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去一亲戚家晚餐。有一相识者提及九七年后武校宣传印象,问我法名“释延庆”是否真的,还说少林寺收俗家弟子如何如何严格等等。言下之意怀疑我非“少林寺俗家弟子”,更因以我之武功,能否混成“少林寺俗家弟子”值得考证。当年把我说成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不过是为招生宣传而已。当时,我不置可否,打打哈哈就把话题岔过去了,让他继续再去疑虑十五年。因为,要说这少林寺俗家弟子,那话就长了。就是说了,他也不一定明白;就是勉强一知半解了,他也不一定相信。有时我在想:本来一些很容易、很简单的事,经过一些人脑子的加工,就变成很复杂、很困难的事了。其实,我在很多场合,更是极少谈武术的事,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通人对于武术的理解,仅限于影视及武侠小说等,而对于真正的武术知之甚少,谈之无益,更会造成多重曲解及误解。我过去对一些武术爱好者说:你要是喜欢在社会上打架,喜欢热闹,学武就不要想成为高手,能打赢普通人就行,也就是三脚猫功夫就行。天天有架打,能打赢,还打不伤人。要想成为高手,就不能打架,高手在街头斗殴中,稍不注意,控制力不够,绝对是出拳脚膝肘会伤人的。其实,我看那些做高手的会很寂寞、很憋屈、很痛苦的。至于像那些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等功夫,仅存于传说。当然,于现实武功而言,我不是高手。但,我唯一能做的是:可以勉强混迹于跟高手圈内学习。像那些切磋景象,实实在在是件很快乐的事。大家言谈甚欢,各呈技能,互不保守,互相学习。说到高兴处,直接下场比划;比划完了,继续饮酒品茶;真叫:以武会友。而在其它场合,若无一二懂武术者,言武即是浪费。
与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秘书长释永帝合影
那次吃过晚饭回家后,我便翻箱倒柜地找少林俗家弟子皈依证书。还好,翻到了个破了封皮的皈依证,便于4月10号11:04拍照留念。皈依证首页印、写有:“皈依证书兹有信士俗名陈庆,现年30岁,系安徽省人。发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求受三皈,恭请上永下帝法师为证受三皈依。本师赐法名延庆,从今以后,应尊三宝教戒,断恶修善,信愿念佛,发宏誓愿,自行化他,尽未来际,永不退转。谨依律制,授受三皈,特给此证为凭。三宝弟子延庆收执证受皈依本师释永帝(印) 佛历二五三九年五月一日 公元九五年四月一日 嵩山少林寺佛法僧宝(印) ”后有相关说明及戒律等。发给我皈依证的釋永帝大師,跟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乃是同門師兄弟,与我私交甚好。其当时为中国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秘书长,兼少林寺武僧学校校长。其实,这发给“少林寺俗家弟子”的“皈依证”就是个普通证而已,并不代表什么。某种程度上讲,与武学水平、武功高低等,没有必然联系。简而言之,“少林俗家弟子”就是指信因仰佛教而皈依佛教少林宗派禅师为师来学习少林之武术、中医、佛学等禅宗文化的佛教信徒。
皈依证书中所说的“三宝”是佛教术语,“三宝”有两种,一种是指佛宝(Buddha)、法宝(Dhama)、僧宝(Sangha)称作住世三宝;一种是指觉、正、净称作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出处】:《释氏要览·三宝》:“三宝,谓佛、法、僧。”三国吴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佛教三宝,众冥皆明。”后以指佛教。《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太子亦素信三宝,徧览众经。”宋苏轼《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贵人护法,三宝增光。”
一、佛宝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1.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三: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2.佛德 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综言之,即是智、断、恩三德。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断德,指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二、法宝 诸佛之教法是为法宝,此亦有三个要素。 1.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种种的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果实。
2.以三十七到品为方便。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共有三十七丈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项清净法宝的方便助成,而能证得清净法身。
3、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因为众生的根行不等,摄受的法门就有千差万别,但可概分为四悉檀教学法。世界悉檀:即运用世间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慎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因缘观,对治昏散修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业障修念佛观。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第一义。前三种为权教,后一为实教,循循善诱,成就了十二分教,使一切众生“闭恶趣门,开涅盘路”,得证解脱。
三、僧宝 依着上述诸佛之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是为僧宝。那么何谓出家沙门?何谓如实修行? 沙门,为梵语音译,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此处专指佛教的出家众为沙门。如,是契合。实,是真实。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若在小乘,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隐快乐,所以为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皈依三宝”: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三宝,即佛、法、僧的总称。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敬重三宝。
而“俗家弟子”初创于大唐,由于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称帝后,为报答少林救命之恩,对少林寺大力扶持,并传旨少林寺院招收僧兵为国家培养将士,天下习武者涌集少林,因他们习武的目的不同,把习武者分为:
一:落发为僧,严守寺内戒规。
二:留发者为俗家弟子,但享受同等待遇。俗家弟子艺成后经过严格比武考试,打出木人巷、十八罗汉阵方可下山,因此俗家弟子人才辈出,像武松、岳飞、武当创始人张三丰、一代名将许世友、清代的洪熙官等塑造了少林寺俗家弟子的典范。
嵩山少林寺的僧人,是按照世俗姓、辈、名设定,皆姓释迦牟尼佛的“释”,而后辈分,而后名字。少林功夫的传承,是按照严格的师徒制度进行的。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宗法门头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由十三世纪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下辖25个下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进行了一次大整顿。目前仍有10个下院。
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计有七十辈,如下:
福慧智子觉, 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 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 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 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 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 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 引汝归铉路。
少林寺僧人来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诗”传承谱系,使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对于以上七十个字,都能脱口而出。僧众出外参学,一说出自己的法名,就知道他是哪一宗的哪一辈。当代少林寺僧人已经传承至“素、德、行、永、延、恒”,已历三十多代,近八百年历史。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