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08年 9月29日买入比亚迪前夜:国内机构说“不能买”——08年9月25-26日,申银万国组织了国内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去深圳召开港股投资会议。在投资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二天,众人曾前往比亚迪考察考察完比亚迪,十几位基金公司人士的总体感觉是,比亚迪虽然基本面尚好,但人员流失严重,原材料成本上升。上半年虽然收入增加,但因成本上升缘故,利润也在下降。因此,感觉比亚迪与其他同类企业一样,基本上没有摆脱本年度整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而且估值也不低。因此,基金公司的判断是“买入有风险,需谨慎。”
在基金公司作出判断几个小时后,就传出巴菲特出手比亚迪的消息。很多分析师的态度一下子又有了180度大转弯。
据说,早几年巴菲特投资团队在中国转了一圈,在成千上万的中国公司中,唯一看中的就是比亚迪,并于08年9月29日用18亿港元/认购2.25亿股/每股8港元,到目前为止,他看好中国公司依然是唯一的比亚迪/而且坚定不移地看好唯一新能源产品——比亚迪电动车,点解?
以“第一眼”的分析——
1.业务简单,能够理解该公司业务。
核心业务:手机部件(43%)、充电电池(锂电、镍镉电)(34%)、汽车(23%)。
2.管理层能干并且可靠。
巴菲特发表声明称:“能够作为比亚迪和中国人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此非常兴奋,王传福先生(总裁)具有非凡的管理经验,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跟他合作。”
3.合理价格。
比亚迪10送28拆股,总股本由5.395亿股增为20.501亿股。EPS(预计每股收益)由2.99元变为0.79元,每股净资产5.22元。巴郡旗下MidAmericanEnergy(87.4%权益)以18亿港元认购2.25亿股比亚迪的股份,每股8元。【有人误认为比亚迪股价从77.7跌到最低6元,实际是错误的。因为2月15日实施了10送28股-除权,8元买入价相当于复权价格30.4港元】
8元/股用最简单的几个指标估值一下:PE10.12/PB(市净率)1.53/PS(市销率)0.77。
4.长期稳定经济收益。
财务指标可以反映管理层是否干得不错?
1)股东权益:2003年32.56亿,2008年中期109.13亿,5年半增长3.35倍。
2)净利润:2003年8.69亿,2007年17.02亿,增长1.95倍。
3)销售收入:2003年40.63亿,2007年212.11亿,增长5.22倍。
之所以出现“非量价齐升”这种情况,从以下指标可以得出答案:2003-2008年中期,5年半时间毛利分别为(%):33、27、22、21、20、19趋降 ;RO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6.6、25.2、12.2(2005年锂电大幅下滑40%所致)、21.3、15.9(趋降);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1、15、8、9、8、5.9(趋降)。
毛利、ROE、销售净利率趋降反映该企业竞争行业的特点,定价能力不足。
2003-2008年中期,业绩总体趋升,但其中2005年,业绩大幅下滑49.8%,原因锂电销售下滑40%所致,或许可见电池业务市场并非总是很稳定。
2004年电池盈利占绝对重头,手机部件比例小,汽车亏损。2005年电池大幅度下滑,手机部件上升,汽车亏损。2006年电池平稳恢复,手机部件开始跃升,占重头,汽车开始盈利。2007年电池、手机部件销售大幅度增长(毛利下降),汽车平稳增长。比亚迪目前三大块核心业务,属于大众业务,老实说,看不到“护城河”。
巴老自述看重的是股票背后的业务,不是股价走势,不是下季盈利,合理价格买入未来5年、10年能够升值的东西。推想这项业务非常可能是目前还没有产生效益、富有前景的电油与电力的双模汽车,F3DM、F6DM,纯电动车e6在日内瓦和底特律车展混电汽车获得好评,以及今后的电动汽车业务。
巴郡此次买入价格对一家比较优秀的企业来讲属于合理。之所以用比较优秀,而非特别优秀的“明珠企业”来形容,是因为读年报的感觉。2005、2006、2007年最简单的几个财务指标,毛利、ROE、销售净利率反映出来只是比较优秀,2004-2007年资产负债率在53%-67%之间,财务杠杆及财务费用偏高,现金净流量情况较好,大于净利润,可视为报表净利较真实,短期偿债能力较高,没有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或许巴老看到了即使电动汽车没有令人兴奋的结果,他买入的价格由比亚迪手机及电池业务也能带来的安全边际。轮子上的业务(汽车)是他远远避之的生意,这一行业过度竞争导致价格战绵绵不休。对电动汽车行业,笔者没有做过功课,但石油迟早要消耗完的,目前世界储采比为40多年,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电动车一定是赚钱机器,或者说比亚迪一定是未来电动车行业的赚钱机器。也许,今后通过更多的关注功课,我们会认识这个生意。
投资最难的还不是耐心等待以合理价格买入,而是提前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未来可巨大增值的东西。
更多的阅读请点击:《巴菲特跌破眼镜?里昂给比亚迪0.33元估值》 、《巴菲特03年看好唯一的中国公司为何是中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