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传奇之琥珀璎珞 琥珀传奇
先说公主。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处级”,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
晋朝时的公主则升格为“省部级”,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 “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
明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两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只有一个例外。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
再说辽时的册封制度基本沿袭唐制,只是范围更广了,除了皇帝之女称公主外,皇兄弟之女亦称公主。称谓上与唐一样,初次册封一般为吉祥语,如太平、解忧、安乐、升平、文成、长宁、万安等等,再次、三次册封一般均为国名。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之女,乃正妃萧氏所生。初封太平公主,后进封为越国公主,陈国公主则是其逝后的追封。可惜她16岁下嫁给自己的亲舅舅萧绍矩,18岁便似流星般陨落。在他们夫妻俩的合葬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3227件,其中的两件和田白玉交颈鸳鸯给我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哪位影视剧编导,能凭借这件玩意编出一部好戏也未可知。
本文所提供的图片中两件白玉交颈鸳鸯和交颈鸿雁是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琥珀的交颈鸿雁为那谁的藏品。
契丹传奇之神秘面具
这是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纯金面具
契丹民族鼎盛时期只有200多年,加之契丹文字至今尚无法全面破译,因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这面具就是其中之一。
契丹人的面具又称覆面,俗称“盖脸儿”,是覆盖于死者脸部用金属制成的葬具。给死者带面具只是契丹人奇特丧葬习俗的一部分。此外,契丹人还会给死者穿上铜或银丝编制的网衣。这种丧俗在其他民族中还从未发现过。
银丝网络
下面这两件银制面具是那谁所藏,其中覆盖于女性脸上的盖脸儿的鼻子残损比较严重,男性的则完好无损。
自上个世纪初发现契丹人神秘丧葬习俗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土各类金属面具25件,其中铜面具14件(包括铜鎏金8件),银面具9件(包括银鎏金4件),金面具2件。鎏金铜面具
其实,契丹人的丧葬习俗是跟汉人学的。但你满世界的挖,也挖不到哪个汉人下葬时在脸上盖个面具的。
契丹人的这种奇特丧葬习俗究竟从何而来?查遍典籍,至今没有可信的记载。学术界一般观点有以下几种:
1、与契丹人信奉的萨满教有关。认为使用面具和网络覆尸的这部分人,可能生前就是作法跳神的萨满巫师,起码也是萨满教的忠实信奉者。面具和网络就像萨满教的法器、法衣一样,是一种巫术工具。
2、与当时崇拜佛教有关。由于金面菩萨、金面如来佛在契丹民族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不只顶礼膜拜,甚至妇女们还用黄物把脸涂成金色,变成佛的样子,谓之“佛妆”。
3、可能受汉代“金缕玉衣”的影响。面具和网络的总体结构形式和组合形式与“玉衣”十分相似,仿佛是如出一辙。
4、可能是遮丑之物。契丹人死后在外停尸时间较长,尸体容易腐烂,罩以面具和网络,不仅可以把死者的面容永久的保存下来,而且有助于再移动时不至于散落,达到形不散神不离的目的。
5、为了保存尸体,使之不腐。尸体与铜面具和铜丝网络长期接触,体内吸收了大量的含铜元素的化合物,磷酸铜具有轻微的杀菌防腐作用,硫酸铜可促使皮肤皮革化,对尸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鎏金银面具
以上说法,均不能令人信服。就拿比较常见的第一种说法吧,北方民族中信仰萨满教的女真、蒙古等其他民族的墓葬中从未发现面具和网络呢。
那谁跟我说了另一种观点:
契丹统一前巨乱、巨落后,长期以来以渔猎为生。人死之后要架在树干上,三年后才可以火化。为了方便固定,常常用渔网将尸体束缚起来;为了让亲人们瞻仰时能如生前一般,又往往用木头依照死者容貌雕刻一副面具盖在死者脸上。
后来,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契丹人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土葬。但在土葬时,仍保留了原有的葬俗。
辽代中期以后,契丹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厚葬之风日盛。面具和网衣便选用不容易锈蚀腐烂的金、银、铜、铁来制作了。
我觉得这一观点比较靠谱。
契丹传奇之古老游戏
欻(音chua)拐,30年前北方女孩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不知你玩过没?这“拐”通常是指羊、猪等动物的后腿膝盖骨中的一块独立的骨头,最好的是狍子的,一般能有一付羊拐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歘拐这种游戏来自少数民族,现在的东北妇女大都管这种游戏叫“嘎拉哈(“哈”读作四声)”,就是满语。小学时常见班里的女生玩,但不太了解规则,一般是盘坐于床上(那时都是硬板床),拿个沙包往上扔,在沙包落地前迅速将嘎拉哈翻转使之朝向玩者希望的方向,再接住沙包,接不到时就轮换下家玩。
据考古发现,嘎拉哈早在秦汉时期的鲜卑和匈奴墓中就有出土。当时的嘎拉哈主要用于军事演练。演练时根据在沙盘上摆放的嘎拉哈的大小不同、类别不同、颜色不同,和嘎拉哈的四个朝向的不同,来代表不同军事名类,通常是山、林、河、泡,布兵设阵,士兵头领,包抄堵截,兵器队别等用。
到了北魏时期,嘎拉哈已开始成为民间游戏。辽金时期用白玉、水晶、玛瑙等珍贵材料雕刻的嘎拉哈不但是贵族小姐的玩具,还是具有辟邪和带来祥瑞的高贵饰品。
清时嘎拉哈在北方十分流行。清人徐兰《塞上杂记》云:“骨(嘎拉哈)分四面,有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这是古代的称法。近代与之稍异,分别叫做坑儿(凹面)、背儿(凸面)、珍儿、轮儿。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满洲源流考》载:“或两手捧多枚星散炕上,以一手持石球高掷空中,当球未落之际,急以其手抓炕上嘎拉哈成对者二枚,还接其球,以子、球在握,不动别于者为歘”。《柳边纪略》云:“手握四枚,同时掷之,各得一面者,曰撂四样。”
每当我看到那谁收藏的辽代的和田白玉和水晶的嘎拉哈时,我都会回想起小学女同学歘嘎拉哈时的高兴样。
契丹传奇之煤精瑞虎
无意中在那谁那儿看到这物件。初见时它放在一堆小饰件之中,我一眼就盯上了它。因了它的黑,使我不由地想起了那段老相声《卖布头》:“那是一种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它怎么那么黑……”
这物件确实是色黑如漆、包浆完好,那深邃的黑色虽然不一定能让张飞因此而气死,但李逵和尉迟敬德肯定是比不了它黑的;这物件确实是黑亮如缎、雕工犀利,那内敛的黑色虽然没“在东山送过炭”,也没“在西山剜过煤”,更没“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但它却是煤炭的精华。
呵呵,这色黑如漆、如锦如缎的物件是个啥?我初次上手时,那轻飘飘的感觉让我以为是拿着一件琥珀呢。
那谁说:“你的感觉也差不多,这玩意儿跟琥珀有点缘,有'黑琥珀’之称,学名叫煤精,性质跟煤差不多,只是结构更均匀,质地更细腻,更具有韧性。
我查了下资料,据称煤精作为装饰品在我国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那谁说这玩意儿是十二生肖中的老虎,雕刻手法为典型的辽代风格。
关于真实的黑色的虎,我查了不少资料,结果是这个世界还没有任何一家动物园收养过黑色的老虎。或者说,黑虎只是有记载,但没见过实物。所以说,黑虎存在与否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顺便说,我见过黑虎的老师——黑猫。
无论怎样,虎年还没过,这只老虎虽然是黑色的,也还是可以给大家带来祥瑞的吧?
契丹传奇之美丽传说
一条河上,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踏浪而来;另一条河上,一位婀娜窈窕的仙女驾着一头青牛临水而行。这一天,二人终于相遇了,于是两条河也就交融合一汇成一条波涛翻滚的大河。两河交汇之处正是二人定居生养子女的地方,这地方就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木叶山。
这是个有关一个民族发源的传说,美丽而直白。我相信,是这个传说创造了只有辽代才有的这个造型——交颈水禽。下图是那谁收藏的辽琥珀交颈鸳鸯。材质应为地中海血珀,造型生动、洗练。让人联想到那美丽的传说。
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找到辽以外的其他朝代有这种造型的器物。
《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上京道“永州”条有如下记载:(永州)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皇后)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契丹传奇之“狼族”柔情
可能是小时候看《杨家将》小人书的缘故吧,那书上总是把辽人画的丑陋、凶恶,于是就给我留下契丹人很残忍的印象。
长大后看《天龙八部》,顶天立地的乔峰竟然被金庸编排成了契丹人。我虽对契丹人的看法有所改变,但书中对契丹人的描述,仍是让我对契丹人残暴的性情难以释怀。比如书中写一僧人怒道:“契丹人狼子野心,果然是行同禽兽!你竟亲手杀害义父义母,只恨相救来迟……咱们都是少林弟子。唉,你义父、义母一生忠厚,却落得如此惨报。乔峰,你们契丹人,下手也忒狠毒了。”还有阿朱对乔峰说的:“乔大爷,他们说你是契丹人,我看定是诬蔑造谣。别说你慷慨仁义,四海闻名,单是你对我如此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丫环,也这般尽心看顾,契丹人残毒如虎狼一般,跟你是天上地下,如何能够相比?”还有乔峰对阿朱说的:“我是猪狗也不如的契丹胡虏,自今而后,你不用再见我了。”还将契丹人的“胸口刺上青郁郁的一个狼头,张口露牙,状貌凶恶”。以至于将契丹人的图腾误导为狼,还蔑称契丹人为“狼族”。
改变我对契丹人的认识,缘于看了那谁的辽代藏品。这玩意那叫一个可人疼。物件是个圆雕的交颈鸿雁挂件,琥珀的。
千年左右的玩意了,琥珀这玩意太娇气,保存到现在着实不易。按科学的说法,琥珀是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非晶质体,硬度2-3,性脆,比重略大于水,为1.05-1.30,摩擦带电。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产地,我国主要产地在东北抚顺。琥珀的等级依次为:灵珀(有虫者),深红色透明的血珀,金黄色透明的金珀,鹅黄色不透明者是琥珀中最次的,亦即是我国西藏和云南出产的蜡珀(即蜜腊)。
书上说,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琥珀的雕刻装饰品,战国至两汉期间,琥珀装饰品多发现于西南部贵族墓葬中。汉唐时期,中原贵族墓葬中偶尔有血珀出土,据记载,应是西域进贡之物。辽代琥珀装饰品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以后便逐渐衰退。
契丹传奇之玉盒佩饰
唐末有位艳诗大家韩偓,写了不少情诗艳曲。有一首专门写盒佩的,名曰《玉合》,收录在《香奁集》中:
罗囊绣,两凤皇;玉合雕,双鸂鶒。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思忆。
长思忆,经几春;人怅望,香氤氲。
开缄不见新书迹,带粉犹残旧指痕。
诗中描写的玉盒上雕刻着一对类似鸳鸯的水鸟,用绣着凤凰的锦囊装盛,盒里的“玉兰油”中浸润着几枚相思豆……。这种质地名贵、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的盒型佩饰盛行于唐。辽人“崇唐媚外”,比宋人继承得完全。这种小盒子,是唐代贵妇们或怀春少女们必佩之物,因而也就倍加珍爱。
那谁珍藏着这样一只摩羯形的白玉盒子,与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几件小盒十分相像,也是由独立的两扇盒身组成,盒口做成子母口,可以互相扣合。陈墓出土的众多小盒子中也有两件与此件一样只有穿孔,没有镶金合页栓扣。盒体虽只有4公分,但雕刻精细,一丝不苟,令人爱不释手。
每当看到这只制作精美的盒型佩饰时,不免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最后那几句经典诗句: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易哥必是个情种,否则也是吟不出这般揉心捻肺、寸断肝肠的诗句的。天国里的玉环妹子思念李哥哥心切,便把自己头上的金钗掰成两股,再把贴身配挂的镶嵌着螺钿的佩盒,盒身、盒盖分成两扇,将这一股钗、一扇盒寄给李哥哥,那意思……就像每年冯巩在春晚上必说的那句话——“想死我了”。
契丹传奇之晶莹簪头
杨家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杨六郎因中蒙汗药,卧病不起,孟良为救元帅,化装潜入辽邦,经过曲折艰险终于盗取了“雌龙发”,并得到宝马金枪,治愈了杨元帅的病。
还记得这“雌龙发”是怎么讲吧?没错,就是大辽当时的实际统治者萧太后的头发。
每当欣赏那谁收藏的辽代水晶鸟型发簪,就想起了这位叱咤风云、率军亲征并生擒大宋元帅杨继业,从而迫使宋朝与大辽签署了“澶渊之盟”的“雌龙”。
想象着她该是个怎样形象:皇帝丈夫死后,为了自己的儿子,毅然下嫁汉族重臣,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大辽迎来了鼎盛时期。
契丹传奇之一国两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中国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圣主明君。他宅心仁厚,以致其弟三次叛乱,三次被他擒获,却又念及手足之情而三次赦免;他知人善用,以致重用汉人官至宰相之职;他胸怀宽阔,以致他最为信任的汉人韩延徽逃往汉地复归时,他毫不犹豫地重新重用。
我问那谁:“阿保机是不是特NB?”
那谁:“是我知道的最NB的国家领导人。”
更NB的是,阿保机创造性的发明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耶律德光占据幽云十六州后更是日臻完善,并一直沿用至辽亡。
辽的“一国两制”政策与1000多年后的现行“一国两制”政策颇多相同之处。其基本内容是: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辽国,即大辽帝国。 渤海、幽云十六州都是大辽帝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一国两制”的主旨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至于什么社会制度为主体,他契丹人不明白,那时也没那么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大辽帝国境内,北方契丹人聚居区坚持奴隶社会制度,渤海、幽云十六州等汉人聚居区则保持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不但是50年不变,而是一整就整了200年。这是稳定各民族聚居地人心,保持渤海、十六州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有一点跟你知道的不一样,就是甭管是渤海还是幽云十六州,您都得向我中央政府交税,这也许是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治,也是一种归属。而香港和澳门不需要向中央政府交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六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澳门也适用。也许这体现了真正意义上“高度自治”吧。
其实,契丹人实行“一国两制”就是为了更好的统治。那时候,国家的概念并不明确,人员往来也不需要办啥护照,更不用办啥“渤幽通行证”。所以就不但是“一国两制”,甚至是“一城两制”、“一村两制”。在瓷器上也出现了“一器两制”。
这是那谁收藏的一件辽白釉剔花盘口瓶。造型是典型的辽代风格,但从胎釉看又是标准的磁州窑作品。因而那谁说:“这玩意儿应该是磁州窑专门为契丹人定烧的。
契丹传奇之大辽白瓷
契丹曾经是世界上最NB的国家,面积可大可大了:东临太平洋,西达阿尔泰,北抵贝加尔湖,南接河北白沟山西北部一线,大约490万平方公里。咱大宋面积也只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每年还得给人家进贡。那时候的北京可没现在这么NB,它只是大辽五个都城中的南京而已。
契丹人崇尚白色,原因不明。也许是那地界儿冬天老长老长了,冰天雪地的,“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缘故?那谁说,辽建国以后一直信奉佛教,而佛教也崇尚白色。这么说吧,把白色说成是辽的国色估计也差不多少。瓷器的生产当然也深受辽人尚白的影响,高档瓷器中以白色者居多,且其质量并不输给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白瓷。
这是那谁收藏的仿金银器造型的辽白釉茶盏及镂空盏托。其造型与中原生产的高档瓷器一致。
这是那谁收藏的辽白釉净瓶。
此造型中原并不常见。
这是那谁收藏的辽白釉百褶盘。此造型为典型辽瓷造型。
契丹传奇之琥珀璎珞
左侧乃公主佩戴,右侧为驸马佩戴
琥珀已经说过了。这次的关键词是“璎珞”。“璎珞”跟“罂粟”可没任何关系,您可千万别误会。
璎珞原来是人戴的,后来佛、菩萨戴了,再后来人又戴了。
在还没有佛教的时候,印度等南亚一代贵族就已经用璎珞来装饰身体了。您注意,可不是装饰服装的,是装饰身体。估计是那疙瘩天儿忒热,板儿脊着又有失体统,所以挂点啥,多少遮挡一下吧。佛教兴盛以后成为佛教中菩萨造像所专用的饰物,个别佛祖造像和天王、天女也有少量佩戴璎珞。现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等受佛教影响的国家还流行给尊贵的客人带花环。估计就是由打这儿来的。
用学术点的语言说,璎珞,又称“缨络”、“珠落索”,是用珠玉等串制成的装饰物。璎珞一词来源于梵文,是由几个词组成的一个合成词。主要用珍珠、宝石、贵重金属及各种花卉串连组合,大多环于头颈部,有的佩戴于菩萨造像的胸前、手臂及腿部,甚至披挂于全身。
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没人知道啥叫璎珞。但看着人家菩萨身上佩戴着一嘟噜一嘟噜的宝贝儿,流光溢彩,煞是夺目。慢慢的,一些达官显贵甚至是皇室成员也开始佩戴。到了唐代佩戴璎珞已经很流行了。
契丹人在建国后由皇帝大力崇尚佛教,使之成为契丹国教。佩戴璎珞成为贵族在参加重大仪式上所必须。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琥珀璎珞佩戴于公主与驸马胸部,是用数百颗琥珀珠与数件琥珀浮雕饰件、用细银丝穿缀而成。其中一组周长113厘米,一组周长159厘米。璎珞由两部分组成,一组由5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饰件长达12.3厘米。另一组由60颗琥珀珠和7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这长度挂在公主脖子上,大概要耷拉到大腿了。
其实整串的琥珀璎珞十分罕见,那谁收藏的这串琥珀璎珞最大饰件虽然不及公主墓出土的那件,但长达9厘米的大件琥珀已经相当难得了。
更多阅读
八仙传奇之二铁拐李:铁拐李传奇图
八仙传奇之二铁拐李:铁拐李传奇(图)坚持“行善积德、修炼身心、度人度己”,自然成为神仙、佛菩萨。 ----诸葛长青 八仙之中,第一位成神仙的是“铁拐李”。诸葛长青认为,“八仙”本是承担上天的使命,来人间弘扬道法、行善积
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冰玉和三师兄的告白篇~~~~ 少林寺传奇二师兄
【少林寺传奇】你们那凄美的爱情之三师兄、冰玉,表白篇.麦苗冰玉:我们是什么样的因,又会有什么样的果呢?智明:额。。冰玉:你说,我们之间是不是很有缘啊?智明:世人皆有缘。。皆是一念间。。。。(
全新快感《传奇之光》抢鲜体验服25日开启 魔神破天传奇全新版本
千呼万唤始进去,为了给泛博用户供给更为不变、精采的游戏情景,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可能提前体味游戏的最新动向,为日后自身游戏脚色的走向供给参考,《传奇之光》体验服即将于25日火暴开启,您在体验服可能优先体验到最新的游戏内容,体味
断肠人在天涯:传奇作家三毛的“欺世”之谜二
断肠人在天涯:传奇作家三毛的“欺世”之谜(二)【宣传片】她是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却又受到无尽的质疑。她盛年弃世,留下身后重重谜团。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至情至性的传奇作家,还是一个人格分裂、怪癖伪善的欺世盗名之徒?
转载 大唐李恪 穿越大唐之李恪传奇
原文地址:大唐李恪作者:蝶舞黄沙好友Emily、coco和秋日都很喜欢李恪,我也想为大唐最杰出的皇子写点儿什么,可每到提笔时就发觉思绪非常混乱,脑海中有三个李恪的影子交叉重叠——史书中的李恪、《大唐情史》李恪和《贞观长歌》李恪,每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