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课或者巡课,发现学生浮躁的情绪在蔓延。
在初三8上课,安排当堂完成作业,一些学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前几天在初三5班,发现学生午习时进进出出吵吵闹闹。在初二年级,经历了生物、地理会考之后,学生从紧张中舒缓过来,开始嬉戏。而初一学生,一直像长不大的孩子,在楼道、走廊里跳来跳去……早晨值班,在各个年级都能够看到不少学生在教室里赶作业。
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沉稳、含蓄,就如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初三学生中考在即,初二学生快要升入初三,初一学生也接受初中教育接近一年,按道理,学生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我看到不少学生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莫非减负之后,必然会助长学生浮躁之风吗?
有人用“浮躁”一词来概括今天的心态世相,仔细想来,确是一针见血。君不见人世间有多少真善美被浮躁之人轻视,有多少价值观被浮躁之人错位,有多少清澈纯净的心泉被浮躁之人淡漠。
拒绝浮躁,作为学生要做到三点:
一靠正气定力。正气来自心正,心正则有定力。有了这种定力,面对诱惑多多的情势,就不会着急上火、神不守舍,甚至疲于奔命。任凭风浪起,任凭诱惑多,就是不走神,始终做到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远离浮躁。
二靠涵养静气。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诫子书》上说:“夫君子之行,静心修身,俭以养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激励后人的千古名句,每每读之,总是发人深省。在紧张的时空中,面对有形无形的压力,静下来,可使头脑清醒,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把握大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靠知识支撑。知识是战胜愚昧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越是做事心中有底,主心骨不变。越是读书多、知识面宽广的人,越是气质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者鄙视庸俗,抵制诱惑。“读书出佛”,这是拒绝浮躁,清净、安静人生之要诀。
拒绝浮躁,作为教师要做到二点:
一是要有务实的精神。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种精神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纯真和负责。只有教师认真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才能让学生在一种真善美的熏陶中成长,才能感受到世界是需要这种精神的,如果一个教师马马虎虎,对学问不求甚解,那他的这种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是对教书育人的一种亵渎。
二是要及时化解学生浮躁的情绪。耐不住寂寞容易滋生浮躁,从某种意义上讲,耐得住寂寞就是成功,而实际上学生常常耐不住寂寞反被寂寞所伤。一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执着坚定,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