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倬《北京的金山上》 广场舞在北京的金山上
标签: 杂谈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这首歌里的金山是把北京比喻成神山,把毛主席比喻成神,抒发藏族同胞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1961年,进藏工作的独唱演员常留柱向扎西老艺人学了一首《山南古酒歌》,歌词意为:“在北京的金山上,吹起了金色的号角,不知是谁在吹啊,听得人心里非常高兴。”这首歌曲原为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中。全国解放后,扎西老艺人为这首歌编了新词,并定名为《北京的金山上》,以表达藏族人民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深情厚谊。常留柱很想把这首作品搬上舞台演唱。于是,改编作品的任务就落在了马倬的身上。马倬在原民歌前加了两句前奏音乐,还对最后一句音乐进行了修改,并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常留柱作为这首作品的首唱者,多次在西藏范围内演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按规定必须是业余歌手参加,便选定由一位叫雍西的业余歌手来演唱。雍西成为这首作品的第二位演唱者。她在北京的演唱大获成功,并且受到了周总理称赞。周总理还亲自对最后一句歌词进行了修改,把“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天堂”改为“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周总理的修改,使这首作品从立意上产生了升华,“向”改为“在”,使时代与历史背景更准确化。“天堂”代之以“大道上”则使得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少了原来的宗教色彩。以后,马倬又把前两句改为:“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放,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有人说这首作品是由“贡布箭歌”改编而来,其实并不是,“古老酒歌”才是它改编的真正“素材”。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西藏录音,为了表达西藏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歌颂之情,在为1964年版《北京的金山上》新增加一段歌词后,由当时年轻的女歌手才旦卓玛、重新进行了这首歌曲的录制。《北京的金山上》经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后,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才旦卓玛也因为这首歌曲的家喻户晓。她独特的高原唱法,甚至直到今天,依然成为西藏地区音乐的一种代表和象征。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西藏录音,建议此歌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来演唱,并建议再增加一段歌词。于是,马倬便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这首由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便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一首家喻户晓、令人难忘的优秀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据说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新编歌词以后的《北京的金山上》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唱响,一首短小明快的歌曲竟然有着如此强大而久远的生命力,让人不胜感慨。 这首作品的编创者、作曲家马倬于1960年进藏,听了独唱演员常留柱在一个名叫扎西的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一首《山南古酒歌》,发生了兴趣,于是马倬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在原民歌前加了两句前奏音乐,又对歌词进行了修改。改编以后,常留柱就成为了这首歌的首唱者,多次在西藏演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按规定必须是业余歌手参加,常留柱却是一位专业歌手,于是重新选定了一位叫雍西的业余歌手来演唱此歌,雍西就成为了这首歌的第二位演唱者。她在北京的演唱大获成功,并且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周总理还亲自对最后一句歌词作了修改,把“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天堂”改为“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这位名叫雍西的藏族歌手不是别人,正是当代歌星韩红的母亲。近年来韩红对这首歌进行了翻唱,母女两代人分别对《北京的金山上》加以演绎,也算是歌坛一段佳话了。雍西传唱了几年以后,一直到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西藏录音,建议此歌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来演唱,并建议再增加一段歌词。于是,马倬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才旦卓玛这时已是著名歌唱家,她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加以复唱后。《北京的金山上》就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从百万翻身农奴的心里飞出来,传遍大江南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才旦卓玛版的《北京的金山上》是先用汉语唱一遍,再用藏语唱一遍,热爱此曲的人们跟风学舌,在歌词上标注藏语的发音,如同笨学生学英语一样,也是当年的一大奇特现象。
马倬,1960年被任命为援藏工作队队长,带领70多人入藏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工团和西北文工团工作。在马老师五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曾经为一百多首歌谱曲,这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拖拉机来到咱村庄》、《采棉姑娘》等作品。尤其是在藏工作的二十多年,更是为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就诞生在那段难忘的岁月。其女儿马西平参与创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并担任老师辛勤工作至今。
这首歌的第一句“北京的金山上”指的是什么? 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人们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北京哪来的金山?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面倒是有一道水渠,被人们称为“金水河”,但“金山”分明与之并无关系。细细思忖,既然此歌源于藏族民歌,而藏族是一个尊重山的民族,在他们的心目中,雪山永远是神秘而崇高、巍峨而吉祥的,行走在藏区,经常看到藏民们将一座座高山尊为神山,他们为神山供奉上无数的哈达,他们在神山上遍插经幡,还垒起一堆堆神秘的玛尼堆。山,在淳朴的藏民心中具有图腾的意义,他们想象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北京城,一定有着比他们敬仰的雪山还要更加美好的山,那会是什么山呢?当然就是金山了。“北京的金山上”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
马倬:我是1960年进藏,当时是咱们民主改革的第二年,在我们团里有一位歌唱演员常留柱,他有一天晚上急急忙忙到我家里来,给我唱了一首藏族民歌,这个民歌是一个扎西老艺人唱的《北京的金山上》,大概的歌词是这样的,“在北京的金山上“有人吹起了号角,不知道是谁在吹,听的人心里非常高兴。”这首歌我听了以后,非常能激发我的创作感觉。最早我们是在山南,是一个山南的民歌手给我们唱了这首歌,听了这歌以后我觉得非常感动了,它不但旋律非常清新,而且风格浓郁,它里面用了很多藏歌的演唱技巧——整箍,就是一种很有特色风格的跳音,用这种风格演唱民歌处理的非常好,当时非常激动,当时我和马倬关系比较好,我们一块进藏的,我就跟他说这首歌非常好,很想把它搬上舞台来演唱。我当时听了这首歌之后,我也非常激动,我给常留柱说,我非常喜欢这首民歌,我说这是一块最好的璞玉,我一定要把它雕琢成一首受西-藏人民欢迎的既有汉词、又有藏词的好歌曲。这就是我当时下定的决心吧。常留柱把这首歌介绍给我以后,他希望马上就把它搬到舞台上去,我是首先按照原来的民歌加了前奏,改了一句最后的音调,就让常留柱先唱藏词。虽然汉族同志不完全听懂,但是已经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欢迎,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呢,从汉词上着手开始改编,这个困难是很多,因为我是汉族没有接触过藏族的文字,汉词要谱到藏族的民歌上,又要把汉词的韵、音、间奏要和音调结合起来,这首歌的加工虽然就只那么几句,但费的时间将近是四年。音乐上藏词唱的时候基本上是用的原来的民歌,歌词上来看就是,“在北京的金山上,升起了金太阳,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光,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这个词就是在西藏民主改革后的一年,通过我们的歌词唱出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后,对党和毛主席一种感激的淳朴的感情。常留柱唱了以后,当地的同志们听了以后都非常高兴,给他热烈鼓掌,每年春节慰问演出,下部队演出,舞台上的演出以至常留柱到藏族人民家贺年、贺喜他都唱,普遍受到欢迎。雍西最早是西藏昌都被服厂的一个工人。1964年,我、常留柱一行五人到昌都地区去采风,也选拔一些好的人才。雍西是藏族,但是她汉话说的很好,人也长的端庄,嗓音甜美,又很聪明,接受能力也快。回到拉萨后,接到文化部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的通知,我们就介绍让她上北京参加汇演,当时没有更合适的歌,就把常留柱已经唱了四年的这支歌让她来唱,雍西把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带到北京以后,经过第一场演出,大获成功,在演出完谢幕的时候,总理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当握到雍西的时候,总理说,“你唱的好”。雍西有点紧张,她不知该说什么好,她说,“总理我唱的不好”,总理又反复一句说,“好就是是好嘛!”。藏族姑娘雍西用她的真情使这首《北京的金山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头一炮打响后,有关部门安排她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唱,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坐在观众席里观看她的演出。原来我们最后一句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幸福的天堂有一点宗教色彩,应该把它改成,“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这一句改得确确实实好;另外一个字,虽然是一个字,但是把一个时代说清楚了,(就是“走向”和 “走在”),“在”和“向”虽然一字之差,但“在”这个字的意义更准确,更深刻,我们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后,就是已经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当时我们还以为是民主革命时期,但是总理这么一改就把这个时代说清楚了。我们想起来这件事也很感动,也很缅怀总理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也许是一种轮回,也许是一种巧合,几十年后,雍西的女儿歌星韩红再次演唱这首《北京的金山上》,为这首歌赋予新的音乐内涵。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以后,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的感激的心情,只有通过这种崇高的歌颂的东西,才能够象征表达出来;另外,它是从民歌改编来的,民歌也是历史上人民承认了的好歌曲。好歌,一个要好听、一个是好唱,再一个要有深厚的能够触动人们的感情,我觉得《北京的金山上》都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它普及的程度,它流传的程度,不仅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喜爱的。
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就象是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中的一朵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我想民族的江河与时代的大潮必将赋予她历久弥新的魅力。
更多阅读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广场舞深深的爱着你
优秀的音乐不只是一首歌,每首歌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它的魅力永远不会在记忆中褪色;每个人都会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叙述着跌宕起伏的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传奇。——题记《多情的土地》由任志萍作词。任志萍,河北张家口人,中央歌舞团创研室主任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孟子。该文出自《孟子·告子上》。目录注音原文 出处及作者 出处 作者注释与译文 注释 译文特殊用法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写作结构 段落分层 写法介绍内容赏
音乐教案-大班:北京的金山上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北京的金山上运动目的:⑴.受藏族音乐,舞蹈的作风,爱好学习民族舞蹈。⑵.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根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⑶.道我国事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感触多民族服装的特点。活动筹备;⑴.日常活动中懂得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色,观看
@小马DJ《夏天的回忆》千里共良宵2013年8月5日节目部分文字整理 千里共良宵节目直播
#千里共良宵#我的故事似乎总和夏天有关,13年前的夏天,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那个夏天闷热难耐,我差一点就动了回故乡的念头;10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走进中央台,不确定是不是能被留下,但办公楼里有充足的冷气,远舒服过我租住的地下室
转载 (4)正装男.跳广场舞.帅呆了! 美女拉屎的姿势帅呆了
不断更新中13.【正装】公司正装男的广场舞《倍儿爽》14.【正装】公司正装男的广场舞《小苹果》48.【正装】让人销魂的西装壮男《最炫民族风》广场舞46.【正装】让人销魂的西装男《江南style》广场舞149.【正装】教师.西装中年《n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