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文知识一 4 蝌蚪文翻译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发现。

1、简介

据古文字专家考证,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指是先秦时期的古文。因而.如确能在韦羌山发现蝌蚪文,“将是学术界一大幸事,对于古文字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历史

在汉代的文字所采用的是以隶书为主,但汉末产生另一书体,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所以名为“蝌蚪文”。这种书体,存在的时间短暂,现已无人使用。从流传的遗物,可发现风格似西周铜器上的文字,另外商代甲骨及玉片的雕刻与陶器上,都有这种迹象。蝌蚪文据说在魏时,使用也极广泛,是运用在小篆的书写上,其笔画较细,却可蝌蚪文

见入笔有顿挫笔法存在的特色,这种书写风格,毛笔透过笔画的运用,仍可利用其弹性,起笔与收笔较尖锐,中间稍前部份则加重线条,充满表现毛笔特性的趣味,不过在外形而言,如书写运用,可能极易造成整体画面太尖锐,对线条与整体布局无法协调,难怪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

3、发现

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有座千峰叠嶂、万壑峥嵘的韦羌山。这里沟谷交错、古木森森、竹林幽幽、流水潺潺,四季风景如画,是省级风景区中十分重要的一条风景线。其中有一处神奥莫测的人文景观:在一座名叫蝌蚪崖的千仞绝壁上,布满了呈现人工镌凿的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图案符号,这就是著名的相传为大禹刻石的蝌蚪文。为什么古人要将文字镌刻于千仞绝壁上?这些图文符号蝌蚪文

究竟有什么涵义?千百年来,有无数志士学者前往探奇。据《万历志》和《光绪志》载:东晋义熙年间,一位姓周的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以后郡守阮录和北宋县令陈襄亦“携众以观”,终因崖高路险.“云雨晦瞑”,未得结果,扫兴而归。陈襄还留待感叹道:“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干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1985年月16日,台州地区文物普查验收组用28一200毫米变焦相机对崖面远距离进行拍摄放大,逐点分解,似见痕迹。1994年5月26日,由“安洲影艺社”组织的探险队聘请了相传三代以采珍稀药材野生石斛为生、具有多年攀崖经验的山民潘余龙从崖顶悬索而下,在高崖面不到一米的近处拍摄到许多实物照片。根据潘余龙叙说和从拍到的照片看,蝌蚪崖崖面平整如削,长约40米,宽约50米,成极规则的长方形,面积近2000平方米。绝壁的崖面石质坚硬,布满了一个个凸出的半球,半球高出崖壁平面约5厘米,直径7~12厘米不等。在每个半球边缘,均有一条约2厘米深的圆形小沟。半球之间相隔约15厘米,纵横排列有序、似有日、月、虫纹及海洋生物图案的痕迹。探险结果披露报端后.国内外学者引起很大兴趣。但结论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这是少数民族古畲族留下的文字;有的把它与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仙居的下汤人联系起来,认为是先民的遗迹;当地老百姓一直相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有的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蝌蚪文根本不存在.是子虚乌有的事。有的则展开丰富的想像,说那是外星人留下的杰作。限于时代和条件,周廷尉所募之物当然不可能保存至今。笔者曾亲眼见到“安洲影艺社”拍摄到的珍贵照片,由于见短识寡,无法释读,只觉得白糊糊的一片崖石面。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曾疑为古籍伪作的《苍颔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绍兴禹庙的“峋楼碑”文字和仙居的蝌蚪文。上述八种文字中,从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最早,在南朝孙说著的我国第一部地方志《临海记》中就称韦羌山“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州郡志》亦称“天姥山(韦羌山别名)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科斗形,高不可识。”以释读难度论,亦惟蝌蚪文为最。其它七种文字或存于书,或现于出土器物,或写于木石,或刻于石碑,或镌于石壁,均属有目共睹之字。而惟独蝌蚪文扑朔迷离,至今还未见其篆文摹本。

4、禹王碑的破译

禹王碑文到底所言为何?就算最为权威的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也难给出一篇精准的译文,但猜想和破译不难继续。



碑文

从历史的层面上讨论,我们或许可以如此推断:较有公信力的历史考证是,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之后数千年,作为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偶像,民间到处都保留着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这也就不难理解长沙岳麓山巅的禹王碑文可以排座“大禹治水说”之列。但是株洲学者刘志一从1990年起开始叫板这一“权威”:禹王碑碑文是为楚庄王歌功颂德。10年过后,刘再曝幕后事:当年整个破译过程仅用了三天三夜,而且是为领取“万元悬赏”。这不禁让人生疑:千年未解的隐私岂是三天三夜所能破译得了的?为“领赏”而进行的古文化研究成果是否有急功近利之嫌?于是童文杰花费18年破译禹王碑文的消息又浮出水面。但是时间不是判断真假的标准,各界专家的评价亦不足为两种观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于是我们明白了:未知的历史谁说了也不算!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对于古文字无休止的探究和争议有何现实意义?如此连篇累牍,不遗余力地推敲一块碑文,而又给不出一个有凭有据合理可信的答案是否值得?面对中华民族已知的浩瀚文化库存,和未知的无尽文史之谜,我们是否有精力痴迷其中一一揭秘?

5、最新观点碰撞

1)禹碑歌颂楚庄王

发言者:株洲学者刘志一禹碑歌颂楚庄王公布日:4月18日原为株洲工学院文史专家,曾花10年时间,参与有关古文字的破译,禹王碑碑文是其中一项。他破译碑文过程中,参照《左传》等历史文献记载,释文中还有几个字与明代杨慎的释文相同,且在1995年得到了我国先秦研究会的认可。他破译的碑文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认为禹王碑应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该译文曾在学界引起轰动,并成一家之言。专家评价:刘志一先生新作《岣嵝碑考释》,是目前所见考释此碑文较全面、有一定取信率之作,无论将来另外的考释结论如何,刘先生之作都能成一家之言。---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2)禹碑记载大禹治水

蝌蚪文知识(一)4 蝌蚪文翻译
发言者:长沙教师童文杰禹碑记载大禹治水公布日:4月19日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退休教师,1981年退休后制定了一个宏伟计划:攻克岳麓山禹王碑千古之谜。之后阅读了包括《说文解字》类的大量与古文字有关的书籍,根据古文字的造字法则分析碑文,整整花了18年时间,于2000年完成第77个字的辨认。之后将研究成果命名为《长沙岳麓山禹碑今译》,译文与明代杨慎破译的碑文大同小异,均表明禹王碑碑文为“大禹治水”之说,其中破译的77个字中,就有51个字相同。该文2001年得到中国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认可,后被收入《走向未来启思录》一书。专家评价:童老精神可嘉,其破释内容也算是对该说法的另外一种新的补充吧。但不能单独成为一家之言。——长沙市市委文史研究室文史专家陈先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78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知识共享(4) 神秘4知识共享之书

原文地址:知识共享(4)作者:老骥伏枥知识共享(4)*闲趣说“庵”:传说唐伯虎后续青楼知己沈九娘。沈去世后,唐孤独之余改屋舍为“桃花庵”,并写一首《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

玄空风水基础知识讲座4 刘文元玄空风水讲座

第二章 玄空运用基础第一节 玄空即时空在讲述此章节之时,读者再来回顾一下玄空学运用的原理。我们不防先从玄空这二个字面上来解释其含意。“玄”者可释为天时的含义。“空”者乃是空间的意思,二者合而为一即成“玄空”,所以“玄

英译汉翻译技巧介绍(一) 英译汉翻译技巧

词义的选择与表达词语是英译汉的最小单位,词语翻译的优劣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基本要素。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的现象,而辞典汉语释义又未必与英文意思完全对等,这就为准确、贴切的译词带来了困难。选择词义时,应根据上下

带蝌蚪文符号的神农氏玉像 蝌蚪文翻译

带蝌蚪文符号的神农氏玉像在任南网上发现一个太阳神玉像,其两臂及背上各有一个逗号样符号。玉像见图。我认为这个太阳神就是神农氏。他是史前农耕部族首领,是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主要创始人,后尊

声明:《蝌蚪文知识一 4 蝌蚪文翻译》为网友低调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