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伏天指的是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间,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冬至后数九,每九天为一九。夏至后数伏,每十天一伏。
当夏至节气后,看万年历,数到第三个庚日时就是头伏。然后是中伏和三伏。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唐初历史学家颜师古注说::“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伏是一种“邪”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藏的邪”。即中医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藏潜伏于体内。
夏日五行属火,秋季五行属金。
如不及时去除,到了秋天,夏日潜伏的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患感冒、咳嗽、发热,腹泻等疾病,到了冬天会加重。
黄帝内经中讲到:“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伏最“邪”
第三伏称为末伏,已经出了夏天,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难熬的,俗话说:立秋不是秋。因为与秋高气爽相差太远,正是秋老虎
。
经历了一整个夏天的暑邪炎热消耗,这时又加入湿邪,暑湿合伙,最为伤人。所以这第三伏是最“邪”的。
如何祛“邪”
伏贴
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重的阶段,这个时期,人的皮肤腠理最疏松,血循环最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五行属金,与肺相对应,所以是贴伏贴,驱寒疗肺疾的最佳时期。
伏食
伏天吃什么呢?老人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为啥?
只为出汗,暑邪湿邪潜伏体内,唯有发汗这一途径易排出,让它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
因此,内经告诉我们:夏季饮食增辣省苦。适当吃些辣,可以增加排汗,升阳驱寒。所以,冬吃萝夏吃姜。
精选几款伏天最佳姜方给大家:
1. 姜瓜美肤粥
功效:能健脾养胃,清热祛湿,滋润皮肤,活血祛班,对于皮肤粗糙,面部黑斑有效果。
材料: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只要翠肉,然后切成薄片,生姜洗净拍碎,与大米一同入锅加水煮成稀粥,最后加入黄瓜片,再煮两分钟即可。
2. 蜜姜茶
功效:提升皮肤活性,清除体内寒湿,活血祛斑,尤其对老年斑有效。
材料:姜片4~5片,蜂蜜少量。
做法:开水泡姜片10分钟,加入蜂蜜饮用即可。
3. 生发姜皮粉
功效:通经络,活气血,滋养皮毛,生新发,适用于脱发或头发枯燥,分叉等,尤其对气血不足所导致脱发有效。
材料:干燥的生姜皮,与人参各半两。
做法:将生姜皮和人参研成细末,伫存备用。每次用时,把生姜切片,藏粉涂擦头皮,每周两三次。
4. 姜醋开胃茶
功效:夏天上,天气火热,胃口下降,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吃什么也不不香,那就泡杯姜醋开胃茶,又能祛寒暖胃,又开胃增进食欲。
材料:生姜,食醋各半两,红糖少量。
做法:生姜洗干净,切片,用醋泡一夜即可,伫存备用。
用法:每天一次,每次拿出几片生姜,加点红糖,开水冲泡饮用。
5. 二米二味安神粥
功效:润肺养心,调和肠胃,促进睡眠质量,失眠健忘,心烦气短的情况,可以每日服用。
材料:玉米面80g,大米2两,葱姜各5g,白糖少量。
做法:大米加水煮开,玉米面在碗中冷水调稀倒入锅中,边煮边搅动,防止糊锅,快热时切入葱花姜末,白糖稍煮即可。
6. 生姜大枣止泻茶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补血,止腹泻。
材料:生姜30g,大枣6枚。
做法:把姜枣用干锅小火炒至微焦,加水煎汤。
伏瑜伽
伏天的气候特殊,人体生理变化会有不同,气血循行也会有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有专门的符合这个时段的瑜伽练习。
内经中讲到夏日养生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所以,运动中出汗是最佳的伏天排毒选择。
依据伏天的气候特点和气血流注规律,元和堂设计了一系列瑜伽课程,每天抽出一壶茶的时光,练一练最合时宜的瑜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元和堂(北京)一个古朴、静谧的地方。禅修.瑜伽.国学.医道。堂主迷罗迎接每一位热爱“修”与“养”的人。天地人和,一气元成,返璞、归真......
电话:(010)5290718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科技会展中心B座12层H(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C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