海滨浴场。每当潮水退下,湿漉漉的十里沙滩上,潮纹隐现,珠玑遍地,各种各样的海滩动物纷纷“崭露头角”,大大小小的螃蟹横行无忌。常常能看到头戴金色葵叶帽,身穿彩衣的京族妇女的身影。她们集中精力,弯腰注视,一看便知道 海沙底下隐藏着沙虫,紧接着,便飞快金滩

地将铁楸一插一翻,沙虫便手到擒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动作十分利索,还没让人看清楚,沙虫已被她抓进娄里了!

金滩海滩上有一种风蟹,熟称“沙马”,营养价值极高,有一只海马一只鸡之说,沙马挖沙洞而居,洞口有一堆松沙,它的洞曲来弯去,有时挖几下即不知洞道所 向。沙马跑得极快,追捕沙马是极好的沙滩运动!

万尾金滩上风平浪静,宜于玩海,远处水天一色,舟帆点点,大可入画,岸边有长达数十公里的环岛大堤,沿堤遍植林木,漫步林中,清爽宜人,别有情趣!江山半岛

江山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的北部湾畔,面积208平方公里,是广西最大的半岛,现有人口1.7万人,面积6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2公里。沿岸分布着众多的旅游景点潭蓬古运河,白沙湾,大平坡,白浪滩,白龙珍珠港,月亮湾,白龙古炮,台怪石滩。

有号称中国第一大滩的白浪滩,中国唯一的海上运河----潭蓬唐代古运河,始于汉至今仍出产享誉海内外的"南珠"产地----珍珠港,面积达16000亩连片的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气温22.2°C,全年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是滨海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1994年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那良古街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那良称澌凛垌,分那良垌甲、大村甲、那巴甲三甲。1949年6月12日,那良解放,设西区,1952年为六区,1955年为那良区,1957年冬撤区并乡为那良乡,1958年成立那良公社,1984年改镇至今。那良成圩于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在过去没有公路相通的年代,主要靠那良江、北仑河水路和大勉,那旺,白赖隘路与东兴、上思等外地贸易交流,街上居民多为客家移民,在此处定居后,祖辈在小圩繁衍生息,代代相传。那良圩街也由小变大,由窄而宽。特别是经过陈济棠主粤时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年代这两个里程碑时代的发展,旧圩街道由宽约2米多,只能通过两乘木轿,的狭小圩街变化为可通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的宽敞街道。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变化,昔日边陲山区小圩今已发展成为防城西部几个乡镇中比较繁荣的中心集镇。那良最早的一条街是今天的兴宁街,旧称上约街、下约街(上下约街的分界是解放路口),上世纪三十年代又叫正街。当时下约街有一闸门面向小学球场,闸门有三堵墙约高四米,是那良圩“街门”,上方木牌刻有“那良圩”三个大字(解放后拆毁)。进入闸门两旁建有十多间矮小泥房,有几间卖粉小食店。街宽约2米左右,一直延伸到上约街圩头。靠近三圣庙门前有一大片空地供人游玩或作圩日交易场所。街日八角、玉桂等货云集于此,地方父老设一把“公称”,买卖者均用“公称”交易。圩日山货满街,行人拥挤,水泄不通。上约街则以摆卖农作物为主,民国初年建成“上行关”,周围店铺增多,正街的繁华被“上行关”街代替。连接“上行关”有一条与上约街平行,南北走向的街(今称永安街)。时丑称“屎湖街”,因此街位置在上约街“后尾”,上约街人在“后尾”养猪、挖屎湖,故名。此街从南到北几乎家家在门口摆摊做生意,其中有“者彬”“宝光”炒粉店等。东西走向的横街和以后建成的解放路有“全记妈”、“桥养”等粉店和各式“苏杭布匹店”、“新衣店”、“ 杂货店”,‘茶楼’等,颇有盛名。直到“担水街”十字路口都是商业旺地。每逢圩日前夜,街上客栈住满了从上思及外地担山货到那良的“土佬”、“偏佬”、“山佬”等外地商客及从东兴、江平,越南上来的“水客”。上思“土佬”在圩日卖完货后又担盐回去。随着历史的发展,上面所说几条街已不适应当时市场的需要,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沿那良江边又建设了一条从北到南的大街,时称“江宁街”(寓不受洪水淹扰,江边居民安宁之意),今称“人民路”。[建街的地大多是真生公,三少奶,昆昌公的],在靠下游码头处建设了“下行关”,江宁街街道宽敞,约6米左右,店铺随之增多,在此街建屋的主人多是从广州,港澳、国外等地当官、经商回来之人,他们财大气旺,见多识广,所建之房多为当时较好的法式洋楼(在当时无论是建筑艺术和质量都堪称一流)。榕木街上、中段很多这些洋房。江宁街下段有著名的“伯庐”、“叶艇长洋楼”、“叔谦洋楼”等。这些人资金雄厚,所开店铺,货源充足,门面堂煌,至此时商业中心转至此街,昔日“永安街”“解放路 ”的小店便甘拜下风了。一个多世纪来,北仑河、那良江是一条黄金水道,货物出入都靠水运,那良当时拥有一支约有一百多条拉摊木船的队伍,每圩从码头进出货物达十万多斤。随着“下行关”的日益兴旺,“上行关”的贸易已稍逊一筹了,昔日的繁荣也一去不复返了。六、七十年代成为专卖猪仔的“行关”,今人称的“猪仔行关”之名由此而来。过去的车路街,铺满大大小小的花岗石,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与中间铺设三块长方石板,两边点铺花岗卵石的老街相比落后多了。街上住的多是‘拉船佬’,‘码头夫’,‘农村人’。房子大多是篱芭壁瓦房。六十年代,那良至峒中公路开通,那良江过水桥筑成,才成为真正意义的‘车路街’,便逐渐兴旺起来。1980年那良大桥建成后,建设路遂成为政治、文化、餐饮,金融,商业的中心旺街。八十年代末,新菜市建成,新街向北面的荣光场,东记岭脚,猪屎坡扩展,向东南的双利,大坡,公路两边发展。风水轮流转,曾风光多年的人民路,下行关冷清了许多作为广西乡镇建设示范小城镇的那良城区街道建设,正抓住机遇,重振昔日古镇雄风,向东南方向发展,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那良城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九龙潭景区

九龙潭位于距离南宁220公里的中国南疆边陲重镇那良镇,位于中越边境中国一侧边境公路那良镇的十万大山脚下。九龙潭漂流总长5公里,落差180米,漂流时间约2小时,两暗有奇石、果林,漂流忽转忽旋,急驰而下。大浪扑面,让你秒秒种嚎吼与尖叫,险滩充满刺激。时而惊涛拍艇,卷起千堆雪,时而堕入深潭,天光云影,徘徊其间,在这时你可尽显男儿本色,女性的飒爽英姿。游人同时可在景区内同时体验森林探险、激情漂流、瑶寨风情、农家乐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刺激! 其中,与那良镇桃花溪山庄、那良镇里火边贸口、那良镇高林瑶族山村的沿边公路旁,距南宁市220公里、防城港市78公里、东兴市39公里,与那良镇桃花溪山庄、那良镇里火边贸口岸、那良镇马鞍坳观景台、垌中温泉等景点相邻。景区漂流为分阶段性放水漂流,漂流起点有拦水坝.漂流次数为每日 3次,每次下水时间为早上10点 中午14点, 下午:16点,漂流用时大概1.5~2个小时左右,全程漂流为橡皮艇漂流,因漂流河道人工改造过,所以中途不用划船.一路漂流下来感觉都不错,漂流全身都湿完,景区的漂流艇是人为掏空的,也就是说,艇的底部是直接灌水进来的,这样虽然不容易翻船。景区配套设施齐全刘永福那良故居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永福回国后,利用回乡省亲扫墓之机,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边境)选地择吉日兴建住宅,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房屋占地面积约659.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6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房屋宽32.5米,进深20.3米,两层砖瓦结构。共十二间,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为厅,厅中央横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庆”“金玉满堂”八个大字。上下座之间中央为天井,天井两则楼附房。同年十一月,刘永福返钦州,购得板桂街莫姓旧宅,筹建晚年住宅“三宣堂”,决定于钦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为回乡省亲扫墓临时住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春,刘永福返那良省亲扫墓暂住后,返钦州(其母陈氏二品夫人之墓坐落于那良镇楼村虎龙岭)。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命名为“三宣堂”,以纪念他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刘永福那良故居现为县级(原防城各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俊廷那良故居

林俊廷 (1876~1933) 旧桂系将领。字莆田。生于扶隆乡,长于防城区那良镇。盐贩出身。曾入绿林充当头目。1902年受清军陆荣廷招安。1911年升巡防队统领。翌年3月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龙州,兼边防对汛督办。1916年任广西参加护国护袁军第一支队司令,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进军湖南,次年退回广西。1921年被旧桂系余部推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驻南宁。 1923年3月,总统黎元洪委林兼广西省长,同年7月去职。1923年底,孙中山委林为广东八属军务督办。1925年3月联合龙云攻进南宁,宣布再任省长。

人文风俗

民族

壮族

早在秦汉时期,防城就成为壮族的祖先——西瓯骆越的聚居地之一,据宋人周去非说:“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见《岭外代答》)。钦州“土人”操的“蒌语”,壮族自称“布壮”、“布土”、“布傣”等。又说,钦州“土人”称母为“米囊”,称外祖母为“低”,吃饭为“报崖”。上述称谓与本县“土人”相同或相近。与今天的壮语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防城的壮族,大部分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居住在板八、峒中、滩散等地的农、闭、韦、黄、马等姓氏的壮族,据说其祖先原住崇左、大新、宁明、龙州等地,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陆续迁入防城,被贬称为“村佬”、“偏人”。分布在防城、滩营、平旺等地的壮族,他们的祖先也是在很远古以前就迁至这一带居住的。

上思壮族,有土著,有同化的外来民族。土著即古百越人之后代,多居住山区。同化者是外来的汉族,一是外省迁入,经商务农。二是外籍入上思当官做事,定居繁衍,古称“官族”。据三华屯黄家族谱记载,黄姓始祖原籍山东益都县白马驿人。叫丁、平垌林姓,始祖原福建莆田县,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上思州土官请来做幕宾,遂居上思,至今580多年。陆姓,原籍山东州,始祖率军随黄姓土官驻守上思,繁衍至今900多年。岳姓,原籍浙江嘉兴县,迁居东厢渠离村,承粮立户,今370多年。民国时期,官方将县内“土人”称为汉族。解放后,1953年桂西僮族自治州成立,才正式称为“僮族”。1965年“僮族”改为“壮族”。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历史上曾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七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会使用的人很少,壮族平时使用汉文,1955年,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到1982年,对壮文作了修改,壮文正在进行推广。

壮族的男子多穿大衿衫。妇女穿宽袖、长裙,系自染绉腰带或矊色腰带,头发卷成一长辫于头上。刚结婚的妇女,喜用红布镶在衫脚和裤上。现在与当地汉族服饰基本相同。

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节日,称“阿宝”。在这个节日里,青年男女带着黑糯粽粑,集中在一起对唱情歌,通霄达旦。

汉族

汉族是历史上较早移居防城的一个客籍民族。自秦汉王朝先后派兵统一岭南,设置郡县,实行封建统治之后,中原人开始大批进入岭南“与越杂处”。战事结束后,为了防止当地越人的反抗,确保岭南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这些南征的将士被留驻戌守岭南各地的险关要塞。东汉建武年间,伏波将军马援奉命率兵南征交趾。 “后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徵侧、徵贰,路经鸟乌雷,取海道入越,越平。以随带青州人禤黄二姓有功,留守邕、钦二界。初后裔居时体洞,辗转支分派别,各村落多有二姓之人-------”又据阮氏《钦州志》载,“《水经注》引俞期笺,马援立铜柱于林邑,遣兵十余家不返,悉姓马,自婚姻,今有二万户,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此即十万大山之马流人也。盖军队居留,有家属特殊组织,是为东汉时汉族之军人后裔,得与边区土著同为生聚之时期。”又云:“居留于钦,以黄姓人从马伏波来者为最久,繁衍钦属,多称(禤)纯旺后裔,如:贴浪、时罗、思勤、丫葛、斯凛、罗浮、古森七峒(即今防城那良、峒中、板八、华石、那勤、扶隆、平旺、那梭、防城、滩营、茅岭和东兴、江平、企沙、光坡一带),宋皆命黄姓为峒主,如黄令佬、黄令岳等可数也,为汉族亦为土著,所有外来华族与内地蛮僚各族,悉听命于七洞主所治理”。(民国《钦州志、民族志》),随着以后历代中央封建王朝不断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及岭南与内地政体上的一体化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入居岭南或钦州、防城一带的汉族人(包括各级官吏、军队将士、文人学士、商贩、流民、移民等等),不断增多,这些汉人入居防城之后,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居,传播汉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汉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开办学校,相互通婚,相互融合,在生产上相互学习,汉族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防城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有粤语和客家话(当地称为啀话)两种,其中以粤语最为流行(包括当地的壮、汉、瑶族人多会讲粤语,是防城境内使用最广的交际用语,次方言,通称“白话”)。因地方不同,粤语次方言又有所不同,各具地方特点。此外,个别乡镇村的汉族人操“廉州话”、“黎话”的也有。

瑶族

瑶语自称“金门”、“勉”。古籍称“白衣山子”。境内瑶族属山子瑶(过山瑶),居十万大山一带,有盘、李、邓、张、赵、蒋、马、黄、陈、庞等姓,其中盘、李、邓、张、赵姓人数较多,有“五姓山人”之称。据瑶族家谱和神书(开山歌)所记,他们的祖先在福建省,后迁广东肇庆府,300年前从肇庆迁广西博白县,又迁玉林、贵县、灵山、防城,以后各分支先后来到十万大山北麓,先来的已200年以上,后来的也有100余年。租山以耕种,“刀耕火种”,吃山过山。有的瑶族后来购买了荒山或水田,便定居下来。

“村老”是瑶族社会的自然领袖。他是通过“占卜”民主推举产生,一般由富有经验、能说会道、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村老是社会公仆,为群众办事不取报酬,不享有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权力,参加“伙耕”时,他出多少份钱,就分多少份产品。村老主持每年正月十五的村民代表会,届时每家由一男子自带酒菜到村老家会餐,然后商量当年生产活动,制订共同遵守的村社公约等;到了农历十月或十一月,又主持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讨论明年的生产计划。每年除夕晚上,村老主持全村的关门节,宣布全村居民不准出门、出村。年初中经他鸣枪之后,各户方可开门出入。瑶族分布在大菉、那良、峒中、南屏、叫安、在妙、华兰等乡镇。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讲瑶话。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褟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的桃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妇女的头饰多样,喜爱以银花、银串珠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可以区别。

与壮族一样,农历三月初三也是瑶族的节日,瑶族此日每人还吃一个煲熟的鸡蛋。

六月六是瑶族的重要节日,杀鸡鸭请道师祭神,用备存的山珍等宴请客人。

京族

京族的祖先是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清光绪元年(1875),氵万 尾岛京族乡约中说“承先祖父洪顺三年贯在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洪顺三年即公元1511年,正是中国明朝武宗正德六年,可见,迁到氵万 尾的一部分京族,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人口较多的刘、阮二姓的祖先原住越南吉婆(译音),后迁到越南涂山沿海打渔为生。有一次,他们在北部湾追捕鱼群来到巫头岛,见这里荒无人烟,又有较好的渔场,便定居下来,至今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京族的祖先从越南迁来后,最先居住在巫头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氵万 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

京族在历史上称“京”族,或称“越”族。解放初期曾称为越族。1958年5月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根据该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即喃文化。字喃双称“喃字”,是京族人在15世纪时参照汉字创造的本民族文字。直到50年前,京族人仍在歌本和宗教典籍中使用“字喃”。据调查,“喃字”是京族移居到巫头、氵万 尾、山心岛后,不懂汉语,用越南语又不能与地方语言交流的情况下,为方便交流,京族先辈们借鉴汉字的构字法,结合京语主间以及汉字表间表义而创造出来的,如三写作巴,五定作“南五”,左边表音,右边表义,独自创造了“喃字”作为本民族的文字交流。如用于书信,谈情说爱、故事、民歌、格言、谚语等过程都用“喃字”进行书写和交流,“喃字”是京族独创民族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进步,与各民族的交往增多,京族人逐渐汉化,接受了本地语言“白话”(粤语方言)和汉语,“喃字”文化被年轻一代人淘汰而不受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京族人的生活方式、服装、用语也随之变化,用“喃字”文化在本民族中记载交流也逐渐减少了。目前,京族只有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懂得“喃字”的书写、读音及用意。

京族妇女着菱形遮胸布,外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长而宽的黑色或褐色裤子,外出时,加穿窄袖的淡色长外衣,喜戴耳环。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齿和“砧板”的风俗。男子则上衣长及膝盖,窄袖开胸,腰间束带。现在除部分老年妇女外,大多与邻近的汉族的服装大致相同。

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 “哈”节(歌节),又称“唱哈“节。氵万 尾是农历六月初十,巫头为农历八月初一,山心为八月十日,红坎是正月十五日。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哈亭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除用作唱哈外,还立有全村共同敬奉的神像、神位和各姓的祖先牌位,是祠堂。神庙和娱乐场所三位一体的建筑。节日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云集哈亭前举行迎神、祭祖、“唱哈”等活动。祈保生产、人畜兴旺,并聘请业余歌手“哈妹”歌唱及进行其他文娱活动。

华侨

防城旅外华侨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赛、菲律宾、老挝、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波兰、新加坡、意大利、丹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新西兰、加拿大、比利时、巴拉圭、西班牙、朝鲜、韩国、香港和澳门等33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有32万多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侨乡。

民国前后近百年来,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旅居国外低人一等,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祖国不断强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侨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受到鼓舞,精神振奋,扬眉吐气。不少华侨华人在居住国参军从政从教从商,发挥了重要作用。防城港籍华侨身居异国,不忘家乡,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关心家乡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华侨捐资或投资为家乡办实业、办学和其他福利事业,对防城港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宗教信仰

防城港市人对宗教信仰观念较为淡薄,信教人大部分信仰佛教,少部分信奉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

佛教于清代传入,目前有东兴观音寺和防城水月庵,全市有佛教信徒115人,信仰佛教的群众约三万五千人。佛教寺庙的主要活动有朝暮课诵、水陆法会、进香、朝拜等。重大纪念日主要有观音诞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观音成道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和观音出家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等。信仰佛教的群众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到观音寺进香、朝拜。

天主教

1849年法国教士包文来东兴传教,在今东兴市楠木山、竹山建有罗浮、三德天主教堂,1854年法国教士到东兴市江平镇恒望村建一小教堂,1925年教士劳克勤将教堂扩建,可容纳700人活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国神富道到上思传教,1878年在上思设立了主教府,建起了上思教堂(已毁)、米强教堂,那蒙教堂、东冲教堂(已毁)进行传教活动。现有教徒3000多人,5000多名信教群众。天主教礼拜聚会读圣经活动由教堂负责人主持,而圣洗、告解、领圣体、终博、神品等宗教活动则由教区派神职人员主持。

基督教

防城港市基督教于清光绪元年(1875)传入,上思县思阳镇永泰街曾建有“福音堂”(已毁),教堂设有“南宁道救医院上思分院”。目前信徒仅130多人,音堂每星期三晚上,星期日上午举行礼拜聚会,主要活动有唱赞美诗、读圣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会活动基本停止。1980年,教堂开始恢复教事。1984年,上级拔款对部分损坏的教堂进行了修复。2005年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12处,有教徒3000多人,5000多名信教群众,有12个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场所。防城港市成立后,即成立宗教事务管理局,按照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战略城市

南宁组团。主要包括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

钦(州)防(城港)组团。主要包括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及沿海相关地区,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建设保税港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区、合浦县城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城市。

铁山港(龙潭)组团。主要包括北海市铁山港区、玉林市龙潭镇,充分发挥深水岸线和紧靠广东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铁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型产业,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

东兴(凭祥)组团。主要包括防城港东兴市、崇左凭祥市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通向东盟陆海大通道的门户作用,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商贸物流和边境旅游,拓展凭祥经济技术合作区功能,建立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

隐藏广西行政区划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

隐藏旅游信息
1-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 东进西出的桥头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百度旅游-目的地指南

http://lvyou.baidu.com/scene/view/8ca6a431877117f5f47a5ef3

参考资料 1

影视产业园落户防城港

http://bbs.bbww.cn/thread-4334-1-1.html

扩展阅读: 1 防城港北部湾网:http://www.bbww.cn

开放分类:港口资料

“防城港”相关词条:

澳门湛江东兴南京梧州北海港福州港钦州港三亚港汕头港厦门港珠海港防城区宁明县北海

澳门 湛江 东兴 南京 梧州 北海港 福州港 钦州港 三亚港 汕头港 厦门港 珠海港 防城区 宁明县 北海 上海港 百色 张家埠新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9163.html

更多阅读

5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岑溪岑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辖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岑溪东南与广东省相连,北与梧州苍梧和藤县连接,西与玉林相邻。岑溪盛产花岗岩,是远近闻名的“花岗岩之都”。中文名称: 岑溪外文名称: cenxi别名: 岑溪市所属地区: 中国 广西面积: 2783

壮族与壮族美食 广西壮族美食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世代居住于岭南地区,壮族的先民属古代百越族群,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一脉相承,历史上从先秦时期的西瓯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平乐县平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临钟山,南接昭平,西北毗邻阳朔,北连恭城,是桂林市所辖县。平乐沙田柚闻名遐迩,素有左桔果类之王的美称,1996年平乐被国家特产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沙田柚之乡”。目录· • 地理条件· &#

声明:《1-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 东进西出的桥头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为网友毁梦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