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原来阳光卫视的制片人时文有一天在微信上转载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这是海明威的一段话,初为人母的她,在老公的关怀下做起了家庭主妇,也许在日常育儿的过程中对这番话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有时候总觉得我们骨子里一直是个媒体人,不论我们现在在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我们离开媒体有多远,我们一直都无法放弃思考人生。我们不会简单的工作或者学习甚至谈恋爱,我们总希望从中能够学习什么领会什么,甚至可以总结出什么来告知世人少走一些弯路。
正如我们的父母是如此的期盼我们开口说出一句“爸爸妈妈”一样,从我们学会说话那天起,不知道有多少人更加热切的盼望我们学会适时的闭嘴。不论在爱情婚姻中还是在工作人际中,我们总是滔滔不绝的诉说着我们的感受,“我认为...”“我想要...”“你应该...”“你不该...”言多必失,我们学不会闭嘴的结果就是我们用语言把自己埋葬了。一句句不该出口的话像一堵堵墙把我们围起来,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别人,别人也看不到真实的我们。我们无数次对爱人说,“我希望你...,我希望你...,我希望你...,”,但说的越多爱人却渐行渐远,说话的目的没有达到又何必说呢?一次,我的一个副总因为工作的意见分歧对我说了很多他的看法,最后说“我希望我们能够相互理解。”我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其实你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我理解你对不对?”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表达的都是让对方认可和接受我们的想法而不关心重视对方的需求。后来我对他说,我们换个思路,我现在把自己当成你来沟通,你把自己当成我来沟通,结果我们都能够理解对方的意见,很容易就可以达成一致。这也给我自己一个经验教训,在没有确定自己的沟通是有效沟通之前,先闭嘴,想好了再开口。与其滔滔不绝的索求不如沉默是金,很多时候多听少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说话的第一步其实是聆听和感悟。聪字有个耳朵,总是用耳朵听为聪。所以聪明的人如何说话,必然是先听后言,甚至听而不言。一个总是喜欢聆听他人的人说出话来必然是可爱的,美妙的,会让人感觉舒服的。
说话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心有善念口吐莲花”,“心有恶念口蜜腹剑”所以如果你的话能够让别人不自觉的荡漾起一丝微笑,那么恭喜你,你用得上是美丽的语言,如果你的话让别人皱眉,那么请你赶快闭嘴或者换个话题。
有几种情况之下最好选择闭嘴。盛怒之下别说话,悲伤之下别说话,狂喜之下别说话,妒忌之下也别说话。其实说到底还是像季羡林大师说过的那样“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该闭嘴时就闭嘴,该说话时也要想想再说。如果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出于善意,那么也要让你的表达出于善意。发自于心,收之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