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中医怎样治疗湿疹

我用“指玄功”治湿疹——原由

今年,我长湿疹了,右手和右脚,老一辈的说这是除病气,是好现象,不要去理它,我只知道这个东西长起就不容易好,很顽固的,痒起来的时候真难受,有时还冒黄水!我当时想的是也许我把身体调理好了,湿疹自然就好了,因此我没管它。

6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民间中医网上看到一个推荐用气功治湿疹的帖子(转载的),我觉得挺新奇,于是点开看了看,我就相信了(用真诚心写的文章感觉得出来),我又看了看原帖:http://tieba.baidu.com/f?z=11923157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A%AA%D5%EE&pn=0,由于这个不用吃药、搽药,即使我练不好湿疹也可当修身养性的功来做,于是我边看就边练上了(我把帖子存在收藏夹里随时翻阅),先练了两天,有事耽搁了又停了两天,这时我发现我有的湿疹部位在干疤脱皮了,于是我又接着练,练了几天,好得很快(这时我一共练了有7天吧),但我又停了,一是发现这个功要分血压高低来练,但原帖中只写了正常血压的练法,二是确有些不良反应(比如胸闷),不敢练了,于是我发帖求助,在等待中我的湿疹又复发了,这时网名叫“xingxingwuai”的朋友把电子书传给了我,我非常感谢她,现在我正在按低血压的功法练习。

我没等到我练断根就发这贴了,是因为原版主是用这方法治好她的湿疹的,我相信她,相信这个功法(其实治湿疹只是指玄功初级功显现出来的一点功力罢了),而且我想还有很多朋友看到那个用气功治湿疹的原帖后,可能也苦于不是正常血压而无法练,所以我就没等我的最完美结果出来就给大家报告了,请多包涵,我把这种功法的三种练法(分高、中、低血压)都贴出来,供有兴趣和吃药无效想换个思路治病强身的朋友学习和参考。原帖中有很多在练的朋友在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版主对问题的解答和建议,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所以请大家务必要先学习原帖,花个几天时间把原帖看个遍,再做决定。把问题和方法都搞清楚了再练习,事半功倍哟。(注:原帖中把守窍点气海——脐下1.5寸记成了丹田——脐下3寸,请大家注意)2009年7月11日

“二十世纪指玄功”简介

“二十世纪指玄功”是舒玉瓒先生通过修炼古典气功“指玄篇”,并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实践总结整理出来的,他翻阅了大量的气功典籍,弄清它的流派,通过查阅历史典籍,佐证它的起源和真实性,学习中、西医理论知识和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做实验来证实其科学性,扩展出了三种基本体质,利用不同守窍点针对性修炼,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一、指玄功有三阶段:医疗功及初级功、中级功、高级功

1、初级练功阶段(初级练功阶段即为指玄功的医疗功)

这一阶段是调整血压的初级阶段,是使高血压或低血压都调整为正常血压的练功,是在练功中克服掉病理现象的阶段,这一过程是医疗的基本过程。因此,对窍点的选择就要考虑病理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病理特征,一定要排除守窍点的副作用反应,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的练功,达到医疗的目的。这个阶段是以调整血液循环为主的“练精化气”。

如高血压病,是由于毛细血管的阻力大,因此,就要下守涌泉穴和气海,调整降压机制,不使血液往头部冲。

低血压患者其病因是大脑皮层的降压神经障碍,要求兴奋降压神经,守窍点则在上窍的“泥丸宫窍”,又要避免下肢的毛细血管兴奋的降低,就要把两腿盘起来。

正常血压者呢?初练功的守窍点在鼻尖,是由于初练时其头部可能存在障碍而不能大胆地直守“山根”,因它离脑、眼都很近,为避免初练功有冲破头部毛细血管的可能,因此,初练功正常血压者是用守窍点外的补助窍点——鼻尖,以待练精化气开始后的适当时机再练中级阶段,将守窍点移到山根窍上来。

在初练功中,有麻木酸痛痒、风热汗泪涕的反应,一般开始很严重,随性激素参加血液循环,会逐渐减轻。这时病理现象被不断克服的主要反应,也是阶段性的特征。

待高、低血压调整成正常血压后,就要从正常血压的初级功练起。是因为指玄功在帮助患者克服高、低血压状态后,还要靠正常血压的初级功的练精化气使性激素进入血液,上补大脑皮层,消除它在大脑皮层的病理痕迹,才能使血压平衡得到巩固。

2、中级练功阶段

中、高级练功阶段都是正常血压型在初级功基础上的发展。在初级功中,如感觉气压循环力不强时才能变换。中级功的主要要求是“练气化神”。指玄功使性激素参加血液循环,克服病理现象后,就要营养调节神经系统了,这时要求变高了,就得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脑垂体的作用,因此,变更守窍点为山根窍,由自然盘膝变换成单盘膝。这一阶段,在每次练功中升阳的后期,就要出现麻木酸痛痒的短时间的部分感觉,这是练功过程中自身克服病理现象的反应,但不是持久的,它会随着脑垂体各种向腺激素的活动力的增加而消失,这个消失就是本阶段的特征。待它克服病理现象后,就开始充分的营养神经系统了。

3、高级练功阶段

正常血压型在中级练功中感觉气压循环力不强时,则变换成高级练功阶段。它的最高要求是“练神还虚”,就是使所有向腺激素和性激素都投入血液循环,调节所有机制,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营养,而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互相反射性的调节,使身体的异化和同化作用强化而完整了。在这阶段练功中,基本上或根本没有麻木酸痛痒的反应,“练神还虚”的感觉就是自然而舒适的。同时循环下来补身,身无痛感。因此练功的姿势改成双盘膝,守窍点在山根窍。

二、指玄功有三反对:主张凝神气穴,反对似守非守与数息法、反对以意领气、反对横隔膜鼓动论的腹式呼吸法治疗肠胃病。三、指玄功有三不混:指玄功与体操不混、指玄功与其他功法不混、指玄功与主治病药物不混。

有条件的话在子(23点-1点)、午(11点-13点)、卯(5点-7点)、酉(17点-19点)四个时辰练功,其效果更好些。

急慢性湿疹治疗经验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用清热逐风汤: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当归10克,泽泻lO克。

若皮肤发痒作痛,滋水淋漓,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湿与热蕴结所致,治宜苦寒清热,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用分消湿热方:银花15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3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5克,苫参15克,地肤子15克,藿香1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茅根30克。

若皮肤搔痒难忍,蔓延游走,甚或皮肤津水浸淫者,属风湿俱盛,宜祛风除湿法,用祛湿除湿方,防风l0克,薄荷3克,蝉衣6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5克,蒲公英30克,银花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法半夏10克,苡仁15克,猪苓10克。若内服药一时未能生效,可外用湿热清洗汤:黄柏30克,地肤子60克,苦参30克,川椒30克,薄荷叶15克,大枫子30克,蛇床子60克,千里光30克,冰片1克(分2~3次用,洗前加入),用水煎至3大碗左有,再加温水适量,淋洗患部。

慢性温疹之治,宜辨清血虚生风或气血不足兼湿热阻络。前者宜养血祛风,选用四物汤加防风、僵蚕、蝉蜕、丹参、鸡血藤等;后者宜补益气血兼清热除湿通络。选用黄茂、党参、白术、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地肤子、苦参、僵蚕、蝉蜕、茯苓等。

临床运用上述各法治疗湿疹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周国雄

湿疹一证,究其因,内责之心脾两经,外责之风、湿、热邪侵扰。在施治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送行施治。

(1)急性湿疹,具有发病急,范围广,皮疹形态多,皮疹与正常皮肤边界不清,易感染化脓等特点。严重者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常伴有便秘或便搪,搜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象。治分二型:

①热重于湿者,皮疹局部颜色渐红,发热而痒,不渗液或很少渗液,治以清热利湿,宗解毒泻心汤及龙胆泻肝汤意,药用:黄芩10克,黄连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水煎服。

外治法:银花、野菊花各20克,马齿苋、生地榆各3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洗患处约30分钟,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炉甘石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外用。渗液不多时,可用水调涂。

②湿重于热者,皮疹局部红肿多不明显,而搔痒重,渗液多。舌苔白腻,脉缓。治以健脾胃,除湿邪。用平胃散与益黄散化裁:苍白术各lO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猪获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0克。水煎服。

外治法: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药皮各30克,川椒1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湿敷皮诊处。每日洗30一60分钟,然后再外撤湿疹散(自拟方):黄柏4.5克,黄芩3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黄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上药共研细面,薄薄涂于患处,能除湿止痒。待渗液基本消失后。可加适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软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湿,又能保护皮肤。

(2)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衍变而来,易于局限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四弯、手背、耳廓、尾能、双小腿等。皮损粗糙,肥厚、边界清楚,阵发奇痒,病程长可数十年不愈,发于小腿的湿疹,常伴静脉曲张,感染溃破后治疗困难。

皮疹干燥,肥厚者、治以养血祛风,以本院经验方润肤丸加减,生热地各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元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黄芩10克,丹皮12克,乌梢蛇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日2次。

若发于双下肢呈静脉曲张型湿疹.伴感染渗液者,可以本院苦参九加活血通络之品:苦参12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鸡血藤20克,山栀12克,热大黄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水煎服,日2次。

外治法:皮疹无渗液者可涂黄连膏:黄连12克,苍术6克,黄柏6克。上药共研细面,以凡士林150克,调均外涂。如下肢静脉怒张,胀痛,皮疹有感染渗液者,外用苦胆膏(自拟方):生南星面30克,生半夏面30克,鲜猪胆汁25克,老醋250克,文火熬3小时左右,放凉成膏后外用。二天后用软坚膏(自拟方):连翘60克,威灵仙60克,山豆根60克,冰片6克。共研细面,以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涂。两膏交替外涂。

苦胆膏外涂对慢性湿疹衍变成的慢性溃疡,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结核性溃疡疗效更佳。软坚膏对静脉炎引起的病痛及静脉怒胀之胀痛最宜。二方交替使用,可达解毒利湿,活血通络,促进溃疡早期愈合的效果。李秀敏

消 风 散   ▲

  〖方源〗 《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钱 [各6g]

甘草 木通 各五分 [各3g]

〖用法〗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腹服。]

〖方歌〗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

〖病因〗 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5top



君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使风邪得以从外透达

┌ 苍术 辛苦温  散风除湿



湿热相搏,津水流液─臣 ┤ 苦参 苦寒    清热燥湿



└ 木通      利热渗湿

┌ 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



│ 生地     清热凉血

风毒内蕴,则气血壅滞,郁而化热─佐 ┤

│ 胡麻仁    养血润燥



└ 当归     和营活血

使 甘草  调药和中并能解毒

5top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3.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为患者,均可加减运用。

5top

  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5top

     临床报道:应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疹44例,每日1剂,一律不用抗敏之西药,对皮损较重的5例,外用新鲜马齿苋进行湿敷。44例中,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23剂,平均疗程为20天。结果:近期治愈(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愈(仅残留少许皮损,自觉症状基本消失)6例,对痊愈中的27例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结果1例复发,26例经过良好。本法对渗出型皮肤损害效果较好,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要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

自制绿色拔毒膏

夏秋之季,人体内由于热毒、肠毒导致体表起一些疮疥,久久不能消散,痒痛无比。遇此状况,大可不必着急,现在教你一个小窍门,灵验非常:到医药商店买来生石膏100克,取出20克放到锅里炒熟(同时放锅里几粒大米一起炒,见大米焦黄之时,被炒的石膏基本变成了熟石膏),凉透待用。再找来一片仙人掌,洗净切碎,放到蒜臼子里与熟石膏一起倒粘,时间越长越好,边倒边慢慢加入熟石膏,以粘稠成型为佳,至此,绿色拔毒膏制成。取自己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对于成分含量工艺都一清二楚的拔毒膏,敷于疮疥上,外面轻轻绑上纱布,早早安然睡下,清晨起来就可以见到神奇效果:疮疥里的脓水破皮而流,如果没有流出也见到脓水正向外宣发,再来一两次基本就OK了!你心中那种成就感就别提多好了

中医对疣的专方治疗

疣是常见的表皮赘生物,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四型。以往认为这些病是慢性良性的,但近来发现此类病毒感染后,亦可导致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节重点介绍寻常疣和扁平疣的治疗。

疣在中医古籍中称为“疣目”、“千日疮”、“刺瘊”、“扁瘊”,俗称“瘊子”、“老鼠奶”等。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载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灵枢·经脉》篇认为:“手少阳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胧。”胱,即疣。明代薛己《外科枢要》则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发。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认为本病病在少阳,其病机以虚证为本,本虚标实。临床表现,《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载:“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外科启玄》曰:千日疮“生于人手足上,……生上千日自落。”在治疗方面,古代以针灸和民间单方验方为主。针灸治疣,《灵枢·经脉》篇、《甲乙经》主张取用支正穴,而历代文献更重视灸法的治疗作用,如《五十二病方》、《备急千金要方》、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都有在疣体上直按灸治的记载。《针灸资生经》建议在灸治的同时配合药物外擦,《医宗金鉴》还列有“灸赘疣穴歌”等。单方验方治疣,以药物外敷、涂撩为主,如《肘后方》用盐外敷,《备急千金要方》用杏仁烧黑研吊或用松柏脂涂疣体,还有用石硫黄揩的记载,清代《疡医会萃》也有用莴苣汁、蒲公英根汁外涂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外治法,如《本草纲目》用狗尾草穿刺,《医宗金鉴》用药线结扎,等等。有些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验之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现代中医治疣方法甚多,临床资料也很丰富。自1959年的首篇报道至1991年底为止,在杂志上已公开发表350余篇文章。其中60年代多为单方治疗的经验介绍,如薰苡仁、鸦胆子油、白屈菜汁等;70年代的文章虽不多,但出现了一些专方专药治疗较大样本的报道;大量临床报道见于80年代以后,约占全部有关文献的90%以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服、外治,两者并重,或内服、外治单独应用,或两者相互配合,内外兼顾;既有专方专药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有少量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同时各家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之后,对其病因病机也备抒己见,进行了探讨。针灸包括了体针、耳针、电针、水针、艾灸及耳噩放血等各种疗法。现在,被报道的病例数累计已有8000余例,有效率一般在90%以上。

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许多文章仅限于临床观察,有的甚至只是验方介绍。尽管已经有人通过组织形态学、甲皱微循环及免疫学等方面对针灸治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较深人的研究尚未被大多数人重视,且一些临床观察研究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如设立对照观察组、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等),这些都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家结合各自的治疗体会,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这些阐述都较为笼统而简单,且各家认识未趋一致,综合起来,大致有风、火、瘀、虚、湿诸端,然而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相互关联,难以逐一分开。

风热 肝肾精血不足之体,复感风热毒邪侵袭,风热血燥,蕴于皮肤之间;或因劳汗当风,营卫不和,与肺胃郁热搏于肌表而发。

血瘀 情志不畅,怒动肝火,血热瘀积于皮腠之间而发为疣赘。

湿滞 本病久治不愈,耗伤脾胃之气,脾虚不运则水湿内生,湿性粘滞,又导致本病缠绵难愈。

(1)风热型

(1)消疣饮

组成:生苡仁30~60克,苍术12克,扁豆30克,板蓝根30克,紫草9克,露蜂房9克,蚤休9克,白鲜皮9克,白蒺藜9克。

加减:肝经郁热,去白藓皮,加山栀、柴胡、木贼草;湿邪阻遏中焦,去紫草,加川朴、香附、僵蚕、麦芽;气虚汗多加玉屏风散;失眠加灵磁石、石决明、龙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35例扁平疣,痊愈107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2)普济消毒饮加减方

组成:板蓝根、生苡仁各60克,柴胡、黄芩、连翘、桃仁各10克,防风8克,陈皮、生川军各6克,麻黄5克,甘草9克。

加减:疣赘在颜面部加桑叶、桔梗,在下肢加牛膝;痒甚加蝉蜕、荆芥;皮疹色深,发展快,舌红脉数,加青黛、夏枯草、皂角刺;若妇女在月经期,去桃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再煎汁,外洗患部。

疗效:共治疗185例扁平疣,痊愈181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

(3)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5克,薏苡仁6克,甘草6克,板蓝根30克,重楼15克。

加减:肤色正常者加夏枯草、皂角刺、刺蒺藜;肤色浅褐或有色素沉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兼有湿热者加车前子、木通、黄芩、龙胆草;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当归、白术;疣表面硬结者加僵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80例扁平疣,其中部分患者还配合了药物(藿香、茵陈、透骨草等)煎汤外洗,痊愈62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

(4)祛疣汤

组成:桂枝、荆芥各3克,赤芍、白芍各8克,丹皮6克,花粉15克,夏枯草、玄参、橹豆衣、补骨月旨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药渣再加水煎汁外擦,每晚1次,每次10~15分钟。

疗效:共治疗29例,全部有效,其中痊愈25例,显效2例,好转2例。

(5)治疣灵擦剂

组成:生香附500克,黄药子250克,龙葵250克,木贼草500克,红花100克。

用法:将前二味粉碎成粗颗粒后,与后三味一起入60%酒精4000毫升内浸泡1周,过滤取上清液。每100毫升滤液加30毫升二甲基亚砜即成。治疗扁平疣时,用棉签直接将治疣灵涂于疣体上;治疗寻常疣及跖疣时,先用温水浸泡患部,待疣体组织变软,用刀削去部分增殖物,以不出血为度,然后再涂药,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共188例,痊愈116例,显效37例,好转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在86.7%~93.7%之间。其中以寻常疣疗效最好,扁平疣次之。

治法:清热解毒,散风除湿。

处方:板蓝根20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5克,生地15克,木贼草10克,山豆根15克。

加减:肺内郁热者加枇杷叶、苦参、赤芍;肝气郁结者去山豆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脾胃虚寒者去生地,加党参、黄芪、白卅;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栀子、柴胡;肝郁化火者加牡蛎粉、夏枯草、赤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药渣再加水煎至500毫升,搽洗患部15分钟,7天为一疗程。

疗效:上方共治疗114例,痊愈87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9%。

常用成方:可选普济消毒饮加减。

(2)血瘀型

治法:疏肝散结,化瘀解毒。

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夏枯草20克,板蓝根20克,薏苡仁20克,木贼草15克。

加减:伴有瘙痒加蝉蜕;肝肾不足加首乌;肝郁气滞加香附、柴胡。

用法:同前。

疗效:上方共治疗188例,痊愈129例,显效38例,好转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68%。

常用成方:可选桃红四物汤、大黄蟅虫丸加减。

(3)肝旺型

治法:清热凉血,平肝散结。

处方:灵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25克,板蓝根15克,生苡仁20克,木贼草20克。

加减:皮疹坚硬、色褐加红花;疣色浅褐色加当归、白芍;口苦苔黄加黄芩、夏枯草、香附;便秘加生川军(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前三味先煎半小时,后纳诸药,煎成600毫升。其中40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余200毫升药液外洗患处;或用木贼草梗蘸药液涂搽,至微微发红,或有痒感。每次15分钟,20天为一疗程。

疗效:上方共治疗55例,痊愈36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27%。

常用成方:可选平肝活血方、镇肝熄风汤等化裁。

为什么有些湿疹会反复发作

湿疹、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皮炎的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湿疹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湿疹患者,可以多吃水果蔬菜,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等)及海鲜牛羊肉发物,牛奶、糖果、鸡蛋清、鱼类等食物、不要喝酒。

湿疹与缺钙有关系吗?

婴儿湿疹主症甚痒,常常伴有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时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等缺钙体症。

湿疹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是较复杂的,近年有专家认为湿疹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诊、皮肤粗造、皮屑多。

因为钙参与神经道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诊、荨麻诊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以往钙剂作为非特异脱敏疗法治疗湿疹和荨麻诊等皮肤病有效,也证明缺钙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闽鳗钙具有良好的补钙功能,对长湿疹能起到很好的阻滞作用。

湿疹的临床分型

湿疹常见有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皮损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规序发生,开始为弥漫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如不发展为慢性,约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复发作。自觉灼热及剧烈瘙痒。

亚急性湿疹 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结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似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 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

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湿疹的临床表现:

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原因较多,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由各种化学物质如染料、药物、油漆、肥皂、洗衣粉、化妆品等,物理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潮湿、以及动物皮毛,羽绒、玻璃丝等物质的刺激,均可引起湿疹。体内的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的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慢性酒精中毒,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情绪变化,失眠、疲劳等也可引起湿疹。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物,如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以及天气的变化均可诱发湿疹或使湿疹加重。目前,湿疹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Ⅳ型变态反应,机体受抗原如鱼、虾等刺激后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繁殖,当再次相同抗原(鱼、虾等)接触后,致敏T细胞继续分化,繁殖、并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湿疹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原因较多,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由各种化学物质如染料、药物、油漆、肥皂、洗衣粉、化妆品等,物理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潮湿、以及动物皮毛,羽绒、玻璃丝等物质的刺激,均可引起湿疹。体内的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的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慢性酒精中毒,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情绪变化,失眠、疲劳等也可引起湿疹。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物,如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以及天气的变化均可诱发湿疹或使湿疹加重。目前,湿疹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Ⅳ型变态反应,机体受抗原如鱼、虾等刺激后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繁殖,当再次相同抗原(鱼、虾等)接触后,致敏T细胞继续分化,繁殖、并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湿疹消除后可以喝酒吃辣椒吗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最常见的诱因。因此在湿疹还没有完全消除或消除后不久一定要预防其诱发因素,增强自身抗病能力,积极体育锻炼,避免再次发病。

湿疹与缺钙有关系吗?

婴儿湿疹主症甚痒,常常伴有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时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等缺钙体症。

湿疹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是较复杂的,近年有专家认为湿疹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诊、皮肤粗造、皮屑多。

因为钙参与神经道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诊、荨麻诊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以往钙剂作为非特异脱敏疗法治疗湿疹和荨麻诊等皮肤病有效,也证明缺钙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闽鳗钙具有良好的补钙功能,对长湿疹能起到很好的阻滞作用。

辨证论治研究荨麻诊

禤国维分六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痊愈53例,好转37例,仅1例无效。

1、卫气不固:治宜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方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g,白术、防风、炙麻黄、蝉蜕、浮小麦、甘草各10g)。

2、胃肠失调:治宜调理胃肠,方用保和丸加减(山楂、麦芽各30g,神曲、茯苓、绵茵陈、苏叶、黄芩各15g、枳实、白术各12g,法夏9g,陈皮6g)。

3、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调血祛风,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赤芍、桃仁、秦艽各15g,当归、红花各10g,川芎6g,地龙12g,川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甘草、枳壳各9克。

4、肺肾不足:治宜滋补肺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萸肉、淮山、茯苓、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白蒺藜各15g,五味子10g,甘草9g)。

5、冲任史调: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丹栀消遥散加减(丹皮、白芍、茯苓、夜交藤、寮刁竹各15g,当归、白术、柴胡、栀子、甘草各10g)。

6、气血两虚:治宜补气血,益心脾、方用当归饮子加减(生地、白芍、首乌、白蒺藜、夜交藤各15g,当归、防风、黄芪、白术、乌梅各12g,甘草10g,引芎9g)。

以上各方服法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程。

周百川治疗至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荨麻疹属虚证多临床分型辨证治疗。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散加减(生地12g,当归12g,川芎9g,赤白芍各12g,麻黄6g,连翘12g,赤小豆30g,防风9g,黄芪18g,杏仁12g,甘草3g。)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方选荆防消风散(浮萍9g,荆芥18g,生地18g,丹皮12g,赤芍18g,紫金皮30g,金银花15g,连翘15g,蝉衣9g,刺蒺藜30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2g,防风9g,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6g,大枣12枚,生姜9g,当归12g。)

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黄芪30g,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12枚,饴糖30g,当归12g,升麻9g,葛根12g。)

朱良春认为荨麻疹病因病机虽多,但均与风(内风、外风)有关,治疗以祛风为首务,善用虫类药物,如乌梢蛇、僵蚕等。

1、初期多为风热客于营分者,治当祛风泻热,凉血活血。

僵蚕长于散风泻热,对风热型荨麻疹用之多效。朱氏二效方:(1)僵蚕60g,蛇蜕30g,生大黄120g,广姜黄45g,诸药研细末,每服6g,以白糖水送下,日1次。(2)僵蚕,姜黄,蝉衣、乌梢蛇各等份,研细末,每服4.5g。两方功用基本相同,前者对体质壮实者适用;如脾气偏虚而风热仍甚者,则后方为宜。

2、久发营虚,治以养营、活血、祛风。

若久发营虚,风热相博,郁结不散,则痒疹此起彼伏,奇痒难忍。甚或心烦不寐。此时当宗“久病多瘀”,“久病多虚”为旨,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方可凑效。处方四物汤方(重用生地30g)加减,伍入益母草、紫草、红花、白藓皮、白蒺黎、徐长卿等。

张作舟治疗荨麻疹积累了丰富经验,其遣方用药有独到之处。其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四型治疗慢性荨麻疹。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治疗(北芪,防风,白术,党参,桂枝,白芍,白鲜皮,秦艽,白芥子,乌梅,五味子。若兼有热象者去白芥子加青蒿;汗多者加生牡蛎;剧痒者加刺蒺藜。)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内外同治,方用养血熄风汤治疗(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蛇,全虫,白鲜皮,羌活。疹块顽固不退者加蜈蚣3条;疹块色暗淡,伴唇紫舌暗者加桃仁,红花,桂枝以活血通络;若妇女每于月经期发疹,为血虚冲任失调,可加益母草以养血调经)。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治疗(生地,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虚热重者加黄芩,青蒿;痒重者加蝉衣)。

4、肠胃湿热:宜治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苍术,厚朴,茯苓,茵陈,青蒿,黄芩,藿香、佩兰、白鲜皮、刺蒺藜。便秘加焦槟榔。)

龚国木梁根据荨麻诊的临床特征辨证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肠胃型、血虚型、进行治疗。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蝉衣9g,薄荷6g(后下),知母9g,生地15g,金银花9g,连翘9g,生石膏30g)。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桂枝9g,麻黄9g,白芍9g,甘草9g,浮萍9g,苏叶9g,防风9g,生姜9g)。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荆芥9g,防风9g,茵陈15g,制大黄9g,生山楂6g,苍术9g,苦参9g,生甘草9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9g,熟地15g,白芍9g,川芎9g,首乌15g,荆芥9g,防风9g,豕希莶草15g。)

(二)专病专方研究

1、乌蛇蝉蜕汤 乌梅 2 0 g、蝉蜕 12 g、蛇蜕 5 g、桂枝 10 g、白芍 10 g、生姜 3g、大枣 6枚,治疗46例荨麻疹,总有效率为 95 .8%

2、祛荨汤 荆芥10g,防风1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金银花20g,连翘10g,白鲜皮12g,白蒺藜12g,蝉衣9g,夜交藤20g,炒枣仁15g,甘草6g。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3、固表祛风汤 黄芪30g,白术20g,云苓、当归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各10g,防风9g,生姜12g,大枣5枚。治疗荨麻疹16例,均获良效。

4、克痒汤 公英15g,地丁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当归10g,赤芍10g,大黄5g,甘草3g。治疗急性荨麻疹39例,慢性荨麻疹33例,总有效率98.6%。

5、荆防四物汤 荆芥、防风、当归、川芎、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荨麻疹178例,总有效率:99.3%。

6、活血祛风汤 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10g,生地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8.7%。

7、脱敏汤 荆芥、防风各10g,鸡血藤20g,茜草10g,紫草10g,旱莲草10g,桂枝6g,白芍10g,甘草6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总有效率97.8%。

8、消疹饮 麻黄10g,当归、防风、黄芩、甘草各12g,乌梢蛇、地肤子、荆芥、丹皮、白芍各10g,刺蒺藜、生地、玄参各18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0例。总有效率100%。

9、顽麻汤 黄芪20g、防风、白鲜皮各12g,赤小豆、桂枝各15g,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红花、僵蚕、苡仁、苍术、乌梅、紫草、大青叶、五味子、鸡血藤、生龙骨、酸枣仁、生百部、甘草各10g,地肤子30g。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治愈32例,显效2例。

10、养血祛风汤 当归15g,川芎6g,赤芍、荆芥、防风、生地、玄参、夜交藤10g,麦冬15g,白藓皮15g,土茯苓20g 加减治疗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11、熄风酸梅汤 荆芥12g,丹参12g,防风10g,蝉衣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治疗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阴之慢性荨麻疹63例,总有效率92%。

12、瘾疹汤 黄芪、党参各20g,白藓皮、刺蒺黎、生地各15g,赤白芍各12g,生首乌、当归、川芎、蝉蜕、苦参各1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40例,治愈率50.71%,总有效率83.57%。

13、柴苍荆蝉汤 柴胡、苍术、荆芥、龙眼肉各 1 0 g,蝉衣 1 2个 ,威灵仙 1 5g,红枣 4粒 ,苏打粉 8g,加减治疗荨麻疹 2 0 0例 ,疗效满意。

14、白蛇汤 白鲜皮 15g ,蛇床子 12g ,百部 12g ,荆芥 10g,防风 10g ,薄荷 10g ,龙胆草 6g ,蒲公英 2 0g ,苦参 15g ,黄柏 10g,全蝎 5g ,蜈蚣 2条 ,甘草 5g,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46例,服药期间忌食酒、辣、羊肉、蒜、韭等。结果痊愈 40例,好转 4例 。

15、五紫汤 紫草 30g、紫背浮萍 5g、紫花地丁30g、紫丹参 15g、紫贝齿 30g,治疗顽固型荨麻疹,疗效尤佳。

(三)中医外治研究

胡文剑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为91.2%。具体方法:药用防风20g,艾叶20g,苦参30g,荆芥20g,白鲜皮20g,蛇床子20g,水煎至3000~4000毫升,热浴患部,小儿酌情减量,阴血不足者减干地,加熟地30g,奇痒者重用苦参至50g。

陈长江中草药熏蒸治疗急慢性荨麻疹76例,总有效率100%。具体方法:方药组成:荆芥30g,防风30g,紫草20g,蝉蜕20g,白蒺藜30g,白鲜皮30g,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土茯苓30g,苍术30g,黄柏30g。偏风寒型 加黄芪30g,桂枝30g,细辛15g;偏风热型加生地30g,赤芍30g,丹皮30g;气血两虚型加当归30g,黄芪30g;肠胃实热型加金银花30g,黄芩30g;兼有风寒湿痹者加寻骨风30g,威灵仙30g,秦艽30g,细辛15g;瘙痒较甚者加乌梢蛇30g。用法:将上药放熏蒸机煮药锅内,加入中药3倍之冷水,浸泡15分钟,接通电源煮药,待药液煮沸,汽箱内温度达40°C时,让病人脱衣裤,进入汽箱内躺好,头部伸出软罩外,将盖板盖好,扎好颈圈,关闭汽箱门,开始熏蒸治疗。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2°C,每次治疗20~30min。熏蒸后让病人用浴巾擦干全身,更衣,卧床休息,保暖避风。每日1次,6天为1疗程,休息1天,未愈者再行下一疗程。

何克哲等采新鲜马齿苋全草100~200g,除去根叶上的泥污,予搓成固状,在荨麻疹处反复揉搓5~10分钟,治疗急性荨麻疹12例,全部治愈。王炳吉采用徐长卿合剂外擦治疗荨20min,煎20min,过滤备用10~15min,每日2~3次,1剂可反复煎洗数次。孙宝顶.取茄子根 50 g,洗净切成碎片 ,用食醋 50 0 ml浸泡 1星期后,每日 3~4次涂擦患处,治疗荨麻疹,效果明显,经济方便 ,无副作用。

(四)穴位疗法研究

1、体穴治疗

周新成取单侧血海、风市、曲池穴,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22例,治愈率76.3%,总有效率92.1%。聂锡均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脾胃虚寒型,故采用温炙法治之,取穴:神厥,足三里,每穴炙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本病18例,全部治愈。杨新敬采用中药贴穴治疗本病,方法:取党参、黄芪、紫草、知母、大黄各20g,郁金、赤芍、白术各15g,石膏15g,甘草10g研细末,姜汁调膏制成0.5厘米厚药物,胶布固定每次选2~3穴,主穴为合谷,曲池,血海,大椎,肩俞,日贴1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本病287例,总有效率为95.8%。沈林贤穴位注射治疗荨麻疹108例,上肢为重者取双侧曲池穴 ,下肢为重者取双侧血海穴 ,病程 6个月以上者加三阴交 ,全身泛发者上下取穴药物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50mg +2 %普鲁卡因 2ml,每 3天 1次 ,上、下交替取穴 ,以 3次即 1 0天为 1个疗程,疗效显著。魏涵龙采用杏仁散敷脐治疗婴幼儿丘疹性荨麻疹,方便有效。

2、耳穴治疗

王安均取穴耳尖、耳中、风溪、内分泌、肺、脾、大肠、枕、肾上腺,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压在相应的穴位上 ,并嘱患者每日三次用拇指和食指捏压上述各穴位 1 5下 ,隔日换贴另一侧耳穴 ,十次为一疗程。疗效显著。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酌配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上穴每日2次,5~10天为1疗程,休息15天后对侧耳治疗,平均治疗7次,以上法共治本病121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史成敏耳穴割治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方法:取一侧耳穴荨麻疹区 (位于耳舟指与腕二穴之间 ) ,皮肤常规消毒 ,用手术刀片在耳穴荨麻疹区切 2 cm长切口 ,深度适宜 ,以不伤及耳软骨为宜 ,并挤出 3~ 4滴血液 ,覆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1周后再割治另一侧耳穴 ,两侧耳穴交替应用 ,7次为 1疗程。结果治愈5 2例。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慢性荨麻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若单纯使用中药或纯西医治疗虽各有所长,但都未能更好地提高其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大大提高其疗效。黄咏菁采用中医辩证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总有效率97.5%。方法:中医辩证分3型治疗1、卫气不固型,方用玉屏风散加减;2、阴虚内热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3、湿热型方用土茯茵陈汤。以上方每日1剂,连服4周为1疗程。西药治疗,口服特非那丁60mg,雷尼替丁150mg。v:tc0.1,每日3次,连服用14天,风团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连服7天后再减为隔日1次至停药。路鸥等以加味归芪荆防汤辅以内服特非那丁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黄芪、赤芍、白芍、熟地、川芎、蝉衣、白鲜皮等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西药治疗: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眭道顺采用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0例,痊愈31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治疗方法:选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按左、右区分为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消毒后以5ml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小片胸腺素10mg,对准穴位刺入2~3cm,各注射25mg,隔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及西米替丁治疗60例,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4%。治疗方法:10%GS250ml加复方丹参液2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西米替丁0.2,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黄传勇取神阙穴拔罐,留罐15min,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并服用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西米替丁0.2g,每日3次;脑益嗪50mg,每日3次;安络血5mg,每日3次,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获显效。

三、实验研究

(一)单味中药药效学研究

1、雷公藤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实验研究 李兴文等将64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雷公藤片1片,一日3次;对照组口服赛庚定片2mg,一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治疗结果显示雷公藤片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3%,药理实验证明雷公藤片主要成分雷公藤多甙,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它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却无皮质激素副作用,它能与组胺竞争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较持久地抑制细胞释放组胺,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以达到治疗目的

2、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其所含总皂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即可促进皮质激素分泌,又对炎症过程的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黄志坚予云南白药内服治疗29例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90.62%。

3、益母草 益母草辛甘、微寒 ,具有祛瘀活血、消肿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内服外洗能消除过敏原、抗组织胺、改善皮肤血流,,故《本经》有“主瘾疹痒”之说 ,用治荨麻疹颇为妥贴。蔡文科用益母草内服、外洗治疗荨麻疹 30例 ,全部显效。

(二)复方药效学研究

1、归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 韩子英等以口服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1丸,10天为1疗程,共5~6疗程,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治愈率71.4%,总有效率83.3%。研究提示归脾丸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抑制IgE抗体产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理肠道菌群比例,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建立黏膜屏障,防止致敏因子进入血液等协同作用,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清热祛风冲剂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丁素夫等用清热祛风冲剂(荆芥、防风、黄芩,连翘、黄柏、苦参、白鲜皮、生地、甘草等组成)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其中急性荨麻疹167例,慢性荨麻疹48例,急性荨麻疹显效率88.8%,慢性荨麻疹显效率50%。通过临床药理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对炎症、渗出、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方中各药分别具有抗过敏及解热,抗炎作用,因而对I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显示良好疗效。

3、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陈红等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77.3%,停药后复发率为28.8%,且治疗后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与西药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4、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 肖红丽等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复发率、复发相隔时间显著优于氯雷他定组。治疗后比较,IgE增高例数显著减少,中药当归饮子可显著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

荨麻疹偏方

醋加白酒可以治疗风疹:一旦得了荨麻疹,会奇痒难忍,且越抓越痒用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药液,用此药涂搽患处,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荨麻疹偏方-蝉萍汤:

蝉衣15g浮萍15g连翘12g赤小豆12g桑白皮12g白鲜皮12g蛇床子12g地肤子12g麻黄6g

慢性荨麻疹偏方-舒肤止痒外熏方:

苦参白鲜皮当归丹皮地肤子蝉衣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制剂用法将上药人中草药熏洗治疗机的煮药锅内,加适量冷水,接通电源煮沸。将汽箱内温度调至41℃左右时,让病人脱光衣服,坐于汽箱内,头伸于汽箱外熏蒸。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1C之间。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8天为1疗程。

荨麻疹偏方-通泄疏风汤:

生大黄l0g荆芥l0g生栀子l0g丹皮l0g生甘草15--30g白蒺藜l0--20g苡米20g赤芍10--15g夜交藤20--30g

顽固性荨麻疹偏方-黄地五虫汤:

黄芪l0g地龙l0g僵蚕l0g土鳖虫l0g蕲蛇15g全蝎3g地肤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荤腥(鱼虾及海产品)。

荨麻疹偏方-养血祛风止痒汤:

生地20g当归20g徐长卿20g白鲜皮15g赤芍12g丹皮12g荆芥10g防风10g蝉衣10g苦参10g僵蚕10g甘草3g 制剂用法冷水浸泡1小时后,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荤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适应病证荨麻疹,血虚风燥之证。

荨麻疹偏方-消疹散: 药物组成蝉蜕防风细辛等量,冰片适量。

制剂用法将前三味研细末,人冰片,混匀。用时取药粉0.2—0.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于曲池、大椎、梁丘、悬钟等穴,每日1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适应病证荨麻疹,风湿热邪客于肌表之证。

寒冷性荨麻疹偏方-变通阳和汤: 药物组成麻黄5g炮姜5g白芥子l0g红花l0g熟地12g桂枝12g鹿角霜15g荆芥15g防风15g黄芪18g炙甘草6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寒冷性荨麻疹,卫阳虚兼感外邪者。

慢性荨麻疹偏方-戟芪饮:药物组成生黄芪30g巴戟天15g橘核15g川断12g白术12g桂圆肉1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阳虚感邪之证。

慢性荨麻疹偏方-地肤白鲜汤:药物组成地肤子30g土茯苓20g白鲜皮15g荆芥15g秦艽15g防风10g蝉蜕10g浮萍1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湿热内结之证。

丘疹性荨麻疹偏方-枳术赤豆饮: 药物组成炒白术6g炒枳壳6g蝉蜕6g赤芍6g防风6g茯苓皮12g赤小豆12g冬瓜皮12g荆芥3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湿热内蕴之证。

丘疹性荨麻疹偏方-健脾祛风汤:药物组成山药6--12g赤小豆6 炒白术6--12g炒枳壳6--12g炒扁豆6--12g银花6—l0g荆芥6--l0g防风6--l0g蝉蜕3-6g砂仁3--6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适当的剂量,煎取适量药液,分3--4次/日口服。

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脾虚风湿热邪外袭之证。

丘疹性荨麻疹偏方-疏风祛湿汤: 药物组成 防风l0g荆芥l0g桑叶l0g野菊花l0g羌活l0g独活l0g徐长卿l0g地肤子l0g蛇床子l0g带皮茯苓20g生白术15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同时外用<医宗金鉴)的二味拔毒散(雄黄、明矾)开水调敷,每日3次。

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风湿毒邪郁于肺脾之证。

丘疹性荨麻疹偏方-金苓小豆汤:药物组成茯苓l0g 鸡内金l0g 防风6g 白鲜皮6g 金银花6g赤豆15g甘草3g

制剂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每次煎沸后再煎20分钟。按年龄大小取汁50—200ml,分数次服完。

适应病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之湿热证

丘疹性荨麻疹偏方-荆蝉汤:药物组成荆芥l0g连翘l0g银花15g蝉蜕6g蒲公英15g赤芍l0g生甘草6g牛蒡子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风热毒盛证。

荨麻疹偏方:荆芥6克,防风6克,大胡麻9克,威灵仙9克,何首乌9克,白藓皮12克,水煎前服。

荨麻疹(风丹)分型方剂汇总 风丹与“风”关系密切,注意兼挟辨治。

组方思路:①祛风搜风:荆芥、防风、僵蚕、蝉衣、乌梢蛇。②养血润燥:四物、首乌、火麻仁、蒺力。③疏风清热:银花、连翘、桑叶、菊花。④益气温阳固表:黄芪、桂枝、附片。⑤对症:白鲜皮、地肤子、苍耳子。

一 分型论治

⒈风寒型

遇风或风寒诱发或加重(或色白)

①桂枝、白芍、荆芥、防风、蝉衣、赤芍、白鲜皮、生姜。

②荆芥、防风、蝉衣、乌梢蛇、赤芍、薄荷、千里光、白鲜皮。

③麻黄、杏仁、干姜、荆芥、防风、蝉衣、白鲜皮、丹皮、浮萍、甘草。

④固卫御风汤加制附片:黄芪、桂枝、白术、防风、白芍、赤芍、生姜、大枣、制附片。

⑤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

⑥黄芪、桂枝、白芍、防风、蝉衣、全虫、蒺力。

⑦黄芪、桂枝、白术、防风、白芍、赤芍、当归、川芎、细辛、木通、红花。可加附片。

⑧荆芥、防风、羌活、蝉衣、银花、陈皮、茯苓、甘草。

⑨搜风流气饮:荆芥、防风、白芷、僵蚕、菊花、当归、川芎、赤芍、陈皮、乌药。

⒉风热型

遇风热诱发或加重,色红。

①银花、连翘、菊花、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生地、丹皮、红花。

②银花、牛蒡子、蝉衣、荆芥、防风、生地、丹皮、黄芩、薄荷、浮萍、甘草。

③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杏仁、防风、丹皮、薄荷。

④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荆芥、防风、蒺力、生地、赤芍、丹参、黄芩、栀子。

⑤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乌梢蛇、蝉衣、黄芩、栀子。

⑥生地、当归、荆芥、蝉衣、苦参、蒺力、石膏、知母、甘草。

⑦荆芥、防风、浮萍、蝉衣、当归、赤芍、大青叶、黄芩。

⒊风湿为患,脾失健运

①健脾祛风汤:羌活、荆芥、防风苍术、陈皮、茯苓、木香、泽泻、乌药。

②当归拈痛散:当归、茵陈、黄芩、葛根、苍术、白术、知母、猪苓、泽泻、羌活、人参、升麻、防风、苦参。

二 顽固性荨麻疹

⒈多为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复为风邪所袭,或病久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

血虚宜益气养血:参芪四物、首乌等。①血瘀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②挟风:荆芥蒺力僵蚕蝉衣乌梢蛇。③胃肠蕴热:瓜仁、麻仁、首乌。④对症: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⒉顽症经年累月迁延反复需养阴清热、补血润燥:首乌、当归、丹皮、白薇、白鲜皮、僵蚕、蝉衣、乌梢蛇。①兼表虚遇风加重加黄芪、防。②遇寒加重加仙灵脾、桂枝。③过劳即发加党参、黄芪。④痒甚加蝉衣全虫。

⒊风为诱因,与肝关系密切,选择性加用熄风止痒、平肝凉血之品。

天麻、钩藤、桑叶、蒺力、当归、白芍、生地、首乌、火麻仁、龙骨、牡蛎、山药。

⒋牛蒡子、蝉衣、蒺力、当归、赤芍、丹皮、生地、首乌、木通、土苓、白鲜皮。⒌生地、当归、白芍、赤芍、首乌、黄芪、荆芥、防风、蒺力、麻黄。

⒍当归饮子:荆芥、防风、蒺力、黄芪、生地、当归、白芍、首乌、乌梢蛇。加党参、白术、蝉衣。

⒎四物汤合二仙汤。

⒏祛风换肌丸:当归、川芎、花粉、火麻仁、苍术、苦参、牛夕、首乌、灵仙、石菖蒲。

三 验方

⒈八味消风饮:生地、连翘、桃仁、红花、地肤子、白鲜皮、僵蚕、蝉衣。

⒉黄连、黄芩、栀子、大黄、苦参、玄参、独活、枳壳、菊花。

⒊凉血祛风汤:当归、赤芍、生地、僵蚕、蝉衣、大黄。

⒋抗过敏汤:钩藤、地龙、僵蚕、蝉衣、黄芩、连翘、紫草、石膏。

⒌十味风疹汤:牛蒡子、薄荷、荆芥、蝉衣、苍耳子、地肤子、生地、丹皮、赤芍、连翘。

⒍过敏煎: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蝉衣。

⒎消风散:荆芥、防风、当归、生地、牛蒡子、蝉衣、苍术、苦参、石膏、知母。

⒏四味消风饮: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衣、独活、柴胡。

⒐见冷即起:桂枝、附片、黄芪、防风。

⒑见热即起:生地、白芍、丹皮、白芷、防风。

四 附:

⒈带状疮疹:①部位属肝胆(湿热)。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③治从心肝,泻火解毒,平肝镇静。

Ⅰ验方:黄芩、黄连、赤芍、蒲公英、地丁、野菊、珍珠母、代赭石。

Ⅱ龙胆泻肝汤。

Ⅲ小柴胡减参草之补加入银花、地丁、丹皮、猪苓、泽泻。Ⅳ辨证加入抗病毒药:马齿苋、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

⒉皮肤搔痒症:血虚风燥、搔痒致睡眠不足,心神失调:当归饮子加僵蚕、蝉衣、苦参、珍珠母、石斛。白鲜皮、五味子。

⒊脓疱疮:辨证加入抑菌药:银花、连翘、蚤休、千里光、黄芩、黄柏。

⒋真菌性皮肤病:土槿皮、大蒜、丁香、桂皮、茵陈、苦楝子。

⒌疣类皮肤病:板兰根、苡仁、香附、木贼、连翘、马齿苋。内服外用。

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病因较复杂,常与人体质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瘙痒剧烈且又易复发,与“湿”关系密切。病名繁多。皮损呈多形性,病情错综复杂。多因风湿热虫毒引起,邪郁肌肤,以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有局限与泛发,分急性、亚急性、慢性。诱因多为久居湿地、气侯变化、季节变化、嗜食烟酒、辛辣膏梁厚味。根据①皮疹色泽,②疮面干湿,③痒痛差异,④发病部位,⑤全身兼挟等辨证施治。治疗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重视湿热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

一 分型治疗

(一)急性

临床上以湿热为主,分:

①挟风:泛发全身,迅速漫延、游走不定、搔痒剧烈,多为干性,少渗出或脱屑,皮疹多为丘疹、风团,风性上行,上部多见或下部迅速上窜头面部为风或挟风之兆。

②偏热:红、肿、热、痛、痒,斑丘疹,痒甚而流滋、腥粘或结痂,热胜则呈脓性分泌物。

③偏湿:搔痒、糜烂。渗液较多,黄水淋漓,病程缠绵难愈,多为水疱脓疮。

⒈湿热

①龙胆泻肝汤,脓疮加银花、连翘、蒲公英。

②黄芩、黄柏、苦参、白鲜皮、生地、赤芍、丹皮。

③泻心汤加银花、连翘、猪苓、地肤子、白鲜皮。

④野菊花、马齿苋、地榆、枝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萆薢,土苓、白鲜皮、蛇床子。病在上去黄连、黄柏加羌活、葛根、升麻;

发于下去黄芩、栀子加木通、滑石;热毒胜去蛇床子、土苓加连翘、丹皮、蒲公英。

⑤胆草、黄芩、栀子、连翘、黄柏、泽泻、茵陈、车前仁、槐花、生地、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⑥胆草、黄芩、黄连、栀子、车前仁、泽泻、木通、生地、连翘、槐花、甘草。搔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⑦黄芩、栀子、银花、连翘、黄柏、茯苓、苡仁、车前仁、滑石、白鲜皮、地肤子。口干加生地、玄参、丹皮。

⑧生地、赤芍、丹皮、丹参、黄芩、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甘草。

⒉风热:

①桑叶、菊花、荆芥、防风、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蛇蜕。

②风热挟湿:荆芥、防风、栀子、黄芩、连翘、赤芍、桑皮、木通、车前仁。痒甚加白鲜皮、苦参、僵蚕。

⒊湿重于热:

萆薢、土苓、苡仁、滑石、白鲜皮、地肤子、苦参、银花、连翘、黄柏、厚朴、白术。

⒋脾湿:

症状:Ⅰ皮肤黯淡、成片水窠、搔痒破水,后期脱屑、皮厚。Ⅱ脾胃症状。

①苍术、陈皮、茯苓、泽泻、藿香、佩兰、厚朴。白鲜皮。

②厚朴、陈皮、茯苓、木通、泽泻、车前仁、茵陈、黄柏。

③厚朴、陈皮、茯苓、泽泻、车前仁、猪苓、黄柏、枳壳、苡仁、白术。

④苍术、白术、苡仁、枳壳、厚朴、车前仁、泽泻、猪苓、马齿苋、苦参、当归、赤芍、白芍。

⑤挟风:党参、羌活、荆芥、防风、藿香、僵蚕、蝉衣、厚朴、陈皮、茯苓、当归、白鲜皮。体实去党参,体虚加白术。

(二)慢性

⒈阴虚血燥生风:

①生地、玄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

②生地、当归、川芎、赤芍、玄参、麦冬、荆芥、防风、蒺力、胡麻仁、首乌、乌梢蛇。

③生地、当归、玉竹、白芍、苦参、乌梢蛇、茯苓、苡仁、泽泻。

④当归、白芍、赤芍、丹参、鸡血藤、茯苓、苡仁、泽泻。后期可佐健脾益气之品党参、黄芪、白术、淮山等。

⑤当归饮子:荆芥、防风、黄芪、生地、当归、白芍、首乌、蒺力、乌梢蛇。加天冬、全虫。

⑥育阴润燥、养血润肤、除湿止痒:麦冬、天冬、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丹参、首乌、白鲜皮、泽泻、茯芩、苦参。

⑦血中灼热、养血宜慎辛温——养血活血、凉血散风:当归、川芎、生地、白芍、丹参、银花、连翘、薄荷。

⒉久病湿疹,扶土以调升降,脾虚挟湿,升阳益胃汤:六君子+黄芪、黄连、泽泻、白芍、羌活、独活、防风。

⒊湿热郁结日久,顽固性皮损糜烂、渗液、搔痒无度,祛风解毒止痒全虫方:

①全虫、牙皂、皂刺、枳壳、黄柏、苦参、白鲜皮、灵仙、槐花。

②全虫、牙皂、皂刺、枳壳、苦参、灵仙、槐花、荆芥、蝉衣、蒺力。

⒋顽固性湿疹寒湿病:温补脾肾透邪方,表为卫虚营寒,里系脾肾阳虚,以真武汤、五苓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

白术、白芍、茯苓、泽泻、猪苓、桂枝、附片、黄芪、生姜、大枣。

二 经验方

⒈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湿重宜温化,热重宜清利。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苡仁、黄柏、丹皮、泽泻、赤芍、滑石、甘草。加①宣肺:桑皮。②清肝:胆草、柴胡。③清心:栀子、黄连。④健脾:陈皮、厚朴。⑤燥湿:半下、苍术。⑥通腑:大黄、枳实。

⒉乌梢蛇、僵蚕、蝉衣、蜂房、丹皮、赤芍、苦参、土苓、千里光、白鲜皮。

⒊一般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木通、车前仁,如见红肿糜烂、渗液多可加入解毒燥湿之品,病久脾虚者加白术、淮山。

⒋银花、僵蚕、蝉衣白鲜皮、地肤子、苍耳子、木通、车前仁、苦参。①偏热加黄柏胆草、土苓②偏湿加萆薢、泽泻、苡仁。③血热去苍耳子、地肤子加生地、玄参、丹皮、蒲公英。

⒋治分急慢,红肿、水疱、糜烂、渗出以湿热为主,用龙胆泻肝汤;若黄水淋漓,仍以大量利湿加清热药,若结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湿热为患,慎用散风药),若仅以红粟、搔痒、抓痕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为主。慢性病病程缓,疱形肥厚、黯淡、脱屑,多为脾湿,除湿胃苓汤((除“湿”贯穿疾病始终,“止痒”慎用散风药)

⒌慎用虫类药(蜈蚣、全虫等),因有毒,应掌握配伍、剂量、疗程:①多燥宜配养血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②多咸寒,宜配辛温活血之品川芎。

三 外治

⒈湿敷:急性渗出多、大片糜烂,黄柏、黄连、穿心连、马齿苋、生地榆,任选一样煎水凉敷。

⒉渗水不多:粉剂、油剂。无渗液:二妙散、炉甘石洗剂。

①青黛60、黄柏末60、煅石膏末60、麻油100擦敷。

②青黛150、黄柏末310、煅石膏末310、炉甘石末180、五倍子90麻油适量外擦敷。

③黄柏末100、牡蛎粉200、青黛15,植物油调敷。

④渗液少或慢性湿疹,以粉剂、散剂、洗剂皆可。

⑤丘疹为主:三黄洗剂。

荨麻疹

家传治疗荨麻疹的特效方本人家传治疗寻麻疹的方  李氏诊疗 发表

只要是病人按方抓药 一般3付就好.再3付痊愈.以后忌辛辣发物1个月就好了..百试百效.  防风20g 荆芥20g 透骨草20g  艾叶15g  双花15g 白藓皮15g 苦参15g 蛇床子15g 地肤子15g 当归25g 黄芪30g 甘草10g

注:有过敏者,可加,地龙8克、羌蚕6克、蝉衣10克。

-------------------------------------------------------

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疹”、“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特点为皮肤突然出现疹块,大小不一,此起彼消,瘙痒难忍。荨麻疹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近年来中药治疗荨麻疹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综述如下。

王氏[1]采用中药及西药两组对照治疗荨麻疹各60例。中药组:荆芥、防风、当归、川芎、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停用其它抗组织胺药、镇静剂及激素。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P<0.01)。

朱氏[2]采用中西药两组对比观察。中药组60例,药用:桃仁、红花、苦参、白鲜皮各10g,生地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甘草各9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0例,用赛庚啶2mg,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用药2周。结果:两组分别痊愈48例、9例,显效7例、10例,好转4例、12例,无效1例、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7%、77.5%,有明显差异(P<0.01)。

崔氏[3]采用中药组和西药组对照观察。中药58例:金银花15g,蝉蜕、桂枝、生白芍、防风、丹皮、猪苓各9g,连翘10g、苍术、杏仁、甘草各6g,薏苡仁18g,生姜3片,大枣4枚,茵陈12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28例:用赛庚啶2mg,维生素C 2mg,每日3次;息斯敏10mg,每日1次,均口服。结果:两组分别治愈43例、2例,好转9例、8例,无效4例、1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87.5%, P<0.05。

方氏[4]用黄芪60g,地龙,僵蚕、土鳖各10g,地肤子30g,全蝎3g,蕲蛇1.5g。瘙痒重者加薄荷、防风、蝉蜕各10g;气虚者加党参、白术;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阴虚内恐者去黄芪,加生地、丹皮、紫草、地骨皮,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经1个月治疗,24例中,痊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3%。

朱氏[5]用白花蛇散:白花蛇60g,党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各30g,黄芩、防风、白蒺藜、川大黄、秦艽、白鲜皮、升麻、地骨皮各15g。上药共研末过筛、混匀,装空心胶囊密封备用,每支10g,每日3次,每次1支,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2个疗程,34例中,痊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

吕氏[6]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荨麻疹36例。方用生黄芪20g,赤芍、当归各15g,桃仁、红花、川芎、荆芥、防风、全蝎各10g。冷重者加桂枝;热重者加丹皮、生地;挟湿热者加黄芩、苦参、白鲜皮、土茯芩;瘙痒重者加山甲、皂刺、乌梢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3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

蒋氏[7]用桂枝、生白芍、防风各9g,生黄芪、制首乌各12g,地肤子15g,蝉衣、大枣各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冷重者加麻黄、荆芥;冷轻者白芍换赤芍,加浮萍、银花、连翘;心烦口渴者加紫草、丹皮、生地。结果:服药15天后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

王氏[8]用消疹汤治疗荨麻疹80例,方用:荆芥、防风、蝉蜕、知母、薄荷各6g,生地黄、金银花、连翘、苦参各12g。风盛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僵蚕各10g;风热夹湿者加徐长卿、薏苡仁各10g;血热偏盛者加紫草、丹皮各10g;外感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各9g。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6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范氏[9]用大胡麻12g,何首乌、防风各10g,白蒺藜、威灵仙、牛蒡子、石菖蒲、苦参各9g,甘草、蝉衣各3g,浮萍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风热者加生地、银花;风寒者加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瘙痒剧烈者加僵蚕、乌稍蛇等,共治疗160例。结果:痊愈77例,显效40例,有效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35%。

宾氏[10]用生地、黄芪各30各,首乌、柴胡各15,当归、丹皮、赤芍、白芍各12g,栀子、龙胆草各10g。奇痒者加刺蒺藜;湿甚加薏以仁、苍术,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31例者中,治愈29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

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因体质因素,不耐鱼虾荤腥等食物,导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表而发荨麻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对某种物质或某种刺激因素过敏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或其他介质引起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而引发

慢性荨麻疹偏方-地肤白鲜汤

药物组成地肤子30g土茯苓20g白鲜皮15g荆芥15g秦艽15g防风10g蝉蜕10g浮萍1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湿热内结之证。

病案举隅黄某,女,35岁。慢性荨麻疹8年余。每逢春秋,两季病情加重或复发,遍身起风团,受热时尤甚,风团时起时消。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效果不佳。今再次发,见全身散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肿性风团,部分融合成片,以四肢及背部为甚。皮肤瘙痒、灼热,抓痕累累。遇风更甚。舌质红,苔黄滑腻,脉弦滑,皮肤划痕征阳性。血常规Hb140g/L,RBC4.8X1012/乙WBCl2X10的9次方/L,L20%,N75%,E5%。属慢性荨麻疹之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疏风透疹止痒。予地肤白鲜汤加连翘15g、栀子10g,每日1剂,连进9剂。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王文明。黑龙江中医药,1992;(2):22--23

评按本方为自拟方。荨麻疹多由风邪挟寒、湿、热邪为患。其中湿邪不易速去,多成湿热内蕴。内有伏邪易招致外患,故成内邪留恋,外患缠绵之势。本方正是针对此病机而设。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地肤子和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白鲜皮为主药,地肤子善祛肌肉之湿,而白鲜皮善燥太阴阳明之湿,二药合用则内外之湿兼祛而又能祛风解表止痒;辅以土茯苓清热解毒、祛湿通络以助君清热利湿;复用防风、荆芥、蝉蜕祛风解表透疹以散外邪;而浮萍性寒轻浮外散,善开毛窍,人肺经而达皮肤,既助君泄热利湿,又助荆防宣散外邪;秦艽辛散苦泄而性平和,既能散风除湿,又能利二便导湿外出,为佐使之品。诸药共奏清热利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功。

栾加芹:给大家提供一则湿疹的外治方法

穴位:二间、支沟、内庭、阳辅、右侧孔最穴

药物:甜杏仁、何首乌粉、花生

具体方法:用甜杏仁敲碎,分别贴于两侧二间穴和两侧内庭穴。何首乌粉(用药店买的制首乌磨碎就可以,倘若有生的何首乌磨碎也行)贴于两侧支沟穴和两侧阳辅穴。花生捣碎贴于右侧孔最穴。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上述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用甜杏仁贴于二间穴和内庭穴,想省点事情的话,只贴左侧也可以。其它穴位可以只用按摩或用小保健锤敲敲。

一个友人,从5、6岁开始就出现湿疹,每天夏天发作,冬天痊愈。我一向不怎么喜欢给人吃药,更何况朋友,所以,这种虽然不舒服,但却也不算很厉害的湿疹就劝她任由它去,没帮她想过办法。今年的夏天再次发作时,她再度问我,并且发了湿疹的图片过来。于是,想了想,让她试试外治的方法。

给她的方法是:

用杏仁贴左手二间穴

按摩右侧孔最穴(或贴穴位膏)

这方法使用2天后,她回复说湿疹明显缓解。之后她又是出差又是忙别的事情,又因为几乎不影响生活,所以未再继续贴穴位。

上述的方法不仅仅只治疗过友人,因为还治疗过其他人,方法类似,医理相同,所以才写出来给大家借鉴一下。

有人希望我讲讲这些外治法的机理,说实话,要说清楚有点困难。就比如说这湿疹,虽然从症状上看上去,没有人不断为“湿”邪。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我的治疗方法是从除燥的角度得出的。原因是:我个人的看法,湿疹是因为燥邪过盛封闭皮毛导致。这很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燥邪过盛,于是人体出现“湿”的症状。而之所以取二间、内庭,是因为这两个穴位恰是管理燥邪的,在这两个穴位贴除燥的杏仁,相当于给于燥邪迎头痛击。所以,效果比内服药物还好。燥邪过盛,容易反克火,而人体运行少阳相火的经络是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所以,同时取这两条经络的经穴调整这两条经络经气的运行。

由于大家缺乏很多传统中医的基础,所以,要理解上述的解释恐怕有点困难,以后有空,我专门写一本外治法的机理吧,介绍外治法要用到的各种中医理论。这里主要介绍的还是针对一些明显的疾病的具体方法。有效没效,试试看就知道。



针灸治湿疹

我曾经讲过湿疹的治疗的,这次提供的治疗的原理完全一样,只不过方法有些变化而已。

有一中年的妇人,患湿疹三年多,也差不多持续喝了近三年的汤药,可是湿疹依然如故,有时好些,有些重些,始终在反反复复。

照例,我问她吃苹果吗?

答案很肯定,经常吃苹果。

正是苹果,导致了她的湿疹以及反复的发作的。关照她再不要吃苹果。

由于出门在外,手头没有任何药物,只有一些针灸的针。她的湿疹正发作着,总得要处理一下,于是只好给她扎针。

选穴:左二间穴、左手三里穴、左曲池穴;左侧内庭穴和左侧丰隆穴;右侧孔最穴

为什么取上述的穴位,道理很简单:苹果的燥气导致了湿疹的发作;燥气是滞留在手足阳明经中的,所以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取二间与内庭是因为它们是荥穴,而湿疹病在表,所以取它们。其它穴位则是因为这些穴位按着酸痛,所以一并取了。湿疹影响皮毛,而肺主皮毛,所以取右孔最穴。

对上述穴位扎针,留针一小时左右。起针时已经发现湿疹的颜色开始变暗,第二天下午再次见到她,发现湿疹已经明显转好。于是上述穴位加上左侧太渊穴。这次针后,皮肤上面出现亮晶晶的小点点----应该是以前皮肤封闭太紧密,导致一些汗液里的盐分在皮下滞留,扎针后被排出皮肤外的缘故。

关照她回去后再用《不生病的智慧4---易经内病外治法》里的治疗湿疹的方法继续巩固,并再三关照不能够食用秋天出产的水果,如苹果、梨。

慢性荨麻疹总结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且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疤痕。历代医家有“瘾疹”、“风瘙隐疹“、“风瘩癌”等名,俗称“风疹块”。

1 病因病机:

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 :

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3专病专方治疗

王联庆应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朱庄庄L12J等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

刘和平应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 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热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

李元文等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归、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

魏武杰应用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蒋卫健应用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

4中医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有效8例,

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52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人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除大椎外均为双侧);腹痛、腹泻加神阙。每日1次,外治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91.2%。

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生地黄、蛇床子各20g,苦参30g。

5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

王光鼎L20j采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温针)、足三里(温针)、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会、大椎、中脘(灸)、神阙(灸)。治疗114例,总有效率96.49%。

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药物: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 96.9%。耳穴治疗。彭世桥L22J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牵牛子埋压,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共治疗12l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

6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鸥等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法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治疗方法:

①中药: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生黄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黄15g,川芎、荆芥、防风、蝉蜕各lOg,刺蒺藜15g,白鲜皮20g)。

②西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

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药“抗敏汤”(苍耳子、徐长卿、秦艽各lOg,黄芩9g,白鲜皮6g,荆芥12g,蝉蜕6g,苦参9g,当归12g,生地黄12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 93.34%。

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7 结语 :

综上所述,近年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有了新的进展,但不少报告停留于一般疗效分析,队员因探讨,药理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1 荨麻疹概述

【拼音】: xún má zhěn(旧读 qián má zhěn)



【解释】: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此病的皮疹表现就像人接触了植物荨麻(Nettle),所导致的皮肤损害相似,故称其为荨麻疹。此病特征是:全身泛发性风团型皮肤损害,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如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常缠绵多年不愈;发病原因:某些食物、药物、感染、花粉及其他吸入物(屋尘、动物皮屑等),以及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人体内有很多刺激性物质可引起荨麻疹,我们可将这些刺激性物质统称为介质,其中组织胺便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最主要介质。该介质常常在第一型变态反应过程中所产生,当机体处于敏感状态时,抗体lge 吸附于肥大细胞表面,这时若机体再受致敏物质的刺激,则在该细胞表面上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结果组织胺这种介质可从肥大细胞中释出并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发生风团样损害。介质除组织胺以外,还有5-羟色胺、乙酰胆碱、激肽、缓慢过敏物质(SRS-A)、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素、补体等等,这些刺激性物质作用于机体都可导致风团型损害的形成。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或机体内存在致病因子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荨麻疹常见病因有: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②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常规治疗】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职业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及时应用。

【病因学】

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其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引起。常见的可以归纳为:

1.药物 许多药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药类药物。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按等引起;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常见致病因素;

3.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虫咬症如螨、跳蚤、臭虫、肠道寄生虫、包囊虫等;

4.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5.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而发。6.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7.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精神紧张、月经、绝经、妊娠等;

8.内科疾病淋巴瘤、癌肿、甲亢、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SLE、高血脂等。

【发病机理】

风团发生的机制可分两类: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是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组织胺及组织胺样物质包括慢性反应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与激肽类、前列腺、肝素等)的释放。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

有的属于第Ⅱ型,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过敏毒素,即C3与C5及释出趋化因子,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例如痢特灵或注入异种血清蛋白引起荨麻疹等反应。

2、非变态反应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其释放颗粒而发病,皮肤胆碱能神经末端兴奋性增强,大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而发生。

激肽与缓激肽也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与其通透性增加,和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与压力性荨麻疹等发病有关。5-羟色胺、前列腺素E等可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慢性反应物能引起哮喘,但是否与荨麻疹有关还未证实。

【临床表现】

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

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瘙痒风团皮疹,可伴高烧,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内自然痊愈应积极治疗。

2.慢性荨麻疹不断发生风团皮损,持续1~3个月或数年之久,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有时可并发人工荨麻疹,多在腰带等受挤压处发生。由于接触冷水或冷风吹拂而引起的风团叫冷性荨麻疹。多为阵发性小片的风团,有红晕,可泛发全身,这类病人对乙酰胆碱敏感,可用乙酰甲基胆碱0.01mg作皮内试验。注射后10分钟,可出现直径1~1.5cm大小的风团,即为阳性,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3.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及非凹陷性的特点,一般不痒,可单发,突然在口唇、面侧部或四肢局部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肿胀或由于肿胀严重、压迫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而呈白色肿胀损害,边缘不清,局部有紧张感,一般痒感不明显,该类损害可在数天内自然消退,但可以复发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现两片以上的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咽峡部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4.丘疹状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病,成年人也可见到,在春秋季节反复出现,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部分患者即为虫咬症。尤其以节肢动物类叮咬而引起的外因性过敏反应,是一种迟发性反应需10天左右,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后产生脱敏作用。

皮疹为纺锤形的红色似花生粒大小的风团样损害,可散发可群集,可有伪足、水疱,搔后皮疹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1~2周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常复发,瘙痒极剧,但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的。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

1.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 2.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3.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 4.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5.临床的特殊类型: (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 (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 (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 (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 (8)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 (9)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对症治疗;

3.对检查变应原试验阳性的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4.有感染者可采用抗菌素治疗;

5.慢性病例可试用封闭疗法、自血疗法、针刺疗法、氧气疗法、组织疗法;

6.外用安抚止痒剂。

一般急性荨麻疹不需做检查; 慢性荨麻疹作变态反应原检测

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明确病因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急性荨麻疹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慢性患者可使用多联疗法或长期用药逐渐减量,尽量使用最小维持量。

--------------------------------------------------

1.发病原因

(1)可由食物引起 以鱼、虾、蟹、蛋类食物引起最常见,某些肉类及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香料、调味品,也可诱发荨麻疹。此类荨麻疹多属I型变态反应。不新鲜的食品腐变为碱性多肽及未被消化的蛋白食品以多肽的形式吸收,均可引起组织胺的释放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2)可由药物引起

①具有抗原性质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痢特灵、疫苗、磺胺等。

②组织胺释放药物,如阿斯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哒嗪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喝啤酒也可出现荨麻疹,原因是在啤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也可产生少量青霉素,故应引起注意。

(3)感染 各种感染均可诱发荨麻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作为抗原引起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肝炎病毒。当感染症状明显时,荨麻疹只是感染的症状之一,且病因较明确。而在某些慢性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齿槽脓疡、龋齿等感染症状并不明显,而出现荨麻疹时很难找到原因,需要耐心寻找病灶并去除之。各种肠道寄生虫、白色念珠菌及真菌抱子的吸入均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4)其它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均可诱发荨麻疹。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的吸入均可发生荨麻疹。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致乙酰胆碱的释放而诱发荨麻疹。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内分泌紊乱等,也可成为荨麻疹的发病原因。2. 荨麻疹分类及特征

儿童荨麻疹(小儿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是成人的多发病,也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儿童荨麻疹的特点是:多是过敏反应所致,其常见多发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因年龄不同,饮食种类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各异,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

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

儿童荨麻疹由药物、冷、热日晒、精神紧张等诱发,及全身性疾病伴发的荨麻疹远比成人少。

从病程看,儿童荨麻疹多为急性荨麻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湿疹和哮喘加重,或服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引发的荨麻疹,可逐渐由急性荨麻疹转变为慢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特征

①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

②多发生于青年期,一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③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寒冷性荨麻疹

冬季高发的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此外,还有一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常发生于婴儿期,最早可见于出生后1周内。患者在接触寒冷半小时至4小时发生皮疹,不痒,皮疹为红斑和风团,伴有发热、怕冷、关节痛、头痛等全身症状。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不同部位出现的瘙痒及风团。皮损可以局限于寒冷条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触寒冷物体的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冬季接触寒冷物体的机会多,故本病易见到。

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大类。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组胺是最重要的炎症因子,但前列腺素,激肽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自发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中有组胺释放因子。本病患者风团或正常皮肤在寒冷刺激后可诱发风团.继发性寒冷性荨麻疹与一些疾病关系密切,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HIV、梅毒、结缔组织病、骨髓恶性肿瘤等。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本病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

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跳蚤、虱、螨、蠓、臭虫及蚊等。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在荨麻疹中,整个皮肤炎症系统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除了已明确的组胺外,其他递质也起到协同作用。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阴囊湿疹,该病是指局限于阴囊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复杂,常可能与局部不清洁、内裤过紧或不透气(化纤品)或过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也可有精神因素有关。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阴囊局部奇痒难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肤轻度糜烂或浸润肥厚,皮肤皱纹变深而阔。由于奇痒而搔抓导致越抓越痒,病程较长,可影响睡眠和工作。

蛋白胨性荨麻疹

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过多(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日光性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皮肤划痕症

亦称人工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

血清病性荨麻疹

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表现。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尚可有心肾损害。属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压迫性荨麻疹

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3.护理诊断

荨麻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急性荨麻疹 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粘膜,可致腹痛、腹泻。若荨麻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2)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反复发生,可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临睡前加重,也可无规律,多数病人找不到原因。

(3)特殊类型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即皮肤被钝器划过处或手搔抓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随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并存。

血管性水肿。在疏松组织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发生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轻度充血,可伴瘙痒,持续1天-3天可自行消退。发生在喉头粘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而死亡。

寒冷型荨麻疹。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关节痛等;嗜中性白细胞增高,被动转移试验阴性。后者多见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触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有时进食冷饮可致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阳性。本病可为某些病症之一,如冷球蛋白症、阵发性冷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7缤胖本对?毫米—3毫米,周绕红晕,不互相融合,0.5小时—1小时后可消退。1:5000乙酰胆碱。皮试或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日光性荨麻疹。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痒及针刺感。紫外线的致敏作用最强。

压力性荨麻疹。局部皮肤受压后4小时-6小时发生肿胀,持续8小时—12小时消退。4.护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肾上腺素、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嘱病人戒烟酒。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5.治疗与急救

首先应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可用药物进行治疗。急性荨麻疹时,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类药,随后可用同类药物如安他乐、赛庚啶等维持。病人有过敏性休克时,除注射0.1%肾上腺素外,应同时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肌注抗组织胺药。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慢性荨麻疹以寻找病因为主,治疗上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为主。一种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予2种—3种药物,治疗应持续至病情稳定后数日再逐渐减量,以达到脱敏的目的。外用药以白色洗剂、酚类止痒剂为主。

治疗荨麻疹的诀窍:

吃过荨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体会那种皮肤越抓越痒,而且只要抓过的地方就会浮出一道道的浮肿,当然,你可以涂抹止痒药膏来获得暂时的缓解,但却会反覆的发作。

一般都是从四肢开始慢慢蔓延到身体,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就算你不做任何处理它也会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觉起来后发现前一天皮肤肿块完全不著痕迹,但它也会断断续续的发作,经常让人摸不著头绪。

「荨麻疹」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皮肤过敏,属于一种过敏性疾病,不会传染,他的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接触性的化学物质、空气中的尘蹒、蚊虫叮咬、食物、药物气温、情绪、压力、疲劳、甚至是荷尔蒙都有关联,每个人的情况会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属於过敏体质,不一定每个人都对海鲜或是蛋、奶过敏,也不一定都会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验,是可以帮您找出过敏原,但过程相当繁复,并且大多数的人即使做减敏试验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生活的经验中一点一滴的去慢慢观察,找出发病的时机与频率,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触它,从经验法则中去去除过敏原。

一、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是最简便的治疗法

当荨麻疹一出现时立即就皮肤科,医生通常都会给予含有类固醇类的药膏来局部止痒,并且配合抗组织胺类的口服药物,予以控制过敏反应。

用药的技巧:

在服药时你必须特别注意,要完全依照医生的处方与剂量,不可以因为今天不痒就不吃,明天痒了又拿起来继续吃,这样不但无法根治还会拖成慢性的荨麻疹。持续连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慢慢调降剂量(可能从天天吃变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药,在急性期用药最少需进行1个月。在服药期间千万不可自行停药或是调降药剂,以免前功尽弃。如果中间自行停药,使得过敏反应再发,这样的服药方式又得要重新开始了。

p.s.某些抗组织胺的药物会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时间,可与医师沟通换成较不易引起嗜睡反应的。

如果在急性期没有立刻根治,会变成慢性荨麻疹,也就是在一个月内断断续续的发作,并且持续超过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续好几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药方式,需要服用较久的时间。

二、外抹中药加外洗中药是最根本的一种治疗方式

首先用毛巾粘熬好的中药水(熬时一包中药别忘记放入一斤香菜)全身擦洗,擦洗过后,有病的地方,就会显现出来,然后在用药物擦洗就可以。外洗的一天三次为好,外抹的皮炎康,抹3-4次为好。

1、治疗彻底,纯中药治疗,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安全高效,治愈后不在复发。

2、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患者坚持使用1-2个月时间。

当皮肤出现荨麻疹的症状时哪些方法可以让你获得暂时的缓解

冷敷:针对痒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对抗皮肤痒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也可以减低痒觉,但这也只是针对止痒而已。

止痒的药膏:含有抗生素与类固醇成分的止痒软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不要热敷: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的痒觉暂时不那麼敏感,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扩张,释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浸泡在过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里保暖过渡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体质的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它共处,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以上这些都有助於体内自然产生对抗过敏原的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免疫脱敏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免疫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彻底治疗过敏荨麻疹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也提出,“使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同时应该使用最佳的过敏症治疗方案,包括清除荨麻疹过敏原、患者免疫修复、过敏荨麻疹并发粘膜血管炎症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简称“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
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中医怎样治疗湿疹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谨记请遵医嘱6.荨麻疹中药方-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7.荨麻疹中药方-气虚血热

【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荨麻疹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8.荨麻疹中药方-湿困脾土

【荨麻疹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荨麻疹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荨麻疹方药】多皮饮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荨麻疹按语】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

1.荨麻疹偏方-芝麻根治荨麻疹

【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2.荨麻疹偏方-韭菜治荨麻疹

【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将韭菜放在火上烤热。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3.荨麻疹偏方-艾叶酒治荨麻疹

【药方】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4.荨麻疹偏方-十全大补汤加味治荨麻疹

【药方】黄芪、地肤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克,熟地黄15克,川穹、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服用5剂症状减轻者,为药证相符,可继续服用,反之,则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9. 荨麻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二: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三: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慢性荨麻疹辩证施治总结】

1 病因病机:

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 :

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3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遇热型)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遇热后出现荨麻疹的症状。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运动出汗,室内闷热,洗热水澡,环境受热,周围温度升高,吃热食物或饮料,精神兴奋时体温略增等各类遇热情况后、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特征

①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

②一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③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荨麻疹食疗妙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赤白游风”等证,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

荨麻疹最突出的症状表现是皮肤突然发痒,继而出现扁平的高出皮肤的风团,有的发红,有的发白,越起越多,大小及形态不一,但边界清楚,伴有痒感,晚间加重。发作时间不定。

中医治疗荨麻疹常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两虚型,辨证治疗荨麻疹的食疗方如下:

风寒型

[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继产生风团,皮损色白,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苔薄白腻,脉濡缓。

[食疗药膳]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红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2:防风苏叶猪瘦肉汤:防风15克,苏叶10克,白藓皮15克,猪瘦肉30克,生姜5片。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和猪瘦肉生姜一起煮汤,熟时去药包裹,饮汤吃猪瘦肉。

风热型

[临床表现] 皮疹色赤,遇热则发,得冷则减,夏重冬轻,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食疗药膳]

1:芋头茎煲猪排骨:芋头茎50克,猪排骨100克,将芋头茎洗净切块,猪排骨洗净切块,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煲熟食,每日 2次。

2:冬瓜芥菜汤:冬瓜200克,芥菜30克,白菜根30克,芫荽5株,水煎,熟时加适量红糖调匀,即可饮汤服用。

3:醋糖姜汤:醋半碗,红糖100克,生姜30克,醋、红糖与切成细丝的生姜同放人砂锅内煮沸10分钟,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每日2-3次。

气血两虚型

[临床表现]

疹块反复发作,病程甚久,劳累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食疗药膳]

归芪防风猪瘦肉汤:当归2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猪瘦肉60克,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与猪瘦肉一起炖熟,饮汤食猪瘦肉。

荨麻疹食疗妙方

治荨麻疹妙方

1当归饮子

【来源】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歌诀】 当归饮子白芍芎,生地黄芪草防风,

首乌荆芥白蒺藜,养血祛风症可痊。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防风、白蒺藜、荆芥各30克,何首乌、黄芪、甘草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解】 本方由四物汤加味而成。主要用于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缠绵日久之各种皮肤病。故方用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首乌养血活血,养阴生津;配以白蒺藜、荆芥、防风祛风止痒;黄芪益气固表,合当归则益气生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丘疹、皮肤瘙痒、干燥或红肿等。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鱼鳞病、湿疹、干燥性皮肤病、斑秃,以及疥癣湿毒瘙痒等病症。

【加减】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在临床应用时可适当加入宁心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朱茯神、夜交藤、合欢皮、远志或牡蛎、灵磁石、代赭石等,以增强其疗效。凡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阴虚者,加丹皮、元参;湿热甚者,加黄芩、土茯苓;寒湿甚者,加吴茱萸、肉桂;血瘀者,加赤芍、丹参。

2荨麻疹丸

【来源】 《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 荨麻疹丸归蝉麻,荆防英桑丹豉力,

参芪芩连地丁草,芷蒺薄萍芍地黄。

【组成】 蝉衣、当归各6克,麻黄、荆芥、防风各4 5克,蒲公英、桑白皮各15克,生地炭、豆豉、丹皮各12克,白芷、白蒺藜、赤芍、大力子、党参、薄荷、浮萍、地丁草、黄芩、黄芪各9克,川黄连3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小米粒大。每次服6克,日服3~4次,用温开水送服。一般7~14天开始见效,连服60天,以巩固疗效。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益气凉血。

【方解】 方用蝉衣、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白蒺藜、薄荷、浮萍祛风胜湿;蒲公英、地丁草、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桑白皮、大力子清热宣肺;豆豉解热除烦。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益气凉血之功。

【主治】 慢性荨麻疹。

【附记】 ①外洗方:在服药同时配用外洗方洗浴或搽身。药用樟木90克,苦参片、浮萍、明矾各30克。用纱布包扎好,入锅内加清水3000毫升左右,煮沸10分钟左右后去纱布药包,用药水洗浴或搽身。日洗2次。②疗效:用本方治疗慢性荨麻疹21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2例。患者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7年。③禁忌:忌食酒、辣、海鲜、虾、蟹、羊肉、蒜、韭、毛笋、雪菜等发物。

3白术汤

【来源】 《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 白术汤中茯苓皮,枳壳蝉衣与防风,

荆芥瓜皮赤小豆,健脾利湿除风疹。

【组成】 炒白术、炒枳壳、蝉衣、赤芍、防风各6克,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各12克,荆芥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健脾利湿,理气活血,祛风止痒。

【方解】 方用炒白术、茯苓皮、冬瓜皮健脾利湿;赤芍、赤小豆活血利水;枳壳理气宽中;荆芥、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理气活水,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 若见剧痒者,加地肤子3~6克,苍耳子1 5~3克;若合并感染者,加银花、绿豆壳各9~12克。

同时配用外治法:一般用15%百部酊(百部15克,薄荷脑1克,75%酒精加至100毫升,浸泡5~7天后滤液备用)外搽患处。若合并感染者则外涂地虎散(炒地榆、虎杖各等份研细末,植物油按25%的浓度调成)。

【附记】 用本方治疗丘疹性荨麻疹56例,结果痊愈者53例,占94 6%;有效者3例。本组病例中,44例服药3~9剂,12例服药10~15剂。

4加味柴平汤

【来源】 张奇文《幼科条辨》(张奇文方)

【歌诀】 加味柴平苍术楂,柴胡黄芩茯苓曲,

厚朴陈皮荆蝉蜕,酒军甘草姜枣引。

【组成】 苍术、焦山楂各9克,厚朴、茯苓、柴胡、黄芩、神曲、陈皮、荆芥、蝉蜕各6克,酒川军4 5克(泡水兑入),甘草3克,姜枣为引。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消食导滞,表里双解。

【方解】 方用神曲、山楂、厚朴、茯苓、陈皮、酒川军消食导滞;配以荆芥、蝉蜕、苍术、柴胡、黄芩表里双解;甘草调和诸药;姜枣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导滞表里双解之功。

【主治】 荨麻疹,症见风团疹块持续不消、反复发作、疹色多红赤、奇痒难眠、伴有脘腹胀满、纳呆、喛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滑苔白厚或腻等症。

5风疹汤

【来源】 《名医治验良方》(焦树德方)

【歌诀】 风疹汤中归芍红,防芥蝉蜕白僵蚕,

连翘知母苦参入,山甲苍术鲜陈皮。

【组成】 当归9克,赤芍12克,红花10克,防风9~12克,生芥穗6~10克,连翘12~18克,知母10克,蝉蜕9~15克,苦参10~30克,白藓皮10~30克,白僵蚕10克,炙山甲6~9克,苍术6~10克,陈皮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 清热活血,祛风止痒。

【方解】 本方是由消风散加减而成。方用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凉血,血行风自灭;生芥穗、防风、蝉蜕、僵蚕、白藓皮祛风止痒,而芥穗,防风辛散轻浮之力以祛全身之风;蝉蜕、僵蚕轻扬轻散之力,更兼以皮走皮之性,而祛皮肤之风;连翘、知母清热养阴;苦参、苍术清热利湿;山甲通络,无处不到,引药达病所;陈皮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 顽固难愈之风疹(荨麻疹)、血风疮、牛皮癣等皮肤病。

【加减】 风疹顽固久治不愈者,可再加皂角刺6~9克,蛇蜕3~5克,忍冬藤30克,丹参30克,苦参、白藓皮均用30克,连翘可加到20~30克;兼有头痛、月经错后、月经量少者,加川芎6~10克;皮肤瘙痒处用手搔抓后发红而感到灼热者,可加生地10~20克,炒黄柏9~12克;兼口渴、恶热,或多在夏季或热环境中发病者,可加生石膏30克(先煎),川黄连6~10克,薄荷3~5克(后下),生地10~15克;红疹隐隐痒而不易外透者,加牛蒡子10克,升麻9克,桔梗3~6克。

【附记】 在临床上,我常用此方治疗上述皮肤病人,皆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6荨麻疹方

【来源】 王渭川《王渭川临床经验选》

【歌诀】 荨麻疹方生蒲黄,槐花大黄板蓝根,

紫草红藤大青叶,荆芥茜草蒲公英。

【组成】 大青叶9克,大黄6克,槐花9克,紫草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茜草9克,板蓝根24克,青荆芥6克,生蒲黄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方解】 方用大青叶、红藤、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槐花、紫草、茜草、大黄、蒲黄凉血活血;荆芥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之功。

【主治】 荨麻疹。

【加减】 血虚者,加熟地、当归各9克;血热者,加生地、鳖甲各9克。

【附记】 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7风疹汤

【来源】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 风疹汤中用当归,赤芍生地与玄参,

麻黄连翘丹参皮,茵陈升麻泽泻襄。

【组成】 当归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玄参15克,丹皮10克,丹参12克,麻黄10克,连翘12克,升麻6克,茵陈12克,泽泻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补血凉血,疏风除湿。

【方解】 此方为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而成。方中当归补血和血;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散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玄参滋阴泻火解毒;丹参活血祛瘀,清散血热;麻黄开腠理,散邪毒;升麻、连翘、茵陈、泽泻清热解毒除湿。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凉血,清热解毒,疏风除湿之功。

【主治】 风疹(荨麻疹)。

【附记】 此方还可加虎耳草30克。余用此方治风疹,取效者甚多。

8益气祛风汤

【来源】 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 益气祛风用生芪,归芍枳壳白藓皮,

防风二地翘桑叶,牛蒡玉竹荆芥奇。

【组成】 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月1剂,分3次温服。5剂为1疗程。如愈后复发,可照方再服。

【功效】 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方解】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云:“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以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合而用之,共奏益气滋阴,祛风泻火之功。

【主治】 荨麻疹(风疹块,风疙瘩)。

【附记】 忌食鱼虾、酒类,各种发物

过敏性皮肤病——湿疹四步曲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各类皮肤病中占第一位。每天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中有约1/3者都会被医生告知其所得的病是过敏引起或是与过敏有关,医生在病历上写下的最常见的诊断就是“皮炎、湿疹”。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过敏性皮肤病是一大类皮肤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包括以下几种 :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面部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疹等。

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十分复杂,“过敏”是很笼统的说法,身体为什么会产生过敏?导致过敏的诱发因素又有哪些?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确切的回答。过敏性皮肤病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病程迁延,容易反复。虽然没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但由于病变分布于身体表面,影响到美观,而且多数有瘙痒的感觉,很是烦人。患者及其亲朋好友多数缺乏有关的医学知识,一些人治疗不当,使得病情逐渐加重,给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严重影响了这些人的工作、生活。其实,过敏性皮肤病多数不难治,一些能找到致病诱发因素的只要去除诱因即可明显减轻甚至达到“根除”。另一些难以找到诱因的,正确的治疗至少能暂时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处理妥当,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本文把湿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有关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大家。  一、病因复杂多注意

湿疹、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遗传而来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体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或加重病情。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干燥、寒冷或湿热天气、接触化学物品、动物皮革及羽毛、化纤衣物、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炎、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反复发作,不易断根。

湿疹的临床表现是皮疹多样性,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皮疹,多伴有明显瘙痒。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因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因搔抓而并发皮肤细菌感染。

二、了解分类好对号

根据病程常可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1.急性湿疹 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可同时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各种皮疹。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病程可达数周之久。

3.慢性湿疹 可以在发病伊始就呈慢性型,但多数是从急性、亚急性演变而成。皮疹干燥、粗厚。慢性湿疹的部位较局限,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患者常诉说剧痒难忍,遇热或夜幕降临时尤甚。病情缠绵,经年累月难得痊愈。在此期间,如局部治疗处理欠当或饮食刺激性食物,可使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这时其临床表现如同急性湿疹。

有一些湿疹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部位并且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在诊断上可以分类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肛门湿疹、手部湿疹以及小腿湿疹等。还有一些湿疹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与一般湿疹不完全一样,为特殊型湿疹,常见的有:自身敏感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钱币状湿疹、乏皮脂性(干性)湿疹等。

三、治疗用药有讲究

患湿疹后应尽早去正规医院皮肤科诊治。湿疹的治疗包括内用和外用。

如果病情较轻、皮疹部位较局限,则仅仅外用即可。外用药中的主药多选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角质促成剂或皮质激素。外用药剂型的挑选应依据临床皮损表现来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4次/日;为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糊剂、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当用软膏 ; 若干燥粗厚者多选择软膏、乳剂、酊剂及硬膏等。

内用疗法有:

1.抗组胺药物 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安太乐、克敏嗪、酮替芬等。常见的副作用是嗜睡,因此,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人员如驾驶员等应避免服用。

2.镇静剂 常用于瘙痒剧烈者,往往与抗组胺药联用,这类药品以安定、眠尔通及鲁米那等较常用。

3.钙剂或普鲁卡因疗法 对急性湿疹或全身泛发者最为适宜,可用钙剂静注或内服;也可应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开始用量可用普鲁卡因0.25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点滴,于2~3小时内滴完。若无反应,普鲁卡因用量在3~5天后增加到每日0.5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为宜。每天静滴1次,10次为一疗程。普鲁卡因在体内分解极为迅速,一般认为此药对人体的毒性不大,但也有个别患者因特异性体质而引起严重超敏反应。此种疗法应在医院病房内使用。

4.维生素类 维生素B1、B12、C、E、烟草酸及菸酰胺等均可用于治疗湿疹,常把维生素C与抗组胺药合用,可能提高疗效。

5.皮质类固醇激素 主要是强的松,多用来治疗自身敏感性湿疹或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往往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常能迅速奏效。但对非特殊型湿疹皮质激素疗法不宜提倡。因为一旦用上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然疗效迅速、明显,但停用后病情常复发更快、更严重,且用其他常规的方法均不易奏效,治疗变得非常棘手。

6.雷公藤片 内服,每次10~20毫克(1~2片),一日3次,对多数湿疹患者有一定效果。

7.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湿疹以祛风、清热、利湿为治则,常用消风散或胃芩汤加减。但发于下肢应用四妙散更好;在阴部选龙胆泻肝汤为妥。慢性湿疹以养血祛风、养血润燥或生津润燥尤宜,多用当归饮子、养血润肤汤、润肤饮等加减。对皮损增生、肥厚但部位局限者还可采用皮质激素如得宝松局部注射封闭或冷冻。

四、护理预防更重要

尽量去除可疑的诱发因素。避免对病变处产生任何不良刺激,如搔抓、热水烫、肥皂洗、用力摩擦等,手部湿疹尤其应注意局部保护,干家务活时应戴手套,洗完手后应涂抹护手霜。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宜穿纯棉、柔软宽松的衣服。忌食致敏性或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辣椒、蒜、海鲜、蛋、乳等。湿敷常用的是3%硼酸水,将比创面稍大的4~6层细纱布浸透,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分泌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保持纱布的清洁度和湿度。如纱布比较清洁、分泌物少时,可随时滴敷药液保持纱布的湿度,如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即将纱布更换。一日2~3次,每次可持续1~2小时。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应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面部的皮炎湿疹应避免使用激素药膏如哈西萘德、醋酸去炎松、氢化可的松、肤轻松、皮炎平、皮康霜、尤卓尔、艾洛松等,尤其是长期使用后会出现面部激素性皮炎,非常难治。

来源:家庭用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7428.html

更多阅读

痤疮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痘痘多少钱

  中医根据个体的体质,痘痘的病症,辨证施治,以中医汤剂补充脾胃的能量,从身体内部开始促进垃圾的排泄,即清内热、湿气;身体内部的阴阳调至平衡,面部的痘痘就控制住了,炎症消退,即消红肿;最后,排便能力增强,大便顺畅,身体的垃圾定时排除,人的精神

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宝宝腹泻呢? 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

中医治疗脑血栓偏方 治疗脑血栓的偏方

中医治疗脑血栓偏方——简介治疗脑血栓有很多种方法,然而中医疗法更加温和,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适合长期调理。但由于中医见效慢等局限,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天然生物调理疗法的微络康多肽地龙蛋白,加速病症的调理效果又不对身体产生毒

中医治疗近视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中医治疗近视有哪些方法——简介治疗近视的中医方法是什么?近视应该是现在都不陌生的,现在也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承受着近视的伤害,近视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对于近视的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中医治疗也是都知道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治疗近视

怎样关闭笔记本触控板 笔记本触控板禁用不了

请在这里输入概述内容怎样关闭笔记本触控板——步骤/方法怎样关闭笔记本触控板 1、Fn+F8组合键,笔者笔记本是联想的,可通过此法关闭触控板,如遇到个别笔记本电脑通过此方法不能关闭触摸板。另外个别笔记本也提供了关闭触摸板的快捷键,

声明:《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中医怎样治疗湿疹》为网友情绪在澎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