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枫桥夜泊
这钟声,苏州人熟悉,因为它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发出;
这钟声,中国人熟悉,因为它穿越了华夏1500年的时空;
这钟声,外国人也熟悉,因为那首《枫桥夜泊》的诗歌把它带出了国门。
唐代诗人杜牧的笔下,曾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不知道其中是否包含苏州的寒山寺?从南朝建寺开始,寒山寺的确有一千五百岁的高龄了。
树影婆娑中,普明宝塔身姿挺拔,依旧焕发着青春。古老的运河,朝朝暮暮从它身边流过;扬动的船帆,日日夜夜在它耳边轻语。它们见证了这位庄严肃穆的老者,曾历经岁月的寒秋。
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但那时候,塔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宋代的《吴郡图经续记》和《吴郡志》,记载了普明宝塔诞生的时间,却没有描绘它的形象。不过,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建寺开始,寒山寺的命运便一直与时代的兴衰连在一起,几经世变,屡毁屡兴。
寒山寺的建寺僧人,是唐玄宗时代的希迁禅师。但寒山寺的出名,得益于寒山子的到来。
唐代贞观年间,僧人寒山子“来此缚茆以居”,由于他的到来,希迁禅师便把这所寺院称作了“寒山寺”,妙利普明塔院从此有了自己的寺名。
那时候,寒山寺不过是运河岸边一座名不出众的普通寺院。直到有一天,唐代落泊的诗人张继来到寒山寺,写了一首题为《枫桥夜泊》的诗,才“天下传诵,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寒霜满天,愁绪满怀,风高月黑,钟声曼漾,这意境凄美的诗句,雅则雅矣,却预兆着寒山寺一千五百年不平凡的兴衰命运。
在后来的岁月中,寒山寺数次遭受破坏。然而,它又数次兴建重修,倔强地为人间播撒佛缘与爱心。
历史上的僧人希迁、法迁、昌崇、深谷昶、本寂,地方开明官吏孙承佑、况钟、陈夔龙、程德全等,为寒山寺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南朝到民国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正是他们的努力,寒山寺才多次毁后得到重建。
不过,在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的岁月中,这些僧人和官吏,终究没能保住一个完整的寒山寺。日军寇据苏州的时候,寒山寺的殿堂屋舍,一度沦为日军的仓库马厩。1949年苏州解放的时候,名闻海内外的千古名刹,已是一片凋零。
寒山寺在新中国才获得了新生。六百年不见踪影的普明宝塔,只有在今天,才重新屹立在寒山寺的寺院中。
(片花二: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经过1500年的发展,寒山寺闻名海内外。一个小小的寺院,既不是佛教宗派的祖庭,也少有著名高僧驻锡,命运何以钟情于它,它又何以名扬四海,众心向往?这就要归功于寒山寺对佛教内涵的刻意显扬了。
梵呗、钟声,为佛寺所共有,但在寒山寺,已经上升为文化心灵的感悟,僧俗四众,四海内外,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共鸣。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兴衰,寒山寺永远面向人间社会。
这其中,寒山寺历史上的各位高僧功不可没。
“寒山寺”本身就是以僧人寒山子名字命名的寺庙。历史上的寒山子,究竟为寒山寺做过多少事,史书并无具体的记载。后人只知道,当唐代的希迁禅师在苏州普明塔院筑起寺院的时候,寒山子在这里只是“缚茆以居”。但寒山子的精神与佛家思想,却影响了寒山寺僧人,成为寒山寺延续千年的一笔宝贵财富。普明塔院取名寒山寺,很大的原因在此。
寒山子是黄河流域农村的孩子,唐代文人的理想“金榜题名、边塞立功”,就是他的全部理想。然而,他“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父母去世后,在家里又受到歧视,只好沿着黄河和运河出游,来到苏州。之后,又出游到浙江天台山,在那里的寒岩隐居了下来。
当年的寒山子,头戴桦皮冠,身穿百结衣,脚踏大木屐,似疯似颠,且笑且歌,常常独自一人,从寒岩来到70里外的国清寺。
国清寺的著火和尚拾得,用残饭剩菜款待他,使其能够生活下去,从此二人成了朋友,也成了佛家艺术世界中的一对圣人。
寒山子没有实现文人的理想,却给后人留下了300多首诗。这些诗作古朴直白,佛理浓郁,抚熨了作者内心与外界的隔阂。在诗中,深奥的佛法常常与日常小事结合在一起,语言平淡,却自成一体,成为后人模拟的对象。清代雍正皇帝说,寒山子的诗“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正古佛直心直语也”。
人们喜欢写寒山子,喜欢画寒山子。寒山、拾得,已经成为僧俗艺术世界中两个珠联璧合的出家人形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笑!从北宋至明清,不断有人雕塑、描绘寒山拾得的笑容,可惜这些作品大都失传。
一个笑字,使寒山、拾得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来拜佛门的人,常常心存烦恼。而在佛门净地,不仅能看到佛祖、菩萨、罗汉,还有笑逐颜开、心无芥蒂的寒山子,于是所有烦恼,都会烟销云散,拜佛的信客也会跟着笑起来。
寒山子摘掉桦树冠,洗净身上衣,手捧荷花枝,就成了百姓美好祝愿、善良寄托的化身了。他进人寻常百姓家,也出现在各种喜庆、吉样场合,与拾得真正成了“和合”二仙!
寒山子的影响还走出了国门。他的诗在元代就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译为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寒山子的形象,还影响了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学生思潮和嬉皮士运动。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寒山寺,参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与偶像。
(片花三: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寒山子给寒山寺一个名份,而寒山寺真正的开山祖,却是唐代著名禅师希迁。
希迁亲历过武则天、睿宗、玄宗、德宗等几个朝代。这位高僧年轻时初入佛门,就受到六祖高足行思禅师的器重。不久到衡山南寺,结庵以居,时人称之为“石头希迁”。
希迁禅师创建寒山寺的事,史书上记载不多,只有明初姚广孝的《寒山寺重兴记》一文提及。据说草创期的寒山寺,“以其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可见当时的寺庙,规模不大。但由于地处运河交通要塞,却人脉旺盛。
寒山寺的创建和命名,使希迁禅师成了寒山寺真正的创始人。只可惜,宋朝的建炎年间,寒山寺遭遇战争,被官军破坏,“寺僧逃匿.颓檐委地,飘瓦中人。四壁萧然,如逃人家”。
就在此时,法迁长老和他的徒弟们入居了寒山寺,开始修葺这些破败的建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寒山寺栋宇一新,还新建了举行法会的道场“水陆院”。法迁长老又用三年时间,修复了普明宝塔。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法迁长老严于律已,“不以一毫私其身”。师徒们或持钵、或持簿,乞施于民间,一有收获,全部用在寺院的重建上,受到当地民众的敬仰和支持。然而,法迁长老的心血,又毁于元末明初的战火。劫后的寒山寺,几乎面目全非。
明代的永乐二年,又一位禅师深谷昶来到了寒山寺,受僧录司之命,担任寒山寺的新住持。初来乍到,赤手空拳,禅师不辞辛苦,与众僧徒一道,化缘募捐,铲草除砾,兴建寺院。
在深谷昶师徒的八年努力下,大雄宝殿、方丈室、山门、法堂、斋堂、库房等寺院建筑,一一完工。他们还在方丈室安放了寒山、拾得、丰干塑像,这是寒山寺有史以来最早的寒拾像。然而禅师没有想到,历史的轮回,又一次让寒山寺遇到了沉重的毁灭性灾难。
从这以后,尽管正统年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了寒山寺;嘉靖年间,寒山寺的本寂禅师铸钟建楼;清末时期,江苏巡抚陈夔龙、程德全先后主持修复寒山寺,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乱频繁,劫难不断,寒山寺又屡次毁坏,再加上清朝和民国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寒山寺身处危境,香客稀少,寺僧星散。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寒山寺才逐渐修缮恢复。
说到寒山寺建国初期的高僧,不能不提到现年87岁高龄的性空法师。
性空法师是1963年调到寒山寺当监院的。当时的寒山寺,四周没有围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围墙。僧人们生活困难,寒山寺从此卖起了3分钱一张的门票。为了解决资金短缺,性空法师又想方设法将俞樾的《枫桥夜泊》诗碑,拓成条幅出售,这尤其受到日本游客的欢迎。
古寺渐渐有了生机,却不料“文化革命”又开始冲击寺庙。寒山寺的佛宝不能遭到破坏,性空法师就用泥巴将碑廊里岳飞、唐寅、文徵明、俞樾的诗碑糊起来,然后贴上毛主席语录;在装满佛经的藏经柜上,他贴上了领袖的画像;师徒们又把年代久远的500罗汉深藏在密室里,妥善保护。性空法师不仅仅保住了文物,也保住了寒山寺的文化,保住了文脉传承的基础。
性空法师第二次来到寒山寺,已经是下放农村10年后的1978年秋天了。当时的寒山寺,同样没有经济来源,只有再拓俞樾的《枫桥夜泊》诗碑出售,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1979年除夕,寒山寺举办了第一届除夕听钟声活动,性空法师亲自在钟楼上为来宾执杵敲钟。从此,听钟声活动年年不断,盛况空前。
1984年秋,老住持通如法师圆寂,性空法师继任为寒山寺方丈。在社会各界和四众弟子的支持下,寒山寺修复殿宇,重光佛像,征用土地,保护文物,培养人才,还重建了“普明宝塔”。
建塔的过程,困难重重,法师和众僧们披星戴月,坚持参加劳动,他们抬筐搬砖,各尽所能。普明宝塔终于在1995年12月11日建成。
搞建设的同时,性空法师没有忘记慈善。他自己积攒的钱,除了用于维修寺院,还助残救灾抚孤,资助困难学子。
这些书法作品,出自法师之手。他热爱文化,能诗善书,技艺精湛,开创了寒山寺崇文的一代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他还多次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佛教事业,增进了中外友谊。
性空法师用自己的思想、情操和言行,给寒山寺年轻一代僧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2年8月27日,寒山寺隆重举行了“性空大和尚荣升寒山寺法主和尚暨秋爽法师荣任寒山寺方丈”升座庆典活动,年轻的秋爽法师接替性空法师,荣任寒山寺方丈,寒山寺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秋爽法师是性空法师的弟子,1984年投苏州寒山寺,又到灵岩山佛学院学习,1988年2月重回寒山寺,曾任主管内务与基建的监院。1998年,秋爽法师在昆山亭林公园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荣升寒山寺方丈的时候,他才36岁。
2002年9月20日,秋爽法师第一次以方丈身份,主持了寒山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活动,盛况空前。政府领导和江浙沪皖著名寺院的诸山长老,全国书画界的知名人士,日本前龟山市市长郭魁季雄先生、池田市日中友协会长藤尾昭先生、八女市日中友协会长辉安原行先生等日本友人,欢聚一堂。
法会之后,秋爽法师又主持了《寒山寺志》、《寒山寺佛学》、《寒山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书画集》三本书的首发仪式。《寒山寺志》是寒山寺1500年的寺史。《寒山寺佛学》是一本佛学理论刊物,它把弘扬佛教提高到了一个学术的层次。
在秋爽法师的领导下,寒山寺在寺院管理上,在佛教内涵和寺庙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片花四: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历史的厚重。寒山寺的感召力,不仅依靠宏伟的佛塔、庙宇和楼阁。独特的寺庙文化,更是寒山寺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性空法师,还是秋爽法师,作为寒山寺住持,他们一样目光远大、高屋建瓴,关注和重视寺庙和僧人的文化内涵,把它放在了寒山寺建设的第一位。
那么,眺望过寒山寺的历史,让我们再来近观寒山寺文化的几个亮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家喻户晓的张继诗句,让大家知道了寒山寺钟声的魅力,正是这钟声,寒山寺这个范围不大的寺庙开始远近闻名,从唐朝开始一直到今天。
这座二层六角重檐亭阁式的建筑,就是寒山寺发出钟声的那个神秘钟楼。钟房二楼悬挂的铁铸大钟,是清末江苏巡抚陈夔龙所铸。“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愿成佛,度众生”。每年,大批的游客信众来到寒山寺,他们会登上钟楼,亲手敲响寒山古钟,伴着清扬的钟声,许下心愿,祈求幸福。
寒山寺最隆重的活动,莫过于从1979开始的新年听钟仪式了。
每年的除夕之夜,这里都要敲响108响钟声。钟声落定正值0时0分,宣告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新年来临。每逢此时,寒山寺就变成了欢乐祥和的海洋,寺院内外群情沸腾,大家互致祝福,其乐融融。谢孝思老人曾写诗吟诵:“古寺寒山不解愁,钟声到处闹新讴。五洲四海来佳客,胜揽枫江第一楼!”
闻钟声,除烦恼;看诗碑,陶性情。听过钟声,再欣赏寒山寺的碑刻,脑海中就有了寒山寺文化的深刻印记。
在寒山寺,长廊之壁,群钟之间,殿亭之地,花坛之侧,都有各种名人书写的各种碑刻。寒山寺的诗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走廊,它的书法百花齐放,它的内容常常记载了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寒山寺的碑廊,为清末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所建,里面置放71方诗碑。
这幅风格硬朗的书法力作,是陈夔龙邀请书法家俞樾题书的。
康有为的墨宝寓意深长。据说张继诗中所写的那口唐代古钟,早已不见踪影,康有为认为“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故忧愤交加,而作此诗。
宋代名将岳飞1136年到苏州参加北伐会议时,也留下他的墨宝,表达了目睹百废待兴的千年古刹时的愤激心情。
雍正皇帝的《寒山子诗序》碑,是对“千秋过客”的人生感怀。虽然贵为帝王,终不似释子之自在随缘。
现年86岁高龄的性空法师,1994年精心书写了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如今已成寒山寺碑刻中的一道亮色。
有碑就有诗,有诗就有书。寒山寺的书法,使寒山文化有了流动的韵味。
走进寒山寺,处处悬挂着书画精品,俨然是一个佛家的艺术世界。书法是佛教与知识的结缘,书法也是修禅的手段。
在古代僧人怀素、石涛的墨迹中,可以感受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界,可见书画艺术可以启迪禅悟。
寒山寺僧人同样擅长书法,技艺精湛。
钟房的匾额,是已故通如法师所题。
在寒山寺中,可以在多处看到性空法师的题字。他的书法,师承有源,又勤学苦练,道艺并进。他写出的字,笔力浑厚拙朴,但又淡雅恬静,颇富禅境。
秋爽法师秉承寺风和恩师教诲,潜心钻研书法艺术,书风酣畅淋漓,刚柔相济,风格独具,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游人、信客和海内外嘉宾的喜爱。
寒山寺书法如今早已流布海内外,成为沟通友谊的虹桥。宋明以来,寒山寺一直有留碑题额的传统,多处殿堂楼阁留下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宝。
今天,寒山寺与海内外书画名家的交往,更加频繁,形成了独特的寺院文化。
(片花五: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的文化既有特色,也是开放的。
两千多年前,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大乘佛教为主体的中国佛教。汉传大乘佛教的宗旨是“利乐有情,庄严国土”,所以禅宗六祖慧能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说明,佛教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它不是远离社会、隐逸山林的教派。
其实,寒山寺在唐代重建之初,便“来游者无虚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流传以后,则“黄童白叟”都知道有一个寒山寺,千百年来寺有兴衰,而信客却源源不断。
1978年,寒山寺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1980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引来了更多的观光交流客人。
寺院开放之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专程前来祝贺。胡耀邦、杨尚昆、李瑞环、李岚清、吴仪、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匡亚明、钱伟长、胡绳、徐铸成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先后来访寒山寺。
日本首相竹下登、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和参加苏州2001年APEC财长会议的各国贵宾们,也慕名参访了寒山寺。
在所有的外国游客中,日本友人最多,寒山寺成了中日交往的一个特殊桥梁和纽带。
院内的这些树木,就是日本友人参观寒山寺种下的。这幅古画,是当年参加侵华战争的一位日本军人,委托他的儿子,归还给中国的文物,以表谢罪。寒山寺专门为此举行了“古画归还仪式”。
在接待海内外各界游客的同时,寒山寺也和佛教界进行了友好交往。
1981年,性空法师参加江苏省佛协组织的朝山参观团,朝礼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参观了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名刹。
1989年应日本冈山市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寒山寺代表团访问了日本的池田市、京都府、奈良市、龟冈市和三次市的佛教寺院。
同年,性空法师还参加了台湾玄奘顶骨舍利护送团,将一粒玄奘舍利从南京护送到台湾。
2000年,以秋爽法师为团长的寒山寺参访团一行九人,参访了泰国的玉佛寺、金佛寺、洞山寺等寺院。
寒山寺的法师走出了国门,更多的海内外佛教界人士、佛教团体,也来到寒山寺参学、交流。尤其是信奉佛教的东方国家,更乐意到寒山寺交流取经,切磋佛教思想。
1993年10月26日,寒山寺弘法堂建成,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日本多个寺院的住持来到苏州寒山寺,参加空海铜像落成典礼。
1995年,日本宗教画法学院代表团访问寒山寺,向寒山寺赠送铜观音菩萨像。代表团团长平冈嘉卫门说,自古以来,我们日本人深爱寒山拾得画,而寒山拾得两位祖师与寒山寺有着特殊的缘份。因此,在观音铜像身上,寄托了广大佛教徒的宗教情感,凝结着众多爱好和平的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
1995年3月28日,寒山寺隆重迎来了印度佛教代表团,性空法师亲自带领他们上钟楼敲钟,到弘法堂礼赞象征中印友好的玄奘大师。
现在,寒山寺每年都会迎来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地区的佛教参访团。寒山寺的知名度越来越提高。不仅仅是一个闭门修禅的寺庙,也是走出佛门、面向海外、走向国际的中国宗教品牌。
(片花六: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的文化魅力,对外体现在大众艺术的传播与交流,对内体现在佛教内涵的丰富与实践。
自古以来,佛教徒有自己的修持方式和仪规制度。佛陀在世时,就制定了对个人的“戒”和对团体的“律”。东晋时代,僧人道安制定了中国佛教徒活动规则,也就是《僧尼轨范三则》。到了中唐,高僧百丈怀海制订了俗称“百丈清规”的《禅门规约》,由此形成了中国佛教活动特有的规范。
而在历年频繁的战乱和动荡中,寒山寺的宗法活动很不正常。改革开放才有了转机。
性空法师1984年接任寒山寺住持,按佛教传统仪规,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又按仪规举行大佛开光典礼。从此,寺内僧人早晚二时课涌、过堂、念佛、参禅。到了精进佛七、斋天、浴佛节、盂兰盆会、佛菩萨圣诞期间,按时举行各项法务活动。僧人们遵循《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规定的“僧装、素食、独身”六字原则,严持道风,注重僧仪,遵守祖制戒律。
严持道风、注重僧仪,就要健全僧格,需要僧人们在点滴言行中修炼与培养而成。
2001年5月,寒山寺组织了12名僧众,由秋爽法师带队,朝拜了扬州高旻寺和大明寺。从寒山寺行走到扬州的道路,漫长而艰难。僧人们脚下磨出了水饱,双腿酸痛难忍。每个人都咬紧牙关,不叫一声苦。行至无锡,下起了大雨,僧众们冒雨前行。距高旻寺3公里的地方,他们三步一拜,向禅宗祖庭朝礼。步行的劳累,脚底的伤痛,烈日的暴晒,路面的烫灼,没有阻挡他们前行的步伐。
秋爽法师的膝盖磨得流血,拜进寺院后,有一段碎石子路,溃烂的膝盖跪在上面,留下了一片片血迹,感动了许多围观的游人。
第二年的三月,寒山寺僧众朝拜了地藏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
朝山活动,使僧众们增长了信念,磨练了意志,受到佛教界的很高评价。大明寺的能修方丈说:“这一活动,在江苏省佛教界是首屈一指的。你们代表了寒山寺僧人的形象。”
僧格的培养,重在精神与意志;而文化的培养,则与僧众的知识素养密切相关,涉及到寺庙文化的整体形象。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寒山寺前十年搞基础设施建设,后十年培养人才,吸收有志出家的青年,送他们佛教院学习。学成回寺服务,寺院继续为他们提供自学的条件,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
从1997年开始,寒山寺连续举行讲经法会,性空法师赴镇江、北京,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部长妙华法师,来寺主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教遗经》、《六祖坛经与人生》;又聘普陀山朗晨法师,为僧众讲授“四大祝延”等梵呗唱念,受到广大僧众的欢迎。
如今,寒山寺在秋爽法师的领导下,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寺院管理走向了现代化和知识化,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佛教图书馆,僧人们普遍会使用电脑。
2003年9月,佛学院“寒山书院”开学。
2006年12月28日,“寒山寺禅意书画院”成立。
2007年7月,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成立,它将通过课题研究、文化论坛、文学艺术创作、国内外交流等多种形式,挖掘、传承、弘扬寒山寺文化,扩大寒山寺在佛教和社会领域的影响,发挥寒山寺文化在苏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寒山寺正在营造一个浓浓的寺庙文化氛围。僧众们在这里勤于修学,综合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它扩大了寒山寺的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为寒山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片花七:古刹千年,沧桑历尽;钟声诗韵,文脉传承——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文化,既是佛教文化,也与民间众生息息相关,是一种新型的寺庙文化。所以,寒山寺在苏州人心目中,从来都是一个有形的佛门,它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很容易走近它。
寒山寺山门北侧的霜钟阁,如今辟为一家素斋馆。湖石花木,亭台点缀;幽雅清静,自成院落。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精美的素食。
“吃佛钵饭植福德本三心喜了日;进供养地入如来禅五观悦存时。”所谓素斋,就是指不吃肉食,只吃蔬菜、瓜果豆之类的植物。
《佛本行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在尼连禅河附近的树林中,苦修了六年,以致消瘦乏力。后来他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才恢复体力。当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明星出现时,他豁然悟道,用智慧取代了苦行。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及牧羊女的功德,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寺院和信徒们要用各种素果做成粥食,称之为“腊八粥”。
寒山寺继续了这一传统。每年的腊月初八清晨,寒山寺的僧众、居士都会抬出盛满腊八粥的大桶大缸,给寺内僧众与群众食用。
佛教艺术也是大众艺术。寒山寺对外供应的佛家字画、书籍、明信片、饰物、法物等,许多都为寒山寺独有,就像这个俞樾诗碑的拓本。至于寒山寺法师们的墨宝,那更是可遇不可求。
寒山寺在发展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它也积极回报社会,密切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从1988年开始,寒山寺为苏州市佛教协会敬老院、省市老年基金会、福利院、培智学校多次捐款捐物。在苏州大学设立了“寒山寺助学金”,救助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学生。
苏州大学一位女大学生不幸患白血病,寒山寺僧众主动为她募捐医药费,多次派法师去医院看望。
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城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寒山寺立即组织全寺僧众捐款,场面十分感人。性空法师当场吟诗:“清晨恐后争捐款,榜上有名见佛怀。”
寒山寺经常慰问驻苏部队的弟兵,支持各地寺院的佛教建设。香港宝莲寺建造天坛大佛,陕西铜川修复玉华寺,都受到寒山寺的热心捐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寒山寺正实践着人间佛教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
进入新千年,寒山寺又有了祈福众生的新举措,决定铸造世界第一的“寒山寺大钟”。
从1979年至今,连续27届的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使寒山寺声名远扬,美中不足的是,钟楼局促,钟声难广。新的“寒山寺大钟”重约108吨,高8.2米,口径5米,形似直桶平口的唐钟。“唐钟”是中国梵钟开源的钟形,108吨的大钟,重量居梵钟之首,具有世界意义。它将把寒山寺的古韵禅风传向世界。
寒山寺还建了一块《枫桥夜泊》的巨型诗碑,碑高9.9米,宽6.6米,它的规模也是世界级的。
如今,大钟、诗碑已经矗立在寒山寺以北的枫桥景区。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在这里倾听钟声的悠扬、欣赏诗碑的巍然,从内心感受新年的曙光。
寒山寺的黄钟大吕,一如既往祈福人类世界更加和平、安康!
这一天,也将掀开寒山寺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更多阅读
杭州到苏州二日游 上海到杭州二日游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满怀旅愁触景生情的写了下《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
江苏苏州寒山寺 苏州大学到寒山寺
苏州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使苏州寒山寺名扬千秋,声播海内外。正如清代学者叶燮在《松鹤堂记》中写的:“天下佛刹之流传,或有或无,天下人安能尽知而道之?惟寒山则人无不知而能道之者,则以唐人张继‘月落乌啼’一诗,人人重而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20824期 一站到底题库答案
第一轮 程远思(孔卡私人翻译) PK 靳文君(6号 奥运志愿者)1 谜语“两个胖子”指的是我国安徽省那座城市?合肥2 谜语“双喜临门”指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哪个直辖市?重庆3 在地理上,我们常把秦岭和哪条河流看作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分界线?淮河4
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推荐篇目 教师经典美文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推荐篇目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选编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选择推荐(200篇)北朝民歌敕勒歌陆游游山西村贺知章咏柳朱熹春日李白早发白帝城汉乐府.长歌行李白望庐山瀑布贺知章回
田英章楷书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 张继阅读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朝代:唐 作者:张继【年代】:唐【作者】:张继【 题 】:枫桥夜泊【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