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顾城,可以说是一位最正宗的朦胧诗人。他的诗善于通过扑朔迷离的意象创造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探求,在许多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主题。较之舒婷等诗人,顾城的诗主观化色彩更为明显,因而让人们感到更为“朦胧”,甚至晦涩和难懂。
《一代人》这首简短的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堪称朦胧诗中的精粹之篇。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
一、“黑夜”中的觉醒
当时间重新给历史定位,当人们开始可以正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候,这种清醒意识渐渐成为青年人对于现实怀疑和打破的动力和鼓舞,年轻的“一代人”开始对现实的“黑暗”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顾城的这首诗,一方面对那些痛心刻骨的现实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和质疑,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某种改变的要求和期待。
二、“个体意识”的觉醒
顾城曾经很清晰地说:“表现世界的目地,是表现‘我’。你们那一代有时也写‘我’,但总是把‘我’写成‘铺路的石头’、‘齿轮’、‘螺丝钉’。这个‘我’是人吗?不,只是机械!”顾城他们这一代人,是从文革那个困境中走出来的,他们在精神上的依附性逐渐消失后,从精神奴役中挣脱出来,从文化蒙昧中觉醒,最真切地感到人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我”的变异和丧失。所以在他们的诗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成为非常普遍的思想表达。在这种背景下,强调个体意识觉醒的朦胧诗无疑是契合时代的。在这首诗中,“黑夜”在这里显然对特殊年代的一种喻示,对于个体意识的“我”来说现实充斥“黑夜”,而“黑夜的眼睛”自然是指作为中国人这样一个“群体意识”来压迫“个体意识”的解放。“我”用一种“群体意识”去寻找“我”所追求的“光明”理想——“个体意识”——自然处处碰壁,这正是顾城他们那“一代人”所面临的苦恼与困惑。
三、极强的语言形式
朦胧诗以现代感极强的语言,给萎缩的诗歌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弹性生命,使诗生命获得再度站立的可能。顾城最善于运用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和奇特的意象组合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这首诗中,他以不和谐的语法搭配,违反逻辑的奇特修饰,以其鲜活的反传统姿态,冲决了语言的惯性平板模式,使诗情思饱满诗意盎然,增强了含蓄朦胧的审美功能。
(刘丽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