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 中山国
宋国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国号宋,即宋国,以奉商朝的宗祀。到宋襄公之时,宋国国势渐盛达鼎盛时期,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前286年,楚国、齐国灭掉宋国。
宋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宋微子、孔父嘉、宋襄公、叔梁纥、宋文公、子罕、丌官氏、南子、孔子、庄子、惠子等。作家黄摩崖在《头颅中国》一书中对宋君与宋人有精彩描述。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按照分封制的礼法,国家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国号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现存都城遗址为商丘宋国故城,面积10.2平方公里。主要城市有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南)、蒙(今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一带)、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西)、丰县(今徐州市西北部)、吕(今商丘市夏邑县)等。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微子启去世后,其后裔担任王朝大臣,为微氏。其弟微仲衍继位。国君传了几代后,即发生内乱。湣公共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其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湣公子公子鲋祀为此很不满,认为国君位职应该为其兄长弗父何。于是炀公三年,公子鲋祀杀掉了叔父炀公熙,欲立兄长为国君。弗父何以得位非正为由拒绝出任国君,于是公子鲋祀自立为国君,是为宋厉公。自此之后,宋国君位基本父子相承,直到宋宣公打破这惯例,结果由此引发宋国一场内乱。
春秋初年,宋国仍奉行着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西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690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外逃。
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宋穆公去世后,不立其子公子冯,以忠于兄宋宣公所托为由,坚持立兄子公子与夷。于是公子冯流亡郑国,公子与夷立为国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继位后,大司马孔父嘉受穆公和所托,辅佐殇公,与另一大臣华父督共同执政。两人皆为公族大夫。华父督为宋戴公之孙,而孔父嘉则为弗父何之后。华父督对孔父嘉地位高于己很不满,而且有次华父督见孔父嘉之妻美貌并为这垂涎不已。
由于公子冯在国内有一定势力,而且得到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支持,因此对此非常不放心。由此与郑国发生连年征战,但输多胜少,因此国内民怨很深,华父督利用此形势,即散布谣言,说大司马将要再次对郑用兵。于是国内发生骚乱,华父督趁机袭杀孔父嘉,夺走孔父嘉之妻。孔父嘉之子木金父则逃难到鲁国,从此孔氏成为鲁国人。
宋殇公与夷听闻华父督煽动杀死自己的亲信孔父嘉,于是驱战车欲杀华父督。华父督见国君发难,于是下趁机一举杀掉了宋殇公。接着从郑国迎立公子冯即位,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宋庄公继位后,根本置当年郑国关照之恩不顾,贪于财赂。而且,他由华氏所立,因此华氏专政,宋国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
前690年,宋国发生南宫长万之乱,诸公子纷外逃。萧叔大心起兵平定内乱,杀掉南宫长万,立公子御说为国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御说为感激萧叔大心定立之功,把萧叔大心封于萧,立为附庸。宋桓公即位后,国家政局开始稳定,宋国后来逐渐有所增强。
宋桓公去世,子宋襄公继位。宋襄公以仁义为号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
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由宋国权臣华元发起和平大会,倡议弭兵,最终受到响应,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较为和平的环境。但是,宋国内部权力斗争不断。
但第一次弥兵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不久晋楚之间再次爆发鄢陵之战。楚国战败,并由此陷入危机。而晋国日子也不好过,内部诸卿家族之间以及国君与卿大夫之间内斗相当激烈,西方的秦国趁机屡攻晋国。
第一次弥兵失败,以晋、楚为首的两大集团重启纷争,但由于各国都有深深内忧,无为对外争霸。于是他们都想弥兵。
宋国作为晋楚两国争霸的受害者,希望再次得和平。于是大夫向戌在前547年开始牵线晋楚两国重臣,意图再次达成弭兵和议。
向戌与晋国大夫赵文子,楚国令尹子木关系友善,他先亲自造访晋、楚二国,籍这两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说服楚晋。并亲自拜访齐国,遣使秦国,使之答应会盟于宋,各小国亦响应。这样大多数国家开始
会盟初,晋楚之间对于礼仪细节以及谁为盟主的问题而争议,向戌加以调解,加上晋国赵文子考量情势决定退让盟主之位,使会议得以顺利在前546年召开进行,最后成功下盟约。秦国没有参加会盟,但宣布接受盟约。宋样,晋楚两大势力之间维持了数十年较为和平的日子。
弥兵之后,宋国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但宋国并未利用这几十年的和平趁机改革弊政。因此有了“宋聋郑哑”的说法。唯一的一次较大军事事行动是灭掉曹国。宋景公时,宋曹两国交恶,曹国叛晋攻宋,宋国伐曹,擒执曹国国君曹伯阳,灭掉了曹国。
战国时期,宋国同齐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的事,子姓的宋桓侯由戴公后裔戴族的司城子罕所取代,成为了宋国国君。具体情况难考。
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遂强盛起来,并灭掉滕国。他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受到齐、楚、魏大国的忌恨,后国内乱。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宋,是殷商贵族微子在周初受封的国。当殷纣时,微子和箕子、比干都看到殷前途的危险,分别向纣进谏。纣不能采纳,反把比干处死,把箕子囚禁。微子知道殷的危机,已无能为力,他离开了殷的朝廷,不再说话了。微子,名启,姓子,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的庶兄。箕子,是纣的诸父,一说是纣的庶兄。比干也是一位王子。三人的攻治表现不同,而孔子一并加以推崇,说"殷有三仁焉"。武王问箕子,殷为什么会灭亡。箕子没有回答。后来,武王问箕子以天人常伦之道。相传,《尚书》中的《洪范》篇就是箕子的答复。但《洪范》似出于后人的依托,不是箕子本人所作。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不以臣礼相待。《后汉书·东夷传》称,箕子在朝鲜传播文化和田蚕技术,其后裔传四十余世,延续至于汉朝初年。
成王时期,平定武庚叛乱后,周以微子代武庚,以奉殷之先祀,抚殷之遗民,国于宋,宋有今之河南闻邱,微子甚得殷遗民的拥戴。
微子之后与箕子之后,同属于殷商系统的宗族。《史记·殷本纪》称殷商系统的宗族,尚有来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这都是"以国为姓",可已不详考。《潜夫论·志姓氏》记子姓的宗族,有孔氏、宋氏、皇甫氏、华氏、鱼氏、牛氏、目夷氏、沙氏、成氏、边氏、戎氏、桓氏、戴氏、向氏、司马氏、乐氏、穆氏等,萧氏则因功建立萧国。依汪继培为《潜夫论》所作笺注,这些姓氏,差不多都可明确其属于宋国内部的宗族系统。这些氏姓,都代表贵族间不同的政治势力,是以血缘为本位的政治体制之显著的特点。与宗族制度相联系,宋的君位继承制不同于周制。周自周公以后,是以嫡长子继承为主,而宋则是兄终弟继和父死子继的两种制度并行,这还是商人的旧俗。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按照分封制的礼法,国家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国号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现存都城遗址为商丘宋国故城,面积10.2平方公里。主要城市有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南)、蒙(今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一带)、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西)、丰县(今徐州市西北部)、吕(今商丘市夏邑县)等。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微子启去世后,其后裔担任王朝大臣,为微氏。其弟微仲衍继位。国君传了几代后,即发生内乱。湣公共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其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湣公子公子鲋祀为此很不满,认为国君位职应该为其兄长弗父何。于是炀公三年,公子鲋祀杀掉了叔父炀公熙,欲立兄长为国君。弗父何以得位非正为由拒绝出任国君,于是公子鲋祀自立为国君,是为宋厉公。自此之后,宋国君位基本父子相承,直到宋宣公打破这惯例,结果由此引发宋国一场内乱。
春秋初年,宋国仍奉行着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西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690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外逃。
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宋穆公去世后,不立其子公子冯,以忠于兄宋宣公所托为由,坚持立兄子公子与夷。于是公子冯流亡郑国,公子与夷立为国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继位后,大司马孔父嘉受穆公和所托,辅佐殇公,与另一大臣华父督共同执政。两人皆为公族大夫。华父督为宋戴公之孙,而孔父嘉则为弗父何之后。华父督对孔父嘉地位高于己很不满,而且有次华父督见孔父嘉之妻美貌并为这垂涎不已。
由于公子冯在国内有一定势力,而且得到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支持,因此对此非常不放心。由此与郑国发生连年征战,但输多胜少,因此国内民怨很深,华父督利用此形势,即散布谣言,说大司马将要再次对郑用兵。于是国内发生骚乱,华父督趁机袭杀孔父嘉,夺走孔父嘉之妻。孔父嘉之子木金父则逃难到鲁国,从此孔氏成为鲁国人。
宋殇公与夷听闻华父督煽动杀死自己的亲信孔父嘉,于是驱战车欲杀华父督。华父督见国君发难,于是下趁机一举杀掉了宋殇公。接着从郑国迎立公子冯即位,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宋庄公继位后,根本置当年郑国关照之恩不顾,贪于财赂。而且,他由华氏所立,因此华氏专政,宋国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
前690年,宋国发生南宫长万之乱,诸公子纷外逃。萧叔大心起兵平定内乱,杀掉南宫长万,立公子御说为国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御说为感激萧叔大心定立之功,把萧叔大心封于萧,立为附庸。宋桓公即位后,国家政局开始稳定,宋国后来逐渐有所增强。
宋桓公去世,子宋襄公继位。宋襄公以仁义为号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
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由宋国权臣华元发起和平大会,倡议弭兵,最终受到响应,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较为和平的环境。但是,宋国内部权力斗争不断。
但第一次弥兵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不久晋楚之间再次爆发鄢陵之战。楚国战败,并由此陷入危机。而晋国日子也不好过,内部诸卿家族之间以及国君与卿大夫之间内斗相当激烈,西方的秦国趁机屡攻晋国。
第一次弥兵失败,以晋、楚为首的两大集团重启纷争,但由于各国都有深深内忧,无为对外争霸。于是他们都想弥兵。
宋国作为晋楚两国争霸的受害者,希望再次得和平。于是大夫向戌在前547年开始牵线晋楚两国重臣,意图再次达成弭兵和议。
向戌与晋国大夫赵文子,楚国令尹子木关系友善,他先亲自造访晋、楚二国,籍这两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说服楚晋。并亲自拜访齐国,遣使秦国,使之答应会盟于宋,各小国亦响应。这样大多数国家开始会盟于宋。
会盟初,晋楚之间对于礼仪细节以及谁为盟主的问题而争议,向戌加以调解,加上晋国赵文子考量情势决定退让盟主之位,使会议得以顺利在前546年召开进行,最后成功下盟约。秦国没有参加会盟,但宣布接受盟约。宋样,晋楚两大势力之间维持了数十年较为和平的日子。
弥兵之后,宋国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但宋国并未利用这几十年的和平趁机改革弊政。因此有了“宋聋郑哑”的说法。唯一的一次较大军事事行动是灭掉曹国。宋景公时,宋曹两国交恶,曹国叛晋攻宋,宋国伐曹,擒执曹国国君曹伯阳,灭掉了曹国。
战国时期,宋国同齐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的事,子姓的宋桓侯由戴公后裔戴族的司城子罕所取代,成为了宋国国君。具体情况难考。
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遂强盛起来,并灭掉滕国。他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受到齐、楚、魏大国的忌恨,后国内乱。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宋,是殷商贵族微子在周初受封的国。当殷纣时,微子和箕子、比干都看到殷前途的危险,分别向纣进谏。纣不能采纳,反把比干处死,把箕子囚禁。微子知道殷的危机,已无能为力,他离开了殷的朝廷,不再说话了。微子,名启,姓子,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的庶兄。箕子,是纣的诸父,一说是纣的庶兄。比干也是一位王子。三人的攻治表现不同,而孔子一并加以推崇,说"殷有三仁焉"。武王问箕子,殷为什么会灭亡。箕子没有回答。后来,武王问箕子以天人常伦之道。相传,《尚书》中的《洪范》篇就是箕子的答复。但《洪范》似出于后人的依托,不是箕子本人所作。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不以臣礼相待。《后汉书·东夷传》称,箕子在朝鲜传播文化和田蚕技术,其后裔传四十余世,延续至于汉朝初年。
成王时期,平定武庚叛乱后,周以微子代武庚,以奉殷之先祀,抚殷之遗民,国于宋,宋有今之河南闻邱,微子甚得殷遗民的拥戴。
微子之后与箕子之后,同属于殷商系统的宗族。《史记·殷本纪》称殷商系统的宗族,尚有来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这都是"以国为姓",可已不详考。《潜夫论·志姓氏》记子姓的宗族,有孔氏、宋氏、皇甫氏、华氏、鱼氏、牛氏、目夷氏、沙氏、成氏、边氏、戎氏、桓氏、戴氏、向氏、司马氏、乐氏、穆氏等,萧氏则因功建立萧国。依汪继培为《潜夫论》所作笺注,这些姓氏,差不多都可明确其属于宋国内部的宗族系统。这些氏姓,都代表贵族间不同的政治势力,是以血缘为本位的政治体制之显著的特点。与宗族制度相联系,宋的君位继承制不同于周制。周自周公以后,是以嫡长子继承为主,而宋则是兄终弟继和父死子继的两种制度并行,这还是商人的旧俗。
微子(周代宋国始祖)
宋微子即微子(周代宋国始祖)。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是国号,“子”是尊称),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微子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是周朝宋国的始祖。子姓,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殷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封于宋国,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他是个勤政的君王,为殷民所爱戴。因其在商代时封国名微,姓为子,故称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
微子寿终后,在宋国(今商丘)建有微子祠。微子墓立于微山上,后微山塌陷,山顶成为微山岛,附近成为微山湖。今山东微山县即由微子得名。微山岛上有微子墓。
轶事典故
微子肉袒请罪
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宋微仲,子姓,
宋氏,名衍,又称仲衍,微子启之弟,帝辛之兄。宋国第二位国君。宋微仲去世后,其子稽继位,是为宋公稽。
《史记·宋世家》,微子启本来是商王帝乙首子(大儿子),纣的庶兄。周成王时周公奉命平三监之乱,“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开(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同书《三代世表》也说仲衍是“启弟”。
《世家》的记载可与几种古籍对照。《吕氏春秋·当务》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仲衍系启之弟,同《史记》一致。
《礼记·檀弓》记鲁国子服伯子语,说到“微子舍其孙裌而立衍也”,郑玄注:“微子适(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孔子家语·本姓》也说微子启“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子后,故号微仲。”都是讲微子启之子先死,由弟衍继位,这与殷礼兄终弟及相合。
《汉书·古今人表》说法则有一点不同,在“宋微中(仲)”下注为“启子”,这个异说曾为少数学者,如宋代的苏辙、明代的包尔庚所采用,清初阎若璩还力辩仲衍是微子启次子,但《人表》只是孤证,恐难信据。
宋公稽,子姓,宋氏,名稽。
微仲之子。宋国第三位国君。生平不详。
宋丁公,子姓,宋氏,
名申,谥号丁。宋公稽之子,宋国第四位国君。生平和在位时间不详。死后宋前湣公即位。
宋前湣公:子姓
宋氏,名共,谥号湣。宋丁公之子。宋国第五位国君。宋国历史上有两位湣公,为了区别,故称前湣公。宋湣公九年,宋国大水。有二子,长子叫弗父何,次子为鲋祀。宋湣公不传子而传弟炀公,引起了鲋祀的不满,鲋祀杀死炀公自立,是为厉公,又立弗何父为卿。谥法云:使民悲伤曰湣。
宋炀公,子姓,宋氏,
名熙,宋丁公之子,宋前湣公之弟,宋国第六位国君。宋前湣公未传子而传弟炀公熙,为湣公次子鲋祀所杀,鲋祀自立,称为宋厉公。
宋厉公(?―前859年),
子姓,宋氏,名鲋祀,宋前缗公次子,宋国第七位国君。宋前缗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宋炀公继位。宋前缗公次子鲋祀不服,将叔父宋炀公杀害,把国位给了长兄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于是自立,称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国国卿。弗父何是孔子的远祖。
宋厘公,也称宋僖公(宋釐公),
子姓,宋氏,名举,宋厉公之子。宋国第八位国君。在位17年(前858年―前831年在位)。宋厘公去世后,其子宋惠公继位。在位时期经过周召共和时期(前840年),这一年中国古代开始有了明确的纪年。
宋惠公,子姓,宋氏,名覵,
宋厘公之子,宋国第九位国君。在位31年(前830年―前800年在位)《十二诸侯年表》记载:“三十一年,宋惠公薨”,葬于商丘。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等三公王陵三峰并峙,故名“三陵台”。
宋哀公,子姓,宋氏,
名不详,宋惠公之子,宋国第十位国君。在位仅一年(公元前800年在位)。《礼记·檀弓》记载,宋哀公葬其夫人,装了一百罐醋和肉酱。对此,曾子批评:“既曰明器矣,而又实之。”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北九公里处。
宋戴公,子姓,名白,
史佚其名,宋哀公之子,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前799年—前766年在位。宋戴公在位期间由正考父辅佐,爱民如子,受万民拥戴,在位34年而卒,举行国葬,人们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墓边长跪不起,周宣王特赐谥为“戴”。宋戴公死后传位于儿子宋武公,其支子公子文为宋国大夫,他的儿子便以祖父的谥号“戴”为氏,宋戴公被奉为戴姓的始祖。
戴公在即位后的第一次朝仪上对王室实行四项改革:一、废除公田、藉田,田赋由十分之一减少至十二分之一。二、王室停止酿酒,已酿好的酒全部封存留作祭祀和招待外国宾客之用。三、国家除宴请外国宾客外,所有筵席停止用酒。四、王室餐减少菜肴数量。他自己以身作则,停止饮酒每餐只有两菜。宋戴公爱民如子,自然灾害袭来时,戴公立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抢救受伤民众,修建房屋,并祭告天地,一切罪过都由自己承担,戴公率领全国臣民,渡过灾年,受到举国上下一致赞扬。 戴公仁义爱民,谦逊忍让,睦邻友好,从未和其他国发生过争端。为了克服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率,戴公亲自到现场观看,并研究扩大生产的办法。几年后,宋国大都用上了新式农具,还建立了一个新式农具生产区,从此宋国逐渐发展壮大,日益强盛,在列强中占有一席之地。
戴公一生勤俭,日夜为国操劳,积劳成疾。戴公去世后,周宣王赐谥曰“戴”,举行国葬,人们长途中跋涉,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都城。陵墓周围到处是长跪不起的人群,他们当中,有些来自宋国各地,也有些来自邻国受过戴公恩惠的灾民。戴公陵位于今河南商丘市三陵台,现已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公后人
戴公后裔有戴、宋、武、宣、穆、萧、庄、乐、石、华、皇、皇甫、东乡、桓、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墨、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牛等一百多个姓氏。戴氏家族经历了2800年的时代更替风风雨雨,其子孙遍布海内外。每年都有海内外的戴氏宗亲到三陵台寻根祭祖。2008年11月,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七次恳亲大会曾在三陵台举行。
戴姓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有子名钩,为宋国司空,逝世后谥号为“戴子武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子撝(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子司空),其子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
宋武公,子姓,宋氏,
名司空,宋戴公之子,宋国第十二任国君,在位18年(前765年—前748年在位)。在位期间北方游牧部落长狄入侵,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县南)打败长狄人,俘获首领缘斯。皇父和其二子谷甥、司寇牛父不幸战死。 武公生女为鲁惠公夫人,生鲁桓公。 前任:父宋戴公 继任:子宋宣公
宋宣公,子姓,
宋氏,名力,宋国第十三任国君,宋武公之子,宋穆公之兄,宋殇公之父,前747年—前729年在位。宋宣公死,不传子与夷,而传位弟子和,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为穆公。
宋穆公(?―前720年),
子姓,宋氏,名和,宋国第十四任国君,在位9年(前728年—前720年在位)。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宋殇公之叔,宋庄公之父。宋穆公传位给宋宣公之子与夷,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冯。被认为是遵循道义的典范。穆公使冯出居于郑。
宋殇公,子姓,
名与夷,宋宣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五任国君,在位十年(前719年—前710年在位)。当初宣公传位于弟穆公,穆公为不负兄恩,传位于宣公子与夷,即殇公,而使自己的儿子冯出居郑。殇公在位时任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宋殇公好战,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太宰华督贪恋孔父嘉之妻的美色,乃使人宣言国中:“民不堪命,皆孔父为之。”遂杀孔父嘉而夺其妻,殇公大怒,华督又弑公,再从郑国迎回穆公子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宋庄公,子姓,
名冯,宋穆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六任国君,在位19年(前710年—前692年在位)。宋穆公之位传自兄宋宣公,宋穆公为报兄恩,传位于宋宣公之子宋殇公,将其子公子冯送郑国当人质。宋殇公十年(前710年)华督见殇公常年用兵,杀孔父嘉,夺其妻,又弑君而立公子冯,是为宋庄公,华督任太宰。宋庄公九年,执郑之祭仲,要以立突为郑君。祭仲许,竟立突。十九年,宋庄公去世,子宋后湣公即位。
宋后湣公即宋闵公。
宋闵公,又称宋后湣公,子姓,名捷,宋庄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在位时与鲁国多次交战,宋闵公八年(前684年)鲁败宋于乘丘(山东巨野),擒宋大夫南宫长万。九年(前683年),宋国报复去年乘丘之役,再攻鲁国,战于鄑邑(山东曲阜南),宋军又败。南宫万后来被释回,有一回宋湣公和南宫万一起去打猎,双方起了争执,宋闵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长万既愧且怒。宋闵公十年(前682年),南宫长万趁下棋时杀子捷于蒙泽,立子游为君,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子游,立子捷弟子御说,是为桓公。不久南宫长万奔陈国,宋人贿赂陈国,“使妇人饮之醇酒,以革裹之,归宋。”,被杀,“宋人醢万也”。
前任:父宋庄公
前691年—前682年
继任:弟宋前废公
宋前废公,子姓,
名游,宋后湣公(宋闵公)之堂弟,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在位仅一年(前682年在位)。宋后湣公在位时与鲁国多次交战,宋国大夫南宫万(南宫长万)一败再败。宋后湣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万既愧且怒,激起杀机。宋后湣公十年(前682年),南宫万杀宋后湣公,立公子游为君,宋后湣公的公子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掉子游,立宋后湣公的弟弟子御说,是为宋桓公。不久南宫万奔陈国,宋国将他引渡回来,斩成肉酱。
宋桓公(?—前651年),
子姓,宋氏,名御说,谥桓,称宋御说,史称宋桓公。前681年至前651年在位,宋后湣公(宋闵公)之弟。宋闵公十年(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万杀宋闵公,立公子子游为君,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君。三十一年〔前651年〕春天卒,太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宋襄公。宋桓公一生威名赫赫,随齐桓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齐国称霸之左膀右臂。无论是会盟,还是讨伐异国,宋桓公都是第一个上。所以,虽然史料对他记载甚少,但他却是一位真英雄。
宋襄公(?-前637年)
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因此,兹甫是嫡子。
兹甫还有个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亲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兹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
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攻入卫国国都,侥幸逃出的不足五千卫国遗民被宋桓公夫妇安置在曹邑。就在卫国重建工作刚展开的时候,宋桓公夫妇不知什么原因闹起了矛盾,宋桓公将夫人休回娘家卫国。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还没等宋桓公下葬,齐桓公就约各路诸侯王在葵丘相会结盟,于是宋襄公前去相会[11]。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诸侯霸主齐桓公病死,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劝他说,宋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襄公不听。在到盂地前,公子夷目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
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的。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以后,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晋国公子重耳经过宋国,宋襄公想得到晋国的军事援助,就听从公孙固的意见,送给重耳八十匹马。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夏季,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而死,葬于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城中东北行宫内。儿子王臣即位,是为宋成公
宋成公,子姓,名王臣,
宋襄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在位十七年(前636年—前620年在位)。公元前633年,楚成王派令尹子玉讨伐宋国,宋成公向晋国求救。由于宋成公之父宋襄公善待晋文公,曹、卫羞辱过晋文公,晋文公为报私仇,攻伐曹、卫以解宋围,与楚战于城濮,楚兵去,晋称霸。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子御杀了宋成公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史称宋后废公。后宋国人又杀了宋后废公,立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宋国国君,是为宋昭公。在位十七年,卒谥成
宋后废公,子姓,名御
宋襄公之子,宋成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在位仅一年(公元前619年在位)。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子御杀了宋成公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史称宋后废公。后宋国人又杀了宋后废公,立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宋国国君,是为宋昭公。
宋昭公,子姓,名杵臼,宋成公之子。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子御杀了宋成公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史称宋后废公。后宋国人又杀了宋后废公,立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宋国国君,是为宋昭公。宋昭公七年,宋国大饥,庶弟子鲍尽出其仓禀之粟,以济贫者,广结人缘;后联合宋襄公夫人杀杵臼于孟诸(今商丘市东北)打猎途中,子鲍遂自立,是为宋文公。 前任:父宋成公 前619年—前611年 继任:弟宋文公
宋文公(?―前589年),
子姓,名鲍(一作鲍革),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前610年—前589年在位。
公元前611年(宋昭公九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杀死宋昭公于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之薮,立公子鲍,是为宋文公。公元前610年(宋文公元年),晋灵公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贿诸侯,诸侯反承认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宋文公,子姓,名鲍,亦称公子鲍,宋成公之子,宋昭公的弟弟。宋昭公暴虐无道,宋国人不亲附他。而公子鲍贤明又能谦恭待士。当初,公子鲍祖父宋襄公的夫人王姬(因是周襄王之姐,故称王姬[3])想与他私通,公子鲍不答应,于是王姬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依靠大夫华元的推荐担任了右师
公元前611年(宋昭公九年),宋昭公出去打猎,王姬派卫伯攻杀了宋昭公。公子鲍继位,是为宋文公。
公元前610年(宋文公元年),晋国率领诸侯讨伐宋国,谴责宋国人杀害了宋昭公。听到宋文公正式继位,才撤兵
公元前609年(宋文公二年),宋昭公的儿子凭借宋文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须和宋武公、宋穆公、宋戴公、宋庄公、宋桓公的后人作乱,宋文公把他们都杀掉,驱逐宋武公、宋穆公的后人。
公元前606年(宋文公四年)春天,楚国命郑国攻打宋国。宋国任华元为大将。郑国打败宋国,俘虏了华元。华元在将出战时,杀羊给士兵吃,他的车夫没有吃到羊肉羹汁,所以怨恨,便驾着华元的指挥车冲入郑国军中,所以宋军战败,郑军得以活捉了华元。宋国人以一百乘战车和四百匹装饰好的良马赎回了华元。兵车和良马还没全部送到郑国,华元就自己逃回了宋国。
公元前596年(宋文公十六年),楚国使者经过宋国,宋国与楚国有旧仇,便抓住了楚国使者。同年九月,楚庄王围攻宋国。
公元前595年(宋文公十七年),因为楚军包围宋国国都五个月不解围,宋都城中危急,没有粮食,华元于是夜晚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诉楚庄王。楚庄王问:“城中情况怎样?”华元说:“劈开人骨头当柴烧,互相交换子女来烹食。”楚庄王说:“多诚实的话啊!我军也只有两天的粮了。”因为华元的诚实,楚国终于罢兵解围而去。
公元前589年(宋文公二十二年),宋文公去世,其子宋共公继位。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杀了,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
(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宋共公,子姓,名瑕,宋文公之子。其间执政大夫华元专国,宋共公为避水患,将国都由河南睢阳(商丘南方)迁至相城,与鲁成公的妹妹伯姬结婚,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共公十年(前579年),宋大夫华元与楚将子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十三年(前576年),共公去世。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太子肥。荡氏被华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于是,立共公小儿子成,是为宋平公。
宋共公:又作“宋恭公”,姓子,名瑕,宋文公之子、宋平公之父,其妻宋伯姬。
为避水患,他将国都由睢阳(河南省商丘市南)迁至相城。
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与楚将子重友好,又与晋将栾书友好,因此与晋楚都结了盟。
公元前576年,他去世。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了太子肥。接着,荡氏被华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于是,他的小儿子成被立为国君,是为宋平公。
公元前543年,即鲁襄公三十年五月甲午,宋宫失火,宋伯姬被烧死。
宋平公,子姓,名成,
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在位44年(前575年—前532年在位)。宋共公十三年(前576年),宋共公去世。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司马唐山杀死太子肥,又打算杀死华元,华元要逃亡到晋国,鱼石阻止了他,到了黄河又折回来,杀死了唐山。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宋国国君,是为宋平公。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议,确定晋、楚共为霸主。平公在位44年而卒,太子佐继位,是为宋元公。
宋元公,子姓,名佐,
金文铭文作宋公差。中国春秋时代宋国君主,元公十年(前522年)夏天,元公猜忌华族,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反,双方妥协,互派人质,盟誓讲和。元公十一年(前521年)十一月,晋、曹相继出兵救宋,联军连败华氏,围困于南里,华登赴楚国求援,元公十二年(前520年)二月楚遣使向宋元公施压,迫其赦免华氏。华氏族流亡至楚,内乱至此平息。元公在位15年而卒。
宋元公,子姓,名佐,宋平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在位15年(前531年—前517年在位)。宋元公十年(前522年)夏天,元公猜忌华族,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反,双方妥协,互派人质,盟誓讲和,史载“取大子乐与母弟辰、公子地为质;公亦取华亥之子无戚、向宁之子罗、华定之子启,与华氏盟,以为质”。同年冬天,宋元公取得华氏宗主大司马华费遂的同意后,诛杀人质,借他族之力,拜乐大心为大将,率兵围南里。华定、华亥、向宁事败出奔陈,华登奔吴。不久华氏发生内讧。华貙杀华多僚,劫持其父华费遂,召回华亥、向宁,发动叛乱。宋元公欲弃师而逃,被厨人濮劝止。齐将乌枝鸣重整军备,击败华氏军于新里(今河南开封东)。宋元公十一年(前521年)十一月,晋、曹相继出兵救宋,联军连败华氏,围困于南里,华登赴楚国求援,元公十二年(前520年)二月楚遣使向宋元公施压,迫其赦免华氏。华氏族流亡至楚,内乱至此平息。宋元公十五年(前517年),因为鲁昭公在外居住躲避季氏,元公便替他四处求情回鲁国,半路上元公去世,其子栾(《史记》误作头曼)即位,是为宋景公。
宋景公本名子头曼,宋国第二十七任君主,宋元公之子。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伯阳背晋,干预宋政,宋景公伐之,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至此,曹国灭亡。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荧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舍。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宋景公,子姓,名栾
(《史记》误作头曼)。在位起讫: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69年。在位48年,死后由侄子即位。他在位时宋灭曹国。
前任:父宋元公
继任:堂侄宋后昭公
荧惑守心
原文
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候之。果徙三度。(宋世家)。
译文
宋景公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当周敬王四十年的时候,荧惑星①侵入了心星的范围,正看守住心星。依当时星象,心星正属于宋国的分野②,所以这是主刀兵灾祸的凶事,要临宋国的征兆。宋景公为这件事非常忧虑。
朝中专管占星相的官子韦说:“我有法子将这祸患转移给宰相承受。”景公说:“宰相是辅佐国家的大臣,好比我的股肱,支持整个身体的行动一样,怎么可以使他遭受祸患呢?”子韦说:“那就转移给老百姓承受。”景公说:“一个人君,应该以仁爱来安抚百姓,怎可反而让百姓承受灾患呢?”子韦又说:“可以转移到年岁五谷收成上。”景公答说:“时令饥荒,人民困苦,我怎够得上为人国君呢?”子韦赞叹的说:“至高在上的天,听顺谦卑养德的人君,现在主公至心发出为人君的三种仁爱、宽厚的言论,必然感应天心,荧惑星必会有所移动。”于是再占候星象,果然移动了三度,离开了心星的范围。宋国在这一年里,果然没有刀兵灾难。
三句善言
在史记中有载一则,有关宋景公以三句善言(三大善念)延寿21年的史实。当年宋国‘司星’(看星相,研究天文之史吏)看出星辰之相,不利于国君,有国君当亡之兆,所以宋景公相当忧愁。司星之官子韦就建议,可以‘作法’使灾殃转移于宰相。但是,宋景公一听,毫无自私之念,相反地,他立刻说:‘宰相,相当于我的手足股肱啊,怎能伤害他呢?’他愿意自己承当厄运。司星又建议可以‘作法’把灾殃转移于人民。宋景公虽死难当前,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马上说:‘国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责任就是保护人民,怎能祸害人民呢?’他愿意独自承当。司星又建议,可以把灾害移至岁收,宋景公,还是一本仁慈说:‘人民是靠岁收生活的,如果农作物收成不好,人民就会困苦’,他不忍心人民困苦,他宁可独自承当。宋景公面对自己的死运仍有如此坚定的慈悲,这心力电波是很强大的,司星听了也很受感动,判断说:‘天高听卑,您国君能有这种君人之言,星相也会受感召而动移。(心念电波可以改变影相)’,不久,星相果然移动三度,依星相法则,延寿21年。此事在吕氏春秋,及新序皆有记载。
公孙周,史记称之为公孙纠,宋元公的孙子,公子褍秦的儿子,宋景公的侄子。
《左传》记载宋景公在位六十四年,无子,以公孙周的儿子子德与子启在宫中抚养为嗣,子德继位为宋昭公。
而《史记》记载宋景公杀死了公孙纠,前469年,宋景公死后,公孙纠的儿子子特为父报仇,杀死景公的太子继位,子特就是宋昭公。
宋后昭公,子姓,名德(《史记》作特),宋元公曾孙,公子褍秦之孙,公孙周之子,宋景公之养子。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之子继之。昭公请墨子到宋国参政,拜为宋大夫,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楚在惠王、声王时曾两次包围宋都,未能攻克。晚年任用戴欢为大宰,司城皇专政,二人互相残杀。后司城子罕击败戴欢,又将昭公驱逐,出亡于鄙,后潜心改过,三年后复位,在位65年(前468年—前404年在位)。 前任:养父和堂叔宋景公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是圣人!’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宋悼公,子姓,
名购由,宋后昭公之子,在位18年(前403年—前385年在位)。历史学家杨宽认为,宋悼公时,宋国已经衰落,有可能迁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悼公有可能曾被俘虏,《史记?韩世家》记载:“文侯二年(前385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宋君可能是宋悼公。悼公也可能被杀,故谥法为“悼”。 前任:父宋后昭公 继任:子宋休公
宋休公,子姓,名田,
宋悼公之子,在位23年(前385年—前363年在位)。这时宋国首都已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可能曾被俘虏,《史记?韩世家》记载:“文侯二年(前385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宋君可能是宋休公,也可能是宋悼公。悼公也可能被杀,故谥法为“悼”。宋悼公被俘后宋休公即位,并于当年改元。
宋桓侯,又称宋后桓公、
宋辟公,子姓,名辟兵,
或名辟,宋休公之子。在位7年(前362年—前356年在位),在位时非常昏庸。司马彪说“呼辟,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名辟,而前驱呼‘辟’,故为狂也”。休公二十三年去世,其子辟兵即位,据说奢侈荒唐,大兴土木,建筑苏宫。《史记》认为子剔立为国君是父子传位。事实上,这段时期发生“戴氏取宋”的事件。韩非说,司城子罕能夺得政权,是由于“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吕氏春秋》说宋被齐灭亡“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宋剔成君,子姓,戴氏,名剔成,又名剔成肝,一般又说是司城子罕(剔成为司城之转音),名喜,字子罕,曾任宋国司城,为宋戴公之子子文之后,宋桓侯之臣(《史记》说是桓公之子,误,今从《竹书纪年》、杨宽《战国史》),桓公荒淫,为戴氏所取代,“戴氏夺子氏于宋”,是为宋剔成君。剔成二十七年,剔成弟偃发兵攻击剔成,剔成兵败奔亡齐国,偃自立为君,是为宋康王。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王偃的形象,在秦汉以后多有抹黑,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人称“桀宋”。又如,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何氏,《搜神记》载韩凭自杀,何氏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1]宋康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偃之称王,去魏齐徐州相王已六年,而尚在秦、韩、燕、赵称王之先,故颇为当时所嫉视。今据《孟子》书,万章问宋小国,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以汤武之事告之。又观其臣如盈之,如不胜,议行什一,议去关市之征,进居州以辅王,其政当有可观。而《国策》记其射天笞地,《世家》书其淫于酒色,并皆谓之桀宋,与孟子、万章之言迥别。盖出于一时忌嫉之口,非信史也。全祖望焦循皆为宋偃辨诬,良非无据。(参读《考辨》第一三〇。《史记》又称“宋偃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考之诸国《世家》及《年表》,皆无其事。梁氏《志疑》亦辨之。《吕览 禁塞》“宋康死于温,”高注:“温魏邑,康王败魏于温,与齐、楚、魏为敌,齐、楚、魏灭之,故曰,死于温,”似据《史》为说,疑不足信。)抑余于王偃故事,又别有见。虽若虚囗无证,而考古之事,固时有不限于实证者。则姑陈吾说,以备一见,或亦为深思眇虑之士所乐闻也。
写于东晋年间的《搜神记》及相关历史文献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偃游于封父之墟,遇见采桑妇甚美(即韩凭之妻),乃登青陵之台以望之,想霸为己有。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暧书,缀其辞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日:“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因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日:“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家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家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日“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宋康王闻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书·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锲朝涉之胫”与“斮朝涉之胫”相近。“剖伛之背”与“剖贤人之心”相近。此为一假。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 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为哀悼他们而写下《孔雀东南飞》来记述这件事。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与“遇见采桑妇甚美”相近;“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因腐其衣,遂自投台”相近;“焦刘两家要求合葬,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与“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相近;“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与“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相近。此为二假。(《韩凭妻》很可能是仿《孔雀东南飞》所作,纯属虚构)
干宝为河南新蔡人。而孔雀东南飞遗址就在安徽怀宁县小市镇。两地相隔如此之近,干宝未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可能性极小。
铚邑和寒山被宋国吞并后,有一部分干族人再度迁徙,一部分则留在故地,所以后来史书上出现的干氏名人也多是该地区的人物。史籍《姓苑》在记载春秋时,陈国大夫“干徵师采食于干邑,因氏焉”,干徵师自然是干人,采食之地也就是封地,干邑的地望也应当在陈国附近,即今河南淮阳一带。后来撰写《搜神记》的干宝,就是新蔡人,而新蔡古为陈国之地,晋朝时期新蔡的地望在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以及安徽临泉等一带地区,加之《搜神记》本身就带有神话色彩。故其中记载宋王形象值得怀疑。
《搜神记》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关于宋康王的故事: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因何氏貌美,宋康王就想将她霸为己有。于是,韩凭心怀怨恨,致使宋康王把他囚禁了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与他,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们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果不其然,不久韩凭自杀死了。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
有一次,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观景,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宋康王发怒,非但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还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宋康王还恨恨的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
不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非常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感到悲凄,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至今,睢阳还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还在流传。
宋康王十一年(癸卯,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在这一年才真正的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宋康王四十三年(乙亥,公元前286年),宋康王在位53年时,宋国发生内乱,齐国举兵灭宋。齐、楚、魏三国三分其地。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公元前286年,齐愍王在楚、魏两国的配合下,进攻宋国,宋兵向朝廷汇报,朝中宦官说:“齐国那样弱小,怎能进攻我强大的宋国呢?肯定是报告人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宋康王大怒,把报告人给斩了.另派人去侦察,汇报如前,宋康王又把他斩了,再次派人侦查齐军动向。此时,齐军已兵临宋国都城,百姓纷纷逃避,这个被派出侦察的人再如实上报,肯定又会被斩首。于是,此人回答宋康王说:那有什么齐军啊,百姓都生活得好好的。宋康王大喜,宦官还说前几个人该死。宋康王重重赏了此人,此人拿了钱便逃之夭夭了。
《列子·黄帝》中还记载了一篇有关宋康王的故事:
战国时,宋康王非常迷信武力,他特别喜欢勇武的人。
有一次,有个书生惠盎去见他。康王见他是个儒生,顿足大笑说:“我所喜欢的是勇敢有力的人,不喜欢书生。客人您准备用什么来指教我呢?”惠盎说:“我这里有一种办法,可以使那些勇敢的人刺不入;虽有力气,却击不中,大王您想知道这种办法吗?”宋康王说:“好呀!这种办法我倒很想听听。”惠盎说:“刺不入,击不中,虽然好,但有人敢于击、敢于刺,毕竟还是受了侮辱。我还有一种办法,使得那些勇敢的人不敢刺,虽然有力,也不敢去击。不过,所谓不敢,不等于不想,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我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使得一切人根本不想去刺,不想去击。这不更好吗?”“当然不想去刺,不想去击,也就是不理会你,那里比得上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呢!我还有一种办法,使天下的人,都非常高兴,互相亲爱,互相帮助,这种办法比勇敢有力的人更高一筹,这是上面四种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了,难道大王您就不想知道吗?”
宋康王说:“这种办法好啊!我真想得到它。”惠盎说:“孔墨的仁义道德就是这样的办法。孔子、墨翟,自己没有国土,却被人当作君王一样看待;虽然没有官职,却被人们尊为最高的长官一样。天下的男人和女人,无不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来盼望,使得到相安相利。如今大王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国主,如果你确实有行孔墨主张的意愿,那么,全国都会得到它的利益的,您会比孔墨更胜得多了。”宋康王听了,无言以对。于是,惠盎退了出来。宋康王对左右的大臣们说:“这个人真是善辩啊!我真是被他说服了。”
更多阅读
菲军力薄弱却成东南亚南海声索国中最张扬者 东南亚军力排名
4月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为期两天的东盟峰会昨天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闭幕,这次原本要讨论东盟一体化的会议几乎被强行变成了“南海争端讨论会”。“劫持”峰会的主要是菲律宾。 菲律宾外长3日一进金边的会场就誓言要提南海
北京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正规直销公司吗?这是违法犯罪吗?国 中绿直销制度
北京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正规直销公司吗?这是违法犯罪吗?国家会打击吗?北京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正规直销公司吗?这是违法犯罪吗?国家会打击吗?北京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正规直销公司吗?这是违法犯罪吗?国家会打击吗?北京中绿生物
中华姓氏树 姓氏来源探究 百家姓氏查询点击姓氏可查看族谱资料 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
黄帝故里的中华姓氏广场中央有一棵铜铸的姓氏树。上图与原图一致。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
宋国青:控制总需求
如果要确实防止通货膨胀率在较长时间居高不下甚至在目前水平上继续上升,那么继续实行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必然的。这里没有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说法,是考虑到扩大财政支出救灾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话可能意思不清楚。 从控制通
成熟妩媚:气质高雅的国中美女教师吕安妮
2015-03-29 分类: 端庄淑女吕安妮现在33岁,年前嫁为人妻,是研究所一致公认的校花,面貌姣好、三围均匀,生得肌肤雪白、美艳媚人,浑身散发出成熟妩媚高雅气质的女人魅力!走起路来,浑圆肥美的丰臀左右摇摆着,妖媚倩影不知迷惑多少男人有色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