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忌”:做人要低调
杨公忌是早期择日术中的“月忌日”之一,至少在明朝以前就已经是一项选择术中的禁忌。古人认为,日子若逢杨公忌时,诸事不宜。翟灏《通俗编·艺术》篇引《轨论》:“其说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杨公忌。”清初熊伯龙的《无何集》:“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
“杨公忌”又称“杨公十三忌”,全年有十三天,除了农历七月有两天外,每月皆有一天为“杨公忌”。清梁章巨所撰之《浪迹续谈》:“今人所传杨公忌,以正月十三日为始,余每月皆隔前一日,惟七月有两日,一为初一日,一为二十九日,亦隔前一日也,故合为十三日。”也就是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和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天就是“杨公忌”。
在规定的这十三天,诸事不宜,并有一首歌谣作为注解:
神仙留下十三日,举动须防多损失。
一切起造与兴工,不遭火盗定遭凶。
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头终不吉。
人生出世逢此日,劳劳碌碌得还失。
安葬若还逢此日,后代儿孙必乞食。
上官赴任逢此日,破贼多愁主革职。
得此光普传与人,子孙昌盛更繁荣。
所谓“杨公”,有三种说法。
一是指唐代的风水地理堪舆祖师杨救贫。《浪迹续谈》和《轨论》都有提到:“宋术士杨救贫,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杨救贫本名杨筠松,名益,字叔茂,救贫是他的号。“杨公忌”并非是指杨救贫的忌日,而是因为这十三个需要禁忌的日子是杨救贫选定的,所以称作“杨公忌”。
二是指宋朝杨继业。正月十三相传是老令公杨继业战死的日子。据《宋史·列传第三十一》:“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仞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仅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后人将正月十三作为忌日,以纪念杨令公。 三是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公的人,生有十三个儿子,人人都说他命好,杨公也以自己的十三个儿子为骄傲,过于显摆和张扬,甚至口出狂言:“我有十三个儿子,即使碰上天灾之祸也不怕,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月死去一个,我还有一个儿子陪我过年!”并嘲笑玉皇大帝:“他张玉皇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七个闺女吗?连一个儿子也没有,是个绝户头!”玉皇大帝听了,非常生气,就安排阎王爷,务必让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在一年之内全部死光。阎王爷拿出生死簿,从正月十三开始,以“四七”为周期,每个月里往前赶两天,让杨公的儿子死掉一个。不到一年功夫,杨公的十三个儿子一个也没剩下。后来,杨公每年都要在这十三天祭奠儿子,称作“杨公祭”,也作“杨公忌”。
“杨公忌”真是极凶日吗?
翻翻历史就知道,千古圣人孔子、大文豪苏东坡,生日都占了“杨公忌”。就连《浪迹续谈》的作者梁章巨也说:“然不信其说者多,忆余以十二月十九日完娶,家中亲友并以此杨公忌日,必不可用,先资政公毅然用之,余亦了不介意。后清河君佐余历官中外,膺二品诰封,育五男四女,身享中寿,族中皆以为有福完人,则又何忌之有乎?”由此可见,“杨公忌”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倒是第三种说法比较有意思。这个传说告诫人们,无论官职再高、钱财再多,一定要低调做事,低调做人。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都不要忘乎所以,飞扬跋扈。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稳重处事,少年不要轻狂,青年不要疯狂,中年不要抓狂,老年不要张狂。
更多阅读
曾国藩遗训:做人要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 了凡四训共修网
曾国藩遗训:做人要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时间:2010-12-22 10:23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作者:360个人图书馆 点击:137次曾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珍宝,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楼富厚的藏书、一道著名的遗嘱
杨公忌日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民间禁忌和阴阳常识
“杨公忌”是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据清朝初年熊伯龙的《无何集》云:“世俗多畏杨公忌,谓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顺数,值室即为杨公忌。”按这样排列,杨公忌应当为“正月十三、
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出生的人命运
杨公忌日: 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日,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日。歌日: 先人留下十三日, 兴动有防须损失。 便要妄动去求利,不遭火盗
“杨公忌”日真的很可怕吗? 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真的很可怕吗?张恕老师小王和同事闲聊中提起周末要参加朋友的婚礼,同事惊讶:这天是杨公忌日啊,怎么能选这样的日子举行婚礼呢?看着小王莫名其妙的样子,同事说:你不知道吗?杨公忌日可是不忌,诸事不宜的。同事的话弄得小王心
杨公忌 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的由来杨筠松(834-906年),名益,字筠松,号救贫,赣州人。(有说是窦州人,实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赣州知府窦忻修《赣州府志》,各地诸《地方志》称《赣州府志》)为《窦志》,窦州为《窦志》所误)。中国四大堪舆明师之一。唐·僖宗(87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