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改变中的世界尽头——北极故事

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但是,北极的开发既无从回避也已无可阻挡。http://www.lifeweek.com.cn/2014/0102/43713_2.shtml

漂浮在格陵兰迪斯科湾水域的冰山。看似平静的冰层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冰山融化时可将数吨重的冰块推入大海






极地的世界

一早我们从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的码头登船,去考察海上三文鱼养殖场。但两头虎鲸的意外出现,暂时延迟了我们的行程。

它们大概有七八米长,浑圆坚实的身体划开冰冷的海水,掀起波浪。两头鲸互相配合,驱赶鱼群,跃出水面的黑色躯体,就像旋转的水车,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最后宽大的尾鳍拍打在蔚蓝的海面上,溅起一片浪花,留下一个漩涡后不知所终。几分钟后,它们又会在某片水域继续跃出,不疾不徐,缓慢而优雅。我们与鲸互相“凝视”,最近时只有不到10米的距离。

船长关掉了引擎,任小船在水上自由飘荡。朔风凛冽,万籁俱寂。白雪覆盖着峡湾,举目所及都是纯白世界。深邃无边的海水,与幽蓝色的天空连成一体,一缕微弱的阳光染红山坡,是朝阳也是夕阳。世界尽头,就是冷酷仙境。

很长时间内,对北极之行的回忆就定格在了这样一个瞬间。令人反复回味的,是那种独一无二的纯洁与宁静,是难以言说的悠远、超脱与孤寂。

冬天的北极,美丽、严酷而奇特。8月底开始下雪,9月大地封冻,10月冰雪覆盖,11月极夜来临。太阳沉到地平线以下,开始了漫漫的极夜,直到第二年的2月。白色统治了世界,冰雪苍茫,无边无际,大地变成了一件玉石雕塑。抬头仰望,繁星闪烁,北斗就在头顶,围绕天穹中央的北极星而旋转,月亮在通透的空气中展示着多彩的月晕。夜空中会突然跳出一道绚丽的绿光,变换着各种形态,如同跳跃的音符,在魔术师的法杖指挥下起舞。那就是极光。但是,狂风与暴雪总是不期而至,天昏地暗,冷彻骨髓。曾经只有最强壮、倔强的维京人才能生存下来。

于我们而言,在北极的旅行,仿佛是短暂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

我们所去的养殖场位于峡湾中一片比较开阔的海域,完全是自然环境。一个典型的渔场拥有6~10个大网箱。所谓网箱是一个由浮力元件围合的一个圆形区域,直径50米,水下安装有50米深的网袋,最大的可以有200米深。尽管每个网箱都可以容纳三四千吨鱼,但水在网箱中的比例还是占到了97.5%。网箱上空架起了拦网,阻挡海鸟袭击。当鱼苗在淡水中培育到10~16个月后,会被转移到大海中的网箱。此后再饲养14~22个月,长到4~6公斤时就可以捕捞了。整个养殖周期需要三四年时间。

三文鱼的生长需要干净而寒冷的海水,北极区域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尽管世界范围内,海洋污染日趋严重,但围绕北极区域的海域仍是最清洁的水体,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盛产鲑鱼、鳕鱼、鲱鱼、蝶鱼、香鱼和毛鳞鱼等。其中尤以北极鲑鱼和北极鳕鱼最为丰富,三文鱼就是北极鲑鱼的一种。

巴伦支海、挪威海和格陵兰海都属于世界著名的渔场,庞大的生物生产力维持着世界级商业性捕捞业的发展,近年来捕鱼量占世界的8%~10%。以白令海峡为中心的阿拉斯加绿鳕捕捞业,已跃居世界最大的单种渔业。而北极的西部、挪威和俄罗斯分享了巴伦支海域的世界级鳕鱼和毛鳞鱼渔场。

渔业是北极地区持续了几千年的古老行业。近30年来,虽然北极的渔业不像石油、天然气和航运那样炙手可热,但当未来石化资源逐渐枯竭时,适度的商业捕鱼仍旧能为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收获。

人类起源于热带,发展于温带。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人类都生活在中低纬度的陆地上,对地球上寒冷、莫测的北极了解甚少。除了少数在人类幼年时代就移居到北极地区的原住民外,这里是被人类文明遗忘的角落。对极地的探索与研究,也不过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探险与全球化

特罗姆瑟位于北纬69°40′,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北大西洋暖流带来充沛的热量,使这里的气候相对温和。在同纬度区域,可称得上是天堂。从这里向北航行不远,就可到达欧洲的最北点——马格尔岛——北角。绕过北角向东进入北冰洋,可以前往亚洲,是北冰洋的东北航道。从特罗姆瑟向西航行,可以到达格陵兰岛和北美洲,这是北极的西北航道。

在特罗姆瑟以北还留存有一座挪威最后的捕鲸站,捕捞一种尚未灭绝的“小须鲸”。在捕鲸的季节,渔民会在城市中售卖鲸肉。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罗姆瑟曾成为北极探险家的大本营,被称作“北极之门”。城市的码头上,还耸立着挪威伟大的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的雕像。他是北极西北航道的开拓者。

与南极不同,人类发现北极、并在北极活动的历史很长,一直可追溯到1万年以前。不过这种活动是在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的情况下发生的。爱斯基摩人是最先迁入的居民,他们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有几千年与外界基本隔绝的历史。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占领了小亚细亚、巴尔干和克里米亚地区,控制了西欧通往东方的商业旅行道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过往商品征收苛捐杂税,这让当时运抵欧洲的商品价格猛涨,提高了8~10倍。传统贸易通道受阻后,西方人开始寻找新的道路。但是南海航线路途漫长,充满艰险,这就迫使他们寻找另一条道路,于是他们将视线转向了北方,幻想着穿过北方冰封的水域。

1500年对于北极的历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这一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受国王曼纽尔一世的派遣,寻找通往亚洲的贸易航路,途中发现并登上了格陵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向北航行,却一去不复返。这次航行开启了此后长达400多年的北极地理发现和殖民时代。巧合的是,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一文中认为16世纪头10年是全球化的起始。“从这一时刻起,北极不再孤立于世界历史,它参与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早期塑造,提供或幻想式地提供了到亚洲新航路上的贸易据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这样告诉我们。

尽管北极的东北、西北航路已经打通,却无法成为贸易路线。殖民者虽然在加拿大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起了贸易点,但因为永久浮冰层的存在,商船根本无法通行,商业利益的实现遥遥无期。对比太平洋、大西洋等其他贸易航路的顺利发现与运营,北极航道的开拓变得无足轻重。

于是在地理发现时代的中后期,欧洲列强们的争夺重点从海洋转到了陆地,在北极地区,他们主要以扩大和争夺新殖民地为主要目标。现代意义上的北极国家,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以及北欧各国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并确定了彼此的边界。而那些地理上更北的区域,一度因为北极航路幻想的破灭,而变得毫无价值,于是,俄罗斯以720万美元就卖掉了阿拉斯加。

对抗中的军事价值

经济上无利可图,地盘逐渐瓜分完毕。全球化的副产品——带有血腥的殖民化过程给北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欧洲殖民者对土著民族的驱赶、征服、统治,以及融合、驯化过程中,北极不可避免地被殖民化了。

所有的北极国家都先后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得以签订。挪威获得这个北极圈内群岛的主权,而缔约国有权在此捕鱼、打猎,从事科学考察。中国在1925年加入了这个条约。同时,格陵兰岛的主权判给了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极国家分成两个阵营厮杀,北极的军事价值开始显现。为了支援苏联战场,盟军在北冰洋开辟了两条秘密航线:一条跨越挪威海和巴伦支海,抵达苏联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史称北极航线;另一条从美国阿拉斯加经白令海峡,到达苏联远东地区。德军通过潜艇对盟军的北极航线进行骚扰。1942年,由于英国海军的指挥失误,编号为PQ-17的盟军船队遭德军伏击,2/3的船只被击沉,这是盟军在北冰洋上最为惨重的失败。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作为全球化目标的统一市场,被两大阵营的对抗而生硬切割。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前,北极地区因为地广人稀,经济活动很不活跃。但战略安全价值因“二战”的实践变得格外突出,美苏两大阵营隔狭窄的白令海峡对峙,北冰洋成为东西方军事对抗的前沿阵地,是最先进武器的演练场。

大航海时代谢幕,航空时代登场。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的空权中心、战略威慑地,而千里冰封的地理障碍反倒失去了意义。根据地球球体的特性,北极点至任一纬度上个点都有大体相等的距离。由于目前所有大国都位于北半球,北极点因而也是到各大国距离最短的点,等距离最短这一点在地缘战略方面意义重大。它意味着,从北极点发射的飞行物可以最短时间抵达北半球各个大国的腹地。

于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双方开始在北冰洋沿岸布置了大量路基洲际导弹发射场。但是,导弹发射场难以隐蔽,一旦敌方发动一次核袭击,将丧失全部的反击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双方又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制深井式导弹发射巢和可移动导弹发射器。而当这些先进设施刚刚装备到部队时,立刻又被更灵活的舰载、机载导弹发射系统取而代之了。

在各种舰载机载导弹发射系统中,能够在全球海洋自由航行的可载导弹的核动力潜水艇,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因此,双方的军备竞赛又转移到了以核潜艇为主力的制海能力上。北冰洋是核潜艇最佳的潜射基地,厚厚的冰盖挡住了卫星侦测,水面反潜舰艇又无能为力。苏联核潜艇如果突破“冰帽”发射,导弹越过加拿大只需要十几分钟左右即可打到美国腹地,而美国的拦截机会微乎其微。对美国来说,反之亦然。

为此,在北冰洋沿岸,双方都建立了强大的高灵敏雷达网、截击导弹、战斗机群及侦察卫星构成的早期拦截系统。为了对付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美、苏双方又几乎同时研制出攻击核潜艇的核潜艇,即核攻击潜艇。这类潜艇装备先进的侦察设备和高精度艇载反潜导弹。

在军事对抗中,北极的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冷战”时期,苏联向北冰洋倾泻了大批核废料。1993年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了《雅布洛科夫委员会报告》,这份报告透露,仅在50年代初就有16个核反应堆(其中7个仍剩有核燃料)、1万多个核废料封闭罐被沉入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密集的军事活动,还造成了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性污染。北极春季开始出现特有的“北极霾”。

北极的地理发现持续了400年,随后进入了长达80年的军事对抗时代。在这两个时期,北极地区只有征服、殖民地竞争和军事同盟的对峙。不存在围绕共同利益展开普遍合作的土壤和条件。


经济再发现

通常认为,1987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摩尔曼斯克的讲话,是北极进入合作开发时代的转折点。戈尔巴乔夫呼吁,东西方要限制北极的军事活动,建立无核区,和平合作开发北极资源,把北极变为和平之极。戈氏的讲话获得了广泛响应。尽管当时“铁幕”还未散去,但北极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经济再发现的历史进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随即展开。

这个转折的推手,就来自全球变暖带来北极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果说在过去的400多年,始终是人类主导的扩张行为将北极拖入现代世界进程;那么气候变化,则是自然直接插手塑造北极的历史。

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100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而北极地区升高幅度则是地球升温的两倍,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地区竟然上升了4摄氏度。

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北极永久冰层的快速融化。最新的研究表明,2011年9月(夏季)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比1979年(有卫星监测以来)减少了40%。2012年1月(冬季),海冰面积达到自1979年以来第四个低值。根据众多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模型,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的海冰就会消失。曾经在大航海时代被视若畏途的冰封海域,可以畅行无阻,也不再需要任何辅助的破冰船了。

浮冰的融化,使人们迅速认识到了北极的经济价值,连接东亚、欧洲和北美的北极航路可能被开通。早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早期,太平洋和大西洋洲际航线的开通就曾重塑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就海上运输而言,北极航线是欧洲、北美与亚洲远东地区的联系捷径。从伦敦到东京经巴拿马运河的习惯线,全程约1.3万海里,若采用北极航线将缩短为8850海里。这些区域又是世界最活跃的贸易区,世界航运相当大部分的航线都是为了满足它们之间的贸易需求,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呈东西走向的一个带状区域。北极航线的开通将重组世界航运地理,形成新的航运中心。

全球变暖,使北极的能源价值凸显出来。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的勘探与评估,北极蕴藏着30%的全球未发现天然气,13%的未发现石油。综合来看,石油天然气资源约占世界未发现储量的25%。而且这些资源都集中在近海大陆架区域,适宜开采。如果结合未来畅通的北极航道,北极区域的港口可以通过海上大吨位油气运输船,快捷地将石油、天然气输送到消费市场。

作为非北极国家的中国,海外资源和市场对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资源和贸易的重要咽喉地带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都控制在他国手中,受地区安全因素影响较多。大型船舶依旧要绕道南非或南美,索马里海盗问题更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海运成本。如果中国能够很好地利用北极航线,不仅使中国获得了新的油气来源,而且运输通道更安全,综合成本也更低。

北极海域的古老的捕鱼业,也可能是气候变暖的受益者。北极冰雪的融化吸引越来越多的鱼群来到这里生存繁殖,包括北极鲑鱼、鳕鱼、鲽鱼、毛鳞鱼等。北冰洋不仅将出现新的经济价值渔场,传统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渔场还可能北移进入高纬度区域。

一笔巨大的财富于是从天而降,带来了新的机会。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中,人类对于北极的考察与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在为全面利用北极资源做最后的准备。








三联生活周刊:改变中的世界尽头——北极故事

北极与未来

气候变化给人类送来北极大礼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环境危机。科学家们担心,融化的北极将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影响:海洋环流将遭破坏,永冻土解冻将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这样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海平面也将上升,格陵兰冰原每年释放200亿吨冰水,是10年前的4倍;如果继续变暖,冰原将彻底瓦解,海平面将上升7米,世界上绝大部分大城市将被淹没。

科学界的古气候研究使对未来气候的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气候变暖使北极冰盖融化流入北大西洋,融化的淡水导致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以至关闭;暖流不能抵达高纬度,将导致生成大范围海冰,将大量太阳辐射能反射回太空,致使北大西洋地区迅速变冷;气候效果可能导致全球变冷。美国电影《后天》中的灾难情节可能出现在未来。

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南北两极是地球的冷源,也是气候的开关器,掌管着洋流和大气循环的运行。一旦开关被破坏,将会发生人类无法预期的灾难性后果。这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共同困境。另一方面,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长远而理性的规划,同样关乎人类未来命运。

北极如何开发、如何保护、如何分配资源,一系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北极问题超出了区域性事务,而成为国际事务。但目前对于北极的公共事务,国际社会还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法规。包括还没有制定油气开发活动的国际规则、各国管辖区外的环保制度,以及跨国界的管理机制等。

1959年制定的《南极条约》是人类社会对如何开发、利用、保护南极土地形成的共同决议。《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因而也就冻结了南极资源的开发权利。《条约》规定了南极的和平使用,禁止建立军事基地、港口、军事演习和武器试验等非和平利用的活动。缔约国如果造成了环境与生态破坏,则必须承担国家赔偿。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全人类共有的资源。

但北极与南极情况完全不同。事实上,北极的开发既无从回避也已无可阻挡。北极的领土海域分属于不同国家,各国都有自主开发的权利。由于各国利益要求不同,对北极资源开发的进程也不会相同。“一方面,北极领土争议开始加剧,‘冷战’后的二元对抗格局并没有消失;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也从土地争夺发展到市场争夺,进而到规则的争夺。”张侠说。这也意味着各国围绕北极事务将展开一系列的规则博弈。

这些就是我们关注北极与它的未来的前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274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

原文地址: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作者:小杰最近在看达人秀,看了乌达木的那段后,总觉得声音有点耳熟,上网查了查,晕...不论网上还是贴吧里,一片乌烟瘴气,谩骂声,争吵,一个个刺眼的标题令人心烦!其实,一直不相信他是假唱,先不说他只是个孩子,唱这首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 我的母亲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2012-05-24 14:00 作者:李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胡适北大自由主义摘要:内战将中国知识分子迅速推向两极化,不归于杨,则归于墨。两条道路,两种前途,摆在所有人面前,中间再没有回旋和中立的余地。北大校长“天晴

冤狱十年:张辉、张高平案始末-三联生活周刊

张高平(左)和张辉从2003到2013年,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案子让安徽人张高平和张辉叔侄俩坐了10年冤狱。10年后,叔侄二人终于重获清白。走出监狱,失去10年光阴,命运和生活因此全部改变,而案件中牵涉的法律与逻辑更是让人无限慨叹。A 好心带人惹

三年级语文习作《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习作《观察中的发现》教学设计郑湘红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一主题,整租教材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本次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

声明:《三联生活周刊:改变中的世界尽头——北极故事》为网友滥情嫌疑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