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台》赏析 菊花台歌曲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外出征战的将军与独自在家守侯的妻子互相思念的一首歌曲,歌词婉转动人,含蓄哀伤,配合JAY独门中国古典曲风,可谓经典歌曲。古代描写战争之法,大多从侧面描写,而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之间的分离,如唐代有诗〈闺怨〉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也就是说这类离情。然而此一首《菊花台》,视觉之独特,想象之瑰丽,令人叹为观止。

一、菊花台在什么地方

菊花台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的干沟乡,与南山西白杨沟相邻。这是一片中山带森林草甸,每年的四月至十月间,这块草甸上开满了野菊花,芳香袭人。这里的密林间经常会有马鹿出没,雨过天晴之后,树下会钻出大片蘑菇任你采摘。喜欢摄影的朋友可趁晨昏之际在这里找到灵感,拍出最美的作品。山下有数家度假村,但在旅游旺季最好提前订房。

二、歌词含义解。

作者全篇以一位男子的口吻,借追忆往昔爱情的悲欢际遇,倾诉一段不堪回首的国恨家愁。全词和普通流行歌曲一样,主歌分两部分,中间是插入的副歌,主歌的两部分又各分为两段。短短百十余字,有情有景,虚虚实实,情景交融,时空变换,非常有想象力,叙事手法也很有特点。我们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看第一段: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这段有一个意识中时间次序的往返穿插,很有新意。在一个残月如钩的凄冷长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惨白色的弯月,想象一下就很凄凉,有一种冰冷孤寂的感觉。这句是现在。一个“勾”字用得特别好,在这样一个晚上,弯弯的月牙儿像个钩子,勾起了男主人公的回忆。我们看过去,一个娇弱的女子,独自一人守在空寂的阁楼上,在干什么,一定是在企盼自己远方的爱人。醉翁词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种关切、埋怨、思念、苦苦企盼的心情可想而知。饱受怀人之苦,思人人不至,她渐渐觉得夜很漫长,时间很漫长,长到由外到内、由身到心开始慢慢变冷,是一种一点点渗入骨髓的冷。甚至到后来,在她感觉所置身的环境、整个黑夜都冷得凝结成了寒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温度啊!值得一提的是,这都是男主人公回忆过程中的想象。为什么,因为他此时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地、仿佛凝结成了霜的夜晚,独伫高阁,触景生情,才能体会到一种同样绝望的感受,不同的是当时的女子还是怀着希望的,还没等到绝望的结局。可以说“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一句具有共时性的效果。那么这时候流下眼泪,怕是能滴水成冰了吧。可作者回到记忆里却说:她眼中的泪光“柔弱中带伤”。这就让我们感觉到了女子情感深处的一丝柔情,一股细微的暖流。唤起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同情。她真正心灰意冷了吗?没有,她仍然心存幻想,她不是还在等吗,还愿意等下去,尽管她所未能预见的现实是残酷的,是冷冰冰的,是“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这就产生了一种徒劳、无奈的悲剧效果,知其不可而为之。与现实对比,与无边无情的凄冷孤寂对比,更突出了女子的心愿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从后面发展来看,这种等待是没有结果的,是绝望。那么究竟“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呢?是现在的“我”,还是过去的她?我们现在应该清楚了。这一段时空交错,意识之思随意流淌,很有新意。看第二段: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模样

在那样一个凄惨弯月勾起往事的晚上,竟又淅淅沥沥下起了雨,“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这时候人的心情肯定是遭透了。于是“我”从楼台回到房间内。晚风夹杂着细雨,肆意飘零,真是“伤春(悲秋)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我”无法安眠,便起身观望。雨水顺着琉璃屋檐如丝般轻落灰色的窗台,随那稍许倾斜的角度,一滴滴轻弹,化散为无数更细微的雨沫儿,溅在朱红色的窗框上。这是实景的描写,很美,很纤细,通过动与静的冲突,颜色明暗的对比,反衬出“我”内心深处最细微的哀思之情。在一个伤感忧愁的雨夜,“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男主人公根本无心落寞地观雨,他被爱人的离魂久久缠绕,难以释怀。接下来干什么,哦,是坐在窗前写作,是记叙自己对往昔点滴柔情的回忆,对悲伤旧梦的重温。那一张张稿纸上,深情地写满了“我”一生的传奇,因为思绪早已沉浸在遥远的过去,“我”无暇顾及,任缕缕风儿轻掠半敞的朱窗,将稿纸吹乱。更妙的是,被吹乱的不仅是稿纸,还有“我”一生的故事。这句写得真好,记载故事的稿纸是可以“被风吹乱”的,而故事本身又怎么能“被风吹乱”呢,这就留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因为记忆的不完整、不清晰、残缺,所以产生出一种模糊的美、遗憾之美、悲剧之不完美的感觉。一个“乱”字,还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写得很好。于是,在“我”“被风吹散”的零乱的记忆中,在“我”模糊的、烟消云散的故事里,“我”那心上人的模样理所当然地也像是远方的一个虚幻的梦、一缕淡淡的薰香,虚无缥缈,随那乱风飘散。除了徒增怅然外,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触碰之美、一种距离美,一种缺憾美,一种朦胧的、甚至无法言说的美。这也许就是作者叙事手段的特色之所在吧,很精彩。我们先跳过副歌看主歌第二部分的两段,第一段:

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 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雨渐渐停了,东方已近发白。一夜不曾嗑眼的“我”,心中的愁怨却一丝无法排谴。“我”缓缓步出房间,在庭院里独自徘徊。已是晚秋时节,又经“一霎微雨洒庭轩”,自然是“槛菊萧疏,井梧零乱”。那曾经绚丽璀灿的菊花,禁不住冷雨霜冻,早已在瑟瑟秋风中凋谢飘零,残籍遍地。作者继而由花儿的娇弱不堪,想到了身处乱世的自己,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在那样一个纷乱的世道上,人的命运是那样卑微渺小,它根本由不得自己掌握,就像在风中那一朵朵无助的花儿。叙述到这里,故事虽然没有说明,我们已经能猜测到一些残酷的现实了。“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啊,你看作者这时候又回到了记忆里,是那个离别的时刻,情景如何呢?他没有直接说,而还是写花儿。你看那凋谢的花瓣,随风飘零流落到了江边,难得的是这花瓣竟还有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恨,你说写得多好。这哪里是花儿,分明是人啊。可那无情的风,那个“吹乱”“我”一生的风,那无法扭转的命运,它是不会体谅花儿的忧愁哀怨的,它一刻也不会停歇脚步。吹,吹,催,催促着,生生是要把两颗紧紧相依的心撕开呀!“我”那深爱的心上人,你要知道,这一别已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了。原谅“我”不能把你带在身边,不能带你“过江”,因为“我”“怕你上不了岸”,怕你跟“我”这一去永无宁日,过那种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一辈子随“我”颠沛流离,你又让“我”怎么忍心。所以说那分开的另一瓣一旦飘落入水,很可能就要永久地随波逐流,“一辈子摇晃”。我们接着往下看: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故事在这里彻底有所交待。原来“我”竟是万人之上、指点江山的堂堂一国之君。而“马蹄声狂乱”,说明国家正处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危难时刻。作为君王的“我”,义不容辞地需要披甲戴盔、身先士卒,横刀立马统率三军征战南北,保卫家国山河。这里的“乱”字与前面“被风吹乱”暗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这时候读者想到了什么,是走投无路困兽犹斗的吕奉先痛别貂蝉?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吴王夫差痛别西施?还是老眼昏花听尽谗言的李隆基痛别杨玉环?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美女英雄缘寂灭。在一个秋雨初歇,天色微明的清晨,“我”那夜不成寐的心上人,如同此时此刻的“我”,独自庭院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惟有幽幽地发一声轻叹,而这其中,又有多少千回百转、无法言说的心思愁怨啊。这一段的前两句是很直白的叙事,为全篇的故事背景作出了清楚的解释,但也仅此两句而已。我们试想,如果舍去不说,那全篇描述的完全是一段很普通的恋人间的离愁别怨,并不能给人以更多地暇想。在这里,通过这两句,我们知道,原来不仅仅是简单的离愁、是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恨,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家国往事。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引人往更深远的方面思考。所以作者用看似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就点出了故事的梗概,提升了作品的整体境界,确实难得。最后回到副歌部分: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我空对残伤满地的菊花,真是别一番“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啊!那零落的花瓣,虽不曾写有相思诗句,却仿佛记忆中你灿烂的笑容,依稀浮现;而今,那些美好的往昔,却早已成了旧恨新愁。我那一腔心事、那无限的哀思,也像那薄命的花儿,终究是尘埋香骨,寸断肝肠。又一个“乱”字,“北风乱”。之前是“风吹乱”、“马蹄乱”,在这里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还是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那段无情的历史。这一句可以理解成过去的、与爱人尚未分别的日子,也可以理解为刚刚那个“窗外雨潺潺”的不眠之夜,甚至我们还可以想象,在今后无数个夜晚,作者都将会是这样渡过的。怎么样呢,“夜如何其?夜未央”,说是在一个了无尽头的漫漫长夜,你的倩影,你的幽魂,永远都不会在“我”的生命中消失,这种离愁“剪不断,理还乱”,它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忘不了、挥不去,陪伴着我,永难离弃。当然,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女主人公的结局,但无论“生死”,“我”与“她”终归是“两茫茫”的。这时候现实情景又如何呢,作者最后回到现在,是“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矛盾,孤单怎么还能“成双”呢?仔细想来,啊,往昔,我们曾像一对浴水的鸳鸯,在一池碧波中结伴成双;如今,我却惟有在一个个孤单寂寞的夜晚,举杯邀月,与影为伴。

三、《菊花台》经典句子

第3名:“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以拆字的手法,将“愁”字分开来看,而“秋”“心”却恰恰是情景的写照。在古代诗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团聚,孤单离愁之感,而“心”则恰好是妻子真实的写照,于是情景交融,而又浑然不着痕迹,这句词,堪称佳句。

第2名:“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男人必定要建一番事业,而自古忠孝两难全,思念已久的妻子,和无休止的功名战场,究竟该如何选择?歌词中并未给出答案。联系前句“我一生在纸上”,意指功名就在这战场的指挥图,皇上的升官榜。而后句“随风飘散你的模样”又似指他的梦就是家中的妻子。这种矛盾的心情,由此一句体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妙句。

第1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到了凋谢的时候,自然地落下,任人践踏,而那久未见面的妻子,在这位将军脑海中的模样也已然模糊。在古代不但表示离别之意,更有思念哀伤之感,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一起,却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堪称绝句。

四、相关诗词连接:

(1)“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九月初八,重阳前夜,月上弦。

(2)“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朱淑真《断肠词集"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3)“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

“夜未央”典出----《广雅》曰:“央,已也。”《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楚辞"离骚》: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文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4)“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诗话》:“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太白独而不孤,而此却是茕茕孑立,对影成双,形影相吊,“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

(5)“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评李义山此诗曰:“意悲于迟暮,情动乎桑榆。”----《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红楼梦"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小小的拆字格,愁为秋心,心为秋愁。

(7)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王维《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陶渊明(出处不明):“披甲老铸金,西风任酣战。”

附:菊花台歌词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台》赏析 菊花台歌曲赏析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2583.html

更多阅读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六)】《观沧海》赏析窦凤才【原作】观沧海——[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声明:《《菊花台》赏析 菊花台歌曲赏析》为网友青春焚尽指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