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心理学:宗教中的宽心术

透过修行的灵光乍现,恢复婚姻、亲子关系、心理困扰的大有人

在,「真我」使我们衍生出智能、耐心、悲悯、专注与关爱,改用另

一种心情来解构生命的意义这正是西方心理治疗的关键

宗教是人类最普遍的经验。即使是远溯远古时期的人类,宗教依

然是不容剔除的一环,从敬鬼畏天的图腾至假托,以至仪式,终于串

连出一套有用的宗教型的解心术。宗教的表层意义在于供人膜拜,内

里的意念却是一种纾解恐惧的宽心法则,对于怕天恐鬼的人,它提供

了一道屏障;对于心情不定的人,它点化了另一种选择;对于挫折、

失败的人,它教人静心修禅厘清尘缘;对于生命的困惑者,它让人懂

得如何重塑新生命。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都信仰宗教,但却都以「宗教

形式」存在着,仿佛宗教成了人们最后的底限,心理学家发现,人类

处于生命的幽谷时,最后求助的对象,居然都是各个族裔不同的宗教

系统,西方人也许会向基督、天主求援;中东人也许会求教于穆罕默

德;少数民族求助于包括鲁吉、波罗、卡瓦在内的一切神灵,而我们

则偏向佛道的求助系统。

宗教的探讨

严格来说应是「人」的调查

宗教心理学的先驱柳巴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已说过,为什么会有

宗教已不再是宗教的问题,而是心理学的问题,必须结合民俗学、人

类学、历史学才能明白其中的梗概。

我们或许应该这么说︰宗教的作用或起源来自于「生存焦虑」

这种生存焦虑纯粹用来做为人本身,及应付各种问题的不安与焦虑。

宗教宣称人的一生充满苦业、悲伤与烦恼。于是佛教信仰教人从静思

中得到领悟,基督教教人从告解中脱离失落,道教教人闭关清修清理

心门。

无论我们从那个观点视之,都将发现并非万能的人类,绝对无

能应对人生中的所有变局,压力、死惧、孤独、不安、发狂、愤怒等

等,常常困惑着我们,战争、恶疾、死亡、饥饿、核子让我们饱受威

胁,人类的无能正巧烘托出「天神」的大有可为。怪不得学科学的知

识分子在最无力自主时,也会求助宗教的解心。西方的俗谚说过︰「

在战壕之中没有无神论者」,这句话巧妙的说出人与天的关系。

心理学家保罗?普鲁依塞说( Paul Pruyser )︰「宗教就像一

种营求者,在有人喊救命的情况下挺身而出。」

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与探索,在美国与欧洲等等先见的心理学国,

几乎与一般心理学具有同样的历史, 斯坦利?霍尔( G. S. tanley

Hall )曾在哈佛大学主持一个公众讲座, 推动宗教心理学的核心问

题,也培养出许多宗教心理学者,还创办出「宗教心理学杂志」,这

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大约是公元一八八一年,然后在一九○七年心

理学大师佛洛依德发表了一篇「宗教仪式与神经症」混为一谈,在他

往后的一系列文章中,确立了精神分析研究宗教心理学的一大门派与

传统,一直到一九五○年代的宗教心理学研究,通称为「古典学派」

,戈登?澳尔波特( Gorden Allport )把宗教心理带入一个新领域

,个人与宗教的互动成了新主轴。

宗教的探讨,严格来说应该是「人」的调查。它是人类能力「

有限性」的终极寄托。

宗教如果抽离心理的意涵,将没有太大意义,也许我们应该相

信,宗教本身就是一门心理学,或者说心理学只是宗教的假托之一,

宗教在某种向度上可以解决心理学的不足,例如生死大事、大自然的

恐惧等等。

宗教是「生活性」、「必要性」、「人性」、「心理性」、「解

迷性」的学问,我们不能老以看待原始宗教的迷信、轻视与落伍解题

宗教。在宗教心理学落后一百年的台湾,心理学家有权为与我们生活

贴近千年的宗教,加入心理学的佐料,把宗教从信仰的角色与避难的

场所,转成宽心的绝学。

如同西方的宗教心理学的前辈所言,人的本性中原先就有一些

缺陷、局限与不饱满之处,这正是宗教心理学家极想努力思考克服的

。温思顿?金说( Wiston King )︰「脆弱与不确定使人更加感

受自己的不足, 然后宗教介入调合。」

从「众生皆佛」的理念中

可窥见一套悟与修的自助模式

彻底承认自己或生命的局限性是可怕的。

如果仅仅看到人的局限性,而忘了超越的话,那就会产生绝望,

超越人的有限性的最大指望在于,发现一条无限的管道,了解人本主

义与存在主义的内涵。

信仰便是一条高深的路,透过宗教的依托,创造涅盘的思惟,

接受有限性,与有限共存,这样的超脱,可以使人即使面对灭度的难

题时,也能如广钦和尚一样,说着「没来没去没代志」,在精神空虚

、心情晦暗时,转成亮丽光明。

宗教是什么?

我深信宗教的本质是心理学。

法国的心灵大师雷尼尔说得好︰「宗教是人类心灵与神秘心灵

纽带相连而成的生活制约,宗教使心灵对神秘心灵心悦诚服。」毕竟

宇宙实在过于浩瀚了,即使人类穷其十世也无法窥其堂奥于万一,人

类对宇宙的不解,宗教正巧能解。

如果说西方的心理治疗体系是一种「他疗系统」,或叫「他助

体系」,东方的佛学系统应该算是一种「自疗系统」,从佛家的「众

生皆佛」的理念中,可以窥见一套「悟」与「修」性格强烈的「自助

模式」。佛教徒并不依靠普通的祈祷,也没有兴趣了解生活的苦业来

自何方,他们把世界当做一个既成的事实,全心全意寻求解脱与超越

之道,佛陀不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神,它只是导师,教导众生依照自己

或自己的沉思默想,亦即所谓的禅那或禅定。

佛陀仅仅被认为是位「智能的人」,虽然佛陀也有自己的佛寺

,被顶礼膜拜着,那只是一种虔诚的敬意,没有神化的味道,佛陀其

实是众生的化身,它以一种「活着的存在」来示范某种「众生皆能」

,于是奇迹变成信手拈来的事,所有在佛陀身上可能发生的事,都能

在众生身上应验。

欧登伯格( Oldenberg )说︰「佛教最自豪的成就应该是,

形成一种自己解脱自己的超脱之道」、「并且创造出一种没有神的信

仰,用沉思来另觅蹊径」。

对于我的宗教心理学轮廓,起源的相当早,大概是在一九七五年

考大学前的佛寺体验,说是体验应该有些牵强,而是一年二个月的住

宿经验,或叫「心灵出家」,在那儿的所有作息皆与师父同,梵音木

鱼,青灯古剎,素食淡饭,腾空心灵,将灵台翻转出一种智能。偶尔

与师父一起诵经,也有意想不及的效果,晚上是我的禅坐时间,一阵

纷纷杂杂之后复归平静的感觉,让我见识到禅的神妙,又有一位失心

的师姐,在入寺半年之后,心结顿开,事后,他以「用佛疗心」解释

这串经验,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有趣的礼物,让我在学了心理学之后

的第七年,突然想到谈心的佛学与用心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菲浅。

禅修成了修行的开端,它使我介入波光邻邻的思惟中,跃动、跳

脱,然后复归平静,寺中的师父成了我的当然老师,他们无法教我考

大学的知识,但却传授给我一生的智能,生活的方式,悟道之路,如

何观照、如何割舍、如何当下、如何清心等等,那一刻的所有经验,

我只是放着,一直到十多年后才渐次发酵,成为一种可以用的修练,

它已不再是一件袈裟、一个钵、一个梦的事,而是一套宽心的学问。

持续的读、问、思、想、看,把我的经验与领略,串成了视野

、启示与觉醒。

有人常问︰「心理学家会不会生气?」

这个问题缺乏人味,我会回答说︰「我是人」。

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是人就有喜怒哀乐,盛怒不可免,伤心不

可免,恐慌不可免,没有人有权不掉入不快乐之中,但禅修却提供了

一个与自己的灵台沟通的机会。

还原 正是人心改变的前端

在西方的心理医学出现了大大的瓶颈之后,他们反倒求助于东

方的心灵学,他们终于承认,西方的心理学比较偏重于医病的角色,

与东方的医心立场有所差异,那一刻的心理学不应局限在医疗的定位

,而是使人「开心」,这正是宗教的本质,始于一种对人的关爱。涉

及的重点在于,我们疼惜了自己什么?我们又为自己做了什么?我们

又为别人做了什么?

精神修行让我们重新面对心理底层的神秘体质,庄子所谓的「

坐忘」,也是佛家所说的「忘我」,也正是「空」,空不是虚,也不

是无,而是有的化形,就像钵的实体与虚体的关系一样,唯有用禅定

走进空虚的真实面像,才能感受到有的真实。

房子最可贵的地方正是「空」出来让人住的空地,杯子用「空

」出来的地方盛水,车子用「空」出来的地方载人。

有位学禅多年的「老」朋友来找我谈禅,他说打禅的感觉真好

,在「空」出来的位置里,填满欠我钱的那些人的档案资料,这显然

是对空的误用与误解,没有把自我中心、物化、愤怒、欲望连根除去
佛学与心理学:宗教中的宽心术



佛家实际上在教人从忘我中发现「真我」──认为最实在的自己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兼佛学讲师杰克?伊格勒( Jack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607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

原文地址: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作者:小杰最近在看达人秀,看了乌达木的那段后,总觉得声音有点耳熟,上网查了查,晕...不论网上还是贴吧里,一片乌烟瘴气,谩骂声,争吵,一个个刺眼的标题令人心烦!其实,一直不相信他是假唱,先不说他只是个孩子,唱这首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 我的母亲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2012-05-24 14:00 作者:李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胡适北大自由主义摘要:内战将中国知识分子迅速推向两极化,不归于杨,则归于墨。两条道路,两种前途,摆在所有人面前,中间再没有回旋和中立的余地。北大校长“天晴

心路独舞:周末看花:困境中的阳光

佳文共赏:心路独舞:周末看花:困境中的阳光2013年06月08日 07:38晨雾 / 转帖最近发生的《那些到美国后彻底颠覆了的概念》一文的再次被剽窃盗版,重新勾起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全部苦涩,在我艰难的维权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新浪这个叫“晨雾”

声明:《佛学与心理学:宗教中的宽心术》为网友金牌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