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儿复兴!富士X-Pro1评测报告 文艺范儿

关于富士X-Pro1我几乎无需准备什么开场白。早在X100出来的时候,所有媒体和消费者都在问:可换镜头的富士机器到底在哪里?而富士方面的表态其实也很光棍:我们知道富士X100的最大局限就在于不可换镜头,我们以后会把这个局限“解决掉”的。于是,富士X-Pro1的出现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由于已经有了X100的铺垫,所以对于这款新机的整体外观设计也基本没有悬念——他们肯定是要搞一台样子复古,和X100一样充满文艺范儿的机器出来的!

我查看了下PChome的文章库,我们是在2007年1月对富士S5pro做的评测,而这款见证着富士与尼康合作关系的经典数码单反实际是在2006年发布的。当时这款产品一改S3pro机身性能平凡,做工相对粗糙(实际就是把尼康F80胶片机身修改下)的特性,采用了当红的尼康D200机身加上富士独有的SuperCCDSRPro技术,因此一炮打响。尽管这款产品的价格要比尼康D200更高,但是该产品凭借其出色的机身性能和优异的画面品质而广受消费者好评。这款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型摄影工作室,特别是人像摄影工作者手中的利器。但是在富士S5pro之后,富士方面也感觉到了与尼康进行机身合作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得到新机身的时间要看尼康方面的眼色,再加上机身二次开发的时间,富士DSLR推出的时间几乎至少要比尼康晚一个发布季;同时,由于富士机身不得不采用尼康镜头,这虽然拉动了尼康尼克尔镜头以及相关第三方镜头厂商的销量,但对于富士而言本身却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要知道,可换镜头相机的利润点并非在于机身而多在镜头上,富士采用尼康机身开发新机,多少有一些为他人做嫁衣的意思。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富士停止了与尼康在单反机身上的合作,转而一门心思的转向消费类DC的开发。虽然富士凭借自己在感光元件上的优势地位,连续开发出多款采用EXR技术的消费DC精品,但这也掩盖不了因为缺乏新品,富士在中高端数码相机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的事实。所以,当富士推出X100并宣布将重新打造一个走中高端路线的X系列后,消费者与媒体的热情立即被重新点燃,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在经历了两款出色但在市场上并不算火爆的X系列消费DC(X-10/X-S1)后,富士终于隆重的把X-Pro1、全新的XF卡口以及三款新镜头一并推向市场。

上面四张图是今年2月我去日本横滨参加CP+2012大展时在富士展台看到的景象。当时富士把整个展台用X系列的黑色调装饰起来,而整个展厅面积至少有一半位置是被X-Pro1所占用。在展台两侧,我们可以看到两张早先放出的,很有名的富士X-Pro1样张以超大幅面冲印出来(铁道夜景和人像),用以证明富士对于X-Pro1画质可以媲美全画幅135单反相机的信心。由于日本参展观众习惯于排队依次体验新品,因此在富士展台前想要亲手体验一下X-Pro1的观众们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人流最高峰时,平均每位观众至少要排上45分钟的队伍后才能有机会与X-pro1亲密接触。而当天在整个展厅内,富士、奥林巴斯(E-M5)和尼康(D800/D800E)展台前长长的等候体验队伍也成了CP+2012一道格外鲜明的景色。

{FY富士X-Pro1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FY}

我们还是把话题回到富士X-Pro1身上来。我的这篇评测的标题是“文艺范儿复兴”,这自然就是要从富士X-Pro1的外观设计说起。我这里有张富士X-Pro1与X100的合影,这两个哥们虽然一黑一白,但造型看起来却有太多相似之处。事实上,尽管富士的这款新机也属于“可换镜头无反光板”设计,但富士并不希望媒体用“微单”这个名字来称呼它。因为富士X-Pro1的确一点也不“微”,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体积来看它就是一台极其标准的数码旁轴相机。

富士方面当然会暗搓搓的希望消费者们把X-Pro1与昂贵的徕卡M9系去做比较:你看,我们的机身也很复古很徕卡,而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亲们你还在等什么?但是我还是免不了会为当年爱普生的那台R-D1唏嘘一把。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EPSON就推出过一款同样造型复古(指针式表盘)的可换镜头旁轴数码相机R-D1。只可惜在那些年消费者们还刚刚开始为价格逐渐走下神坛的数码单反们而着迷,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台无论外观还是操作都很“老旧”的旁轴产品。再加上那台600万像素的相机售价超过30000元人民币,所以该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激起什么响动就很快销声匿迹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只能感叹R-D1生不逢时。要是R-D1能在如今这个复古风劲吹的年代推出(当然像素得上到1000w以上),估计其命运就会大不一样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富士X-Pro1的正面外观。很多国内用户(包括我)腹诽富士为什么不给X-Pro1弄一个类似X100那样的亮骚的银色外观,而是采用这样低调的全黑配色。我估计河源洋先生(富士X系列的开发负责人)会满心委屈的说其实把印模压铸的镁合金顶盖弄成黑色很困难,而且黑色还是高级专业机的代表色,你看我们把X100的限量版都弄成黑色的,为什么大家就不能体谅我们的苦心呢?我只能“啊哈”一声:河源先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俺们当众固然是有人把X-Pro1拿来干活的,但更多的人其实会带着亮骚的心情选购X100和X-Pro1的。对比银光闪闪的X100标准版,黑乎乎的X-Pro1实在是太低调太闷骚鸟,不够吸引眼球的说。。。

整个富士X-Pro1机身正面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全新的X卡口与蕴藏其中的富士X-TransCMOS。先来看卡口,富士方面宣该卡口是为了未来X系列相机的不断发展而准备的,因此在其设计中采用了很多特殊的工艺。比如为了配合超短法兰距以及减小机身厚度的目的,富士X卡口的采用了薄型金属设计。为了保持足够的强度,对比其他卡口,该卡口用了六枚而非四枚螺丝来紧固卡口接环与机身的连接,且每一组螺丝(2粒)的位置也是经过严格设计的。按照富士的说法,这种定位于卡口卡爪左右两侧的螺丝将会提升整个卡口的结构强度。

可以说,富士X-Pro1机身最大的卖点在于其开创性的X-TransCMOS。这枚依靠独特的6*6排列而实现无需低通滤镜也能有效减少画面摩尔纹的感光元件,便是富士敢于喊出:画质凌驾于全幅单反的诀窍所在。有关富士X-TransCMOS排列秘诀的文章我们之前已经写过很多,主要问题可以依靠下面这组对比图片来说明。图片上方是常规拜尔4*4排列的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由于这种红绿蓝排列很有规律,周期性很强的布局方式在拍摄诸如百叶窗之类规则纹理图像时很容易出现条纹和螺旋纹式的干扰(摩尔纹),所以厂商不得不在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插入低通滤镜来打乱光线射入的角度。当然,插入这样的滤镜显然是会对画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富士方面则采用新的6*6为一组红绿蓝乱序排列方式解决了画面容易出现摩尔纹的问题(并非完全根除而是极大的减少),因此无需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插入低通滤镜,因此也就能够将画质(主要是对于细节的解析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市场上打依靠去除低通滤镜以提升画质主意的厂商并不少,比较典型的是徕卡和宾得这两家采用柯达CCD的厂商。他们在M9/645D上的做法很简单也很光棍:老子就是不用低通滤镜了,摩尔纹你爱咋咋地吧!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对这两款相机搭配好镜头后的画质赞不绝口,而对于其相对容易出现的摩尔纹问题只能想办法靠摄影师的拍摄角度调整以及后期方法处理掉算了;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是尼康D800E,这款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它没有低通滤镜,但后来才得知它实际是有一块“没有低通滤镜功能的低通滤镜”。厄,这话说的很拗口,但实际情况的确是如此。相比徕卡和宾得,尼康D800E的做法从理论上而言效果可能会弱一点(毕竟物理上还是存在一块滤镜的)。顺便说一下,尼康方面对于D800E的定价要比D800高300美金,当时他们的答复是说因为D800E产能小,成本略高。后来我听说他们在D800E包装内将会附赠原本收费的尼康图形处理软件CatpureNX,让摄影师用软件的方式来消除掉可能出现的摩尔纹,这也算羊毛出在羊身上吧?

总之,对于这个摩尔纹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富士用一种新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式搞定了困扰其他厂商很久的“消除摩尔纹”与“低通滤镜影响画质”的两难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富士这么多年在感光元件设计上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我们要对富士在技术上取得的这个突破表示赞赏和感谢。

另外,我们观察富士X-Pro1与X100在机身正面的造型差异可以发现,富士把X100上的内置闪光灯取消了(专业机当然要用外闪了),而在这个位置上放了一个亮度挺高的LED对焦辅助灯;另外,原本手柄朝上直立着的混合取景器切换拨杆现在变成了手柄朝下。这主要是和机身体积发生了变化,向下的拨杆更方便用户操作的关系。还有,富士在X-Pro1正面放上了对焦模式选择拨杆,用户可以在这里选择相机是进行单次、连续和手动对焦。我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拨杆的阻尼设置的有些偏小,放在这个位置上又很容易被手无意识的误触到。我在使用X-Pro1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发生过两三次AF失灵的情况,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小心把单次对焦S拨到了手动对焦M上。

{FY富士X-Pro1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二/FY}

在机顶部分,无论是按键布局还是功能都与富士X100相当。请注意,尽管富士X-Pro1的快门速度拨盘上只有有限的几档快门速度,但实际用户可以通过拨动机身后的左右拨盘来细致调整快门速度。另外,在默认状态下,FN键的功能为ISO设定。我想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富士X-Pro1机顶中央位置热靴左侧有一个焦平面标记,该标记表明了感光元件在机身内的位置。可以看出,尽管富士X-Pro1采用了比索尼NEX系列更短的17.7mm法兰距(NEX为18mm),但这个特性并没有能在机身厚度方面表现出来。相比之下,索尼NEX系列机身的焦平面标记都在紧靠机身后侧LCD附近,也就是说感光元件背后的空间极小,这样就能有效的缩减机身厚度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富士X-Pro1的机身厚度相比NEX要厚许多呢?我想其独有的混合式取景器可能是导致富士X-Pro1机身相对较厚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说。

我这里又一张富士X-Pro1与X100机顶铭牌位置的合影。两款相机顶部的铭牌一黑一白,对比鲜明。坦率的说,我也觉得X100那款用人工手动填入黑色釉料的铭牌要比富士X-Pro1更为漂亮精致(顺便可以看看X100的焦平面标记的位置是多么的靠后)。有很多用户在看了富士X-Pro1实物后感觉没有X100那样精美,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喷上黑漆的镁合金机顶+白色油漆logo的组合看起来不如X100精致。而且在富士公司logo下原有两行小字(混合取景器、EXR处理器)也被取消了,实际上这两行字在视觉效果上也有一些点缀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机背部分。机背后面的功能按键与X100基本类似,只是部分按键比如回放键、取景模式键改动了一下方向。比较重要的改变包括:取消了机背四方向按键旁的拨盘,功能直接使用放大的四方向键和OK键来实现。当然,由于放大了OK键的面积,在X100上容易误触的情况消除了;新增加了一个Q快捷键,该键可以让富士X-Pro1用户快速调节机身状态和调用个人参数设定。这个键不免让我想起了当年富士机身上那个蓝宝石般的F快捷键,用起来的确非常得心应手。

再来看看取景器,我不得不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所谓富士X-Pro1取景器没有屈光度调节功能的谣传是真实的。富士方面明确在富士X-Pro1说明书上写着,如果需要屈光度调整功能,请额外购买第三方如推荐的确善能(COSINA)屈光度取景器。在富士X-Pro1取景器上自有螺纹可以连接这类第三方取景器。

有关于本机取景器与富士X100机身上那款混合取景器的异同点,我想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

1、两款取景器都可以即显示光学取景画面,又可以切换到EVF取景画面;

2、对比X100,富士X-Pro1的取景器LCD显示面板是在取景器棱镜底部而非侧面,且遮蔽外部光线的盖板从原来的上下运动改成了左右移动。实际各位没有必要太了解两者的差异,富士的做法只不过是让这个混合取景器在增加功能的同时体积做小一点;

3、富士X-Pro1取景器里多了一片放大透镜,可以根据使用的镜头不同适当的放大画面中心部分取景框画面(见上图)。这样即使是从18mm镜头换到35mm甚至60mm镜头,光学对焦框内的画面也不至于变得太小而无法看清;

4、必须说明的是,这片放大透镜的放大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它也只能显示两种固定的倍率。因此,在应对未来X卡口新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时,光学取景器的适应力可能不如EVF那样大。按照富士的说法,遇到变焦头和长焦头,大家还是EVF的干活吧。

稍后我将会用一段视频来向大家讲解富士X-Pro1的取景器特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富士X-Pro1的混合取景器在使用中依然能给我在使用X100时那种强烈的科幻感(类似HUD),而纯玻璃材质且带有EBC涂层的放大透镜也不会对取景画面带来怎样的影响。尽管光学取景器的限制会比EVF大一些,但我相信,只要用过富士混合取景器的用户就肯定会“中毒”,从此怎么看EVF怎么不顺眼。

机身左右两侧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一边是hdmi和usb端口,另外一边是闪光同步端子。受到时间限制,我还来不及在摄影棚内使用这个闪光同步端子搭配60mm微距镜头拍摄样张。不过我已经看中了我们家电同事桌上新买的几尊清凉手办,下周找机会好好的拍摄一下让大家过过眼瘾——你懂的。:)

机身底部的是电池仓和存储卡仓一体化设计。富士这次采用了一块新规格的NP-W126电池,容量就是1260毫安。按照官方说法,一次充电可以拍摄300张照片,如果采用节电模式(纯光学取景)则可拍张数还要更多一些。但从我个人使用角度来看,也的确就是300张上下的命了。所以对我而言,富士X-Pro1只用一块电池是肯定不够的,我一定会多备一块电池在身边才觉得安心。

最后还要老生常谈一下整机重量问题。其实这个我在以前的X-Pro1评测中已经谈到过,我对于徕卡M9那样靠一块黄铜底板增加重量的做法是不感冒的,最主要是颈椎和手腕都受不了。目前X-Pro1加镜头的重量我觉得正合适,好歹人家也用了昂贵的镁合金,就是为了能减轻点重量。

什么?你就是喜欢重一点,压手一点的?你就是喜欢银白色而不喜欢黑不溜秋的?好吧,河源洋先生给你一张餐巾纸,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FY富士的可换镜头战略与当前产品/FY}

当我在拍摄这部分机身图的时候,富士方面只给到了我XF 35mm F1.4 R这一支镜头,而XF18mm F2R广角以及XF60mm F2.4 R Macro微距头没有来得及拍摄图集。因此我暂时将只用这一枚35mm F1.4R镜头来说明富士XF可更换镜头的一些特性。

首先,富士对于自己的富士龙镜头尽量采用玻璃材质,而在对于XF镜头设计时还遵循尽可能紧凑、便于携带的思路。从目前来看,富士的这三款镜头都拥有体积小巧,前组镜片口径不大,后组镜片口径很大(相对于其他品牌镜头)的特性。

富士方面认为,想要提升画面质量,就必须让感光元件尽可能多的获得垂直入射的光线。而想要达到这一点,镜头后足镜片就需要尽可能的贴近感光元件,距离越短越好。但这种极短后焦距(后组镜片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则会容易造成感光元件边缘入射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必须把镜头的后组镜片口径做的越大越好。。。

由此,根据富士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图例来看,他们认为极短的17.7mm法兰距还无法彻底满足他们对于让镜头后组镜片尽可能贴近感光元件的初衷,所以富士的开发人员在卡口方面动作脑筋:比如加大卡口开口部,使镜头后组镜片可以做的足够的大;比如让卡口在表面以下还能内嵌很深,使得镜头后组镜片与感光元件之间的后焦距缩短到惊人的11mm等等。

实际上,富士的这种极短后焦距+大口径后组镜片的设计在X100上已经体现过了。只不过由于X100采用固定镜头设计,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看到这一幕而已。如今手拿前后组镜片口径差不多大小的富士龙XF35mm F1.4R,你不得不感叹作为一家光学老厂,的确是有明白人的。毕竟,提交小巧的大光圈镜头正是我们如今特别想要的镜头——在微单/数码旁轴领域,我们对这类镜头的期望远远大于那些大变焦镜头或者光圈偏小的长焦头。奥林巴斯和索尼的同学们,请好好听听这段话!

如果不是看了富士的官方资料,我也不知道原来富士龙XF镜头对于镜头内每一片光圈叶片的边缘形状也是精心设计过的。这些叶片的边缘并非标准圆弧形而是特别修成一个角度以保证在任何光圈下叶片孔都能接近正圆型(这是完美的光圈形状)。另外,每一篇叶片的边沿也故意被削成斜面,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光线在叶片边缘产生不必要的反射,导致镜头内出现眩光和鬼影。。。好吧,这种地方你们都想到了,佩服!

按照富士公布的XF镜头规划,我们将会在今年看到一款超广角定焦和一款标准变焦镜头。而在明年,我们还两款定焦头和两款变焦头可以期待。值得注意的是,富士的定焦头基本都是大光圈设计,而变焦头则一律采用F4光圈且带有IS光学防震机构。给我的感觉是,富士想控制变焦头的体积,因此不得不采用小光圈+IS机构的设计——特别是那枚70-200mmF4 IS长焦头。诶?这货不就是佳能的爱死小小白吗?

另外,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富士龙XF镜头手动变焦依然采用电动方式而非机械方式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用电动方式毫无疑问可以简化机械结构降低成本缩小体积,这是符合XF镜头开发初衷的。而且,XF本身就全都是AF镜头,使用到手动对焦的可能性并不大,富士没有必要为了这一点所谓手感需求而特地去弄成机械式手动对焦环。至于有些用户特别想要享受这种慢慢手动对焦的乐趣,那么大可以选购一个镜头转接环到富士X-Pro1上,然后换上你的宝贝手动头去慢慢体味其中的乐趣吧。

最后,还有一个额外需要提及的地方那就是目前三款镜头搭配的遮光罩都是全金属制成的,而且样子挺亮骚。我喜欢!

{FY富士X-Pro1菜单功能与多重曝光/FY}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富士X-Pro1的菜单设计。

可能是因为X100的菜单布局被诟病太久,所以富士方面终于把那个让人头痛不已的两段式菜单改成了如今的模样。首先,令人烦恼的把ISO设定和ISO自动设定放在两大菜单内的尴尬局面已经修正掉了(其实X10时就已经好多了)。而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的锐度-中度锐化 也改成了地球人都看的懂的 锐度 +1表示。

由于富士X-Pro1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相机使用经验的人群设计的,因此它在机身内最多允许用户记录7种不同的参数设定。每一组摄影包括用户使用的胶片模拟种类、色彩/锐度方面的细致调节参数、常用的感光度范围等等。我自己就记录了三组不同的参数,比如专门用来拍摄人像而用的色调柔和的参数、专门拍摄风景的在锐度和对比度上都大大加强的反转片参数等等。

所以,这里就遇到了前面我们所说的机背后面新增加的Q键了。在按下Q键后,用户能够快速的对机身各类拍摄参数进行调节,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自定义的模式中进行快捷调节。我个人很喜欢这个按键,操作起来的确很方便。而通过观察这个菜单,你也就基本了解了富士X-Pro1用户自定义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此外,根据报道,富士正在开发M卡口镜头的转接环而上海一家附件厂商也已经开发出了多款富士X-Pro1使用的老镜头接环。对于这些没有焦距参数给机身的镜头,相机建议用户自行选择和输入镜头焦距——前面几种是比较常见的老镜头焦距,后面用户还可以自己设定焦距参数。

富士在X-Pro1发布会上特地花费了不少时间向大家说明其多重曝光的神奇之处。其实这个东西很好理解:既然你可以把线框数据等内容投影到光学取景器上,那么把两次曝光中的第一张拍摄画面以半透明的方式投影到光学取景器上也并非难事。

于是,我们就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比如我先打开富士X-Pro1的多重曝光菜单,先对准我办公桌上的飞机模型咔嚓下第一张。接着在我的光学取景器上就出现了一个影影绰绰的飞机轮廓(其实就是刚刚拍摄的那张照片)。

紧接着,我端着相机跑到窗口,把镜头对准窗外的建筑群。这时候透过光学取景器看到的画面就是建筑群(实景)+飞机(前一张照片的半透明回放),也就是下面这张图上的显示效果。这样,我就很容易能够拍摄出一张飞机飞过建筑群的画面,而且还可以很自由很精确的摆放飞机在建筑群上方的角度和位置。

富士的这种多重曝光功能从原理上来说的确非常简单,只能算是混合取景器的一个附件功能而已。但正是这种可以在光学取景器里看到上一张曝光图像的特性显得非常神奇(用EVF实现这个功能很简单,但在光学取景器上的确是第一次见到),而且这样一来,多重曝光景物叠加的成功率也大为增加。不过我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富士X-Pro1的多重曝光只能实现2张的叠加,而且也无法调整两张照片之间的光线明暗比例,单纯从多重曝光功能角度来看,富士X-Pro1的这个功能也是比较初级的。

{FY富士X-Pro1的视频介绍/FY}

千言万语,不如用一段视频来说明。这段视频足足有23分钟长,说得我口干舌燥,其中可能有一些错误,敬请大家谅解。

我已经邀请我们视频部门同事帮我录制了一段视频,主要就是把前面有关富士X-Pro1外观、机身功能设计、取景器设计、菜单设计等部分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再现了一遍。同时,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富士X-Pro1的AF对焦速度问题进行了现场验证。根据视频中展现的效果,本机的AF速度明显优于X100,但对比奥林巴斯/松下等以高速AF对焦见长的M43机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FY富士X-Pro1感光度画质测试/FY}

由于我拿到富士X-Pro1的时间还很短,暂时来不及进行评测室环境内的感光度测试,因此我只能先请出我家小刚度同学来做一些模特,向大家展示一下本机在高感光度方面的表现。以下样张都可以拖拽到新窗口内观看1200px大图,文章后还将会有100%原始尺寸样张的打包下载。到目前为止,本文内的所有图片都是采用富士X-Pro1和富士龙XF35mm F1.4 R镜头拍摄的。

这三张照片(包括下面猫眼部分的局部放大)的感光度分别是ISO800、1600和3200。我个人看不太出ISO800/1600下的画面差异(曝光亮度因素不算在内),主要是观察画面在降噪方面的表现,两者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不过在ISO3200下,我们会发现画面的锐度有所下降,细节开始减少,但令人高兴的是画面中伪色信号极少,纯净度依然很高。

下面这张图片与它的局部是在ISO 800下拍摄的。事实上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搭配XF 35mmF1.4 R镜头所设定的ISO自动上限(白天)。在ISO800感光度下,画面的纯净度与细节表现可算的上是完美。也许你会说画面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颗粒感,但我觉得这种颗粒感与高感光度噪声杂色颗粒感觉并不同,反而可以很好的体现出X-Pro1画面的胶片质感。

下面还有一张小刚度在ISO3200下的画面。拍摄时,房间内的光线亮度非常低,除了一小盏床头灯外,小猫身上的白色光线都是靠一台放在它脚边的平板电脑屏幕带来的。此时,尽管富士X-Pro1的对焦速度下降明显,但只要画面中还是有对比(我对准了小猫脸部的黑白花纹边界),那么AF对焦依然能够较为准确的完成。而这张照片尽管画面的整体锐度不高,细节被降噪程序磨去了一些(我当时把降噪设定在标准)但画面纯净度依然很好。而且很多相机在高感光度下容易出现的色彩饱和度下降问题,在富士X-Pro1上也并没有出现。

我这里还有一张在极端高感光度ISO12800下拍摄的小猫照片。个人感觉虽然画面中有蓝紫色与黄色的伪色讯号出现,但画面也并没有达到“完全没法看”的地步。在原图缩小后画面勉强也有那么一丁点的实用性(我个人对于ISO要求比较高)。

由于还没有做评测室内的ISO测试,而且我的高感光度样张拍摄的还不够多,但是结合之前富士X-Pro1发布会上拍摄的不同感光度样张以及这次拍摄的效果,我们还是基本可以认为:

让富士X-Pro1与新135全画幅旗舰比拼高感光度性能可能还有些勉强(富士说媲美全画幅主要也是谈无低通设计带来的画面细节表现),当然你要硬是拿好几年前的那些老全幅机型出来比也就没意思了。但是,富士X-Pro1在高感光度下的画质并不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ISO3200的画面完全可用且色彩保持、纯净度都相当良好。我曾经说过,只要富士X-Pro1的高感光度表现能够与X100达到统一水准我就能接受(富士X100的高感性能超过佳能1100D,接近尼康D700。而新机像素从1200万提升到了1600万),而目前状况来看,富士X-Pro1在这方面的得分是不错的。

{FY富士X-Pro1实际拍摄感受与样张 一/FY}

下面要放几张使用XF35mm F1.4R拍摄的样张。所有画面都只是在原图基础上resize而成,没有做过其他任何后期处理。拍摄的场地是我们熟悉的田子坊,那边既有建筑人文,又有微距特写,有时候还能蹭蹭别人的软妹纸。。。

开篇这两张请看细节。由于我们没有尼康D800和D800E这样同样构造仅仅是在低通滤镜上有所不同的两台机器做对比,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尽管会认为富士X-Pro1的结像很锐很扎实,但这当中有多少是与取出低通滤镜有关系?这一点并不容易说。但是我们却很容易通过观察画面中心和边缘部分的画质来判定这枚大光圈定焦标头(等效距离约为53mm)的确是一枚画质非常出众的镜头。

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画面左上角的砖墙还是右上角的绿叶部分,你在这张F6.4光圈拍摄的画面中既看不到边缘细节模糊的情形出现,也找不到高光边缘的紫边现象。富士在这枚镜头中仅仅采用了一篇玻璃非球面镜片,也没有说里面加入了ED镜片,却能够得到如此出色的画面效果,这只能说富士龙镜头果然名不虚传。

下面这张照片是逆光拍摄的,一点点飞扬的灰屑在金色的阳光中缓慢飞舞。身穿深色大衣的女孩与周边色彩各异琳琅满目的商品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由于拍摄时光圈相对较大F2.5,因此画面中的景物有比较明显的前后景深差异,整张照片带有一种自然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看过细节再来看曝光宽容度。富士相机一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格外优异,其实你观察第一张样张就能发现天空中那抹淡淡的蓝色而非纯白一片。而下面这张点状高与完全背光的建筑照片,则能更好的展现相机高达400%的动态宽容度效果。

还有这种看起来明暗对比并不是最强烈,但也同样经历阳光直射高光-完全没有光照暗部的对比。请观察在最高光部分花盆上的纹理细节,再仔细检视螺旋楼梯底部的弱光部分。尽管我本人是一名奥林巴斯的爱好者,但面对这样的画面我也不得不承认,M43无法在直出JPG时表现出这样出色的曝光宽容度——更不用说画面中心那片叶子上的绒毛分明就是在诱惑你——这便是去除了低通滤镜后的画面解析力。

我还有两张在逆光环境下拍摄的样张:牛头马面与蹭拍的漂亮妹纸。两者当然从美学角度上天差地别(汗),但请观察他们共有的。。。毛发部分(别打我)。第一,请看看发丝间是否有摩尔纹出现;第二,请再次领略下富士X-Pro1精准的测光与曝光宽容度;第三,则是观察一下画面中的各种细节刻画;第四,则是看看在侧逆光环境中,镜头是否出现了眩光或者鬼影现象。

{FY富士X-Pro1实际拍摄感受与样张 二/FY}

前面一个分页展示的是35mm F1.4 R在细节、曝光宽容度、逆光下的表现,下面我们来看看焦外与色彩表现:

先看焦外。前面已经谈到富士是如何精细的设计镜头内每一片光圈叶片的弧度,以保证他们在不同的光圈下都能尽可能让光圈是一个正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使得相机呈现出来的焦外效果的确不错。这里放出的三张照片,两张F2,一张F3.2(第一张),光圈被没有达到全开的水平,但只需看一眼缩略图,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其均衡自然的焦外效果会让你难以释怀。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这样的画面时,富士X-Pro1的AF准确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的确在速度上比不过M43机型,但也并没有网上传说的拉风箱或者对焦出错。

另外三张照片是有关色彩。富士相机同样在色彩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记录,特别是从S3pro开始引入的胶片模拟模式,使得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也能够有近似传统胶片的色彩表现。当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富士的Velvia色彩饱和度太高且反差太大,所以我们会喜欢口味清淡一点的ASTIA或者Provia。下面第一张照片是采用标准的Provia模式拍摄,而其后两张则采用ASTIA,不过我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色彩饱和度上增加了一档同时在高光部分则特意降低了一档以保证高光细节。

文艺范儿复兴!富士X-Pro1评测报告 文艺范儿

其实无须多说,这两个分页中的所有样张都可以证明富士X-Pro1是又一款在色彩方面表现极其出色的数码相机产品。无论是你口味清淡或者浓郁,富士X-Pro1内置的胶片模拟+色彩饱和度、锐度、高光、暗部等调节选项几乎可以调整出无数多中不同的画面效果组合,而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调出自己想要的画面风格。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这一切实际都是建立在富士X-Pro1(目前是与XF35mm F1.4 R镜头组合)拥有出色的解析力、良好的高感光度性能、优美的焦外柔化基础上的。

以上所有图片的原始样张,打包下载,请访问:

http://stream.pchome.net/2012/digi/0318/X-Pro1sample.rar

问题是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拍到,没有写到。

所以,对于富士X-Pro1的评测部分我还将做以下内容:你想知道富士X-Pro1中新增加的两种专业负片模式的色彩表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觉得如果采用RAW格式+软件解码得到的画面品质是否会比直出JPG更出色一些呢?除了35mmF1.4R外,你是不是也想知道18mm广角和60mm微距的画质表现呢?你是否认为有关高感光度问题我还应该给出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样张呢?此外,还有6fps的连拍功能、多重曝光、高清视频等等内容还都没有说(拍)呢!

好的,你们的这些要求正是我在下一步想要做的。对于富士X-Pro1的评测并没有终结而只是暂告一个段落。我会尽快的为你们补上以上这些内容,以便让你们能够更好的通过样张来了解这台相机。

{FY对于富士X-Pro1的初步总结/FY}

好的,虽然我的评测还有一些课要补,但我还是想先把总结放出来。因为即使之后有更多样片摆出来,我相信对于富士X-Pro1的评价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优点:

非常出色的机身工艺,良好的材质和精细的加工,漂亮的复古外观;

表现令人满意的X-Trans CMOS画质,包括它的细节、色彩、曝光宽容度和高感光度;

依旧出色令人过目难忘的混合式取景器(何况还带有放大功能和多重曝光显示);

明显改进的AF对焦性能(尽管我对它的期望还要更高一些);

明显改进的菜单布局和操控,特别是Q键的加入;

丰富的自定义操控选项/存储,新加入的两种专业负片色彩模式;

6fps连拍与多种有用的曝光拍摄模式(下一篇中会谈到);

做工精细,设计严密的XF卡口和画质优异的镜头(目前仅限35mm F1.4)。

 

不足:

相对X100比较沉闷的外观,不够精细的顶部铭牌(我们想要有银色版);

容易误触的对焦模式拨杆,相对缺乏阻尼感的机背滚轮(在搭配Q键使用时);

取景器没有自带屈光度调节;

电池性能一般;

相对较高的售价。

你看,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价格问题了。在富士中国正式发布X-Pro1之前,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过所谓一台X-Pro1机身+一枚35mm标头套装价格仅1300欧元的谣传。按照目前人民币与欧元的价格换算,这样一套机器只卖11000元人民币,那显然是很合算的。要知道,现在一台X100也还要7000多呢,难道全新可换镜头机身价格会和X100一样?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尽管你我都不会把富士中国官网上吓人的机身参考价13899元当一回事,但我们也清楚1300欧肯定只够买个机身,而连带这枚大光圈标头的X-Pro1套装价格的确要上到150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对比其他同时期的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的确是高出不少,唯有索尼2400万像素的NEX-7能与之相当。

但是,如果问题换个角度来思考,目前那些价格相对低廉的微单产品在机身材质、做工、性能等方面是否也与富士X-Pro1有明显差距呢?答案是肯定的。富士只要摆出自己的镁合金顶盖、拿出全金属切削的按键拨盘和镜头盖、再让你重新看一眼混合取景器,你就知道我们不能把那些塑料外壳的机器与之相提并论,而一款全金属机身的中高级数码单反机身售价同样也是在万元上下。另外,再看一下画质。我承认凭借2400万像素的大画幅优势,索尼NEX-7+蔡司头组合可能在细节方面与取消了低通滤镜的富士X-Pro1互有高低,但富士在色彩、曝光宽容度以及高感光度方面的表现,也同样会让其他微单产品感到汗颜。更何况,尽管富士到目前只出了三款镜头,但大家对它们的规格都没有什么异议。

对于价格问题,厂商的朋友常常这样“开导”我:你看看徕卡M8/M9什么价钱啊,我们什么价钱啊?我们的机器肯定比徕卡M8好用,画质也肯定不差啊。我点头:是的,你们的机器肯定比徕卡M8好用,画质我也觉得比徕卡M8好,就算去比全画幅的M9起码也有摩尔纹和紫边抑制的心理优势。不过,人家是相机中的劳斯莱斯,是当奢侈品卖的,所以在产品定价策略上这两款产品根本是不同的,定价当然不能跟着徕卡走。

所以,对于富士X-Pro115000元一套的定价,我不能说它定价太过分,但也的确不算平易近人。毕竟同样的价格,论干活论赚钱的话我可以买到性能更强劲的单反了。富士X-Pro1尽管在AF性能上有所改善,无论开机速度还是快门时滞也都很短,但其旁轴机的特性就是快不起来,是带着相对悠闲的心态进行文艺范儿的拍摄的。这款相机,好玩的成份要比好用的成份更多一些,而既然是一款玩意,我这样的俗人还是希望它的价格能再稍微下来一些。下来多少?我觉得那谣传中1300欧可以买一套的定价倒是不错。。。

不过,这个愿望在短时期内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我觉得也不会应在富士X-Pro1这款明显定位在高端的X系列旗舰机身上。其实我们稍微的想一想:1、未来要出变焦头和长焦头了;2、混合取景器不适应这类头,还是EVF好;3、如果只用EVF甚至连EVF都没有而只用LCD取景。。。4、那也别用镁合金了,出一个塑料机身只要保留X-TransCMOS就行了。。。

这样一个没有混合取景器,采用更多塑料材质的机身该卖多少钱?搭配35mm F1.4R的价钱你能接受了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549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英伦范儿,我喜欢 我喜欢作文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原文地址:英伦范儿,我喜欢作者:windflower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华服,不负责锁牢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尔蒙,不负责代入你的情绪,118分钟,它兀自绽放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美丽,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

X10 & X100 比较 富士x100与x10的区别

  我觉得用不着费心费力地去比较x100和x10的区别了,因为这两款相机的市场定位根本不同。x100是装了一只不可拆卸的等效焦距为35mm/f2的定焦头,这种相机是为那些极度追求画质而又嫌单反相机笨拙的专业人士和深度发烧友准备的。一般

范绍增:风流将军,傻儿无敌 - 人物镜像|明宗网 文明6镜像版

范绍增:风流将军,傻儿无敌2009-05-15 16:38:27 来源:明宗网 作者:巴山孤楼 编辑:杨益男人往往好色,有的敢想,有的敢说。解放前,盘踞四川的军阀中,有两位是特别好色,不但敢想,而且敢做,姨太太成群结队。其中一位,是后来去了台湾的杨森。另一位,就是

声明:《文艺范儿复兴!富士X-Pro1评测报告 文艺范儿》为网友老姐的新时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