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后常规。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学生都要做整理放松活动。
二、课堂常规的管理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或轻视了课堂常规,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了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在行为上却忽视了策略指导和兴趣激发。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常规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体育课堂是开放的、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多样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规范,让我们的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抓好课堂常规,建构好课堂常规管理系统。
![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认识 体育课课堂常规及要求](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34737t0103ad938e735bb4f2.jpg)
1.预防为先。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我们对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防患于未然”。如在开学初,针对教学内容和需要,通过和学生协商,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合适的行为。如:(1)上课预备铃声响,体委教室门口整好队,然后带队到指定地点成横队(纵队),静等老师。(2)按照教师提示认真、到位地完成相关热身活动。(3)哨音响,嘴巴闭;看手势,快集合。(4)认真观看、听,不插嘴,不乱动。(5)分散(或小组)到指定位置,快速到位。(6)练习积极参与。(7)活动讲秩序,讲文明。(8)下课,排好路队,体育委员带回教室,做到静、齐。当然,明确了规则,还需加强巩固练习。为增强认识,可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牢记规则。
2.巧妙处理。(1)教师巧妙使用信号。如学生随便走动时,教师可以给一个制止的眼神;学生随便说话时,教师可以用右手食指放于唇间“嘘……”,或者打出暂停、停止的手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子发号施令进行指挥,对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制止不正常举动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2)游戏法。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显著。(3)暗示法。对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直接的提醒、教育起着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水平二甚至水平三阶段,采用直接方法,可能效果并不是太显著,一些特别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就可以考虑一下使用暗示法。如“指桑警槐”,即在发现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后,不直接去批评、提醒他,而是通过表扬该生边上的优秀学生来暗示他。(4)生生管理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生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常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评价到位。要了解课堂常规执行效果,关键还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如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课堂常规进行量化。
总之,对于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管理,我们要做到持之以恒、多花心思多动脑,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有序、愉快的体育新课堂。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它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