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取自网络)
吃皇粮,能吃上皇粮,那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古代的读书人读书为了吃皇粮,新中国成立了,老百姓还是希望能够吃上皇粮,尤其是农村的老百姓梦里都想成为城里人,从而吃上固定的国家饭。吃皇粮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当兵提干,另一个是考学。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国家经济彻底的转向市场经济,现在吃不吃皇粮不是那么重要了。
八九十年代,我们那里的农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吃上国家饭,端上个铁饭碗,当上城里人。甚至有些在县城工作的合同工为了成为城里人而买户口,一张户口七八千块。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小学初中学习的时候,常常听到谁家的孩子在部队提干了,谁家的孩子考上中专了。如果按照年龄推算,当时寄希望于考中专的大致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生人。村子里当时有个大我七八岁的,八十年代末,在初中复习了好几年终于考上了县城里的中专,但是委托培养,需缴纳转户口费八千元,当时八千元那可是个大数字。自己的西邻,大我五岁,比我高四五级,一直在初三复读了四五年,直等到我初三毕业,同年考入济南的电子中专。当时在初三学习期间,班里的复读生大部分都是奔着中专去的,复读生集中了过去四五年毕业的想考中专的学生。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中专生就不再那么吃香了,好多毕业后到工厂工作的,由于工厂改制,人员分流,从而大批下岗,刚刚端起来的铁饭碗没了。村子里那个考上县里中专委培的,造纸厂卖给私人后,失去了工作,乡下也没地可种,不得已自己蹬着三轮车到处送煤气。转了城市户口的合同工,被工厂一次性买断后没了去处,回到农村地也没了,九十年代种菜挣钱的黄金年代也给错了过去。
中国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不靠谱,就像那无常的天气,说刮风就刮风,说下雨就下雨,今天能让你发达发财,明朝可能就会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