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祖国的怀抱里歌词



Thiksey 寺庙 -- 位于海拔3600米,是藏传佛教黄帽子教派的寺庙,建筑格式和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是拉达克中部地区最大的寺庙。

拉达克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属于印度控制区。面积4 5110平方公里。官方语言为藏语(拉达克方言)和乌尔都语。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拉达克传统上还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于喜马拉雅山南沿与克什米尔山谷的东北面。拉达克全境,介於海拔3,000~6,000米之间,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首府列城(Leh)。

拉达克的班公湖

简介

拉达克 (藏文: ???????,拉丁转写: la-dwags, 国际音标: [lad?ɑks];印地语: ???????,印地语国际音标: [l?d?.d?ɑ?x];乌尔都语: ????? ;英语:Ladakh)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拉达克传统上还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尔蒂斯坦。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事实上,拉达克历史上原是西藏的一部分,到清朝时为受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

历史

该地区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个地区。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这些早期居民被希罗多德的著作和往世书记载下来。大约公元一世纪,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2世纪的时候,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入西拉达克,而此时东拉达克仍然盛行苯教。7世纪的时候玄奘也记录的这个地区。

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的中亚被中国唐朝控制,拉达克卷入了唐蕃冲突,其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吞并拉达克,建立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随之藏化。王朝从印度东北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引入佛教思想,史称藏人的“第二次佛教传播”。

13世纪面临伊斯兰教征服南亚,拉达克谋求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随后的大约两个世纪里,直到1600年,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达克开始衰落,并且部分人转信伊斯兰教。

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这个地区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对付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王朝的历代国君驱逐了来自中亚的入侵者,并且一度把王国扩张到尼泊尔。17世纪前期,胜利王朝为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国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Zanskar)等地区。然而王国后来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17世纪后期,拉达克在不丹和西藏的争端中支持不丹,引起了西藏的进攻。克什米尔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拉达克政权,但是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Leh)里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拉达克的独立主权受到了严厉的限制。

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沦陷。1842年拉达克人起义失败,拉达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

1842年拉达克战争及其后的临时协议和条约并没有改变拉达克的归属和地位,但由于清朝政府陷于鸦片战争的困境而自顾不暇,克什米尔公国通过战争威胁和扶植傀儡而加强了控制,这其后并没有任何协议或者中国与拉达克参与缔结的条约。此后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对该地区的控制更多是军事占领的继续,并没有法律依据。该协议反而证明印度声称的拉达克于1842年并入克什米尔毫无根据。而多格拉人对拉达克的军事占领和控制成为英国入侵和蚕食中国西藏的跳板。

1842年拉达克战争后,拉达克王室被允许在拉达克保留部分王权,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1850年代起,欧洲影响逐渐强烈。

1947年印巴分治,多格拉土邦王公不能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该地区,并且占领了卡吉尔(Kargil)和臧斯噶,军队距离雷城不到30公里。在多格拉土邦王公签约加入印度之后,印度派军队进入该地区。1949年中国关闭了奴布拉(Nubra)和新疆的边界,封锁了传统的边贸道路。1950年中国军政人员进入西藏导致大量藏人逃入拉达克。1962年以前中国修建的新藏公路穿越阿克塞钦地区,使自清末以来未能有效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重新回到中国的有效管理中。 中国还建设了喀喇昆仑公路通入巴基斯坦。在此期间,印度建设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使行程从十六天缩短到两天。目前整个查谟-克什米尔邦处于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的领土争端之中。卡吉尔曾经是1947年、1965年、1971年印巴冲突的战场。也是1999年卡吉尔战争中潜在核冲突的目标。1979年拉达克被分成卡吉尔和列城两个行政区。1989年,曾爆发过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和骚乱。之后拉达克政府要求从克什米尔邦独立出来,1993年成立了拉达克自治委员会。人口

约26 0000,主要为藏人以及操印度-伊朗语族的雅利安人,多数信藏传佛教。

其他相关



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

“拉达克地区”,是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主要包括列城及其周围地区,海拔在3000~6000米之间。然而,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语言、文化、宗教与西藏相同。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据马大正主编的《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介绍,早在公元9世纪,拉达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纪统一于中国的元朝,后来统治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曾侵入拉达克,迫使其成为藩属,但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拉达克在清代重新归属中国西藏管辖,拉达克王由驻藏大臣“节制”。

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年年向西藏进贡。

1826年,拉达克部长奉驻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匪徒100余人,并立即派人禀报驻藏大臣。

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

在中国地图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中,有1820年的全中国地图,该图把拉达克划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那么,拉达克地区是怎么落入印度之手的呢?这还得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说起。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对拉达克等西藏西部地区日益关注,因为该地区扼住了英国通往亚洲腹地之路。19世纪30年代,东印度公司派人到拉达克搜集情报。

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锡克王国查谟土邦总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献中一般称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尔(今查谟东北)地方长官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藏文史料记载为“倭色尔”),率领约5000名士兵突然侵入拉达克。拉达克王派人至拉萨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但是驻藏大臣拒绝派兵支援。

1835年,道格拉军击溃拉达克军主力,攻抵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沦为查谟的附属国。但拉达克人不断反抗,在道格拉军1839年第四次入侵拉达克之后,查谟的统治才相对巩固。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此前也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配合英军,森巴人入侵西藏

阿里在向东扩张连连得手之后,1841年5月,古拉伯·辛格派遣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指挥的道格拉军队向中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西藏阿里地区发动侵略,藏军和西藏民众英勇反抗,这场战争在藏文史料中被称为西藏-森巴战争。中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战争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部分,笔者也同意这一看法,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从战争的起因来看,与鸦片关系密切。鸦片是克什米尔商人通过拉达克运往中国新疆叶尔羌(今莎车)的重要商品和利润来源,但中国政府1839年(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那一年)在全国推行的禁烟运动,使居住在叶尔羌的克什米尔商贩损失了数十万卢比,还断了他们的财源。古拉伯·辛格以朝拜圣山圣湖为借口发动侵略,其实是想吞并中国西藏和新疆南部。

第二,从战争的过程来看,道格拉军队侵略西藏,确实配合了英军对中国东南沿海的进攻。古拉伯·辛格致信英属印度政府,声称他是“通过对中国西部边境的入侵,来与英国政府进行军事合作”。

第三,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英国最终夺取了对拉达克的“保护权”。西藏阿里地区承平日久,防备松懈,侵略军接连得手。当时清朝在东南沿海前线吃紧,无法调集内地军队支援西藏。幸亏当时有藏军义无反顾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

藏军非地方武装,而属中央军队

根据廖立的《中国藏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的研究,藏军并非地方武装,而是“吃皇粮”的中央军队。

藏军军官由清朝军机处任命,军官、教官中有不少满人、汉人,士兵大多为熟悉当地环境的藏人,军械、军粮由中央提供,军事行动由驻藏大臣指挥。在清军中,藏军的装备相当精良,50%的士兵使用火绳枪,还有14门当时清军最先进的野战攻坚武器——“劈山大炮”。

1841年6月,清朝驻藏大臣孟保派遣前藏代本(官名,藏语音译,意为箭官)比喜赴前线组织抵抗,但由于路途遥远,救援不及,道格拉军仍攻陷了西藏阿里地方长官噶本驻地噶大克,大肆杀戮掠夺。

同年8月,孟保先后共派出2300名兵丁奔赴前线。据朱维群主编的《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中的《西藏史话》,孟保还将从内地运来的22门“劈山大炮”交藏军使用。道格拉军得知藏军准备反攻,送信约和,但要求获得战争赔款,被孟保拒绝。在班禅额尔德尼等西藏上层人士的动员下,西藏各阶层积极行动,不畏艰险,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将粮饷运到前线,创造了后勤史上的奇迹(直到当代,拉萨到阿里的公路都不能全年通车)。

藏军英勇抗敌,打死侵略军主帅

1841年冬,藏军冒着风雪严寒,发动反击,接连取胜。12月11日至14日,双方决战于多玉,森巴侵略军主帅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被藏军火绳枪射中后滚落马下,勇敢的藏军士兵用长矛将其刺死,6000多人的道格拉军全线崩溃,只有1500人逃脱。

到1842年3月,藏军收复了全部阿里地区。据孟保向道光皇帝奏报,藏军击毙侵略者军官40多名,俘虏道格拉兵和被逼参战的拉达克兵共836名。这些俘虏大多不愿返回,其子孙今天仍居西藏。1842年4月,比喜(又译笔喜)统帅的藏军推进至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人民发动起义配合藏军,并通过西藏地方提出回归中国,表示“情愿各防边界,协力堵御”。但是,古拉伯·辛格派和其宗主锡克王国都派出重兵,双方死伤惨重,藏军退到班公湖南的咙沃,事后双方都声称自己获胜。



1962年中印战争前,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班公湖一侧巡逻

中国从未承认拉达克属于英属印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主战场的战事宣告结束。

184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噶伦(总办西藏行政事务,受驻藏大臣及达赖喇嘛管辖)索康、藏军代本比喜与道格拉代表在列城达成停战协议。

协议要点为:

1.双方停战,各自维持旧有边界,承诺不使用武力改变;

2.双方按战前办法进行贸易;

3.拉达克王的王后和两个王兄弟从西藏回到拉达克,拉达克照旧向西藏朝贡。

这一协议,使得西藏地方政府未能将道格拉人逐出拉达克,失去了对拉达克的实际控制,仅维持了拉达克照旧“年贡”的虚名,为以后英国直接侵略拉达克留下可乘之机。但西藏地方政府也未正式承认拉达克归道格拉人管辖。

拉达克——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祖国的怀抱里歌词
需要指出的是,该协议签字的双方代表仅是各自国家地方当局的代表,而且没有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批准,因此,它只是表示互不侵犯的停战协定,而不是划分边界的条约。

而且,所谓维持旧有边界,指的是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的阿里地区,与作为中国西藏藩属的拉达克王辖区之间的中国内部的行政边界。道格拉与锡克人的军事力量在侵略拉达克和阿里的过程中受到削弱。英国利用这一机会,于1845发动对锡克王国的战争,古拉伯·辛格统治的克什米尔,在1846年被划为英属印度的土邦。接下来,英国就想继承道格拉的侵略遗产,通过与中国签署正式条约的形式,把对拉达克的“保护关系”合法化,并废除拉达克向中国西藏的朝贡制度。

1846年,英属印度总督哈定通过第二任香港总督德庇时,向清朝两广总督耆英转呈了要求划界通商谈判的提议。同时,当时的驻藏大臣琦善也收到了哈定通过边境头人和西藏地方政府转交的内容相同的信件。哈定在信中说,他希望中国西藏地方当局派遣官员,一起划定英国所属克什米尔与西藏的边界。

1847年2月11日,道光帝降旨,指示琦善:与英国的关系,以现有条约(即《南京条约》)为准,其余一切拒绝,维持西藏、拉达克旧界,不与英方划界;对英交涉由耆英在广东统一办理。

耆英随即以“西藏本有定界,毋庸再勘”,驳回英国要求。但英国竟然单方面组织了划界委员会,在没有征得中国西藏和克什米尔土邦同意的情况下,以“分水岭原则”,划出了若干点,就草草收场,这条所谓边界线是非法的、无效的。

清廷拒绝与英国划界,避免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损失。

几十年后,英国在藏南地区故伎重演,以“分水岭原则”抛出了“麦克马洪线”。

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过拉达克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双方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战争,战后印度控制了拉达克。印方曾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中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拉达克与森巴战争

据藏文文献记载,很早以前,拉达克的统治者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并时常发生战争。后统一于吐蕃。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崩溃后,朗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衮逃至西藏西部羊同地区的乍布朗(今西藏达扎县),娶羊同地方官之女没卢氏为妻,生有三子。此后,长子贝吉衮占据玛域地区,以原拉达克的首府今克什米尔的列城为中心,成为拉达克的首领,其后代遂世世代代成为拉达克的统治者。吉德尼玛衮的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成为普兰和古格王。这兄弟三人藏史统称为“拉堆三衮”。

拉达克是西藏同中亚和印度交通、贸易的中心和门户。到了近代,东印度公司输入我国的鸦片,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沿克什米尔通过拉达克运销到新疆叶尔羌地区,再从叶尔羌转运到中原各地的。因此,东印度公司一直就有控制拉达克、进而深入西藏的企图。

18世纪60年代,素有“旁遮普雄狮”之称的兰季特·辛格以今天印度北部的旁遮普省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锡克帝国。1819年,在查漠地区道格拉部落酋长古朗普·辛格的大力帮助下,锡克帝国出兵统治了克什米尔地区。这样,19世纪前期,在印度除了东印度公司外,另一支迅速崛起的强大力量就是锡克帝国。锡克帝国的壮大,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和地位。因此,东印度公司极力拉拢和扶植道格拉王室,力图从内部瓦解锡克帝国的势力。待兰季特死后,随着锡克帝国的衰落,道格拉王室逐渐取代锡克帝国,最终成为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和英帝国主义忠实的侵略鹰犬。

“森巴”是西藏群众对道格拉部落的称呼。汉文史志记载:“森巴者,其部落有三,最大而远者曰然吉森,次曰索热森,曰谷朗森”。1834年8月,为了表示对主子的忠诚,讨得主子的欢心,道格拉统治者派其大将索热部森巴头人倭色尔率一万多人侵入拉达克,废除拉达克王拉拉,另立恩珠丹增为傀儡,并迫其签定了城下之盟,即拉达克必须每年进贡道格拉王室两万卢比后才率部分军队返回印度。

1840年底,倭色尔以拉达克不履行承诺为借口,再次率兵七千左右进入拉达克,占领列城。森巴人两次入侵时,拉达克都曾向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驻藏大臣拒不发兵,终使拉达克陷入道格拉之手,西藏也失去了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这样,鸦片战争爆发时,我国西南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边境,从西藏东南部的察隅以南到西北部的班公湖以西地区,都被英国势力侵占或控制。森巴人既占克什米尔,又吞拉达克,于是势力大增、有恃无恐。他们整顿队伍、厉兵秣马,准备配合英国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活动,随时深入我国领土西藏的腹心地带。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森巴人就按其主子的旨意,大动干戈,挥师东进。

1841年,英国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进攻遭到了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英勇抵抗,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更使英帝国主义侵略者损失惨重、胆颤心惊。道格拉统治者看到主子在东南沿海吃紧,于是派倭色尔率领由森巴人、拉达克人和巴尔底斯坦人组成的联军共七千多人,以朝雪山圣湖为名,分三路侵入阿里地区,以减轻英国在东南沿海的压力。上路沿班公湖东进,由倭色尔亲自坐镇指挥,目标是占领日土宗,以防御从新疆阿克赛钦南下的清朝援军。驻守在日土宗内的二百五十多名藏兵仓促应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中路由倭色尔的大将诺诺四朗率领,他们沿狮泉河谷前进,一路攻克了扎西岗、噶尔雅沙(今噶尔县)等地,然后又向阿里重镇噶尔昆沙推进。在玛旁雍错湖附近森巴人才遇到了西藏武装力量第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下路由倭色尔的得力助手塔那塔月指挥,这支侵略军溯象泉河而上,扬言要收复芒玉纳以西的地区。驻扎在达卡、扎仁两宗的藏兵虽奋起抵抗,但终因缺乏充足准备而以失败告终。接着,这路侵略军又占领了乍布朗和托林等地。对于森巴军队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清王朝与西藏地方政府毫无准备,因此,森巴侵略军节节胜利、步步深入,三路侵略军在噶尔昆沙汇合后,气势汹汹,长驱直入普兰宗,军行所至,村落寺院皆被洗劫一空。

西藏地方政府接到告急消息后,一方面飞报清政府西藏形势的危急,一方面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先派噶伦索康、热嘎夏和戴蚌白席哇率部分军队前往阿里战场,随后,又命令热悉军务的噶伦才旦多杰和久美·策旺班觉带领藏军一千三百人奔赴前线。就彼此势力而言,双方相差十分悬殊。森巴军队有七、八千之多,而藏军只有三千余人;武器方面森巴人更占优势,他们使用的是英国提供的现代化装备洋枪洋炮,而藏军使用的武器十分原始,除有少数的蒙古与西藏大炮外,大部分士兵使用的是火绳枪、大刀和棍棒。所以,战争开始时,藏军屡遭败绩、节节后退,森巴人则推进迅速,几乎占领了整个阿里地区。

面对森巴人狂飙般的进攻,西藏人民全体动员“一经调派,立即驰赴前线”,踊跃投入了反侵略战争。札什伦布寺所属百姓男女老幼齐出动,运足了半年以上的军粮,保证了充裕的后方供应。当时的驻藏大臣孟保和帮办大臣海朴以大局为重,密切与西藏地方政府配合,全力支持西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他们在与西藏地方政府协同指挥作战、搞好后勤供应的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罚赏制度,“如有奋勉出力者,立即出名加赏,尚有畏葸不前者,查出从重惩办”。清政府得到森巴军队入侵的奏疏后大为震惊,恐前门未静后院起火,严令驻藏大臣和西藏官兵对森巴侵略军要“痛加惩创,不得任意耽延”,并特命驻藏大臣从武库中取出劈山大炮二尊,交付藏军使用“以资攻剿”。其实,当时清政府已被鸦片战争的烽火烧的焦头烂额,除了责令西藏官兵守土御敌呈报战况外,根本抽调不出兵力来支援西藏军民的反侵略战争,它能够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倭色尔率领的森巴侵略军占领普兰后,以达拉为中心,集中兵力驻扎于茹妥、扎西岗和茹补却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做,侵略气焰十分嚣张。藏军虽多次组织反击,但均未能取胜。西藏地方政府又增派二名代本率领五百民兵队伍火速开赴阿里增援,收复了补仁等营官寨。森巴军队虽然装备精良,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在藏族军民的英勇抵抗下,开始慢慢退却。时值数九寒天,阿里地区连降大雪,森巴人手脚发僵、不堪寒冷,快枪快炮优势难以发挥。藏军则乘天时地利人和连战连捷,他们在玛旁雍错湖南面的多玉设下埋伏,当森巴人进入包围圈后,一声令下,藏军四面跃起,冲入敌群,用刀枪棍棒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森巴军队被藏军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慌成一团。倭色尔乘一匹快马驰前奔后指挥,竭力想稳住阵脚,冲出藏军包围圈。藏军丁蚌米玛在乱军之中认出了倭色尔,他左冲右突奋勇向前,看准时机将自己的长矛直插入倭色尔的胸膛。森巴人见首领已死,便四散逃命、溃不成军,藏军乘胜追击,直到拉达克首府列城附近的顿姆热才安营扎寨。这一仗藏军大获全胜,击毙了包括倭色尔在内的侵略军头目四十余名,七百多森巴军队和两名拉达克大臣作了藏军俘虏,仅有一千多人保住性命逃到了列城。

多玉之战,森巴人虽遭惨败,但侵略野心并未就此收敛。道格拉王室又按东印度公司的指令,派遣倭色尔的妻子和另一森巴头目巴占率领八千多人,开赴阿里,声言要替倭色尔报仇雪恨。早有准备的藏军经过连续儿昼夜的浴血奋战,又击毙巴占,打败了森巴人的疯狂进攻。倭色尔的妻子被迫要求停战,进行讲和。在这次战役中,噶伦久美策旺班觉得到森巴人再次入侵的消息后,从阿里率领援军,翻山越岭、昼夜兼行,赶赴前线,不幸在行军马背上“因忧劳过度,以致呕血,立时身故”。久美策旺班觉是森巴战争的直接指挥者和参予者之一,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同时期在东南沿海前线为抗击英帝国主义入侵而英勇捐躯的关天培、陈化成等人一样,久美策旺班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不愧是高原上的雄鹰,藏族人民的骄傲!

森巴人表面上答应和谈,实际上并不甘心失败。1842年4月,趁第十一世达赖喇嘛举行“坐床典礼”之机,道格拉树立的傀儡克什米尔大君斯日马哈热咱派德旺哈日尖和瓦孜热登率军夜袭藏军营地顿姆热,索康、白席哇和六十多名藏兵被俘。西藏地方政府立即派代表赴列城,严厉谴责了道格拉统治者背信弃义的卑鄙行径,几经交涉,双方达成了临时协议:

(一)藏军和森巴军队同时撤出拉达克;

(二)双方释放俘虏、交换马匹;

(三)余事以后派代表另行商议;

此后不久,索康、白席哇等人被释放,重新返回藏军中。被俘的森巴军队中有三分之一多的人不愿返回,西藏地方政府就把他们安置在雅砻、穷结等气候湿润、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生产和生活,并把杏、梨、苹果和葡萄等的种植技术介绍给当地的藏族群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场由英帝国主义撑腰、森巴人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同年9月,西藏地方政府派索康、白席哇等三人为代表前往列城,与克什米尔方面的代表德旺哈日尖、瓦孜热登和拉达克方面的代表举行正式谈判。几经周旋,三方代表最后签订了《拉达克条约》和《西藏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一)西藏和拉达克握手言和如旧,以后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彼此之间的友谊;

(二)斯日马哈热咱承认历史上就形成的西藏与拉达克之间的边界,从此拉藏双方各守其境,永不生事端;

(三)克什米尔方面答应让原拉达克国王拉拉的王后及二位兄弟返回列城,并做妥善安排;

(四)拉达克一如既往,仍旧每年按期致达赖喇嘛以年贡,永不中断,克什米尔大君对此不得干涉;

(五)西藏和拉达克之间贸易如旧。西藏地方政府仍按惯例给在拉萨的拉达克商人提供交通运输便利和食宿供应;拉萨方面每年照常供给拉达克所需要的羊毛、茶叶等;

(六)对于西藏地方政府官商来往于拉达克之间拉达克方面应支马匹及拉达克每年向达赖喇嘛进贡时西藏地方政府需支的乌拉(即差役)双方仍按以前之惯例办理。

这样,经过近两年的英勇斗争,森巴战争终于以西藏军民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印媒称中国解放军“入侵”拉达克 “制止”印项目建设

2011-01-10 环球网

转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1/1412773.html

摘要:印度媒体于1月9日报道称,一份报告指出,数名印度工人在2010年9月、10月于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进行政府项目施工时,“遭到了中国解放军的制止”。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但印媒却将中国军人的行为指为“入侵”。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印度媒体于1月9日报道称,一份报告指出,数名印度工人在2010年9月、10月于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进行政府项目施工时,“遭到了中国解放军的制止”。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但印媒却将中国军人的行为指为“入侵”。

《印度时报》1月9日报道称,据印度目击者透露,有中国军队进入拉达克地区的班公(Pangong)区域,并且有至少一架中国直升机在附近盘旋。还有人声称,目击到一些“骑着摩托车的中国军人”在拉达克一带巡逻,并制止了一个政府项目的施工。对于中国解放军“入侵印度领土”一事,新德里方面并未作出回应。

报道称,中国军队进入拉达克地区的事件在近两年频繁发生。2009年1月,曾有一些拉达克地区的印度牧人受到中国军队的“警告”,印度军方自此增强了对中印边境的戒备。同年11月30日,《印度快报》网站又抛出题为“拉达克公路因为中国军队反对而停工”的报道,称“由于中国军队的反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已停止修建拉达克公路”。

就此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曾于09年12月1日做出回应。他表示:“中印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拉达克:鸦片战争遗事----在克什米尔的中国故土

转http://blog.jrj.com.cn/9797791399,articletaglist_178802.html

(一)克什米尔的中国故土

我们经常谈到印巴冲突,谈到克什米尔问题,中国人一般仿佛都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似乎这是仅关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事,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仅有印巴纠纷,也有中印纠纷,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能也不应置身于事外,也是有发言权的,不是有一点点发言权,而是有很大的发言权,这个发言权的立足点便是拉达克。

克什米尔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主土地之一,其结果无非是或划入他国版图,或当地民族自决建立新国家,或两者兼而有之,反正,像印巴两国以实际控制区方式占有,并不符合国际法,也不为邻国与世界各国所承认,尽管印巴之间为此几度兵戎相见,仍不见分晓,但迟早克什米尔问题要有一个了结。但是拉达克却不在无主土地之列,故其解决方式既不属于划入他国版图,也不属于民族自决,而是结束印度非法控制、主权回归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作为故土拉达克的所有人,还是作为克什米尔、印、巴之主要邻国及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不应毫无作为的。

我们经常讲中印东段边界存在重大争议,即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藏东南地区被印度非法占领(被其非法命名为阿鲁纳恰尔邦),但实际上,中印西段边界也同样存在重大争议,其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印东段边界的争议,而这块地方目前也主要被印度非法占领、非法控制,其地点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小西藏之称的拉达克。对此,中国应当主张权利,我们不仅要收回藏东南地区领土,继续保有南疆阿克塞钦地区,还应对藏西拉达克地区原中国领土提出领土要求,收复了这部分领土,新藏公路就可改走喀喇昆仑山口,使之变得便利,可保证常年通车,即从南疆通过喀喇昆仑山东麓海拔较低大峡谷地带,经列城至狮泉河入藏,到达西藏阿里地区。

改编自张爱玲短篇小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声称在印度取景拍摄,其实是在拉达克——中国的故土!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以西、新疆和田的阿克赛钦地区以南的广大区域,目前主要在印度实际控制区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主要包括列城(古名拉达克)及其周围地区,拉达克传统上还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巴尔蒂斯坦。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世界最高的山系,从南北两面将其夹峙其间,几乎平行的拉达克山脉和札斯卡山脉又从中横贯,无数雪山托起这片平均海拔3000~6000米的高地,大部分居民居住在3000米的印度河上游的山谷里。

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面积为4511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半个浙江省,是藏族传统居住区,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语言、文化、宗教与西藏相同,人口约26万,通用语言为藏语(拉达克方言)和乌尔都语,多数奉信藏传佛教,少数奉信伊斯兰教。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过去的英属印度、今天的印度对该地区的占领、控制与管辖。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西段战场就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与中国新疆、西藏交界区处,1962年10月23日-27日,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西北的巴里加斯、狮泉河河谷、班公湖地区,歼灭印军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收复部分领土。1962年11月18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的班公洛地区,印军向驻守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我军反击,入侵印军据点全部清除。

2009年11月30日,《印度快报》刊出“拉达克公路因为中国军队反对而停工”的报道,声称“由于中国军队的反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已停止修建拉达克公路”。就此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第二天即12月1日表示:“中印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不应忘记这块属于中国领土的拉达克。(二)拉达克史

1.中国西藏藩属

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族的达鲁人,公元1世纪,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兴起于青藏高原,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在吐蕃政权正式建立前后,拉达克地区为吐蕃所征服,成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841年,吐蕃达玛赞普死后,吐蕃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遗腹子欧松、大妃养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王位,统一的吐蕃政权瓦解。其中,欧松据有山南地区,905年,欧松被人毒死,其子贝考赞逃到日喀则,923年,贝考赞又被平民起义军杀死,之后,贝考赞长子扎西孜巴贝占据江孜地区,次子吉德尼玛衮占据阿里、普兰地区。而吉德尼玛又让其三个儿子分据各地,长子班吉衮据拉达克地区,次子德祖衮据古格地区,三子扎西衮据普兰地区,后分别建立了后吐蕃王朝的拉达克王系、古格王系、普兰王系,藏史统称为“拉堆三衮”,成为西藏西部三个地方割据政权。

而以班吉衮为始建立的拉达克王系,在以今克什米尔的列城(古名玛域、拉达克)为中心,由于大量藏人涌入,拉达克随之藏化。西藏经过400多年的分裂后,至13世纪最终统一于中国元朝,而拉达克是当时中国元朝领土的一部分,元朝对其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直接管理于今西藏地方所置的“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属“纳里速古儿孙元帅府”,设元帅二员。纳里速古儿孙,即藏文“阿里三围”的译音,包括玛域、古格和布让,即大致相当于拉堆三衮所封之地。

明朝继元朝之后,统治西藏地方,1375年,在阿里三围正式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明末,西藏阿里三围之一的玛域(此时称拉达克)受到兴起于印度西北、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的侵扰,一度为其所控制,成为其藩属,部分人因而转信伊斯兰教,而拉达克还占领了藏西的古格、日土等地。不久,西藏地方政府联合蒙古准噶尔部军队进攻拉达克,莫卧儿帝国军队亦介入其中,1683年,蒙藏联军攻克列城,使拉达克王屈服,之后,拉达克与西藏举行谈判,拉达克王被允许保留部分王权(一直持续至今),拉达克仍为西藏的藩属,但拉达克将所占的古格、日土等地归还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拉萨进贡,双方重开贸易。由此,拉达克重新成为西藏的藩属。

1716年,清康熙帝派军入藏,平定准噶尔部对西藏的侵扰,并派官员驻藏。雍正时,西藏地方政府加强对拉达克的管理,使之重新纳入了中国西藏的版图,拉达克成为受清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1829年,拉达克王奉清廷驻藏大臣密令,截捕逃至拉达克的新疆叛匪张格尔等人,受到清廷恩赏。

归而言之,拉达克在9世纪以前属吐蕃政权的一部分,13世纪,拉达克作为西藏的一部分统一于中国元朝,除明末清初一段时间外,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拉达克都在中国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西藏-森巴战争

英国殖民印度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过程中,对拉达克等藏西地区日益关注,东印度公司积极派人搜集拉达克情报。

1834年,英国支持克什米尔西南部旁遮普邦(Punjab)的锡克王国(Sikh)查谟土邦(Jammo)总督、森巴人(又称道格拉人)古拉伯·辛格(Gulab Singh)派兵5000名突然侵入拉达克。拉达克王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未果。1835年,森巴军击溃拉达克军,攻抵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拉达克王被废黜,拉达克沦为查谟土邦的附属国。但拉达克人不断反抗,在森巴军1839年第四次入侵拉达克后,查谟土邦的统治才相对巩固。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

当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清军正与英国侵略军进行鸦片战争,为配合英军主战场,1841年5月,古拉伯·辛格又一次派兵6000多人向中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西藏阿里地区发动侵略,其军构成包括森巴族人与部分拉达克人,藏军和西藏民众英勇反抗,藏文史称为西藏-森巴战争。

西藏阿里地区承平日久,防备松懈,侵略军接连得手。当时,清廷在东南沿海前线吃紧,无暇西顾,故藏军成为主力,其军官由清军机处任命,有不少满人、汉人,士兵多为藏人,军械、军粮由清廷提供,军事行动由驻藏大臣指挥。得知藏军反攻,侵略军乞和,被清驻藏大臣孟保拒之,而西藏各阶层不畏艰险,赶在大雪封山前将粮饷运到前线。1841年12月,藏军冒着风雪严寒,发动反击,接连取胜,诛杀侵略军主帅,侵略军全线崩溃,只有1500人逃脱。到1842年3月,藏军收复全部阿里地区,击毙侵略军1500余人,俘虏森巴兵和被逼参战的拉达克兵共836名,这些俘虏大多不愿返回,其子孙今天仍居西藏。

1842年4月,藏军推进至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人发动起义配合藏军,并通过西藏地方政府提出回归中国的愿望。但是,查谟土邦及其宗主锡克王国都派出重兵介入,双方死伤惨重,形成对峙局面,最后藏军败退。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主战场的战事结束。184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与森巴人代表、拉达克人代表在列城达成停战协议。协议要点为:双方停战,各守旧界,承诺不使用武力改变;重开贸易;拉达克王后和两个王兄从西藏返拉达克,拉达克照旧向西藏朝贡。

这一协议,使西藏地方政府未能将森巴人逐出拉达克,却失去了对拉达克的实际控制,仅维持对拉达克宗主的虚名,这为日后英国直接侵略拉达克留下可乘之机,尽管如此,西藏地方政府也未承认拉达克归森巴人管辖。从法律层面看,这仅是一份停战协定,而非划分边界的条约,而约签字双方的代表仅是各自地方当局代表,也未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批准,法律效力有限。所谓维持旧界,仅指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的阿里地区,与作为中国西藏藩属的拉达克王辖区之间的中国内部行政边界。

3.鸦片战争遗事

森巴人与锡克人在侵略拉达克、阿里过程中军力大损,1845年,英国乘机发动对锡克王国的战争,锡克王国被英国实际控制,而古拉伯·辛格统治的道格拉克什米尔大公,则在1846年被划为英属印度的藩属土邦。而拉达克则先被并入道格拉土邦,后为克什米尔公国占领,19世纪70年代,英国取得了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即随同被占,因此,从西藏-森巴战争的结果看,英国最终摘了拉达克的“桃子”。1947年,印度独立,拉达克地区随之被印度实际控制。

解决了锡克王国与克什米尔土邦问题后,英国就想继承森巴人的侵略遗产,通过与中国签署正式条约的方式,把对拉达克的“保护关系”合法化,并废除拉达克向中国西藏的朝贡制度,并限制道格拉克什米尔大公的发展及与西藏贸易的利益。1846年,英属印度总督哈定通过第二任香港总督德庇时,向清朝两广总督耆英转呈了要求在西藏、英属克什米尔划界并通商谈判的提议,同时,驻藏大臣琦善亦收到哈定转来的同样内容的信。1847年2月11日,道光帝降旨,指示琦善:与英国的关系,以现有条约(即《南京条约》)为准,其余一切拒绝,维持西藏、拉达克旧界,不与英方划界;对英交涉由耆英在广东统一办理。耆英随即以“西藏本有定界,毋庸再勘”,驳回英国要求。

然而,英国竟然单方面组织划界委员会,在没有征得中国西藏和克什米尔土邦同意的情况下,以分水岭原则划出了若干点,清廷拒绝与英国划界,从而避免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损失。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过拉达克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更没有承认过拉达克属于印度。几十年后,英国又在藏东南地区故伎重演,又以分水岭原则抛出了麦克马洪线。这便是中印边境东段、西段纠纷的源头,殖民主义英国是始作甬者,可谓是前朝恨事、鸦片战争遗事,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行使主权,当年鸦片战争强加给中国人屈辱的一页终于翻了过去,那么,鸦片战争的另一个产物--拉达克却很少有人提及,应当相信,拉达克终有一天会回归中国。

而始料不及的是,一百多年后被殖民的印度一旦挣脱殖民牢笼后,在边界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却是完全继承了殖民主义英国的衣钵,十分令人作呕,因此,中国对藏东南、藏西的领土更应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4.克什米尔问题

二次大战后,夕阳西下的大英帝国不得不让印度独立,英国人走了,作为麻烦制造者的殖民者留给南亚次大陆的纠纷点一大堆,这其中最“亮”的纠纷点是将南亚次大陆分成印度、巴基斯坦两部分,中间留了个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拉达克问题则隐含其中。

1947年,印度独立时印巴分治,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但因克什米尔穆斯林居民居多,在印军驻入的同时,巴军亦进入,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印巴冲突。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了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已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四场战争,即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和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的卡吉尔战争,时至今日,尚看不到止兵息戈、铸剑为犁的前景。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并基本奠定了双方对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的范围。当时,联合国有决议,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双方在公民投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而克什米尔地区有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受到印、巴的共同反对。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双方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而卡吉尔战争却使核战阴云笼罩克什米尔,而这个卡吉尔是四场战争均涉及的战场。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的态势为: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巴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

而位于印控区的拉达克,最终被并入印度所谓的“查谟和克什米尔自治邦”。1979年,拉达克被分卡吉尔和列城两个行政区。1989年,在拉达克,爆发过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和骚乱,之后,拉达克地方政府要求从克什米尔邦独立出来,1993年成立了拉达克自治委员会。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有部分藏人进入拉达克。1962年以前,中国建成了新藏公路,穿越了阿克塞钦地区,使自清末以来未能有效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重新回到中国的有效管理中。中国还建设了喀喇昆仑公路通入巴基斯坦。在此期间,印度建设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

对于拉达克,中国曾试图在克什米尔争端中,保持中立和局外人的角色,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与印、巴双方确立克什米尔部分与中国的边界。可是,印度却完全认同并采用殖民主义英国的立场,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故遭到中国的驳斥。印度却也理会当时中国政府的谈判呼吁,却无理要求并派军队进占中国领土阿克塞钦地区,并在拉达克地区的班公湖一侧巡逻,最终导致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并以印度失败而告终。196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谈判确立了相关边界临时协议,双方都在领土问题上作了让步,这样,印度就歪曲声称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形成了所谓的“中控克什米尔地区”。

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中国故土拉达克仍被印度实际控制。

巴基斯坦表示,克什米尔印控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则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声称包括1963年中巴签署的边界临时协议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对克什米尔巴控区,则援引印度宪法,认为是印度领土。

今日拉达克

转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527/27/80/8_1.html

飞机从新德里机场起飞,在无垠的恒河平原上空飞行。

半个小时左右,开始进入丛山中,接着便是群峰叠起、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西方游客们叫着欣赏,我开始看到一些我非常熟悉的景象,也难怪,飞机已经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了她东面的西藏高原。用常识来讲,印度和西藏以横亘万里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形成两个在地理上完全不同的差异极大的世界,因此,我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了西藏--但我现在进入的仅仅是作为地理、民族、文化、宗教、传统、历史等概念上的西藏--因为,飞机将要降落的那片"西藏",现在已经是印度的克什米尔自治邦的一部分,人们一般称之为拉达克。

拉达克在历史上是西藏古老的苯教文明的发祥地象雄(《全唐书》等称之为“羊同”)的一部分,西藏历史上最有名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象雄后,通常称之为象雄廓或上下象雄万户(上象雄万户与下象雄万户)。大约公元869年,西藏发生由于王室争权而引起的全面内战,导致强大的吐蕃王朝的解体,西藏历史进入分裂时期。

分裂的西藏,文化统一

西藏历史上在介绍分裂时期时,常常以“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如,下部多康六冈”作为西藏的概括,对此人们朗朗上口,家喻户晓。所谓上部阿里三围中,阿里是领土、国土之意,在王室争夺中失败的赞普吾松的后代吉德尼玛贡逃到象雄割据,并以"阿里"来泛指其所辖地域,阿里似由此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专名;吉德尼玛贡将辖地分封给三个儿子,其中由长子班吉贡繁衍出拉达克王系;由次子扎西贡的封地繁衍出古格、普兰、亚泽三个王朝(他的后代将地方再次分封下去);由幼子德祖贡繁衍出桑嘎和毕蒂(后并入拉达克,现并入印度喜玛谐尔邦),因此统称之为阿里三围(三围相当于三个辖区之意);三围中现在仍在西藏境内的,只有次子扎西贡封地中的古格和普兰之地域而已。

中部卫藏四如,指的是西藏没有分裂时期对卫藏地区的行政划分,“卫”即中心之意,现拉萨为中心的地区;"藏"即以现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大约相当于现日喀则专区)。下部多康六冈指的是安多与康巴地区,由以上的称呼可知阿里三部在分裂时期的西藏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萨迦派统一西藏时,对其所辖的领土又有了至今仍然通用的三区的划分,即卫藏教法区,康勇士区、安度的马区之称谓。在西藏历史上曾占据过重要位置的阿里三围竟然连名字都没有,这一方面说明了西藏的宗教文化、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卫藏等传统的中心地带,同时也表明了当时西藏的辖境和阿里三区的大部分地区分裂于西藏区域之外的事实--从吐蕃王朝分裂以来,一直到大约1681年为止,阿里三围的大部分地区,与建立在西藏的中央政权似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从属关系。

西藏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是政治上分裂割据,文化上统一、协调、发展繁荣的时代。当时,阿里三围不仅是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开创者,而且也是西藏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大约位于象泉河中上游一带的古格王益喜沃修建了著名的托登寺,派遣留学生前往印度学习,学成归国的大翻译家仁青桑布翻译了大量的显密经典,开创了“上路教律”,成为西藏历史上划分新旧密乘教法的分界线。1042年又邀请阿底峡至托登寺讲经说法、举行盛大的法会,史称 “火笼年阿里大法会”,掀起了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宗教热潮,托登寺当时成为西藏宗教和文化中心。由于这一中心的形成,阿里一直在西藏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藏人心目中有 “不到冈底斯山和玛旁玉措(位于冈底斯山脚的一个灵湖,和冈底斯山一起成为印度教徒和藏传佛教徒共同尊奉的圣地)、托登寺则虚此一生”的说法,可见阿里三围时期对整个西藏历史和宗教的巨大影响力。

西藏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是政治上分裂割据,文化上统一、协调、发展繁荣的时代。当时,阿里三围不仅是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开创者,而且也是西藏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大约位于象泉河中上游一带的古格王益喜沃修建了著名的托登寺,派遣留学生前往印度学习,学成归国的大翻译家仁青桑布翻译了大量的显密经典,开创了“上路教律”,成为西藏历史上划分新旧密乘教法的分界线。1042年又邀请阿底峡至托登寺讲经说法、举行盛大的法会,史称 “火笼年阿里大法会”,掀起了西藏佛教后宏期的宗教热潮,托登寺当时成为西藏宗教和文化中心。由于这一中心的形成,阿里一直在西藏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藏人心目中有 “不到冈底斯山和玛旁玉措(位于冈底斯山脚的一个灵湖,和冈底斯山一起成为印度教徒和藏传佛教徒共同尊奉的圣地)、托登寺则虚此一生”的说法,可见阿里三围时期对整个西藏历史和宗教的巨大影响力。

冈底斯山同时又是哺育人类古老文明之几条著名河流的发源地,环绕冈底斯山发源的四条主要河流,分别称为僧格卡巴(狮泉河)、达秋卡巴(马泉河)、玛夏卡巴(孔雀河)、朗青卡巴(象泉河),其中狮泉河流出西藏和拉达克以后,称为印度河,是印度古老文明的摇篮之一;象泉河到印度境内,称为萨特累吉河,哺育着邦哲普平原地区;孔雀河流出西藏后,变成著名的恒河,恒河水千万年来冲积产生的,就是藏人现在避难的印度恒河大平原,也因此,印度教视冈底斯山为灵山;而马泉河则是藏人发源、生息以及藏文明的摇篮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拉达克三百年沧桑

作为阿里三围之一的拉达克,又被称为麻域,即麻地方之意。历史上,拉达克有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分支之一止贡派,因为十二世纪末,拉达克的国王拉青恩珠,派人向止贡派的创始人交巴吉丹贡·保仁青巴献上大量的贡品,并派拉达克僧人到止贡学经,从此成为惯例。当然这仅仅是一般而言,和西藏其他地区一样,拉达克也有其他教派,如十五世纪初,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曾派人前往拉达克,并在拉达克首府列城创建了格鲁派寺院柏图寺。

十六世纪,当时的拉达克国王才旺郎嘉,曾征服阿里三围中的其他地区如古格、普兰(两地现在西藏阿里地区)、佐朗、洛(两地现并入尼泊尔境内‘洛’即木斯塘地方,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萨迦派,六、七十年代,流亡藏人曾在此建立游击基地),是拉达克王朝最强盛时期。

到十七世纪,与拉达克相邻的古格国王赤·扎西巴登,改变祖先尊奉佛教、为佛教施主的传统,允许葡萄牙籍天主教传教士神甫德·安瑞特等人(化装成商人潜入)在境内传教,传教士不仅处处攻击佛教,并于1626年借助国王的支持,拆毁民房、修建起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从印度召来更多的传教士,并试图劝说古格国王夫妇正式改信天主教,强迫喇嘛还俗等,由此引起了出家为僧的国王之弟的反感,领导虔诚信仰佛教的当地藏人起来反抗。邻邦的拉达克国王僧格朗嘉(1595--1645)应古格当地佛教徒之邀,于1635年派兵攻入古格,杀死国王,驱逐传教士,曾经作为西藏文明之中心的古格王朝至此灭亡。

僧格朗嘉并继续派兵至西热、嘉嘉(现约在日喀则专区范围内)一带,强迫当时的西藏国王丹增旺波交纳金银、茶叶多箱。他的孙子德列南嘉(1675--1705年在位),乘西藏与不丹交战之际,挥兵攻占了古格、普兰等地。

1679年,五世达赖喇嘛派出一支藏军,由蒙古部达赖汗的堂弟、扎西伦布寺僧嘎登旺泽率领收复失地,击败长期占据阿里的拉达克军队,并挥兵攻入其都城--列,拉达克转而投靠并引来“卡其纳瓦”(中文有不同的译法,如莫卧尔国、蔑粟车国的纳瓦等,此用藏语音译),两军联合反攻,开始获胜,但最终仍为藏军所败,故不得不向西藏求和,和谈结果规定拉达克每年要向西藏政府进贡,史称"拉达克年贡",西藏则答应向拉达克提供一定数量的茶叶。

到十八世纪中叶,拉达克王才旺朗嘉与兄弟朋措朗嘉争夺王位,分别向西藏政府投诉,七世达赖喇嘛于1753年派遣噶举派高僧噶托·才旺洛布,以及两位阿里地方长官前往解决,规定拉达克王位由长子继承,其他兄弟出家担任柏图、赤孜等寺院的寺主。

1822年印度锡克王国控制下的导格拉人侵入拉达克,并扶持才旺绕丹为拉达克王,1842年,导格拉人废黜了拉达克最后的国王贡噶朗嘉,由导格拉·古拉辛格统治拉达克,至此拉达克正式灭亡并入印度锡克王国。

拉达克 喜马拉雅山口的绝世天堂

来源:搜狐旅游 时间: 2010年08月22日07时47分23秒

转http://www.cqwb.com.cn/NewsFiles/201008/22/20104722074723383807.shtml

【核心提示】拉达克位于印控克什米尔东部,重重雪山接天连地,像守护一个久远的神谕一般,守护着这传说中的“小西藏”。听来好像生人勿近地地方,但区内既有高山谷地,又有湖泊冰川,更有“最后之香格里拉”之称。每年11月到4月,陆地交通几乎断绝,进入拉达克观光也显得格外珍贵…



拉达克的前世今生

拉达克位于印控克什米尔东部,首府在列城,与我国的西藏阿里地区毗连,范围包括喜马拉雅山西部的拉达克山区、印度河上游谷地和喀拉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历史上,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从地域方面讲,拉达克地区都与阿里同为一个整体,是“阿里三围”之一。

拉达克原是西藏的一部分。1842年西藏地方和克什米尔订约,将拉达克地区让与克什米尔。清政府未予承认。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取得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即随同被占。

1842年,森巴入侵阿里战争及其协议后拉达克归属的变更和这种变更的影响——即拉达克脱离与中国行政管辖成为英国入侵中国西藏的跳板。



拉达克与阿里一脉相承

传说中的“小西藏” 雪山天地里刺激漂流徒步

从西藏再往西,便是拉达克。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世界最高的山系从南北两面将其夹峙其间,几乎平行的拉达克山脉和札斯卡山脉又从中横贯,无数雪山托起这片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地。重重雪山接天连地,像守护一个久远的神谕一般,守护着拉达克的古老文化,守护着这传说中的“小西藏”。

1947年拉达克曾禁止国外人士进入,直到1974年印度政府才又开放拉达克为观光区,游客可以正式到拉达克旅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佛教文化色彩浓郁的区域还提供旅客各式各样奇妙的冒险旅程,旅客可以选择漂流、攀岩和徒步旅行,欣赏这片壮美粗犷的景色。

佛教遗迹是拉达克的重要旅游资源。拉达克的漂流行程,沿途可以欣赏到深幽的山谷、白雪皑皑的山峰,观赏到山顶神殿、山边村舍,还可以一瞥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最好的一段路线是在斯毗图柯和尼姆或萨斯尔之间的印度河穿行。



拉达克的隐秘风景

在占司卡尔河上漂流则是最困难却是最令人兴奋的旅程。在帕杜姆和尼姆之间的扎司卡尔峡谷中穿行,对于组织完好的激流探险队来说是最佳选择。通常选择到这里漂流,行程至少需要一周,而且要在原始森林中扎营露宿。参加者必须接受过正规的漂流训练,整个漂流计划得由可靠的专业机构制定,以确保安全。每年6个月与世隔绝

8月底到9月是去拉达克的黄金季节,9月的拉达克有7天的拉达克节日,也是色驴们的天堂。每年11月到4月,除了飞机,陆地交通几乎断绝,一般没有游客。

拉达克的开路先锋是一群胡须客,这些人口风很紧,不让外人知道拉达克,连背包客群集的首府列城也在保密之列。现在可不同了,拉达克和列城,熙来攘往,经常可以看到欧美户外活动爱好者和年轻的印度人。无论你是搭车子或坐飞机到列城,途中的景观都是壮丽动人;您可以乘汽车从印度马纳理镇出发,走列马公路,这是世界上有数的高海拔山路;或者搭飞机从新德里起飞,一个小时航程,降落时,喜马拉雅山就在你的窗户外,搭乘波音727大概没有比这个更有情趣了。

拉达克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同属藏语系的拉达克人民,其绘画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与西藏文化一脉相承,大部份是佛教(90%),素有“小西藏”之称,也被世人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海拔3500米的首府列城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列城机场是拉达克的唯一与外界的联系。



身着传统服装的藏族妇女

拉达克气候干燥,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均为14℃,列城在0℃以下。夏季最高温度可高达38度,入夜后可降到7度左右,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零下25度左右,最冷时会到零下30度,即使是在列城也会降到零下20度,拉达克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使得太阳的热量更为强烈,这便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坐在太阳下,而把脚放在阴凉处,有可能会同时出现中暑和冻伤的现象。

在冬天山路被冰雪封住,交通继绝。数百年来如当地人想从一个山谷到另外一个山谷,只能通过结冰的zanskar河走向另外的一个山谷及寺庙,这个徒步的过程当地人称为chadar,在遥远的艰苦跋涉中,人们只能住在洞穴中,天气随时都在变化,危险无处不在,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近年有少数的西方游客慕名来到冬天的拉达克Chadar,为的就是挑战自我。

交通:

可乘汽车从印度马纳理镇出发,走列马公路,这是世界上有数的高海拔山路;或者搭飞机从新德里起飞,一个小时航程。

最佳旅游时间:

8月底到9月

购物:

藏式首饰、羊绒制品、氆氇、唐卡、刺绣的藏靴

拉达克老人与孩子

申请签证:

印度驻华大使馆向中国公民和其他国家的公民发放商务签证、学生签证、工作签证、旅游签证、入境签证及其他各类签证。获取签证首先要填写签证申请表,并将其与其他所需文件/费用一并提交。



做法事的喇嘛

【行程安排】

第1天. 德里机场--列城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海拔:3500M,开始最美丽的旅行,从德里到列城的飞行可以说是世上最美的飞行,高山、河流、山谷尽收眼底,景色震撼人心。 14:00左右到达 ,当天主要以放松主,熟悉周围的环境,可去市场走走。住列城

第2天. 去拉达克皇宫,可以看到拉达克全景,以适应新环境高海拔。住列城

注:列城故宫座落在郞杰山的边缘,雄伟壮观,是一个最迷人的建筑遗址,从皇宫可以俯瞰拉达克城市,每年吸引无数的游客。据说这是一个微型版本的布达拉宫。

第3天. 早上去shanti stupa(佛塔)看日出。壮丽的白色圆顶结构,白塔为拉达克提供了最壮观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回来吃早餐,然后吉普去likia寺庙,有25米高的金佛像,晚上去看拉达克传统的舞蹈表演。住列城

注:shanti stupa坐落于拉达克山顶,该白塔是由一位日本佛教团体,称为"日本对世界的和平",建造白塔的目的是为了纪念2500年的佛教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第4天. 吉普去著名的阿勒契村子, 阿勒契是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中一个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村子里有许多历史古迹,还有最古老和最有名的寺院,有最吸引人的佛教古迹,去参观阿勒契寺庙。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PP。住阿勒契。

第5天. 早餐后,去LAMAYURU村子,途中经过Lamayuru寺庙群,为拉达克山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据说是西元十世纪时,西藏伟大领袖那罗帕娄在此没穴内潜修数年之入,当时他想要在此地长居,他想要建立一座寺庙的愿望使一片湖干枯之后而得以建立此寺庙。这里也称为月亮谷,漂亮的村子,河。住LAMAYURU 。

第6天. LAMAYURU回列城。

第7天. 参加拉达克节日。 节日包括寺庙跳法舞,唱歌,传统衣服跳舞,射箭比赛,马球比赛:由骑在马上的三名或四名队员的两个队来玩的一种游戏,两方队员都配有长柄的球棍来推动小木球击入对方的球门。

第8天. 参加拉达克节日。

第9天. 早上去SHEY村子,雪依寺庙,从雪依徙步到提克西寺是(拉达克最美的寺庙)约一小时。住寺庙附近。



拉达克传统法舞

【雪依寺】,此寺为拉达克最早为国王所建,为皇室故居,后改为佛寺,大殿內供奉12尺高的黄铜精铸之释迦摩尼佛像,华美庄严,深具藏传佛教特色。

【提克西寺】,此寺依山而建,建筑外观层层叠叠,非常壮观,传承藏传佛教格鲁巴系统。第10天. 早上在TIKHSEY参加礼拜法事。再去赫密寺,是拉达克最大最老的寺庙。住当地拉达克家人,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住HEMIS

【赫密寺(HEMIS)】,有一尊金碧辉煌的坐佛,将近三层楼高,是拉达克境內最大的佛像。其中提克西寺与赫密寺皆是处于海拔3800公尺的17世纪庙宇,依山而建,由山脚至山顶有十三层级,素有「小布达拉宮」之称。

第11天. HEMISL回列城,节日

第12天. 列城-去Tso Moriri(莫里里湖,4570公尺,海拔4595M,据说在莫里里湖能看到前世景象。),住TSO MORIRI

TsoMoriri 是在拉达克的一个高海拔湖,处于海拔4595M.是印度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区。该湖有着独特和稀有的动植物,还有各种鸟类,如:黑颈鹤,斑头雁和红雌麻鸭(雄麻鸭:任一种生活于东半球的大型麻鸭属 鸭子,尤指 翘鼻麻鸭 ,长有主要呈黑色和白色的羽毛)

第13天. TSO MORIRI回列城,购物

第14天. 列城-德里 结束拉达克之旅,可从德里回中国或去印度别的地方。

交通食宿:在拉达克境内主要以包车为主,方便随时停车拍照,将宝贵的时间、体力,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精彩的路段与空间里。 有时跟椐情况需要乘公交车(短途)。住当地人的客栈,当地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基本不饮用酒。

费用预算:德里-拉达克-德里全程活动,费用:RMB11000/人。包括:德里-列城-德里 往返机票,在拉达克的食宿交通费用及寺庙景区门票。

不包括:中国到德里的往返机票,签证费用,国际保险费,酒水费。大概5000左右

拉达克——被遗忘的香格里拉(人间天堂近在咫尺!)

时间:2011-02-12 17:41 来源:网易新闻走出国门图片贴

拉达克地区地图

拉达克(Ladakh)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最北部的查谟与克什米尔邦东南部,西南距斯利那加438里,范围包括喜马拉雅山西部的拉达克山区。西为标高3,505公尺的喜马拉雅山,东与中国大陆西藏为邻,地居印度河上源的支流杰鲁木杰赫勒姆河切割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所形成的一条狭长封闭的山谷区,山谷两侧的落差高达数千公尺,是一处遗世独立而被遗忘的香格里拉。



拉达克是靠雪水维生的民族—长达800多公里的JHELUM河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拉达克狭长的山谷区冲积成很多块小平原,这些小块的平原,藉高山上融化的雪水,便滋生出一些景色幽美可以耕种的小绿洲。高山上丰厚的积雪在春天融化后,解决了拉达克的用水问题。拉达克人都盼望积雪越厚越好,来春绿洲上的农作物能丰收。这些景色宜人的绿洲,和四周那些寸草不生的高山峻岭,以及堆积岩所构成的那些荒漠山丘地,在景观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位于克什米尔山谷远处的拉达克全境,介于海拔3,000~6,000公尺之间,但大部分的居民住在3,000公尺的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拉达克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19世纪初叶,瑞典探险家SVEN ANDERS HEDIN﹝斯文赫定﹞曾由印度取途拉达克深入中国大陆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考察。现今则是徒步登山者的最终目的地,山中小径可通往依山坡凿建的喇嘛寺。这些寺庙是佛教艺术的宝库,充分代表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璀璨文化。



拉达克因地处高山谷地,因此空气稀薄,初履拉达克的人士,都会因高山症而不适应。当年唐玄奘出西域至印度取经,路过拉达克时被高山症所苦,以致认为是中了邪魔。



拉达克气候干燥,温差甚巨—拉达克因地处高山深谷,以致气候相当干燥。北方为喀喇仑山脉所阻挡,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屏障,所以北方的湿气和雨水无法吹过来,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陆的季风也无法进入。在高亢的拉达克山区,七月的昼间温度可高达38℃,入夜后可降至7℃,而冬夏的温差可达60℃﹝冬天则常处于-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来年的6月,拉达克可以说完全与世隔绝﹝据悉:印度政府规定每年仅有7、8二个月对外开放,从而也是该地区的旅游旺季﹞。



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拉达克虽然是属于印度克什米尔的一部分,但它不论在人文、宗教、习俗上都不同于印度,也不同于克什米尔,它是属于西藏人种,所使用的语言也是西藏语,风俗、宗教都与西藏相同﹝无论地理、民族与文化皆接近西藏﹞。原因是9~15世纪都为西藏所统治,这也就是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的由来。1846年英国人入侵克什米尔之后,就将拉达克划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二次大战结束后,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英国人又将拉达克与克什米尔一起交给了印度,这也就是1962年造成中共两次出兵攻打印度﹝拉达克﹞的种因。



“小拉萨”

多少年来,拉达克人都是喜欢穿着他们笨重的服饰,但近年来对外开放后,年轻人也开始穿起西方人的牛仔裤与T恤,但遇有节庆活动时,仍然穿着他们传统的长袍,腰间扎条长长的丝巾,胸前佩带长串的饰物,头上戴一顶像张开双羽的大鸟帽子,帽子上也佩戴着很多饰物,而且具有相当的重量;拉达克人好像对土耳其玉和白银情有独锺,不管是帽子上或胸前,都少不了这两种东西。



拉达克的中心城市LEH

拉达克迄今仍是中、印、阿、巴四国未定界—拉达克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覆盖着的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堪与撒哈拉沙漠最荒僻的地方相匹敌,这处令人无法相信的荒僻贫瘠,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而无力待客的谷地,凭其特殊的地理景观,虽然印度政府已于1974年开放为观光区,以吸引游客的好奇心,但世人却不知道,拉达克迄今仍是位于中(共)、印(度)、阿(富汗)、巴(基思坦)四国未定界的南段。未来究竟归属何国?仍持协议。如今,这个千岩万壑,民风淳朴,地球上最偏僻的一隅,也是最后一个世外桃源,正因为是四国的未定界,使得拉达克如此脆弱的结构可能随时会遭受破坏。那么,这个有“小西藏”之称的荒僻之地,也许就成为第二个西藏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6773.html

更多阅读

酸奶什么时候喝最好 喝酸奶的最佳时间

大家都知道,经常喝酸奶能够通便祛斑,美容养颜,但是许多朋友们经常喝酸奶,却感觉没什么作用,有些甚至肠道还出现了问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嘛?我认识的一个营养方面的专家告诉我,酸奶中含有多种益生菌,能够平衡肠道菌群,加速肠道对体内代谢产生

孕妇奶粉什么时候喝好 医生不建议喝孕妇奶粉

孕妇奶粉什么时候喝好——简介很多的准妈妈们都开始为了宝宝们的健康,开始在孕期补钙,孕妇奶粉是他们的选择之一。那孕妇奶粉该怎么喝呢?怎样喝孕妇奶粉才能更合理呢?孕妇奶粉什么时候喝好——方法/步骤孕妇奶

常德女人什么时候做人流最合适? 做人流什么时候最合适

常德女人什么时候做人流最合适?女性进行人流的时间,一般是在怀孕后的35-70天之内,这期间进行人流,能够将人流带给女性的伤害降低到最小,更好的保护女性的身体健康。如果进行人流的时间过早,很可能因为孕囊太小,导致出现空吸或漏吸,可能需要

女性闭经的年龄一般在什么时候? 女性闭经的治疗方法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样也是,闭经的到来说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也预示着女性进入了衰老期,因此,闭经的年龄受到女性们的关注,那么,女性闭经年龄多少岁才正常呢?妇科医院专家介绍,闭经指的是患者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以致于最后消失的时期

声明:《拉达克——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祖国的怀抱里歌词》为网友柠檬树下少年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