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一部分 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一个法人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一个企业虽然它的经济活动并非全部发生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但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子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年以上,则该子企业也是我国的一个常住单位。一个住户,如果它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它的主要住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一个政府单位是它行使管辖权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中央政府组成单位,包括位于国外的使馆、领馆等,均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

2.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因此,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房屋、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4.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5.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量相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

6.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四)基本单位和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

同类机构单位构成机构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由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同为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它主要包括从事上述活动的各类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各种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对于国外部门来说,并不需要核算它的所有经济活动,只需核算它与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活动。

2.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所谓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要么只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要么虽然允许有一种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所有次要活动的总体规模与主要活动相比是很小的。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基础情况确定产业部门分类。随着统计基础的改善,产业部门的分类要逐步细化,以更好地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社会公众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

(五)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2.估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第二部分 基本核算表

一、国内生产总值表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对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分别从价值构成、收入形式和使用去向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

(一)基本结构

1.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本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集中体现在一张表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表的左端称为生产方,表的右端称为使用方。

(1)生产方

反映生产活动的成果。主栏由生产法和收入法的指标构成。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包括总产出和中间投入两项。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项。上述指标间的关系如下: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使用方

反映最终生产成果的使用。主栏由支出法的构成指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构成。其中,最终消费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细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下设出口和进口。另外,受资料来源不充分、推算方法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核算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为了保证表中使用方与生产方的平衡,在使用方还专门设置了统计误差项。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其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如下: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3)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左右两端的平衡关系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误差

2.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表的主栏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该分类由粗到细按三个层次划分,第一层为三次产业分组,第二层把三次产业进一步划分为21个次级产业部门,第三层又在第二层分类的基础上再细分出9个次级产业部门。宾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生产法计算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表的主栏与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样,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相应的分组;宾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宾栏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收入法计算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情况。

4.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表的主栏为最终使用的构成项目,大类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项支出。其中,最终消费按消费主体和消费对象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支出项目,资本形成总额按资本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支出项目,净出口分为出口与进口。宾栏为支出金额。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各类最终支出的规模和构成情况。

(二)基本分类

1.产业部门分类

从理论上讲,产业部门分类应该是根据主产品的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所进行的部门分类。但是,在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产业部门分类所采用的核算单位就是现行专业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单位。根据国家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社会公众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和统计基础,目前的产业部门分类如下: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渔业

二、第二产业

(一)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建筑业

三、第三产业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邮政业

(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四)批发和零售业

(五)住宿和餐饮业

(六)金融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七)房地产业

(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九)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二)教育

(十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随着统计基础状况的改善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修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产业部门分类需要作进一步地调整和细化。

2.居民消费分类

居民消费按照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按照消费内容区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住房服务、金融媒介服务及保险服务、集体福利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根据需要,上述分类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

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类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构成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土地改良和其他。以后逐步采用按资产类型分类。

(三)基本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计算,即凡有产品产量的农产品均按单位产品价格乘产量的方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所谓“工厂法”就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按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从施工企业和自营建设单位的建筑生产活动角度入手直接计算;另一种是从建筑产品所有方的建筑工程造价角度入手计算。考虑到建筑产品的稳定性和施工单位的流动性特点,目前以后一种方法为主。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其中,虚拟服务收入等于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的差额,但应扣除银行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为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银行业总产出的公式为:

银行业总产出=虚拟服务费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

=各项利息收入一各项利息支出+手续费收入+信托业务收入+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外汇业务收入+咨询业务收入+投资分红收入

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与银行业类似,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具体公式为:

保险服务总产出=营业收入-赔款支出-退保金及给付-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及费用支出-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准备金提转差+投资收益

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保费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

房地产业总产出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物业管理总产出、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出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是经营房屋销售的差价收入和从事房地产租赁活动获得的租金收入;物业管理总产出为管理服务的经营收入;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出是从事房地产经纪与代理中介活动取得的收入。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原则上应等于按市场上同等住房的房租价格计算的虚拟房租,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合适的房租价格可以参考,目前以按房屋价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作为总产出。

其他服务业总产出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一是营利性单位,即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的服务单位,总产出一般按实现的营业收入总额计算;二是非营利性单位,其经费支出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其他赞助,或虽然有部分营业收入,但无法弥补自身经营活动成本,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这类单位的总产出一般按业务活动支出进行计算,即等于经常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不计算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有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在计算劳动者报酬时,需要注意作为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界限。如果生产单位向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些货物和服务,那么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因特殊工作需要提供的服装或鞋,因公出差提供的运输和旅馆服务费用等,属于中间投入。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单方面的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处理,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来计算,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方法来计算。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3.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对于货物的最终消费支出在货物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时记录,对于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在服务提供时记录。居民消费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货物的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交货所支付的价格,它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的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4.不变价核算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目的是剔除按现期市场价格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价格变动因素,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实际变动。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核算是将各产业部门现价增加值换算成不变价增加值,各产业部门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出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的生产核算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即缩减法和外推法。缩减法又分为双缩法和单缩法,双缩法是分别利用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缩减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得出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一般是直接利用总产出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增加值,求得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假定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幅度。外推法也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是在基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基础上,分别用总产出物量指数和中间投入物量指数外推出当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当期不变价总产出减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出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单外推法一般是利用总产出物量指数乘以基期不变价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是假定中间投入的物量变化与总产出的物量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幅度。目前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外推法,其他行业都是单缩法。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农林牧渔业,先采用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对现价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进行缩减,换算出不变价总产出和中间消耗。不变价总产出减不变价中间消耗,得出不变价增加值。工业,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现价增加值直接缩减,得出不变价增加值。建筑业,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对现价增加值直接缩减,得出不变价增加值。交通运输邮政业和信息传输服务业,以能够反映行业变动趋势的物量指标的增长速度作为不变价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用不变价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乘上期不变价增加值绝对额,得出当期不变价增加值。交通运输业的物量指标是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邮政业和信息传输服务业的物量指标是邮电业务总量。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直接对现价增加值进行缩减,得出不变价增加值。金融业,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指数直接对现价增加值进行缩减,得出不变价增加值。房地产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净增加值分别缩减,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净增加值采用房地产价格指数。以上产业部门以外的各种服务业,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类指数直接对现价增加值进行缩减,得出不变价增加值。

不变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利用相应的价格指数缩减现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得出不变价的构成项目,不变价构成项目之和等于不变价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具体说,居民消费按照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用相应的消费品价格指数缩减;住房服务消费支出分房租支出和私人自有住房服务两部分,分别用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金融媒介服务和保险服务的消费支出,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缩减;享受的集体福利服务消费,用居民消费服务价格指数缩减。政府消费分为固定资产虚拟折旧、货物支出、工资支出、服务支出四部分,分别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服务价格指数缩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存货增加用直接计算法和缩减法计算,即农业部门存货增加中的猪、羊、粮食、家禽、和其他家养动物,利用基年的单位价格乘以核算期增加的数量计算不变价;其他存货增加,按照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收购的农副产品,分别用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缩减。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出口都采用货物出口价格指数缩减,进口都采用货物进口价格指数缩减。

5.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购买并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抽样调查取得样本的价格资料,按以下步骤编制:

第一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计算公式为:



  为第t个规格品的平均价格,  为调查期第t个规格品的第i次调查的价格,n为调查期第t个规格品的调查次数。

第二步,计算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

根据所属代表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环比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  、  ……、  分别为第1至第n个规格品报告期(t)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定基指数等于月环比指数的连乘积。计算公式为:



其中,  、  、……、  分别表示基期至报告期间各期的月环比指数。

第三步,采用加权平均法,逐级计算类别及总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W代表权数,P代表价格,t表示报告期,t-1表示报告期的上一时期,  /  -1代表本期月环比指数。

公式中的权数是指居民在某货物或服务上的支出占全部消费货物和服务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每5年更换一次,但每年根据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指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又称为生产者价格指数。

该指数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被调查单位的价格资料,然后按如下步骤编制:

第一步,利用几何平均法编制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  、…、  为第1至第n个企业的规格品价格指数。

这里的企业规格品价格指数是指其报告期单价除以基期单价。

第二步,通过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为代表产品价格指数,  为第i个代表规格品指数,n为代表规格品数量。

第三步,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计算公式为:



K代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代表第j个代表产品价格指数,  代表第j个代表产品的权数。

公式中的权数是用工业品销售额计算的,一般五年更换一次。

(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指构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实体的实际购进价格或结算价格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

该指数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被调查单位的价格资料,然后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不同构成,先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价格指数,其它费用投资价格指数,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计算公式为:

I为投资价格总指数,  为分类价格指数,  为权数。

公式中的权数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其它费用三个部分连续三年投资完成额的平均比重。

(4)房地产价格指数:指房屋销售、租赁和土地交易过程中房地产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包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三个次级指数。

该指数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被调查项目的价格资料,然后采用由下到上逐级汇总的方法编制。即由细项到小类,由小类到中类,再由中类到大类,最后由大类汇出总指数。对没有细项或小类的部分,其起始类就是小类或中类。中类以下(含中类)指数采用样本资料作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公式计算,大类和总指数采用固定权数加权的算术平均公式计算。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例,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计算细项、小类、中类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K细、小、中=

  为细项中第i个调查对象的价格指数;

  代表权数,即不同调查对象的报告期销售额。

其次,计算大类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K中为该大类下某中类的价格指数;

W中为中类权数,即某中类上年的销售额占全社会销售额的比重。

最后,根据计算出商品房销售、公房销售和私房销售三大类的类指数,计算房屋销售价格总指数,计算公式为:



  、  、  为商品房销售、公房销售和私房销售三大类类指数;

  、  、  为权数,表示上年度商品房销售、公房销售和私房销售的金额占全社会

总金额的比重。

附国内生产总值表式: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

金额

使用

金额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劳动者报酬

(二)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补贴占(-)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四)营业盈余

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二)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三)净出口

出口

进口(-)

二、统计误差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合 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渔业

二、第二产业

(一)工 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建筑业

三、第三产业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邮政业

(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四)批发和零售业

(五)住宿和餐饮业

(六)金融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七)房地产业

(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九)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二)教育

(十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值

劳动者

报酬

生产税

净额

固定资产

折 旧

营 业

盈余

合 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渔业

二、第二产业

(一)工 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建筑业

三、第三产业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邮政业

(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四)批发和零售业

(五)住宿和餐饮业

(六)金融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七)房地产业

(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九)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二)教育

(十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金 额

国内生产总值

一、最终消费

(一)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食 品

衣 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信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住房服务

金融媒介服务及保险服务

集体福利服务

其他商品和服务

城镇居民消费

食 品

?

?

?

其他商品和服务

(二)政府消费

二、资本形成总额

(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建筑安装工程

其中:住宅

设备工器具购置

土地改良

其 他

(二)存货增加

三、净出口

(一)出口

(二)进口(一)

供给表(V表)



产 业

品 部

部 门



产业部门

1



产业部门

j



产业部门

m















进 口

(到岸价)

按生产

者价格

计算的

总供给

商业和运

输费用

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

产品部门1

?

?

?

产品部门i

?

?

?

产品部门n

产业部门总产出

使用表(U表)



产 业

品 部

部 门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使用



购买











业部门

1





业部门

m



间使用合计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









使用合计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小计









产品部门1

?

?

?

产品部门n

第Ⅰ象限

第Ⅱ象限

中间投入合计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第Ⅲ象限

增加值合计

总 投入

(生产者价格)

二、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

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沿行方向看,反映第i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第j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第j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i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的主栏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它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平衡关系是:

从纵列方向看,第j产品部门中间投入合计+第j产品部门增加值合计=第j产品部门总投入

从横行方向看,第i产品部门中间使用合计+第i产品部门最终使用合计-第i产品部门进口=第i产品部门总产出

从总量看,总投入=总产出

第i产品部门总投入=第i产品部门总产出

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二)部门分类

在投入产出核算中,部门分类包括产品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两种。

产品部门分类是指供给表和使用表主栏以及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主栏和宾栏所采用的部门分类。产品部门分类遵循同质性原则,即消耗结构相同、生产工艺技术相同和经济用途相同的原则。一个产品部门就是满足上述同质性原则的同类产品组成的产品群。但在实际操作中同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往往不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或两个条件。

产业部门分类是指供给表宾栏和使用表宾栏所采用的部门分类。产业部门由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产业活动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的增加值远远大于其他非主要活动的增加值。我国的现行统计是以企业为调查对象的,还不具备按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的条件,在投入产出核算中使用行业分类代替产业部门分类。

(三)基本编表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指编制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方法。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有两种编制方法,一种是间接推导法,另一种是直接分解法。

间接推导法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统计单位,按照产业活动单位主产品的性质将其划分到某一产业部门,并编制包括全部产业部门在内的使用表和供给表,然后利用使用表和供给表,依据一定的假定,采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方法。

间接推导法使用的假定有两种,一是产品工艺假定,即假定不管由哪个产业部门生产,同一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二是产业部门工艺假定,即假定同一产业部门不论生产何种产品,都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

直接分解法与间接推导法不同,其统计单位不是产业活动单位,而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往往同时生产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质的产品,它们的投入构成不同,根据产品部门的要求,将该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按其性质划归到相应产品部门中,利用企业按产品部门直接分解后的投入构成资料,编制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以直接分解法为主,间接推导法为辅的编表方法。

(四)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  ((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  去除该产品(或产业)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用公式表示为:

  (i,j=1,2,...,n)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完全消耗系数是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



式中的I为单位矩阵。

附:投入产出表表式:

投入产出表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品部门

1

··



品 部

n



间使用合计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终使用合计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产品部门1

·

·

·

产品部门n

第Ⅰ象限

第Ⅱ象限

中间投入合计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增加值合计

第Ⅲ象限

总投入

三、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核算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它反映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各机构部门间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一)基本结构

资金流量表采用矩阵结构。主栏表示交易项目,宾栏代表机构部门。每个机构部门下面列出两栏,即“来源”栏与“使用”栏,分别代表机构部门资源的筹集和资源的使用,“来源”放在右端,“使用”放在左端。主栏交易项目按交易的不同性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这样资金流量表就分为主栏不同、宾栏相同的两大部分,即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

(二)基本记录原则

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这一记录原则使资金流量表上的各种收入、支出和金融流量始终保持收支相等、借贷对应的平衡关系,整张表的上下、左右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平衡系统。各个机构部门发生的各种交易都能得到一致反映,社会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三)基本概念

1.实物交易

是指与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使用、收入分配和无偿转移有关的交易活动。

2.金融交易

是指以现金、信用、证券等金融资产负债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

3.初次分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土地所有者因出租土地而获得地租;资本的所有者因资本的形态不同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因对生产活动或生产要素征税而获得生产税或因对生产进行补贴而支付生产补贴。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个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就等于国民总收入。

4.可支配总收入

在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各个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总储蓄

是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差额。各机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称为国民总储蓄。

6.净金融投资

从实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减非金融投资后的差额。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增加额减负债增加额的差额。

(四)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劳动者报酬

-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五)基本编表方法

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大部分,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编制。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编表方法是:(1)按照交易的项目和机构部门的类别,逐项、逐部门收集原始资料;(2)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原则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对遗漏或有缺口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查或参考有关指标放大推算;对同一交易项目有两种以上资料的进行比较、对照,选取最佳资料;(3)将分项资料按照各个部门的特点分摊到各个机构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资金流量表初表;(4)对资金流量表初表的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进行反复平衡,得到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平衡后的资金流量表;(5)将经过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平衡后的资金流量表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其他部分,如投入产出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进行协调,得到最终的资金流量表。

附:资金流量表表式: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企

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 府

部 门

住 户

部 门

国 内合 计

国 外

部 门

合 计

使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一、净出口

二、增加值

三、劳动者报酬

(一)工资及工资性收入

(二)单位社会保险付款

四、生产税净额

(一)生产税

(二)生产补贴(一)

五、财产收入

(一)利息

(二)红利

(三)土地租金

(四)其他

六、初次分配总收入

七、经常转移

(一)收入税

(二)社会保险缴款

(三)社会保险福利

(四)社会补助

(五)其他

八、可支配总收入

九、最终消费

(一)居民消费

(二)政府消费

十、总储蓄

十一、资本转移

(一)投资性补助

(二)其他

十二、资本形成总额

(一)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二)存货增加

十三、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十四、净金融投资

十五、统计误差

资 金 流 量 表(金融交易)

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

非金融企

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 府

部 门

住 户

部 门

国 内合 计

国 外 部 门

合 计

使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一、净金融投资

二、资金运用合计

三、资金来源合计

(一)通货

本币

外币

(二)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住户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

外汇存款

其他存款

(三)贷款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财政贷款

外汇贷款

其他贷款

(四)证券

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五)保险准备金

(六)结算资金

(七)金融机构往来

(八)准备金

(九)库存现金

(十)中央银行贷款

(十一)其他(净)

(十二)国外直接投资

(十三)其他对外债权债务

(十四)储备资产

(十五)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四、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

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C.收益

包括职工报酬(即劳动者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D.经常转移

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既有货物形式,又有资金形式。经常转移分为政府间的经常转移和其他部门间的转移。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政府指接受或提供捐赠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

其他部门指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

(2)资本和金融账户

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A.资本账户

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内容。

B.金融账户

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每种投资方式都分为资产、负债,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视同资产,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视同负债。

直接投资指以投资者寻求在母国以外经营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包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两部分。

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类证券投资形式。

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四类形式。

(3)储备资产

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

(4)净误差与遗漏

指由于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计价标准以及不同币种间的换算差额等原因而形成的误差与遗漏。

2.基本核算原则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的。这些原则包括:

(1)复式记账原则

复式记账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基本规则,即对每笔交易都有两次价值相等的记录,一次记入贷方,一次记入借方。根据该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计入贷方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出口、应收收入、接受货物和资金的无偿转移、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计入借方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口、应付支出、对外提供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如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借贷差额为正,称为顺差,反之称为逆差。

(2)计价和记录时间原则

对于各项实际资源、金融债权和债务等各项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以成交的市场价格作为交易计价的基础。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利用同等条件下形成的市场价格推算。

国际收支项目的记录时间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每一笔交易的两笔账目都要在同一时间记录。

(3)记账单位和折算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项交易所采用的货币或价值尺度往往不同,为了便于分析和开展国际比较,必须将这些价值量折算成同一个记账单位。这个标准的记账单位应该是稳定的,即使用该单位表示的国际交易的价值不应由于参加交易的其他货币发生变化(相对于该记账单位)而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将各种计价的币种转换为国际收支记账单位时,最为合适的汇率是交易日期的市场汇率。如果市场汇率不存在的话,应使用最短时期内的平均汇率。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平衡表使用的计账单位是美元。

3.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

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

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

1.基本概念及核算原则

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及其变动因素。国际投资头寸表在记账单位和折算等核算原则上均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致。在计价上采用编表时点的市场价格,记账单位为美元,按各种货币对美元统一折算率进行折算。

2.基本结构和分类

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的标准表式基本相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主栏是资产和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净头寸。主栏的具体分类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标准组成部分完全一致。资产细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负债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宾栏反映期初和期末头寸,以及引起头寸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等。

3.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年末头寸=年初头寸+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

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负债=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净头寸=资产-负债

附:国际收支平衡表表式: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一、经常项目

(一)货物和服务

1.货物

2.服务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保险服务

金融服务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咨询

广告、宣传

电影、音像

其他商业服务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二)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三)经常转移

1.各级政府

2.其他部门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一)资本项目

(二)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资产

股本证券

债务证券

(中)长期债券

货币市场工具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负债

股本证券

债务证券

(中)长期债券

货币市场工具

3.其他投资

资产

贸易信贷

长期

短期

贷款

长期

短期

货币和存款

其他资产

长期

短期

负债

贸易信贷

长期

短期

贷款

长期

短期

货币和存款

其他负债

长期

短期

三、储备资产

(一)货币黄金

(二)特别提款权

(三)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四)外汇

(五)其他债权

四、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投资头寸表

项 目

期 初

交 易

其他变化

期 末

一、净头寸

二、资产

(一)在国外直接投资

1.股本和再投资收益

2.其他资本

(二)证券投资

1.股本证券

2.债务证券

(三)其他投资

1.贸易信贷

2.贷款

3.货币和存款

4.其他资产

(四)储备资产

1.货币黄金

2.特别提款权

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4.外汇

5.其他债权

三、负债

(一)来华直接投资

1.股本和再投资收益

2.其他资本

(二)证券投资

1.股本证券

2.债务证券

(三)其他资本

1.贸易信贷

2.贷款

3.货币和存款

4.其他负债

五、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核算是以经济资产存量为对象的核算。它反映某一时点上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历史积累状况。期初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是当期经济活动的初始条件,经过一个核算期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资金融通等)和非经济活动(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形成了期末资产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因此,资产负债核算与经济流量核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基本结构

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矩阵结构,主栏为资产和负债项目,宾栏为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并下设使用项和来源项,其中使用项目记录资产,来源项目记录负债和资产负债差额。

资产负债表的主栏包括三个部分:(1)非金融资产项目,反映国内各机构部门、经济总体的非金融资产总规模及构成情况;(2)金融资产与负债项目,其中,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项目,反映国内各机构部门、经济总体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状况及机构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项目,反映国内各机构部门与国外部门由于资本往来和金融交易形成的资产负债存量状况;储备资产项目,反映国家对外支付能力;(3)资产负债差额项目,反映各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产与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它是各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主要财富和经济实力的最终体现。上述每一类项目中,又包含着若干个子项目。

资产负债表宾栏中的机构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和国外。

(二)基本核算原则

资产负债核算采用复式记账原则,机构部门之间的资产负债交易必须在同一时点记入交易双方的资产负债表。机构部门在记录资产负债交易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资产负债表按核算时点分为期初资产负债表和期末资产负债表。目前我国资产负债核算采用的时点为日历年初和年末两个时点,以此确定资产负债核算的起点和终点。

资产负债表中非金融资产只在持有者的资产方即使用方反映。不同机构部门的金融债权与债务同时发生、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某一机构部门或几个机构部门拥有的债权数额,必然与相应的另一机构部门或几个机构部门所承担的债务数额相等。在国民经济总体范围内,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数额相等,相互抵消。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国外金融资产(或负债)之和等于国外部门的负债(或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为国外金融资产净值。

(三)基本概念

1.核算范围

资产负债核算的核算范围是我国常住单位拥有的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

2.资产

资产指经济资产。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2)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

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或即使属于某个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或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的自然资源,如空气、公海、部分原始森林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不能视为经济资产,因而不属于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范围。

3.负债

负债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对其他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的债务,负债是金融债权的对应体。

4.资产负债差额

资产负债差额是指某个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亦称资产净值),同时也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资产大于负债用正数表示,反之用负数表示。

5.资产分类

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非金融资产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其他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细分为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详细分类如图3所示:

(四)资产负债表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中各指标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五)基本编表方法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指以充分搜集现有的宏观、微观资产负债核算(会计、统计、业务)资料为主,如国有、集体、外商投资、私营等企业的资产负债年报、金融、证券企业的资产负债年报、国际收支表、专业统计年报、有关部门业务核算年报,辅之以各种形式的非全面调查资料,如抽样调查资料,以获得相关总量及结构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间接法指以直接法编制的基准年度资产负债表为基础,通过有关流量核算资料,利用“外推法”和“内插法”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上述两种编表方法,直接法是基本方法,间接法是直接法的延伸,目前编制国民资产负债表时一般采用直接法。

(六)资产负债的估价

为了使存量表与流量表在核算原则和计价方法上保持一致,在核算期末资产存量时,对每一类资产项目都应按编表时点的现期市场价格估价:固定资产一般用“永续盘存法”进行重置估价;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按现期市场价格估价,或按预计未来收益的净现值估价;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一般按现期市场价格估价;不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按债务人为清偿债务必须向债权人支付的当期金额估价;储备资产和其他对外交易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按国际市场价格和官方公布的外汇汇率的中间价估价。

目前,我国已开始了对国有经济固定资产存量按住宅、机器设备、市政工程、其他建筑物等资产进行分类、按现期市场价格估价的研究及编表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总的资产存量核算基础比较薄弱,搜集其他经济类型存量数据资料困难,因而已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仍然是按历史成本价格估价的,今后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附:资产负债表表式:

资 产 负 债 表

非金融

企业部门

金融

机构部门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部门

合计

国外

部门

总计

国有

企业

国有

机构

国有

单位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一、非金融资产

(一)固定资产

其中:在建工程

(二)存货

其中:产成品和商品

库存

(三)其他非金融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

二、金融资产与负债

(一)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

通货

存款

长期

短期

贷款

长期

短期

证券(不含股票)

股票及其他股权

保险准备金

其他

(二)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三)储备资产

其中:货币黄金

外汇储备

三、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四、资产、负债与差额总计

第三部分 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针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账户,即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负债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与整个体系的机构部门分类相对应,国民经济账户针对每个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都设置了一套完整账户。通过国民经济账户既可以从每个国内机构部门的角度观察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到投资的整个循环过程,又可以从经济总体的角度观察整个经济的循环过程;既可以观察每个国内机构部门与国外部门发生的各种经济往来活动,又可以观察经济总体与国外部门发生的各种经济往来活动。

(一)账户形式和记账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借用了企业会计的丁字账户格式。丁字账户的右端称为来源方,左端称为使用方。国民经济账户遵循如下记账原则:收入、负债变动,包括负债增加和负债减少,以及负债存量项目,计入丁字账户的来源方;支出、资产变动,包括资产增加和减少,以及资产存量项目,计入丁字账户的使用方。对每一个部门来说,每一笔流量往往涉及该部门的两个账户,需要记录两次,一次作为实际资源的来源,记入该部门某个账户的右端;一次作为实际资源的运用,记入该部门另一个账户的左端,这称之为复式记账。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一笔交易往往涉及两个部门,在每个部门它都要记录两次,两个部门共记录四次,这称之为四式记账。正是通过这种记账方法,国民经济账户的各个部门和各个账户结成一个严密一致的整体,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账户的基本形式和记账原则如下图所示:

使 用

来 源

1.支出

2.资产变动

(1)资产增加

(2)资产减少

3.资产存量

1.收入

2.负债变动

(1)负债增加

(2)负债减少

3.负债存量

(二)基本结构

1.生产账户

生产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内通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与此价值对应的收入形态。生产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

生 产 账 户

使 用

来 源

1.增加值

(1)劳动者报酬

(2)生产税净额

(3)固定资产折旧

(4)营业盈余

1.总产出

2.减:中间投入

合 计

合 计

其中,增加值是核算期内的新增价值与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劳动者报酬是从事生产活动的机构单位以工资、薪金等形式向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者支付的报酬;生产税净额是机构单位向政府部门缴纳的生产税扣除其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生产补贴之后的差额;固定资产折旧是为弥补生产活动中的固定资产损耗而提取或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转移价值;营业盈余是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的结余,它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等于增加值减去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差额。

2.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内通过生产过程形成的收入如何在拥有相应生产要素的机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收入如何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进行转移以及机构部门如何将它们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使 用

来 源

1.财产收入支付

2.经常转移支出

3.可支配总收入

4.最终消费

5.总储蓄

1.营业盈余

2.固定资产折旧

3.财产收入

4.劳动者报酬

5.生产税净额

6.经常转移收入

合 计

合 计

其中,营业盈余是来自生产账户的结转项目;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是本部门从其他部门获得的要素收入,财产收入支付是本部门对其他部门支付的财产收入。劳动者报酬仅适用于住户部门,因为只有住户部门才拥有劳动力要素;生产税净额仅适用于政府部门,因为只有政府部门才能获得这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是本部门从其他部门获得的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是本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可支配总收入是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来源方各项合计减去该账户使用方财产收入支付和经常转移支出后的差额;最终消费是可支配总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该项目只适用于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因为只有这两个部门才有最终消费;总储蓄是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剩余,对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而言,总储蓄与可支配总收入是相同的,因为这两个部门没有最终消费。

3.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可用于资本形成的资金来源、资本形成的规模以及资金剩余或短缺的规模。资本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

资 本 账 户

使 用

来 源

1.资本形成总额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3.资金余缺

1.总储蓄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合 计

合 计

总储蓄是来自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结转项目;资本转移收入净额是本部门收到的资本转移扣除本部门支付的资本转移后的差额;资本形成总额是本部门投资于生产资产形成的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是本部门除固定资产和存货以外的非金融资产价值的获得减去处置的差额;资金余缺是本账户的平衡项,它等于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减资本形成总额和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它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余,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用于非金融投资;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为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必须从其他部门净借入资金。

4.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反映了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借出。金融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

账户左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及资金余缺。资金余缺是账户左端各项金融资产增加额的合计额与账户右端各项负债增加额的合计数的差额。当差额为正时,表明机构部门借出的资金多于它借入的资金,即资金净借出;当差额为负时,表明机构部门借出的资金少于它借入的资金,即资金净借入。从理论上讲,金融账户上的资金余缺应等于资本账户上的资金余缺,但实际核算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统计误差,这两个项目很难实现平衡。

金 融 账 户

使 用

来 源

1.通货

2.存款

3.贷款

4.证券(不含股票)

5.股票及其他股权

6.保险准备金

7.其他金融资产

8.国外直接投资

9.其他对外债权

10.储备资产

1.通货

2.存款

3.贷款

4.证券(不含股票)

5.股票及其他股权

6.保险准备金

7.其他负债

8.国外直接投资

9.其他对外债务

10.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小计

11.资金余缺

合 计

合 计

5.资产负债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初或期末的资产负债存量,资产负债账户的基本形式如下:

资产负债账户

使 用

来 源

1.非金融资产

(1)固定资产

(2)存货

(3)其他非金融资产

2.金融资产

(1)国内金融资产

通货

存款

贷款

证券(不含股票)

股票和其他股权

保险准备金

其他金融资产

(2)国外金融资产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3.储备资产

1.国内金融负债

(1)通货

(2)存款

(3)贷款

(4)证券(不含股票)

(5)股票及其他股权

(6)保险准备金

(7)其他负债

2.国外金融负债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投资

小计

3.资产负债差额

合 计

合 计

其中,资产负债差额等于非金融资产存量加金融资产存量减负债存量。它表明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初或核算期末拥有的净财富状况。

从理论上讲,期初资产负债账户上的某一项目加上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化,就等于期末资产负债账户上的对应项目。但在实际核算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统计误差,这种平衡关系很难实现。

6.国外部门账户

国外部门账户是从非常住者的角度,反映常住者与非常住者之间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以及相应的存量状况。国外部门账户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但没有生产账户。

经常账户反映国外部门与国内机构部门之间的经常性交易,其基本形式如下:

经 常 账 户

使 用

来 源

1.货物和服务出口

2.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

4.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6.经常往来差额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 计

合 计

其中,经常账户差额等于来源方合计减使用方的前五项小计。当经常账户差额为正时,表明国外部门净借出资金,亦即经济总体从国外净借入资金;当经常账户差额为负时,表明国外部门净借入资金,亦即经济总体净借出资金。

国外部门的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的对应账户在表式和内涵方面都很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7.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系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账户、金融机构部门账户、政府部门账户和住户部门账户。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之间的关系是总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对每一项交易而言,各个国内机构部门的使用方数据之和等于经济总体的使用方数据;各个国内机构部门的来源方数据之和等于经济总体的来源方数据。

(三)国民经济账户与基本核算表之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账户与国内生产总值表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为国民经济账户提供了最重要的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行业增加值和支出项目,这些基本总量是编制国民经济账户的基础;而国民经济账户作为逻辑严密、协调一致的核算系统,为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修订和调整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2.国民经济账户与投入产出表的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详细的行业增加值及其构成资料为准确编制生产账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国民经济账户则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基本的总量资料。

3.国民经济账户与资金流量表的关系

国民经济账户与资金流量表的关系表现为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与资金流量表的关系。目前,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与资金流量表在交易项目的设置和机构部门的分类方面已基本一致。其差别主要是资金流量表把所有机构部门流量账户置于一张表上,便于观察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国民经济流量账户则按机构部门分别设置账户,便于观察机构部门各个账户之间的联系。

4.国民经济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国民经济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表现为国民经济存量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目前,国民经济存量账户与资产负债表在项目的设置和机构部门的分类方面已基本一致,其差别与资金流量表和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之间的差别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5.国民经济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之间的关系

国民经济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关系表现为国民经济账户中的国外部门流量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关系。国外部门流量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从总体上讲是协调一致的。这种协调一致性表现在:(1)各项交易的估价和记录时间是完全一致的;(2)国外部门账户中的经常账户及资本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在交易项目的设置上是基本对应的,相应的经常收支差额及资本收支差额也是一致的。其主要差别是:(1)国外部门账户站在非常住者的角度记录常住者与非常住者之间发生的各种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则站在常住者的角度记录常住者与非常住者之间发生的各种交易;(2)国外部门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不同。国外部门账户在使用方记录支出和资产变化,在来源方记录收入和负债变化。而国际收支平衡表则在借方记录支出、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在贷方记录收入、负债增加和资产减少;(3)国外部门的金融账户包括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金融账户只包括储备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变化。(4)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满足国际收支管理的需要,在交易项目的分类方面更详细一些,而国外账户的交易分类则粗略一些。

6.国民经济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表之间的关系

国民经济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国民经济账户中的国外部门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关系。国外部门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表在总体上是协调的,在交易的估价和记录时间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1)国外部门账户站在非常住者的角度记录交易和存量,国际投资头寸表则站在常住者的角度记录交易和存量;(2)国外部门账户只反映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化,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既反映交易因素、又反映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化;(3)国外账户的资产负债分类较粗,国际投资头寸表的资产负债分类较细。

第四部分 附属表

附属表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心部分的补充,用于描述我国自然资源和资源资产、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与变动以及经济、资源和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党和政府制定、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基本结构

1.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反映主要自然资源在核算期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的实物存量及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

主栏分为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调整变化和期末存量。其中,引起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分类及结构变化等,影响调整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科技进步、核算方法变化等。

宾栏根据自然资源性质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又分为土地资产和非资产性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又分为森林资产和非资产性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又分为矿产资产和非资产性矿产资源,水资源又分为水资产和非资产性水资源。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反映自然资源在核算期初始的实物存量状况;第二部分反映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自然资源物量的增加;第三部分反映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自然资源物量的减少;第四部分反映自然资源在核算期内由于科技进步、核算方法改变等因素而引起的增减变化;第五部分反映自然资源在核算期终结的实物存量状况。

2.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反映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在期初、期末两个时点的存量状况及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

主栏分为期初人口、本期增加人口、本期减少人口和期末人口。其中引起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包括出生、死亡及迁入迁出等。

宾栏设置根据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关关系分为两个基本部分:0~15岁人口、16岁及16岁以上人口。每部分突出其所受教育程度,它是构成人力资本的最主要内容。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分为五部分,分别反映我国0~15岁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总人口的期初期末存量、结构以及变动情况。

(二)基本概念

1.自然资源指我国境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不包括人文资源(如人力、资金、市场、信息等资源)及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双重性质的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分为资源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

2.资源资产指所有权已经界定,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产生预期经济收益的自然资源。资源资产属于经济资产范畴,包括土地资产、森林资产、矿产资产、水资产等。不具备资源资产性质的自然资源属于非资产性自然资源。

3.人口资源指我国在特定时点具有生命的常住“自然人”的人口数量。它包括人力资源和其他人口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包括初级劳动力和人力资本。

4.人力资本指人口资源中“自然人”具有的知识、健康、技能与能力等素质的总和,包括受教育程度、再培训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劳动技能与能力等。

(三)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一本期减少±调整变化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非资产性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森林资产+非资产性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产+非资产性矿产资源

水资源≤水资产+非资产性水资源 (注:水资产中包括“水重复利用量”。)

2.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期末人口=期初人口+本期增加人口-本期减少人口

16岁及以上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总人口=0~15岁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

(四)记录原则

1.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存量记录时间:土地、矿产、森林资源期初期末实物存量以编表时点数据记录,水资源本期与上期实物量状况以本年度和上一年度核算期累计数据记录。

数量变动记录时间:土地、矿产、森林资源在核算期内的变动及水资源在两个核算期之间的变动,可分为由交易引起的数量变动和非交易引起的数量变动。由交易引起的数量变动,所有权变动的时间就是核算的记录时间。由非交易引起的数量变动:增加时,矿产资源应在经济发现时记录,其他自然资源应假定其增加是均匀连续的,在被调查时记录;减少时,包括突发性减少和均匀连续性减少,在物量减少、质量下降时或被调查时记录。

数量变动记录方式:自然资源实物量数据变动的记录方式,因其调查形式不同而不同:土地以土地变更登记数据记录;矿产以矿藏勘探及可行性研究数据记录;水资源以水勘察与监测数据汇总记录;森林资源,清查核算年度以清查数据记录,其他年度,以清查年度数据为基数推算放大。

2.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人口存量数据以普查年度年末时点为记录时间;若普查时间不是年末时点,则应通过外推法将数据换算成年末时点数据。

人口数据的记录方式因其调查形式不同而不同:普查年度以规定时点普查数据汇总方式记录;其他年度则以人口普查年度资料为基础,以年度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推算核算年度人口数据。

(五)编表方法

编制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调查、人口普查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附属表的方法。

2.间接法是指以期初附属表为基础,采用“外推法”和“内插法”编制期末附属表的方法。

目前采用直接法编制附属表。

附: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入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自 然 资 源 实 物 量 核 算 表

项 目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产



资产



土地

资源

森林资产



资产



森林

资源

矿产资产



资产



矿产

资源

水资产



资产





资源









房屋

及建

筑物

占地













非培育资产



























初始利用量

重复























地表水

地下水

一、期初存量

二、本期增加

(一)自然增加

(二)经济发现

(三)分类及结构变化引起的增加

(四)其他因素引起的增加

三、本期减少

(一)自然减少

(二)经济使用

(三)分类及结构变化引起的减少

(四)其他因素引起的减少

四、调整变化

(一)技术改进

(二)改进测算方法

(三)其他

五、期末存量

入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0-15岁

16岁及以上

按性

别分

按城

乡分

按教育

程度分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按性

别分

按城

乡分

按教育

程度分

按 年

龄 分





按性

别分

按教育

程度分





城镇

乡村

小学

/

初中

其他





城镇

乡村

文盲

/

半文盲

小学

/

初中

高中

/

中专

大专以上

16

|

24

25

|

34

35

|

44

45

|

54

55

|

64

65以上





文盲

/

半文盲

小学

/

初中

一、期初人口

二、本期增加

(一)出生

(二)迁入

(三)其他

三、本期减少

(一)死亡

(二)迁出

(三)其他

四、期末人口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续表)

16岁及以上





失业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按性按城按年按性





程度分

按教育

按年

龄分





别分

乡分

龄分

质分





高中

/

中专

大专

以上

16

|

24

25

|

34

35

|

44

45

|

54

55

|

64













16

|

24

25

|

34

35

|

44

45

|

54

55

|

64

65

以上

在校生

料理

家务

离休

退休

丧失

劳动能力





高中中专

大专以上

一、期初人口

二、本期增加

(一)出生

(二)迁入

(三)其他

三、本期减少

(一)死亡

(二)迁出

(三)其他

四、期末人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7241.html

更多阅读

马云:80后将为中国找回价值体系

系列专题:研究80后今天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我们的价值体系、我们的文化体系受到了摧毁。2009年王利芬跟我说想拍卖我的时间,我觉得我的时间既值钱也不值钱。我还是希望能够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谈谈我对80后的看法。我最早是在前年

创业知识:中国现行税法体系

中国现行税法体系是在原有税法体系的基础上,经过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逐步完善形成的现共有23个税种,按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七类: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

声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网友极品奶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