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注:木:树木。欣欣:树木生长很旺盛的样子。荣:茂盛。泉:泉水。涓涓:细小的水流。始流:开始流出,此指流水的源头水。

〖释义〗渊明用“木欣欣向以荣”这一用语来形容树木一天比一天生长得旺盛。后人遂引“欣欣向荣”这一用典来比喻草木生长得很旺盛,另如常见的“草木欣荣”、“欣欣”、“木欣”这三条用典均本此语而来,用意即此,但引用时,“欣欣向荣”这一用典也用来比喻人的精神奋必昂扬或事业的蓬勃发展、繁荣昌盛;又“涓涓”这一用典即本“泉涓涓而始流”这一语而来,诗文中引用,以形容细小的水流。

【欣欣向荣】宋·司马光《和范景仁宿憩鹤寺》诗:“最爱欣欣向荣木,每秋相见不相疏”。宋·楼钥《湖山次袁起岩安抚韵》诗:“平波滟滟新添绿,冻木欣欣欲向荣”。宋·朱熹《朱子类语·〈性理〉一》:“尝观一船花木,朝日照耀之时,欣欣向荣”。清·梁章巨《归田琐记》卷四《洪文襄公》:“今泉馆人皆欣欣向荣,且有怂恿我辈施者,姑尽吾礼可否”。《清史稿·明善传》:“吾物雕残,此桂独盛,愿吾民复苏,欣欣向荣,亦如此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庭前偶值梧桐二本,才似人长,日携清泉洗之,欣欣向荣,越益繁茂”。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那中试的进士,却是欣欣向荣,拜老师、会同年,团拜请酒,应酬得发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这时全国各方面是欣欣向荣的,政治上有民主化的趋势,文化上有较普遍的动员”。周恩来《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巴金《点滴生命》:“花开得正盛,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叶圣陶《搭班子》“好像春晴的原野,只有青天,只有阳光,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傅抱石《郑板桥试论》:“板桥的画竹,……突出地体现一种欣欣向荣而又兀傲的清劲的精神”。1998年第8期《沅陵信合·康志阳〈秋后大收贷谕〉》:“农村事业蒸蒸日上,信合业务欣欣向荣”。2009年第1期《特别关注·刘统〈国民党求助共产党〉》:“与解放区的欣欣向荣相反,国统区的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金圆卷仅仅发行几个月就彻底崩溃”。2009年7月16日《怀化日报·罗德发〈把龙潭建成“花果之乡”------易鹏飞在溆浦龙潭调研侧记〉》:“盛夏的溆浦满目葱茏,欣欣向荣,行走在山间田野,惠风和顺,花果飘香”。

【草木欣荣】宋·苏轼《哨遍》词:“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欣荣】南朝·齐·王融《法乐辞十二章》诗四:“春枝多病夭,秋叶少欣荣”。

【木欣】宋·梅尧臣《野田行》诗:“东皐暗藏雉,万木欣已春”。

【欣欣】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张九龄〈感遇〉诗》:“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注:“欣欣,即‘欣欣向荣’,草木茂盛的意思”。

【涓涓】宋·苏轼《哨遍》词:“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12):寓形宇内复几时

注:寓:寄托、寄寓。形:人的形体、形骸、身体。宇内:指人世间。这句直译即: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多时间。

〖释义〗渊明在文中用“寓形宇内复几时”一句来感叹人生一世时间很短暂。后此语常见引用于诗文中,用意即此;又“寓形宇内”这一用典,即言人生天地之间(人生世上)的意思。

【寓形寓内复几时】宋·苏轼《哨遍》词:“今寓形寓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寓形宇内】宋·米仁友《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词:“鸟倦知还,寓形寓内,今已年如许”。

1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注:胡:为何,为什么。遑遑:不安貌。欲:想。何之:何处去。这句话直译为: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要到何处去找归宿呢?
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释义〗渊明在文中用此句,认为世上的功名利禄及其它好的归宿不必去追求。后诗文中常见的“皇皇欲何之”这一用典即本此而来,诗文中引用,多用写对某种事物的追求之意;又“遑遑”一词,亦本此而来,诗文中引用,指惊恐匆忙、心神不安的样子,但引用时又作“惶惶”、“皇皇”。

【皇皇欲何之】宋·苏轼《哨遍》词:“今寓形国土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遑遑】明·叶圣陶《闻孔樵岚营北海书院柬之》诗:“先贤但有迹,未可使沦亡。况君为其后,安得不遑遑”。孙梨《澹定集·答吴泰昌问》:“在当时,一本《前传》,已经迫使我几乎丧生,全家遑遑”。

【惶惶】惶,与“遑”音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追思咎过’。”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讹言一夕数惊”。清·曾国藩《母弟温甫哀词》:“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

【皇皇】皇,与“遑”音通。清·冒襄《影梅庵忆语》:“薙发之令初下,人心益皇皇”。康按:此词,初见《礼记·〈檀弓〉上》及《孟子·〈滕文公〉下》,此不录。

14):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注:帝乡:指仙乡、仙境。《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期:追求,等待。

〖释义〗这两句是作者写出了自已的心襟:富贵,根本不想往,长生不老的仙境生活,也不愿追求。后诗文中常见的“富贵非吾志”这一用典即本此而来,诗文中引用,表示人不追求富贵生活。

【富贵非吾志】宋·苏轼《哨遍》词:“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5):渊明酒钱

【简介】相传,渊明与当时著名的文人颜延之非常友好,二人经常在一起喝酒谈文。有次颜延之见他很贫困,临走的时候便留下两万数的钱给他。渊明便将这些钱全部交存在一家酒店里,为日后天天取酒的资金。本典出自《宋书·陶潜传》。

【出典】《宋书·陶潛传》:“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潛,每往必酬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注:先是:早些时候,开初。颜延之:字延年,六朝时刘宋时著名文学家,琅邪临沂人。刘柳:曾为刘宋时将军,又曾为吴国内史。功曹:官名,州郡佐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的官名。情款:感情诚挚、深厚。为始安郡:以始安郡做官。造:登门拜访。悉:全部。稍就:遂渐。

〖释义〗延之送二万钱给渊明,渊明将这些钱全部存放在酒店里,为以后每天取酒吃的酒钱。后诗文中常见的“颜公酒钱”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颜延之赠送给陶潜并为陶潜放在酒店里为其日后吃买洒喝的这一两万钱币,诗文中引用,借作以酒交友以及相互周济的典实。

【颜延之送钱】唐·皮日休《更次来韵寄鲁望》诗:“从此问君还酒债,颜延之送几钱来”。

【颜公酒钱】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颜公二十万,尽会酒家钱”。

【陶潛钱】唐·杨巨源《题清凉寺》诗:“凭栏霏微松树烟,陶潛曾用道林钱”。

【酒钱】清·车万育《声律启蒙》卷下:“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

(6):渊明王弘

【简介】相传:江州刺史王弘与陶渊明交往很深,王弘经常派一身穿白衣的人给他送酒喝。

【出典】南朝·梁·沈约《宋书·陶潛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①潛尝往庐山,弘令故人庞通之斋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②潛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而弘至,亦无忤也。③……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④◇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潛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花盈把,坐其侧,望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⑤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注:①江州:州名,西晋元康无年置,治所在今江苏浔阳。刺史: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弘:康按:《汉语大词典》“白衣人”条下引《续晋阳秋》,“王弘”作“王宏”。欲识之:想结识他。②庐山:即今江苏省境内的庐山,渊明家就在此山的侧。栗里:在今江苏省九江县西南,与柴桑山相近。要之:邀等他。要,同“邀”。③脚疾:脚痛病。轝:抬。音与“舆”同。篮舆:竹轿。欣然:高兴的样子。俄而:一会儿。忤:反感。④九月九日:即农历的重阳节。⑤盈把:满手。

〖释义〗①渊明家贫无酒,重阳佳节赏菊的时候却无酒助兴,恰好酒友王弘派一身穿白衣的人给他送酒来了美酒,于是尽兴而归。后诗文中常见的“王弘送酒”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王弘派白衣人送酒给渊明过重阳节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指所需之物朋友恰好送来,所得之及时如雪中得炭而遂心如愿,但多用作亲朋好友送酒的典实,亦用作咏写人嗜酒、重阳节饮酒以及重阳赏菊、咏菊的典实;又“王弘”这一人物诗文中也常见引用,为酒友的代称;又“送酒白衣人”、“白衣人”、“重阳送酒人”、“白衣客”、“白衣使”、“白衣”这些用典即指受王弘之命给渊明送美酒的这一白衣人,诗文中引用,或借指酒友,或借指送酒之人。

【王弘送酒】唐·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赠酒》诗:“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明·吴宽《丑奴儿·咏墨菊》词:“风枝露叶凉思起,占断东篱,爱杀开时,只恨王弘送酒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九回:“渊明归去,王弘送酒到篱边”。

【王宏送酒】《汉语大词典》“白衣人”条下引《续晋阳秋·恭帝》:“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

【九日送酒】唐·王勃《九日》诗:“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明·易震吉《木兰花慢·九日饮洞庭湖畔》词:“忆龙山落帽首空,搔元亮有人送酒”。

【白衣送酒】唐·皇甫冉《重阳日酬李观》诗:“不见白衣人来送酒,但见黄花自开花”。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问之》诗:“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元·卢挚《双调·沈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明·崔廷槐《浪淘沙》词:“满城风雨近重阳,忽见白衣来送酒”。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曲:“有青莲共唱酬,谢白衣来送酒”。清·李渔《怜香伴·狂喜》:“白衣送酒,只当闰重阳”。清·洪亮吉《江北诗话》卷二:“黄罗传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属重阳,以及曲江之三月三日,骊山之七月七日,皆藉诗文得传”。清·蒲松龄《重阳送定甫北上》诗:“白衣送酒不曾沽,莫惜酬歌倒玉壶”。清·诸匡鼎《贺新郎·九月飞来峰登高》词:“直上飞来阜,又岂待白衣送酒”。柳亚子《赠刘海粟》词:“白衣送酒陶元亮,皂帽居夷答幼安”。

【白衣人送酒】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元·高明《二郎神·秋怀》曲:“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纱帽恋头”。清·李渔《河满子》词:“记得黄花开后,有人惯谑陶潜,伪作白衣人送酒,无言但露纤纤”。

【白衣携酒】元·姚燧《双调·拨不断·〈四景〉》曲:“白衣有意能携酒,好风流重九”。明·韩邦奇《临江仙·重阳》词:“白衣携酒至,黄菊几枝开”。

【白衣载酒】清·许鑅《白菊》诗:“白衣何处去,载酒问陶家”。

【王弘载酒】明·易震吉《菩萨蛮·咏菊》词:“花雕花枝上飞秋蝶,王弘载酒渊明宅”。

【王弘酒至】清·心远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二二:“俄而白衣人王弘持酒至,遂开樽对酌至醉”。

【王弘至】明·易震吉《玉楼儿·九日》词:“可能相约王弘至,手里乌藤殊遂意”。

【白衣至】宋·杨无咎《倒垂柳·重九》词:“东篱白衣至,南陌芳筵启”。清·沈畯《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

【白衣来】唐·李峤《菊》诗:“花雕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唐·高适《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丛乌帽自奇斜”。宋·李光《南歌子·重九宴琼台》词:“使君携客上层台,不用篱边凝望白衣来”。宋·黄庭坚《次韵闻善》诗:“常应黄菊畔,怅望白衣来”。宋·张炎《如梦令·渊明行径》词:“回首回首,篱下白衣来否?”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政自不能尔,谁遣白衣来?”清·李渔《浪淘沙·九晶迟客喜邻人送酒》词:“天遣白衣来,无事安排,不因花送为花开,今日陶潜输着我,胜事能谐”。

【白衣到】宋·寥行之《青玉案·重九忆罗舜举》词:“黄花开未?白衣到否?篱边荒凉处”。

【白衣来到】清·陆培《霜叶飞·对菊写怀》词:“白衣未必还来到,漫浩歌,疏篱下,一笑柴桑”。

【送酒人来】明·万惟檀《滴滴金》词:“陶家篱落丛丛菊,胜黄金衬寒谷,送酒人来几时足”。

【王弘酒】宋·叶梦得《戏方仁声四绝句》诗:“祗应屡费王弘酒,时要清樽对落霞”。

【白衣酒】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魂”。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明·何景明《易水行》诗:“白衣酒泪当祖路,日落登车去不顾”。柳亚子《追悼陈虑尊、流越昆季兼示其犹子仲光……》诗:“红蜡听歌愁旖旎,白衣纵酒记将升”。

【王弘】唐·皮日休《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诗:“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元·乔吉《双调·折桂令·〈重阳后一日游蓬莱山〉》曲:“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弘,淡了渊明”。

【白衣】唐·王贞白《书陶潜醉石》诗:“至今重九日,犹自白衣魂”。唐·王维《偶然作》诗:“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唐·刘眘虚《浔阳陶氏别业》诗:“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明·王世贞《贺新郎·谢袁履善惠酒》词:“待醉也,如何得醉,多谢白衣能远致”。明·冯惟敏《驻云飞·秋日偶成》曲:“何处白衣,远送葡萄酿,笑倩佳人洗玉觞”。

【白衣使】柳亚子《续呓词一首示十眉》诗:“白衣使酒旧狂奴,骂座无端学灌夫”。

【白衣客】元·马致远《双调·拨不断》曲:“白衣盼杀东篱客,你莫不子犹访戴”。

【白衣人】唐·李白《九日登山》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酒”。唐·皇甫冉《寄陇右严判官》诗:“一丛黄花地,九日白衣人”。唐·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宋·苏轼《有以法酒见饷者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喜逢门外白衣人,欲鲙湖中赤玉麟。”宋·田为《惜余花慢》词:“黄菊篱畔白衣人,更谁会,渊明意”。宋·隐允平《氐州第一》词:“寂寞东风,白衣人远,渐黄花老”。明·唐寅《题自画墨菊》诗:“白衣人换太玄衣,浴罢山阴洗研池”。清·李渔《怜香伴·狂喜》:“相公,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觞,把尘虑尽皆涤荡,换新妆,白衣人翻作影袖飘扬”。

【重阳送酒人】明·陈天池《生花楼》第四回:“玉为标格水为神,浪说重阳送酒人”。

〖释义〗王弘备酒,于半道粟里等候渊明。栗里,是距渊明的家不远的一个地名。后人遂此“栗里”这一地名入诗文,表示隐士所居的优雅居处,也为渊明其人的借指,但引用时又作“里”。又以“栗里陶令”、“栗里渊明”借指好酒的隐逸高士。

【栗里】宋·杨本然《春日田园杂兴》诗:“栗里久无彭泽赋,松江仅有石湖诗”。宋·许元发《送僧归蜀》诗:“栗里辋川非谬计,晴窗子细味渠诗”。宋·洪贵叔《送僧归蜀》诗:“暖日浣溪仍旧迹,春风栗里只前时”。金·党怀英《月上海棠》诗:“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明·杨慎《沁园春·送卞苏溪归叙州》词:“归去来兮,羡公高致,栗里堪齐”。清·郑江《西溪草堂图》诗:“此中隐君子,毋乃栗里俦”。清·俞荔《迂溪草堂初成》诗:“何妨环堵即为宫,适趣依稀栗里同”。

【 里】,同“栗”。即“栗里”。清·王懋麟《七哀诗哭张韫仲孝廉》诗:“缅昔遭轗轲,埋照读经史。冰霜十十载,宛然陶里”。

【栗里陶令】清·黄节《庚子重九登镇海楼》诗:“曾闻栗里归陶令,谁作新亭泣楚囚”。

【栗里渊明】明·吴承恩《沁园春》词:“有栗里渊明,一床琴酒”。

〖释义〗③渊明在重阳佳节面对盛开的菊花而没有酒饮,便在东篱菊丛中无聊便摘菊满手。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把菊”等用典均本此而,所言即指渊明重阳节无酒在菊丛中摘菊满手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指人采菊、爱菊、爱酒以及重阳节或重阳节赏菊而无酒的苦楚。

【陶潛菊满手】唐·王维《偶然作》诗:“陶潛任天真,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陶渊明把菊】宋·徐照《种菊》诗:“远人陶渊明,酿酒不等熟。醉把菊花枝,醅浊巾可漉”。

【陶潛菊盈把】唐·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诗:“董奉杏成林,陶潛菊盈把”。

【东篱盈把】唐·杨炯《庭菊赋》:“山郁律兮万里,天苍莽兮四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东篱,参见后面之“渊明东篱”典。

【采菊盈把】清·心远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二二:“如今却说那晋陶潜,……性嗜酒,家贫无以给,每兴至,爰采菊盈把”。

【摘菊盈把】清·蒲松龄《用高少宰题》诗:“东篱摘菊才盈把,正是篮舆引醉时”。

【盈把陶令】金·段克己《满江红·遯庵主人植菊阶下……》词:“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拟三闾洁”。

【盈把】唐·孟郊《杏伤》诗:“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

【渊明手把】宋·杨无咎《醉花阴》词:“渊明手把谁携酒,羞把簪乌帽,寄与绿窗人”。

【陶令盈掬】唐·无名氏《霜菊》诗:“骚人有遗咏,陶令曾盈掬”。掬,通“菊”。

【渊明把菊】唐·李翰《蒙求》诗:“渊明把菊,真长望月”。唐·陈上美《咸阳有怀》诗:“赖与渊明同把菊,烟郊西望夕阳曛”。

【东篱把菊】宋·刘时中《水龙吟》词:“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明·卢象升《渔家傲·丁丑重九日猎边龙安山次先贤范希文》词:“怪是重阳风雨恶,东篱把菊寒酸作”。东篱,参见后面之“渊明东篱”典。

【东篱把香】宋·李清照《醉花阴·九日》词:“东篱把香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参见后面之“渊明东篱”典。

【把黄花】唐·戴叔伦《寄成德躬故居》诗:“何时醉把黄花酒,听尔南征长短歌”。黄花,菊也。

【捻黄花】元·郑光祖《正宫·塞鸿秋》曲:“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黄花去”。

【捻黄花】宋·陈亮《蝶恋花》词:“手捻花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宋·张元干《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红叶,无奈归期促”。捻,音nian,音义“拈”,用手头搓转。

【陶潛无酒对黄花】顾随《陟山观海游春记》卷上第一折:“正是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潛无酒对黄花”。

【渊明无酒对黄花】清·蒲松龄《重阳》诗:“今日重阳又虚度,渊明无酒对黄花”。

【陶渊明对菊无酒】清·蒲松龄《登台共饮》诗:“昔日陶渊明,对菊苦无酒”。

(7):渊明漉酒

【简介】本典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亦见《宋书》及《南史》本传中。据传:渊明生活上很不讲究,非常随便,有时滤酒没有布料,就将包头的葛巾取下来滤酒,事后又戴在头上。

【出典】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毕,还复着之”。

注:郡将:统管一郡的军马将帅。候之:等他。之,指渊明。酿:指酿的酒。葛巾:用葛布制成的用于包头的头巾。漉:音lu,过滤。着之:把它戴在头上。着,戴。之,指葛巾。

〖释义〗①渊明用葛巾漉酒,事后又把它戴在头上,生活上显得极不讲究而随便。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漉酒”、“葛巾漉酒”、“巾漉酒”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用包头的葛巾滤酒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指人爱酒成癖、嗜酒为荣,因而多用作赞美他人嗜酒直率而超脱的性格的赞语,亦借作咏写头巾的典实。

【漉酒渊明】宋·苏轼《谢陈季常惠一揞巾》诗:“半升又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明·杨臣铮《龙文鞭影》卷下:“烹茶秀实,漉酒渊明”。

【渊明漉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二劝》词:“渊明漉酒,更与庞公庞媪寿”。

【陶潛漉酒】明·彭孙贻《沁园春·初渡自嘲》词:“但陶潛漉酒外,不愁无酒,江淹笔下,已恨无才”。

【陶令漉酒】宋·隐亮《秋兰香》词:“那陶令,漉他谁酒,趁醒消详”。

【漉酒陶令】宋·康与之《望江南》词:“落帽孟嘉寻蒻笠,漉酒陶令买衰衣”。

【陶家漉酒】清·郑板桥《橘菊画题辞》:“橘皮香与鞠花香,都入陶家漉酒缸”。

【柴桑漉酒】明·高启《九日》诗:“但须酹柴桑,有酒吾自漉”。

【陶巾漉酒】唐·王绩《尝春酒》诗:“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宋·陆游《开元暮归》诗:“日暖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清·车万育《声律启蒙》卷上:“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

【葛巾漉酒】元·杨朝英《正宫·叨叨令·〈叹世〉》曲:“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倒大来快活也未歌”。明·陆继儒《风中柳·村居》词:“绿间留溪,今朝酒熟,葛巾何曾漉”。清·钱谦益《东皋种菊诗四首》诗一:“陶令若乏酒,辜负葛巾漉”。

【纱巾漉酒】元·金农《碧澜堂寄王豫》诗:“酒漉纱巾春瓮开,碧澜堂外望潆回”。

【巾漉酒】唐·戎昱《闺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元·陈草庵《中吕·山坡羊》曲:“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清·唐孙华《科头》诗:“巾从酒漉频嫌涴,鬓已成霜久耐寒”。

【漉酒】唐·秦系《赠乌程杨平明府》诗:“漉酒迎宾急,看花署字迟”。唐·权德舆《送许著作分司东都》诗:“宾朋争漉酒,徒御侍巾车”。明·夏树芳《临江仙》词:“联綦消永昼,漉酒破愁颜”。明·高启《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诗:“未尝新漉酒,犹望远来船”。明·王世贞《瞻美弟授太医院幕职同归到江口而别占一歌为赠》诗:“有冠不必挂神武,留作漉酒归江东”。

【巾漉】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秋深夜深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纱巾酒】元·耶律楚材《和黄花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知音谁听断弦琴,临风痛想纱巾酒”。

〖释义〗②渊明漉酒用包头的葛巾。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漉酒巾”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渊明用来漉酒这条头巾,诗文中引用,借指人的冠帽和头巾,写人饮酒、嗜酒之类的诗文中常见引用以为称美之词。

【陶潛漉酒巾】明·倪瓒《江南春首唱》词:“倒着陶潛漉酒巾,差胜日随回马尘”。

【陶潜漉酒巾】《中国古代禁书·〈守宫砂〉第七回》:“架存孔孟书千卷,巾漉陶潜酒一杯”。

【陶公漉酒巾】唐·杜甫《寄张十二人彪三十韵》诗:“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唐·刘禹锡《柳絮》诗:“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清·孔尚任《访过黄山裳依韵奉答》诗:“相逢却值黄花候,亲见陶公漉酒巾”。清·赵翼《老友庄似撰官关陕三十余年贫不能归诗以寄答》诗:“游踪王粲登楼赋,近局陶公漉酒巾”。

【渊明漉酒巾】宋·卢襄《途中书怀寄化知县》诗:“自戴渊明漉酒巾,食鲑甘作庾郎贫”。

【柴桑漉酒巾】唐·曹松《赠雷乡张明府》诗:“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陈三立《次韵黄知县苦雨》诗:“陆沈共有神州痛,休问柴桑漉酒巾”。

【彭泽漉酒巾】清·孔尚任《访过黄山裳依韵奉答》诗:“相逢却值黄花候,亲见陶公漉酒巾”。康按:于石等人《常用典故词典》“漉酒巾”条下书证引此诗句,“陶公”作“彭泽”。

【先生漉酒巾】明·汤显祖《孔授人归寄声吏民》诗:“秫田种后何人醉,长笑先生漉酒巾”。

【先生葛巾】明·施绍莘《鹊桥仙·七夕》词:“先生醉矣,便寻眠去,明日葛巾重漉”。

【彭泽葛巾】清·蒲松龄《酒人赋》:“山公之倒其接罗,彭泽之漉以葛巾”。

【漉酒葛巾】唐·李白《戏成赠郑漂阳》诗:“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漉酒陶巾】元·白朴《朝中措》词:“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渊明巾】宋·周紫之《感皇恩·送侯彦嘉归彭泽》词:“菊篱杯酒,聊为渊明频举,幅巾应屡湿,斜川雨”。

【漉酒巾】唐·李嘉佑《登温城浦望庐山初晴》诗:“多负登山屐,深藏漉酒巾”。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诗:“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唐·司空图《五十》诗:“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唐·顾况《拟古》诗:“空负漉酒巾,乞食形诸诗”。唐·卢纶《无题》诗:“高歌犹爱思归隐,醉语谁夸漉酒巾”。宋·苏轼《陶子骏佚老堂》诗:“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明·朱濂《跋〈匡庐社图〉》:“其一人冠漉酒巾,被羊裘,杖策徐行”。明·易震吉《鹊桥仙·将至彭泽》词:“且将尹漉酒名巾,向头上留心看取”。明·倪瓒《江南春·首唱》词:“清狂倒着漉酒巾,蓬莱高醉超风尘”。清·钱谦益《得许同生书寄示似归去来兮辞》诗:“归兮赋就喜投闲,漉酒巾将换紫纶”。王征《沈醉东风·同春园即事》曲:“戴一顶漉酒巾,脱一裲连泥袜”(康按:酒,原作“头”,柏本、卢本均引作“酒”,语较顺,今从之)。

【滤酒巾】唐·司空图《五十》诗:“滤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陶潛巾】清·黄景仁《山店独饮苦无美酒薄醉题壁而去》诗:“他年尚有步兵辙,此地曾漉陶潛巾”。

【陶令巾】唐·吴融《祝风三十韵》诗:“将正陶令巾,又盖姜肱被”。宋·范仲淹《依韵答提刑张太博尝新酝》诗:“或落孟嘉帽,或抛陶令巾”。

【陶巾】唐·白居易《咏家酝十韵》诗:“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筜何假漉陶巾”。明·易震吉《贺圣朝影·春尽》词:“牵挽时光还着我,且呻吟,一双谢屐未离身,复陶巾”。

【葛巾】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唐·钱起《衡门春夜》诗:“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彭明叔七夕》词“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筜”。明·易震吉《沁园春·过靖节故里》诗:“但葛巾覆顶,杯偏有物”。明·倪瓒《江南春首唱·大华山人陈时忆仲极》词:“睡起呼儿整葛巾,瓦炉清篆飘香尘”。明·施绍莘《戚氏》词:“葛巾野服,草衲芒鞵,算来终长青”。明·王世贞《贺新郎·谢袁履善惠酒》词:“多谢白衣能远致,把葛巾忙却,科头倚胸,磊块故应先”。顾随《和陶公饮酒》诗:“酿熟既须漉,何妨取葛巾”。

【漉巾】明·王世贞《雪中寄张职方庄》诗:“客自呼投辖,君能问漉巾”。

【陶家白纶】纶,纶巾。唐·李频《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诗:“且须共漉连城酒,何必陶家有白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6911.html

更多阅读

易经解析《西游记》11:真假悟空之谜2——2

上接:易经解析《西游记》11:真假悟空之谜【2——1】在前面“孙悟空”一集,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如来佛祖”就是“须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学习真本事的第一天,孙悟空曾说“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

转载 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

原文地址: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作者:我和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很快就要步入小学了,家长们一定很关心孩子的入学准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的博客里有很多相关幼小衔接的文章,家长朋友们可以进入博客寻找科学的育儿方

转载 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原文地址: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作者:钟路明【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推荐的一段视频《1985年香港无线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万分感慨! 三十年前这一届颁奖礼,出席歌手明星大牌之多,可谓

声明:《11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为网友春梦总被尿憋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