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貌:
荷兰即指荷兰王国的欧洲部分。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荷兰从南到北长约300公里、从东到西宽约200公里,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稍大于比利时,为德国的九分之一,荷兰因位居欧陆理想位置,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荷兰地势非常平坦,仅在东部和南部有几座山丘。国名 Nederland原意为“低地”。荷兰的最高点为海拔321米、位于东南方的法尔塞山,此处也是荷兰、德国、比利时三国的交界处。
在荷兰的西部和北部,许多区域低于海平面,其面积约占全荷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最低点位于鹿特丹附近,低于海平面6.7米。
国名除用Nederland 外,Holland也被经常使用。其实,Holland只是两个西海岩省的总称,即南荷兰省(Zuid-Holland)与北荷兰省(Noord-Holland),它们在历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荷兰靠海的地理位置,在过去和现在都对荷兰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西欧的三大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在荷兰境内入海,更加强了这种重要性荷兰经济的外向型特点一直以来都很明显,由于其得天独厚的靠海之地理位置,数世纪以来对大部的中欧、西欧及其他地区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中转国,频繁的对外接触对工农业产生了有利影响,带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高部荷兰(东部和南部)的土壤形成于(第四经前期)更新世(即大约在一万年前结束的冰川)内,因此这个地区的土壤由沙和砾石组成。低部荷兰(西部和北部)的地层基础历史比较短,形成在全新统世(至今不到一万年)内,主要由粘土和泥炭组成;这一区别在地貌上也有体现:高部荷兰较多小山丘,森林与草地交替出现,而低部荷兰则大面积地由平坦的“海埔新生地”组成,即由堤坝围海形成的围圩,其地面水位由人工方式控制,过去借助于风车,如今则使用现代化的泵送装置。
低部荷兰的土地被大量的河流与运河所切分,因此在航运与水利两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荷兰的面积有限,却拥有多重地貌风景,多为人力干预所形成;主要是因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造并维持这片土地的宜居住性,譬如修建堤坝、围海造地、沼泽地排汲以及土地的农业利用等。
由于荷兰国土地势较低,荷兰人必须持续不断地与水作斗争。荷兰有一半的土地必须长期受到防洪保护,更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居住在这些低洼地区,这就需要对水进行良好的治理;沙丘与堤坝可以保护低地,然而海水会通过海湾闯进这片土地,各大河流也可能因为中欧融雪或雨水过多而漫溢,现代化的泵水装置日夜不停地运转,排走多余的水,与水的斗争促进了若干大型海、河堤防工程的建设:如须德海工程、三角洲工程等;与海争地的百年历史使荷兰拥有更具特色的文化与传统。
气候:
由于临近海洋,以及受北大西洋湾流的影响,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其日温差和年温差都不大;沿海的平均温度在夏天约为16℃,冬天约为3℃。内陆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约为17℃和2℃,但这并不等于极端的温度决不会出现:在荷兰出现过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27.8℃和+38.6℃。
尽管春季降雨通常比秋季为少,但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分配相当均匀。每年的降雨量约为760毫米。
地区间的气候差别不大,但南北间300公里的距离对温度的确有些影响,另外东部受海洋的影响也较少,平均年夏季天数(气温高于25℃)在南部约为25天,而北部的瓦登群岛则大约少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