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倒退5年看本片,我会感动得一塌糊涂。虽然我现在看,还是有小感动,但是随着看片经验的积累,“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也就只能说这本片子只能趋于——中庸。
这是一部不温不火的励志片,也许导演就是想以一种平常聊天的口气来讲这样一个真实人物的故事,不想用激情澎湃的高潮迭起来过度开发。所以,好几次我觉得我那股要喷薄而出的泪水就那么被导演的一个场景急转弯给缩回去了。一部电影看下来就是积累了不少酸泪在胃里都快腐烂了,却找不到一个出口去释放。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对,有些电影就是让你看了心里憋得慌,比如《赎罪》,看了心里难受得不晓得该如何解脱,但那是对心灵的一次折磨。而班·卡森的故事其实应该是皆大欢喜,充满斗志昂扬的精神,却用一种压抑的方式拍摄出来,似乎就有那么一点不对味。
倒叙回到他小时候的故事时还颇为感人,特别是那么一个伟大的母亲,确实能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但是,总的来说,他的一生是相当顺利的,他用自己的努力和积累战胜了平常的智商,用忍耐和祈祷战胜了天生的暴躁,用可贵的忍让和大度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总之,就是一个靠自己获得成功的典范。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人其实还过得蛮四平八稳的,一生也缺少那么一点波澜不惊,于是导演就只有在一些我看来并没有那么撕心裂肺的在他顺顺当当人生中唯有的那么一点悲剧性事件拿来放大。好像除了用这样的小灰暗就无法显示出他的成就一般。其实我觉得根本没必要。比如,他都已经和大学的妻子买了一套别墅,豪车,还生了起码三个娃儿之后,遭遇了妻子的流产。是我太恶毒了吗?我觉得这个还好吧,已经有了几个这么乖的孩子,少一个不至于一副天要塌下来,喊天天不灵的那种要死了的表现吧。那像中国计划生育,在已经有孩子的基础上不小心又怀起了还得去打掉呢。也许这就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反正我觉得不足以把这点放大,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如果这个人一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认真走上了事业的辉煌这样一个故事,那么干脆就好好的去刻画他的成就,以及他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成就。没有必要非要通过他的那些“小不幸”去烘托他的“大成就”,他取得成功的方法和经历并不是受了这些挫折而刺激出来的,反正在我看来,他的成功就是他的脚踏实地和坚持不放弃,就这一点来说,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导演应该花大功夫去描绘的出彩点,而不是揪着那些“小辫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