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种类和规格──与研一新生们分享 - 考研与就业 - 民俗学论 冲床吨位规格种类

论文的种类和规格──与研一新生们分享

毕业论文的种类和规格

一、毕业论文的种类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

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二、毕业论文的规格

毕业论文的规格,也就是毕业论文的标准。这里讲毕业论文的规格或标准,主要是就毕业论文的质量方面而言的。至于一篇毕业论文究竟要多少字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需要有五千字以上。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规格,我们把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相近的几种论文作一番比较。大学生(主要是指本科生)在校期间一般要写两次论文,一次是大学三年级写的学年论文,另一次是大学临近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此外,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写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写博士学位论文。下面,我们把这四种论文的联系和区别作些分析说明。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这四种论文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关系,它在学术水平上有区别,因而有不同的规格或标准。

1.学年论文。它是大学生在大学读了三年基础课,具备了一些基本知识之后,初次锻炼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的能力。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初学论文写作,主要是取得撰写论文的经验,初步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奠定基础。在大学的前两年,基本上是听讲、看书、接受前人已有知识;而写论文,就不是听讲、看书、作笔记和汇总前人的知识了,而是要求自己运用前人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了。由于写学年论文是大学生初次学做的一件新工作,所以,撰写学年论文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2.毕业论文。它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大一点、深一点。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大专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五千字左右,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3.硕士论文。这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其学术水平比学士论文要高。它必须能够反映出作者所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作者自己的较新见解。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只有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独立能力者,才可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这就是说,硕士论文强调作者在学术问题上应有自己的较新见解和独创性,其篇幅一般要长一些,撰写前应阅读较多的有关重要文献。

4.博士论文。它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具有坚实而深广的知识基础,必须有独创性的成果;它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能够对别人进行同类性质问题的研究和其他问题的探讨有明显的启发性、引导性,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起先导、开拓的作用。

通过上述几种相近论文的比较,可以明确毕业论文的规格或标准,这对写好毕业论文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写毕业论文,不可能把大学阶段所学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都用上,但在题目需要限度内所运用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运用得准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多动脑筋,认真思索,紧紧围绕论题,运用专业知识,使论文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体现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真理,但也要力求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见解,决不能人云亦云,仅仅重复前人已经讲过的东西,更切忌东抄西拼,改头换面,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冒充为自己的东西。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实际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选 题 的 重 要 性

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页)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二、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杏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

选题还有利于弥补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撰写毕业论文,是先打基础后搞科研,大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知识需要广博一些,在搞研究阶段,钻研资料应当集中一些。而选题则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在选题过程中,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目标越来越集中,最后要紧紧抓住论题开展研究工作。爱因斯坦说过,“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够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引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在知识不够齐备的情况下,对准研究目标,直接进入研究过程,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补充、收集有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这样一来,选题的过程,也成了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好时机。

三、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以条理使其初步系统化;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找出症结与关键,不仅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而且对研究工作也更有信心。科学研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专业知识的丰富并不一定表明该人研究能力很强。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可是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可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能力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使用知识的实践中,即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选题前,需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下一番钻研的功夫,需要学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选题中,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并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联想和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的学生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拿过题目就写。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一方面不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再调动,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再发挥,不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不经过选题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更显不足,这样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一筹莫展,可能推倒重来。

收集积累资料的方法

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第三,边缘学科的材料。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社会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第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第五,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论文 种类 规格 研一 新生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0 只看该作者

二、资料搜集和分类的方法

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做卡片。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去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时也可以写在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根据各人习惯,不必有死板规定。

第二,做笔记。做笔记这是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在做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供写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

第三,剪贴报刊。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把应剪贴的资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沙写的时间。

无论是用卡片收集资料,还是摘录资料,还是剪贴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第四,利用网络搜索及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在网络时代应摆在论文准备工作首位。

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加以分类,进行研究。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主题分类法。按照一定的观点把资料编成组,这“一定的观点”,可以是综合而成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拟定的观点。

例如,为研究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作者拟定了自己的四个观点: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客观环境;二是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三是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四是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并按这四个观点对资料加以分类,这样可以加深对资料的认识,进一步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种,项目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分项归类。下面介绍一下辽宁大学的王连山同志列的项目分类:

--------------------------------------------------------------------------------

1.经典作家、名人言论

2.概念

理论类项目

3.科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规

4.一般公理、常识、成语、谚语、密句、名言

5.资料作者本人的观点

--------------------------------------------------------------------------------

1.个别事例,包括资料作者所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事实、人物活动、言论、诗词等

事实类项目

2.各种统计数字、图表

3.资料作者的片断论述

--------------------------------------------------------------------------------

1.本人随时记下的感想

随想类项目

2.观察所得

3.调查所得

4.零星的文字记录

--------------------------------------------------------------------------------

三、对搜集到资料的整理

对搜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整理呢?资料的整理过程实质上是资料的辨析过程,这里有几方面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辨析资料的适用性。选择资料的依据,只能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什么资料可用,什么资料不能用,都要根据这个中心论点决定。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一经确定之后,它就是统帅一切的东西,资料必须服从于中心论点的统帅。不能把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资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能将所有资料统统塞进文章里,搞得文章臃肿庞杂,中心反而不突出,扩大了篇幅。比如《“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园林绿化的资料,却没有搜集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关系的资料,这些不适用的资料塞入论文之中,导致论文中心被冲淡,降低了论文质量。

二是辨析资料的全面性。如果材料不全面,缺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论文的论述也往往不圆满、不全面,会出现偏颇、漏洞,或由于证据不足难以自圆其说。以《浅论厂长负责制与职工民主管理》一文为例,由于作者只搜集了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资料,没有搜集两者存在矛盾的资料,结果文章只做了一半,如何处理好两者矛盾这一重要方面被疏漏了,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三是辨析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真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只有从真实可靠的资料中才能引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方面要注意:其一,要尊重客观实际,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选择资料不能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不能歪曲资料本来的客观性;其二,选择资料要有根有据,采用的第一手资料要有来历,选取的第二手资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求得最大的准确性;其三,对资料来源要加以辨别,弄清原作者的政治态度、生活背景、写作意图,并加以客观的分析评价,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四是辨析资料是否新颖。所谓新颖的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前所未有,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发现、新方向。比如《股份合作制经济几议》一文的作者,选取了当时中国大地上新出现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新动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指某种事物虽早已存在,但人们尚未发现其价值,这同样是新颖的资料。比如《试论人口与经济的循环》一文中,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早已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这也是客观事实,这两种循环会带来两种根本不同的后果,而这以前人们几乎没有认识。现在以两种循环的资料来揭示两种循环的后果,从而阐明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资料。所以,所谓新颖,不仅仅对资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不能太陈旧),更重要的是要从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尚未利用的东西。

五是辨析资料的典型性。所谓资料的典型性就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它所证实的理性认识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得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选得十分精悍典型。

形 成 论 点 和 论 据

一、毕业论文论点的确立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毛泽东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主权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中心论点--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

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旧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中心论点

>

(一)下位论点

>

一、上位论点

>

(二)

>

(三)

>

......

>

二、

>

三、

>

......

各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毕业论文加《快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进步初探》一文剖析了导致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技术进步意识不强;

第二,缺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第三,技改资金筹措难,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差;

第四,尚未建立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上述四点就是一种横向并列的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导致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要使论点正确、深刻、能说服人,作者需要使用确实有力的论据。确实有力的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典型的、新鲜的、充分的。这在前面已有阐述,这里不再展开。

集纳理、工、农、医、人文等5大类70多个类目的200多种科技期刊,实现全文上网。包括国内版英文杂志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经济 管理科学 等。

1.查询数字化期刊时可指定时间范围和期刊类别,如果不选择就按缺省范围检索。

2.查询时还要输入您想查找的词,它可出现在刊名、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和文摘中。

3.您可输入多个检索词,它们的逻辑关系可限定为“与”(同时出现)或者“或”(出现其一即可)。注意:若选“刊名”,它与“标题”等其他条件的关系只能是“与”。

毕 业 论 文 的 结 构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f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总提)

(分述)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如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学习”一了:

(总提)

(分述)

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党员

{

第一,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第二,要研究我们的历史遗产

第三,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

(二)先分论后总论

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也oq“尾括式”(归纳法);

(分述)

(总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

第四层次

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

(分述)

(总论)

1.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

2.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3.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三)总提、分述、总论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双括式”:

(总提)

(分述)

(总论)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

第五层次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

(总提)

(分述)

(总论)

提出改造我们学习的主张

{

1.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

2.改造什么

3.改造问题的实质

}

提出解决问题酌具体办法

(四)推进式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第一层次……提出问题



第二层次……叙述现象



第三层次……分析原因



第四层次……找出症结



第五层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如《崇高的理想》一文:

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有社会性、阶级性

—>

理想问题实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树立祟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共产主义理想是有史以来最祟高的理想

(五)综合式

把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结构,就可以形成综合式结构。一篇论文往往要论及许多事物,牵涉到许多方面。而每一事件又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方面。因此,论文往往难以用单一结构来说明问题。这就有必要采用综合式的结构:

--------------------------------------------------------------------------------

(总提)

{

(分述)

}

(总论)

第一层次

{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

第四层次(总提分述)

第五层次

第六层次

}

第十二层次

第七层次

第九层次(先分论后总论)

第八层次

第十层次

(推进式)

第十一层次

--------------------------------------------------------------------------------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1 只看该作者

(六)散述式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在毕业论文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

如斯大林:《悼列宁》一文

论述党



论述无产阶级专政和它的三个基石



论述巩固和扩大全世界劳动者联盟

三、毕业论文的构段

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

(一)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在一般文章中,规范段与不规范段是可以同时运用的。特别是文艺写作,随着事件(或情节)的发展,人物、景物的描写,人物对话的表现,分段比较自由、灵活,不规范段的运用是大量的。

毕业论文的构段则要求统一、完整的规范段。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逻辑的构成。从整篇文章来看,毕业论文是由一个基本论点(中心论点)和若干个论据(其实是若干个上位论点与它们的下位论点或材料)和论证组成。从文章中的一个小的局部来看,它也是由一个论点,若干个论据和作者的论证构成的。这样看来,毕业论文的一个小的构段单位,除了少数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之外,一般的段应该是有着论点、论据、论证的段落。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即使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完整的独立单位。所以,毕业论文的构段,由于这种逻辑构成上的要求,应该保持其固有的逻辑上的完整性,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这样构段的好处是:对作者来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这就要求他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他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对于读者来说,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规范段是便于阅读、理解的。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读没有一个明确中心,忽而说东忽而说西的兼意段,是最感头痛的。

许多毕业论文都是用规范段来写作的。甚至有些学术论文,在严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大家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习的。

(二)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的主题,段的论点。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

毕业论文中的段是逻辑构成,最适宜于以段中主句来显示段旨。这无论对于作者,对于读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段中主句对于作者的作用。作者先把一段的主句定下来,这是一段的主题、中心。作者把握住它,以它为中心铺陈、展开,不致把话说到别处去。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

段中主句对于读者的作用。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它能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所以,善于读文章的人是很会寻找段中主句,把握一段要点的。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 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三)适当的容量

这是谈段的长度问题。段,究竟应该有多长,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一者因为,段的长短不能从形式上规定,而应该由每个段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二者因为,段的划分有伸缩性,是可长可短的。因为全体中一个部分内容上的集中是相对的。有大的集中,又有小的集中,这会因作者而不同。有人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小段并到一起,写成了一个大段;有人把一个可以合拢的大段又劈开写成了几个小段,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毕业论文的分段,一般说来应该长一点。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在一个小段里,很难对某一论点展开周密、细致的论述。如果用几个小段来论述一个观点,有时又会把论点、论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割裂开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是不好的。所以,还是并列一起写成一个大一点的段为好。

有的毕业论文在写作上分段过于零碎,妨害了内容的表达。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当然,毕业论文也不是一律都得写成长段,特别是写很长的段。段过长也不好,不便于理解。所以,我们提出,段的容量要适当。

拟 定 结 构 提 纲

一、编写提纲的意义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1 只看该作者

二、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

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总论点→一、(称上位论点) →(一)(称下位论点) →1.(称段旨)……

(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执 笔 注 意 事 项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

起草初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四、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这是很有道理的。“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

“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2 只看该作者

起草的意义和一般要求

一、起草的意义

草拟初稿是文章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由于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各部分内容的成熟程度有先有后,要一口气全部写好不大可能,可以打破提纲顺序,分段完成。作者的论述是逐步展开的,论文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写出来的,完全可以成熟一块写一块,哪部分成熟先写哪部分。最后连接起来,就成一篇完整的论文。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够集中精力写好每一部分,有利于保证论文质量。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写法可以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更容易把握些。采取分段分块写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分阶段写作计划,既要保持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保证全文的完整统一性。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进度,以免将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影响整个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完成。

中国经济信息网是由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中经网内容丰富,存放了自1992年以来至今17个文件库的100多万篇经济方面的信息稿件。提供大量动态、数据、分析及个性化的信息,包括综合动态、财经视频、法规政策、经济数据、分析预测、产业研究、财经资讯、热点专辑、公务指南和领导讲话等。中经网所提供的信息形式多样,有视频、文字、图片、数据、图表等多种形式,且其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中外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动态、分析、政策、市场行情、产品供求等资料,有对各行各业的现状、动态、发展等的全方位的报道与分析。提供任意词查询和分类查询等多种功能。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www.cei.gov.cn) 本项服务为收费服务,用户通过帐号(用户名、口令)进入,可到中经网公司办理。在线浏览试用账号用户名:jmu,密码:jmu。试用5月10日。

标题、目录、关键词和内容提要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标题有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设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 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

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应放在论文正文前,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即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论文的种类和规格──与研一新生们分享 - 考研与就业 - 民俗学论 冲床吨位规格种类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确选定3-5个关键词:尽量不使用英语缩略词。

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论文写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并逐渐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通常称之为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基本型的文章结构,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故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毕业论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一、写好序论

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毕业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 。

(二)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

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三)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例如,《略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序论: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的领导,是历史作出的结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党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

(四)提示范围式。序论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例如,《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一文的序论:

在我国十一亿多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而要让九亿农民都能在本世纪末奔上小康路,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本文试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问题,谈一些看法。

(五)阐释概念式。序论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国有商业企业潜亏现象初探》的序论:

潜亏是企业亏损在报告期已形成,而未在报表上反映的潜伏亏损额。它一般以物亏、价亏、呆帐和坏帐等形式潜伏于企业内部,随时都可转化为明亏。潜亏造成企业虚盈,财政虚收,资产不定,信息失真,掩盖了经营状况的真相,助长了经营的短期行为,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亏侵蚀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将不该分配的收益予以分配,形成国民收入超分配,既危害企业,又贻害国家,必须加以解决。

以上列举的是毕业论文几种常见的序论写法,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序论的不同写法使毕业论文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风貌,避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但无论采用哪种写法,每篇毕业论文的序论,都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序论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议论性文章通常要求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能让读者接触到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下笔干言,离题万里”,带着读者在文章中心以外尽绕圈子,使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

第二,序论要引人入胜,能抓住读者。开头要让读者对文章产生良好的初始印象,发生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序论要有实质性内容和易于吸引读者的词句。

第三,序论要简洁、有力。开头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显得头重脚轻,结构不匀称。一个繁杂冗长的开头,会使读者产生恶劣印象而不忍卒读。古人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要像放鞭炮,骤然而响,使人为之一震。毕业论文开头的文字尤其要简洁、有力。

文章如何开头,是作者常常要煞费苦心的事情。写好序论,对毕业论文初稿的完整是关键性的一步,切不可草率从事。

二、写好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显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部分。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怎样。

本论部分的要求,一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二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三是观点和材料相统一。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本论部分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论证,以理服人。作者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信的。为此,必须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充分的论证。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证明敌对论点错误性的过程和方法。从论题的性质来看,论证又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把论点确立起来的过程就叫立论,也叫做证明;常用的证明方法有:

(1)例证法,这是一种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的论证方法,就是常说的“摆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说话,这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论证方法。例如:

××市热电厂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紊乱,引起交接货手续不清,货款支出异常,个别领导与供销人员收受贿赂,致使厂方多付货款11.2万余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事例要典型,数据要确凿,叙述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2)引证法,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权威人士的观点、理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定律,还有其他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也称“事理论证”。例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说:“任何民主,和一般的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列宁的这些基本观点说明,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是指导作用,又是服务作用,是指导与服务的统一。

采用引证法,所引用的言论要忠实于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引语要准确无误,最好注明出处;引语要简洁,避免大段引用、喧宾夺主;对引语要作一些阐发说明,不要引完即简单下结论。

(3)分析法,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一一加以考察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所论事物或事理的分析、透视,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来,从而很好地证明论点。例如,题为《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毕业论文,对学校原来的领导体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所存在的弊病作了这样的分析:

(一)文字上含义不清,可以作出多种解释。

(二)把“领导”与“负责”分工,不符合管理原理。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四)在校长上面加了一个管理层次,形成了书记——校长——主任——教职工四个层次。管理层次越多,工作效率越低。

通过这样入情入理的层层分析,旧体制的弊端昭然若揭,也就从反面很好地证明了“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心论点。

(4)推理论证,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与逻辑推理是分不开的。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演绎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局部来看,在各个论证环节中,也可采用这些推理形式。

立论论证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2.驳论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

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论证或反驳的方法有很多种,究竟使用哪一种或哪几种,要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单纯地只用一种论证方法是很少见的,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几种论证或反驳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论证效果。

(二)结论严谨,条理清楚

本论的篇幅长,容量大,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如果不按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文章内容,就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划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类型。

1.并列式结构

又称平列式结构或横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和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2.递进式结构

又称推进式结树或纵式结构。它对需要论证的问题,采取一层深于一层的形式安排结构,使层次之间呈现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透彻的论证。

3.混合式结构

也称并列递进式结构或纵横交叉式结构。有些论文的层次关系特别复杂,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形式,需要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并列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并列的面上,又展开递进(并列中的递进);一是在递进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递进中的并列)。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复杂,也更难掌握一些。

为了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使条理不清,写作本论时,常在各个层次之前加一些外在的标志,这些外在标志的主要形式有小标题、序码、小标题与序码相结合及空行等几种。

(三)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本论部分的内容由观点和材料构成,写好本论的另一个要求是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从总体上说,材料应按照各自所要证明的观点来安排,即把所有的材料分别划归到各个小观点之下,随着观点间逻辑关系及排列顺序的明确,材料自然也各得其位了。但是,在同一内容层次之中的观点与材料应怎样安排,究竞是先出观点还是先列材料,在起草时不能不斟酌一番。为了避免雷同,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是先摆观点,后列材料;有时也可以先列材料,再摆观点;还可以边摆观点边列材料,夹叙夹议,由浅入深。总之,要把材料和观点紧紧地糅台在一起,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2 只看该作者

三、写好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

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谢辞。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草草收尾,不当止而止;二是画蛇添足,当止而不止。

引文、图表、加注及参考文献

引文、图表、加注等是论文写作中广泛使用的写作技术。

一、引文

写作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要有一定基础的。论文写作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活动。而引文就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的表达,在毕业论文中是常见的。有的引文可以作为文章的观点,有的可以用作分析阐述,多数情况是用来充当论据的。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增添理论色彩,增强论辩的力量。

引文的种类分为:引用关键词、引用原文和引用原意等。

1.引用关键词。关键词的引用,多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这种引文,使语言浓缩、凝重,原意与已意合而为一,借他人之言为我所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用的关键词要用引号,以示他人之盲与已言的区别;引号后不能加任何标点,使他官与己言在形式上合而为一。例如:

……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治”和“机制”相结合。没有市场机制,人的潜能难以发挥;有了市场机制,没有人的素质提高,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难以运作和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引用了“人治”、“机制”两个关键词,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并赋予“以人为本”以新的内涵,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引用原文。原文的引用主要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用具有权威性的思想来代替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是作为论证的论据,以起到强化主题思想的作用。文中凡有引文的内容,引文部分必须前后加上引号。

原文引用的形式有:

①行中引。有两种具体引法:

a.引文部分在行文中本身可构成完整意思的,要在引文后的引号内点上原文的语怠终止符号(如、!?等)。如:

邓小平南巡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

b.引文本身不能构成行文中的完整意思,须与自己的阐述结合在一起,才达意周详的,则引文时只加引号,无论原文原有的标点是什么,引号内都不要添加标点,要在引号之外点上行文所需用的表点。如:

五句话揭示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发展;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核心是公平;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提行引。这种形式一般只有在那些具有强调、突出作用和为人不够详知、较新鲜的内容的场合才采用,其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警觉和注意。提行引的引文,抄写时在稿纸上要前后各空两格。前后不必加引号。

引用原文要注意两点:

——行中引,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以及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引文之后要用序号或括号注明引文的出处。

3.引用原意。当引用的原文文字量较多,或综合多人相同的意见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

引用原意,可以不用引号,而只用冒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例如: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87页)

引用原意,要注意完整理解原作者的观点,并融合于行文的思想表述中。它虽然不加引号,但要注明其原意引自何处。

引文的基本要求是:

1.精确。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不能完全代替引用者所要表述的思想。一篇论文不用引文未尝不可,但如果引用过多,则容易使文章零散、杂沓,影响主体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利于思想淋漓畅快地表达。同时,连篇累犊尽是别人的东西,还会引起读者的猜疑和不快情绪。好的文章,应尽量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有在非引用不可,引用了确有效果,或用自己的话解释效果不佳,或那些权威性的言论和令人信服的证据之类不引不足以说清问题,或为了争辩的需要时才采用。一般情况可不必采用。所谓精确,就是要少而恰当,把最精彩、最恰当的引文,用之于引文的最关键之处。

2。完整。引文是取别人的观点来证明和解说自己的思想,所以,必须忠于原意。不管是引用原文还是弓g用原意,都要作完整的表述。特别是成段地引用原文、原意时,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完整把握了,才能引用。不能为了装潢门面,显示高深而不加咀嚼地摘取只言片语,更不能为了某种目的而断章取义地引用。

3.贯通。引文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观点使用时,可以不作解释、说明,但作为论据使用时,则必须加以适当的阐释,使其内容与自己表达的思想台拍、融会贯通起来,使其语气、格调与前后的文字甚至全文和谐一致。而不可采取贴标签的方法,引文为引文,自述为自述,彼此界限分明,格格不入。

二、图表

在毕业论文中,有时为了简捷、明了地说明问题,常用图或表的描述手段。图和表有其特殊的功能。它能够把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简明地呈现出来;它能够节省文字,给读者以明朗、具体的印象。

图的类型很多,主要。是曲线图、圆比例图、示意图、流程图、形象固、记录图谱六种:

1.曲线图。它以坐标的形式,标明事物量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如图一。

这是一幅表示商品需求量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图。纵轴OP(价格)或横轴OQ(需求量)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的趋势(通常情况下)。

2,示意图。适合于用来对事物作量的比较。它有纵式、横式两种样式。

3.圆比例图。用来显示各种数字比例关系的统计图。把单位圆视为100%,各种成份的数量按在整体中所占的份额在圆

4.流程图。把较复杂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过程,用图式简明、清晰地表示出来。例如反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关系的国民经济流转图。

5.记录图谱。用来说明一事物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图示。例如:股价指数变动图。

6.形象图。用图象直接表示出来,使文字要表现的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哈雷彗星与地球位置图。

形象图实际上也是一种示意图。只不过它的绘制方法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罢了。图易于进行比较、说明问题。使用时应少而精,要绘制得清晰、简明、大方、美观,使人通过看图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另外,使用图一般应在图的上方或下方标明图的名称,图中内容的说明等。

(二)表

表的种类较多,主要有示意表、统计表、说明对照表等。

l.示意表。

2.统计表。例如:1970—1980年发展中国家木材产品人均消费量

3.说明对照表。例如:1983年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国家比较表

使用图和表,目的是“言少而事丰”,节省文字增加内容,以直观手段加深读者印象。使用时,一定要目的明确,通盘考虑。

三、加注

在论文写作中,加注是常见的。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对引文的查找和核实。

加注的方法有行中注(夹注)、页末注(脚注)和篇尾注(尾注)三种。

1.行中注。即在引文之后,用括号的形式注明引文的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处、页码等。基本顺序是:作者、篇名、书名(或书刊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作者姓名后用冒号;书刊或文章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单位、版本、页数之间用逗号断开,最后可不点句号。整个夹注用括号与行文区分开。例如:

邓小平一直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首要地位。“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63页)

文章的行中注若过多,会影响外容的美观,读者阅读时也费力。故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处理。

2.页末注。即在一页稿纸的下端注明引文的出处。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注上※图样;引文在两段以上,要标明序号,在引文末端右上角标出①、②、②、④、……。 须注意。标引文序号,要以页为单位。

页末注的写法格式行与行中注相同。

3.篇尾注。即在全文后面集中标明引文的出处,与页末注不同的是它将全文的引文从前至后按顺序统一编号。其他要求也与行中注相同。

采用何种方法加注,要视全文的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全文引文不多,使用行中注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如果引文较多,则最好用页末注或篇尾注的形式。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3 只看该作者

四.文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959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3卷。

4.仇启华:《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99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5.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行 款 格 式

论文定稿以后要誊清。誊清要遵守书写的行款格式。行款格式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一、抄写或输入计算机排版定稿

定稿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文字抄写要清楚、整齐、规范。清楚主要指字迹要清楚;整齐主要指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要整齐;规范主要指文字书写要规范,不可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统一使用的简化字。二是要有一定的章法,并处理好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些技术性的问题主要有:

1.正确抄写或排版标题。

论文的标题(即题目)犹如人的“帽子”。人穿戴要讲究“衣冠整齐”,抄写文章也要讲究“衣冠”,把标题安排好。

标题要写在稿子上端的中央,两边空格要均匀。例如:

劳动就业新论

标题较长须回行时,亦应居中排列。如:

保险经营的国际比较与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如有副标题,破折号应比正题缩进两格,用稍少字体抄写。如:

股份制是否就是“个人所有制”?

——与马恩成同志商榷

2.正确署名。

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占一行;如和标题隔一行,下面正文也要隔一行。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要空一格。署名是表示文责自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辛勤劳动成果的珍爱,发表时,也是为了便于别人联系、商讨。署名不应放在文后。毕业论文不要用化名和笔名。如果是多人共同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应按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姓名的次序。工作量相等的,可按姓氏笔划少多的次序安排署名。如:

浅论农业联产承包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梅 安 才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使用标点符号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等标点符号不能在一行开头的第一格,抄写时应将其移至上一行的最后一格。

(2)”<《(等标点符号不能点在一行的最后一格,抄写时应将其向左移动一格,或移至下一行开头一格。例如:“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修订《破产法》。”(错)

“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修订《破产法》。”(对)

(3)——和。……要占两格,不能分成两半分开点在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头。

4.页码。

凡超过一页的文稿,每页都必须先标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右上角或右下角紧靠框线处。如印有文头或函头,也可标在地角靠框线处,居中或右下角均可。

5.正文。

正文每个字占一格,标点也占一格,每段开头要空两格。文章如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以空一行;用小标题或序码,全文结尾无法加小标题或序码时,也可空一行。

6.书写时间、数字等的规范化。

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在涉及数字时使用阿拉伯数字体例要统一。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发文字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百分比、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在同一公文中,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上述对数字用法的规定也适用于毕业论文。

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也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成80年。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公文中的年月日,一般用汉字书写。

②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一个数值书写时要照顾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本书,六条建议,读了九遍。

四位及四位以上数字,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空半个阿拉伯数字,非科技专业书可以不分节。用“,”号分节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应废止。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公文中的分数,一般用汉字。

⑧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要与所据版本一致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④数字作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书写。例如,一律,三叶虫、八国联军、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二万五干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⑤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要用汉字书写,两数字之间不要用顿号隔开。如,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十吨,四五十六岁,一干七八百元,十之八九。

⑥避免使用交代不清的时间概念。如“上月以前“明年以后”等。

⑦关于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以下概念:增加为过去的二倍,即过去是一,现在为二。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3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超额80%,即原来是100,实际达到180;降低到80%,即原为100,现在只达到806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是20。不可用“降低×倍”,“减少几倍”的提法,只能用“降低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⑧党的代表大会,如,八大,十四大,不加引号;“文化大革命”要加引号。

7.校对

校对的方式有三种。

①对校法:原稿放左方,校样放右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对下去。

②折校法:把原稿放在桌子,把校样上部折到背面,留下要校的那一行字,然后压在原稿上,把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和原稿上相应的文字紧排在一起,进行校对。

②读校法:两人合作进行校对,一人读原稿,一人看校样。标点符号、另行、另起、空行、重点都要读出来。

二、装订。毕业论文写完后,还要加以装订。论文装订的基本要求是:

1.规范。即按一定的顺序装订。一般的顺序是: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最后加上封面、封底。

2.整齐。即稿纸的大小、格式在同一篇论文中要统一,不可混杂。

3.美观。即装订的设计要尽可能舒展,封面要有清新感。装订线要缝直。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3 只看该作者

论 文 的 修 改

论 文 修 改 的 重 要 性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两干多年前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由此可见,修改是论文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一、认识过程的艰巨性决定了修改的必然性

毕业论文要求大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来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带规律性的认识。论文是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是困难。因为,这种困难一方面来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有一个逐渐暴露过程,它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另一方面这种困难来源于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个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的过程。而且人们对研究成果的反映也有个由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过程。写论文就是对研究成果的反映,在从不够准确、恰当到比较准确、恰当的转变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修改的环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由此可见,修改文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写论文,从本质说是一个认识过程,它包括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过程和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现的“物化”过程。在意化过程中常常出现“意不符物”,即主观认识未能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而在物化过程中又容易发生“言不达意”即写成的文章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因此,在写论文过程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至少可以减少失误和克服不足。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二、修改是论文写作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

修改从形式上看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修改是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写作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加强修改功夫。第一阶段,酝酿构思中的修改。论文在动笔之前,要酝酿构思打腹稿。修改就要从这里开始。如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等等,都要经过反复思索,有分析也有综合。这不落笔端的修改,却决定着通篇的成败,腹稿改得好,写起来少走弯路。如果确定了一个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信笔写来再作大改。第二阶段,动笔后的修改。落笔以后就进入细致的思索过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用,有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检,词汇的斟酌、推敲。各方面都可能经过反复分析、对比、抉择,在改换取舍一些词语、句式、层次、段落之后完成初稿。这就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第三阶段,初稿后的修改。全文革成之后,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的审读,作通盘的修改。在修改中不仅要酌字斟句,还要考虑材料取舍、层次安排、结构组织、中心的表达,等等。第四阶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指导老师审阅后,对草稿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指出全文的不足。作者在听取指导老师的评讲后,要进一步发现自己文中的优缺点,研究要透,领悟要深,然后重新考虑修改。这时候的修改并不是一二次能结束的,修改的难度也比原先增大了。但是,如果改好了,文章水平可以有显著提高。

在这四个阶段中,初稿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因为论文在起草初稿的过程中,作者对每个论点、论据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表达则更难做到准确无误。而在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可以从局部写作转到总体审视,居高临下地检查,推敲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另外,作者的立足点可以从撰写者移到读者方面,比较超脱地对论文各个部分进行“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更客观和更严格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美。

三、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写作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要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写,更要多改。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有不少大学生思路敏捷,写东西也比较快,但是由于不重视文章的修改,推敲和琢磨较少,写成的文章往往结构比较松散,词句重复罗唆,错别字也较多,因而写作水平提高不快。应该把修改看作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怎样修改文章,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而且是更有效的训练。鲁迅把领悟“不应该那么写”——即修改初稿的方法,称为是“极为有益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不会写文章,可以用会不会修改来衡量。只有到了会写也会改的时候,才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正如契河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通过修改论文,可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结构文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功夫。

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需要。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者必须抱着对读者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认真修改论文。认真修改论文,严格把关,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态度。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改动也有百处之多。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修改他们的著作时,更是精益求精。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从头到尾作了修改。后来的德文第二版和法文译本,他又分别作了修改。他写《资本论》长达40年,中间经过多次修改,现在的前二卷的前一部分原稿,光保存下来的就有8种之多。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书中说:马克思“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他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要把他没有做最后校正的手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宁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这种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汲取无穷的力量。

论 文 修 改 的 范 围

论文修改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包括写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修改;狭义的理解,则专指草稿完成之后的加工修改。不管是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论文修改的内容和范围一般都包括:思想观点包括主题在内的修改、材料使用的修改、结构的修改、语言的修改等,下面分别谈谈各项修改的范围及其要求。

一、思想观点的修改。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如果自己的认识不深刻,甚至有错误,就不可能使别人得到教益。甚至会给人以坏的影响。文章的论点是文章的统帅,如果认识肤浅,见识不高,要想把文章的材料、结构等整理好,也是困难的。所以,修改论文,首先要考虑论文的主题和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深刻,文章有否新意。

第一,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审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是否具有创新性,文题是否相符,若干从属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一致,某些提法是否全面、准确。如果中心论点把握不准确,不能把最典型、最具本质意义的思想和规律揭示出来,或者有某种失误和偏颇,就要动“大手术”,进行一次大改写甚至重写;如果文章中的论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新意,就要重新构思和概括,或改变论证角度,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第二,对于论文中出现的主观、片面、空泛的地方,要进行强化、增补等改写工作,使偏颇的改中肯,片面的改全面,模糊的改鲜明,粗浅的改深刻,松散的改集中,有失分寸的改恰当,陈旧的改新颖,立意太低的加以升华。

第三,修改论文的标题。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如果题目短小精炼鲜明,就能传神生辉,使人一看就有兴趣。所以对初稿的题目进行斟酌、推敲和改动,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写作,文和题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文要切题,题要配文,如果文不对题,题目过长或太笼统,都必须修改,使题目能概括地表达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讨论的范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修改材料,主要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因而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在修改论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要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要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查核校正,即先不考虑观点、结构、语言,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的定律、论断、数据、典型材料、引文出处等进行核对,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弓1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论文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第二步,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对于缺少材料或材料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的,就要增补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新材料,使论据更加充实,使论证变得更充分有力。对材料杂乱、重复,或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则要删减,以突出观点,不能以材料多而取胜,应以适度为佳。对于陈旧、乎谈、一般化的材料,则要进行调换,换上更合适的材料。

三、修改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

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例如,文章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分明、顺畅;各段的分论点是否明确、协调;对杂乱无章的阐述要疏理通顺;删去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上缺少的部分,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和深刻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一篇论文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论文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删去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四、修改语言和标点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必须把罗唆、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练、简洁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如何加强语言的推敲和锤炼?

为了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不能不锤炼字句,而锤炼字句,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语言的锤炼加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所以锤炼不能脱离内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词,追求华丽。这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的。另外,在修改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尽可能利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义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毛病,要坚决改掉,坚决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鲁迅说他自己写文章“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样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第二,对结构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言规范。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作家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字句要好,就必须反复锤炼、反复琢磨修改。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第四,检查标点、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检查标点符号,主要是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及调整点错位置的标点符号。修改时,要按约定俗成的用法,严格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另外,修改时,一定要把潦草的字和不规范的字改正,抄写时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还有,在修改中,对论文中的图表、符号、公式要检查,要合乎规范,对比较复杂的容易出错的,更应仔细校正。

论 文 修 改 的 方 法

古今作家在修改文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修改论文中借鉴和参考。

一、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

在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据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晋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研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白居易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很有名。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令一老抠解之,问曰:‘解否’?抠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古人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代作家老舍也明确指出,修改文章“念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候比咱们自己的更可靠。”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党的文件是这样,个人写的文章也需要这样。现代科学文化比古代更为复杂宏大,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征求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二、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

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因为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初稿一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稿,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古人对这种方法论述很多。李渔《闲情偶寄》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追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奶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唐彪《读书作文谱》也说:“当其甫作就时,疵病亦不能自己,惟过数月始能知之。……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研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谈过这方面的经验,鲁迅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作家刘绍棠,起草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誊在稿纸上。这些经验,在实践中都是行之有效的,论文写作的修改也是适用的。

三、通过朗读,锤炼字句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代一些诗人写作读文,总是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他诗写完了,要反复长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写诗如此,作文也需如此。一些有经验的作家很重视这种修改文章的方法。老舍说:“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别人听听。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大学生写毕业论文,语言运用还不太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发现问题,是应该提倡的。

四、恰当地使用修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论文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有些学生在修改稿子时往往乱涂乱画,这样不但不整洁,修改一多,也容易造成文字混乱。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是避免这种缺点的重要方法。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9种:删除号、调位号、增补号、提行号、压行号、复原号、离空号、连续号、空行号。



UID

63

帖子

166

精华

6

积分

2183

来自

山东济南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5

最后登录

2010-8-3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张礼敏

Jeremy



CFS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0-13 08:03 只看该作者

毕 业 论 文 答 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员在写好毕业论文后,对还要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不很理解,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毕业论文答辩。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首先,人数不对等。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另一方是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

2.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

3. 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

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

4.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一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第一,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一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一加一就等于四了。”

第二,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一次重要拼搏。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二次难得的经历,一次最宝贵的体验。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就可以了解自己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的参考。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生们学习、锻炼辩论艺术的一次良机。在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超的辩论技巧,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事业上,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遇难呈样。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都非常重视辩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拥有精湛的辩论艺术视为其事业成功的得力臂膀。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擅长交际、善言能辩的学生要比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被聘用的机会多,在社会上成就事业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善于辩论,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这么重要,我们的大学生就应抓住每一个学习辩论的机会。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毕业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毕业论文答辩虽然以回答问题为主,但答辩,除了“答”以外,也会有“辩”。因此,论文答辩并不等于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自己论文的要点予以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说明,对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作出全面正确地回答,当自己的观点与主答辩老师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老师,又要让答辩老师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得学会运用各类辩论的技巧。如果在论文答辩中学习运用论辩技巧获得成功,就会提高自己参与各类辩论的自信心,就会把它运用到寻找职业或工作的实践中去,并取得成功。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例如,在一篇题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之我见》的论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请简要谈谈学术界对股份合作制性质方面的争议。(2)合作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有何区别?(3)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股份合作制有无矛盾?请简述理由。又譬如,在《把山区经济推向市场的思考与对策》一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是:(1)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收集了哪些方面的资料,是怎样收集的?(2)市场有几重含义?与此相联系,你是怎么理解市场经济的?(3)请你谈谈把山区经济推向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当然,在答辩过程中,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答辩的具体情况,答辩老师还可以适当插问。例如,在上述第一篇论文中,答辩老师觉得学员对合作经济说得很含糊,就在学员回答完了第二个问题后,插问了“请你谈谈我国50年代农村有哪几种合作制形式,它们的性质有何区别”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答辩委员会就会了解毕业论文是不是学员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写成的,即检查了论文的真实性;也大体上摸清了学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广度,以及学员临场的应对能力和对知识理解的透彻程度;同时也可以搞清论文中薄弱环节的原因。从而有利于对论文的质量和学员的知识能力作出合理、公平的评价。

三、答辩者(论文作者)的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四、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如此。答辩结束,无论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2955.html

更多阅读

证婚人和主婚人的选择和他们的职责 主婚人和证婚人的区别

1.证婚人的职责与他们的选择证婚人顾名思义职责就是证婚,在婚礼仪式中,由他(她)来宣布和证明新人婚姻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因此,在一般的婚礼仪式中,他(她)的职责既有西式婚礼中牧师的工作成分,(保证证婚过程的庄重性)又有我们中国婚礼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哪一年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

导游词的格式和范文_朱一晗 小学二年级导游词范文

一、导游词的概念导游词,也称旅游说明书。它是导游者向外国来宾(当然也包括国内旅游者)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时,所使用的文字材料。二、导游词的种类按内容划分,有介绍自然风景的导游词,有介绍名胜古迹的导游词,有介绍风土人情

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党员义务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条件的具体化,也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具体标准。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

声明:《论文的种类和规格──与研一新生们分享 - 考研与就业 - 民俗学论 冲床吨位规格种类》为网友任这空虚沸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