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案

第1课 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

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

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

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1

3、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

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

毁的桥梁有50多座。

4、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

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6、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

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 “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

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

和那份希望。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7、评述讨论。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

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

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

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

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

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3

第2课 新老厨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

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

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

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

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5

第3课 设计小板报

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

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

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

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

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

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教学后,继续演示CAI

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

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

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

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

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

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

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

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

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

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7

第4课 我的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

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

本的面部表情。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

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

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

描写生。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

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

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

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

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

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

材料,谈谈画自己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

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9

第5课 幽默大师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

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

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幻灯显示一幅情境漫画,学生上台选一幅漫画介绍个人的理解(所表现

的主题、含义)。

2、探讨漫画。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特点(主题、技法、创意)。

3、欣赏漫画。幻灯显示师生共同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4、试画漫画。

(1)学生自由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2)教师建议:想一个幽默的内容,试画下来;可以尝试改变书本及收集的作品,以自

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课外拓展。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己的感受。

1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

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记住外貌特征;收集漫画资料。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主题。主题:漫画人像。

2、欣赏范作。

(1)辨别两张人像画(一为漫画,二为普通人像,说辨别方法)。

(2)说说漫画中的人像与平时绘画作品中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概括漫画人像特点。

(4)教师小结。(漫画经过夸张、变化,表现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学生创作。

(1)主题: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面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技法进行创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4、互赠作品。

(1)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5、课外拓展。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思考的有意义的事情。(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11

第6课 灯彩辉映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

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

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12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

赏性强、漂亮、有趣。(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

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教师)彩灯、录像。

教学过程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学

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学生展示作品。

(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13

第7课 杂技表演

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

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 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

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学生作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表演艺术。

(2)小结: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表演艺术。

(3)交流:杂技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杂技?

如: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及中外杂技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杂技艺术。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请学生思考杂技动作的塑造方法。

(2)指导表现人物的动态:

①请学生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教

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14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修整。

(3)提问:怎样使惊险的动作保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及泥塑作品范例: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

互相讨论做法。(板书:优美、惊险。)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出杂技人物优美的造型;②作品是否抓住了杂技表演时某

一特有的姿势;③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可以采用如体操比赛中的裁判评分的方法,由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判团进行亮分取平均值。)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3)保存学生作品。

(安全提示:课后请学生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动作。)

1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

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

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 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

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

(教师)橡皮泥、学生作品、相关工具及材料(如铁丝、电线、棉线、吸管、瓶盖等“道

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老师想开办一个杂技艺术团(或者举行一场

大型的杂技汇演),增设一些精彩的表演项目,邀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友情出演,交流、切磋技艺。

(2)欣赏大型杂技表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

(3)交流感受:舞台上除了那些正在表演的演员之外还有什么?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杂技表演时所用的器械和道具?

2、述说感受。

3、结合表演,观察组合。

4、集体创作,表现主题。

(1)思考创作的主题,简单勾画出草图。(有时间可展示交流)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组杂技项目的作品;

②表现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给作品取个名。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每组选派代表解说。

(2)小节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16

第8课 巨大的恐龙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

(教师)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认识恐龙。引入:你们喜欢恐龙吗?想知道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吗?今天老师和大

家一起到奇特的恐龙世界里来了解有关恐龙的更多的知识。你们愿意吗?板书:“巨大的恐

龙”。

2、欣赏题。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恐龙的各类资料。

① 分成几组。按组将学生收集的恐龙的资料分类。可分为立体玩具组、图片组、文字

资料组、影片动画片组等并将其放置或粘贴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分类布置。(学生将收集到的恐龙的资料分类。看一看、找一找恐龙有哪些种类,有没有自己知道而资料中却没有的种类。)

②辅导巡视。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放置、粘贴,完成的学生进行欣赏参观。

③小组讨论。

(2)看一段有关恐龙的影片《侏罗纪公园》,观察恐龙的不同种类和生活环境。

(3)说说你最喜欢的恐龙。分别从该恐龙生活的环境、体型大小、造型特点等方面述说,

也可以模仿恐龙行走的姿势和叫声。

(4)补充介绍恐龙其他的知识。

教师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呢?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恐龙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电视、电影、书、博物馆……)

教师:交流发现恐龙的外形特征。恐龙由于生活习性等原因,身体外形相差很大。

3、表现创作,教师辅导巡视。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心中的大恐龙。

4、引导学生注意画面要设计得丰富、生动。

1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学过程:

1、欣赏上节课的学生作业。出示学生上节课的作业,表扬画面安排好、恐龙动态表

现好的作业。

2、涂色技巧指导。

(1)再次观看影片或图片,观察恐龙生活的环境。在看影片和图片时引导学生将观

察到的植物或另外的动物也要在作品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①将植物和恐龙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注意构图的饱满。

②完成后涂色。

3、学习能够在画面上突出主体物的涂色方法。

(1)冷色背景就用暖色表现主体物。

(2)暖色背景用冷色表现主体物。

(3)主体物的颜色和背景色也可以为明度对比。

4、展示作品。

学生互评涂色技巧、恐龙特点的表现能力。

18

第9课 照猫画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

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画纸、其他表现动物的材料(旧报纸、彩纸)等。(教师)各种猫科动物的图片资料、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听听、猜猜,引出课题。

(1)请学生听一听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

(2)教师小结:这些凶猛、灵敏、温顺……的动物都属于猫科动物。请学生看一看动物

们的形体特征和有关知识(最后定格至猫),这些动物的特征都与猫相像。今天,我们要照着猫的样子画与其形体特征相近的动物,揭示课题《照猫画虎》。

2、分析、比较,学习画法。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图片欣赏,复习猫的特征。

通过猫的图片、徐悲鸿的作品《猫》和学生上学期学过的《可爱的猫咪》的习作,复习猫的形象特点:①猫的主要组成部分。(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②猫的毛色。③猫坐、卧、行、走的动作变化。

(2)对比欣赏,归纳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

通过对猫、老虎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的对比欣赏,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归纳出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外形相近,主要是形体大小和毛色花纹不同。)

(3)佳作欣赏,分析优秀作业的艺术表现方法。

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①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②表现过程中如何突出动物的特点?

3、造型、表现、再创造。

(1)作业要求:先轻轻地画出猫的形象轮廓,再改画成其他猫科动物。

(2)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大胆想象和表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来。

19

第10课 跳舞的点和线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教师)国画工具、

国画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

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究。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

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2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

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

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

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

面构成探索。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

(教师)相关国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激趣。评一评:展示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赏一赏:展示点线组合的图片资

料。谈一谈: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喜欢哪种组合?为什么?。

3、教师点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合作完成“点线乐园”的制作。

说一说:每小组派代表陈述课前的设想——点、线在干什么?在哪里?让同学互评,

教师再点评。

4、作业要求。

表现主题的要求:有节奏、快乐。学生大胆表现: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表现形式不

限,并添加适当的色彩。

5、评价:先分组展示,小组自评,陈述创意的得与失。再学生互评,相互启发、指正,

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若干。最后教师点评。

21

第11课 我爱大熊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重点: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难点: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常用工具(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等),毛毡或报纸。

(教师)中国画常用用具、大熊猫图片及范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熊猫的图片,讲述熊猫的生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问:你见过大熊猫吗?它生长在什么地方?你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大熊猫生活在我国温暖、湿润的西南地区山林中,会爬树,爱吃竹叶和竹笋,是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它那黑白对比强烈的色彩,浑圆的身体和稚拙的动作,逗人喜爱。

(2)揭示课题《我爱大熊猫》。

2、佳作欣赏,学习画法。

(1)指导学生欣赏熊猫的图片和吴作人的作品《节不可撼》,理解熊猫的形体结构和形象特征:①熊猫头部呈圆形,身体呈椭圆形,体态肥胖。②熊猫的头、胸、腹背和臀部为白色,耳朵、眼眶、四肢为黑褐色。

(2)指导学生自习教材中熊猫的画法步骤图。

(3)教师示范大熊猫的作画步骤:①根据熊猫外形和动态,用炭条或铅笔轻轻地勾出基本形。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注意控制毛笔水分和运笔速度,学习墨的渗化方法。画头和身体时墨色可渗化得多一些;画眼、耳朵、四肢时笔中水分要少一点。)

3、欣赏感悟,明确要求。

(1)欣赏同龄人作品,开阔创作思路。(教材中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大熊猫活泼可爱。)

(2)抓住大熊猫的动态,创作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熊猫图。其创作步骤:①构思。②用淡墨画出头和身体。③用浓墨画出眼、耳朵和四肢。④添加一些生活环境(例如竹、竹笋、熊猫表演杂技的道具等)。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2

第12课 五彩斑斓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教具: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小水桶、最喜欢的色彩画。

(教师)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看图片思考问题。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你能说出教材第30页左边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说说你知道的颜色名称。

学生回答:有红、黄、蓝、绿、紫、黑、白……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颜色丰富、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2)板书课题。

色彩就像魔术师,使事物变得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五彩斑斓》。

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教师:颜料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交朋友呢!

(2)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

①认识三原色。

a、找一找: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身边的景和物是什么颜色的?

欣赏最喜欢的画,让学生找出画中出现的颜色有哪些?从而引出三原色。 23

b、教师:在这么多颜色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观看电脑课件)?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教师板书定义。)

c、观看。

教师: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教师:看后,你们知道几种什么色?教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d、想一想:红、黄、蓝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

红色——温暖、热烈、奔放的感觉。

黄色——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e、看教材上第30页,说说作品的哪些地方分别用到了这三种原色,学生交流回答。

②认识三间色。

a、实验分析。

同学们,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奇迹出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与黄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学生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

得出结论:教师把橙色块贴在黑板上。

学生尝试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得出结论,分别把绿色块和紫色块贴在黑板上。(或者用彩泥代替,进行混色。)(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

通过实验,下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相调得出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

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颜色是间色,学生交流回答。)

5、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任选一课)。

a、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成一幅画,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填色。

b、先用铅笔或油画棒画出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再进行着色。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调色组合要注意水的把握,中锋运笔,平涂着色。

讲评作业。

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挂历纸、胶水、白纸。(教师)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2、复习上节课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出示色谱提问:色谱中,哪些颜色属于三原色?哪些属于三间色?

3、欣赏课件,寻找生活中的原色和间色,说说其色彩效果。

4、尝试用挂历纸色块拼贴的形式表现红色主题、黄色主题或蓝色主题的季节画面。

操作步骤:

(1)在白纸上简单勾勒一幅表现色彩主题的四季图稿。

(2)根据图稿寻找挂历纸中的原色,并剪成碎片。

(3)将剪好的原色小碎片进行粘贴。

(4)调整拼贴作业中前后色彩的对比关系。

5、拼贴作业展示,教师讲评。

25

第13课 彩色撕贴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

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

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

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

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

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胶水(固体胶),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 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1)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2)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2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

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

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

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

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废旧胶水(固体胶)、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

的吗?

(2)比较分析: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

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3、研究技法,深入探讨。

4、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5、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27

第14课 星星闪烁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白纸、彩笔。(教师)剪刀、纸张、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演示用剪刀剪星状,请学生模仿操作。

(1)教师示范剪星状——四角星,并讨论:像什么?

四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呈长方形。

②再对折呈小正方形。

③以方形纸的中心为轴点,再对折呈三角形。

④轴心对边剪去一刀,打开成四角星。

(2)教师示范剪星状——五角星,学生模仿剪。

五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

②确定轴点,并沿箭头方向折。

③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二折。

④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三折。

⑤将轴点对边剪下后打开。

3、启发谈话。

教师提问:

①这些是什么形状?

②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举例说说。

③结合教材第34页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顶灯的照片以及油画作品《五角星》,谈谈作品的独到之处。

④还有哪些事物的形象是星状的?请相邻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

4、欣赏星状图案设计图片,感受星状图案的独特美感。

5、讨论星状图案的设计方法。 2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剪刀、彩纸、彩绳、彩泥。

(教师)剪刀、彩纸、彩绳、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欣赏交流相关图片,感受星形图案物品独特的造型美感。

教师:只要大家仔细留意身边,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星状图案的物品。它

们虽然是星状的,却有着不同的变化和色彩,都十分美丽。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请同学拿出收集到的图片,相互交流欣赏。看看、说说设计师的独特思路。(学生讨论。)

3、分小组设计制作星状物品。

如:设计制作星状纸拎包、星状靠垫、星状卡通拖鞋、星状饼干、星状挂钟、星状帽子、星状纸相框等等。

4、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第15课 皮影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卡纸、剪刀等皮影制作材料。(教师)录像、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从一个录像、皮影故事或者一件皮影作品引入新课。

2、交流。

(1)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知识。 29

(2)区别皮影和剪纸的异同。

(3)提问:怎样使人物“动”起来?

(4)师生小结: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

3、范作。

(1)出示范作让学生欣赏戏曲人物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

(2)交流作品中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或值得修改的地方。

(3)出示其他范作让学生自己交流看法。

4、创作。

(1)主题:制作一件皮影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创作;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纵杆;可以与伙伴合作完成;注意各类人物的造型特点。

5、讲评。

(1)对学生作业中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创作点评,以及活动关节处理的点评。

(2)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创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课前准备:(学生)皮影制作材料。(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1、继续创作。

(1)根据老师提的创作建议修改作品。

(2)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造型有创意。

2、演皮影戏。

(1)每小组协商好表演皮影戏的分工。

(2)小组表演。

(3)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皮影戏的特色、亮点。

3、讨论交流。

(1)评出“最佳表演队”并说明理由。

(2)评出“最佳皮影制作奖”并说明理由。

(3)表彰获奖者。 3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8457.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而我,本学年再次担任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入。“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品学习网触屏版

【摘要】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大纲要求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

声明:《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案》为网友最爱虎牙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