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智力开发《下》 婴幼儿智力开发与培养

6款玩具启发宝贝听觉潜能

从宝贝出生那天起,他的小耳朵就一直竖着,探听着来自周围的一切声音。带声响的玩具当然也是吸引他们注意的好东东了。

适合小宝贝抓握听响的玩具——

世高音乐钥匙固齿器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精彩玩点:

1.常见的音乐牙胶钥匙,

材料质地和纹理设计都非常精美,适合宝贝长牙期磨牙使用。

2.三个色彩鲜艳的小钥匙和音乐方向盘便于抓握,带给宝宝不同的乐趣。

3.塑胶部分质地安全,特有的小凸点充分按摩牙床,帮助宝宝固齿。

4.带宝贝外出时,还可以把它挂在婴儿推车上,让宝贝享受叮当作响的乐趣。

Smoby彩虹不倒翁

适用年龄:6个月以上

精彩玩点:

1.采用COTOONS形象设计,包括可移动的COTOONS小人(音乐摇铃),适合宝贝的年龄特点。

2.玩具整体是个不倒翁,为宝贝玩耍增添更多乐趣。

3.可堆叠的沙铃和握力健身器.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和辨别大小的能力。

适合宝贝认知环境的玩具——

康贝晴天音乐小乐园

适用年龄:6个月以上

精彩玩点:

1.可悬挂在床、推车和汽车座椅上,随时供宝贝玩耍。

2.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小鸟叫、青蛙呱呱声还有音乐等,可以充分刺激宝贝的听觉。

3.转动太阳中的球,彩色小珠会跟着旋转,可以给予宝贝视觉刺激。

4.音乐、动物声音等帮助宝宝的听觉和认知能力

多乐活动立方体

适用年龄:6个月以上

精彩玩点:

1.迷你多功能活动中心.由可旋转的圆柱、算珠、彩色球、镜子组成,

两侧设计有哔哔发声器和镜子,可从多角度给予宝贝有益的刺激。

2.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便于宝贝抓握。

3.采用红、黄、蓝、绿几种鲜艳的基本色,可以刺激宝贝视觉发展。

4.整体是一个摇铃,可充分锻炼宝贝听觉。

5.包含圆桶、圆球、圆环、椭圆等多种规则的几何形状,可以帮助宝贝辨别形状。

6.两侧还设计了按下后可发声的哔哔发声器和镶了镜子的彩球摇铃,为宝贝的游戏增添更多乐趣。

适合宝贝玩假装游戏的玩具——

世高开心音乐农场

适用年龄:1岁以上

精彩玩点:

1.采用独特的积木设计,让宝贝为创建自己的小农场当家作主。通过让宝贝搭建农场,充分培养他的建构能力,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勤劳的小鸡会打鸣报时,更能演奏许多美妙的音乐,生活在开心农场的小动物们还能发出欢快的叫声,帮助宝贝认识动物。

3.40块颜色各异的积木可以帮助宝贝熟悉认知各种色彩。

迪孚音乐电话车

适用年龄:6个月以上

精彩玩点:

1.汽车和电话机合而为一,可以让宝贝体验多种乐趣

2.功能齐全带有音乐灯光的电话机车,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刺激宝宝感觉、知觉,锻炼手指和身体协调。

3.通过玩假装游戏,帮助宝贝发现自我,激发脑力

分期训练宝宝的用手本领

“用手”是人类智慧的独特表现,宝宝常握用手的本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与学的过程。父母如能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给予适当的训练,不仅能使宝宝的小手灵活,同时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

新生儿期

宝宝醒着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他的小手裹在襁褓里,上身应穿得暖和些,把小胳膊放在外面,让其自由活动。新生儿的小手,总是保持着紧紧的握拳状态,每天应轻轻掰开他的小手清洗几次,在清洗过程中,成人手的抚摸和水的温度可以刺激宝宝手部皮肤的感觉,同时能使小手保持清洁。

2个月

可以把成人的手指或带环的或环状的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放在宝宝手中,让他握住,可重复多次放入和拿出,让宝宝练习握持和对物体的感觉,同时可把着他的手摇晃,听听玩具发出的声音,锻炼听觉。

3~4个月

父母可以用玩具碰触宝宝的小手,引逗他抓握。也可在宝宝胸部的上方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高度以宝宝伸出小手能碰到为合适,让宝宝有主动触摸的机会,即使成人不在身边,他也可以主动自由地练习。在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时,应握持他的小手,让他用双手抱扶奶瓶。到半岁左右,宝宝就能学会自己抱扶奶瓶了,奶嘴扁了还能自己拔出来,等奶头充满空气后再放进嘴里,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件自我服务的本领。

5~6个月

宝宝仰卧在床上时,家长要逗引他用手抓握悬挂的玩具,或俯卧时抓取前面放的玩具,并可教他双手传递或敲击玩具,以培养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7~8个月

应逐渐培养宝宝手指的分工合作,如给他一个小水杯,教他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杯把,模仿喝水或给娃娃喂水;还可学习自己拿着饼干吃。

9~10个月

可培养宝宝找开纸包着的小玩具,自己剥糖纸,用拇指和食指捏细小东西,把小盒放入大盒内。

11~12个月

父母可教宝宝搭积木、打鼓、摇铃、套圈,玩拖拉玩具、动物玩具、机动玩具及各种娃娃。

通过1年的训练,宝宝便可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为以后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婴幼儿启智玩具巧购攻略

1.响环: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一手握着“响环”玩,他们开始尝试触觉、感觉、视觉或味觉的作用。用手摸摸,体会手上感觉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种色彩,用口尝尝玩具的味道,摇动“响环”时的声音又可训练婴儿的听觉。这类最简单的玩具就是婴儿开发智力的第一步。

2.球:6个月大的婴儿对能动的一切都感兴趣,能滚的彩色球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会向前滚,婴儿还会爬着追逐小球,如果妈妈能陪着他们一起玩那就更妙了。

3.积木:8个月大的婴儿已有了不少的发现,他们已认识玩具、家具等多种用具,他们了解到有些物件是软绵绵的,有些是硬邦邦的,有些有棱有角,有些是圆滚滚的。面对积木,婴儿会开始运用两只手,他们知道两块积木相碰会发出响声,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就会比单独一块积木高,而且还可以用积木叠成多种不同的形状。

4.复台形状盒:这是用来训练小孩观察物品形状的玩具,通过这种玩具,孩子可以认识一种形状的开口只容许同一形状的物品通过。通过玩具让孩子了解生活用品各种不同的形状,而这类玩具对18个月大小的婴幼儿较合适。

5.玩沙:所有的幼儿都爱玩沙、玩水,而18个月以后的幼儿已经懂得不能随便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时就可以让他们玩沙了。提供各种小工具,如小铲、小耙、小桶等,让孩子发挥创造能力,把沙堆砌成各种形状。

6.娃娃:两岁大的幼儿已经开始有个性表现了,这时他们已能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厌恶。到了此时,他们就需要一个娃娃玩具了。如果有了娃娃玩具,特别是女孩子她们就可以像妈妈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娃娃了,为娃娃洗脸、穿衣、喂食,赞扬或责备娃娃了。
婴儿智力开发《下》 婴幼儿智力开发与培养

7.叠杯:对一个两岁大的幼儿来说,叠杯玩具是最变幻无穷的游戏,既可叠成高塔,又可缩成一只单杯,还可把小积木或其他小东西藏在叠杯内再寻找一番。通过这类游戏,孩子们能够知道有些东西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是实际存在的。

8.图画书:两岁大的幼儿已经通过眼、口、手认识了不少物品,如果能在图画书中找到自己认识的物品,那该是多大的乐趣呵!当然,父母还可以通过图画书教导孩子认识更多的事物。这类画当然是线条简单,色彩鲜明,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来。

9.玩具车:到了两岁末,幼儿已能基本控制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可以驾驶“小车”了,可以开快,开慢,也可以骑“大马”了。如果“小车”还能载上他们自己的一些小玩具,而自己又能充当运输司机,那可真是其乐无穷了。

10.拉着走的动物玩具:幼儿拉着会走动的“动物”会让他们着迷,他们慢慢会理解这一根绳子原来还有这样的牵动力量,这比那些用干电池的电动玩具车还更有启智作用。

婴幼儿的前庭觉启蒙

前庭觉是什么呢?简单说,前庭觉是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孩子在移动时跌倒,并自我保护。前庭平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论行站坐卧、吃饭洗澡、搭车开车到读书写字,都需依赖前庭的协调。由于前庭系统和大脑在宝宝1岁前的可塑料性极高,所以,家长不妨针对不同月龄孩子的需求来设计活动,借此增加孩子前庭感觉经验,培育出平衡感佳、动作敏捷,反应灵敏、学习快速、情绪稳定的小宝贝。

前庭系统是感觉系统之一,负责掌管人的平衡感,主要的功能为侦测地心引力;而孩子的前庭系统早在胎儿期时就已经开始发展运作,所以,越早给予适当地刺激,对于小宝贝的平衡感、反应灵敏度和动作敏捷、情绪稳定都有所助益。透过简单的游戏来启蒙,孩子一点也不会感觉到压力,是最好也不过的了。

前庭觉 人体平衡感关键

前庭觉是人体七大感觉系统之一,由于地球一直存在着地心引力,人的一生都难以脱离它的影响。举例来说,当人对于环境给予的重力反射讯息无法做出有效的处理时,人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应力就会受到干扰,它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1、前庭觉的运作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和有效率的运动。当个体进行加速或减速活动时,前庭会调整头部的相对位置,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再撞到东西或跌倒时,能马上反应,以保护身体。

2、前庭觉掌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应,有如一架飞机的方向陀螺仪,如果发展不佳,可能会使人在不同的空间中迷失方向。那怎么说呢?因为光靠视觉人是无法精准地判断空间方向的哦!必须结合前庭三半规管所提供的重力讯息,才能使我们对所看到的景象赋予正确的诠释。

3.前庭觉的有效运作,有助于维持人体各种姿势的平衡和协调,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质;前庭搭配其他的感觉系统,人才可以精准地判断空间,并保持个体运动时的平衡,这样儿童才能做的轻松,玩的开心,学的快乐。

4、小朋友最喜欢跑跑跳跳了,而在追赶碰的同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前庭觉做基础,孩子可能曾经常跌倒,就很难快乐的起来。

5、前庭觉和其他感觉系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诸如:眼球的追视能力、专注力、阅读力、音感能力、触觉傅等;而前庭同时引导肌肉张力的正常发展,牵动着筋肉关节的活动,进而影响到姿势机能的统合。

6、前庭系统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关系密切。由于语言的发展牵涉到视、听、触觉、以及嘴、舌、喉部、声带、腹部等的肌肉动作,都与前庭的平衡反射关联在一起。所以当前庭系统发展不良时,孩子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影响,而产生迟缓或障碍。

7.前庭觉刺激过度和不及都是不恰当的哦!如果发展不佳,孩子的平衡感就会出现问题,不能精准地计算距离与测量高度、没有危险意识、大脑神经抑制功能失常、身体手眼无法协调等发展问题。但如果过于敏感,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惧高胆小、容易晕车船、恶心呕吐等现象。

8、一般而言,前庭觉发展不良、平衡反射失常时,孩子会有好动不安,喜欢捉弄人、经常跌倒、爱旋转爬高飙速或惧高怕快易晕眩;视知觉空间感应失常、容易碰撞桌椅、方向感不分,眼球追视能力弱、专注力差、不喜欢阅读写字,数学与理科学习严重困难;听知觉音感能力不理想、对声音反应过敏易惊慌、语言发展迟缓;本体运动觉不佳、身体双侧协调困难、动作计划不当;甚至有脑神经抑制功能失常,引发情绪障碍等。

胎儿期至1岁前庭觉发展指标

从胎儿期开始,宝宝的前庭觉发展就十分迅速哦!前庭系统是感觉系统之一,它同时也是人体的感觉系统中最早成熟的,婴幼儿的前庭发展从胎儿期开始就已发展的十分快速,让您不得不重视前庭觉胎教的必要性。

胎儿期

婴幼儿的前庭觉发展大概在受精8-9周后就已形成;到了10-11周左右就已经开始动作了呢!它已经可以吸收来自地心的引力了哦!到了妈咪怀孕5个月时,则前庭觉的发展更为完善,可以感受母体的身体活动,甚为惊人。截至出生为止,胎儿的前庭觉发已臻于完善,所以待宝宝出生之后已经可以做出明显的反应。

新生儿时期

刚出生的新生儿对于策略和移动已经有明显的感觉,并且会做出反应。举例来说,当您将初生的宝宝抱起后忽然往下放低,他就会显得很慌张,并伸出双手做出类似拥抱的动作,这就是一种自然的反射动作。如果家里的小宝宝没有出现这些反射动作,则有可能为中枢神经异常,要特别留心。

出生1-3个月

宝宝能感受到自己身体和重力而来的感觉,并出现相当多的顺应性反应。如果宝宝感受到重力,则会出现强而有力抗拒感,从中学习顺应重力的刺激,并促使前庭和大脑产生相关反应,促使肌肉产生收缩、放松与协调。如:让宝宝趴着,他会抬头;大人如果撑住他的背部,他就可以坐的很好等。

出生4-6个月

4-5个月的宝宝头部就非常有力了,已经可以抬头和转头了呢!到了6个月大,趴着时由于神经系统对重力显得特别敏感,促使宝宝同时抬头,胸,并将手臂和腿抬离地面,仅依靠肚子来平衡全身做出像飞机起飞形状的“俯卧伸展姿势”。

其实,如果抱起宝宝,作摇晃、翻转身体以及到处移动,这些强烈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能令他感到快乐。而如果受到重力、视觉指引和身体移动的影响,宝宝同时也会产生筋肉反应,如:可独立坐一会儿,而不会失去平衡。

出生7-9个月

自出生就一直发挥功能,帮助婴儿由仰卧翻转成俯卧的“头颈直立反射动作”(引发这种反射动作的感觉,来自重力以及头颈部筋肉和关节的感觉),到了6-8个月大时,开始协助宝宝由俯卧转换至趴着的姿势,使婴儿能移动身体,并在移动之间学习空间结构和距离概念。

出生10-12个月

此时期的宝宝已经可以爬的更远了,并且和四周的环境产生更密切的关系。而骨骼也成长到足以支撑身体和头部的力量,且筋肉也具有协调动作和计划动作的能力;同时宝宝可以倚靠前庭协调肌肉关节、本体觉和视觉,来撑控一切的重力和移动,促使宝宝开始站起来,学习用双脚来支撑与平衡身体,并练习跨步来走路。

刺激足够 前庭发展绝佳

父母想要及早启发孩子的前庭觉,就得从胎儿期就展开积极培育计划。在胎儿8-9周大时,受孕情况稳定,就可开始刺激其前庭发展;并在婴儿出生至1岁左右,按月龄成长依序逐渐增加前庭感觉输入,以大幅度的增进宝宝的前庭平衡统合能力。所以,家长应从胎儿期就开始积极地给予刺激。

胎儿期 “鱼儿水中游”

胎儿所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主要来自于母体的活动。从胎儿期8-9周大开始,妈咪就可以与宝宝玩“鱼儿水中游”的游戏。玩法很简单,只要孕妈咪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即可,不必因为怀孕就刻意减少活动,这样才能刺激羊水运动,给宝宝足够的前庭感觉,增进其平衡感。也可与宝宝来一场亲子共舞,以增加胎儿的前庭刺激,不过,还是要提醒孕妈咪,如果身体不适,就别勉强,安全最重要。

针对上班族及有流产危机的孕妈咪,有一个更简便的刺激法。就是孕妈咪每天1-2次坐在安乐椅上,放松心情,搭配轻柔的音乐,轻摇10-15分钟。

新生儿时期 “抱抱亲亲”

抱抱亲亲对新生儿来说就是最好的启蒙方式哦!让小婴儿从熟悉的海洋世界(羊水),适应充满地心引力的新世界,和学习新的动作反应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羊水里充满了摇晃的刺激,所以在宝宝出生之后,妈咪可以轻柔地抱着宝宝亲亲他并轻轻摇晃,让他重温羊水世界的熟悉感觉,借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前庭觉是人体最早发展的系统,如果刺激不足,胎儿的体重和筋肉发展会较差。适度的摇晃可以刺激胎儿大脑和肌肉的成熟。尤其是对早产儿和体重较轻的婴儿而言。适度的摇晃对于孩子体重的增加也有帮助,妈咪不妨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在摇篮里轻摇5-10分钟,每日三次。

出生1-3个月 “摇摇乐”

宝宝的前庭持续在强化当中,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就是促使前庭系统正常化的最佳利器,所以摇篮就是婴儿期最好的育婴用品啦!

妈咪可以在卧室内播放巴洛克音乐或是自然音乐,再将宝宝置于摇篮中,轻轻地摇晃,让宝宝在悠扬的乐音中享受前庭感觉刺激。此外,摇篮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安眠的作用,当宝宝似睡非睡时,妈咪只要将宝宝置于摇篮中轻摇,大脑慢慢地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宝宝自然容易入睡。

不过,为免孩子产生摇晃症候群,摇晃幅度婴儿不宜超过5度,一岁以下不宜超过10度;且时间不宜过长(一次5-10分钟为宜)。

出生4-6个月 “忽上忽下”

人体左右内耳均含有一对三半规管,主管人的前后,上下、左右不同纬度的重力平衡状态,与其间交错的空间方位,包含三度空间静和动态的加速度、旋转等任何头部的重力平衡反射,当人移动或晃动时,内耳的三半规管会统合前后距离,左右方位,上下高度,使人感受空间变化,并做适当的反应。

做“忽上忽下”游戏启蒙时,妈咪可将宝宝以水平的方式抱起,并且慢慢地上下移动,让宝宝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间感,之后再改换一手托住宝宝的臀,另一手托住宝宝后头和头部的方式(即坐姿)平顺地上下移动,有时托高一点,有时托低一点。

出生7-9个月 “颠倒乾坤”

此时期的宝宝平衡感已经较为成熟,可以接受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复杂的重力、空间变化。

妈咪可以一手托住宝宝的臀,另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使其呈现水平仰躺状,之后再慢慢地让孩子的脚上头下,头上脚下,使其有头脚位置的变化;或是先让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轻轻抓住孩子的两只小脚,平顺而自然地将孩子倒提起来,接着模仿老爷钟的钟摆的方式,将孩子左右轻摇5-10次,若孩子出现惊慌的表情,则不宜再进行。

再来,妈咪也可以让宝宝俯趴在大枕头上,然后用手抓住并抬起宝宝的小脚(呈头下脚上的动作),停留约10-15秒,接着再放平。

出生10-12个月 “天旋天转”

前庭系统还有促进其他神经系统发展的功能!内耳的三半规管里充满了和神经细胞相连的绒毛,当外在刺激产生时,神经细胞就会获得讯息,并做出反应。而旋转可以促进三半规管内液体的流动,刺激管壁的绒毛,传讯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觉,活化前庭感觉系统,可强化筋肉关节张力,有助于幼儿站立与行走平衡感的发展。

家长可让孩子俯趴在被单上,接着拉起头部方向的被角,然后慢慢地将被单沿顺时针方向转1-3圈,稍作停留后,接着再逆时针转1-3圈,借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觉。其次,也可以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由家长托起孩子的双脚,接着大人先顺时针自转1-3圈,稍作休息后,再逆时针转1-3圈。如果家长本身平衡感不佳,抱着宝宝坐在摇椅上玩,也是很好的刺激。

FUN 轻松 前庭觉启蒙游戏

观察新生儿发现,婴儿对于重力的刺激会出现反射动作,如:当家长将宝宝由腋下扶起时,他就会往前迈步,甚至能单手拉住木棒,全身悬空地被往上提起,这就是前庭反射的作用。在一岁前孩子会由躺而翻身,爬而站,所以,家长要好好把握胎儿期到出生1岁间的启蒙良机,多与孩子互动,将会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爸爸 妈咪 前庭觉健全发展小帮手!

前庭觉既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家长在启蒙时需要注意哪些要项呢?前庭觉的刺激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保护措施,并依孩子的月龄发展给予适切的刺激,温和缓慢地加强神经抑制功能。其他的注意事项还有:

1、 在婴儿脑部发育未成熟时,不可给予大幅度的摇晃,并避免因空间不足碰撞到物品,使得宝宝脑部受伤,或神经纤维破裂,造成四肢麻痹、认知障碍,或发展迟缓。

2、 宝宝需要足够的地心引力刺激才会有良好的前庭觉哦!因此,家长应适度地让宝宝活动,不要老是将孩子抱在手上或放在婴儿车里,以免影响他的身体发展和认知反应。

3、 摇篮是很好的育婴用品。它不仅可以启蒙孩子的前庭觉、促进平衡感,更可强化神经抑制功能,安稳情绪,选用摇篮以可以自行控制摇晃幅度的传统式手控式摇篮最为恰当,避免使用电动摇篮和弹力摇椅。

4、 如果能组合其他感觉刺激,对孩子而言,将有更大的效果,但要注意,由于前庭感觉输入属于较强烈的感觉刺激,所以,在小朋友精神状况不佳,身体有病痛,或是临睡前,饭前饭后1小时都不适宜进行。

5、 如果孩子有脑波异常状况,如:癫痫,抽搐等父母应避免给予旋转刺激,以免使宝宝脑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脑部异常放电,影响病情。

多面平衡游戏 适用5个月大以上宝宝

功效:针对前庭做多面向的平衡刺激,并且加以强化。

玩法:让宝宝俯趴或仰躺在弹力大球上,接着前后,左右摇摆,待宝宝适应之后,妈咪可以用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坐在大球上,前后左右推动,使宝宝感觉前后左右失衡的重力状态,并协调他恢复平衡。

速度刺激游戏 适用七个月以上宝宝

功效:促进宝宝加速或减速时的平衡,并提升大脑的反应。

玩法:将宝宝置于棉被、婴儿车,螃蟹车,滑车中,由慢至快的拖动,如:直线前进,直线后退,或变换不同方向,注意哦!父母不可一下贸然进行过快的刺激,以免孩子受到惊吓,其间也可以变换宝宝的姿势,以俯卧,坐姿或是仰躺来进行。

悬荡刺激游戏 适用8个月以上

功效:悬荡对前庭而言是最有效的刺激,它不但可以有前后、左右、高度以及速度的刺激,还能整合不同方向的重力反射刺激。

玩法:找一个摇床或是摇椅或是一张小被单,让宝宝躺在被单或是摇篮里,就可以开始做前庭感觉的输入了,如:前后、左右,甚至是多面向的轻柔平顺的摇晃都可以。此外,安全座椅秋千也是很好的玩具,但提醒家长,摇晃幅度不可过大,单次摇晃时间不可过久,也不可让孩子单独处在秋千上,以免发生危险!

7月宝宝认识手

动作:宝宝能逐渐坐稳,不必用手支撑身体,转身后能恢复原位,头能伸直。可做360度翻身及连续翻滚,滚过去捡远处的玩具。开始用前肢和腹部匍行。这种全身的大运动能锻炼宝宝的感觉统合,促进大脑和前庭系统的发育。

听觉:宝宝听觉的灵敏度得到发展,他认识妈妈的声音,也能听出妈妈的脚步声。宝宝会辨别自己的哭声,能区分出别的宝宝哭声与自己哭声的不同。人工喂养的宝宝听到奶瓶的摆动声也会停止哭闹。宝宝对经常听的钟声、水声、敲门声也能一一辨认。

认知:宝宝很喜欢模仿,会模仿大人碰碰头、拍拍手。他学会认识新的物品。开始学习操纵不同的玩具,知道不同玩具需改变不同动作才能发出声音。

宝在玩玩具时,大人突然拿走玩具,宝宝能马上觉察到,会用眼睛寻找或用手取出当面藏起来的玩具。能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手”。

语言:7个月的宝宝会自动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这说明宝宝已步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大人要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在宝宝愉快时或临睡前,经常给他念儿歌、说绕口令、讲故事。

情绪与社会行为:宝宝的情绪和社交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自己做成了一件事时,会叫起来,似乎在招呼全家人来表扬他。对母亲的依赖性有所增长,和妈妈在一起时特别高兴,当妈妈妈妈离开房间时,宝宝会叫嚷着不愿妈妈离开。

宝宝的小手动作的阶段训练

宝宝手的动作训练按照婴幼儿手的动作发展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训练:

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里,总是紧握小拳,有人用手指去触动他的手时,他立即产生握持反射,这是不学而能的天生本领。这时可训练他的手,抚摸他的每个手指。因为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感觉是皮肤感觉。这样做可以刺激手部皮肤感觉的发育。

婴儿二三个月时,手就有了抚摸动作,经常抚摸被褥、亲人、玩具,偶尔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不放。这时手的动作还不受意识支配,眼和手还不能配合,手的动作没有方向和目标。这一阶段可有意识地拉他的手,让他摸摸妈妈的手、脸、衣服或玩具等。

三四个月的婴儿,此时喜欢看球棒之类,可以让其自由抓握。

到四五个月时就应注意锻炼孩子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五指的分化,应让婴儿随意自主地抓物,经常按摩孩子的手指,并让他自由地玩纸、撕纸,训练其敲打、换手、换掌、招手、摸索等动作。

六个月以后,可逐渐训练孩子手指的技能,这时摆弄物体成为婴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如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拿捏物体。把小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再放回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要让孩子尽可能投身于外界环境,如玩土、玩沙、用手接触外界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婴儿的听觉发育与智力开发

胎儿期已能对声音做出反应

在卵子与精子结合的那一瞬间,就是人生历程的开端。受精卵经过五十多天的发育,虽然只有2~3克重,但已是五脏俱全、初具人形了;在温暖的母体中,他(她)日臻完美,从第6个月起,就能够聆听。此期胎儿已是一个完整的人,能感受刺激,做出反应,对声音的敏感性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胎儿在母体内与母样有十分密切的信息联系,母子间信息的相互作用是借助于感觉系统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进行的。早在胎儿6个月时就能听到声音了。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的便是母亲的心跳声,听久了,习惯了,便产生一种安全感。母亲和谐的心音、血流声、肠蠕动声及轻声的说话声,都是胎儿最初的听觉对象。当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他的听觉和视觉还保留有胎内的印象。初生儿在1周内主要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睡眠可达22个小时,很少睁开眼睛;到第2周,新生儿睡眠为18~20个小时,他能睁开眼睛盯着母亲的面部,随着母亲面部的移动而移动他的视线了。出生3天的新生儿,当他正在大哭时,如果能听到高频率的持续的声音在呼唤他,便会把头慢慢地侧向呼唤声的一侧,且能暂时地停止哭声。当婴儿离开母体产生不安而哭闹时,母亲把婴儿抱起贴近左侧胸壁靠近心脏时,婴儿又复听到熟悉的心音,便会安静下来。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母语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 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动动”玩具开发婴儿视觉

莫让超前教育乱了孩子方寸

婴幼儿的十类启智玩具

游戏提示:出生不久的婴儿对不线和移动的物体是比较敏感的,通过以下活动可以发展婴儿的视觉能力。

开合窗帘

游戏目的:

通过这种活动可以锻炼孩子对光的刺激的反应。

游戏内容:

将房间的窗帘反复几次开合,也可以反复将房间的台灯打开,或者打开手电照射墙壁,看看孩子是否将头轻轻转向光线的方向。

游戏提示:

(1) 阳光和灯光都不能直射孩子的眼睛,以免眼睛受伤。

(2) 在做这项活动的同时,妈妈可以同孩子说话或者哼哼歌曲,有助于对听觉的刺激。

铃儿响叮当

游戏目的:

发展孩子的视觉、听觉能力。

游戏内容:

拿一个漂亮的摇铃或类似的玩具,在孩子的视线内摇动,家长同时左右移动,看看孩子的眼睛是否能跟着看。

游戏提示:

如果没有什么反应,您不要着急、担心,同为在1个月之内孩子的发育速度是不一致的,有快有慢,只要您耐心地重复做下去,孩子很快就有反应。

玩具悬挂

游戏目的:

发展孩子的视觉。

游戏内容:

(1) 拴一根彩绳,彩绳上每隔10~12厘米员一个小玩具(或用过的小盒、小线团等都可以)。

(2) 悬挂的玩具要在孩子的视线之内,而且可以移动,能够发出声响的最好。家长可以移动悬挂的玩具吸引孩子来看,以发展他的视觉。

游戏提示:

应该注意的是悬挂的物体不要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以防孩子的眼睛发生对视或斜视。

孩子视力发育1岁最关键

从睁开小眼睛到看清大世界,宝宝需要六年的时间。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虽然对光会有反应,但视线模糊,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只能看清约20厘米距离的事物,大约就是妈妈抱着喝奶的距离。宝宝的视觉能力随着年龄逐渐进步,到了1岁,宝宝的视力进展为0.1-0.3左右,已经能灵活运用双眼。从1岁开始,宝宝进入建立立体空间感的黄金时期,他在看得更清晰的基础上,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了更多的认识,再加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宝宝可以进一步认知周围世界。宝宝的视力发展一直到6岁才趋于稳定,视力水平达0.8-1.0,基本达到成人水准。由此可见,视觉是婴儿萌发最迟的一项感觉,又是一旦萌发,发展最迅猛的感觉。

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摄取的83%来自于视觉系统。美赞臣与育儿专家共同提出了视觉启智的全新早教概念,即良好营养的提供会对婴儿的视力乃至智力发育产生影响,而DHA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营养,它是眼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在视网膜中约占了40%-50%。在人生的头一年里,补充充足的DHA,对于宝宝视敏度(指辨别物体或物象细微差别的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宝宝看得越清楚,对周围的事物越留意,就能更多更准确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这是帮助学习和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

视觉:宝宝和颜色有个约会

宝宝从出生三四个月开始就对色彩有了感受力。年轻的爸爸、妈妈要抓住最早时期用较好的方法帮助宝宝认识颜色,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培养绘画兴趣都是大有益处的。但宝宝对颜色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

如何引导宝宝认识颜色呢

一、多为宝宝提供一些丰富的色彩环境。可以在宝宝的居室里贴上一些色彩协调的画片,在宝宝的小床上经常换上一些颜色清爽的床单和被套,小床的墙边可以画上一条七色彩虹。在宝宝的视线内还可以摆放些色彩鲜艳的彩球、塑料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

二、宝宝如能盯着某种颜色或转动头部看到别的颜色时,成人可以指着这些玩具对宝宝说:“这是红气球”,“那是小白兔”,“这是黄花”等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宝宝对颜色的感知。

三、当宝宝长到1岁多,咿呀学语时,成人和宝宝可以一起做“我说,宝宝指”的游戏。例如:你指着几种颜色的气球问“哪只是红气球,哪只是蓝气球?”让宝宝用手去指,指对了就亲亲宝宝,并说:“宝宝真乖,这是红气球。”如宝宝指错了,就说:“再看看,哪只是红气球?”宝宝还是指不出,成人就要反复指着红气球说“这是红气球。”

宝宝认识红色以后再认识绿色。也可变换说:“这是红气球呢,还是绿气球?”让宝宝学发“红、绿、蓝”的音。还可放上各种颜色的玩具,让宝宝按成人的要求拿出同颜色的玩具。

四、宝宝到2岁时,成人可用各种颜色笔画些宝宝熟悉的植物、动物、水果等。如:太阳、草地、花朵、树叶、苹果、小鸭等,并边画边说:“这是红太阳,这是绿色的草地,这是小黄狗”等等。也可把各色蜡笔放在一起,让宝宝帮助拿颜色,如画红花,成人可说“请宝宝拿红蜡笔给妈妈画红花……”

只要反复训练,方法得当,循循善诱,宝宝到3岁时,就可以认识“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了。

颜色与宝宝的性格解密

色彩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从宝宝偏爱的颜色中,可一窥宝宝的内在性格哦,不妨参考,当然,这一切也许并非一层不变的呀——

偏爱红色的宝宝:

对于任何事物都是五分钟热度,没有耐性。他们通常比较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希望别人能够认同他们、接受他们。那么,在适当的时机,多给予他们鼓励与称赞才是。

偏爱绿色的宝宝:

通常缺乏主见,爸爸妈妈跟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会说“好”。积极度不够,有些缺乏自信,容易受他人影响。

偏爱紫色的宝宝:

心思细腻,会给人比较高傲的感觉,对自己家人很亲密,对外人戒心强,爱憎分明。

偏爱兰色的宝宝:

比较感性,心思细腻,需要他人不断地给予关怀,也会照顾到别人的情绪,会关心人。

偏爱粉色的宝宝:

心思也细腻,更加感性,有包容心。如果他身为哥哥或姐姐,会很有责任感的。

偏爱黄色的宝宝:

最标准的“好奇”宝宝。他们很好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绝对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身为黄色宝宝的妈妈,常常不知道宝宝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兴趣变化很快。

偏爱白色的宝宝:

通常会让别人感觉他们懂得掌握自己需要什么,但往往并非很了解他们。在白色宝宝的思考逻辑里,有时感觉自己是茫然的。看起来他们好象做什么事都很专注,可呈现的结果似乎又不是如此。面对白色宝宝,做事情时需要父母明确的导引,同时给予认真的肯定才是。

视觉发育:宝宝视力发展阶梯

当胎儿还在母亲腹中时,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与眼睛。不过,虽然眼睛在胚胎中发育很早,但孩子在出生后直到孩童期间,眼睛的生理发育仍然在持续进行,而视力发展也随着年龄而不同。通常宝宝的视力一直要到4岁才能达到正常标准,到12岁左右视力发展才会完全稳定,达到最佳状态。

胎儿期

眼及视力发育

早在母亲怀孕第四周,胎儿的视觉就已形成。此时,胎儿的眼睛很小,而且被一层皮层包覆着。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保健重点:

母亲要避免不良因素影响

自母亲怀孕起,就要注意进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不可饮酒、吸烟和随意用药。要尽量避免可能受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孕妇在此时患风疹、感冒发烧,或受其他病毒和细菌侵犯,再加上用药不当,就会给胎儿眼球的正常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夫妻双方均是高度近视,应进行遗传性眼病的咨询。

新生儿期(0~28天)

眼及视力发育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保健重点:

尽早发现先天异常

应注意孩子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并应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1~12个月

眼及视力发育

1~3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8个月以后,宝宝真的能够用眼睛辨识亲人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积极运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尤其是触觉去认识世界。到1岁时,视力约为0.2。如果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都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了。

保健重点:

抱着宝宝到处走走

防止眼内斜:很多父母喜欢在小婴儿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摱芳ρ蹟。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勿遮挡眼睛: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一定不要随意遮盖孩子的眼睛。

1~3岁

眼及视力发育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藉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保健重点:

谨防眼外伤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还学会了奔跑,眼外伤的可能也增大。这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家里人在使用洗涤剂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

4~6岁

眼及视力发育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这一阶段若孩子视力异常,有明显的征兆。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喜欢眯眼或歪头看东西,喜欢揉眼睛,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时近视问题也已经浮现, 当孩子出现近距离看电视或看书,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时,可能都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征兆,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持续进行各种矫正治疗。

保健重点:

不要长时间用眼

不要用眼过度:此时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因此特别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离作业时间,一般每次不应超过30分钟。可以经常带孩子向远处眺望,引导孩子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监测视力发育状况:此时应开始对孩子的视力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分别查两眼的视力,以便发现单眼的视力异常。因为视力不好的一只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机会而发展成为弱视,弱视可由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斜视等引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最好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这一阶段进行1次散瞳验光。

视力发展最初一年是关键

DHA与婴幼儿视敏度密切相关———

从宝宝一出生,他就要经历12个月快速而又神奇的视力发展过程。刚出生时,宝宝眼睛的发育还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只能模糊看到眼前约20公分的事物。然而,在接下来的每一天,他们的视野将逐渐扩大,不同营养情况下的宝宝,视力发育可能逐渐出现差别。到了宝宝一岁时,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视力发育好的宝宝可以看到更细微的东西。在他们眼中,清晰与模糊的差距将影响认知的快慢与准确度。

出生后的头一年内,是宝宝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营养的提供会对他的视力乃至智力发育产生持久的影响,DHA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营养,它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在视网膜中约占了40%—50%。这一年里,持续补充充足的DHA,对于宝宝视敏度的提高尤为重要。

●科学验证 DHA有助提升宝宝视敏度

贝兹教授针对0-1岁婴儿的临床研究显示:补充足够水平的DHA,可显著提升宝宝视敏度以及智力发育指数。之后,众多科学家利用含有同一水平DHA的配方奶粉,多次验证了此水平DHA与宝宝视敏度的密切关系。

其中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母乳中的DHA水平与婴儿的视敏度有正相关关系。同样,相对于低含量DHA或没有添加DHA的配方奶粉,含接近母乳的高水平DHA的配方奶粉能显著帮助提高视敏度。

其实,对于宝宝来说,无论是从母乳中摄取还是从配方奶粉中摄取DHA,关键是要在出生的头一年内,能够持续补充充足的DHA,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宝宝视力发育。莫里综合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头12个月内,婴幼儿持续从母乳或配方奶粉中摄入科学验证水平的DHA,有助其在52周龄时的视敏度发育。研究结果显示,在52周龄时,持续摄取充足DHA的宝宝和未能摄取充足DHA的宝宝,他们在视敏度上的差异相当于标准视力表上的1.5行。

●看得更清楚,宝宝更聪明

科学家将视敏度作为衡量宝宝大脑发育情况的其中一种标准。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如果想让您的宝宝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要抓住视力发育的黄金期,从出生到12个月,持续补充充足的DHA,帮助宝宝视力发育。您的宝宝看得更清楚,对周围的事物更留意,就能更多更准确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这是帮助学习和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妈妈们明白,尽早提高宝宝的视敏度,就是在加快宝宝认知世界的步伐,领先第一步,他将会更聪明!

玩视觉游戏让宝宝更聪明

你知道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吗?牛、羊、马、狗、猫几乎不会分辨颜色。昆虫虽然属于低等动物,但它们分辨颜色的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0-6个月大宝宝眼中的世界也和某些哺乳动物一样,只有黑白两个颜色。而6-12个月大宝宝的视觉,则开始由黑白期向彩色期转变。

近日在上海,1000多名幼儿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全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的指导下,在美赞臣特别设计的视觉森林动物园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启智之旅。活动中,年轻的父母们就宝宝的视觉发育问题与杨健教授进行了沟通。

6年时间看清世界

杨健教授介绍,从睁开眼睛到看清世界,宝宝需要6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视觉发育会经历黑白期、彩色期、立体期和空间期这几个阶段。

研究证明,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人靠各种感官功能从外界摄取信息供大脑加工、处理、储存,进而又不断促使大脑向更高级形式发展,而信息摄取的83%来自于视觉系统。有效的视觉刺激能极大提升宝宝的视敏度,让宝宝更清晰精确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与刺激,从而进一步帮助智力潜能的养成,促进脑部发育,提升宝宝的智能发展指数(MDI)。而视觉的发育有赖于有效的视觉训练。利用更为完善的视觉功能和技巧,宝宝可以感知、接受、加工更多的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更多的视觉记忆,从而促进大脑的开发,提升宝宝的智力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视觉形象可大大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及综合能力。孩子们会把他见到的对象,整个地、不加思索地、但清晰地印在脑子里,形成牢固的脑映象,类似于感光胶片。这种能力,成年人望尘莫及。这种脑映象能力对于早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视觉刺激开启宝宝智力

杨健教授说,根据不同阶段宝宝视觉发育的特点,借助早教专家研究设计的视觉启智游戏,在父母的参与辅助下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可以更好地开启宝宝的智力。

0-6个月:新生的小宝宝由于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息的视觉皮层神经细胞还没有发育成熟,看到的只是光和影,他们的最佳焦距是20-38厘米之间,也就是说宝宝吃奶时刚好可以看到妈咪的脸。这时候最好在宝宝眼前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可以刺激宝宝的眼睛移动,同时也可以介入红色色彩刺激,为宝宝进入色彩期做准备。

6-12个月: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也是宝宝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宝宝可以透过清楚的影像,开始发展其他的感官功能。经由丰富多样、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加速脑部视觉区的成长,让宝宝察觉边缘、对比的视觉基本能力增强,启发高层次的认知发展。

3岁:宝宝进入建立立体空间感的黄金时期,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更多的认识。特别推出的3D视窗玩具,可以很好地引导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从二维向三维转化,独特的A+视觉启智图案可激发宝宝无限的想象力。

3-6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空间期,他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这时候玩视趣飞圈、视趣门球及锐视保龄球游戏可很好地锻炼宝宝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宝宝更细微的观察力。

视觉启智方案是一个全新的早教概念。杨健教授指出,父母在对幼儿进行“视觉启智”时一定不要忘了它的三个要素:益智配方、益智游戏,还有就是妈妈的一路引领护航。因为说到底,智力的发育还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像美赞臣最新推出的A+系列添加从单细胞生物来源的高纯度、合适比例的DHA和ARA的奶粉,就能为宝宝的视觉和脑部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新生宝宝,别忘加强视觉训练

在近日举行的96365社区在线美赞臣早期教育报告会上,知名儿科医生张谦围绕“视觉训练促进小儿智力发展”这一主题,向我市数百名孕、产妇介绍了初生婴儿在不同阶段视觉训练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张医生介绍,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83%来自视觉图像。新生儿出生3天便能集中注视,特别是对人脸有明显的喜好,3个月便可以主动搜寻刺激物,4—5个月时初步具备立体视觉。到了1—2岁能辨认各种形状,3岁时开始出现有意注意,因此视觉训练在智力发育和注意力培养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医生强调,每个阶段都有其发育的特点。0—3个月婴儿训练重点是多看,引导进行集中注视,随物移动视线,并配合手的触摸抓握,配备的玩具可以是面具、彩环、哗铃棒等。4—6个月婴儿训练重点是手眼协调,追寻物体,双手抓物,换手抓物,盒中取物,拇食指捏取等,配备的玩具可以是悬挂塑料玩具、软塑捏响玩具。7—9个月训练重点是结合图片认识周围日常事物、认识五官,训练双手抓、换手抓、投掷等,注重小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促进好奇心。10—12个月训练重点是促进手眼协调,如取、放、穿窜、开、盖、按、抠、扔、拉、涂写等,培养对图片、文字、书本的注意和兴趣,开始学儿歌、看图说话。

他还介绍说,视觉发育的营养基础为牛磺酸、不饱和脂肪酸(DHA、ARA)和维生素A,家长们应为孩子适当补充这些营养。

训练宝宝的视觉空间

“方向感”是视觉-空间智能的一个方面。方向感不好的人经常会迷路,对于其他的一些视觉元素掌握度也较低。你不想让孩子将来成为“迷途羔羊”吧?那就一起来玩玩视觉-空间智能的小游戏吧!

常常听到别人说,某人方向感不好,一天到晚迷路,或是去过的地方很快就不认得了,这样的情形,其实就是由于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弱势所造成的。因此,这些人对于空间方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方向:东、南、西、北;还有其它视觉元素,例如:距离、高低、景深等因素上掌握度也较低。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绘画时的构图,布置家具时的位置等,也都会受影响喔!

爸爸、妈妈、宝宝,预备,游戏开始喽!

6个月以下宝宝

游戏1 认识左右的双手律动

儿歌:

这是我的右手举高高,

这是我的左手碰天空,

左手、右手,拍拍拍,

右手、左手,好兄弟!

动作:

根据歌词做动作,分别举起宝宝的左右手。

让孩子可以通过双手的摆动来练习双手的灵活度,另一方面也进行方位的认知。这样的游戏非常适合6个月以下的宝宝来玩。

游戏2 找玩具

Tips 1

您可以试着将玩具先放在宝宝的面前,然后用小毛巾或小纸盒盖起来,让孩子自己将玩具找出来,练习孩子物体恒存的概念,了解玩具在毛巾的下面或是小纸盒的里面。

Tips 2

您也可以将玩具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小桌子上或桌子下。建立孩子里面、外面、上面、下面等抽象概念。

游戏3 堆积木

给宝宝2-3块积木,先堆一次给孩子看看。可以往上堆高或是并排排成长长的一条,然后让孩子模仿。

Tips

当孩子越长越大时,积木的数量就可以慢慢增加。

6个月以上宝宝

游戏1   捉迷藏

对于已经有移动能力,例如会爬行的孩子,我们就可以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顺便练习听音变位的能力,家长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叫小朋友的名字,让小朋友找找看你在哪里。

Tips 1

对于较小的小朋友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当中练习;较大的孩子,就可以整个家中安全的地方来玩!

Tips 2

在这过程中,孩子必须去判断声音的位置、距离、远近。

游戏2 七巧板

对于1岁以内的小朋友,要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形是有些困难的。父母可以随意地让孩子去拼凑,让他熟悉这些不同的形状,不同长度的边,当然您可以先示范一些排列给宝宝看。

游戏3 散步

对于常走的路或距离较近的地方,沿路走时,就可以和孩子说,我们该左转或右转,或是走到某一个特别的标志性地段(如便利商店)时应该要……

Tips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偶而还可以让他来带路。

游戏4 套套杯

可以用现成的各种杯子、布丁盒或过家家的小碗,让孩子练习一个套一个。当然,要大的才能装小的,所以也就让孩子练习对于空间大小的概念。

Tips

市面上也有卖专门的“套套杯”,它的外型大小较为整齐,但其实家中废物利用的那些杯盒,也有同样的效果。

游戏5 各种组合玩具

要加强孩子的空间智能,给孩子的玩具最好就以组合式的玩具为优先考虑。像是积木、接插玩具、拼图、组合模型之类的,都是很好的选择。

游戏6 自制探险噗噗车

道具:

1、厚纸板或不要的纸箱

2、双面胶或胶水

3、剪刀

4、胶带

玩法:

1、先把厚纸板减成4厘米大小若干张,做为车子要走的路。

2、再剪一些1.5厘米宽、5厘米长或其它大小的纸板,作为道路分隔岛,并随意地粘在厚纸板道路上,让纸板成为有纵向的、横向的、或十字路口的道路。

3、找一部大小适中的玩具车,一边把一块块的道路板纵横交错地接起来,让小车子在上面练习遇到障碍或十字路口要直走或左、右转。

Tips

较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参与一起制作!

益处:

1、培养空间方位概念

2、训练逻辑推理能力

3、促进眼手协调

什么是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的定义是:“准确观察世界,并对其进行解释,或者把那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传达给别人。”其焦点在于观察和设计,既要接受又要表达。

在视觉-空间智能表现突出的人具有哪些优势

具有优势的视觉空间智能,在未来的表现上,通常有较好的方向感、空间感。所以,除了日常生活当中认路的本是好之外,在职业表现上通常多属于设计类的工作性质,像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雕塑、摄影师、美术设计……甚至还可能会成为发明家哦!

如何发展1岁以内小宝宝的视觉-空间智能?

0-1岁的宝宝在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上,大部分都需要大人在语言上的帮助,借由大人的口语与动作的配合,慢慢地让他建立空间方向感。例如,举起他的右手时,就要在口语上也同时提示右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我们常常对孩子说“来这边”、“去那边”的。其实,即便是对于较小的孩子,也要用正确的方位名词,例如:“到前面”、“在右边”。当然,小宝宝们还无法了解抽象概念,我们就必须佐以手势,协助他们了解。

婴儿惊人的学习潜力

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地个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会有哭叫的反应;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他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一些本领,于是,他就在已经具有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开始主动地探索他生活的小天地,在接触各种事物中,感受到各种刺激,并在不断地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

每当婴儿哭泣时就有人抱他,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要人抱就哭;听见成人发出“嘘嘘”声会排尿;看见奶瓶知道要吃奶等等。

婴儿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爸爸妈妈不能忽视婴儿日常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应,而要注意发现并且及时地积极地作出应答,以避免无意中限制婴儿潜在能力的发展。

婴儿有哪些方面的潜在能力呢?

新生儿对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他会作出反应,如闭眼时开了灯,他就会有所反应。出生三周左右,他就学会注视视野中出现的物体,并追随物体转移视线。

遗憾的是有些父母认为“月子里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帘遮光,晚上把灯调暗,这样会限制婴儿的视觉的发展。若是让婴儿感觉到白天亮、晚上暗、开灯亮、关灯暗,就能刺激婴儿视觉的发展,并建立条件反射,使婴儿学习到天暗了、关灯了要睡觉;天亮了可睁开眼看看、玩玩。

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窗”的眼睛能获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在能力,将有利于智力发展。

新生儿出生后对声音有反应。有人曾对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进行试验:对正在哭的新生儿摇铃,他马上安静下来,眼睛也睁开来。这说明新生儿能听声音。

三到四天后,婴儿则能逐渐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如:一种声音边疆响两次,将婴儿的头转向左边给他吸糖水,几次以后,婴儿听到这种声音就主动地向左转头。

满月后婴儿能集中注意听声音,当听见成人说话时,就停止哭而期待成人出现在他面前。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易惊醒、怕声响,房间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大人连走路也蹑手蹑脚,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听觉细胞的发育及听觉功能的提高。其实,一天中应给婴儿一些听声音的机会,可以时而听音乐,时而讲话逗笑,时而安静休息,时而唱歌游戏,使婴儿感觉到声音时有时无,有机会倾听各种声音的变化,从而加速他学听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的触觉很发达。他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如对牛奶及洗澡水的冷热都有反应。婴儿一般都是通过嘴和手去触摸感知外界的刺激,婴儿早期触摸感觉的发展与长大后手的灵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但父母往往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有些父母在婴儿出生后就用小包被将婴儿捆绑成一个蜡烛包,婴儿的手脚和身体都不能自由活动。还有的父母怕婴儿小手抓脸而将衣袖做得很长,并用带子扎缚衣袖,使婴儿手臂不能弯曲,小手无法触摸东西,影响着触觉功能的发展。

婴儿智力的八次飞跃

心理学家发现,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岁内的婴儿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0~400克,而长到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脑重量翻了一番。在这一段期间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会变得烦躁不安。

在婴儿出生后5周左右,各个器官都迅速成熟并开始工作,表现为哭的时候流出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另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或“聆听”,并对气味与动静做出积极地回应。

大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第8周,随着婴儿生活环境的改变,周围环绕着不同的会运动的物体,婴儿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不过,只要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与母亲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则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感觉。

大约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2周,这时他会有意识地活动自己的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纵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会发出尖叫,格格地笑,并试图通过和别人交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出生后的第19周,这时婴儿对双手的灵活使用使他对物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的眼睛会对挂在摇篮上的摇铃转动,会抓住它仔细研究。

出生后的第26周,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一下电钮就能看见画面或听到音乐。此时,他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将东西搬来搬去,或拿出来又放进去,常常弄得周围乱七八糟,一片狼籍。

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37周左右,这时他已经开始有了成人的思维模式,理解了事物的同一性,能够找出不同事物的共通点进行分类。

在第46周做事会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意识到事情有一定的顺序。他开始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来加深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印象。不足之处是他以为这一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

55周的婴儿会发现事情的先后顺序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得,于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的要求。

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激发他的智商发展,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逗引小儿发音

婴儿生下来就有模仿能力,当妈妈对着小儿张口说话时,小儿会用口来模仿大人的动作,因此大人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小儿外,也要多鼓励小儿发音,这不仅是与小儿有情感的交流,也可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

妈妈在为小儿换尿布、喂奶或抱起他时要用亲切的声调多与宝宝说话,如“宝宝不哭,妈妈给你喂奶”,使小儿一听到有人说话就能安静下来,好象在仔细听。也可对着小儿发不同的单音,如“啊、噢、呜”等,并经常不断重复发这些音,当婴儿自动地发出这些音后,大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带有表情的赞扬、抚摸、拥抱等,并要有同样的声音回答他。

训练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在小儿高兴时或者看到妈妈时能自动地发出这些音。

儿童语言发展

交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聆听和交谈,我们和别人分享信息。交流方式有很多,不仅仅是说话。事实上,交流方式比我们想像中的多。除了说话,我们也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身体语言来交流。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应利用各种技能交流,并适应新的情况。

小儿出生后,全身的形态发育即告完成,但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完善却有待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生儿的脑重约370克,6个月时达到650克,两岁时增加至900-1000克,7岁时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达1500克。

小儿的感知发育、运动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特别是语言发育,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人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达到一定年龄后,这种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

孩子一出生就学着和别人交流。他们不断的倾听,不久以后他们就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了。孩子模仿他听到的声音说话。半岁以前语言理解已在进行。一般2岁就确立了语言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的语言获得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理论上讲最晚要争取在1岁前发现并开始治疗和训练。

7岁以内的聋儿正处在听觉、语言、智能等诸方面发展及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即早发现、早佩戴助听器、早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其听觉言语功能。庆幸的是,目前国内开始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孩子听力是否有问题通常会发现的比较早。

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很难学习交流,因为他听不到声音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声音。如果一个孩子有听力损失,那么他的语言发展通常被推迟,研究表明,那些有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孩子也能学会说话。越早症断出听力损失越好。

关注孩子的协调能力

孩子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才可能有时张开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张开手的时间多了,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运动,代替了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时,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孩子是在学习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孩子不想把手与手指的动作协调起来,只把时间用在观察手的外形、感觉和动作上。孩子会常常张开小手,活动一下手指,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外表看,孩子好像在利用手之前检查一下手的能力。

在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孩子将能抓住物体,可以用双手抓住,或是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这时的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孩子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孩子特别喜欢感受物体,所以尽量给孩子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孩子躺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在嘴里。孩子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一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可能放得还不太准。

8个月的孩子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出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孩子可能喜欢从高椅或是小车上故意让东西掉下去。

从8个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了9个月,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食指间。到了1岁后,孩子可以用拇指尖与食指尖抓起很小的物体。孩子可以把物体从—只手放到另一只手,两只手可以同时各拿一件物品。

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孩子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孩子也学会了—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向别人告别。

左撇子与右撇子

如果你与丈夫都是左撇子,你的孩子就会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左撇子;如果父母都是右撇子,孩子左撇子的可能是十分之一。从自然的角度讲,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更好,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也不必担心。孩子不能控制总用哪一只手,这一点是由大脑的发育决定的。大脑由两部分组成,中间联合在—起,每侧完成不同的工作,但是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一侧大脑占了主要的位置。如果右侧占了主要位置,孩子就会成为左撇子;如果左侧占了主要位置,孩子会成为右撇子。

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表现不出哪一只手优先一些,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向右偏头的机会比向左偏的机会多一些。随着孩子的协调能力提高,具有了动手的能力,一定会表现出常用哪一只手,这是正常的事情,不要为此担心。孩子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绝不可强求孩子不使用左手,你可能自认为,要求孩子使用右手对孩子今后有好处,这样在使用剪刀、土豆皮刀等工具时很方便。实际上效果不一定好,这可能引起孩子口吃、阅读困难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为你改变了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

手的动作发育规律

人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正是人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手的这种灵活不是俱生就有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这个发育过程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手的动作发育也称之为精细动作的发育,大约在三个月左右时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孩子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这就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了。孩子开始抓握时,往往是用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然后逐渐向桡侧发展(大拇指侧),最后发展用手指握物,也就是说手的动作是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的。

如果两个同样年龄大小的孩子,用靠近小拇指侧处取物的孩子手的动作就没有用大拇指侧取物的那个孩子发育得好。此外,手的抓握往往是先会用中指对掌心一把抓,然后才会用拇指对食指钳捏。一个小儿如能用拇、食指端取物,就表明他的手的动作发育已相当好了。再次,小儿先能握物,然后才会主动放松,也就是说小儿先会拿起东西,然后才会把东西放到一处。

大家都知道“心灵手巧”这一说法,这就说明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脑的发育使手的动作得到发展,反之,灵巧的手也能刺激大脑进一步发展。相信一个能在早期就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有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聪慧的大脑。

训练孩子说话的九要素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儿说话所需哪五种基本技能:

1、小儿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音调有高有低。

2、能听和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有了听觉选择性,对某些声音予以注意,而对另一些声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为,特别是模仿发声及发声时的方式。

4、会想像,对不呈现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戏反映出来。

5、认识熟悉的事物,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小儿会寻找。

小儿开口说话犹如打破坚冰一样,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口说话看似简单,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当小儿具备上述5项技能时,才会有语言的产生。现在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在此,我们要奉劝父母们不要太急躁,因为小儿说话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它是没有捷径可行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实际上,小儿语言的进展在开口说话之前是悄然进行的。如果此时父母灰心丧气,放弃教孩子说话,那么失败则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建议父母要用游戏开发小儿的语言能力,预防语言发展缓慢。为了使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更有效,父母要记住下述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二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 ,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用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三、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

四、每天定时教小儿

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五、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七、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八、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九、记录进展情况,看到小儿的进步

在孩子末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婴儿手眼开始协调活动

心理学工作者曾对四十名一个月到两岁的正常小儿,进行了智力调查.他们发现,在六个月到八个月龄时,大部分小儿都能在摇小手鼓、玩弄杯匙及小木块时,做到手眼协调.

周岁内小儿的手眼协调活动非常有意义.面对床头摆着的几只黄橙橙的橘子,孩子不仅能眨着双眸看,还能伸出小手去摸.这样,橘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都能感觉到.这种协调对小儿认识事物,发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具有重要作用.

坐起、爬行与站立时,孩子的手眼协调作用将发挥得更加有效.俗话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即小儿要三个月才会翻身,六个月才会坐,八个月才会爬行,到了满周时,才能比较顺利地站立起来.

小儿的生理发展程序与手眼协调活动是能够相互配合的.为此,年轻的父母要不误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坐、爬、立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用亲切的话语和机敏的动作引导周岁内小儿发展手眼协调活动。

比如,在孩子的视野范围内,先吸引他们注意床上的一件玩具,再吸引他们用手去触摸,然后,呼唤孩子"玩具在哪儿"经过多次训练,孩子就会随着眼睛的转动,手自然地摆弄起玩具来了.

在婴幼儿期开发右脑智能

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两部分,它们分别有各自的机能与特征。人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它的功能用以理解语言、文字、和数字等,能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化,并能理论地思考问题。人的右脑主要负责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人是靠左脑和右脑互相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思维过程。而两岁之前的婴幼儿,以右脑为中心,用右脑理解事物。这个时期是开发右脑智能的绝好时机!同时,在婴幼儿时期,妈妈也要注意多和孩子说话,虽然孩子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对孩子大脑的整体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

提别提示:根据统计,技术熟练,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好的父母,子女的智商较高。

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研究发现,婴儿出生8小时后,就会模仿母亲吐舌头;喜欢看人脸和黑白分明的图片或汉字;目光能追随距离眼前20厘米的物体。如果让他趴在床上,用手抵住两只小脚,他就会向前“爬行”。母亲若在水下分娩,婴儿会在水中游来游去。而像“爬行”、“游泳”等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训练,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不让婴儿学爬,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是不可取的。其实,只要细心照看,让其爬行很有益处。美国学者指出,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婴儿的智力潜能。对脑控制眼、手和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益处。对学会爬和没有学会爬的同龄婴儿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行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因此,婴儿爬得越早越好。

三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21世纪争雄世界的第一战略。

目前在家庭中,父母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惜掷重金。但在3岁以前,他们却将孩子交给保姆或寄养在别人家中。实际上他们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时机丢掉了。

世间不存在什么神童,只有低能、聪明和特别聪明的区别。3岁能背寓言、4岁会讲英语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是神童吗?完全不是!这仅是一种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已。父母应当清楚,所有的孩子都可能生来就具有世间罕见的才能。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时机和方式去开发它。正像学者所指出,幼稚教育从3岁开始已经太晚。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出头三年的婴儿更重要。人类的聪明才智是靠科学和实践得来的,并非大脑自发产生的。“狼孩”从小就由狼“抚养”长大,其外貌虽与人类无异,但却不具备人类的知识和才能。由此可见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爱。只缺年轻父母科学地开发其智慧潜能的新观念、新技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否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关键是在3岁前,在婴儿的摇篮时期。

儿童听力解决方案

孩子出生后,大脑就开始通过听觉接收外界的信息。大脑接收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知晓和参与到周围的世界里去。对不同频率的信息接收的多少及准确程度,对儿童的言语发展至关重要。

在嘈杂人群环境中,如餐馆,听力损失者需要更高的信噪比来提高言语理解力。成人可以通过听到的部分言语信息推断整体意义,儿童尚不具备这种能力。较高的信噪比对儿童尤为重要。智能音频降噪功能或方向性麦克风是在嘈杂环境中是提高信噪比的有效途径。

听觉开发:宝宝成长的“听”路历程

虽然你从未听到过她的声音,她却是一直在听着你。早在出世之前,她就一直在倾听你心跳的节奏,还有血液流过全身的声音。她能辨认出你的说话,因为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你的声音让她感到很舒服。宝宝会特别留意人类的声音,因为人类是他们的看护者。如果有熟悉的声音在身旁逗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听个明白

虽然在出世三个月前耳朵的结构就已经发育完整,但宝宝刚出世的时候还不能听得很清楚。因为还有羊水留在宝宝的中耳里,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被吸收掉。

你那有节奏的心跳能让怀中的宝宝很快地平静下来。你说话的时候,宝宝的眼睛会随着你的声音转动。

比起其它声音宝宝更喜爱人类的讲话声,而比起低音的男声则更喜爱高音的女声。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宝宝在出世前听到的大部分是妈妈的声音。但爸爸不需要担心哦,只要保持跟你忠实的小听众聊天,相信很快她就会熟悉你低沉的声音了。

新生的儿的听阈比成年人高四十到五十分贝,即是说,着宝宝并不能真正听到周围较为安静的声音。但他们能听到较大的声响,并会出现受惊、眨眼、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的反应。

音乐对所有的宝宝都起安抚的效用,就像作用在成年人身上的那样。有证据显示在宝宝出世前对她唱的催眠曲,或者是对她的哥哥姐姐唱的,也能让她感到平静和温馨。

啼哭和嘀咕

宝宝的第一种语言并不需要词汇来表达,她能用哭声让你明白她的意思。如果你正处于授乳期间,她的哭声还能增加你的乳汁分泌。很快你就能明白她的哭声:这种代表饥饿,那种代表不舒服或者疼痛。你的反应令她知道你能听懂她的哭声,她会觉得很欣慰。你的反应令她知道自己的沟通起作用了,她会觉得很开心。

到第四周,宝宝会开始进一步的交谈。她会开始嘀咕,而你也会向她嘀咕。与此同时,宝宝也开始对更多的声音作反应。当听到有东西摔破的时候她会感到受惊,当听到催眠曲时她会感到平静,而对于普通的声响——不太响又不太安静的那种——则不是很感兴趣。

第四到第六周期间,宝宝将开始协调她的听觉和视觉。她会将你说话的声音和你说话时的样子联想在一起。你会发现宝宝在听到你走近的时候就开始笑了。如果你看着她,会发现她好像看到你在跟她说话而笑起来了。再过几个星期,就算你不作声她也会看着你发笑了。这就是你声音的魅力:她会预测到你的声音并作出反应。

呀呀学语

宝宝天生对节奏就很敏感,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宝宝会跟着做动作,宝宝对悦耳的音调或语调也同样的敏感。到了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分辨高音的能力也更强了。这样宝宝就能从周围环境的声音中分辨出你的声音,尤其是那种妈妈(或者爸爸或者朋友,甚至小孩子)对宝宝说话时就会自然用到的像唱歌那样的高音。用不着感到尴尬,这种语调有时被称为“妈妈语调”,能让你的宝宝听得更清楚和更容易辨清音节。

宝宝天生就能辩清音阶,甚至还能辩清更小的单位:音素。无论是哪种的语言,宝宝们最初学说话的时候能比成年人分辨出更多的语句。在你的宝宝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她可能一直在咿咿呀呀地用日语,又或者是瑞典语或者乌尔都语来说话呢。

但这种非凡的本领在宝宝一岁之前就会消失。因为宝宝听得最多的还是她的母语,所以也更熟悉。最终她将会掌握这门语言,这是每个宝宝的目标:能和妈妈还有其它人沟通。

提醒:因为听觉是沟通的关键,所以宝宝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专业的听觉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在医院刚出世的时候没有接受听觉测试,请联系保健医师进行该项简单的测试。

音乐与莫扎特

你有没有听过莫扎特?让宝宝听他的音乐,宝宝在数学方面将变得会很出众。当然,并不是必然的。但有这样一项有趣的研究,让三到四岁大的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其中一部分更接受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琴训练。在测试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这些孩子与数学能力有关的空间-时间想象能力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那些曾接受弹琴训练的孩子获得了进步。

但是,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发现能否在婴儿身上生效。

然而,已经知道的就是音乐能影响你和宝宝的情绪。缓慢悦耳的曲调能够使宝宝感到平静而想要睡觉。活泼的曲调能激发你和怀中宝宝的活力,使你们感到非常愉快。

因为宝宝在出世的时候就具有很好的听觉,她会对更复杂的音乐产生兴趣。而古典音乐的节奏很接近于人类声音的悦耳音调,宝宝会更加喜爱。音乐能否令宝宝成为火箭,科学家还只是在猜想,但会令她感到愉快却是肯定的。

还有一样能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跟她说话,这同样对她有好处。她喜欢听你说话并从中学习说话。你们都会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对方倾诉,一直都会有的。

听觉开发:重视儿童听觉辨别力的培养

1.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学会倾听对于学习乃至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此儿童虽然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但对声音的反应迟钝。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倾听声音的习惯。激发儿童收听的动机,则可以使儿童对各种声音感兴趣,这是提高他们声音敏感性的前提。因此,在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力时,应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将多种活动结合起来。

2.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听觉辨别力的训练材料是非常广泛而灵活的。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都可有选择地用录音机录下来,再让儿童听音辨别。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自然对声音的反应速度也会提高。

3.提高准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比如,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对相似语音的识别(如眼睛一收录镜,K与G等)。在语音识别过程中,也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如让儿童观察发音部位及声音的产生等。

宝宝的小手动作的阶段训练

宝宝手的动作训练按照婴幼儿手的动作发展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训练:

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里,总是紧握小拳,有人用手指去触动他的手时,他立即产生握持反射,这是不学而能的天生本领。这时可训练他的手,抚摸他的每个手指。因为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感觉是皮肤感觉。这样做可以刺激手部皮肤感觉的发育。

婴儿二三个月时,手就有了抚摸动作,经常抚摸被褥、亲人、玩具,偶尔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不放。这时手的动作还不受意识支配,眼和手还不能配合,手的动作没有方向和目标。这一阶段可有意识地拉他的手,让他摸摸妈妈的手、脸、衣服或玩具等。

三四个月的婴儿,此时喜欢看球棒之类,可以让其自由抓握。

到四五个月时就应注意锻炼孩子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五指的分化,应让婴儿随意自主地抓物,经常按摩孩子的手指,并让他自由地玩纸、撕纸,训练其敲打、换手、换掌、招手、摸索等动作。

六个月以后,可逐渐训练孩子手指的技能,这时摆弄物体成为婴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如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拿捏物体。把小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再放回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要让孩子尽可能投身于外界环境,如玩土、玩沙、用手接触外界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爬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宝宝聪明是父母的期望,但如何才能让宝宝脑袋聪明、身体壮呢事实上,脑部是借助手脚的交互运动而发育的。而“爬行”正好可以让宝宝手脚并用地运动,不但健身又可以促进脑部发育。

婴儿刚出生时只能仰睡,后来逐渐可以翻身、趴着睡,用人体学来解释,这些行动便是为了做“爬行运动”的准备运动。因此,为了让准备运动更有效,可以让孩子趴着睡。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头跟手腕更有力,可以厚实脑部,而且也不会让脑勺变得扁平。当手腕好像不能出力时,应该怀疑身体是否有异常,如果有,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婴儿可以从趴着的状态与翻身的动作当中学习身体的动作,凭借这样的运动,脑部也会跟着发达。等到宝宝可以坐起时,会有更多的事物映入他的眼帘,这时候宝宝就会对许多东西感到好奇。

爬行运动就是让孩子运用尚未灵活的手脚交互地向前伸出前进,同时也可以让其头跟身体取得良好的平衡感。爬行运动也可说是全身运动,既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脑部也可以跟全身肌肉一起全力发育。

所以,父母应尽可能地让孩子学习爬行,这样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可以发育得很好。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使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学步车无法让孩子全身肌肉运动得很好,应该让孩子在学走路之前尽可能地爬行。

爬行是婴儿的本能,也是孩子学会走路的必经过程,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走路让其使用学步车。其实“快”不见得是件好事,让孩子扎实地经历其每个成长的阶段,宝宝会越来越聪明。

爬行是益智的好方法

孩子到了八九个月就会爬行,不少年轻的父母,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宁可抱着孩子也不让孩子四处爬。父母的这些作法是得不偿失的。研究表明,爬行是婴儿益智的最好方法。

爬行能使婴儿更强健。爬行时孩子总是昂着头,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腔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奠定良好的基础。爬行能促进婴儿脑发育。爬行时,婴儿的姿势不断变换,能促进小脑平衡机能的发育。爬行时婴儿必须保持眼、手、脚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爬行时婴儿的视听范围扩大了许多,因而对孩子的智力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爬行能促进婴儿的心理发展。婴儿在爬行时可自由地调整方向,往往会爬的同时,开始自由地坐下或躺下,行动更为独立,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婴儿可以兴致勃勃地接近他感兴趣的人和物,为婴儿扩大和深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开发智力创造了条件。

研究人员通过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从孩子今后的发展中观察发现,没有经历爬行过程的孩子,其语言能力低下,出现阅读错行,画不直线段,写字老是出格子,情绪不稳定等学习障碍。甚至出现“多动症”。

一些幼儿康复中心利用“爬行”治疗说话有困难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因此,专家认为爬行可促进人脑发育,并主张幼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肢体—运动多元智能发展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身体具有技巧性地使用和处置物品的能力,是对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控制技巧。

人们常把肢体?运动智能与运动员、舞蹈家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显微外科医生及能工巧匠也具有较强的肢体?运动能力;他们都具有良好的身体技巧和控制平衡能力。不但如此,而且在果断、坚韧、合作、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及观察、记忆、推理、判断、思维等智力方面都会表现不凡。

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

例如晓涵肢体?运动智能发展良好。出生28天就能爬3步,能抬头看东西;3个月能扶物站稳,7个月能扶物横向走,9个半月能独立行走,1岁10个月开始游泳,除此以外,这位小宝宝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音乐能力、空间方位识别能力都很强,家中换了新灯,她睡觉醒来,睁开眼一看,第一句话就是“真漂亮”;听到拉二胡的声音,就能模仿出拉二胡的动作;1岁左右就能指挥司机把车从广州大道开回天河等等,如此超前优秀表现来自于多元智能的综合作用。

由此可见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升,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孩子将来是否成功的重要能力。

抓住日常点滴教育宝宝

肢体?运动智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但后天环境对宝宝这种能力开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以前面提到的朱晓涵宝宝为例,朱晓涵宝宝之所以肢体?运动智能,乃至于多元智能的超前发展,除了是先天优势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后天教育环境~晓涵的妈妈李琪是一个具有强烈早教意识的优秀妈妈,宝宝还没出生,妈妈就给她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胎教训练,1岁后又接受《多元智能提升课程》教育。

妈妈的体会是:早期教育很重要,只要我们抓住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宝宝起床穿衣、穿鞋、戴帽子;带宝宝上搂下楼;教宝宝拣菜、摘豆子;宝宝吃饭用勺、用筷子等等日常生活活动,经过聪明妈妈的精心设计都可以变为宝宝乐于参与的肢体?运动训练游戏。

推荐游戏:小宝宝探险

游戏目的:训练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增强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感情。

适合年龄:8个月~2岁

游戏场地:较宽畅的睡床或在地板上铺上毯子、卡通拼图地板等

参加人员:至少2人(宝宝、妈妈或爸爸)

游戏方法:

1、妈妈仰卧在床中间,宝宝用跪着的姿势在妈妈身体一侧,爸爸在妈妈身体的另一侧;

2、妈妈用欢快的语言对宝宝说:“宝宝,快爬到妈妈这里来,爸爸也可协助妈妈用表情、动作、语言、鼓励宝宝爬越过妈妈的身体;

3、当孩子爬越过妈妈的身体时,爸爸应用夸张的表情表扬孩子:“宝宝真棒,你翻过了这座大山!”

4、接着爸爸双脚伸直俯卧在床中间,宝宝站在爸爸的脚这头,妈妈站在爸爸的头那头,妈妈鼓励宝宝踩上爸爸的背脊走过来。如果宝宝独立行走还有困难,可由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从爸爸的背脊上走过去。

专家点评

该游戏简便易行,趣味性强,对游戏场地没有太高的要求,家家户户都能开展该项活动,并且宝宝乐于参加,对锻炼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和培养亲子关系均有很好的效果。

不但能提升宝宝的运动能力,同时对父母也能起到按摩放松的作用,对于劳累一天的父母能与宝宝共享这欢乐时光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享受机会。

触觉:婴儿抚触越早效果越好

每天给婴儿进行系统地抚触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与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还能增进父母与宝宝的亲情交流。日前,由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联合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强生婴儿抚触、十年中国行”活动拉开帷幕。儿童保健专家刘纪平教授和沈月华教授被授为强生婴儿抚触中国大使。

婴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学抚摩,让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刘纪平教授通过对330名正常婴儿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抚触组婴儿的智能发育、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0到3岁是婴儿抚触的关键期,一般越早开始对婴儿进行抚触,效果越明显。但对大一点的孩子做抚触也是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让孩子达到放松的目的。婴儿出生后就可对其进行抚触,一天两次左右,一次15分钟为宜。家长对宝宝进行抚触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意轻重:以宝宝不疼不痒为准。

二、面积大:抚触面积越大对宝宝的良性刺激越多。

三、时间可以不固定:家长可以各部分分解做,宝宝吃奶的时候可以对其做手和脚,睡觉的时候可以对宝宝的背部进行抚触。

给宝宝做个触觉障碍测试

其实小宝宝与大人的脑细胞一样多,但细胞与细胞间的网络线还没有连结,需要父母帮助小朋友去开发,所以要经由不断的触摸、经验,配合其它感官的刺激,不断连结才会知道。家长如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环境上也要尽量以实际的东西启发他,有些触觉障碍的小朋友更需要父母的引导。

20种简易触觉障碍评估法

所谓触觉障碍的宝宝,是处理触觉时调节的不够好,或许是迟钝、也或许是太敏感,以下20种情况,如果你家的宝宝有多项符合的话,可能就是触觉有障碍了,轻微的话,父母可以从游戏或日常生活中引导他,如果严重的话可能就要和职能治疗师谈谈了,做个简易的评估,就能让您知道你与宝宝间的互动有没有问题。

1.时常感觉腹痛─严重,反复性。

2.易怒─容易哭闹,不容易安抚。

3.重力不安全感─不爱动,或者不喜欢被以直立或水平方式抱。

4.触觉防御─不喜欢被触碰。

5.口腔防御。

6.吸损或喂食困难-狠狠的喝了几口奶,就拒绝再喝了。

7.反复性肠胃消化障碍。

8.睡眠障碍。

9.不容易安抚或转移情绪。

10.对声音、味道、气味、光线或颜色容易敏感。

11.不喜欢穿鞋或穿衣。

12.逃避目光接触。

13. 缺乏探索性行为。

14.注意力缺失。

15.僵化或固定化的行为。

16.起床后的刷牙、穿衣等晨间活动有困难或挣扎。

17.攻击性。

18.固执或墨守成规。

19.好动或过度兴奋。

20.过度谨慎。

专家认为,提供孩子安全的探索环境,只要确定游戏的环境及物品是安全的,可培养孩子主动的个性,不过要注意给予的东西不能太小,例如弹珠;也不要是绳子、塑料袋等,以免发生危险。各个阶段有适合的游戏及发展,在提供孩子游戏之前,要先知道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从旁引导。

触觉认知发展进程

0~6个月

视线随着物体移动,别人靠近时显得有兴趣,自己会主动拿摇铃。

7~12个月

伸手拿玩具,可以同时拿两样玩具,找眼前被盖住的玩具。

13~18个月(1岁~1岁半)

知道“不可以”,“Bye Bye”,指认书本的图片,知道什么可以吃,会叠二块积木,试叠三~四块积木,找藏在杯内的玩具,翻抽屉。

18~24个月(1岁半~2岁)

认得镜中的自己,叠四~五块积木,认得身体各部分,会用倒出的方式取得装在瓶内的小颗粒,叠五块积木。

24~30个月(2岁~2岁半)

懂得使用三种东西的用途,玩伴家家酒,叠九块积木,会正放形状板。

30~36个月(2岁半~3岁)

帮忙收拾玩具,记得简单的童话,叠“品”状积木,叠十块积木,画图,会倒放形状板。

36~42个月(3岁~3岁半)

叠两层有变化的积木图形,如“品”。

4岁

画圆圈,依照颜色、形状配对。

5岁

认得五个颜色,认得三角形、圆形、四方形,可以照着画圆形、四方形、十字交叉线条,可完成两个指令,数到四,会用身体当参考点,分左右边。

孩子需要父母多多抚摸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人类皮肤上面的触摸感受器对接受刺激有一定的需求,如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就会出现“饥饿感”。皮肤饥饿在婴幼儿期尤为明显。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全身蜷曲包裹在子宫内,皮肤被羊水浸抚着,对胎儿来讲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而脱离母体后,这种被羊水浸抚的安全感就消失了。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研究人员曾做了个实验,把两只假母猴放在铁笼内,其中一只是用铁丝围箍的假母猴,怀里有奶瓶。另一只则是用柔软的皮毛围箍的没有奶瓶的假母猴,然后把一只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笼里。结果,幼猴长时间依偎在用毛皮裹着的假母猴身上,只有饥饿难耐时才爬到有奶瓶的假母猴身上吃奶,吃饱后马上又回到皮毛假母猴怀里。可见,人类和动物幼时都存在皮肤的感觉需求。

有研究者认为,在保温箱内养育的早产儿,长大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究其原因除了生理性的发育不足以外,也还跟他们早期触觉被“剥夺”有关。同样在保温箱内养育的婴儿,摄取同样的营养,而那些每天接受按摩抚慰的婴儿较未受抚摸的婴儿在智力和体质上发育得更好。还有研究发现,幼鼠离开母鼠45分钟,体内便出现显著的变化,它们的生长激素和某种主要酶的分泌量锐减,但母鼠回到它们身边后迅速恢复正常。母鼠停止舐舔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过用湿毛笔拭擦新生幼鼠,也能使情况恢复正常。

对成长中儿童的观察也证明,那些出生后与母亲迅速建立密切关系,出生后当即由母亲拥抱哺乳,构成良好母婴联结的儿童,很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这类儿童以后的哺育过程比较顺利,更容易被母亲经常拥抱抚摸,长大后往往显得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和富有爱心,社会适应性较强。相反,遭早期情感剥夺的儿童常显得胆小退缩、过分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触觉需求同样存在于成年人身上,此时它是一种社会化的心理需求,而且更具有亲昵与性爱的色彩。

触觉的功能并不限于令人感到舒适与安全,婴幼儿较容易将手或玩具塞进嘴里,这不仅是吃的本能所驱使,还因为儿童早期存在着一个“口唇欲期”,需要通过接触和吸吮来满足唇舌这类感觉敏感部位的感觉需求。同时用这种方式来确认或分辨眼前所见到的东西,运用触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帮助自己发展其他方面的感觉(如视觉)。

解决婴幼儿皮肤饥饿的方法是经常搂抱和抚摸他,搂抱时还可以与孩子对视,甚至用眼睛和孩子“说话”,这样做对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聪明宝宝是怎样“炼成”的

人类进入21世纪,婴幼儿的智力开发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早教观念深深扎根于新生代父母的头脑中,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21世纪出生的宝宝来到人世不久,就要陆续接受全方位的智能开发:游泳、抚触、爬行、钢琴、书法、美术、舞蹈……宝宝们被各种技能培训班团团包围,忙得不亦乐乎。家长们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早教方法对头吗?最近,上海《大众医学》联合新浪健康频道在0-6岁的儿童家长中开展了一次广泛调查,并邀请知名儿童教育和保健专家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生代父母存在七大育儿问题早期开发

在这次共有12258位0- 6岁儿童家长参加的大型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认为开发儿童智能的主要手段是文化教育,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儿童在智能开发前不需要专业评估,多数家长的育儿知识来源于书本和网络,大部分家长对幼教机构的学前教育十分青睐甚至依赖。超过三分之一参与调查的家长是“70后”、“80初”的独生子女,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新生代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智能开发,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十分耐人寻味。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主要育儿任务由保姆或老人代劳,把幼儿教育寄希望于早教中心或幼儿园;

热衷于幼儿智能发展训练,不了解训练前进行医学评估的重要性;

牢记成长“苦难史”,为让孩子不再有自己的“缺憾”而重视早教;

过分重视幼儿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将儿童的智能开发等同于“上课学习”;

令幼儿超负荷地“上课学习”,忘记了健康比聪明、有本事更重要;

对待儿童益智保健品,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不重视儿童保健门诊的作用。

专家支招

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幼儿园高级教师晏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徐秀、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高级教师陈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金星明等儿童教育、保健专家,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最好的早教学校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智力萌芽的初级阶段,为孩子选择最好的老师与最好的学校,将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各种早教中心、特色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特别具有吸引力。清华大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晏红指出,其实,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校,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学好,育孩子成人。每个家长都是孩子观察和学习的榜样,不管家长是否有意识地教孩子,孩子都在跟家长学习,听家长的教导。所以,当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每个家长必然的角色,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首先发生于家长和家庭,并不是老师或早教中心。

家培养聪明宝宝始于专业评估

现在,不少年轻父母倾注大量心血、寻找各种机会培养宝宝。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发育行为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金星明教授提出忠告:

只有了解宝宝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也就是说,首先应该请专业人士为宝宝作生长发育的评估,知道宝宝所处的发育水平,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调查中发现,有些父母对评估不甚了解,误以为是智力测验;还有些父母认为评估时“孩子太小,不听指令,即使测了也不准”。金星明指出,其实对3岁以前的宝宝,不能把其基本能力称为智力,评估是建立在专业人员与孩子亲善关系的基础之上、用孩子所喜爱的游戏方式进行的,能准确反映其发展水平。经过评估,父母知道孩子的能力后,才能听从专业人士的预见性指导,制定客观的培养目标,聪明宝宝训练计划才有针对性.

三岁之前学做人 三岁之后学做事

针对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3岁以前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金星明指出,父母更应该记住的是:“3岁以前是形成人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学做人,父母应该帮宝宝学做一个会吃、会睡、会走、会说的独立人,学做一个适应环境的社会人,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探索环境,而不是强迫宝宝学这学那,让他们失去天真与烂漫。

3-6岁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指出,这段时期的教育必须围绕四个基本学习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设计。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孩子技能、技巧的特色培训上,不要过早“定向”,而是应该充分发掘儿童各方面潜能,引导儿童去学习。

智能开发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在调查中,有家长透露,让患有哮喘的4岁孩子学游泳,因为听说游泳能对改善哮喘有帮助,但是没学几次孩子就感冒,反而引发了哮喘。还有家长反映,为了赶上早教中心下午三点的课,3岁的孩子每到上课这天就睡不成午觉。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营养室主任徐秀认为,身体健康才能聪明,心理健康才有智慧,智能开发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果只重视智能开发,忽视体能和良好情绪的培养,将会导致孩子出现躯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三餐均衡营养比保健品更益智

谈到益智保健品,徐秀认为,除非孩子的每日膳食中缺少某种营养素,才应该给予额外补充。她指出,儿童健脑的最好营养,来自于日常的健康食品。现在有些家长天天只惦记着给孩子补钙、铁、锌、脑黄金、DHA……却忽视孩子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忽略了最基本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徐秀还特别指出,在均衡营养的条件下,聪明的大脑是靠动脑筋动出来的!

宝宝开智有诀窍

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

时下,不知道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父母大概不多了,但懂得如何科学地实施早期智力开发方法的家长同样不多,相当多的父母或参照某些科普报刊提供的方法,或效法其他家长“人云亦云”地生搬硬套。其实,这些做法虽然动机不坏,但往往收效不佳,“好心得不到好报”。道理很简单,早期智力开发最讲究的便是适龄性。换句话说,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让小宝宝去干大孩子才能做的事,那样做就不是早期教育而叫做提前教育了,提前教育超越了孩子的年龄(例如硬让婴儿学习认字),显然难以成功,大多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对于周岁之内的小宝宝,具体该采用哪些办法来进行早期教育呢?

婴儿智力有八次飞跃

科学家早就发现,孩子在离开娘胎后的两年期间,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0~400克,而长到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脑重量翻了一番,到了2岁末,脑重量可达到出生时的3倍。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脑的重量增加快,脑的功能成熟也快。这一切都显示,婴幼儿时期乃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特别是周岁之内,婴儿的智力发育至少有8次飞跃。如果父母能够把握时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则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孩子日后的智商会更高。

第一次飞跃 大约出现在出生后5个星期左右。宝宝机体器官迅速成熟,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全部进入“工作状态”。表现为哭的时候流出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另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或“聆听”,并对气味与动静做出积极地回应。

第二次飞跃 大约在生后8个星期左右出现。这时的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各种活动的具体东西所组成,令人眼花缭乱,使他出现了害怕的感觉,眼里不时流露出恐惧的眼神。不过,只要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与母亲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则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感觉。

第三次飞跃 在生后3个月左右。婴儿发现了动作,并认识到某些活动的过程,他的动作也因此而一改过去的呆板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纵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期间,他不时发现尖叫,或者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不断地试图与母亲或其他家人“交谈”,以证实自己拥有了某些“本领”。

第四次飞跃 到生后5个月左右。婴儿的两只手更加灵活,能够抓握东西,并可转动或翻动身体的物体,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你让一只气球荡来荡去,他的眼神会跟随着气球的动作而移动。如果你给他一个东西,他会拿着仔细“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送入口中。

第五次飞跃 生后6个半月左右。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一下电钮就能看见画面或听到音乐。另外,他开始懂得一件东西可以放到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可以在远处。此时,他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将东西搬来搬去,或拿出来又放进去,常常弄得周围乱七八糟,一片狼籍。不少父母对此不理解,甚至横加干涉或责罚。然而这正是婴儿加深认识的过程,增长智力的途径。

第六次飞跃 生后7个半月左右。婴儿开始懂得对各种事物加以抽象地分类。例如,他已经懂得狗总是汪汪地叫,无论大狗小狗白狗黑狗概不例外。这一点表明他已能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了。

第七次飞跃 生后10个多月时婴儿懂得了做事有顺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因而他最喜欢玩“自己动手”一类的游戏,按照先后顺序来做某件事情。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来加深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印象。不足之处是他以为这一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次飞跃 到生后11个月多,婴儿终于发现,顺序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了。于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的要求。例如,当他今天想外出时,会提示别人要鞋子或帽子,而明天外出时,又会要求别人要穿上外套,表明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

开启宝宝智力的三大法宝

弄清了婴儿期的智力发育规律,相应的开智措施也就应运而生。专家建议的三大法宝是搂抱、对视、哼唱。

为什么称这三招为法宝呢?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们利用高科技扫描仪观察到,孩子出生后,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信号刺激,脑细胞之间迅速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脑神经细胞粗看起来像一株裸露的小树,随着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神经细胞逐渐被髓鞘包裹起来,从而确保了电流信号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传输。在这几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可以说是大脑发育的起点,在婴儿生后几分钟内,当妈妈紧紧注视他的时候,他那滴溜溜转动的眼睛会突然停止转动,一瞬间只朝向妈妈的脸庞,这时孩子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其大脑皮层的另一个神经细胞联系起来,此时妈妈面部的影像便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持久的记忆。3个月左右,婴儿视觉皮层的细胞联系达到高峰。2岁内,大脑的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大约一万个其他细胞相连,每秒钟能向相邻的细胞发送一百个以上的信息。其他如听觉等感官的发育亦大致如此。

科学家用猫与狗等动物所做的实验证明,如果出生后立即把它们投入极其单调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皮层就会萎缩,脑重量相应减轻,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减少。人类亦如此,被严重忽视的孩子,其脑部扫描图中负责情感依附的大脑区域根本没有得到适当发育。说明孩子的早期经历对于脑功能的发育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由此不难明白,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所有这些支持性关爱与护理,都能使孩子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得到健康发展,长大之后智商自然高出一筹。

宝宝智力发育障碍早发现

——聪明,并不决定成功!

宝宝智力的发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但是由于家长的忽略,大部分智力发育问题在明确表现出来时才被家长注意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早期养育的过程中,就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以及早确定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

婴幼儿智障具体表现有:

1、四肢协调能力弱。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碰,直到2-3岁仍出现。

2、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

3、 微笑出现得时间很晚,不注意别人说话,对声音缺乏反应。

4、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5、不爱哭闹、撒娇,非常安静。

6、正常宝宝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宝宝在6个月后仍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7、正常宝宝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8、正常宝宝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宝宝持续的时间要长。

9、正常宝宝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宝宝持续时间要长。

10、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宝宝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宝宝没有。

11、智力低下的宝宝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宝宝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12、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点。

13、智力低下的宝宝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在观察上述行为之余,家长可以带宝宝去进行心理测验,这种方法可以测查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这个测查给宝宝的智力下定义,古往今来,被认为弱智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不是没有先例,象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宝宝,他的智力水平应当有所提高。

分期训练宝宝的用手本领

“用手”是人类智慧的独特表现,宝宝常握用手的本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与学的过程。父母如能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给予适当的训练,不仅能使宝宝的小手灵活,同时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

新生儿期

宝宝醒着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他的小手裹在襁褓里,上身应穿得暖和些,把小胳膊放在外面,让其自由活动。新生儿的小手,总是保持着紧紧的握拳状态,每天应轻轻掰开他的小手清洗几次,在清洗过程中,成人手的抚摸和水的温度可以刺激宝宝手部皮肤的感觉,同时能使小手保持清洁。

2个月

可以把成人的手指或带环的或环状的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放在宝宝手中,让他握住,可重复多次放入和拿出,让宝宝练习握持和对物体的感觉,同时可把着他的手摇晃,听听玩具发出的声音,锻炼听觉。

3~4个月

父母可以用玩具碰触宝宝的小手,引逗他抓握。也可在宝宝胸部的上方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高度以宝宝伸出小手能碰到为合适,让宝宝有主动触摸的机会,即使成人不在身边,他也可以主动自由地练习。在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时,应握持他的小手,让他用双手抱扶奶瓶。到半岁左右,宝宝就能学会自己抱扶奶瓶了,奶嘴扁了还能自己拔出来,等奶头充满空气后再放进嘴里,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件自我服务的本领。

5~6个月

宝宝仰卧在床上时,家长要逗引他用手抓握悬挂的玩具,或俯卧时抓取前面放的玩具,并可教他双手传递或敲击玩具,以培养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7~8个月

应逐渐培养宝宝手指的分工合作,如给他一个小水杯,教他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杯把,模仿喝水或给娃娃喂水;还可学习自己拿着饼干吃。

9~10个月

可培养宝宝找开纸包着的小玩具,自己剥糖纸,用拇指和食指捏细小东西,把小盒放入大盒内。

11~12个月

父母可教宝宝搭积木、打鼓、摇铃、套圈,玩拖拉玩具、动物玩具、机动玩具及各种娃娃。

通过1年的训练,宝宝便可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为以后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个月婴儿认知能力培养

● 视觉--3个月时,宝宝看见妈妈总是显得很兴奋,四肢活动增多,看妈妈的时间比看其他人时间长,有时还发出声音与妈妈打招呼。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的视觉能力逐渐增强,不断发展。能较长时间注视一个物体,看移动的物体也比较灵活了。选择婴儿喜爱的小玩具边摇边移动,使其目光追随移动的物体做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经常将小儿面朝前竖着抱,让他熟悉房间的各种物品,边看边指给他说,这是布娃娃,这是毛毛熊。经常重复,形成记忆,以后一说到布娃娃,婴儿就将目光转向放布娃娃的地方。拿出一件玩具让小儿先看一会儿,然后再拿出一件玩具让小儿注视。2个玩具交替出现,训练小儿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当婴儿注视某一个物体时,迅速移开物体,训练小儿在物体突然消失时用视觉寻找。这是对婴儿客体永久性最初的培养和训练。

● 听觉--经常与婴儿说话,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育,还促进了听觉的发育。此外,经常放一些柔和的或熟悉的音乐给婴儿听,他会很开心。医生们做过许多实验,婴儿对胎儿期曾经听过的音乐、故事出生后表示明显的偏爱。当哭闹不耐烦时,听到在胎内熟悉的音乐或故事,就会安静下来倾听。但这种记忆能力是很短暂的,出生后如不继续强化,很快便会遗忘了。因此,做过胎教的婴儿,父母应继续让婴儿听胎教音乐,强化记忆,促进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婴儿视线以外,轻轻的叫婴儿的名字或摇一带响的玩具,婴儿已经能够准确、较快的转向声源方向。注意声音的刺激不要过响、声音一般在 分贝;一种刺激不要重复多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分钟左右;不要在同一时间内给予婴儿多种不同的刺激。免得使婴儿疲劳,甚至厌恶。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 触觉--将各种软硬、粗细、大小不一的物品如小毛线球、塑料瓶、小勺、积木等放入小手让他抓握,体验触觉刺激。家庭中随处可见、可用的物品往往是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既经济又实用,不一定样样东西都去商店购买。

● 和宝宝做游戏--宝宝3个月时反应灵敏多了,当与他逗笑、对话时,用一块手绢遮住婴儿的脸,他很不满意,先是左右晃头,接着四肢乱动,想用手掀掉,但是动作不协调,不准确。此时家长可以帮助小儿将手绢移开,以后慢慢训练他自己伸手摘去。宝宝成功后妈妈要有反应,表扬宝宝做得好,摸摸小脸蛋,对他微笑、拥抱、亲吻。

0岁人际智能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小宝宝:你对他笑,他也笑;你对他做鬼脸,他还是笑,他不会因为害怕陌生人而羞涩地躲进妈妈的怀抱。专家认为:这其实就是具有人际智能先天优势宝宝的一种外在表现。人是社会性的人,从小学习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宝宝的智能发展是有很大助益的。因此,要培养一个聪明宝宝,绝不能忽视人际智能的培养。早教专家刘钰心建议你从以下三步来着手,将0-1岁的宝宝打造成未来的“人际高手”。

了解婴儿人际智能发展特点

0-1岁时期,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相较于其他智能发展而言,是比较晚的,而且不像其他智能(如:身体运动智能)能通过单纯的刺激(某些动作的训练)就可以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人际智能的发展与其他智能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肢体运动、音乐、语言智能都对人际智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于人际智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0-1岁宝宝人际智能的培养要与其他智能的提升相结合。

宝宝具有人际先天优势吗?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有些宝宝很小就显露出先天的人际优势智能,你不妨细心观察以下方面,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具有人际优势智能:

先天特质1:宝宝不认生。看到陌生人不会惊慌、害怕,也不哭闹,反而充满好奇。

先天特质2:喜欢观察成人的一举一动。

先天特质3:爱笑,喜欢看到成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喜欢与人互动,讨人喜欢。

先天特质4:看到其他的宝宝时,他会主动靠近,想要接触、并和他一起玩。

游戏提升人际智能

具有先天人际特质的宝宝,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先天人际优势的宝宝就无法建立。刘钰心老师认为,只要通过适当的人际游戏训练,宝宝的人际智能就能得到良好的提升。以下就是有助于0-1岁宝宝人际智能提升的游戏:

游戏1:照镜子

游戏作用:通过镜子认识和观察人的表情。

建议你经常抱着宝宝照镜子,让他从镜子中认识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眉毛等自己的五官,并让他用手摸自己的脸和五官,让他做出不同的表情。

游戏2:打招呼

游戏作用:学习和他人打招呼。

如果方便的话,你最好常带宝宝去外面逛逛,小区的绿地、公园、动物园等都是不错的场所。当见到其他小朋友或成人时,你不妨拉着宝宝的小手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我叫乐乐,你叫什么名字?”让宝宝感觉通过语言和动作与人互动的快乐。

TIPS: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宝宝用眼睛看着对方,让他体会与人在视觉上的交流。同时,在这个游戏中,父母的榜样和身教十分重要,这样宝宝就可以从模仿行为中感受到人际互动的自然和乐趣。

游戏3:传球

游戏作用:引发对人的注意、与人互动,可增强反应力。

0-1岁宝宝通常喜欢自己玩,这时候你可以拿一个球传给他,请他接住,然后再让他把球拨给你,通过这些动作的互动,可以引起他对人的动作的注意,建立社会化的模式。

TIPS:这一年龄段宝宝最好、最安全的人际互动方式就是让他和年龄相仿的宝宝一起玩耍。因此,如果宝宝已经坐得很稳,腰杆、颈背的发展都很好,就可以带宝宝参加一些亲子课程。这样宝宝就有更多机会看到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并在和他们的活动和互动中提升人际能力。

游戏4:玩手偶、玩偶

游戏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人际互动。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一些具像的手偶、玩偶来和宝宝玩耍。比如:你可以用小熊布偶来和宝宝对话:“你好,我是乖乖,我很喜欢你,我们拉拉手,做个好朋友吧。”通过布偶将一些日常对话和小故事讲给宝宝听,不仅可以让他学习如何与人交流,而且能刺激视觉力和想像力。

宝宝的人际智能是在与人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多为宝宝提供与人互动的机会十分重要。如今随着现代生活状态的改变,邻里关系冷淡,多带宝宝外出走走、常参加一些团体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熏陶,宝宝一定会成为一个人际高手。

聪明宝教室

1、人际智能的特征

人际智能是指一个人理解他人及其关系的能力。具有人际智能优势的人通常在人群中显得十分自在,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喜欢团体活动,有一些亲密的好朋友;乐于帮助他人,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并能发现其个别的特质。

2、父母在宝宝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父母除了常带宝宝参加团队活动、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互动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宝宝在与人互动中的表现和言行进行观察,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尤其当宝宝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父母的引导方式和态度将会影响他未来的人际发展。当问题发生时,建议你用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用玩具或有趣的食物来吸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0—6个月宝宝喜爱啥样玩具

宝宝在0—6个月期间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对宝宝进行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五项行为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训练大都是借助宝宝喜爱的玩具来完成的。那么宝宝在这个阶段究竟喜欢什么玩具,作用是什么呢?

例如:

摇动会发出声音的拨浪鼓类玩具

宝宝的听觉系统在孕5个月就基本发育完善,所以出生后的0—6个月宝宝对声音最敏感,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对此阶段宝宝最具吸引力。我们也应该借此加强对宝宝听力的训练。

如果玩具再加上可以咬的功能就更加合适了,如小龟牙胶等。

0岁大卡片(绘有各种物品颜色鲜艳的卡片)

在0—6岁这个阶段,宝宝对色彩也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大都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而0岁大卡片就是把宝宝最早、最容易接触的物品,如水果等用鲜艳的色彩画在卡片上,作为宝宝的玩具,放在周围。有助于视觉的发育,也有助于宝宝以后更快的认识和接受这些物品。

会发光发声和活动的玩具类,如爬行大青虫、大鸟等

对于4到6个月的宝宝,他们更加喜欢新奇的带点刺激性的玩具,他们的要求不仅是颜色、声音,对玩具的形象,动作也有了要求,这时候这种能爬行的大青虫就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宝宝的脑发育。

积木类玩具

这种玩具通常在宝宝用手抓和把玩的过程中,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敏度和身体的协调性,也是进行精细运动训练的好方法,有助于促进宝宝小脑的发育。

玩具不仅对宝宝的身体各方面发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促进家人和宝宝的接触与交流。对于0—6个月的宝宝,针对发育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玩具,才能让宝宝更好地从玩具中受益。

爱笑的孩子聪明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最近披露一项研究资料: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较聪明。这是他们在系统地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结论。他们发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早,笑的次数也更多。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长到3个月左右出现发笑反应,只要醒着,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画片与玩具时,就会高兴地笑起来,嘴里呵呵地叫,又抡胳膊又蹬腿,可

谓手舞足蹈。另外,当他吃饱睡足,精神状态良好时,尽管无外界刺激,也会自动发出微笑。前一种笑被称为“天真快乐效应”,后一种则称为“无人自笑”。

研究表明,天真快乐效应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精神发育方面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良性刺激,被誉为智慧的一缕曙光。至于无人自笑,乃是婴儿在生理需要方面获得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这两种笑均有益于大脑的发育。由此不难明白,父母多与宝宝接触,并用欢乐的表情、语言以及玩具等激发其天真快乐效应,同时注重喂养,吃饱睡足,促使其早笑、多笑,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大妙招,值得年轻的父母们重视。

“音乐浴”有助智力开发

人们知道婴幼儿必须进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却提出“四浴”,即增加一个“音乐浴”,科学实践证明,音乐在早期教育中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儿童大脑极好的精神营养品。

据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智力开发中心杨健教授介绍:音乐能调节大脑功能,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常听音乐不仅能帮助孩子增强和恢复记忆力,还可陶冶其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们曾作过试验:当她们的孩子出生时,其容貌和神态与普通婴儿无异,然而在他们听了四个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其表情和动作比别的孩子显得活泼些,眼睛特别亮,很有神,因而显得容貌也漂亮些。

杨教授说,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婴幼儿会有以下特点:总是笑眯眯,不怕生人,提早说话,脸蛋秀丽可爱,眼神聪慧明亮,左右脑综合发展,长大以后iq(智商)高、eq(情商)好,cq(创造性)强。日本幼儿教育协会的追踪调查也表明,从婴儿起开始接受并喜欢音乐的孩子,长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迹,他们会变得更善良,道德上更纯洁。

对婴幼儿进行音乐训练,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唤醒小儿,可以选用较为轻快、活泼的音乐,播放时音量从小慢慢放大,待小儿醒来后,音乐可继续一段时间再停止播放;给婴儿乳哺时,可辅之以悠扬的音乐,这样能激起小儿的食欲;引导小儿入睡,可选用徐缓的《摇篮曲》,音量要逐渐放小,待小儿入睡后,再徐徐消失。上述音乐的选用和编排,应当相对固定,以便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条件反射,倘若婴儿在无病痛啼哭时,不妨试着用音乐安慰他,此时可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摇晃。

值得年轻父母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音乐浴”时,一定不可用爵士乐、流行的摇滚乐,而应该选用欧美名曲及古典音乐,并且整个音量应小于成年人适宜的音量。

给婴儿添加“音乐钙”

音乐、文学和数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3把钥匙。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尽早帮助自己的孩子开启智慧之门,让女儿早日成凤,让儿子早日成蛟龙。然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只会唱歌,真正对音乐这门艺术却知之甚少,于是,很多人都茫然了……

其实,对于婴儿来说,并不需要太多专业的教育,只要让婴儿尽早地接触音乐就好。婴儿最喜欢听的就是妈妈的歌声,大多数婴儿都喜欢被妈妈抱在怀里,妈妈一边微笑地看着他,一边亲切地哼唱着,他就会睁着眼睛盯盯地看着妈妈,好像在很用心地学习一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聆听妈妈唱歌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抒情、欢快的曲子放给婴儿听,每天定时让孩子倾听、欣赏,妈妈还可以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轻轻地握住他的小手,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地比划,培养他的节奏感。

渐渐地,婴儿的大脑就会在妈妈的歌声和音乐声中忙碌起来,并开始产生联想,达到促进大脑发育的目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钙”,会很好地“建设”婴儿的大脑,会让孩子早日开启智慧之门。

六大因素影响孩子智商

六大因素影响孩子智商

(一)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三)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四)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五)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六)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胎教刺激发育

胎儿在3个月左右就有了感觉,当母亲抚摸腹壁时,胎儿会用脚踢作为回应。到4个月时胎儿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凡是能透过母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受到,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传导声波的能力较空气大得多。这种声音不断地剌激胎儿感觉器官,促进其发育,在人体智力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了5-6个月,胎儿大脑皮质结构己基本形成,其触、视、听、味觉都发育到了相当程度,能感受到外界一些活动,此时放一些音乐,孕妇进行腹部的按摩等胎教,可以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碱性食物利于小儿

人体的体液呈微碱性,有利于身体对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小儿体内缺少碱性物质,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神经活动,这种儿童智商偏低。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多食一些碱性食物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一般说,绿色蔬菜、坚果、水果、低脂牛奶、各种菌菇、豆及豆制品、海带等都属于碱性食物。猪牛羊鸡鸭等肉类、鱼类、面粉、大米、花生等经人体代谢后产生酸性物质,故属于酸性物质。

一些食品如核桃、哈士蟆、珍珠、动物的脑、红枣等可以增进智力发育。含有维生素C高的食品也对提高智商有利。用含有维生素C较高的橘子汁连续18个月供给受试的儿童饮用,他们的智商比起不用者平均上升3.6。

爱抚和培养促进生长

对婴儿进行轻轻地抚摸,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应坚持每天3次对婴儿头、颈、胸及四肢做重点按摩,并抚摸婴儿全身,每天坚持15分钟,连续10多天可见效。

增强孩子记忆力要靠平时下功夫。家长要常常和孩子聊天,有时讲一个短句,然后叫孩子倒过来讲一遍。在散步时,让孩子记住经过的商店名字及路名,然后背出来,看看能记多少。

图书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手段,对1岁内婴儿应选用彩色图片,如一条狗、一个苹果、一支笔等。利用图片让他们认识看不到的东西或与看得到的东西相联系。对1-2岁孩子应选择有大幅图字的书,内容能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花、动物、房子等,并与字相联系。对2-3岁的孩子应选择含有故事内容的图画书,配合能跟着念的儿歌。对3-4岁的孩子应选择新鲜事物,有更多细节的书,如动物的故事、简单短小的童话,也可选一些短的唐诗,虽然不甚理解,也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在给孩子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插话,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及思考能力。

2个月婴儿早期教育与训练

两个月婴儿的的视觉与听觉比以前灵敏了许多,此时,可以在孩子床的上方25-50厘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各种彩色气球、彩色布球、灯笼、哗啦棒、花手帕等,但注意不要总将这些玩具挂在一处,要经常变换位置,以免引起孩子斜视。逗离子玩时,可将玩具上下左右摇动,使孩子的目光随着玩具移动的方向移动,左右可达45度。这样做是促进孩子视觉发育的好方法,但应注意不要让强光直射孩子的眼睛。

为了促进孩子的听觉发育,可以给孩子多听音乐。当妈妈的也可以给孩子多哼唱一些歌曲,也可以用各种声响玩具逗孩子。声音要柔和、欢快,不要离孩子太近,也不要太响,以免刺激孩子引起惊吓。剧烈的响声,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而轻快悦耳的音乐,可使孩子精神愉快并得到安慰。每天给孩子做操时,可以给孩子播放适宜的乐曲,优美的旋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十分有利。如果孩子经常自己躺在一边没人理睬,对他的要求不主动理解,没有哄逗,就会影响其心理发育,表情会显得呆板,反应相对迟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

3个月婴儿教育与训练

三个月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双手抓握东西已出现了随意性的变化,去抓自己想要的东西。对颜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视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视野范围由原来的45扩大到180。在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在孩子床上距离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系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当婴儿伸手去抓时,玩具被碰得来回摆动,发出声响,孩子会很高兴。由此锻炼孩子的孩眼、耳、手的协调能力。另外可以让孩子叭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双手可以支撑起上半部身体,头部也能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呼吸功能的发育,也为以后的爬行打下了基础。此时,还可在孩子面前放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他想用手去抓,颈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从而锻炼这两部位的肌力,还可以锻炼孩子坐在妈妈的怀中,但时间不能太长。孩子处在坐位时,头还有点摇摆动不定。但也有的婴儿颈肌较发达,立抱时头能很稳。为了锻炼孩子的手劲,可以先把哗啷棒放在他手里,开始时,孩子握住的时间很短,以后逐渐能握很长时间。

要经常和孩子多说话,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也不理解语言的意思,但是反复地把一些语言输送到孩子大脑皮层,贮存起来,可以为以后的语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一出生就应进行“视觉启智”

您知道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吗?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

0-6个月的宝宝眼中的世界也和某些哺乳动物一样,看世界只是黑白的。而6-12个月的宝宝经历的视觉发育则和昆虫及许多飞禽一样,是色彩发展期。家长根据宝宝不同时期的视觉特点进行视觉上的刺激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这是近日在美赞臣A+视觉森林动物园活动中,早教专家杨健教授告诉记者的。

杨教授说,从宝宝出生到6岁,视觉发育会经历黑白期、彩色期、立体期和空间期这几个阶段,因此对宝宝进行视觉启智的早教是非常必要的。

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人靠各种感官功能从外界摄取信息供大脑加工、处理、储存,进而又不断的促使大脑向更高级形式发展,而信息摄取的83%来自于视觉系统。良好有效的视觉刺激能极大地提升宝宝的视敏度,可以让宝宝更清晰精确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与刺激,从而进一步帮助智力潜能的养成,促进脑部发育。

视觉的发育有赖于有效的视觉训练。利用更为完善的视觉功能和技巧,宝宝可以感知、接受、加工更多的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更多的视觉记忆,从而促进大脑的开发,提升宝宝的智力水平。

从睁开小眼睛到看清大世界,宝宝需要6年的时间。记者了解到“视觉启智”需要智力配方和益智游戏,还有妈妈的一路引领护航。

2个月后的婴儿能辨喜怒

当新生命来到世上2个月左右,宝宝便开始能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如婴儿听到愤怒的讲话声时往往会躲开,对友善的语声则往往报之以微笑,咿咿呀呀“说”个不停。3-4个月时,宝宝就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鉴别区分并模仿成人所发生的语音,并能够辨别声母的细微差别;如果是英语的话,就能辨别清浊辅音,这时的宝宝获得了语言范畴性知觉能力。

这是宝宝言语知觉能力的第三阶段。

别让学步车耽误了宝宝爬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却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还不会走就想跑”,意为讽刺不打好基础急于求成的人。对于性急的妈妈们,这句话大可以改成“还不会爬就想走”,虽说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其中的提示意义却是一样的。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的童方医生说,现在很多妈妈在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来学步车,认为宝宝已经能坐了,扶着东西也能站一站了,当然可以学走路了,但至于爬,会不会都一样。这种做法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有害的。要知道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的要求时,过早起步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另外,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

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而长时间坐在学步车中,可能限制儿童许多自主的手、眼、脚的配合动作。因此,童大夫建议月龄在11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坐学步车,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三翻六坐九爬爬”,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因此,儿童保健专家呼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爬、走路、跌倒、再站起,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而如果用学步车过早地将婴儿固定住,将会使婴儿失去了大肌肉群运动的机会。如果婴儿学爬期得不到爬行锻炼,而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又未能独站,走路可能不会提前。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因此,该爬的时候就让宝宝爬一爬吧。

追视训练

这个年龄的小婴儿,家长仍应每天给孩子看红色绒线球、追视红光。在小儿清醒时,让宝宝仰卧在小床上,家长可离小儿15公分拿着红色绒线球慢慢抖动,使毛线球进入婴儿的视线,然后慢慢左右移动,让宝宝学习追视。如果婴儿视线中断,可重新开始。另外家长还可手拿彩球、哗呤棒等玩具让宝宝学习追视。大人先在婴儿面前能看到玩具处摇几下,然后慢慢地向左或右移动,使小儿的视线能跟踪眼前移动的玩具。小儿对母亲的声音是最敏感的,妈妈可用语言吸引小儿注意玩具。刚开始练习时玩具左右移动的距离可短些,以后可慢慢地加大距离。除了用玩具让宝宝学习追视外,母亲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起宝宝的注视,妈妈把脸一会移向左,一会儿移向右,宝宝会用眼睛追随着母亲脸的方向。他不但会左右转脸追视,还可仰起脸向上方追视,甚至还能做环形追视,他不但眼睛能随着母亲手中的红色绒线球动,而且颈部也随着活动。婴儿刚出生时,两只眼睛还不能完全集中在一个物体上,“视觉集中”是认识世界的开端,这些训练有助于这一能力的发展。注意每次给孩子追视玩具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1~2分钟左右,否则能引起孩子视觉疲劳。宝宝眼睛和追视的玩具的距离为15-20厘米。

零岁启智方案:听音乐

根据日本东京儿童俱乐部多年研究与实践研制出的“零岁方案”来看:音乐的魔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胎教中,如果从零岁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

藤泽礼子小朋友可以说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她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她的父母从未强迫她用功,可她的成绩在班上总是第一名的,因为她非常自觉:每天放学一回家,她马上就开始2个小时的电子乐器的学习;接下来是读书、做作业。每周一次她还要去英语课堂和书道馆。闲暇时,她要么自己一个人制作木偶人和贴花,要么与附近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孩子这么懂事,礼子妈妈认为并非天生,而是全依赖于从零岁时即开始的音乐培养。

礼子降生后,她的母亲就开始每天为她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尽管当时她只是一个刚能勉强看清东西的小婴儿,但不可思议的是,她竟也能“领会”古典音乐的精髓:每当听到“命运”的旋律,不管之前怎样哭闹,她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并表现出一种欢喜无限的样子。

在礼子妈妈为女儿安排的时间表上,每天早晨8点到10点是听录音机的时间,雷打不动。每个月反复听同一内容以使之习惯。礼子母亲解释这种做法时说:“我认为,重要的是使她养成习惯,到时不听她就会感到寂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这一点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予以借鉴,因为给孩子听录音本身并不稀奇,我们不少父母从胎儿期就开始实施了,但孩子出生后却中断了,结果没有让他们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当然,录音机不仅能播放古典音乐,还能讲故事。有了听古典音乐的基础,礼子在听童话故事时一开始就表现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绝不会走神。1周岁后,她就能随着录音机一起说了,后来甚至配合以翻看画册和图书。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她1岁8个月的时候,就达到了能阅读文字的程度。

对此,专家们并不感觉意外,因为他们早就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从零岁开始给孩子听音乐,可以尽早地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机制,孩子也就能尽早地理解别人的话,其记忆力和注意力也能充分发掘出来。这一点当然不光表现在学习上,还会表现在社交方面,因为“听”也是社交的基础。正如礼子的母亲所说,除了从上小学开始礼子就总是班上第一名之外,她还是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女孩子。

婴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婴4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

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婴5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

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婴6月

大运动: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把弄到桌上一积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会找

语言:叫名字转头

社交行为:自喂饼干、如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的脸

婴7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

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

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婴8月

大运动:双手扶物可站立

精细动作:拇指、无名指捏住小丸(直径:0.5cm);手中拿两个积木,并试图取第三块积木 (正方形,边长2cm)

适应能力:持续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的摇铃

语言:模仿声音

社交行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婴9月

大运动:会爬、拉双手会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

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

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

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婴10月

大运动: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

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

语言:模仿发语声

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婴11月

大运动:扶物、蹲下取物;独站片刻

精细动作:打开包积木的纸

适应能力:积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车

语言:有意识的发一个字音

社交行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婴12月

大运动:独自站立稳;牵一只手可以走。

精细动作:试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

适应能力:盖瓶盖;

语言:叫妈妈、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东西知道给

社交行为:穿衣知配合

使宝宝更聪明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出生第一年是宝宝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要促进宝宝认知发展,父母并不需要专门准备古典音乐、语言磁带、五花八门的卡片等来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其实宝宝最好的学习工具是父母和宝宝一起聊天、唱歌、阅读和欢笑——生活中的亲子互动是最重要的。

有12种有趣、科学、简便的方法,它们会使宝宝变得更聪明。

*尽量母乳喂养

事实证明:在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孩子具有较高的智商。另外,哺乳是妈妈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机。

*保持视线接触

当新生宝宝睁着眼睛时,爸爸妈妈要经常与他对视。宝宝很早就能辨认人的脸,而且他最爱看的就是亲爱的妈妈的脸。盯着人脸看,能发展宝宝的记忆力。

*捉迷藏

和宝宝捉迷藏不仅仅能逗得他咯咯笑,宝宝可以从中知道物体消失后还能回来。

*让宝宝区分事物

在宝宝脸上方20~30厘米处挂两幅图片。这两个图片要比较相似,但有小小的不同(如树的位置不一样)。即使很小的婴儿也能来回地观察,猜测画的不同之处。这能为后来的认知和阅读发展打下基础。

*爬行游戏

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在你的身上爬来爬去。这远比专门的爬行训练有趣得多。可以激发他的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给他听

科学家发现:当母亲把一个故事的一行话读上2~3遍时,8个月的婴儿就能够识别这行字的先后排列顺序。这种方法能帮助宝宝学习语言。

*让宝宝玩弄自己的食物

给宝宝不同性质的食物,如面包、米饭、巧克力、蔬菜等。这可以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发展他的感觉器官。

*做家庭相册

相册里放入父母和亲戚的照片,经常翻给宝宝看,发展宝宝的记忆能力。

*设置障碍物

在地上放一些柔软的垫子、枕头、盒子或玩具,教宝宝怎样从上面、下面和旁边爬过这些障碍物。可以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

*触摸物体

抱着宝宝在屋子里走动。让他的手触摸冰凉的玻璃、柔软的衣物、光滑的植物叶子或其它安全的物体,同时对宝宝大声讲出它们的名字。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

*给宝宝选择的权利

可能的话,一次给宝宝两个可以选择的东西,如用餐时给他两种颜色的碗让他挑。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决定是重要的。

*让宝宝做家务

小宝宝可以将衣物按深浅分开,甚至能从中找出自己的衣服。这可以发展他的分类能力。

宝宝运动和技巧的发展

宝宝的各项神经活动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由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来决定,有些不能用教养方法来加以改变。不过,在神经系统已经成熟的前提下,教养方法是能左右发育的进度的。宝宝运动和技巧的发育,有下列几点:

1.上下规律,也称头尾规律。也就是说,发育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的。表现在宝宝首先会吮奶,然后是眼功能的协调,其次是抬头、取物、站立、行走。

2、集中规律。如:三、四个月的宝宝,看见物体只会手舞足蹈,到九、十个月,才用拇指和食指抓取东西。

3、协调规律。随着宝宝不断发育,宝宝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才慢慢相互协调。四、五个月的宝宝在作为上企图伸手取物时,身躯与手是不协调的,到七个月时,这种协调能力就增强了。

4、发育的飞跃。宝宝各项活动的发育,并不是总以平均速度进行的。往往当宝宝学习一种新技能时,其他活动的发育将暂时相对的停顿下来。

婴儿认识能力的培养

大脑最原始的学习来自于视、听、嗅、触及重力感,特别是触觉,分布最广,感觉信息最多,也最为复杂。

当胎儿10周大时,触觉已开始动作。在长期压力下孕育的胎儿,当他出生时会呈现出吸吮大拇指至溃烂程度的。新生儿靠着唇部敏锐的触觉,搜寻奶头,获取口腹需要,同时,也仰仗手掌敏锐的触觉产生抓握反射。婴幼儿通过触觉,尚能达到下列三方面的功效:

一、通过吸吮手指、脚趾及触摸肌肤,了解自己肢体的位置,帮助建立身体形象概念;

二、凭借双手到处摸索,能了解物质的温度、湿度、硬度、质感,以判断外界的状况;

三、由于皮肤被触摸,能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从而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安慰。

所以,妈妈定期为宝宝做按摩是十分有好处的。按摩时,宝宝身体被轻柔地抚摸,可以刺激宝宝大脑分泌出中枢神经发育所需的激素,所以母亲可多利用喂奶、洗澡或换尿布等机会,轻拍、抚摸或拥抱宝宝。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触摸感觉是情绪满足及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宝宝是利用触觉识别能力来掌握自己与周围环境间的互动的。如果宝宝的触觉识别能力太差,手中所拿的东西就会经常掉落在地,而且在玩玩具、扣钮扣、拉拉链或穿脱衣服时也会发生困难。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不会说话,只能用感觉器官认识世界,视觉和听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通道。父母为宝宝提供感觉刺激,健全的宝宝就能从中学习。

可以在婴儿摇篮的四周贴些图片,并且经常更换,这能够促进宝宝的用眼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对人类脸部的注意最多,所以父母们不妨画出人脸的大概特点,放在摇篮边,婴儿就会长时间地注视人脸图案。成人还可以用鲜艳的毡制品、彩色的广告纸装饰婴儿摇篮,这也能吸引宝宝的视线。

婴儿的听觉很好,在照料宝宝时,妈妈可以与宝宝聊聊天或哼一些轻柔、宁静的催眠曲,变换好的音调、节奏以使一个烦躁不安的宝宝安静下来。家长还可以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如:八音盒、拨浪鼓、响球和能捏响的橡胶玩具逗宝宝玩。宝宝醒着仰卧在小床上时,可以在宝宝胸部上方40-70厘米处悬挂玩具(大的玩具挂得离他胸前约70厘米,较小的约40厘米)。玩具应色彩鲜明,可以是花球、彩球、灯笼、摇铃或吹塑玩具。父母可以慢慢地移动玩具,逗引宝宝随着玩具移动视线,但玩具不能动得太快,挂得太低,以免使宝宝过于疲劳,影响视力发展,也不宜训练视觉的集中。如果用的是带响声的玩具,家长还可以逗引宝宝寻找不同方位的声源。

通过看看、听听可以试验宝宝的视觉、听觉是否正常。视觉、听觉正常的宝宝醒着时,成人移动悬挂着的色彩鲜艳的玩具或摇响有声响的玩具,宝宝的视线就会随着玩具移动,头部也会转向发声一边。如果发现宝宝的视觉或听觉异常,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1653.html

更多阅读

小评《珠光宝气》——康雅言与高长胜 康雅言对高长胜

《珠光宝气》看了很多遍,主要是康大的戏,一遍又一遍的跟着看,有很多感触很多东西想写。前两天写了一些,但是感觉不够,还不能把心里的想法完全抒发出来,所以干脆来个小评《珠光宝气》,把所有想写的东西都写进去,什么时候抒发完了什么时候算完

产前准备《下》 产前准备清单

分娩倒计时整个孕期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向尾声,随之而来的就是分娩与宝宝的降生。这期盼了许久的事情,而今就在眼跟前了,却又让人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起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自己又该知道些什么?怀孕到了最后阶段,宝宝随时都可能降生,既担心在还没

转载 朱自清《背影》里的秘密 背影 朱自清ppt

原文地址:朱自清《背影》里的秘密作者:朱自清《背影》里的秘密缘起:我该如何上《背影》一课《背影》一课已经与N届学生一起学习N次了,就像一块被嚼了N次的口香糖,越来越没味道。有时不得不强打精神煽情一把,煽完以后总是很后悔,憎恶自己

声明:《婴儿智力开发《下》 婴幼儿智力开发与培养》为网友押韵的开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