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上之云 司马辽太郎

和大多数我关注的日本电视剧一样,《坂上之云》(坂の上の雲)因为其特殊敏感的题材,估计它永远也不会被引进中国内地市场,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于它的关注和热情。

这部被誉为日本21世纪特别大河剧,有着极多的看点。

它是一部虽然只有13集,但却跨越了三年播放期的连续剧,至今尚未播完;它的原作者司马辽太郎,在生前一再谢绝将此剧搬上荧幕的请求;片中所描绘的明治精神,令如今富足的日本人纷纷反思自己的精神缺失;这部片子里面,还多次出现了许多关于中国的场景,其中的场景让人唏嘘感叹;诸多中国演员也参与了拍摄,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也悄然显身于本片的协作单位之列;这部影片制作精良,场面恢弘,莎娜布莱曼用日语为本剧演唱了篇尾曲,而更加让人欣赏的是另一位音乐制作人的作品;另外,这部片子还让我发掘了许多非正式引进影片的来源。

在看完《坂上之云》这部电视剧的第一,第二部之后,我打算稍时休整下,暂时不看其它的片子了。读读书,打打球,就算发发呆也好。但我发呆的时候,会忍不住想听久石让的那几首曲子《奇跡の時》,《若き精鋭たち》,还有那首结尾曲《StandAlone》。

有两种情况会让你的兴趣暂时转移,一个是你感到厌倦了,另外就是你突然进入兴趣的“真空”地带,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我想这部片子的特质属于后者,据说《坂上之云》的第三部会在今年12月份在日本上映,估计好多日本观众都在此之前感觉到这种“真空”状态,就像我一样。

在介绍这部电视剧之前,有一个词语需要了解——大河剧。大河剧,是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每年一部的历史剧。自1963年至今,是每年日本最重要的电视节目。大河剧篇幅都很长。一般一星期放一集,一共放映将近一年。能进入大河剧组,无论导演,演员,脚本制作者,音乐人,灯光师,服装师,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2009年的时候,NHK推出了一部21世纪特别大河剧《坂上之云》,全剧共三回13集,2009年播放了第一回的1-5集,2010年播了第二回的6-9集,而2011年的年底才能播放最后的4集了。从这部影片的跨度来看,其影响力不同凡响。《坂上之云》小说的作者司马辽太郎已于1999年去世,在他生前的时候NHK曾经多次提出要拍摄这部作品,但是司马辽太郎均予以谢绝,其中一个理由是担心“误解为赞美战争”。直到2004年,在得到他的家属的同意下,这部作品终于被搬上了荧幕。本来原定播放时间是2006年,但当时担任编剧的野泽尚自杀了,就一直推迟到2009年才上映了。

《坂上之云》以日俄战争为背景,以三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来反映明治时期日本的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飞速发展面貌。难能可贵的是,这三个人的经历都有真实史料记载,他们都来自四国的松山古城。秋山真之,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参谋,日俄海战日军的灵魂人物之一,后任海军中将;秋山好古(真之的哥哥),是日本现代骑兵的奠基者,陆军大将;而真之的儿时伙伴正冈子规,则是日本新诗歌的创始者。

如果各位有机会看看日本拍摄的现代战争影片,会发现有两个题材的比重很高。一个是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这是日本永远的痛。另外一个就是日俄战争,也就是《坂上之云》重点描绘的那段历史,那是发生在1904年的事情,当时的日本以小搏大,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然,二战结束前的苏日之战,日本再次被沉重一击,战败后许多战俘被强迫去西伯利亚当苦工不说(这也是另一部影片《不毛地带》的序曲篇),还被苏联占领了北方四岛,至今还是没有归还,这是后话了。

《坂上之云》非常生动地描绘了日本当年是如何奋力发展,向西方学习并引进各项先进的制度与经验,尽管有的地方只是生硬地效仿。秋山真之18岁进入日本海军学校,那时候是1886年,令人吃惊的是,当时的日本军校已经非常西化了。讲解者是外籍教官,教材也是用英文的,纽扣式的西式军装,连午餐都吃咖喱饭,为的是让学员尽早习惯西方的生活方式。而秋山好古就读的陆军学校,也是由德国教官执教,当时的学校干事儿玉源太郎大佐尽管军衔比教官高,也只能当忠实的听众了。

实际上,日本在19世纪末的那段日子,虽然经常被西方人嘲笑为猴子(意即“模仿者”),但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从英国引入了邮政系统和海军建设,从法国引进了警察系统和司法系统,从美国引进了小学系统和国家银行系统,向德国效仿陆军的发展……举一个例子,日本的儿童就学率在1900年就在90%以上,这已经超过了英国了,而1894年这个数字才61.7%.

影片中的好古,真之,子规,这三个人的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秋山好古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从小志向远大,他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做事情要单纯明快。好古在陆军学校读书的时候,屋里只有一个碗,他把弟弟真之接到东京来和自己一起住也如此,以至于吃饭的时候两人只能把这个碗轮流用。好古说,不是我没有钱买碗,但我的精力不在于此,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情就非常不错了,为此我必须将其它事情简单化!

虽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给人非常深的启发。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各种诱惑和物欲让人眼花缭乱,每天能静下来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我想,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单纯明快,将物欲降低,也许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吧。

据史料记载,好古晚年甘愿退役,回到老家松山,从一名赫赫有名的陆军大将变成一名中学校长。退役后一直不愿谈起自己的功绩,任职校长期间每当学生们要他讲述日俄战争的故事或者要求看他的军服都被他谢绝。这种境界令人佩服。

好古的弟弟秋山真之,是这部影片的最重要的角色。他的少年是在喧闹嘻戏中度过的,比好古调皮多了。但当他进入海军学校之后,似乎变得成熟了很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事的研究上面。关于现实中的秋山真之,我们可以从戴季陶的那本《日本论》中找到一些线索:“他的身材,正是普通我们意想中的日本人,非常短小;他的相貌,是很平常的......而秋山真之,却不容易在形相上看出他的奇伟来,至多我们只能看出他是一个平常人当中富于修养的人罢了。然而他的奇特,却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就学问说,他是海军中惟一的智囊,他的海军战术,是海军中的人认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一天睡眠的时间很少,他的刻苦用功,只有‘手不释卷’四个字,可以形容,不是看书就是测图,此外就是静坐。”

戴季陶曾经数次去秋山真之的家里去拜访他,他当时要算是海军的最高领袖。“然而他的住宅,是非常简微的,照当时日本的房价,至多不过月租三十元的小房子。”我想,真之也一定遵循了他哥哥的教诲:单纯明快。

据说秋山真之的扮演者木本雅弘是日本当今很有名的演员,他的演技的确很出色,不过我并没有看过他的其它片子。但扮演子规的香川照之我就不陌生了,这应该是我看过的他的第四部影片了吧。第一部是姜文的《鬼子来了》里面的那个花屋小三郎,接着是霍建起的《暖》里面的那个哑巴,然后是在《赤月》完结篇里面的森田勇太郎。这三个人物的个性完全不一样,而香川均扮演得非常成功,特别是前两个角色,让人叫好,可以看得出,香川的演技十分了得。

而此次的角色正冈子规,是一个文人的形象。和硬朗执着的好古,真之相比,子规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他醉心于文学和写作。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后半身几乎都是在与病痛做斗争,因患脊髓炎长期卧床,靠搀扶才能起身,时常伏在榻榻米上写作。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创作的俳句(一种短诗)依然滔滔不绝。子规纪念博物馆网站上,有收藏他当年的俳句达2万多句。

《坂上之云》这部片子看点甚多,特别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是别有一番体会在心中。

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早年因为观看了一个记录片,而放弃了从医的梦想,转而用笔杆子来拯救国人的精神。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他看到的记录片,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日俄战争的片断。

坂上之云 司马辽太郎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坂上之云》出现了大量的与中国有关的场景,比如最初的日清海战(即中日甲午海战),然后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而后面的日俄战争更是将熊熊战火燃烧在我们的国土上。一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剧情中,比如丁汝昌,李鸿章,袁世凯,这种画面是非常少见的,这是日本影片中的中国人。

有一段剧情是很让人难以忘记的,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访问日本,面对外表如此强大的海军实力,日本人自忖难以匹敌。但是精明的日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并没有被外表的强大所迷惑,他要求参观清军的军舰内部,在船舱内,他发现里面一片涣散,赌博,抽烟,吃面的人四处可见,甚至连神圣的大炮也变成了晾晒衣服的工具。于是,他心理暗自欣慰,这个对手并不可怕。

还有两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日清战争期间,东乡平八郎命令日军舰艇击沉了挂英国国旗的载满中国军人的“高升号”,上千名中国军人殉难海底。还有一个片断,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那个中国老人,抱着一个小孩儿,他愤怒地向那些侵略者说“他的父亲被你们杀害了,总有一天,他会向你们讨回血债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别人的影片中看到自己同胞的遭遇,是很难保持心态的平静的。

客观来说,《坂上之云》对于中国的描绘,以及战争的性质的观点,还是较为客观真实的。子规的母亲听说子规要去中国当战地记者,她没有一丝的高兴,她提醒子规,家里面的瓷器上面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是中国人,墙上挂的书法也是汉字,你爷爷当年是出名的汉学家。中国是如此梦幻的国度,我们怎么能去侵犯这样的国家呢?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丁汝昌,李鸿章,袁世凯这几个人的扮演者,都是中国内地颇有水准的演员,所以无论是语言,服饰,还是演技都非常到位。丁汝昌的威严,李鸿章的气度,袁世凯的狡诈,表现得都很充分。中国广电总局为《坂上之云》的拍摄提供了很多协助,包括外景,群众演员(甚至动用部队)。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对于这部影片基调的一种认可,但我觉得今后引进到国内播放的可能性极小,毕竟有很多让国人敏感的地方。

影片另外一个看点就是高质量的制作水准,日本人的严谨认真是出了名的,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作。这部片子的剧情和场景跨度都很大。除了日本本土,还有很多国外的场景,比如俄罗斯,中国,美国,甚至英国和法国,光是准备服饰道具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片中吸引人的还有其音乐水平,久石让制作了所有的音乐,大约20多首,包括篇尾的莎娜布莱曼演唱的那首《standalone》。以往,我都很少听久石让的音乐,觉得他擅长的是动漫音乐(比如宫崎骏的作品),没想到他的音乐在历史题材剧中依然动听。

尤为欣赏这三首:第六集,广濑武夫和阿里阿茨娜离别的那段,配乐《慕情》,第八集,夜色中,秋上真之和季子在佐世保军港的那一段,配上的是曲子是《奇跡の時》,还有同一集中,东乡平八郎告诉选择秋山真之为舰队参谋的那段,那首《若き精鋭たち》。

特别是这首《若き精鋭たち》,总是让人有一种莫明的激动,秋山真之诠释了一句老话: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4875.html

更多阅读

刘邦与项羽 刘邦与项羽 司马辽太郎

一、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项羽和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是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

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司马辽太郎

坂本龙马,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原为土佐藩乡士,后来两度脱藩而成为维新志士,为促成萨摩及长州二藩成立军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而由其向后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即强调政权归还天皇朝廷,并设想建立以

影评《御法度》 御法度 豆瓣

电影《御法度》改编自司马辽太郎的《新撰组血风录》之《前发的总三郎》,与其名相反,描写的是与法度截然对立的方面。幕末的新撰组,亦写做“新选组”,集带刀浪士,以狂侠之躯,行铁血之举,故莽汉之丛忽然冒出姣如白兔的加纳总三郎,难怪群狼踊

声明:《坂上之云 司马辽太郎》为网友深爱臭豆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