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蓝色骨头》? 蓝色骨头 电影原声

【宙歌的回答(27票)】:

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是,从“叹息生不逢时”,到,“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影片的基调在前半部分大多是阴冷的,看起来晦涩又费解,并触碰了许多敏感题材,越往后,色调有时愈发鲜明亮丽起来,阴冷与鲜亮对比冲撞着,现实与过去交错着,擦出一种力量。崔健是以这样的手法来表达一些东西,而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积极的。

太可惜,也太可气,

我刚刚见到你。

你是春天的花朵,

开在了秋天里。

当这首诗从笔尖滑出,那个写诗的人悲哀叹息。一是对自身命运与情感遭遇的比喻,二是吐出了“生不逢时”的心有不甘与无奈喟叹。

影片一直在通过镜头语言与台词强调着,母亲是如何与那个保守愚昧的时代格格不入,她不是这一个时代里的人,却孤独而无奈地生在了这个时代。本是春天的花朵,若是长在了秋天里,将受的,必定是凌厉的肃杀,萧条的艰辛。而她会选择在一个只能让自己“被选择”的时代去追求能让自我“主动”的人与事物,比如摇滚乐,比如,一个不爱她的男同性恋,比如“不爱武装爱红装”,等等,确实证明了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知友摇滚独狼所说。这一点我是同意的。

她在心里与这个时代在较劲,她在跟自己、跟这个时代死磕,只是个人与时代的搏斗,始终无法势均力敌。就像影片里说的,她为自己而牺牲了自己。

她哭的时候我是很心疼的。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这样无助地哭,多希望她永远都能犟着一副不服输不可欺的样子,永远都不妥协,永远都不。

相比之下,父亲是逆来顺受的多,我想,是不是他做过的最顽强的抗争,就是从母亲那里把“我”抢走了。

对于生活与命运给予的,他大都不会负隅顽抗,即使被妻子打中一枪,也在事后看似心平气和地找回去,只与她论最不济的后果,以及捡起那一颗子弹。他对于困苦,是选择逃避,逃避不了的,就闷着声气将其大口吞咽下去。他的伤口从未给任何人看过,他无法接受它,而他也一直在逃避自己未来的人生,将自己埋在见光死的地方。他生病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陪伴。他逃避婚姻,至于原因,怯懦不说。

直到影片的最后,他才真能像个英雄一样,褪去了自己对那个伤口多年的遮掩,赤裸裸地站在天地之间。

这时候,他才真的敢于直面命运。这个时候,他才配得上他为自己策划的“英雄的葬礼”。

这转变的力量,是死亡给予的。生,不见得有很大的威力,但死亡,却有。当对死亡都无所畏惧的时候,一切都已敢于敞开胸怀去接纳,一切的冒险,也似乎不再是那样令人恐惧,去面对,反而会觉得卸下重负。

影片中“鱼鸟之恋”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出现在父母的时代,也出现在“我”的时代。

它应该是出现在每一个时代的,这样的冲突与纠葛也会一直存在。

我很喜欢“鱼鸟之恋就像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之恋”的说法,很形象。

这样的相恋,或许会有很大一个豁口,能让分歧与对立随时随地乘虚而入。

父母感情最大化的分裂,以一把枪为导火索。这把枪,让父母之间的这个豁口彻底崩溃,这把枪,只在瞬间的轰响中,就让好几个人大半生的命运翻天覆地。

这把枪是什么?

是政治强权与时代对个人情感与命运的压迫吗?是理想与现实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宣誓吗?还是暗喻某些利用手段控制别人的人在不经意间给自己断了的后路?抑或是象征着抗争得胜的偶然性,或是企图牺牲自我却不可得的绝望?

对了,还有,当一个人对你举起一把枪,你不知道他会用它来给你拍照,还是用来毙了你。

鱼与鸟生下来的物种,生活在城市里最潮湿的暗处。

他像他母亲一样,依旧是与所在的世界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然而,他好像什么都不是,不是鸟也不是鱼,仔细想想,又什么都是,又是鸟,又是鱼。

他做病毒,赚钱,这是他拥有的最现实最庸碌的一面;可与此同时,他却在认真思考着人生,思索着父母的关系,个人与时代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对了,他还活在音乐里,这是他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一面。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小伙子,其实有着极其复杂的精神世界。

他一直在自我冲突着,在矛盾中成长起来,孤独,彷徨,自我肯定与否定。

其实,这很像大部分人,一开始,并不是多么极端,而最大的困惑就在于自身的冲突与矛盾无法克服,不过,大部分人总是在一番自我冲突与现实连环击之后选择了同一个极端,那就是妥协。

可是,他没有妥协。

当他终于想明白,他的骨头,也是蓝色的。

“你说,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

“你错了,天空是蓝色的,因为空气太脏了,所以我们看起来,才是灰色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又觉得,原来父亲并不是他表现出的那样懦弱,能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他的骨头,不全是灰色的。

这个孩子,最后向世界坦诚,他的阴暗与潮湿的一面,此刻都被赤裸裸晾出来见了太阳。这也是他自己内心的一场革命的结果。

在各种色彩的灯光下,在一个面向外部世界的舞台上,他唱出了自己骨头的那一抹天空般的蓝色。

并不可惜

也并不可气

我经过基本的努力

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这一段,与之前他母亲的版本相比,就几乎完成了一场从“叹息生不逢时”到“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质变。

这世界上的人都在追求些什么啊,肉体还是金钱呢?

金与火,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不太相信一些事情,小时候不相信,现在一样不相信。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do what I want to do and fuck the rest!

我想追求什么,我需要有些什么,我现在有些什么,我需要如何去做?

爱情疼痛与欲望,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假象?

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我们的灵魂现在都是些什么颜色?

面对这样的时代,我要作何选择?

他唱出了自己多年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迸发出了命里压抑许久的力量,反映了社会与时代的现状,并坚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真不知血和心到底哪个是热的

阳光和灯光同时照着我的身体

要么我选择孤独要么我选择堕落

蓝色的天空给了我无限的理性

看起来却象是忍受

只有无限的感觉才能给我无穷的力量

爸爸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因为我的骨头

是蓝色的

唱到最后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的。影院里的音响效果,同时加上影片对演唱会热血澎湃的现场与宏伟壮丽山河纤夫的画面剪辑效果,强大的感染力真是将人一举击溃。特别是那重重的一句:“因为我的骨头,也是蓝色的!”

彼时彼刻,只有热泪盈眶。

而最终如此变得焕然一新的灵魂,除了他的,还有那条会跳舞的鱼的。

这条鱼曾经什么都没有。她与《无人区》中的那个女人,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对此,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昨晚和 @曹孟德斯鸠聊天的时候顺便问了一句,你打算看崔健的《蓝色骨头》吗?

他说,不打算,感觉就像把演唱会开到影院,对崔导没啥信心。

我说,嗯,即使有猜测这影片会不成熟,我还是决定看看。得不到专业的电影方面的真谛,总能得到些其他的东西。

事实证明,我也得到了。

走在路上的时候,看着蓝色的天空,清澈得让人内心感动。那一句“因为我的骨头也是蓝色的”还留在脑袋里,我从未像这一刻这样,觉得世界与自己这么正直与干净。

拥有这样的感受,就像拥有一件奢侈品,就连看,都要小心翼翼地看,心想这样,能看耐一点。
如何评价电影《蓝色骨头》? 蓝色骨头 电影原声

生怕自己有天就麻木了,奢侈品放在面前也看不见。

也生怕自己有天不再能问心无愧地对着天空说:“我的骨头,也是蓝色的。”

打一开始,我就没指望崔健能把一部电影导得多么专业,多么有水准,多么经得起电影人的推敲。包括《后会无期》之类的电影,我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压根儿就不是奔着这个去的。

因为这是跨界执导,更是初次执导,所以我心里必定是大概有数的。

电影的叙事手法,确实会让有的地方会显得混乱,跳脱,令人一头雾水。一些个镜头也确实有不足之处,显得电影拍摄手法不成熟BlaBlaBLa。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不逃避地说。不过,这些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我觉得一些非常专业的电影人看完之后自然会指出来的,他们说得,会比我具体很多,好很多。

我肯去买票,是因为,我愿意亲自去探寻他们所展现的一个世界,即使这个世界或许有些逻辑的漏洞,或者其他的不成熟。

我愿意,穿越那些无用乏味的荆棘,去捉住另外一些能吸引我,给我启发的东西。

这也是我看电影的初衷。

能得到一些东西,我就心存感激。

我才跟一个老喜欢崔健的男生说,崔健拍电影了,叫蓝色骨头。

他说,如果我是他,我就老老实实弄音乐就够了。

虽然我以前喜欢过他,但我还是不同意他这种说法,哼!(没错就是高三喜欢的那个男生)

我说,他肯说话,就必定是有话要说的,说出来,不至于憋死。至于他选择了这样一个对他来说全新的陌生的载体,对他这个年纪与身份的人来说,已经是很令人惊讶与钦佩的一件事了。

好歹这些人是真的值得敬佩的。

对这个世界不满意,不如自个儿来造出一个。 无论是用许多光影,用一把琴,或用一支笔。

想说的话,总不至于憋死。

(PS:仅代表个人的主观感受,或许不是一篇合格的能有引导作用的影评。电影只看了一遍,凭记忆写下,或许有一些稍有疏忽与失误的地方。欢迎指正与交流。

这个说得还很笼统,是个大概,其实影片中有很多走心的细节,我很想讲,但是怕太细了我记的不准确。所以,等以后第二次看了之后,再将具体的一些镜头拉上来吧。)

【摇滚独狼的回答(34票)】:

今天和女友兴致勃勃地去看崔健的电影处女作《蓝色骨头》,原以为按照老崔的踏实作风和独立精神,在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可以回味一次100分钟的心灵震撼;但当我扶着刚从沉沉昏睡中醒来的女友时,我发现它带给我的更多是思考和批判。

先不从我个人主观角度出发分析,先仅仅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蓝色骨头》的结构和其中的各种隐喻:

首先,电影分为互为关联三条线索:

我:是一个网络写手,同时也是地下摇滚歌手和专业黑客,为了生计不得不做点病毒,日子过得很宅;有一日得知在重庆的父亲得了睾丸癌,为了凑钱治病,答应了音乐公司老板给老板的情人萌萌做包装,没想到自己却勾搭上了萌萌;这时突然收到父亲发来的邮包,在邮包里竟然藏着母亲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

父亲:在得知自己得了睾丸癌之后,回忆起自己和妻子相识的往事并记录下,将自己多年的“肮脏”积蓄和当年妻子的故事寄给儿子,独自一人去曾经和妻子居住过的村庄去为自己安排一个“英雄”的葬礼。

母亲:当年作为首长儿子的“选妃”进了文工团,和首长儿子和其同性恋人开始了一场“虐恋”,终因为根据自己所热爱的摇滚乐所创作的歌曲以及首长的“失势”被逐出文工团;和父亲在四川相爱生下了我之后,却因发现父亲的特工身份发脾气不小心开枪打掉了父亲的一个睾丸,最终选择自毁容貌匿名改姓远居海外。

崔健的歌曲中本身歌词就带有各种浓重的隐喻色彩,现在再来看看他的第一部电影里的各种象征含义:

母亲的这个角色毫无疑问代表了理想主义者,从其疯狂地热爱摇滚乐以及对待爱情的主动态度就不难看出来;了解崔健的朋友更可以不失地把她看作张宁的肉体化身和林立果的精神化身,至于林立果是谁?请自动挪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684366/

父亲这个角色无疑就是现实主义者,在某政权得势时帮助监视母亲;被母亲打掉睾丸后忍气吞声只为求能和儿子自保;在政权垮台后也会根据自己手上的技术为自己获取利益;面对死亡,憋屈了一辈子的自己最终想要一场“英雄”的葬礼。

堰字代表了四川和日后的归宿,芭蕾舞代表了同性之爱,枪代表着强权,睾丸代表了男性的原始冲动,容貌代表了身份,摘下的画像代表了首长的下台,将摇滚乐比作病毒,将线上的演唱会被警察抓捕代表了某电总局的审核,鱼鸟之恋代表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以及最后的网络LIVE大联盟代表了全世界人类统统联合起来推倒强权政治等等都是崔健惯用的比拟手法。

整部片子有着极为复杂的故事框架和如此之多的隐喻,从此不难看出崔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而且片子有着接地气的场景布置,在母亲的章节更是力求复原当年文工团的全貌;就此看来老崔是诚意满满。但是就我女朋友能在半路睡着的水平来看我还是得给个差评。为何?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老崔的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说白了就是照抄我诺兰大神的《记忆碎片》,但是诺神也只用了一条主线来非线性叙事,您一上手就三个线索的倒置手法,您自己看得懂不代表观众能看得懂啊!

第二,各个非线性叙事中切换线索又加进了各种影中影,回忆,模糊视图等超现实魔幻主义拍摄手法,崔大哥,您是还嫌观众太过清楚您在拍哪一条线索是吧?

第三,隐喻用是好的,但都没用在对的地方,隐喻这种东西要么用在不起眼的地方,比方配角的名字,经典的如2001太空漫游里电脑HAL隐喻了IBM;或是明显是导演故意放置的超现实主义的地方:比如闪灵里口交的男人代表被屠杀的印第安人。总之,老库作为电影之神不是那么好模仿的。您都基本用一场床戏挑明了同性的关系就不用上芭蕾舞鞋了,这样反而让电影显得臃肿罗嗦;尤其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挑明:一开始当观众都是摇滚青年看得懂,这时候又开始当观众都是弱智了。

第四,对白和旁白写得和歌词一样,简练和美不是用在所有地方都能让人感到真实的。这点病在《后会无期》相应的是拖沓和冗长。

第五,人物的性格多用事件和冲突来塑造,却基本没考虑过用演员本身的演技,表情,神态来表现,对此也是所有新导演的通病。

第六,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全篇无中心;观众到最后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总之,老崔犯了和老罗拍《小马》时候一样的毛病:用力过猛。啥都想拍得好结果啥都没拍好,啥都想说结果等于啥都没说。

其实,这种故事选题本身就是来自老崔自己的生活,也是他所经历和熟悉的题材(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母亲的角色映射了恩师林立果,而主角宅着做音乐的状态和崔健的现况不谋而和),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老崔偏偏想用外国先进的叙事方式把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经历的故事拼凑在一起,画虎不成反类犬;就像小米想结合苹果和安卓的优势结果两边都没抄到一样。其实老老实实按照正常叙事的路子分两部来拍未必不好看。想表达自己为啥受到恩师刺激爱上摇滚,又想表达自己这么多年在封闭体制下做摇滚的不易,还想表达做独立音乐的现况以及对独立音乐的未来展望;你说你想表达这么多东西观众他妈能懂么?

这就造成了整部影片像是啥都说了,却又感觉啥都没说。

崔健可能自己会说:我丫就是拍给自己看的,管你们懂不懂呢?这样其实就和韩寒的完全为了票房而“卖文艺”成了对立:完全为了“做文艺”而不顾票房。

作为LIVE常客我也常常看到那些玩重金属打脏辫动不动晃脑袋,玩嘻哈带花帽看到地板就满地打滑的,他们也会说:我的世界你不懂因为你没感受过balabala。。。

但是你他妈有想过别人会肿么看你么?

对着一帮不了解林立果和独立音乐的普通青年您老让他们花钱看100分钟看不懂的音乐MTV您觉得合适么?(而且针对不太接触独立音乐的青年来说这部MTV都不好看)

您要知道:对文化艺术的审美也是有门槛的,需要大量积累和专门训练

多问问同样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和不需要什么吧!

最后还是得奉劝大家:转行来拍电影的导演的片千万别看,看一次瞎一次,比如岳父,比如小四;因为他们已经小半辈子习惯用其他的表现方式来创造和电影不同的艺术,就好比教孩子方言容易教大人方言难。

更何况老崔已经把大半辈子时间花在了音乐上。。。

权当自己买了一张教父的“录制LIVE”的票吧!

------------------------------------------------------------

非常感谢知友周谷雨的提醒:第五自然段所提及的首长儿子及其同性恋人为陈东及孙洪,仅是文工团职员,和首长并无关系。

【刘琦的回答(3票)】:

关于崔健的《蓝色骨头》

有人埋汰崔健,一个唱摇滚的非得来趟电影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要我说人家不拿话筒唱歌都这么多年了,信仰总得一直在吧。老崔是个骨子里闲不住的文青,压抑了这么多年,这次不图名利和票房缅怀一下过去,解读一下历史,我觉得是个特别好的事。

《蓝色骨头》的受众面有点窄,“文革”时期的故事串着“80后”的迷茫,你还必须骨子里带着那么点文艺青年的蛛丝马迹。如果是这样,这电影看着才有意思。所以不管是从档期、排片还是演员阵容来看,《蓝色骨头》都不具备一部让所有人印象深刻和热烈讨论的电影该有的特质。

它小众,但绝不简单,绝不粗制滥造。

有一个时代叫“红旗不倒”。80年代,包含着太多值得后辈去体味的故事。它足够残忍,也足够浪漫。对于“80后”来说,生于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对于“80后”的父母来说,那个年代代表了他们所有的青春。电影的旁白说,那不是一段历史,那是一个季节,只能经历一次的季节,迷失的季节。

一个双线叙述的故事被崔健剪得繁乱,杜可风的镜头在两个时代不断闪回,旁白不断将你可能觉得矫情的句子送到你的耳边(其实旁白真的很精彩,很有内容,崔健写这个本子用了很大的心)。前一秒还是绿军装和文工团舞蹈,后一秒就跳到了嘻哈说唱和摇滚乐。不断用后代的话来解读父辈母辈的故事,用后辈的生存现状来讽刺当今的这个时代。艺术、欧美音乐、文艺青年、文革、间谍、爱情、家庭、三角恋、同性、说唱、网络文化、流行音乐、娱乐圈规则,甚至是最后的“英雄坟场”,崔健糅杂了太多元素在《蓝色骨头》里,然后用《迷失的季节》和《蓝色骨头》这两首歌来表达了自己对两个时代和两代人的看法和反思。

归结起来,崔健想表达的是两代人不同时代所承受的那种压抑。80年代被政治和体制所压抑的文艺工作者只能麻木的歌颂祖国,那些捎带个人色彩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理想,得不到应有的表达和释放。一首《迷失的季节》达到了艺术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却成了反动反革命的反面教材,三个处在最好年华里的年轻人因此走向了命运的转折点。

而她们的后代,80后这个特殊的群体,在20年后正经历着一个截然不同的年代。当艺术天份不再被压抑,开放的环境给了每个人平等的发挥才华的空间。但这时你忽然发现,就像天空因为空气不干净而不再是蓝色,就像猪本来是白色却因为血是红色而看起来是红色的。有些东西本质已经改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压抑了这个环境本来的颜色,它开放了,机会多了,却不干净了,不纯粹了。当你脱离不了这个大的环境,就是在被这个环境压抑着,等有一天你终于心灰意冷扛不住了,你也就被它改变了。

崔健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

作为“中国摇滚教父”,他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深刻的知道在那么一个年代去唱摇滚需要多大的勇气。崔健的音乐盛行的那段时间就像一种信仰,他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释放。而千禧年后,中国的摇滚开始进入一个青黄不接、不伦不类的年代直到现在。崔健的这个故事,缅怀、讽刺、希望甚至是平反,他都多多少少说到了,他想表达的东西,也多多少少都体现出来了,对他来说,这就够了。

我们看一看《迷失的季节》的歌词:太可惜,也太可气,我刚刚见到你。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长在了秋天里,为甚么没有人告诉你?这个迷失的季节......崔健想要表达的,是那些文艺青年生错时代的悲哀,就像孤独的鸟和放纵的鱼最后在一起了,这是爱情的悲哀,但不代表他们的结晶是悲哀的。

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我们未曾经历过的那些时代?

《双城记》里说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黄金时代》里萧红讽刺着说“我所经历的,不就是所谓的黄金时代吗?”而崔健说,它们就是一个个一生只能经历一次的季节,季节里充斥着无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就是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不要让自己生在春天里,却长在秋天里。

【Tesla的回答(1票)】:

本片涵盖太多内容,“混乱”的难以梳理,我可能会想到哪说到哪,这样,我的字也混乱了。

听过崔健歌曲的人,大多都知道,他很爱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想法包装成爱情,比如《一块红布》《花房姑娘》等。而这部电影又是爱情电影,必然又是内涵了。

通过正序倒序的交叉来讲述我的现在、我爸和我妈的现在、我爸和我妈的曾经,用光怪陆离的方式来互相衔接。这种讲述方式估计会让很大一部分群众无法适应,导致一群人看完后不知道电影里到底扯了个啥。

影片中多次采用抽象的画面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看惯了爆米花大片的群众又是一种打击:这特么又是什么意思?

真心不推荐没有文艺、悬疑、搞基、阴谋论等细胞的人去看,去了,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气急败坏的说着“浪费钱看了一部烂片”早早离场,要么被老崔可爱的摇滚乐催眠。当我走出电影院,同事问好不好看,我只能说不推荐他看。

文艺片,本来在国内就是小众电影。老崔估计也没想挣钱,他只是为了他的“蓝色骨头”。

虽然影片充斥着各种“不合理”的东西,当蓝色骨头这首歌在片末放出后,我还是哭了,莫名其妙的哭了。

钟华是本片主人公,钟,金字旁。象征着人们对金钱的贪婪。

海报中红色与蓝色,中间站着钟华,蓝色骨头歌词说:红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人的心、身体和智慧。我以为,红色是中国式共产主义,蓝色代表资本主义,黄色代表中国人民。像如今中国参杂着共产与资本。而崔健的蓝色,是对真正自由的渴望。

不扯了……

【秦潇的回答(0票)】:

差点没忍住半途离场。

【时传祥的回答(0票)】:

我感覺我看丟了一個蛋

原文地址: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3694.html

更多阅读

《最后的莫西干人》电影原声音乐 最后的莫西干人纯音乐

《最后的莫西干人》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原声专辑的介绍材料摘自清风音乐论坛。向大家推荐一下这首雄浑大气的音乐,的确足以媲美《勇敢的心》。《最后的莫希干人》一直是台湾价格最高的电影原声带,不过即使是如此,它也一直保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的《一年级》? 湖南卫视一年级2016

【式微的回答(330票)】:=长文,多图预警=纵观湖南卫视这几年的节目类型,幼儿阶段有《爸爸去哪儿》,中学阶段有《变形计》,大学阶段有《花儿与少年》。除小学阶段外,湖南卫视所推出的节目几乎涵盖了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而《一年级》就

声明:《如何评价电影《蓝色骨头》? 蓝色骨头 电影原声》为网友倚楼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