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倚天”:背倚蓝天,意指站在绝高之处;“照海”:太阳照在大海上,“花无数”:指许多美景,意指站在绝高之处;太阳照在大海上;看到似乎有许多美景,面对无数的诱惑。
![](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35824t01d466a30b17cf58e1.jpg)
意译:站在绝高之处,面临无数诱惑,却终不为所动,独自坚守儒家的信仰,所作所为如高山流水,我心始终如一。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英雄,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一般淡薄 而超然。
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典故:芙蓉仙人即石曼卿,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时做海州通判。博学多才,性情疏放。时值苏东坡也流放黄州,同是天涯沦落人,便时常来寻曼卿。游山玩水,踏歌饮酒。彼时,海州近郊有一山,曼卿时常携友登山赋诗,一天,曼卿叫人拿黄泥裹了桃核,扔在山谷里。黄泥中的桃核落地生根,两年后,山谷芳草葱茏,桃花开满山坡。若干年后,苏东坡在诗中写道:“戏将桃核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贬居海州,际遇无常,这一段本该流离灰暗的岁月,就这样发酵在诗酒、桃花里。疏朗性情中的那份豁达之境。纵然命运抛进荒野,心还是一片饱满的沃土。一年又一年,人间春秋凋落,桃花依然满山坡。
王安石 《伯牙》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