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行踪》之三《金银不换是天水》 陇原网

题图.天水伏羲庙“开物成務”坊

天水据说是“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的地方。天水伏羲庙又叫太昊宫,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

陇原行踪》系列之三

“金银不换是天水”

从会宁县城出发,去杨显惠先生在《定西孤儿院》中提到的华家岭。华家岭及其所属的通渭县,隶属于定西地区;故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放在下集博文《陇山之西》中介绍。于是本文图直接切入天水之旅。

一.“陇西成纪” 秦人故里

从通渭县城步行到1公里外的高速路上,从那里搭乘过路车去秦安。

当地人对这里的文史知识知道的并不多,只说这里盛产水果。沿途确实有不少果园,果农们就在公路边上摆开果摊,基本上都是苹果;估计都是去年存留的——时值五月初,当年的苹果应该还没有成熟上市。

秦安城内似乎也没有什么景点。秦安汽车站竟然没有售票处和候车室,全租成商铺了。街头有一个烧烤摊,有洋芋丸子串,想着这东西吃起来肯定松软可口,哪知死硬死硬,全无味道。倒是有一座“成纪宾馆”,那“成纪”二字颇撩人遐思。原来这秦安县,据说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陇西成纪”……

翻开中国史书,“陇西成纪”四字如雷贯耳!“陇西成纪人氏”,这是史籍中常见的帝王将相、文士名流的档案介绍:飞将军李广、唐太宗李世民、谪仙人李太白……哪一个不是彪炳千秋?不过,“陇西成纪”四字的分量实在太重,头绪也纷繁异常,细表起来,笔力难支。下期博文还将有涉及之处,故先暂且按下不表。

如今的秦安县城于我而言,已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就直接前往天水。

二.“金银不换是天水”

前些时候的博文中,曾提到甘肃省内向来有言:“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由此可见天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但天水于我而言,则另有一种情愫。

提起西北地区,人们联想到的是漫漫黄沙、干旱荒漠、沙枣胡杨、骏马驼铃。但实际上,陕西中部(即关中地区)、甘肃东部(具体指天水地区)却并非如此。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天水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更接近中原地区,而与甘肃其它地方有异。如果按经济协作区来划分省界,天水应该划给陕西省(据说天水地区才是真正的秦人发祥地),陕西省应该划到中部地区。即便是按几何位置来划分,陕西省和甘肃的天水地区也应该划到中部才对。

天水可以说是甘肃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雨量充沛,绝不干旱。我曾多次来到天水,似乎就没有避开过雨天;这一次也不例外。去麦积山适逢阴雨霏霏,不免有些沮丧。公交车上的女司机却告诉我说:这正是“天水八景”之一“麦积烟雨”,很多人还不一定能遇到这个机会呢。这么说我还是走运赶上啦!

好运气还在继续。我前几次来麦积山,均被告知:上麦积山不能带照相机,拍照就更不可以了。但这次不但可以带相机上山,还可以拍照了!哈!甘肃人这下真是想开了——2007年俺去敦煌,只要不进洞窟,景区随便逛,照片随便拍,省却了门票钱(洞窟内俺以前已经进过好几次了,里面不让拍照,再进去意义也不大)!

甘肃人说“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于天水(秦安就自称“伏羲故里”),天水城内有座伏羲庙。2004年我曾来到伏羲庙,但那时正在大修,未能进入。7年后再来这里,制式已经比较完备。但总体上看,似乎不及豫东淮阳太昊陵那么壮观。

三.“回乡”本色张家川

打道前往天水市辖县张家川。一到张家川地界,果然是“回乡”本色,白帽子与各色的“盖头”多了起来,汉民倒是见得不多了。据说在张家川,居民中回族占67.74%,这个比例,在全国县级以上回族自治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在张家川县城内,我下车的地方,或许正好是一个农贸市场,小摊栉次邻比,主要是小吃和蔬菜摊位。我在2008年去宁夏时,在固原买到一块回民制作的锅盔;当时只是权作充饥而已,没成想吃了就再也忘不了,一想就想了两三年,直后悔当时买得太少了。后来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刻意寻找那种锅盔,但始终不得如愿。

这次在回乡张家川见到了回民的锅盔,毫不迟疑,立刻买下一个完整的大锅盔。品尝以后,结论是:味道还不错——不过,我还得继续想念固原那位回民大叔的锅盔。

张家川回民制作的花式糕饼也很悦目,家制的豆腐也是一绝。一位老师傅向我推荐他家的豆腐,只见他切下一薄片豆腐,在手里甩了两甩,那豆腐竟丝毫不曾断裂。他笑容可掬地请俺品尝:嗯,真的不错。可惜俺人在旅途,不能带回家中细品。

四.“四月初八”的大象山

从天水乘7503次列车去甘谷,票价4.5元(乘汽车就得20元)。这些绿皮车,车厢比公交车大,宽松而又价廉,安全而且正点,是俺每次出远门的首选呢。那些高铁呀、动车呀,俺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甘谷城不漂亮,也不咋整洁;但“四月八”就在明日,县城西南的大象山即将举办盛大的庙会,不可不去一饱眼福。

一大早,步行前去大象山,一路之上,早已是万头攒动,似乎甘谷县的人们倾巢出动,全都涌上了街。

大象山不是很高,但山峰绵长,呈东西走向。山上景观不断,有些像陕北神木的二郎山。大象山下路北面,早已搭好的戏台前,已坐了不少人;其实离开演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这座山是儒释道俱全,但据我看,很多信徒其实都很盲目,连教义都搞不清楚,见佛就烧香,见庙就磕头。其中有不少青年香客,年轻轻的拜“送子观音”。其实,若身体没毛病,用不着拜观音,迟早会有子;若身体有毛病,拜观音也没用,只能去看病找医生。

我对天水的浆水面心仪已久;来天水地区这几天,天天找浆水面吃。甘谷街头有一家“杂粮馆”,据说做的浆水面很“正宗”。不过在我这个外地人看来,浆水面配料不复杂,味道都差不多,比较爽淡。

甘谷街上的菜贩,卖莲花白,却将外面的绿叶剥去单另卖;我感觉很诧异。有位小伙子解释说:莲花白外面的叶子是用来做酸菜的;浆水面的原材料之一正是这东西。

到火车站仍赶7503次普客,到陇西票价也只有4.5元——哈!俺爱绿皮车!

不过要是在南方,就得像“金陵娘子”MM说得“被高铁”——不坐也得坐,那可就不爽了!

图一.“成纪”——自古以来就是天水的名号

“陇西成纪”是史籍中常提到的字眼。“陇西”泛指现在的甘肃天水、定西、白银地区以及兰州的东部一带;“成纪”则专指现在的天水地区(具体则指秦安县)。我在秦安一时没有找到心仪的古建筑,只好把这座宾馆上的“成纪”二字拍下来,算作纪念。哈!

图二.国道旁边的“秦安苹果”

《陇原行踪》之三《金银不换是天水》 陇原网

秦安据说盛产水果,其中以苹果居多。国道两旁尽是果园,果农们就在路边上卖水果。时值5月初,当年的苹果估计还没成熟,路边贩卖的苹果应该还是头一年的“存货”。这张照片是在雾天的傍晚所拍,又值汽车在行进中,“闪拍”所得,难如人意。

图三.物华天宝的天水

天水是甘肃东部最重要的城市,以往都是排在兰州之后,位居甘肃省第二(现在排名不知有无变化)。作为甘肃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全无“大西北”的干旱景象。图为天水南关一带的“南湖”,我起初是把这里的水域当成河流了。

图四.“羲皇故里”天水

伏羲庙南面有个小广场,这里有国家前任主席江的题词,即图中的碑记“羲皇故里”碑。

图五.天水伏羲庙牌坊

上图:伏羲庙东面的石牌坊,上书“伏羲城”三字。

下图:伏羲庙太昊宫前面的“开天明道”坊。

图六.伏羲庙太极殿前

上图: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太极殿

下图:太极殿前,一棵古柏即将倒下,有关部门建起了一座石柱将其撑起。爱惜古树,值得一赞!

图七.“人文始祖”伏羲氏

太极殿内,绘有“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画像,很有些想象力呢。不过,画面上的伏羲氏看起来很威猛,和那个传说中悉心演算八卦的伏羲氏似乎有些距离?

图八.龙马与“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的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上图:负图而出的“龙马”;

图:上面的符号为龙马背负的“河图”。

图九.根雕艺人和他的作品

伏羲庙旁边有个根雕馆,根雕艺人赵先生正在制作根雕。

图十.师与徒

天水地区传统文化深厚,“中国功夫”也是一项内容。虽不一定能与少林寺角逐一下,但人们自娱自乐,也是一方风气。

图十一.前人与后人

天水市的文庙内外:内有孔老夫子的雕像,外有“滑板少年”的造型。一古一今,一老两少;老的端庄持重,少的动感活泼;两下对比,相映成趣。

图十二.天水街头的小摊贩

左图:五月之初,槐花飘香。一位中年汉子用篮带着他采摘的槐花,到城市街头出售。

右图:节假日里,两位小学生(也可能是初中生)在卖青杏(杏子还未成熟)。左边的孩子与我对话——我:“杏子酸不酸?”孩子:“肯定酸么!”我:“能不能吃?”孩子:“肯定能吃么!”那果断的口气,很有大将风度——估计人家是个“班干部”;右边的孩子看他的眼神,也满带几分佩服呢。

图十三.天水的“女红”

天水的妇女心灵手巧,手里的活计也是精工细作。

图十四.天水市政府与秦州区政府

上图:天水市政府办公楼,看样子似乎建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现如今,豪奢堪比“白宫”的各级政府大楼已经屡见不鲜,就连一些乡镇政府(甚至有些村委会如江苏华西村、河南新乡刘庄、河南临颍南街村等)也都富丽堂皇。看到这种简朴的地市级政府办公楼,不免心生敬意!

下图:天水市秦州区政府大门。

图十五.“麦积烟雨”

去麦积山时,时值大雨,本是有些沮丧;但听说幸遇“天水八景”之一“麦积烟雨”,便转忧为喜了。

右下角为景区大门处的“麦积烟雨”勒石。

图十六.麦积山绝壁栈道

麦积山孤峰突起、垂直而立、气势夺人。上图为攀山的绝壁栈道。

图十七.麦积山大佛

麦积山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佛像虽不及其它三大石窟巨佛宏伟,但耸立于绝壁上的主佛造像也高达16米呢。

图十八.麦积山塑像

左侧的造像,由其体貌来看,似乎是来自中亚的胡人;为了稳固立像,其身上部用铁条牵绕。

右侧的金刚力士怒目环睁,足可护法;那位保安大哥乐得落个清闲自在。

图十九.麦积山美丽端庄的女菩萨

左侧美丽端庄的女菩萨,为麦积山127窟的右菩萨,据说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右侧为麦积山石窟的女菩萨群像。

图二十.麦积山的桐花开了

这种植物是泡桐,幼年时在家乡见到过,但未见到过泡桐花;这次在麦积山与之不期而遇。未料到普通的泡桐树开出的花却是如此美丽。

二十一. 麦积山下的小吃摊

天水的小吃很多;天水人也很幽默,给自家的小吃起了许多好玩的名字。

这天适逢大雨,又值大清早,麦积山下的小吃摊还未营业;可柜橱上写着的小吃名照样吸引人的眼球。那上面写的是:“面皮”、“唠唠”、“呱呱”、“嘫嘫”……哈!

二十二.“回乡”张家川

张家川位于天水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回乡”。这里回民的人口大约可以占到2/3,比例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来到张家川县城里,不带白帽子、不顶头帕的汉民是“少数民族”。

二十三.款式精致的回乡食品

回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蒸制或烘烤的面食款式,往往被心灵手巧的主厨们调理的很美观。

图二十四.张家川的豆腐顶呱呱

一位卖豆腐的老伯,向俺力荐他家的豆腐。他切下一小片豆腐,在手里晃了晃,表明那豆腐做得很糍实。他请俺尝尝;嗯,真的不错。可惜俺人在旅途,不能带回家中。

图二十五.张家川胡川乡的清真寺

张家川作为回乡,清真寺随处可见。这是坐在班车里顺手“闪拍”的胡川乡清真寺;据说这座清真寺有点名气。我猜想可能是这座清真寺的穹顶比较别致的缘故……

图二十六.甘谷与天水的徽记

记得幼年时,家里使用的火柴,常常是天水火柴厂出品的“飞天牌”火柴,上面的“火花”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那时,“敦煌飞天”就是甘肃的名片。自70年代后,武威的“马踏飞燕”成了甘肃的新名片。不只武威、兰州,“马踏飞燕”那是处处可见。右图就是天水火车站前的“马踏飞燕”。

很多城市都有城徽。左图是天水市甘谷县的城徽,形象为一只神鸟为甘谷民众衔来金谷。

图二十七.青影舞白云

甘谷城中心的文体广场上,一棵参天大树似乎已经“寿终”,可茂盛的青藤护卫着它的躯干,赋它以浓浓的绿意,回报它曾经给予自己的支撑。两朵白云在枯树的梢头徜徉,似乎也给予这棵不屈的枯树以生机……

图二十八.甘谷的小吃“漏鱼儿”

“漏鱼儿”是西北地区的普通小吃(中原地区叫“蛤蟆咕嘟儿”);甘谷小吃摊上的“漏鱼儿”用杂粮制作。左上图为玉米面制作;左下角为荞麦面制成。

图二十九.“天水浆水麺”的重要原材料

莲花白在甘谷被分为两部分出售:嫩白的精菜部分作通常食用的蔬菜;老绿的外包叶片用来做酸菜——这可是做“天水浆水面”的重要原材料呢。

图三十. 即将离别主人的小鸡

小鸡即将被出售;临别之际,很有爱心的主人还是要为它们提供最后一餐……

图三十一.“四月八”的甘谷

这一日适逢“四月八”,据说佛祖就降生在是日。信众们要为佛祖庆生,自己也可以趁机去郊外踏青休闲,可谓人佛同乐。

图三十二.远望大象山

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全长3华里。山中悬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座;洞窟内有石胎泥塑大佛一尊,高达23.3米。大象山石窟即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

图三十三.看大戏

上图:庙会往往少不了唱大戏。这不,离开演的时间还有个把小时,乡亲们早早就“坐以待演”了。

下图:这天上午,首先演出的是秦腔《斩秦英》(豫剧叫《三哭殿》)。

图三十四.大象山庙会上的银冠

庙会上还有不少的外乡人。图中是一位来自湖南的苗族青年,在展示自家打制的银饰。

图三十五.鹤发童颜的“老黄忠”

庙会上,有人烧香磕头,有人展示技艺,有人图得是看个热闹。

图中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在亮自己的“武把子”。别看老人家一大把年纪,那一招一式相当见功力,端的是“宝刀不老”。

图三十六.甘谷大象山永明寺及其斋堂

永明寺位于大象山腰,当时正在扩建中。很多游人集中在这里:一是为了上香,二是赶上了午饭时刻。

图三十七.佛祖与观音

大象山千佛洞景区造像甚多。图中为释迦如来的大型白瓷造像(左)和“千手观音”塑像(右)。

图三十八.大象山鲁班殿旁侧的绳墨苑

鲁班殿是大象山的重要建筑之一。图为鲁班殿旁侧的“绳墨苑”。

图三十九.甘谷大象山壁画

大象山上还有不少壁画,上图为地母宫近处的“飞天”壁画;下图为鲁班殿中的“八仙过海图”。

图四十.大象山最高处的佛殿

图为大象山最高处的佛殿——“三圣殿”。

图四十一.大象山“药王洞”与“药王”尊容

大佛窟下方为双明洞,俗称“药王洞”。洞中有“药王”(莫非是孙思邈老先生?)的真容。

图四十二.“猜猜这是干嘛呢?”

药王洞旁侧的山崖边,一干男女老少不停地向崖壁上张望,不时还要用手去抠崖壁。各位不妨猜猜他们在干嘛呢?

图四十三.庙会安然无恙

人们对庙会的参与热情不下于过新年,拖儿带女、不辞辛劳。大象山上人头攒动,为了确保庙会的安全进行,甘谷警方布置了大量的警力“护航保驾”。

图四十四.黄土高原上的“山峁峁”

大象山对面的这座“山峁峁”上,一条黄土小路迤逦伸向远方。我想起了前年读杨显惠先生的作品,里面似乎有一句“山峁峁下来一个人……”;这个句式不知为何竟被我咀嚼了很久。

下期博文预告:《陇原行踪》之四《陇山之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2931.html

更多阅读

诗歌朗诵稿 目录之三 爱国诗歌朗诵稿

大换藏书屋dahuan5856【诗歌朗诵稿】目录之三编辑:大换点击字面进入:现代散文诗朗诵儿童朗诵2篇儿童诗歌朗诵2篇适合朗诵的经典散文3篇诗文朗诵会通知3篇英语朗诵2篇基督教诗歌朗诵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关键词】大瓠;用大;不龟手之药;浮于江湖【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

声明:《《陇原行踪》之三《金银不换是天水》 陇原网》为网友迷雾的朦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