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家 教 育 到 底 咋 了——兴 县 农 村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老家教育到底咋了

——兴县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康 补 荣

一、写在前面的话

我是个兴县人,师院毕业后便远离了家乡,其间虽说也回去过几次,但兴县早已变得愈来愈模糊,残留在脑际的也只是些记忆的碎片。

家乡太穷了,连同事们开玩笑都说:“兴县、岚县,十年九旱”。每每这时,我只能无语。刺痛之外,我意识到兴县依然像一张网在罩着我。故乡,是我永远走不出去的牵挂。

记忆中,那数不清的山沟沟里清澈的小河在不息地流淌着,没有水泥路,没有小汽车,只有那耕地回不转牛的四荒山塬在诉说着这里的原始与贫穷。想起因在山上耕地而掉进陷穴致瘫的四叔,想起因打羊草而摔入深涧致残的大哥,我就不由一阵战栗。昨日就像噩梦挥之不去,我猛然觉得自己离开家乡纯属一种精神上的出逃。

也是机缘巧合,此番,尊敬的马文有校长派我回去调查兴县的农村教育现状,虽说已有5年没有回去了,但听到这消息竟说不上喜还是忧。如今调查早已结束了,我却像躲避什么似的,拿不起笔敲不得键盘,我该说什么呢,耳闻目睹的一切让我至今不敢相信,心中的震撼如霹雳仍在轰响,同行的几位同事那惊疑而困惑的目光,让我愈发感觉农村教育的话题太沉重。老家兴县的农村教育——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文章还得写,沉重与悲哀之余,我想到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遂打点起疲惫的精神,将一幅兴县地图徐徐展开。

2

回复

1楼

2011-06-15 21:32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三、为了马校长的宏愿

作为来自山老区的几名农村教师,我们多次被人误当作到村里招生的老师。我们不是记者更不是专家,但我们情系农村教育的赤子之心日月可鉴。从店湾镇到全国特困县,从穷山恶水走向恶水穷山,只为了马校长的宏愿——发展穷人经济、办好穷人教育。

近半个世纪里,以马校长为领头雁的三代人以罕见的牺牲精神,奋斗不息兴学不止,从一所破庙出发,从勤工俭学起步,趟出了一条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农村办学大道;闯出了一条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办学、自主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办学体制;开辟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自主生财、实业兴学的经费保障机制,用汗水、泪水与血水浇灌出一朵农村教育的奇葩。如今这位古稀老人仍在夜以继日地为农村教育操劳着,为穷人家的孩子忧虑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人的命运与穷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整日揪扯着他的心,马校长注定要将毕业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近几年来,马校长认真梳理他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潜心总结他探索农村教育的经验教训,紧扣当前农村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渴望调动一切力量,再次寻求破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本土办法。他的关注范围并不局限于左云县,而是放眼全国着手三晋,重点调查大同、忻州、朔州与吕梁。

记不清一共开了多少次会,也记不清派出了多少个调查小组,不论什么场合,只要碰见同志们,就是迫不及待和语重心长的叮咛:

“你赶紧回,到土院炕沿,到田间地头,到群众中去!要摸到最真实的情况!”

“老百姓人均年收入究竟是多少?穷人的生存状况到底怎样?”

“有条件的人家都有办法,你要专门找那些进不了城的穷人家孩子,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读书问题”。

“兴县的农村学校‘空壳化’程度到底有多严重,那里的辍学率到底达到多少?”

“那里的教育移民问题严重不严重,举家搬迁到城里怎么生活?”

……

从马校长的语气与眼神里我听出了焦急,读出了责任。奥运会开幕在即,我们一行4人火速赶回兴县。

回复

3楼

2011-06-15 21:34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四、兴县人眼中的兴县农村教育

此次调查因是深入农村,所以我们定位为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采取访谈与座谈的方法,在按照好、中、差各选取一个典型乡镇之外,也大胆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走访范围涉及8个乡镇、40多个村,约100户人家,历时1周。

我们这个调查小组中,作为一名唯一的兴县人,我有语言上的优势,更有复杂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好像是跳出去后的一种远距离瞭望与近距离端详,所以我不会无原则地指责埋怨,也不会非理性地夸饰溢美。我以一名兴县人的乡土情结与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透视兴县的农村教育。我牢记马校长的叮嘱,我们不是给人家挑毛病,而是为了农村教育的出路实地调研的农村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辛苦与诚心打动人,获得人们的支持。乡音依旧,我又成了一个地道的兴县人。早出晚归的一周内,我记下了刻骨铭心的一切,现梳理如下:

1、大改制与大撤并

农村学校的办学性质可以像川剧脸谱那样变来变去,而毫不知情的老百姓则无所适从。

第一种情况是私立学校摇身变为公立学校。蔚汾中学,是兴县最发达的蔚汾镇直属中学,校址位于离城5里的后发达村,创办于2000年,今年办学体制变为公立中学。接受采访的女教师叫奥改秀,当问到改制的原因时,这位从教13年的中教二级教师有些犹豫。闪烁间我得到这样的信息:由于经营不善,投资人撤股,教学质量低导致生源锐减,学校不能维持更不能发展。变为公立的就好吗?是啊,从此青蛙变王子,师资与经费都由教育局负责了,只要有学生就不愁生存。奥老师告诉我校长领着骨干教师出去招生了,后半年计划招三个班,学生总人数仍可保证400人以上。此学校紧邻县城,前景乐观,所以奥老师并不担心学生流失,女教师气质大方、穿着入时,骑摩托驶向县城的家。

第二种情况是公办学校大转包。原来的24所乡镇中学,有4所承包给了个人经营管理,分别是高家村镇中学、康宁镇中学、东会乡中学和罗峪口镇中学。这类学校的情形好于荒草一片的空壳学校,也好于纯粹的公立学校,但因尚属尝试阶段,故教学质量一般,竞争力较差。问了好几位知情者,都不作正面评价,意思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第三种情况是校长借壳下蛋办私立学校。以交楼申乡交楼申村为例,几十年的乡中学于2007年倒闭,成了乡中心小学的地盘。中心校的校长奥凤儿利用职务之便,将原来的小学盘到自己名下,自己出资自己办学,亮起了私立小学的牌子,与中心校竞争。据中心校的张琴琴老师讲,奥校长自个儿的摊子因左右逢源,故无夭折之虞。可当我联系到奥校长本人时,对方却以外出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只一个劲的探问我们的底细。

回复

4楼

2011-06-15 21:37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在县里变得面目全非,管理上既然没个一定之规,那就容易出现无序。

据史建国副校长讲,从蔡家崖中学与车家庄中学的情况看,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约1/4的在编教师不登讲台。这个比例可真够令人吃惊,我急于从一份内部材料《兴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中找到答案。史校长的分析在这份报告中都有提及。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很严重,工龄在30年以上的有622人。长期病休的、校内休息的、脱产进修的、外借的、擅自离岗的共有514人,这些人占编不在岗。兴县在职中小学教职工中共有非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等)693人,加之因年龄大,体弱多病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有105人。电大、教研室、进修校人机合计124人,这三类人都属于占编不在岗,加起来竟有1436人,那么全县登讲台的在编教师才达1870人,而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为3247人,那么实际登讲台教师的缺口实为1377人,除了449民办教师外,短缺教师928人,如果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批准内退,则实际短缺教师远远超过千人。

教师队伍既不稳定又不充足,村里的孩子顿作“鸟兽散”,那就干脆来个压缩处理——大撤并。

白家坪村是个200多人的小村子,我们问村里的小学变成空壳的原因时,村民很显然不明白其中的深刻原因,竟以为那跑到城里的十几个陪读家庭是有本事,所以当今年春天剩下6个学生时,那位民办老师自然要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再问,张大哥说:“人家上头说了,够7个学生才给派一个老师,就6个孩子,老师能值当的来?主要是没孩子嘛。”我无语。这个情况在许多村里得到证实,大坪上村上多的时候十几个学生,前半年时仅剩下4个,后半年开学时就丢2个了。村民说不够就没人管咧,得自已找地方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国家政策,不断撤并优化组合在理论很让人振奋,但在这里却有些失范。农民子女读书去哪里,一切显得是那么无序,这绝不是主管部门的初衷。

我突然找到这样一条消息:《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强调: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看看时间,竟是2006年。有专家认为,适当保留教学点,至少有以下好处:有利于降低教育直接成本,有利于减少教育机会成本,有助于偏远地区学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其实是人为的消极干预行为,这种冰冷强硬的行业作风,只能将一息尚存的山村学校活活抽垮。

大改制与大撤并反映的是兴县农村教育动荡不安不知所之的总体形势,也是下面诸多衰微表象的直接原因。

回复

5楼

2011-06-15 21:39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2、空壳学校知多少

原来24个乡镇都有初中,每个自然村都有小学,一直以来书声琅琅太平无事,但渐渐地没了生气。初中学校空壳化是近三四年的事。教育局王书记不急不缓地讲着他所知道空壳数据,可以确信的空壳初中至少有10个乡镇,分别是恶虎滩乡、杨家坡乡、交楼申乡、白家沟乡、固贤乡、肖家洼乡、赵家坪乡、小善乡、关家崖乡与圪垯上乡。算下来,初中空壳已达42%。而小学的空壳化则是迟早不一,但大多是近一二年的事,通过对6个乡镇的统计发现,小学空壳化现象更为严重,高达80%以上。

空壳学校背后是空壳乡与空壳村,赵家坪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走访村民,方知不少个人办学纯属短期行为,有利可图时热闹一阵,无利可图时抬腿走人。农闲时有学生,农忙时则没学生;甚至出现有教师时则有学生,没教师时则没学生的独特现象。动态之下,总数与空壳皆为不可知。谈到这些,50多岁的刘迎春老师也是一脸无奈。怪不得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连局里也弄不清全县到底有多少初中与小学学校”,真是咄咄怪事。

陈家圪台 全村250来口人,现在只剩下88人。村民们指着学校说:“前半年还有10个学生,后半年开学一个也没了。”陈明则说:“好多人家为了孩子念书都搬走了,现在的老师都是哄孩子的人,好老师一个也留不住。”

学校修在大路旁,坚实的砖墙与铁大门把学校围起来,安全而平整。三大间砖结构的平板房,虽是假期,窗玻璃与院子还保持着干净整洁。透过窗子,黑板上板书清晰可见,孩子们写的阿拉伯数字工整而稚气,黑板上方正中间是小国旗,两边写着“勤奋求实、立志成才”八个大字,黑板对面是鲜艳的学习园地,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画像:刘胡兰、居里夫人、阿基米德 ……教室里的一切都顽强地散发着文明的气息与求知的渴望,让身为教师的我好不振奋。只有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蘑菇菌像小山一样,显得突兀而不合时宜,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不再是什么学校,而是仓库。迈着沉重的步子从院里走出来,我不免替村里孩子们开始担忧起来,心直口快的陈明则指着旁边的一个小姑娘,热心地说:“这个孩子叫秀秀,10岁,她妈是个智障女人,这孩子后半年还不知道去哪念书呢,呶,那不是她妈!”顺着手指的方向看上去,上面土圪棱槐树下正是一个神情呆滞的女人。

突然想起在蔡家会采访蔡巧琴校长时,提到两个特别的孩子,一个叫孙彩红,家里的窑洞塌了,一个叫吕阿文,父母双亡,这两个孩子都得到学校的全额资助,在学校的吃住全免费。那秀秀呢?我不禁替她捏着一把汗。

陪读已经是一种万般无奈的选择,而秀秀一家竟连陪读也不能够,她们家实际上属于兴县农村教育里被完全抛弃的一族。而像秀秀这样的,哪个村没有呢?

回复

6楼

2011-06-15 22:02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3、“有钱的念书,没钱的喂猪”现象之流变

10年前,我回老家过大年,常去村里的老支书家里小坐,几十年的底层生活与管理阅历,让他对农村了如指掌。说到村里的情形,书记以惯有的幽默引述听来的顺口溜:“有钱的念书,没钱的喂猪”。反映的是90年代后期国家通过县管乡征的方式筹措教育经费,而实际上层层转移最后落到了老百姓头上的现实。那些年,村民教育负担十分沉重,乱收费成风,各项村提留、花样繁多的乡镇统筹费,其中乡(镇)村两级的教育费附加是大头。税负之痛下,读书成了有钱人的专利。一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跌入低谷,而辍学率、失学率却屡创新高。现在回头想起自己1990年前后读书的艰难,真是感同身受。

自2005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惠民政策以来,这种情况则为之一变。“两免一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兴县农村孩子“留得住”的问题,部分农民工子女返回老家读书,使得当地小学招生人数比过去有所增加。同时,新的《义务教育法》使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得以进入城市公办小学读书。如孟家坡的郭珍珍姐弟二人,跟随在西山煤矿打工的父亲来到太原,就读于太原西山矿务局三小,缴费与市里的孩子一样,珍珍自豪地与我交流着,引来身旁同村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走访了许多老师与村民,都真实反映了现在几乎没有因为交不起费而不让孩子读书的情况,但村里没学校了,进城的洪流裹挟着无数的家庭,新的负担产生了。听到不少人说:“甚么个‘两免一补’,免还不如不免,免得免得念不起了,花的钱更多了。”很多中小学在期末就预收了书费,说是开学退还,可据家长与学生们反映,其中猫腻甚多。老百姓对“一补”的执行也颇有微词,许多学校以顶账等方式千方百计算计学生,总之是到不了学生手里。

农民太穷了,仅能解决正常温饱问题后,即使免除了好多读书费用,仍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供孩子念书。吕俊生共4个孩子,都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卡脖子时候,老三吕晓宁16岁,在蔡家会的芦山中学读初三,开学时没钱走不了。他妈妈犯难地说:“孩子嚎得不行,只好卖粮食,再和众人借,添凑得620块钱让孩子去念。”

“穷人连亲戚都是穷人,连个借处也没有,唉——没办法”,孟家坪村的孙云云无奈地说,“现在是想喂猪也喂不起”。经打问得知,现在买头二个月大的小猪崽竟需七八百元。免除农业税与学费后的这种尴尬是我始料未及的。

沟庄头村的吕怀平,光着上身,扯着大嗓门毫不掩饰地说:“我4个孩子,3女1男,老小是男孩,计划生育罚款3万元。大女儿开学该念高中了,可一家4个念书的,熬死我也供不起,光饭钱一年就得六七千块钱,我到哪儿去挣,我是不敢让念高中了。”问到他咋养家时,他只抛来一句话:“我是四海为家、到处流浪!”

看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村里学校的空壳化,农产品价格上不去,让农民背负十分沉重的压力。表面看起来,开学那天交的钱少了,但实际上农民的教育成本却增加了许多,而收益呢?

此番回去没功夫和老支书小坐,不知他又有啥经典话等着我。我似乎只能想到:“有钱的吃着猪肉念书,没钱的念不起书喂不起猪”。

回复

7楼

2011-06-15 22:03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4、乡村教师与兴县农村教育

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表示我国将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全面推行农村的教师聘任制。

兴县的教师流失很严重,2005年脱岗358人,2006年脱岗506人,2007年脱岗566人,单2008年3月擅自离岗的教师就有109人,他们受不了清贫,有的下海做了生意,大多数则到了外县,以神木县、离石市,太谷县等待遇相对高的县市为主要流向。县里将这部分人的工资全部停发,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好教师外流的现象。只要拔不掉穷根子,村里的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往城里跑,城里的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往外地跑,民办教师与临时代教在兴县就不会消失。目前,全县教师队伍实际短缺超过千人,而县财政又养活不起这么多公办教师,所以民办教师与临时代考似乎是各个教学点的最佳人选。

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兴县顺应形势,使村里大量的教学点被撤并。近年来,全县共撤并学校284所,其中初中22所,小学262所,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有力缓解了乡村教师不足的突出问题,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蔡家会镇明德小学校长蔡巧琴说:“这么些年,民办教师可恓惶了,有的才挣几十块钱。”当问到民办教师对同工不同酬的态度时,蔡校长说:“有些教师生活不了,也曾罢过课。”结果怎样?“也涨了点。”听到蔡校长说村民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很普遍时,我想到了乡村教师因教书致贫的事实,只是未说出来。
【老 家 教 育 到 底 咋 了——兴 县 农 村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从教近30年的樊斌迎老师平静地说:“农村教师活得很平淡,都是个这样子,平淡也没办法。”当问到樊老师为村里服务了几十年,村里人一定很尊敬吧,樊老师目光黯淡地说:“因为自己收入低,村里生活好点的更看不起。社会上说当老师的细(兴县方言,意为‘抠门’),实际上因为当老师的穷么!”

老家代课教师收入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不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数量不足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县财政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持严重乏力的窘境。

56岁的刘迎春老师在十几个村里教过书,现在已经不愿进城了,也不想再教书了。刘老师憨厚地说:“年龄大了,再一个是城里消费贵,现在已到了内退年限,自己种点地算了,不想凑那个热闹了。”

才28岁的赵瑞芳老师教书也有10年了,却已经完全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全交楼申乡下面的小学里尽是民办和临时代课老师。”赵老师说,“民办老师怕被打发,所以又苦重又挣得少。”我忽然听到陈家圪台村此前来的公办老师没呆下去,忙问原因。赵老师一边往我们手里塞黄河边产的红枣,一边说:“那个老师不好好教书,所以村民也闹过事,强行锁了学校大门。”问到尊师重教时,赵老师很无奈地说:“学校就那么点桌椅板凳,可村干部也不管,家长们更不懂事。只要有婚丧嫁娶办席的事情,家家都来学校借桌凳,还回时缺胳膊短腿,好点的凳还要留下自家用。没有一家给赔偿修理过损坏的桌凳,学校墙头塌了无人问津,可只要是正常的收五毛钱也要来吵个没完。”当问到有何愿望时,赵老师以为我们真能解决什么问题,眼睛突然亮起来,迫切地说:“民办老师受半天没个结果,期望在老了以后国家能每月给个二三百块钱养老。”

我们走了,赵老师领着孩子又到坡上锄地去了,一片坟地紧挨学校,群鸦乱飞,孤寂而恐怖。这些拥有双重身份的民办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农民,培育的农村教育是那么的不专业,台下的学生如初级农产品一样,没有市场,没人稀罕,可责任就该他(她)们全部承担吗?

新盛村的陈美美是干了9年的代课教师了,只有初中毕业,一孔石头挂面的窑洞就是教室,学前班、1~4年级22人挤在一块的复式班。去年中心校执行上级政策,要打发她,村里人不让走,是因为舍不得。村里人知道他教书用心,才没有一个孩子转到外边读书。大家怕她太苦,经常给她拿菜拿鸡蛋,是因为敬她爱她。陈老师每月挣480块钱,当问到想不想离开时,陈老师笑着说:“习惯了就好咧!”

回复

8楼

2011-06-15 22:04

举报|



祥诞中学

中级粉丝

2

5、输在起跑线,更输在途中跑

樊斌迎老师平静地说:“820人的孙家窑村,前些年小学最多时有130多名学生,而现在只有学前班和1~4年级20个学生(其中学前班占了6名),5年级就去乡中心小学了。拿我那些年教出去的一届学生来说, 21个4年级学生走出去,小学辍学的几乎没有,但能读完初中的仅占一半多点,而升入高中只有3人,考上大学的一个也没有。”问到原因,孙老师说:一是因为家穷;二是因为村里普遍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认识不足;三是村里教学质量差,导致小学升不了初中,初中升不了高中,能考上大学的更是万不及一;四是学生普遍觉得升不了学,又就不了业。所以初中辍学率最高,许多学生十六七就出去打工了。

村里没有幼儿园,好老师留不住,即使勉强生存的那近20%的小学教学点,也只是些老教师和临时凑数的代教,初中不毕业的就登讲台并不在少数。交楼申乡窑儿湾村的刘文芳才17岁,先在附近的水泥厂上班,因为村里没老师,便被叫来应急,这种拿起粉笔就是教师的情况在村里已司空见惯。

上面是身体健康欠佳,满口兴县方言,一心想着内退,不知因特网与ABC为何物的老教师,下面是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混坐的一群山里娃,这样的复式班,这样的农村教育,还奢谈甚么科教兴县?

杨旭芳,女,杨家坡村人,今年17岁,2005年读初一时已经14岁,没升初二就失学,在家里闲坐2年,于2007年跑到太原打工,卖过装潢材料,端过盘子洗过碗,文化水平不如太原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别的技术活啥也干不了,辛苦下来只能顾个嘴,一分钱也剩不下。村里不堪的教学状况让她在起步上就落下先天缺钙的毛病,后来一步步跟不住,光小学就念了8年。

农村教师既是电脑盲又是外语盲,有的也自感普通话水平不适应教学要求。年轻些的渴望接触新知识,而老教师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整个教学质量让人担心。教育在兴县就像一辆破大车,许多村里的孩子被无情的扔在半道上,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绝尘而去。

在孟家坪中学教学楼门口,我们碰到正在装潢的孙平平,旁边是他的儿子孙凯。孙大哥说:“来这儿念初中的都是穷人,都是冲‘两免一补’才来的。”我们了解到,崭新的二层教学楼里装备起了拥有45台电脑的微机室,可快3年了,连教师都没摸过一下,而就读于该校的孙凯更不知电脑为何物。看大门的大爷说,上级领导莅临检查时,微机室是首先被观瞻的地方。当问到为何不把孙凯送进城里念书时,孙平平苦笑着说:“他学习早就落下了,进城也跟不住,就在这儿凑乎念吧,没办法。”

曾名噪一时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的蔡家崖中学,为通过验收,竟从公用经费中挤出1.5万元(一年)租用网吧的电脑来装门面。真是猪鼻子上插葱——装象。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一句空话,而老百姓最关心的升学更是天方夜谭,村里的穷孩子不幸充当了这种不公平待遇的牺牲品,十几年来,浪费了一茬又一茬宝贵的人才,让人无不为之痛心。用一句兴县歇后语形容,就叫“墙崖上挂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8449.html

更多阅读

原来昌乐气象局迁到这里来了 中国气象局

原来昌乐气象局迁到这里来了刘福新8月18日下午,阴,有薄雾,不是拍照的好天气,但比较凉爽。出住处(上海花园小区)南大门,折入方山路南段,尚未竣工的“国际花园小区”一带有几个妇女学车。再南行数步,看到了原来进入南流泉村的那条路。想沿着

老公后半夜威猛到虚脱令我起疑 虚脱

老公后半夜威猛到虚脱令我起疑文/情感处方上周二的时候我就发现老公最近身体虚脱的厉害,好像还没怎么运动就已经开始呼呼冒汗,我本以为是夏天炎热上火的缘故,再加上老公胖胖臃肿的身材,挺着一个将军肚,难免会有一些力不从心,我没有往心

罗小刚升频到FM105.6了! fm105.7主持人

罗小刚升频到FM105.6了!刚才在博客上看到有听众问及2010年是否不做《方言》了?才发现自己的装神秘是多么的“神”了。于是也就一并跟大家交流两句:1、从元月4号开始,小刚同学的《小刚方言》就升频到FM105.6了!其它都不变。时间也继续是

声明:《老 家 教 育 到 底 咋 了——兴 县 农 村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为网友为爱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