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西餐经 老上海西餐



“绚丽的霓虹灯,照出外滩的繁华,沧桑的洋楼,透出了昔日的辉煌,上海特有的浪漫与怀旧情调已成为这座城的标识。听着悠扬的小夜曲、品咖啡、吃西餐,从1882年,上海出现第一家西餐厅“一品香”起,这套饮食习惯就是整个中国在餐桌上的“东学西渐”。



沈爷和他的上海滩

沈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打理得精致的山羊胡,透出一点桀骜不驯的霸气,朴素的穿着中不乏细节的精致讲究,多了些成熟男人的稳重,又不失文人骚客的儒雅,还有一些江南才子的皎洁,话不多,但句句精炼,话语间还伴着那标志性的笑声,和蔼而憨厚,这些便形成了沈爷独有的气场:随性间又有着坚持的个性,这就是聪明男人的专属,万事皆能看得清,辨得明,反之,小眼一眯,便是一副大智若愚的茫然状。生于上海,长在上海,眼前的这个男人还有对于事物独有的角度,也许正因为这座老城的灵气,给予了沈爷在纸上席间,文字的灵动与闪耀。


老上海西餐经 老上海西餐

上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旧时的租界地,成就了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时尚,不仅仅是欧式的建筑,还有优雅的习惯。经过了百年吸纳包容,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故而西餐的盛行在此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十月革命之,俄侨族群定居上海,俄系大餐也就此兴起,与其他欧洲菜品在外滩争奇斗艳,好不热闹,正因如此,上海西餐甚至对当前中国西餐的影响都很大,就连罗宋汤一词都是由上海人用他们的洋泾浜英语将“Russia Soup”来了个音译。所以老上海,也用无数个美好故事,成就了如今西餐在中国的一片繁荣似锦。



再忆旧时咖啡香

久居上海,又身为美食评论家的沈爷,对西餐的了解自然是信手拈来。当被问起第一次吃西餐的感觉,沈爷回忆说时间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或70年代初期吧;但地点是很明确的:上海东路的“东海咖啡馆”;比地点更明确的是所谓的“感受”:那是烤面包和烧咖啡的味道,非常洋气,非常异国风情,有一种瞬间穿越的感觉。话说“东海咖啡馆”可是有了年头的,也就是1941年就有的马尔斯咖啡馆,低廉的价格,优质的食材,成为了很多上海人小时候的味道,当今品味的是一种怀旧,而昔日尝到的却是外面世界味道的兴奋。



对生于“东方巴黎”的上海人来说,生活是一种格调,即使再穷苦,开开洋荤也是免不了的,这种追求小资情结的热情,使得生活在平乏中变得多了些温暖。沈爷说起家里人其实对于西餐并没有太大兴趣,也许吃的就是在爵士乐中,看着雨打窗时的自在。在童年的记忆中,沈爷偶尔会去“东海咖啡馆”,与之类同的还有“德大”,浓郁的旧风格,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丽,与“东海咖啡馆”相比,这里更多的是老上海初恋的开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老上海,从相识、相知,最相恋。那美味的“葡国鸡”,还有“里脊牛排”都是德系大餐的招牌美食,店里墙上挂着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又是唤起了多少故人往事。



老西餐·风华绝代

当下的上海少了些迷奢的华丽,少了些灯红酒绿的彷徨,取而代之的便是繁华都市的物华天宝,而时代的奔跑没有遗忘昔日的美好,“东海咖啡馆”依旧每日提供不变的味道,“德大”的复古也悄然进行着。只是那个时候的好西餐全部是由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做的,现在的西餐就不一定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如假包换的外国人做的。沈爷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知名西餐馆,主要有“东海”“德大”和“红房子”,大概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遗留下来的。上海人不分阶层,对“西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好和认识,可能是上海历史上西洋移民和华洋杂处造成的,沈爷说一定要打上引号,主要是因为在他所接触过的上海的西餐里,其实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汉化,有些甚至还是以“中餐为体,西餐为用”的所谓“西餐”。

比如著名的炸猪排,绝对是上海最大众的西餐,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吃的时候,要蘸梅林牌黄牌辣酱油,味道才会达到最佳。还有风靡一时的金必多浓汤,鸡丝、鲍鱼丝、还有散鱼翅混在一起,精心熬制,金黄的色泽标志了老上海的富贵。还有名噪天下的罗宋汤,这时代变革的产物,至今也是上海人的心头最爱,还有太多像法式焗蜗牛等等,这些上海各大西餐馆里主打的“西餐”是不是真正的“西餐”,只有天晓得了。



新西餐·妖娆多彩

上海是个充满色彩的地方,在这个极具包容的城市里,西餐的变迁与从前相比,当然也随着时间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上海有着西餐的老底子,在沈爷的眼里,在国内各大城市,上海的西餐无论在品种和品质上,都位居第一。要说到上海西餐最大的变化,便是沈爷的上海吃货朋友们现在约饭,如果是要去吃西餐的话,早已经不再使用“西餐”这个过于宽泛的名词了,而是细分为“西班牙菜”还是“意大利菜”,“地中海菜”还是“法国菜”了。

当今如Fusion和分子料理等等这样的创新西餐,上海也有,不过鉴于上海的速度,这样的料理目前已经不能算是“创新西餐”了,去年在外滩3号2楼开业的“Unico”,据说代表了欧州最新潮的饮食理念,融合了陆家嘴区美丽风景及现代艺术的风格。不失法国的浪漫柔情,还有拉丁风情的豪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6472.html

更多阅读

带娃走进朱家角,感受老上海的生活 走进交行感受温馨征文

这是我第二次来朱家角,第一次还没有小锟,带着姥姥姥爷来这里。这一次我把小锟带到这里,感受不一样的上海。上海给人的感觉总是霓虹灯以及时尚之都,但却忘记了老上海带给人们的那种悠闲和恬静。如果想要感受老上海的生活,朱家角一定是不能

上海老弄堂趣谈(1) 弄堂里的老上海人

上海老弄堂趣谈(1)------为2015年文化遗产日而作田念慈编撰并摄影2015年文化遗产日在即,写点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将我手头积累整理的上海老弄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分多集上传于我的博客,为上海这份最为独特和珍贵的城市遗产,为一直为保护

老怀表,老上海的黄昏 老上海葱油饼

一辈子住在上海,到老了,反而觉得有些孤独。毕竟,上海现在一大半是外来移民,原先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群体,一旦组合,许多话还是很难说到一起去。这倒不是周立波所说的“上海人喝咖啡,北方人吃大蒜”而歧视、看不起外地人,毕竟不同

声明:《老上海西餐经 老上海西餐》为网友文艺就是小清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