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穷二白 一穷二白的中国

长期以来,教科书说“旧中国一穷二白,只能用洋火、洋钉,这是天大的假话。

以下内容是关于洋火、洋漆、洋泥等。

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

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最后,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留学海外的侯德榜,带来了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测试各种机器,经过调整改进,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这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2.97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2.47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2.25两白银降到1.55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

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以下关于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厂在鞭炮声中开工了。经过3年多的苦战、几百次的试验,陈调甫终于如愿以偿,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油漆新配方。陈调甫把新产品定名为“永明漆”,它成为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当年就获得了实业部颁发的奖状,不但风行国内,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国的150多家厂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业。

陈调甫一天都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种醇酸树脂漆,是我国合成树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种。这种漆才在恢复后的永明漆厂投产成功,陈调甫将它取名为“三宝漆”。这是中国油漆工业中又一个超越西方的名牌产品。

此外还有中国船王卢作孚等就不说了。我最后要讲的是,中国以前是穷,但不白。而且我们当时有比得上日本美国的工业产品。这些比较要横比,不要纵比。现在我们广东人还叫香皂叫“番碱”,不管洋碱国碱一律叫番碱,只是习惯问题。

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时任总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1869年,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从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1910年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汉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Rifle,与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汉阳造88式步枪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6年9月8日,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发明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所制造的新枪,名为自装枪。



“解放后”中国才能制造万吨轮,事实是这样的吗?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关于一穷二白 一穷二白的中国

还想听吗???最好别光记毛怎么叫你的。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浬,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3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1868年,恬吉号,排水量600吨,江南制造局。

记得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是说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国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近代开采延长石油,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准朝廷,拨银8100两为资<屯垦经费),开办延长油厂,并令知县洪寅为总办。经武汉化验油质,成分特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开钻,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产量1.5吨。这是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

独山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同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油矿.

1935年,有“中国甘蔗制糖之父”之称的原顺德糖厂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甘蔗制糖厂,这个中国最老、也是最大的甘蔗制糖厂后来发展成现在的顺糖集团

薛广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于顺德龙江。17岁去香港在船厂做工,学成一手出色的机械技术。薛氏借为停泊珠江的英国油轮“青龙号”检修机械的机会,设法将船上的柴油机全面拆卸,绘出图纸,测得数据,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在191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不久就成批投产,引起国外工业界人士的惊异。

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国“老狗”牌(NEWHOME)缝纫机输入中国;1910年,美国胜家缝纫机从上海、广州等口岸大量输入,很快垄断了这些地区的缝纫机市场。

1928年,上海龙华人计国祯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他曾预言:“将来有一天,每家女儿出嫁,都要有一台缝纫机做陪嫁!”于是他开设了胜美缝纫机厂(取名“胜美”是要胜过美国,胜过“胜家”),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家用缝纫机,开创了中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



“汉阳造”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北枪炮厂仿德国88式



7.63毫米毛瑟手枪 俗称“驳壳枪”、“自来得手枪”,



柏格门冲锋枪 俗称手提机关枪,汉阳兵工厂于二三十年代



汉阳炼钢厂的兵工学家——徐建寅,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



建设集团前身——汉阳兵工厂铁厂全景

  

辛亥革命后之汉阳兵工厂 鳞次栉比的厂房,高高的烟囱冒着浓烟,在当时可是一派繁荣景象的写照。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1920年6月3日,江南造船所建造的第一艘出口万吨轮"官府"号下水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原鸿生火柴厂(后改为苏州火柴厂)厂门

“中国实业大王”的骄人业绩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间,刘鸿生不仅在煤炭业取得辉煌成果,而且在火柴、水泥、码头、货栈、纺织、搪瓷等行业里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原鸿生火柴厂(后改为苏州火柴厂)厂门

当中国还盛行有毒自燃的黄磷火柴的时候,1920 年,刘鸿生就斥资12万元,在苏州开办了鸿生火柴公司,高薪聘用外国技师和留美化学博土,生产安全火柴。他决心与瑞典的“凤凰”、日本的“猴子”火柴竞争。1934年,他兼并了长江沿岸“裕生”、“燮昌”、“大昌”、“耀华”及杭州“光华”等7家中小火柴厂,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他的商战方略是用“产销联营”方式分割市场,缚住同行手脚,如成立“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其限制区域包括苏、浙、闽、皖等8省。他又用“联华制夷”和“联夷制夷”战术,各个击破洋商。比如他与美商联合,实行产销管理后,迫使东洋“猴子”就范,有效地限制了日资火柴在东北、华北、鲁豫地区发展,以巩固国产火柴较稳定的销售市场。不久,“大中华”的资本激增至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火柴公司,刘鸿生也被人们冠以“中国火柴大王”称号。

1920 年,刘鸿生在发展火柴业时,还抓住了“一战”后上海将发展成为东亚最大商埠而需要大规模建造各种建筑的机遇,决心投入巨资兴办水泥厂,与唐山马牌(华资)、大连龙牌(日资)水泥争高低。为此,他首先在国内水泥市场作了充分调查,认为华资水泥生产不足,供不应求;国外水泥运输成本高,售价高昂;另外,制造水泥原料中煤炭是要项,而他有的是煤。因此只要他生产的水泥质量过关,不愁没有市场。接着他还专程出国考察。第一站是日本,不料吃了“闭门羹”! “东方不亮西方亮”。他偕妻直奔德国,终于购得德制成套设备,并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和关键所在,甚至还偷记了水泥煅制中的各项化学变化的公式。他回国后,即在同年9月,在上海龙华创办了上海水泥公司。他用重金挖来湖北一家水泥厂一流的德籍工程师,又大胆聘用曾留美、留德的中国工程师,解决了转窑中水泥熟料结块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他的“象牌”水泥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检验完全合格,很快赢得了市场,在全国形成了“龙”(东北)、“马”(京津)、“象”水泥产品鼎足三分的局面。

刘鸿生在水泥商战中又使出了“联华制夷”的杀手锏。他与生产“马”牌的唐山启新水泥厂“产销联营”,达成划分销区、稳定价格的协议,于是一“马”一“象”联合起来了。他们乘“五卅惨案”所掀起的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终于迫使那条“东洋龙”销声匿迹。接着南京中国水泥公司“泰山”牌异军突起。刘鸿生运用“采销联营”方法,“马”、“象”、“泰山”三家再次分割市场,平抑售价,使得各家都能产销两旺,皆大欢喜。其时,三家公司生产的水泥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85%以上,完全主宰了中国水泥市场。

江南制造局,这座由曾国藩和李鸿章一手缔造起来的近代军工厂位于上海高昌庙,是清末中国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早在速射炮问世后不久,这里的技术人员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种新式武器。

1890年(光绪十六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向两江总督李宗羲报告,要求仿制一种新式火炮:

“……泰西各国所用枪炮,巧样百出,日新月异。查有德国克鹿卜厂所造新式全钢后膛快炮一种,与英国阿姆斯脱朗厂所造异属相同,较平常炮位每放一出,可以放至四五出,灵捷异常,以之安置炮台、兵轮,洵称利器。职道麒祥前在外洋,曾经见过,兹与华洋各匠再三讨论,拟由职局设法仿造。第此种后膛新炮,其中关键各件,均系紧密凑合,曲折甚多,若凭空摹绘图式,范模试造,诚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拟先由外洋购买快炮一尊来局作样,以便逐件拆开,仿照制配,庶有把握……”。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从这份报告可以了解到,江南制作局请求仿制的是一种“平常炮位每放一出,可以放至四五出”的速射炮,准备采用的仿制方法是,购回一门国外的速射炮,然后逐件拆开,对所有的零件进行一一复制,最后再把这些零件组合起来装配成大炮。在不能完全掌握速射炮具体生产技术的情况下,这不失是一种可行的仿制方法。

两江总督对这份报告相当感兴趣,在批准了江南制造局请求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火炮的质量,要求:“妥慎筹办,认真讲求,务与外洋快炮一律坚利以资得力”。当时西方生产速射炮的主要是英、德两国,在经过一番比较后,江南制造局最终引进了一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 “全钢后膛快炮”,“逐件拆开,照样制配”,由此开始了中国制造速射炮的历史。

江南制造局的报告最初准备仿制的是100磅子全钢后膛快炮,也就是6英寸口径的速射炮。但从后来实际的生产情况看,仿制出的是40磅子快炮,即120mm口径的速射炮。

江南制造局甲午战争后生产的150mm速射炮,外形和120mm炮类似

  

"操江"號運輸艦

兵 船/運輸艦,上海江南製造局建造的第二號艦,1869年五月完工,造價83,305.9兩;與"惠吉"為同級艦. 所有船殼機具都為自製,是中國第一艘自製的「暗輪」船(即螺旋槳在水下的輪船). 本艦亦為木質船身無裝甲,長180呎,寬27.8呎,吃水9呎;排水量950噸,載貨六百四十噸;425匹馬力航速約 9節. 裝備四門160公釐口徑砲;乘員91人,首任管帶為馬复震.

清軍時代的"平遠"艦照片則極為罕見這是甲午戰前 "平遠"艦停泊於旅順黃金山下的照片,艦體尚是早期的黑色塗裝.

鋼殼巡洋艦,為福州船政局參考"超勇"與"濟遠"首次自行設計建造之全鋼甲軍艦;她是福廠之第廿九號艦,亦為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

本艦於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造價52萬4千兩. 艦身長197呎,寬40呎,艙深21.25呎,吃水13.1呎;排水量2,150噸,最厚處裝甲8吋;兩部主機2,3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0.5 節. 乘員145人,管帶為都司階;艦艏裝備一門254公釐Krupp主砲,船舯後方兩側各裝備一門150公釐Krupp砲,另有八門3磅(47公釐)砲與四支 18吋魚雷發射管.

本艦原名"龍威",在建造時尚屬福建艦隊;完工後於1898年的五月十五日由船政學堂管帶林承謨率領首次出海試航. 不過於當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經上海時視察本艦後卻對之甚為中意,李鴻章遂於1890年5月16日將其調往北洋艦隊服役,同時配合北洋其它各艦之名改為"平遠"號,首任管帶為李和.

"平遠"艦艦艏景,其10.2吋主砲顯得碩大無朋./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本艦原名"龍威",在建造時尚屬福建艦隊;完工後於1898年的五月十五日由船政學堂管帶林承謨率領首次出海試航. 不過於當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經上海時視察本艦後卻對之甚為中意,李鴻章遂於1890年5月16日將其調往北洋艦隊服役,同時配合北洋其它各艦之名改為"平遠"號,首任管帶為李和.

本艦1894年9月17日年參加黃海海戰時曾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兩彈(中央魚雷室及左舷發射管部位各擊中一彈,炸斃兩人)本艦亦中彈起火. 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衛港本艦與其他受困清艦共十艘同時向日軍投降,當時管帶仍為李和.

日軍接收"平遠"艦後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文中"平遠"的發音成為"Hei Yen",於三月十六日將艦籍編入日本艦隊,1898年三月廿一日再改列為一等砲艦. 日人曾將"平遠"的副砲改為英製6吋砲並當成訓練艦使用.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本艦為日本第三艦隊第七戰隊之一員,於九月十八日砲擊金州灣俄軍要塞時在鳩灣洋面觸俄國水雷而沉沒(兩個月後"濟遠"艦在同一地點觸雷沉沒).

福州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的“平远”号,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

1920年中国造的万吨轮船就出口美国了,还一下子出口了4艘。

100多年前咱们就能造军舰了。

  

北洋舰队的军舰"康济”号,为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廿二号舰,1879年7月21日完工下水,造 價21萬1千兩。木質船身無裝甲,排水量1,310噸,長217.1呎,寬31.1呎,艙深17.8呎,吃水13.8呎;750匹 馬力,航速12節;乘員124人,管帶為游擊編階;裝備十一門砲。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船政下设捶铁厂(锻造车间) 、拉铁厂(轧材车间) 、 水缸铸铜厂(动力车间) 、 轮机厂(制造锅炉车间) 、 合拢厂(安装车间) 、铸铁厂(翻砂车间) 、钟表厂(制造仪表车间) 、打铁厂(小锻造车间)、 锯厂(锯木车间) 、造船厂(由3个船台组成) , 以及船政衙门、学校、耐火砖厂等。 如下:

  

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 (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即巡洋舰),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又先后造成7艘。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三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上缴中央的国税项下拨用。中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继,船局主持人屡易,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期间,船厂屡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又拆迁走大部分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马尾为中国近代产生最早最大的一支产业大军,中国的第一艘兵舰从这里启锚出海,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从这里飞向蓝天,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严复、詹天佑等从这里负笈登程,踏上了寻求科学与真理的救国之路。

砲船/練習艦,是中國的第一艘鐵肋楢木殼船,鐵肋是由法國進口,主機則由 英國採購,交福州船政局裝配,為其建造之第廿號艦。1877年5月15日完工下水,造價19萬5千兩。艦身 長217.1呎,寬31.1呎,艙深17.8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68噸;750匹馬力,順風航速約16節。乘員124人, 管帶(艦長)為游擊編階;裝備一門7吋Armstrong砲,六門4.7吋砲。

不是说旧中国连一个铁钉都造不出来吗?估计大家小时候都是这么教育的,长大以后想想不对头,中国人在古代就能造那么多的长枪短剑,怎么可能连一个铁钉都造不出来。

【湄雲】号

兵船/練習艦,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二號艦,1869年十二月六日完工,造價16萬3千兩,由法國人達士博監造. 本艦為木質船身,長175呎,寬23.4呎,艙深14.3呎,吃水10.6呎;排水量578噸,由法國進口的320匹馬力主機航速約9節. 原裝備一門6.3吋砲,兩門4.7吋;1891年再加裝一門六十四磅砲,四門 20磅砲. 乘員70人,首任管帶為游擊吳世忠.

福州船政局使用的机器

  

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

  

马尾造船厂从1866年创办,到1907年停造的40年间,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总吨位达到四万七千三百五十吨。她为近代中国的船舶制造、海军建设、科技人才培育,以及诸多工业领域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左宗棠曾经提出'用机器来制造船用蒸汽机',当年轮机厂里的很多机器都是从欧洲买来的。蒸汽机引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机是在1871年在这个船政轮机厂造出来的。

马尾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从学堂毕业的许多学生还活跃在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启蒙思想家"严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匡世良才"美誉的造船专家魏翰、设计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巴玉藻、著名外交家陈季同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马尾造船厂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还有盖了五十多座车间。可以说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中国及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我国第一台载重汽车什么时候生产的?

1929年辽宁迫击炮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摄于一九二九年八月)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

  

中国第一家柴油机厂,并于191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面大旗。

该旧址还留有若干遗存设备。剪床一台,底座仍有“协同和”三字,至今在用,令人称奇;立车车窗一台,高约两米,英国制造,使用时间达80年左右;水塔一座,用钢铁、铆钉拼合而成,呈圆柱形;吊机一台,位于主厂房右侧冲口涌边,底盘用生铁铸成,齿轮带动,臂长四米。

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中国第一辆汽车

(图)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张学良将军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东北军工企业辽宁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提出将军工生产转为民品生产,得到张学良将军的赞同,遂将迫击炮厂更名为民生工厂。

民生工厂计划研制载货汽车,张学良拨款75万元支持该计划。民生工厂决定以美国“万国”牌汽车为样本,制造两种型号的载货汽车:一种为75型,装载量2吨,适用于城镇;一种为100型,装载量为3吨,适用于路况较差的地区。

1931年5月,中国第一辆国产“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问世。这辆车采用65马力6缸汽油发动机,液压制动,装载量为1816千克,最高时速六十四千米。除少数重要部件委托国外依图纸代制以外,其余均为自制。

19世纪开平矿务局砖厂的打砖机(选自《开滦建矿120周年特刊》)

1881年唐廷枢主持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选自《开滦建矿120周年特刊》)

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选自《唐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

清代的开平煤矿(选自《开滦建矿120周年特刊》)

看起来马路楼房不错,要是彩照,一定也是田园风光

今天还在使用的协同和机器厂的生产设备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2月,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防御沙俄侵略,加强边防联系,奏准朝廷,将奉天--吉林的电报线经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延至珲春,该线路1886年9月建成,线路全长1072.5公里,这是黑龙江地区第一条电报线路。1887年,经练兵大臣穆图善奏请光绪皇帝,设吉林--大黑河电报线路,途经黑龙江茂兴、齐齐哈尔、布拉哈、墨尔根,达大黑河,全长1080公里,至1911年,黑龙江地区设有电报局所19处。

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官办电报局外,地方政府和商会也开办电报业务,电报业务分为四等,一等巡抚衙门,二等官衙,三等急电,四等普通电报,至“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地区的大中城镇形成了电报通信网,开办了电报通信业务。

黑龙江地区的无线电台最早于1905年由俄军在哈尔滨设立,电台为火花式,功率5000瓦。1922年,中国政府接管此电台,更名为东三省哈尔滨无线电台,通信距离白天1300公里,夜间2600公里。翌年,开通哈尔滨至上海、哈尔滨至天津的直达电报电路。1923年,为传递军情和灵通消息,东三省保安司令张作霖命令建立哈尔滨、齐齐哈尔临时军事电台,至1931年,黑龙江地区有龙江、漠河、瑷珲、嫩江、肇东、绥化、海伦、肇州、讷河、呼兰、巴彦、通河、龙镇、东兴镇、绥东、黑河、绥芬河、富锦、萝北、欧浦、呼玛、密山、乌云、佛山、抚远、虎林、依兰等地设立了无线电台。而且,无线电台在军事应用的同时,开始民用。

黑龙江地区市内电话始建于1906年,当时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令电报局代为筹设电话,并由财政局筹措资银2500两,次年又官拨平银1万两,在齐齐哈尔设立了黑龙江第一个电话局--黑龙江省城电话局,由黑龙江行省公署劝业司管辖。1908年,哈尔滨傅家甸商务总会设傅家甸电话局,市街线路全长约20里。民国初期,黑龙江地区商业日渐繁荣,为灵通通信息,哈尔滨以北、齐齐哈尔以南地区各城市商民纷纷创办市内电话局,1922--1928年,黑龙江地区东部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城镇也先后设立市内电话局,到1931年,黑龙江地区共有市内电话局41处,其中多数为商人投资的商办电话局,也有少数的官商合办和官办电话局。黑龙江市内电话创办之初,设备大多比较简陋,黑龙江省城电话局交换设备为50门和10门磁石交换机各一部,终端设备为用户壁机29部。1910年,哈尔滨滨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自动交换机,为黑龙江地区使用自动电话交换设备之始。

至1938年,分别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装设了史端桥和西门子自动交换机总计达二万门。









  

大沽自来得手枪。本枪采用了早期毛瑟平滑表面的设计,与其他毛瑟在表面有车出纹路不同。 在枪膛上面, 有烙印的英文大沽海军船坞(Taku Naval Dockyard)字样, 在弹匣的上弹板侧面有中文的“好”字, 其他没有别的识别字样。据说大沽一共生产了5,000至6,000把自来得手枪, 序号至1,000为标准的毛瑟车纹表面, 烙印在右侧。



20响驳壳枪。



汉阳兵工厂民国十六年(1927年) 生产10响驳壳枪, 7.63mm口径。



汉阳兵工厂制造的驳壳枪完全分解。无铆钉,唯一的螺丝是在握把上



民国十五年广东兵工厂制造的重机枪

  

1944年初,重炮厂(现长安厂) 近100名职工参加研制120mm迫击炮。此炮在设计时参考了法国布朗特式 120mm迫击炮。历时8个月,同年底即生产出一批迫击炮发往抗日战场。炮弹重10.5公斤,最大射程约3000米,炮的重量较法国的轻一半,提高了运动性能,操作简单,弹着点准确。为进一步增强炮的机动性,又将车轮改为胶轮,并进行了弹簧减震等改进试验。

图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1兵工厂制造的轮式120mm 迫击炮。

长安厂前身系南京金陵兵工厂,抗战爆发后内迁重庆,1938年更名为第21兵工厂,系战时大后方最大的造枪企业。

在八年抗战期间,二十一兵工厂的广大职工不惧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生活困苦,夜以继日加紧生产杀敌武器,为抗战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1944年10月,21兵工厂总工程师高庆春(第二排左三)、21厂炮弹厂厂长吴世泽(第二排右四)、21厂重机枪所所长朱应甲(第二排左一)、21厂步枪所所长赵国才(第三排左三)及多名技术人员赴美,经过一年的参观学习,学到不少兵器制造方面的技术知识。

图为1946年宁和中学初中部毕业生合影照片。

当时叫21兵工总厂,它联合了南京兵工厂、汉阳兵工厂,还有湖南的一家兵工厂组合而成。21兵工厂所属有好几个所,有步枪所、大炮所、炮弹所,还有老五所(机械所)、四所(量具所)、还有一个简单的中心测量室。当时生产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的,步枪、机关枪、八二迫击炮及八二迫击炮弹,还有比八二迫击炮还大的炮,但生产量比较少。主要以步枪厂的步枪为主,当时叫"中正式"步枪,口径7.9MM,量很大,月产能达到一万多支。其次就是马克沁重机枪,这是当时国民党步兵主要配备的一种武器,当时量少一些,年产有300到400挺,多的时候有500挺。解放以后,经过改进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方这个最大的兵工厂八年中生产、管理不断发展,技术、产品结构不断改进。如汉式步枪改为中正式、轻重机枪零件互换性的改进、120迫击炮的研制投产(产出49门发往抗日战场)等等,都为杀灭敌寇增添了力量。

抗战期间二十一兵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及产量为:马克沁重机枪 18068挺;捷克式轻枪机 10151挺;步枪 293363支;82迫击炮 7611门;82迫击炮弹 321万颗;82黄磷弹 17万颗;黄磷手榴弹 31万颗;炸药包 206万个。

图为两名士兵搬运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时的状态。

国民政府兵工署所属捷和兵工厂香港分厂于民国28年制造的防毒面具,其形制同德军用防毒面具十分相似。

1921年,胡西园(镇海霞浦,现北仑区)研制出中国第一只白炽灯泡,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灯泡制造厂,是中国电灯泡工业的开拓者。

http://www.ezit.com.cn/pub/attachment/2005/4/418925.jpg[/IMG]

1921年后,项松茂(鄞县)等人在上海组建“五洲固本皂药厂”,后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制皂企业。

1919年,姚德甫(镇海)在上海创办华通电业机器厂(今华通开关厂),被称为中国低压电器工业的奠基人。

上海华通开关厂创建于1919年,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上海市高新企业

1920年,郑源兴(奉化)、郑方正(镇海)创办了上海最大蛋制品出口企业———“茂昌蛋厂”,开国人兴办冷冻业之先声,后每年营业额约占全国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1919年,王宝信(奉化)在上海创办益泰信记厂,为国内制造铝质日用器皿之首创。

1919年李安绥(鄞县)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的毛绒纺织厂,方椒伯(镇海)任董事长。

1916年,林信昭(镇海)在上海北京路设立上海第一家医疗器械厂———林德兴五金工场。1921年,钟章耀(镇海)与表兄胡永年(镇海)在上海创办耀昌医疗器械号(后改为耀昌医疗器械公司),并长期任经理。这两家企业为当时民族医疗器械业的开拓者。

○1914年,乐汝成(镇海)在济南创办泰康罐头食品有限公司,1923年迁址至上海。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产销联营大型食品企业。

○1912年,方液仙(镇海)在上海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兴办了我国第一家牙膏厂,并生产三星牙粉、三星牙膏、三星蚊香、三星观音粉、三星酱油精、“箭刀”肥皂等产品,被誉为中国日用化工的奠基人。

“黄海社”是由久大精盐公司和永利制碱公司筹资创办的中国首家民办化工科研机构。1922年8月在塘沽正式成立。科研人员多是招聘国内外高校和国外留学的化工人才,并专聘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学悟为社长,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界稀有的完整的科研机构。现为全国化工系统和天津市、塘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兵工署所属捷和兵工厂香港分厂于民国28年制造的防毒面具,其形制同德军用防毒面具十分相似。



利康缝纫机

  

来个小总结:

(以前在小学、初中政治课本上,经常读到旧中国连铁钉和火柴都不能生产,那么旧中国到底能生产什么?)

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3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1868年,恬吉号,排水量600吨,江南制造局。



旧中国执政者实在是生不逢时,连年的内外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北伐战争,民国刚建立又是内战,没几年日本人又打进来了,日本人刚投降接着又是内战。旧中国确实没能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但这和“旧中国连火柴铁钉都生产不了”有天壤之别吧?

难道旧中国落后就一定连火柴铁钉都生产不了(却生产出万吨巨轮)?

看看今天的老师们的教案,还在向孩子们讲述着“旧中国连火柴铁钉都生产不了”的“历史”:

腾飞吧!祖国

作者:佚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43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土豆关于211大学的分类分析 小河分析文转载专用博

原文地址:土豆关于211大学的分类分析作者:用户3296517703第一档:(财经类)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对外经贸、西南财经、中南财大(专属类)北外国语、上外国语、中国政法、中国传媒、中央音院、北京体育(理工类)北京邮电、华北电力、北京交通、北

关于 J20的真实水平 -ZT 真实的中国科技水平

关于 J20 的真实水平  -ZT      刚看到前面有位朋友回帖问最近国内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不好意思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很多相关报导网上是没有的,不过我可以试着结合国内很多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报导来说说有哪些是借助了超级计算机完成的

声明:《关于一穷二白 一穷二白的中国》为网友凹凸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