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垂钓 野外垂钓地方

一、概述

钓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户外活动,放松自己、锻炼身体,感受自然、享受生活。闲暇时间邀几个朋友或独自一人,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得几分清闲与幽静,这对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是难得的一种享受。

在很多钓鱼方式里面,我独衷手竿钓鱼,手竿钓鱼更能展示一个人的智慧、聪明才干和处理突发事变的应急能力。如果说小提琴是乐器之王的话,那么手竿就是淡水钓之王。这些年来,我就一直使用手竿,虽然我以前也买过几根海竿。“台钓”还没有传入大陆的时候,我就根据自己在钓鱼中的情况和体会,设计出了用软脑线制作的悬坠长脑线钓底钓组,在使用过程中效果明显。“台钓”在大陆刚刚传开,我马上接受并改多股涤纶软脑线为单丝鱼线作脑线。这两年我走过很多地方,在很多地形复杂的水库钓鱼,我基本都是用手竿,很多时候都是悬坠底钓。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斜坡、水底不平的水库垂钓,悬坠底钓也有它很大的优势。

我不玩竞技钓,下面所涉及一切只是在水库、河流等自然水域垂钓的体会,千万不要和标准池、竞技钓相提并论。

二、配置

(一)竿长和线长

我们先从线长说起。很多人就一句话:“齐竿线”,如果再细问就有不同了。是全长与竿等长呢,还是主线与竿等长。主线多长为宜,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但是有一个原则--顺手,要抛竿顺手(不吃力),起鱼顺手。有些朋友爱用长线,总认为大鱼就在前面一点,抛竿很吃力,不愿把线减短。我主张主线比竿长稍短一点(短10厘米),或者说全长与竿等长,如果竿子比较软,主线还可以再短一点。这样不论是抛竿还是起鱼都很方便,也是抛竿更准的重要条件,很多朋友没有明确这点,抛竿落点不准也不知道原因。朋友们不妨试一下,把主线减短一点后抛竿明显有力多了。抛竿的准确性不仅影响鱼获,更反映一个垂钓者的基本技术素质。

长竿好还是短竿好,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现在是两极分化,有的人用竿是越来越长,有的人用竿是越来越短,我属于后者。我以前也有几根长竿,钓鱼的时候喜欢一长一短。后来发现长竿很少上鱼,短竿上鱼后还嫌长竿碍事。时间长了我深深的体会到,还是只用一根短竿好。我平时出门就带一根手竿,再带几个自制的换把。我一般就用3米6的短竿,偶尔用到4米2。这个规格很特别,不是习惯的标准长度。

短竿有很多优点。使用方便,抛投准确,转移钓点时灵活。很多人认为短竿钓不上大鱼,我看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只要保持相对的安静,特别是脚下不要乱动、不要发出哪怕是很小的声响,就是大鱼还是爱到岸边来觅食的,这是鱼儿长期养成的一个生活习惯,不是那么能够轻易就改变得了的。在很多水质很好、能见度很高的水库,我用短竿钓边不是照样钓上不少大鱼吗。当然,我也承认,鱼太大时短竿最终还是对付不了。短竿再配上相应的补救措施(失手绳、“超级失手绳”*),成功率高还顺手,有啥不好?各人对钓鱼的态度不同、取向不同,选择鱼竿长短的观点也就不同。有一点都相同,那就是大鱼总是很少的,短竿也能对付的常绝大多数规鱼。弃少而求多,这就是我钓鱼选竿的一般原则。

(二)怎样抛竿

抛竿准确与否,关系重大。抛竿准确性差,饵料在水底就很分散,这样当然不利于鱼进窝后尽快的吃到钩食。那种天女散花式的抛竿、抛哪算哪式的抛竿都是很不对的。抛竿有三种方法,正抛、斜抛和平抛。

1.正抛法:。一般取站姿,双脚分开与肩宽,持竿的手和握铅皮座的手都在自己的正前方,持竿手向前伸,竿梢指向钓点,握铅皮的手向后拉,荡饵进窝。正抛的特点是抛竿时竿和主线所构成的那个平面是与水面垂直,正抛最好学,其准确性也最高。但是这种抛竿法抗风性最差,一般适合在无风的时候使用。

2.斜抛法。站、坐均可。持竿手在正前方,握铅皮座的手在侧后方,此时竿与主线构成的平面和水面有一个夹角(一般在35-60度之间)。这种抛竿法的准确性稍差(对于右手持竿者而言,易偏右),但是方便,并且抗风性较好,适合在有风天使用。

3.平抛法。这种抛竿法很少有人使用。站、坐均可,持竿手平举,握铅皮座的手在后,整个上身稍微向握铅皮座的手的方向侧转,此时,鱼竿与主线构成的平面和水面基本平行,持竿手基本是水平发力,钩、坠也基本是被平抛出去的(有点像是撒鱼网)。这种抛竿法抗风性最好(西北的风大,这种抛竿法就是在很大的风时也能把主线基本抛直),但不易掌握。适合在大风天和头顶有障碍物(树下钓鱼)的时候使用。

(三)我的线组

在说线组之前,我们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那就是我们的鱼竿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弯力。换句话说,我们鱼竿的最大抗弯强度究竟是多少。现在有的鱼竿已经标出了“净钓力”,其实这个净钓力就是最大抗弯强度,就是说,我们在正常钓鱼的时候,鱼竿只能承受这个弯力(非拔河时鱼对鱼竿的拉力),如果拉力超过了这个值,鱼竿很可能就会折断。要知道,这个“净钓力”是很小的,一般都没有超过2公斤。我们再来看看鱼线,我的手里有一盘“波”线,上面标注:2号,0.234mm,4.5KG。就是说这盘2号线的最大抗拉强度是4.5公斤,考虑到打结会降低线的抗拉强度,这时2号线的最大抗拉强度也有2.7公斤(按60%计算),再考虑到我们的线总有一点损伤和微观的不均匀性,我的主线不会超过3号,脑线不会超过2.5号。所以我认为用强力“火线”作主线和脑线是错误的,除非你想让你的鱼竿在遇到大鱼时被拉断。合理、科学的配置好自己的线组,在钓鱼的时候才会无所顾忌,不管遇上多大的鱼才会放心的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竿、人合一,这个时候你再遛鱼,那才叫爽!

(四)关于打结

我们的线组,不管你采用那种配置都避免不了要打结。权威人士告诉我们,一个死结会降低40%的抗拉强度,所以如何打结而不降或少降鱼线的抗拉强度是我们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的线组有一点与众不同,我不是直接在主线的末端做一个“猪蹄扣”。我先把主线拴在一个自制的小铜环上,然后在小铜环上用多股涤纶线再做一个“猪蹄扣”。这样做是避免了用单丝鱼线做“猪蹄扣”而带来的一个“死结”,并且在实际垂钓时,主线会更深一点的被“埋在”水里,这样对主线的“切水性”要求就相对降低了一些。我们很多朋友在提竿后很容易在主线的上端,也就是“猪蹄扣”这个地方断线,就是因为“猪蹄扣”避免不了要有一个“死结”,我用自制圆环解决了这个“死结”,所以我的主线上端基本就没有断过。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我们把鱼线绕在一个固定的刚性圆柱上,先只绕半圈。鱼线的一端系一个小东西,我们拉动鱼线的另一端,虽然圆柱是不能旋转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把那个小东西拉起来。如果我们把鱼线再绕一圈,这时再让你去拉动鱼线,我们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很吃力。这是因为不能旋转的圆柱已经承受了绝大部分的拉力,而鱼线的另一端也就是挂小东西的那一端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力了。换句话说,这时作用在鱼线上的拉力很大部分被这个刚性圆柱体分解了,这个力传递到鱼线的另一端时已经变得很小了。鱼线在圆柱体上缠绕的圈数越多,被圆柱体分解的力就越多。所以我主张在鱼线和连接环的打结时,鱼线至少要在圆环里穿过两次,线尾的处理就简单多了,只要保证不散就行。

现在介绍打结的地方很多,打结的方式也很多,究竟那种打结方式更好,我的看法还是朋友们自己去选择。不论是那种打结方式,都应该自己去检验一下。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任意找一段鱼线,按照你选定的方法打结然后拉,拉断为止,最后看是从什么地方拉断的。如果基本是从打结处拉断,那就说明你选择的打结方式是不好的,还得从新选择另一种方式打结,反之说明你的这个打结方式还是可以的。

一件事情的成功,要受很多因数的制约。要在各个细节都认真对待,一时一事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钓鱼是这样,我们干其它事情也是这样。

(五)选漂与调漂

现在浮漂的种类无非是立漂和散漂两种。立漂适用于静水中垂钓,它的抗风性很好,有利于抛远、抛准,漂相丰富,更能直观的反映出鱼吃钩的很多细小动作,用立漂钓鱼现在已经被更多的朋友所接受。现在的立漂越做越好,几块钱的立漂就已经很不错了。水库用漂,要选择浮力大、漂身修长、漂尾细长的硬尾漂。这种漂抗风性能较好,很适合在水库钓鱼。

我认为调漂的最基本要求是要了解这支漂,要了解这支漂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习惯大小的饵料能压几目。我们在钓鱼时不可能每次都把饵料做成一样大,另一方面饵料的配方不同,比重也就不同,这样一个饵料压几目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并不影响我们去了解1饵压几目,因为这些偏差并不影响我们的调漂和钓鱼。

现在的漂尾都比较细,一般大比重的饵料一个就能压6、7目,比重小一些的饵料一个也能压4、5目,水库钓鱼我不主张用拉饵,至少用漂掌握不太好的人我认为先不要用拉饵。我们取1饵压6目为例,半水调8目钓1目半,很容易就做到了1饵到底1饵悬起。关键是在找底确定钓目的时候浮漂一定要从下往上慢慢的移动,一次不能移动得太多,当你认为已经好了的时候,最好再把漂向下移动几毫米看钓目有没有变化。如果当你把漂向下移动一点钓目就减少一点,那么你就应该再把漂上移到刚才的原位;如果你把漂向下移动了一点,这时的钓目基本没有变化,那么你还得再把漂向下移动,直到下移浮漂钓目就有变化。当然,你对这支浮漂已经比较了解了,有一定经验了这个过程就可以省略,刚开始这样做对你认识手中的浮漂还是有好处的。如果你钓3目,这个时候可以肯定,双饵都到底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移动浮漂的时候,一定要让浮漂从下往上移,特别是新手更要注意这一点。

怎样测定1个饵压几目,半水调8目漂,一钩挂食然后抛竿、压线,这时少了几目就说明1饵压几目。要点是这个过程是在半水进行的,双钩都不能到底。

如果这时你要钓浮,只需要把饵料尽量减小(适当增加饵料的粘性,把以前的1个饵分成两个),在找好底的情况下再把浮漂向下移动大约50毫米(注意,这时最上面那个太空豆不要移动),如果漂尾还能出水1目,可以肯定双饵就离底了。如果漂尾不能出水面,你可以适当的减掉很少一点铅皮,直到漂尾出水面为止,最上面两个太空豆之间的距离就是你钓浮离底的高度。

水库钓鲫鱼一定要掌握钓浮,因为温差的原因,水库的鲫鱼很爱离底,即使是水深只有半米左右,在北方这种鲫鱼离底的现象也还是明显。

为什么我在前面要让你钓1目半,因为钓1目半时浮漂上升或下降一点都很明显。比方说半目的变化,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2目(上升)或1目(下降),这时变化的比例是很大的。反差大,对人眼睛的刺激就强烈,更容易引起钓鱼人的警觉。钓目太少,稍有风浪会影响看漂,而且也很累。钓目太多变化就会显得不明显,会影响你的果断提竿。如果风浪较大,你可以钓2目、3目都行。

(六)关于鱼钩

1.鱼钩的大小

我们一般爱说钓大鱼用大钩,钓小鱼用小钩。但是鱼大不一定嘴就大,鱼小也不一定嘴就小,所以应该说钓嘴大的鱼用大钩,钓嘴小的鱼还得用小钩。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清楚下一条是什么鱼,你也不可能因鱼情而频频换钩。一般情况下你很可能只能选择一个钩,然后用它去钓各种鱼。所以我爱用那种稍微偏小,而钩条比较粗的鱼钩。这样做太小的鱼不容易钓起来,碰上大鱼也能对付。

2.什么样的钩型好

面对五花八门的钩型,我们很多人不知所措。就我的看法,一个好的鱼钩应该满足下面几个条件:热处理要好,强度高;刺入性要好,更容易刺入鱼的肉体;刺入深度足够,不容易脱钩跑鱼。

第一个问题我们只能选牌子,看样子、用手掰,究竟怎么样只好碰运气了。有时候看看还可以,结果经常被拉直跑鱼。总的来说,鱼钩的热处理是个难度较大的事情,碰上不好的钩我自认倒霉,以后不买这个厂家的钩就是了,一包小钩,你还能怎么样?

不是所有鱼钩的刺入性都是好的,据我观察,很多鱼钩的刺入性就成问题,不客气的说很不好。这种设计上的错误,被我们钓鱼时的重提竿所掩盖,而我们很多人又很少去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被忽视了。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你想把一个竹签插入某物体,有三个要素是要确定的,插入方向、施力方向、施力点(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们把施力点放在竹签的后部)。我们总是把插入方向、施力方向定为一致,即二者在一条直线(或延长线)上,因为这样很方便。这个问题很简单,你会说“我一直就是这样干的呀”。如果二者不在一条直线上,就是说施力方向和插入方向有一个的夹角,情况又怎么样呢?1.把被插入物体推着走。2.明显不容易插入。3.搞不好还把竹签弄断了。请你找一块苹果、一根牙签做一下这个小实验,并记住这个实验。

下面再来看看鱼钩。找一个鱼钩(什么钩型都行,为了能看清楚钩最好选大一点的。)绑好一段(10厘米)线,钩尖放在一块橡皮上,手拿线的另一端,慢慢拉,眼睛就看钩尖前面一小段基本是直线的部分。凡是钩尖那一小段直的和鱼线在同一直线上,这种钩的刺入性就是好的,有一定的夹角就不好,夹角越大就越不好。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把一个鱼钩的钩尖和钩柄向下立在一个平面上。如果钩尖那一小段和立钩的平面有一定的夹角,说明这种钩的刺入性不好。钩尖和钩柄两点的连线所代表的方向也就是我们施力的方向,刺入性好的鱼钩,钩尖的那一部分应该和这个线段平行,或只有很小的一个夹角。

我们再来说说刺入深度的问题。

简单的说,钩的刺入深度就是把一只鱼钩的钩尖向上直立起来,这时钩尖的高度就约等于刺入深度(多了一个钩条)。应该看到我们很多鱼钩的刺入深度是很浅的,很多鱼钩看起来很大,但是设计了一个很浅的刺入深度,这种鱼钩是不能用来钓大鱼的,这才是跑鱼的主要原因。

3.鱼钩的倒刺

很多朋友不愿意用无倒刺鱼钩,认为无倒刺钩只能钓小鱼,遇到大鱼容易脱钩,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鱼进抄网之前,弹性良好的竿体始终对鱼有一个拉力,只要本身勾牢了,脱钩是不可能的。脱钩,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从钩型、线组的调配等方面多考虑。

无倒刺鱼钩不是跑鱼的原因,这点倒是被很多人误解了。我用无倒刺钩很多年了,很难有跑鱼的现象。在一个朋友承包的水库,我用无倒刺千又钩钓上草鱼想让它跑掉都很困难,一条鱼至少要松好几次竿才能达到目的,就这样还是有一条草鱼实在是放不掉,我才不得不把它带走了。在四川的升钟水库,八斤的鲤鱼把我的鱼竿拉进水里,最后把鱼竿捞起来鱼还在上面,我用的就是无倒刺鱼钩。

我们在钓鱼的活动中,鱼钩很容易挂上我们的抄网、鱼护、衣裤甚至自己的身上。如果用有倒刺鱼钩,那就很麻烦,很有可能只有停止钓鱼而进医院。而如果用无倒刺鱼钩就方便多了,特别是在比赛的时候更是如此。

4.平钩与歪嘴钩

我们现在使用的鱼钩,一种是歪脖子钩,另一种就是平钩。所谓平钩,就是整个钩体都在一个平面内,这种钩比较普遍。歪脖子钩就是钩的钩尖向一边歪,目前市面上的歪脖子钩不是很多。

鱼的嘴是上下开合的,我们虽然不能简单的把它看成是两个平面的张合。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在我们提竿的那一瞬间,鱼的嘴在很多时候还是可以按照两个平面来对待的。一方面是我们的钩相对于鱼嘴来说总是小的,这就相当于只考虑鱼的嘴巴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我们提竿的时候鱼嘴处于很随意的状态,不可能都是鱼嘴紧闭的时候我们才提竿;我们的鱼钩从鱼的口腔里拉出来所用时间也是很短的,所以从上面三个因素来看,我们不少的时候是把一个鱼钩从两片基本平行的“肉片”中拉出来的。不难想象,如果鱼钩本身也是平的,那么鱼钩刺入肉体的概率就不可能是100%。如果鱼钩的平面和鱼嘴形成的平面完全平行,那么鱼钩根本就不能刺进肉里。如果鱼钩的平面和鱼嘴的平面只有很小一点的夹角,那么鱼钩的刺入深度肯定很差,就是说此时鱼钩只能刺进一点表皮,这时极易造成中途脱钩。只有当鱼钩的平面和鱼嘴的平面有比较大的夹角时,鱼钩刺入肉体的深度才比较可靠。我认为,前两种情况至少要占10%,说不定还要大些。至少我们可以说,在钓大鱼所用的钩里面,平钩是有设计缺陷的。在我近几年的垂钓活动中,脱钩的情况基本都是发生在使用平钩钓鱼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在遛了一阵鱼之后,鱼脱钩而逃,检查钩组没有任何毛病或损伤,这究竟是为什么,都是平钩惹的祸。

歪脖子钩在设计上基本避免了这种缺陷,因为歪脖子钩它本身就不在一个平面内,那种刺不进或刺入表皮的现象就基本不成在了。

在我们钓鱼的活动中,脱钩跑鱼是很难避免的事情,但是应该承认,平钩跑鱼的概率要大得多。所以我选钩会尽量的去选歪脖子鱼钩。

(七)对几种小配件的看法

在我们常用的钓鱼小配件里,有几样配件我认为有制造缺陷,有些配件的功能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

反捻环及旋转装置。设计者认为,在遛鱼的过程中,鱼很容易打转,为了不伤鱼线所以就应该用这种装置。这里我们先不说几米的鱼线扭几转有多大的关系,我很怀疑这种装置能防止鱼线扭转(我做过试验,下面的鱼线转了好几圈,可是反捻环一动不动)。更何况这种极细小的反捻机构在制作时很难保证其制作质量,我们遇见的反捻机构脱落的情况还少吗。在钓小鱼的时候用这种反捻环(8字环)还可以,如果是钓大鱼我看还是不用反捻环为好。不用8字环主线和脑线又怎么连接呢,所以我就自制了一种小铜环,具体做法如下:

取直径1.4毫米圆铜线,在直径3毫米的钢辊上绕成螺旋状,然后截成一个一个的小圆铜环,整形后用锡焊焊牢。这种用锡焊制作出的小圆铜环是完全可以承受钓鱼的拉力,这种圆环我用了十来年,从未拉开过。

(八)饵料

现在,颗粒鱼饲料越来越普及,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它,这是钓鱼作饵料的好东西。

颗粒鱼饲料和其它颗粒饲料不同,一般的颗粒饲料扔在地上,今天没有被吃掉还有明天。颗粒鱼饲料是往水里扔的,水里总有一些杂鱼,今天不被养殖鱼吃掉就没有明天了。所以一般的颗粒鱼饲料里都有一些添加剂,以此促进鱼儿尽快进食。所以我们应该把颗粒鱼饲料作为我们钓鱼的基本饵料,根据你自己或当地的经验再往里面添加一些商品饵或其他东西,就是一份很不错的饵料。现在有些朋友在水库海竿钓鱼,动则就是高档商品饵,我认为这样很不好,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离了高档商品饵就不能钓鱼了,显然是一种“断后路”的做法。

我做饵的原则是:软、散、少。

软和散,我的观点是饵料越软越好,越散越好,只要你能把饵搓在钩上,只要你能把这种饵料抛进窝子,浮漂站稳并坚持1分钟左右,这就是前提。在满足这个前提下,各人的抛竿技术不同,饵料的软硬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软、散比硬、粘好。

少,指的是一次做饵不要多,能用3个小时就够了。我们用饵都带有一定的试探性,一次做得太多无疑是种浪费。再说天气热了,饵料一次做得太多很容易变味。一般一天至少要做两次饵。饵料一次少做点,灵活机动又节约了材料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些很少有人用商品饵钓鱼的水库、河流及自然水域,玉米面就是一种很不错的钓鱼饵料。很多人其实也爱用玉米面,但是制作工艺太复杂,太费时间。我用玉米面做饵全部过程只要几分钟,现在介绍给大家。

1.做玉米面糊糊。将适量的水倒入干净的炒菜锅中,放少量的(大约是水的1/15)玉米面搅匀,然后再点火,不停的搅动,直至烧开(凉水时放入少量的玉米面更有利于面和水相溶,不容易起疙瘩。烧开前不停的搅动是为了不让玉米面沉底、粘锅,这个过程大约要1分钟)。

2.完成了上一步就改用小火(有火就行,越小越好),把剩余的玉米面撒在做好的玉米面糊糊上,不要搅动,盖好锅盖。下面的糊糊任然是煮,上面的干面就属于蒸。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分钟。

3.开盖,将上下干稀和匀。如果太软,可以再加一点生面,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分钟。

4.几点说明。刚做好的热饵料在冷却后会变得更硬一些,在垂钓时可以在现场再加水,如果本来就太软,到现场就麻烦了。水和面的总比例大约是1比1.2,准确的比例自己做几次就掌握了。这种饵料保持了玉米的清香,粘性也很好,比较耐泡。在这种玉米面饵料里再加上白糖、香精或其他东西,就看你的习惯和发挥了。这种饵料钓鲫鱼、鲤鱼、草鱼都很不错。全过程不到五分钟,怎样,还方便吧。

三、怎样钓鱼

(一)关于打窝

从开始学钓鱼到现在,我一直就不打窝。即使在水库钓鱼,我任然坚持不打窝,其效果未必比别人差。在可比的情况下,我的鱼获总是比打窝的好。

不难想象,如果窝子里面的饵料太多,鱼咬钩的概率就大大的降低。相反,如果窝子里面只有不多的一些散食,这个时候我们的钩饵就很突出,就更容易让进窝之鱼首先发现并食之。这种诱、钓合一的用饵原则被越来越多的朋友所接受,并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因为要打窝,所以带的东西也就多了不少,这给出门、换位都带来不便。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打窝,食的落点都是一个不小的范围,这无疑给鱼吃钩带来麻烦。提食做窝可以把少量的饵料投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鱼更容易在很小的点上抢食,效果当然要明显些。

不打窝并不等于窝子里面没有饵料,提上几竿窝子里面就有不少饵料。一时没有鱼儿进窝,就不要盲目的继续提食。在垂钓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对窝子里还有多少饵料有一个基本正确的估计,及时的保障供应很重要。

(二)怎样把鱼诱进窝

先讲一个打猎常识,我们都知道,打猎时如果有风,猎手一定要从猎物的下风处接近猎物,否则猎物早就跑了,那是因为风可以把你的气味带走。其实所有的气味都是由某种传播媒介带走的,所以我们才能够闻到气味,气味的传播实质上就是某种物质分子的传播。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这种传播媒介不是流动的,我们就无法闻到想要闻到的气味,比方说密闭的容器里面的物质,我们是不可能闻到里面的气味的。还有一点要清楚,传播媒介的密度越小,流动性越好,气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就越好,这都是常识问题。

物质的气味在空气中的传播我们都很熟悉,可是,物质的气味在水中的传播我们却有点陌生。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对饵料气味在水中的传播问题就好理解了,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传播介质不同而已。世上没有一潭死水,静止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我在很多水库就明显的感觉到水在流动,应该看到,水库里的水不是乱流的,它是在很多外力的作用下,作有一定规律的流动。我们饵料的气味也只能在这个流动方向里有效的传播,那种一个好的饵料就能把四面八方的鱼都诱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水有一定的能见度,只有在有效的能见度这个范围内,鱼才会直接进窝,可惜鱼的视力很差是个近视眼。鱼塘里的水也是流动的,其规律就是:上层顺风走,底层逆风行。除了上述三种情况,鱼进窝就只有是“路过”的了。明白了这个道理,诱鱼进窝的方法就看你自己的了。

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事先对水的深度有一个基本了解或估计,把浮漂定在明显偏低的地方,完全按照正规钓鱼的方式搓食抛第一竿。因为浮漂定得偏低所以浮漂会沉没于水中,估计钩食已经到底随即抖腕提竿把饵料留在水底,适当的向上移动浮漂,搓食抛第二竿,直到浮漂出水达到你预定的钓目。每次移动浮漂不要太多,不要性急,一般七、八竿就能完成这个找底的过程。即使是老窝子,也要这么提上两三竿,提食做窝连找底就这样完成了。

前面我说了,我的饵料很散,入水很不耐泡,于是我换食就比较勤。这种频频的提竿、换食、抛竿是诱鱼进窝的很有效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我的饵料都比较小。随时对窝子里面还有多少食都要有一个基本估计,窝子里的饵料不能太多。如果你感觉窝子里的饵料已经不少了,这时你可以把浮漂向上移动一点,浮漂在水里站立的时间就会延长。逐步上移浮漂,最后饵料全化了浮漂也不上升,这就进入了钓目大于调目阶段。这个时候,化散了的饵仍料然和鱼钩是在一起的,这是一种钓法,是一种对付“滑鱼”的钓法,也是一种被动的等鱼进窝的做法。

有人担心频繁的抛竿会把鱼吓跑,我的经验恰好相反。适当的弄点声响反而会把鱼招进窝子,除非钓点的水深太浅。我们经常有钩食刚到底就中大鱼的时候,可见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有时我也采取一些其他的诱鱼进窝的办法,在铅坠上包裹一些饵料,让其荡到钓点的上方,刚入水就抖腕提竿让饵料自然飘落下去,这种办法很容易把远处的鱼诱进窝子。还有就是把饵料也裹在铅坠上,按正常的方式抛竿下水,当浮漂刚好到位就抖竿,让铅坠上的饵料在离水底不远的地方(脑线长度)散落,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诱鱼进窝的办法。如果你用的是玉米面做的那种粘性比较好的饵料,你可以在抛竿之后把饵料搓成绿豆大的小团,隔三间五地扔向钓点,效果也很不错。

用尽了办法还是没有鱼进窝,我的做法是换地方。在离这个钓点稍远的地方照上述办法再钓。并在适当的时候吃个“回头草”,不要“一个心眼儿”钓鱼,要多长几个心眼才行。

(三)窝子太重的坏处

有人认为自己的钩食很好,即使是窝子很重鱼还是爱吃钩食,我并不这样认为。

我把鱼分成两类,一类是不愁吃的养尊处优的鱼,商业鱼塘里的鱼就基本属于这类。另一类就是“温饱”没有保证的鱼,自然水域、一般的水库和很少有人垂钓且不喂养的鱼塘。前者对于饵料是比较挑剔的,因为它根本就不缺吃所以才挑剔,这是动物的本性。后者不可能挑剔,因为它很难有吃饱的时候,这也是动物的本性。

对于“温饱”没有保证的鱼,只要它觉得安全,它就会就近、顺口的进食,它不可能进窝后还挑挑拣拣的选那些“好”的饵料。我父亲在河里钓鱼习惯用酒米打窝蚯蚓钓,结果钓起来的鱼基本都是已经吃了不少酒米的,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窝子食太多,我们的钩食就不会很明显,即使后来被我们钓起来,也属万一之列。如果窝子里只有不多的一些散食,这个时候鱼儿进窝就很容易发现我们的钩食,我们也就可以更早的把它钓起来。

我们经常有提上几竿就上鱼,而后断断续续上鱼的现象;也有打了大窝子,要等一两天才发窝的情况,为什么要过几天才发窝?我的理解是:打窝太重已经把鱼吓跑了,即或是没有被吓跑也因为窝子食太多鱼一时很难吃到你的钩食。经过一两天的时间,窝子里面的鱼越聚越多,而窝子里面的饵料越来越少,这个时候鱼咬钩的机率就明显增多,就是说鱼已经在窝子里吃了很久才被你钓起来,这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再说我们打大窝的诱饵一般是玉米粒、麦粒等不会化散的固形物,这和入水很快就化散并随流水而扩散的“面食”相比,哪一个诱鱼进窝的效果好不是很清楚了吗。

不要抽象的说大打窝,还要看你是用什么样的东西来打窝,最典型的就是玉米粒和玉米面。玉米粒到了水里,水库的暗流基本上不会把它带走,其味道也就很难在水里传播开来;玉米面入水后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即使是一群小鱼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不多的一点玉米面吃干净。所以即或是打窝,我主张以粉末为主、碎屑次之、颗粒少许这样一个配比比较理想,单纯的颗粒状或粉末状都有不足的地方。

我的观点是:根据当时水下鱼儿咬钩的情况、有效鱼的密度,粗约的估计窝子里面还有多少“余食”,及时的对窝子进行补充,做到“保障供应”就足够了。有人说这就叫“经营”窝子,我看就很形象。窝子要会经营,不能过剩、积压。

有人在网上提问,为什么你要用双钩?开始我也很难回答,因为双飞的机会毕竟是很少数。后来我明白了,双钩钓鱼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及时的补窝。

(四)选点

选择理想的钓点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事情。所以我认为选点主要靠经验,靠对现场和对鱼的生活习惯的了解。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我认为有几种情况不能选作我们的钓点。

1)危险的地方。高压线下不能选作钓点,道理很简单,但是有些人就是忘了或是不以为然,更多的人是没有“向上看”的习惯;地基不稳或行走不便的斜坡不能选作钓点。有些水库的岸边是沙石沉积而成的“硬地”,这种地方看似很结实,其实一点都不稳定,说垮就垮根本不给你一点撤退的时间。在行走不便的斜坡上钓鱼更是“危险作业”,钓鱼不需要这种代价。说句时髦的交通用语,“家人等你平安回来”,再多、再大也不如平安回家。

2)起鱼不便的地方。有些地方很可能就是出大鱼的地方,但是一旦钓上大鱼却根本无法下抄网起鱼。事先不考虑好,万一钓上大的又束手无策,把自己推向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何苦呢。

排除了上面的几种情况,再排除太浅的浅滩,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可供选择的地方就不是很多了,这个时候再说钓点就好说多了,我这叫排除法。排除法在很多需要抉择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在两个鱼情可能差不多的钓点之间,我情愿选择地面更有利于钓鱼人的地方下竿,这样有可能少钓几条鱼,但是自己感觉更舒服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我的“以人为本”的选点原则,选择一个环境相对好的又能钓鱼的地方,舒舒服服的钓上一天,有什么不好的呢。
野外垂钓 野外垂钓地方

老钓位和新钓位。很多人爱把钓点选作老钓位而看不上新钓位,其实新、老钓位各有利弊。老钓位出鱼好,那是因为老钓位已经形成了窝子,鱼都爱到那里去。但是,老钓位也是爱闹小鱼的地方,有些水库的小鱼可以把你闹烦,让你根本无法下竿钓鱼。所以我的看法,在有小鱼或者小鱼多的地方,最好不要到老钓位去,另辟新窝是避免闹小鱼的很好办法。很多人到处寻找避小鱼的办法,叫我说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人为的避开小鱼。在老窝垂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投诱饵,钓饵用玉米粒、硬食等。在小鱼多的水库钓鱼,我主张另辟新窝和走钓的办法。找新窝很简单,就找那些水深2-3米,岸边基本平坦,起鱼基本方便的地方。岸边近处有没有鱼星,有没有鱼跳等现象也是我们选点的依据。我这次在外面钓水库,经常在没人钓过的钓点下竿,收获很不错。走钓就是把大部分东西留在基地,只带少量的必须品,选定一个钓点,半个小时没情况就往前走,在第二个钓点如果半小时还是没情况,返回第一个钓点吃“回头草”。有些朋友是先一气就打好几个窝子,然后换着钓,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在打窝的时候,多少有点盲目性。我走钓的窝子是提出来的,在我提食做窝的时候,就对水底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水下的情况不好,我可以随时停止另辟新点,主动权时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当然要比先打窝后下竿最后又放弃的好。

很多地方的水库都有网箱养殖,这也是我们钓鱼的好地方。如果靠网箱太近下竿,最好就只用一个鱼钩,避免发生一下不愉快的事情。

一个朋友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说的是他和一个朋友在河边钓鱼,他们两个钓鱼的水平比较相当。他的朋友一天钓了不少,可是他却钓得很少。他问这是为什么?我肯定地说,你们相距不远,你在上游,所以你钓得很少。我为什么能说得这么准确?其实在河边钓鱼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无论上游的钓鱼人是打的窝子还是从鱼钩上脱落的饵料,都会顺流而下,都会把远处(下游)的鱼儿引上来,因为两人坐得不远,诱上来的鱼当然首先发现了下游的钩。也就是诱上来的鱼都被下游的朋友截走了,在上游的朋友当然就钓不上了,即使能钓上几条,也属“漏网之鱼”。

所以说,如果到河边钓鱼,有人已经早于你占了某个钓位,你就不要傻乎乎的在他的上游下钩;出于友好之举,你也不要在离他较近的下游下钩,至少也要离开他十米以上。

钓鱼选窝,不要有一锤定音的想法,中医开方子还讲究试一下呢,何况我们钓鱼。要敢于否定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所作为。

(五)怎样钓沉塘鱼

所谓沉塘鱼就是指那些经过捕捞、垂钓过后,鱼塘里还仅有的几条鱼。这种鱼吃食相当谨慎,经过我多年的观察认为,这种鱼吃食的原则是只吃散食,不吃粘性较好的面食。我的这个观点在与郑州朋友交流时,得到了很好的应证:摄像头下,一条鲤鱼进窝了。它很快就把钩食周围的散食一扫而光。对没有化散的钩食不屑一顾。沉塘鱼的数量越少,这种现象越明显。海竿糟食就能钓起这种沉塘鱼,手竿糟食照样行。

传统的软脑线用糟食钓,就是很好的对付沉塘鱼的办法,具体做法如下:

用多股涤纶线做脑线,双钩,脑线一长一短,长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宜短不宜长。一般沉塘鱼都比较大,所以鱼钩也要选稍大一点的。调漂很简单,铅坠的重力约大于浮漂的总浮力,只要保证铅坠到底就行,钓1-3目都行。这种钓法的关键是软脑线、坠到底、糟食。

我们一般的单丝钓鱼线多少都有一点弹性,当糟食化散以后,鱼钩在鱼线的弹力作用下很容易和糟食分离,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多股涤纶线在水里就基本没有一点弹性,所以就是饵料散了鱼钩还是能原地不动并和已经化散了的糟食混合在一起。鱼吸食的结果就连同鱼钩一起吸到嘴里去了,这时,无论是送漂还是黑漂提竿都有鱼。也因为多股涤纶线没有弹性,所以它能够很好的躺在地面上,鱼儿在附近游动也不会有干扰,不至于出现假象。

铅坠的形状尽量做得粗短一些,不要考虑铅坠的隐蔽性,鱼儿没有这个智商,也不会把铅坠和危险联系在一起。铅坠到底有利于鱼钩在水底保持不动,就是在风天钓鱼,浮漂也能很好的站立。

糟食的制作很简单,增加适量的麸皮以改变面食的粘性,使之能很快化散就是不错的糟食。糟食要比一般的面食更干一些,稍用点劲才能把糟食裹在钩上,这样糟食入水后麸皮吸水就会膨胀,促进糟食的化散,对沉塘鱼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我的对象是沉塘鱼,所以就不能像湖北的“包饺子”钓法。我的是空钩装糟食,事先不需要在钩尖上再挂其他饵料。这种无馅的“饺子”钓法还是对付像小麦穗这样的小鱼的很有效办法,这种钓法,就是在麦穗很疯狂的地方,浮漂也能稳稳的立在水面,不至于让小小的麦穗闹得手忙脚乱。

这种做法需要注意:水底情况不明、有可能挂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装置的脑线强度一般都比主线高,一旦出现挂底就很容易断主线。所以有时候我就用双股缝纫机线代替多股涤纶线,这样做虽然不会断主线,但是遇上较大的鱼也很难成功。凡事很难有十分完美的办法,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某些局部的、次要的牺牲以换取全局的主要的胜利。

长沙渔民有一种钓鱼的方法:两根软线拴在一起,一根拴钩另一根拴一个核桃大的石头,石头上包一层新鲜的牛粪。入水后空钩就在有牛粪的石头旁边,钓上来的都是个头较大的鲤鱼。我问为什么,渔民说这和鲤鱼的吃食习惯有关,鲤鱼总是先将牛粪周围的杂物“检去”,然后再进食,结果在用嘴“检”杂物的时候上钩了。

我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对的,毕竟这是他们多年的经验,而且收获不错。但是他们的理论是错误的,他们用人的思维去解释鱼的行为,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鱼是在吸食牛粪的时候误食了鱼钩才上当的,鱼这样的低等动物永远也不会把鱼钩看成是致命的危险物,吸食的习惯决定了不可避免地要同时吸入一些杂物,我们的鱼钩吸入容易吐出难,这才是这种钓法的原理,这也就是空钩钓鱼的原理,手竿、传统、糟食钓鱼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很好典范。

(六)怎样提竿

我们很多朋友犯的错误就是提竿太猛,有些朋友即便是提空竿也把竿子搞断了。抖动手腕提竿,让钩尖刺入鱼的肉体这才是正确的提竿方法。抖腕的幅度不能大,用力也不能大,这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我的一个经历很能说明一点问题。

那是我初学钓鱼不久,我在钓手竿的时候旁边还放了一个手线:串钩、纯玉米面饵料有点硬,手线的另一头就绕在一个线板上,线板没有压任何东西,就这样随意放在离水边有近一米的地上。突然我的线板被拉动了,差点被拉进水里。毕竟我从来就没有用过手线钓鱼,所以我的反应很幼稚:我快速抓住线板,根本就没有用力拉动手线使得鱼钩有一个刺入动作,而是慢慢的就像是小偷一样的慢慢的往回收线。我可以说一个很少有人看见过的现象出现了:一条四斤多的草鱼在水面上悠闲的翻转着身躯、飘飘悠悠的被我拉了过来,就在离我还有两米左右的时候它一个翻身钻入水底跑了,我的钩子根本就没有刺入它的肉体。

我们应该承认,小小的鱼钩要刺入鱼的肉体是不需要费多大力的,仅仅是这点力不足以让鱼乱跑乱窜。如果我们提竿太猛,对鱼的刺激太大,鱼当然就要使劲的窜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很难控制鱼的走向了。有时候我们稀里糊涂的就把一条大鱼拉到了岸边,为什么,主要就是我们对鱼的刺激很小,鱼没有感觉到危险。可是当它感觉到危险时,当它发力挣扎的时候,你是很难把它控制住的。我在安徽金寨的梅山水库,用3米6的短竿也把一条近一米的鲤鱼“请”到岸边来玩了一个完整的8字,我对它的刺激很小是主要的原因。可是后来它不高兴了,我的两根2.5号的琥珀线也不能把它制伏,说断也就断了。我用3米6的软调竿钓起十三斤四两的原塘花鲢,成功的秘诀还是提竿轻。所以提竿轻,对鱼的刺激小是能否进入遛鱼阶段的关键。那些刚提竿大鱼就往深处窜,毫无疑问是提竿太猛,急于把大鱼拉到岸边所引起的。很高兴的是,现在有不少的朋友,用自己的体会也证明了我的这个观点。

当我们提竿的那一瞬间,鱼跑的方向有没有规律?有些朋友认定鱼总是往深水区跑,我对此持不同意见。我始终认为,鱼总是向你提竿的反方向跑。换句话说,鱼总是和你较劲,也只知道和你较劲,后果是什么它就不管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很简单的试验:你把钓点不要选择在竿身的延长线上,而是前方偏左一点,我可以断言,你今天提竿后鱼的第一反应都是向左前方跑。因为你的钓点偏左,提竿力的方向就偏右,鱼肯定就向偏左的方向跑,左撇子则刚好相反。这就是我平常说的,你往左面提竿,鱼就往右面跑;你往右面提竿,鱼就往左面跑;我们经常是向正后方提竿,鱼也是经常向正前方跑。如果你能垂直的向上挑竿,鱼就原地打转。

有一次我在外面钓鱼,我站的地方是一块伸出去大约一米的凸台,我就在突出部分钓远。一会儿来了个年轻人,就站在我的左边溜边钓,钓点靠近草。很快他就钓上一条鲤鱼,但是鱼钻进草里很容易就脱钩了。他又下竿,再次有鱼咬钩,他使劲的往外杨竿,鱼还是钻进草里去了,接连跑了两条不小的鲤鱼,他灰心的走了。他前脚刚走,我就调转方向把钩下在他原来的钓点,竿稍不是平放,而是微微的上杨并偏向左边。很快就有鱼来咬钩,我看准了时机,轻轻的向左一抖手腕。我预料的事情发生了,一条一斤多的鲤鱼直接向右冲去,我顺势把鱼领向右边。鱼在水里划了很大的一条弧线,当它被我领到岸边来的时候已经无力挣扎了,摘钩、放鱼,又如法炮制的打出了第二竿、第三竿……

还有一次,我在省农大鱼塘钓鱼。这里有一个鱼塘,它的形状很不规矩,四周全是柳树。有个钓点凹进去一块,三面是树,一面和大水面相连。我的朋友就在那个凹处打了窝子并叫我去试一下,我拿着5米4的长竿好不容易的才进了钓点。刚下竿就有动静,只见漂上下点了两下就稳稳的送起来,我本能的只有向上挑竿(别无选择),奇迹出现了。鱼没有乱窜而是原地顺时针打转,一圈、两圈,第三圈鱼刚好到12点位置,我顺势把它领了出来,鱼在水面划了一条很大的弧线后被我拉到岸边。当我用手去抓它的时候,它一点反抗都没有。得到好处的我用同样的办法接二连三地在那个钓点钓起了四条鲤鱼,条条都在两斤多,个个都是一个模样:先是顺时针打转,然后被我领出来用手抓。

了解鱼的这个特性,对我们钓鱼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你选定了钓点以后,就要根据水下、岸边的情况来确定你希望鱼的第一个逃窜方向,有了这个方向,也就有了你提竿的方向。控制好了鱼的第一个逃窜方向,往下就好办多了。只要保证钩不挂底,鱼不向树枝、草丛里钻,剩下的事就好办了。把鱼领向明水区去遛,那是你的天地。

(七)怎样遛鱼

鱼的动力来自尾部,是后驱动,鱼钩在前面,因此要想改变鱼的游向就很容易,从力学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假设一条鱼往正北方向游,你向正西方向拉,此时二力的夹角为90度,鱼很容易向西拐。你向西南方向拉,此时二力的夹角为135度,鱼拐弯也不太难。你向正南方向拉,此时二力的夹角为180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要让鱼拐弯就很难了。你如果要把鱼往西北方向拉,此时二力的夹角小于90度,那叫领鱼,此时是最容易的,这些都是我们在钓鱼时的体会,是不难理解的。或者说要想省力,你对鱼的作用力和鱼的游向之夹角要越小越好,顺着鱼逃窜的方向往回拉就比较容易把鱼拉回来。用土话来讲就是要顺毛捋,不要和它太较劲,要在它不知不觉中达到你的目的。

可是有朋友说,他遛鱼时用的劲要比鱼的体重大多了,远不是用几倍能形容得了的。鱼的泳力究竟有多大,鱼的泳力真的是其体重的几倍吗?我明确地回答,不是。我们鱼竿的净钓力很多都不到两公斤,如果鱼的泳力是其体重的一倍,我们就很难对付两公斤以上的鱼。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两三公斤的鱼还是很好对付的。这个问题怎么看,从杠杆的力系来看其实并不难理解。设鱼竿不会弯曲,遛鱼时两手握竿一前一后,前手为支点,后手为动力点,竿梢为阻力点。不难看出,对人来说这是一个很费力的杠杆。就3米6的竿而言其比例是1比7,5米4的竿其比例是1比10!当然你得费点力了。可是鱼竿肯定是要弯的,对弯曲后的鱼竿作力的分析要复杂一些,此处斩且不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人而言这仍然是一个费力的杠杆。人虽然费力并不能说明鱼线受到的力也大,我的经验值是:二力夹角为90度时,6分之一鱼的体重力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鱼拐弯;二力夹角为135度时,4分之一鱼的体重力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鱼拐弯。让鱼不断地在很小的范围内拐弯(倒8字遛鱼法)就可以很好的消耗鱼的体力,准确的掌握好鱼的动向(水下的鱼看不见,只能凭经验来判断),即时采取果断措施也是很重要的,这要靠经验的积累才能作到运作自如。

我们钓鱼的时候,随时都可能遇上大的。野外的鱼因其野性很足,这时简单的靠“8”字遛鱼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大鱼要往远处跑,这时要想把它拉回来就只有倒竿了。我在这里说的倒竿和拔河完全不是一回事,拔河的结果就是断线,倒竿则可以很好的把鱼拉回来。

我们都知道,大鱼一旦上钩千万不要急于把它拉到水面上来,因为这样做大鱼就会受到惊吓,大鱼本身就不愿受你的摆布。当大鱼要往远处游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它拉回来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我们设水的深度为一米,岸高为0.4米,3米6的手竿。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坐着抬竿,鱼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大约是45度,就是说鱼受到一个45度斜上方的拉力。如果我们对鱼的拉力是1公斤的话,那么鱼实际上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垂直向上,另一个是水平向岸(假设这时鱼是向正前方跑),这两个力都是0.7公斤。就是说,我们虽然对鱼施加了1公斤的拉力,但是往回拉的力量只有0.7公斤。注意,这是夹角为45度时的情况。

如果我们站得更高,水更深呢,这个夹角就会更大。如果夹角是60度,这时我们对鱼的拉力还是1公斤,而这时鱼受到往回的水平方向的拉力(分力)就只有0.5公斤,而向上的分力却有0.86公斤。这个时候,鱼感觉你并不是要把它拉回来,而是要把它拉出水面。

上面的例子充分说明:当我们的拉力不变时,竿尖越高,水平方向的分力越小,垂直向上的分力越大;竿尖越低,水平方向的分力越大,垂直向上的分力越小。如果你的竿尖与鱼在同一个高度用力,那么向上的分力为零,换句话说就是效率最高,更容易把鱼拉回来,这就是倒竿的力学原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认为:当大鱼要往远处跑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拉回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竿尖的高度,同时使劲往回拉。

倒竿就是变原来的上举鱼竿为下插鱼竿,上举鱼竿时竿身好比是上抛物线,倒竿就是向左或是右两侧倒下变成下抛物线,竿把翘起来向上。不难想象,只有这样的倒竿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竿尖和鱼的相对高度。在整个倒竿的过程中,竿体始终是弯的,始终是吃上劲的,决不能有一时的松懈。倒竿决不是拔河,拔河的结果必然是断线,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我们怎么能用拔河的方式去遛鱼呢。

倒竿是有方向的,并不是随便往那边倒都行。如果鱼是向左前方跑,你就向左边倒竿;如果鱼是往右前方跑,你就只有向右边倒竿。对于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握竿的人来说,往右倒竿很不方便,因为这个时候双手是交叉的。我们只能先倒竿然后视机再把手换回来,如果先去换手可能就没有时间去倒竿了。

遇上一条大鱼很难,让它吃钩也不容易,能成功的制伏它就更难。

(八)水温与钓鱼

在西部高原地区,日温差很大。从宝鸡往西走,温差越来越大,兰州地区的日温差在13-15度,西宁的温差更大。一个地方如果温差太大,无疑给我们钓鱼带来很多麻烦。兰州的4、5月,很多山沟和阴面水域就很明显,深处的水温很低,可是在浅处,特别是在向阳的浅处水温已经很高了。我们一般钓的对象鱼都属温水鱼,它们都是趋温的,在多数情况下哪里的温度高,它们就游向哪里。就是在温差相对小一些的地方,鱼也是在寻找更适合自己温度的水域。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钓点早晚好,有些钓点中午好。

在自然界,太阳是从上面加热水域里的水。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水温很不均匀,同一时刻,同一水域的水温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就连露天游泳池里的水也经常是这块热那块凉,这就要我们钓鱼时“一日三迁”。

这种现象在初春和秋末尤其明显,在这两个季节,早、晚要钓深,中午就要到相对浅一点的地方,这也是我们选点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北方还有一个问题不要忽视,那就是阳面和阴面。我们能直观的感觉山坡的阳面和阴面温度上的差别,但是我们很少去感觉水里的阳面和阴面的温度差别。北方春、秋的太阳因为向南偏斜得比较厉害,所以山的阴面的温度就要低的很多,同样的道理,阴面水底的温度也要低一些。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个我们一般都知道。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这点却被很多人忽视了,或者说搞反了。原因很简单,参照物变了,水之北不就是山之南的水下部分么。有人说水面温度都差不多,的确,由于风力的作用,水面的温度是差不多,可我们是钓底,鱼也是在底层活动,我们当然要考虑底层的温度,除非你是钓花、白鲢。

人们经常说“神仙难钓正午鱼”,究其原因,我认为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鱼儿吃食总有个时间,任何动物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觅食。总有休息、闲逛、吃食这么几种状态,这就决定了我们钓鱼也有时间性。当然,如果鱼的密度较大,食物匮乏,相对来说鱼觅食的时间也就要长一些。如果鱼的密度本来就小,相对来说食物就比较充足,鱼儿吃食的的间隔就比较明显。表现在我们钓鱼的时候就有较长的空竿时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有所改变。盛夏浅处的温度很可能就太高了,这时鱼儿就会往更深处去“避暑”;而在其它季节,可能就是浅处的温度更适合鱼儿的要求,它们很可能向岸边的浅滩集聚,特别是一些有草的浅滩更是鲫鱼喜欢的地方。所以到了中午这段时间,钓点最好移向浅处,这就是“一日三迁”的真正原因。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很多朋友不习惯在这样的浅滩钓草,我的意见在一开始定点的时候就要远离这些地方,这些“是非”之地离得越远越好。

总之,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水域在不同情况下温度的变化规律,很好的掌握这些规律对我们选点是有好处的。这是从宏观上的选点,这些在很多地方和季节是很重要的选点依据。

(九)风对垂钓的影响

1.上风与下风。

水面在较长时间风力的作用下是会流动的,风把上层已经晒热的水不断的吹向下风处,底层的相对温度低的凉水不断的向上风处流去。时间稍长,下风处的水温就要比上风处的水温高出很多(在温差大的地区很明显),这就是规律。也就是说,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下风处要比上风处好。你在下风处投下的饵料,它会随着底层的流水而带向远处,远处的鱼很容易顺食而上,最后进入你的窝子,这是下风处好钓鱼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先分析上风处的情况。上风处的底层水是向岸边流来的,这个流向岸边的底层水也会把我们的饵料带到岸边,这个时候只有岸边这部分鱼有可能闻到饵料的气味,可惜这个范围的鱼实在是太少。而如果是在下风处,情况就不同了。下风处底层的水是流向远方的,说句极端的话,你就是把饵料倒在脚下的水里,流水也会把饵料的气味带向远方。往后的情景我就不多说了,这层窗户纸已经捣破,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呢。

鱼儿在水下经常是头朝下风处并向下风处游去。在我们人看来,鱼爱顺风游好像有点不对头,其实他是逆水而行,要知道,鱼是很不愿意顺水而行的。顺水而行鱼就很难呼吸,这是鱼的呼吸方式和特点所决定的。

当然,选择上风处还是下风处下竿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抛竿的基本功如何,水下、水上的障碍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很难有十全十美的钓点等我们去坐。

2.风向

3.从整体、宏观的高度来看,风向的不同其效果是有区别的。就我国的地形来看,东风、南风湿热,西风、北风干冷。

4.但是就局部而言,因为地形、建筑的原因,南风变成了西风、北风变成了东风,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说风向的时候,一定要说宏观的风向,不要被局部的假象所迷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8819.html

更多阅读

野外露营注意事项 户外露营背包

野外露营注意事项——简介喜欢野外探险的朋友们经常会在野外露营,但是在野外露营需要准备好很多事情,营地的选择和帐篷的搭建以及食物和安全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的。下面冰冰分享一些野外露营应该注意的地方。野外露营注意事项——

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 野外烧土豆

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简介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工具/原料刀,土豆,盐,牙膏,电线,绒线或干草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方法/步骤在野外如何用土豆加盐发电生火 1、首先,用

飞升野外boss坐标刷新点最新版的整理 剑网3野外马驹刷新点

  qq飞升的玩家们,今天我为大家带来飞升野外boss坐标刷新点最新版整理。希望能够方便一下玩家朋友!首先等级低点的BOOS基本没刷过,所以低级的地图BOSS的坐标不会很准,但是大概是在那范围内。  粉色的是BOSS的刷新点,绿色的是不确定

如何选购野外求生刀 户外十大求生刀图片

???野外求生刀是野外生存爱好者探险必备的装备可以说是整个野外生存当中最核心的求生工具,一把好的求生刀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出关键的作用同时还有可能救你的命,所以选择一把好的野外生存刀是至关最要的。一、 按照环境选择对于

声明:《野外垂钓 野外垂钓地方》为网友愤怒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