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远康五十五年后跨越国界寻妈妈 中俄寻亲等黎远康全集

黎远康五十五年后跨越国界寻妈妈


黎远康
黎远康五十五年后跨越国界寻妈妈 中俄寻亲等黎远康全集
黎远康和妈妈、姐姐分别前唯一的合影


黎远康的妈妈是位幽默、风趣的老太太。

《等着我》跨国寻亲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报道:“幸福是什么?当一个小孩摔倒的时候,他的妈妈会过去把他扶起,并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幸福的含义。”六十三岁来自洛阳的黎远康感慨道。

在过去的五十五年中,母爱一直是这位老人所追寻和梦想的事。自1955年一别之后,黎远康终于在二○一○年与母亲在俄罗斯又再次团聚了。这次团聚十分珍贵,寻亲过程也充满了巧合。这是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的《悠悠岁月》栏目组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的一个合作《跨国寻亲》节目促成的。

故事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乌鲁木齐机场工作,在一次生病的时候遇上了当时在喀什一家苏联医院当护士的瓦伦金娜。两个年轻人跨越了文化障碍迅速相爱,在中国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

瓦伦金娜回忆说:“我当时是被他爸爸偷走的。当然,不是把我装麻袋里带走,而是被他悄悄地带到了另一个城市,当时并没有跟我父母说。”

婚后,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养育了大女儿黎怀礼和小儿子黎远康。然而,跟其他一些普通家庭一样,因为性格原因,黎远康的父母开始有了争吵,家庭氛围逐渐紧张。

一九五四年,当瓦伦金娜听说如果她回老家就能分到地的时候,她决定申请回苏联。她带着两个孩子,悄悄地离开了他们的父亲,踏上了回苏联的旅途。

黎远康回忆道:“我们一开始坐的是一辆客车,后来换了一辆闷罐火车。我一开始还因为没见到父亲而吵闹。后来妈妈给了我一块老的手表和小马车模型,我才安静下来。”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两个小东西竟成为了今后55年中他对母亲的唯一回忆。

在从满洲里开往苏联的列车发车前五分钟,黎远康的父亲赶到了车站,并拦下了他们,坚持留下黎远康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孩。

“爸爸紧紧的抓住我,我转过头去对妈妈和姐姐说,我就跟爸爸回去待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去找你们。”

谁也没有想到,那一个星期,变成了苦苦等待的五十五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关系急剧震荡,中国和苏联间的民间沟通受到了严重阻碍,黎远康从那时起,失去了妈妈和姐姐的一切消息。

而且,他的父亲也从不愿开口向他讲述他母亲的事情。“父亲在母亲离开之后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不愿回忆这段经历。”

但是不管任何艰难险阻,也挡不住黎远康追寻母爱的决心。

“当我长大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妈妈和姐姐,”黎说。“我去过侨办,沈阳市公安局,红十字会,大使馆等相关机构,可是因为条件限制,都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只能说当时条件还不成熟。”

“我其实就想知道我的妈妈和姐姐过的好不好。我在家里面放了一把空椅子,我一直梦想能有一天发生奇迹,妈妈和姐姐能出现,哪怕只是和我吃一顿饭,或者聊聊天。”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生命中充满了各种未知和巧合。

“去年,我托付我的一个要去俄罗斯的高中老师把我的寻亲材料送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找到妈妈和姐姐。”

《等着我》栏目组刚好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的《悠悠岁月》栏目有合作,进行跨国寻亲节目。于是,黎远康的寻亲材料被转送至了中方栏目组。

栏目组工作人员在筛选寻亲材料时,突然发现其中有两套材料寻亲内容非常匹配,应该就是一对互相在寻找的亲人。最初,他们发现黎先生记忆中母亲的名字是瓦丽亚,同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女士的名字相吻合。其次,黎远康的母亲和姐姐是从满洲里出境离开中国,而瓦莲金娜和女儿也是从满洲里回到了苏联。

可是,也有一些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黎远康先生寻找的区域在俄、白、乌三国,而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女士居住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女士信中提到两个城市─—一个是她和两个孩子曾经居住的城市沈阳,另一个是他丈夫的老家四川成都。

为了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俄语频道摄制组专程奔赴河南洛阳,证实了黎远康的祖籍确实是四川成都而且他至今仍保留着一张他和母亲、姐姐三人的合影。

两天之后,俄罗斯的电视同行也给《悠悠岁月》剧组发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的丈夫叫黎怀钰,儿子叫黎远康,而且她保留着一张离开中国之前的单人照。经过两张照片的对比,主人公基本吻合。因此可以确定,失散五十多年的母子终于找到了。

在《等着我》的录制现场,黎远康不由自主地向老母亲跪下,紧紧抱住她,不断哭泣着:“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妈妈,我没有尽孝啊,您现在一切都还好么?”而她的妈妈,没有责怪,没有抱怨,紧紧地抱住了这个失散五十五年的六十三岁的孩子。现在她终于可以跟她的孩子,吃一顿团圆饭,拍一张全家福了。

黎远康与母亲的重逢只是这次中俄媒体人合作中的一个案例。《悠悠岁月》总导演丁勇介绍说,通过这个合作寻亲栏目,有六百多对失散的亲人,朋友,战友,笔友都在长时期分别后重新取得了联系。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跨国寻亲故事

半个世纪前,受现实所迫,一家人骨肉分离:妈妈和姐姐回到苏联,爸爸和儿子留在中国。半个世纪后,世事巨变,当年的孩童已成为白发老人,但他对妈妈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渴望见到远在异国的生母,通过各种途径苦寻……

  一别五十五年后,命运的奇迹出现:在莫斯科,他见到了妈妈,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那一刻,六十三岁的黎远康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八十一岁的妈妈瓦莲金娜面前……

骨肉分离,跨国情缘终告结束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十三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结婚了。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礼,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妻子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当时正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春节时候,才可以见到他。黎远康只有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他至今记得,在东北那间小宿舍里,妈妈准备的面包、牛奶和烤肠。当时家附近有养奶牛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牛奶熬好了,上面的奶油厚厚一层,可香了。

  妈妈的亲人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夫妻长期分居,1955年春天,妈妈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爸爸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给老母亲寄钱,当然不可能去苏联。无奈之下,两人只好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

  那时,黎远康已经六岁,依稀记得当时的场景。“爸爸妈妈都是很民主开明的人,有天吃完晚饭,就问我们到底跟谁走。姐姐选择跟妈妈回苏联,我觉得爸爸很可怜,就说我跟爸爸留在中国吧……”

  父母算是达成了协议。可是,妈妈终究是妈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临行前一天,她对丈夫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清晰地记得:“妈妈搂着两个孩子,先是坐绿皮车,后来是闷罐车,这样一直到了满洲里。”

  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并给侨办打了电话。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五分钟了。

  后来,黎远康的爸爸赶到。一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妈妈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她们擦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别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爸妈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天之大,寻亲路上苦苦想妈妈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他心想,如果是妈妈该多好!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1956年秋,作为“一五”期间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机公司)破土动工。爸爸要到此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爸爸再婚了。

  1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2年,黎远康结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了。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

  离开中国前,妈妈带着黎远康和姐姐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妈妈留下的唯一纪念。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及底版。太想妈妈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他默默呼唤着妈妈、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有说更多,只是点头。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之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那张发黄的合影。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复说,中苏两国红十字会已有正常的工作关系,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黎远康先后向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大都石沉大海,但他从未放弃过。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寻找,等待;等待,寻找。黎远康期待奇迹出现。

  这一跪,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天可怜见。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一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让人们了解那段不寻常的岁月。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个小提醒,让黎远康感到亲人可能被找到了,但他没有太多信心,预感姐姐可能找到了,但实在没敢奢望能见到妈妈。如果妈妈健在,应是八十多岁高龄了。为此,他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妈妈与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已八十一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

  闻言,老人惊讶极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五十五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来到妈妈跟前,他浑身微颤,眼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让他思念了五十五年的妈妈!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佝偻,半个世纪的风霜念子之情,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六十三岁的黎远康扑通一声,跪倒在八十一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一时间,演播室里,台上台下一片呜咽。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黎远康和母亲2010年12月18日在《等着我》节目现场见了面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黎远康说:“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了,妈妈把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都会长久地凝视。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

找回童年,六十三岁老人成孩子

  节目录制结束后,黎远康要随亲人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家,等待签证的几天里,他们住在莫斯科的一个亲戚家中,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八十一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孩子,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相聚好几天了,妈妈仍时不时地这样问。此时,黎远康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说不是做梦,他不愿放手,他要让年迈的妈妈感觉到儿子就在身边。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邻居登门送上祝福。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一次,在阿拉木图一所医院里,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认出了黎远康一家,非要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黎远康(右二)和妈妈瓦莲金娜(右一)、姐姐(右四)在莫斯科亲戚家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一百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

  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她们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再到洛阳。8月23日,北京。一个礼拜时间,黎远康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在长城,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人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黎远康说:“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

  9月1日,洛阳。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那个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六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2010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黎远康的妈妈还为央视主持人董卿带来了家乡特产─—一组套娃玩具,希望董卿将来能像套娃一样“多生几个小宝贝”。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五十五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妈妈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妈妈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12月18日晚,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响起,无数人潸然泪下。

相聚总嫌太短,亲人要回国了。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装了十几个旅行包。“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对于儿子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妈妈的爱。如今,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黎元康(左一)母亲(左二)姐姐(右二)2010年1月4日在阿拉木图母亲家合影

中俄跨国寻亲《等着我》洛阳六十一岁黎远康俄罗斯母亲

http://ent.cntv.cn/enttv/special/C22211/classpage/video/20101218/100787.shtml 

http://ent.cntv.cn/enttv/special/C22211/classpage/video/20101219/100036.shtml 

和母亲分别已五十五年,其中的艰辛,只有黎远康他们知道

一九五五年,黎远康的中国爸爸和苏联妈妈分开了6岁的他,还以为这次分别只是一个礼拜

二○一○年,在央视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黎远康终于再次见到了妈妈此时,他已白发苍苍。

【序】

2010年12月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经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国际频道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联合打造,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

节目播出后,来自河南洛阳的黎远康异国寻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当《天之大》的歌声响起,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时,令无数人潸然落泪。

有观众给河南商报发来短信,请予以关注,“我又看了两遍,泪流满面,一塌糊涂。这样的家庭生死离别,只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能产生。”

如果说《金婚》上演的是一对夫妻的爱情史,《大宅门》上演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那么,黎远康的故事,则是大时代的滚滚浪潮里,一个家庭半个世纪的亲情史。

自二○一○年年五月起,央视俄语国际频道同俄罗斯同行开始了艰辛的寻亲之路,足迹遍布中、俄三十多个城市和乡村。最终,以诗歌《等着我吧》为背景的节目─—《等着我》,精心筛选出六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类情感的不同侧面,有亲情的苦苦思念,有友情的纯真牵挂,有爱情的坚贞持守,更有大舍大爱的高尚情怀。环节紧紧相扣,异国连线呼应,一波波的激情涌动让情感的高潮扑面而来。

生离与死别,哪个更痛苦?黎远康觉得,还是生离。

“亲人去了,我也难过。但我知道他就在彼岸,安静地等我,几十年后会与他相聚。生离则不同,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不知道她在哪里,她过得好不好。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思念才最煎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黎远康经历过生生的离别。就在他六岁那年……

每次有熟人去前苏联国家,黎远康都要用这张底片洗成照片,让朋友带去,希望能找到母亲

思念是一种病,心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甚至压抑到不能也不敢说出来。

  然而,历史的风云在变幻,一旦遇到阳光和水,它就会生根发芽,迎风见长。

  黎远康的思念,就经历了这样从压抑到爆发的历程。

  远离妈妈的“小苏联”

  妈妈,对黎远康来说,成了梦里的回忆。

  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我脚上的鞋破了,他想自己给我做一双。”看着爸爸低头纳鞋底的身影,黎远康心想:如果那是妈妈该多好!

  一九五六年秋天,黎怀钰到苏联援建内地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之─—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黎远康也跟爸爸来到了洛阳。“我们在洛阳没亲人。没人带我,爸爸就把我带到厂里。”工人们见面就逗他:“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父亲再婚了。此时,黎远康正在子弟学校上学。

  作为混血儿,黎远康自然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了伤害回家,黎远康都会拿出妈妈走前与他和姐姐拍的合影,流泪。“跟妈妈说着话,我就会平静下来。”

  一九六三年,黎远康高中毕业。“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1968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招工,我进厂当了一名工人。”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会被当成特务,“怎么去找?就是思念也只能偷偷放在心里。”

  每个特别的时刻,他都想妈妈

  所有的情感都是这样,越压抑越浓烈。“特别是在人生每个最重要的时刻。”

  一九七二年,黎远康结婚了。一九七三年,他抱着第一个孩子,掉了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孙子,不知多开心。”

  一九八二年,黎远康的爸爸得了淋巴瘤。看着在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的爸爸,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他和爸爸一生的遗憾。

  “我跟爸爸说了我的想法。已经说不出话来的他噙着泪,一直在点头。那一刻,我就发誓,无论如何,也得找到妈妈。”

  从那年开始,黎远康开始了寻母之路。

  “一九八八年中苏关系解冻,从那时开始,只要有人去苏联,我都要让人给当地红十字会带封信。”信里面夹着的,还有那张发黄的合影。

  “底片真的太旧了。”黎远康的妻子张建华回忆说。“1985年,照相馆的师傅说底片都发黄了,可能洗不出来。我说没事,你只管洗吧。”

  这张老旧的底片后来又洗了七八次。每次都洗七八张,黎远康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可每次都没有一点音信。

   《天之大》作词:陈涛 演唱:毛阿敏

 http://video.sina.com.cn/v/b/57185664-1490577567.html 


  妈妈 月光之下

  静静地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月亮之下

  有了你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何必泪眼

  爱长长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

  天之涯

  记得你用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我交给了他

  让他的笑像极了妈妈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等待,哪怕等得希望都没了,还要等待,等待奇迹出现。

  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然而,黎远康母子等到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六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恍若隔世

  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

  二○○七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资料过去,在网站上发了。“后来他又把我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型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

  网络的神奇就此发挥。二○○九年,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开播,“他们注意到了那个网页,从那时开始,陆续有人和我联系。”

  其实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母亲也在一直寻找孩子。瓦莲金娜和女儿把资料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组。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资料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吻合。

  这年的12月25日,在央视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帮助下,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种强烈的预感。担心妈妈万一不在了,姐姐也肯定能找到。”

  12月27日下午,黎远康和儿子黎明分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和央视演播厅现场。看到屏幕上的黎明,已经八十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问:“孩子,你爸爸在哪里?”

  黎明说:“他现在就在莫斯科。”

  老人一下子愣住了。黎远康就在此刻走进了演播室。

  “我脑海里一直还是55年前照片上妈妈的样子。”看着面前的白发老人,黎远康有恍若隔世之感,“旁边的主持人对妈妈和我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紧走几步,抱着妈妈的腿,黎远康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他在妈妈耳边低语:“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的眼泪和呢喃就在黎远康的耳边,一遍一遍:“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在找你啊……”

  后来,黎远康才知道,节目开播前,自己所待的房间,与妈妈所在的演播厅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

  而这五十米,他和妈妈却走了五十五年。

  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帮助下,来到了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我们到的时候是凌晨五六点。早上妈妈几乎没休息就给我做了早餐。”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童年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2010年8月23日,黎远康把母亲接到了北京。一个礼拜的时间,黎远康的妻子领着老人转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长城上老人看到一个大匾:不到长城非好汉。旁边的俄罗斯朋友问老妈妈这话用俄语怎么讲。老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蹦出一句话:“这上面的意思就是到了长城不登上顶就是大坏蛋!”

  “妈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太太!”黎远康说。

  9月1日,瓦莲金娜和女儿来到洛阳。为了母亲和姐姐的到来,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的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那一段时间,是黎远康最开心的日子。走过大超市,他让妈妈看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过楼下的面包房,他说:“妈妈,这家面包房就是给你开的,你想吃什么尽管说!”

  在母亲面前,他又变成了那个最调皮的孩子。

  有人说。五十岁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生的底色。该经历的,该有的,都尝试过了。

  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六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

  这样意料之外的失而复得,真的是一种大惊喜。

  记者手记

  时代造就的不幸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采访黎远康时,他泡了一杯茉莉花茶。

  淡淡的茉莉花香,在房间里弥漫,黎远康的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母亲瓦莲金娜回国前,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礼物装了十几个旅行包,其中就包括茉莉花茶。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说。

  对于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是,面对注定要天各一方的他们,这或许又是他最好的尽孝方式。

  见到母亲和姐姐,黎远康已心满意足─—“知道母亲和姐姐身体健康,生活得很好,也让他们不要记挂我,这就好了。”

  黎远康一家的寻亲遭遇,与这个时代的变化密不可分。

  在那个中苏关系还算过得去的年代,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认识了在中国工作的苏联女孩瓦莲金娜,坠入爱河。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一起去东北,和很多苏侨一起,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5年2月1日,苏联向中国外交部通报了苏方撤侨的大致方案,居住在中国多年的十一万余名苏侨被分两次集体撤回苏联。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长达四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遭受了重创,夺去了苏联两千多万人口,他们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因此,战争结束后,苏联劳动力资源极度匮乏,这与其繁重而艰巨的战后重建工作发生了矛盾。

  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投资开垦大面积荒地。由于劳动力资源匮乏,苏联将目光投向其最大的海外侨民群体─—中国苏侨。

  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就是这批苏侨中的一员。

  谁料,中苏关系由“交好”转为“交恶”,这一别,对于黎远康的父母而言,竟是生死之别,之于他们母子,竟然会相隔半个世纪。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苏“混血儿”的身份,让黎远康不敢说母亲是苏联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心里。

  其实,在另一个国度,母亲瓦莲金娜又何尝不思念远方的儿子?但这份亲情与思念,却不得不暂时埋藏起来。

  所幸的是,冷战时代宣告结束,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渐渐走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黎远康与母亲的寻亲愿望,终于从石缝中挤出。

  他们,开始向官方写信,表达寻亲的愿望;他们,开始借助国与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漫无目的地捎信寻亲;他们,开始借助互联网和电视台,全世界寻找牵挂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五十五年前,时代造就的不幸,终于又被另一个时代弥补。

  尽管再见时,母子都已两鬓斑白,但朝思暮想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毕竟重逢了。

每隔不久,他就把刀叉擦拭一遍,说不定哪天,妈妈和姐姐还要回来住,她们在那边用惯了刀叉,筷子会用不惯的

  黎远康语录

  “人生的三个节点,会特别想念母亲——孩子时、成年后、晚年。”

  “五十五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

  “儿时的我,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摔倒,母亲将他扶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把他抱在怀里,我想那个孩子要是我该多好啊。我感觉这就是幸福。我渴望母爱的呵护。”

  “就像电脑里的硬盘,我的记忆只能滞留在1955年我们分别的时候。毕竟五十五年过去了,母亲以后什么样子,他们生活如何,我不得而知。”

  “五十五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母亲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母亲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花絮一

  为发邮件方便,键盘上贴俄文字母

  现在,给妈妈打电话和发邮件成了黎远康最幸福的事。

  为打字方便,他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前几日,央视寄来了录好的碟子,黎远康躲在书房里,看一遍哭一遍。

  黎远康的妻子还透露:“他说,之所以找妈妈,是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在中国过着一个正常人普通幸福的日子。妈妈在那边也很好,我们不用再互相牵挂,这就好了。”

  花絮二

  妈妈和姐姐送了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作礼物

  在阿拉木图住了几天,黎远康要回中国了。

  那天早上,他们去了附近一个市场。

  黎远康想要十副刀叉,妈妈和姐姐到洛阳家里的时候可以用。

  妈妈果真为黎远康挑了刀叉,“不过是三层,136副”。

  黎远康背着这些几十公斤重的刀叉上了飞机。

  “后来妈妈和姐姐来洛阳,用的就是这些刀叉。”黎远康很开心地说。

亲爱的弟弟,

  你好!昨天给你写的信收到了吗?今天我已取得了去中国的签证,我现在已经能够到中国去了,我们很快就会见面。你能不能帮我买火车票,到北京后就把钱还给你。

  我到中国,是带美元好,还是带人民币呢?从北京到洛阳需要多长时间?票价是多少?

  我给你写这些,你明白吗?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下很大雨,屋子都进水了。这几天,我们这里气温逐渐回落,温度在二十四至二十七摄氏度。

  你现在是在工作,还是在休息?如果收到来信,请回复。

吻你们。

           你们的阿拉(黎远礼)

亲爱的姐姐:

  你好,来信已收到。

  来中国最好带人民币。北京到洛阳大概需要八九个小时,车票30美元左右。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要考虑钱的事儿。

  我们已经做好接待你们的准备,我在北京的同学,已在冰箱里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等待你的到来。

           爱你们的鲍里斯(黎远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4198.html

更多阅读

大门五郎在拳皇97中出招表 大门五郎出招表

来自:拳皇[KOF97]中的人物   姓名:大门五郎   格斗流派:柔道+我流格斗术   生日:5月5日   年龄:29岁   出生地:日本   血型:A   身高:204CM   体重:138KG   最信任的伙伴:草稚京·京和二阶堂·红丸   喜欢的食物:荞麦面(日

危机:五年后,峨边中学将不存在!

危机:五年后,峨边中学将不存在!——2013年峨边中学初中、高中招生情况汇报2013年,峨边中学初中、高中招生报名工作于昨天结束,招生报名情况反映出,峨边中学处于被停办的危险境地!我校初中招生计划,去年由前年的6个班级减少为4个班级(招收2

五类美女从酒局中开始沦陷(图) 白宫沦陷类似电影

有些美女在酒局中,肚子不是喝坏了,而是喝大了支持原创,网络转载署名!五类美女从酒局中开始沦陷■易孑草 第一种:渴望从酒局渗透进权力层的女人年轻女人想进步快,往往在按部就班的职场,不得其门而入。酒局为她们敞开了一道“旁门”。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在执行政策中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有时甚至是一个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观事务的错综复杂性,以致很难划清界限,因而给“擦边球”现象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

声明:《黎远康五十五年后跨越国界寻妈妈 中俄寻亲等黎远康全集》为网友永遠的做承受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