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湖北面宝石山上俯瞰西湖与杭州城,只见城区向东延伸,一直延伸至杭州湾入海口:
在这片水域的南面有一条大江,即钱塘江,江水浩浩荡荡日夜不息地东注入海,其入海口正好处于大海与浅海湾的结合部,川流不息的江水将上游的泥沙不断冲刷下来,在入海口却遇到海浪的反作用,便沉积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江流与海浪的反复作用下,在两个岬角逐渐形成沙洲,随着时间推移,两边岬角前的沙洲不断向外延伸,最终连为一体,形成平陆。这块平陆将伸入岬角内的浅海湾与大海主体分隔了开来,形成一个内陆湖,地质学上称之为“泻湖”,即今天的西湖。
位于西湖南面的钱塘江与钱塘江大桥,图中还可看到江边月轮山上的镇江之塔;六和塔:
如今,我们摊开地图会发现杭州城东面临海,南面是钱塘江,西面是三面环山的西湖,西湖东面一马平川,杭州城区就位于这块平原上,从西湖边一直向东延伸开去,可以一直延伸到杭州湾。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驾舟东巡,沿钱塘江直接驶入西湖,至宝石山前弃舟登岸。故宝石山大佛寺前(已废弃)至今留有秦始皇系缆石。秦始皇于此次巡游途中设立了钱塘县。这便是杭州城的起源。
下图为宝石山大佛寺故址旁的秦始皇系缆石:
在暮色中从西湖东岸眺望湖西连绵起伏的山峦:
由于,杭州西湖与钱塘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时的杭州称作钱塘县,古时的西湖称作钱塘湖。在西湖的西泠桥畔葬着一位南北朝时期以西湖为生计的才女;苏小小(479-502),其墓志铭是这样写的“钱塘苏小小之墓”,可见当时的钱塘与西湖是同义词。
![杭州的由来与西湖的形成 杭州西湖是什么湖](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2248t01c4541c2d529fa7cf.jpg)
位于西泠桥畔的钱塘才女苏小小之墓:
到了北宋年间,苏东坡(1037-1101)来杭州为官,曾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状浓抹总相宜”句。至此西湖又有了“西子湖”之美称。尽管,西湖相传有过许多名称,如;“金牛湖、明圣湖、武林水等”。显然钱塘湖与西湖这两个名称有着最紧密的传承关系。
位于苏堤南入口的苏东坡塑像,身后的建筑是苏东坡纪念馆:
西湖内原本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自然岛屿;孤山岛。而今,孤山岛由于两头修筑了西泠桥与白堤将其与陆地连成一体,不再形同孤岛了。
孤山位于中山公园内,曾是清朝行宫的一部分:
远处为连接孤山与断桥的白堤:
宋代苏东坡首开疏浚西湖,取湖底淤泥筑长堤之先例,明清历代均有效仿,西湖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三岛三堤的人文景观。如今,西湖水面不足7平方公里,而有关西湖的趣闻轶事、诗词文章则可车载斗量,源自西湖的“白蛇”“梁祝”更是名扬海内外。
从玉皇山上眺望西湖,可见两堤三岛与杭州城区:
换一个角度观赏西湖全景:
美哉,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魁宝!
Tips
1,西湖中的三岛为;“三潭映月、湖心亭、阮公墩”。
2,西湖中的三堤为;“苏堤、白堤、杨公堤”。
3,据西湖二集记载、秦始皇系缆石位于宝石山妙行寺前、宋宣和年间僧人思静来妙行寺出家、将秦始皇系缆石琢成一尊半身佛像、镀以金装、构建殿宇、名为大石佛寺。想来这便是大佛寺的来历了。
作者: 杭州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