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烟草工业发端于美国,1881年,美国人詹姆斯·本萨克(JamesBonsack)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卷烟制造机。在此之前,烟草产品的生产完全依靠手工,成本高,技术低,卷烟机的发明推动了烟草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美国人詹姆斯·杜克(J.B.Duke)在别人还对机械化卷烟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果断的取得了新发明的使用许可。1889年,他的杜克公司改为美国最大的烟草制造商。第二年,杜克联合美国美国另外五家烟草公司美国烟草公司、奥格登公司、大陆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统一烟草公司组成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TobaccoCo.),总资产2500万美元。公司先后收购了250多家烟草公司,控制了美国市场90%的份额。杜克绝不满足仅仅控制美国市场,成为世界烟草大王才是其梦想。为了进军英国市场,杜克烟草公司于1901年买下了位于英国利物浦的奥革登烟草公司,并抢先在英国注册了“英国烟草公司”。为抵御美国人的冲击,英国本土13家烟草公司联合起来,于1901注册成立了“帝国烟草公司”,并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竞争行动。1902年,两家大公司为避免两败俱伤,达成了战略协议,约定双方互不在对方所在国市场上制造和销售产品,在英美以外,双方联合投资组建“英美烟草公司”(BAT)统一负责生产和经营,美国烟草公司占2/3股份,帝国烟草公司占1/3股份,由杜克担任英美烟草公司董事会主席。公司总部设在伦敦,统一领导全世界的分支机构。
1911年,英美烟草公司的大股东美国烟草公司被分解,美国最高法院认定该公司的行为和组织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为垄断组织。他的解散仅仅发生在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解散之后两周。英国方面购买了美国烟草公司的股份,从而使英美烟草公司成为一家英国公司。脱离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以后,英美烟草公司主要通过收购世界各地的烟草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今天著名的“555”牌香烟就是在这个并购狂潮中并入英美烟草公司旗下的。公司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大跨国烟草公司的位置。进入60年代以后,英美烟草公司在继续主营烟草业务的同时,开始了多元化经营。涉足包装、造纸业、化妆品、零售业等领域,到八十年代年非烟领域的资产已占集团总资产的58%。80年代以后又进军金融保险业,通过一系列的购并或联盟,到1989年英美烟草已成为英国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取消了烟草专卖或垄断,这给一些国际烟草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英美烟草公司也逐步拆分了其他产业,仅保留烟草业务,到1998年英美烟草又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烟草公司。
英美烟草公司创设之初,即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1903年,英美烟草公司收购了早期在上海经营的一家美国烟草公司和英国威尔斯公司后,在虎丘路设立大陆第一家分公司。公司先后在汉口、奉天、上海浦东、哈尔滨建设烟厂。为就近取材,公司派出烟叶专家,对中国中东部地区进行了土壤化验及土烟生产情况调查。在考察的基础上,在山东青州、河南许昌、安徽凤阳试种美国烤烟取得成功,这些地区也成为英美烟草公司的原料产地。公司在华的销售权由下属的麦司塔德公司掌控,生产由大英烟公司担任,运输由分公司直接承担,这种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烟草市场的节奏。1919年,总公司投资25000万墨洋成立中国英美烟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接管了英美烟公司在华的工厂和下属机构,总揽英美烟公司在华的烟草业务,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制造再到最后的出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烟叶收购方面,除自有的山东、河南、安徽三地的烤烟基地外,在中国其他烟叶产区收购量也高的惊人,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0%,确立了烟叶原料收购的垄断地位。卷烟生产制造方面,在原有基础上陆续开办了新厂,1922年开办天津烟厂,1924年开办青岛烟厂,1925年在汉口再建新厂,在上海建通北路烟厂。公司建设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一些穷乡僻壤的老百姓都抽上了“大英牌”香烟。为进一步垄断中国烟草市场,英美烟公司曾四次对中国最大的民族烟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施吞并,打压民族产业,英美烟公司在华卷烟销售量平均下来都能保持全国销量的60%左右。1921年,驻华英美烟公司通过买办郑伯昭成立了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专司卷烟销售。到三十年代,英美烟草公司形成了以中国英美烟公司为首、大英烟公司负责制造、永泰和公司负责销售的垄断机构,公司的在华经营达到了顶峰。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税制改革,为逃避缴税,英美烟草公司成立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YeeTsoongTobaccoCo.),将制造业务划入颐中的名下,成立颐中运销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烟草的运销,中国英美烟草公司一下子销声匿迹,1936年公司改在香港注册,但实际上头面人物仍在上海经营。1937年,又成立了振兴烟叶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善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颐中烟草的收购复烤和印刷业务。这样驻华英美烟草完成了改组,即保持了公司的垄断地位,又达到了避税的目的。抗争前夕,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及香港地区的工厂和销售机构及其附属企业共33个,资本达到21554万元,在全国拥有6个卷烟厂、6个烤烟厂、6个印刷厂、1个包装材料厂和1个机械厂,职工总数2.5万人。1937年的销售量占全中国销售量的2/3。
抗战爆发后,英美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滑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接管了英美烟草在华的众多企业。1944年,英美烟公司将资本转移,让颐中烟草公司、颐中烟草运销公司、振兴烟叶公司、首善印刷公司、中国包装公司在英国注册。抗战胜利后,英美烟草公司继续外移资金,南迁设备。新中国建立后,该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经销宣告结束。
上海:
1903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地址位于虎丘路与南苏州路交口处,1920年公司在原址建造了新的办公大楼。大楼位于今南苏州路175号,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221平方米,五层钢混结构建筑。立面三段式对称构图,外墙基础用花岗石砌叠,二三层为大楼建筑外貌呈新古典主义风格,三段式对称立面构图,平面呈正方形,外墙基础用花岗石砌叠,二至三层立面为清水砖墙砌筑,正中划出浅黄色区域,用与楼体相同颜色的窗套围拢起上下贯通的券窗,十分别致。建筑墙面带有水平凹槽线条,使沿街展开的平面更加宽阔。
由于后来改称颐中烟草公司的缘故,这座建筑在解放后也被称为“颐中大楼”。1999年11月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现为上海照相机修理部等单位所在。
英美烟草公司还在浦东陆家嘴建设了卷烟厂,位于烟台路229号,厂内原有多座三至四层的办公楼和仓库,这些建筑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清水砖砌筑,平拱矩形大窗洞,四坡大屋顶。解放后,建筑先后由上海烟草公司、上棉十厂技校、日用五金厂等单位使用,浦东新区开发后,陆家嘴成为举世瞩目的金融贸易区,曾经的卷烟厂旧址也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巨厦所取代。
济南:
位于鲁中地区的潍坊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主要烤烟原料生产基地,随着胶济、津浦铁路的通车,济南成为了华北一带的物流中心,所以英美烟草公司选择在济南设立了分支机构。
济南分公司旧址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小纬二路交口东北角,为假三层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型,中部入口处外凸,高台阶步入门厅,门厅外立古典柱式,上方的阳台按照石柱的布局分出层次。红色砖墙面,水泥砂浆抹面,一层窗上刻石制直线窗楣,二层窗上做扁三角形山花。孟莎式屋顶,开圆洞型老虎窗。建筑内中央设走廊,两边为房间,进门迎面是大楼梯,旁边的旋转楼梯可上三层阁楼。建筑现由某影楼租用。
许昌:
许昌英美烟草公司旧址位于华佗路许昌烟草专卖局院内,共有五座建筑。许昌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三大烤烟基地之一,在此设立分公司便于总公司直接控制许昌的烟叶原产。1918年,英美烟草公司在许昌西关京汉铁路西侧建设了许昌烟叶收购站和烤烟厂,1920年投入使用。办公场所虽然都是单层的简单房屋,但券式门窗、四坡屋顶这些部分还是体现了建筑的西式元素。解放后至今,这些建筑先后被许昌烟棉麻公司、许昌烟草分公司、许昌烟草专卖局等单位使用,现被当作烟草专场局的附属用房。这些建筑见证了许昌这座中原小城、烟草名城曾经的辉煌。
汉口:
1911年,英美烟草公司在汉口鄱阳街合作路口设立分公司,自建四层大楼办公。1906年在德租界六合路建设烟厂,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土产烟叶制为纸烟。还在硚口建设另一座烟厂。武汉沦陷后,六合路烟厂停工,由日商丸三株式会社代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烟厂完全被丸三会社占据,并重新开始生产卷烟。1944年底,被美机彻底炸毁。原英美烟草公司大楼现仍保存完好,现由武汉市旅游局和武汉市供销合作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