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舍尔Hs129攻击机小传 129hs经脉

研制历程

1936-39年间的西班牙内战成为德国、意大利以及苏联测试各自陆空新武器装备及战术的试验场,这其中包括了一种对己方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新战术。德国人使用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执行对固定及缓慢移动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任务。另外德国人还认为诸如He51与Hs123之类过时的双翼飞机并不适合攻击那些小型、快速灵活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步兵纵队等。同时He51与Hs123缺乏装甲防护、速度太慢,在敌军地面防空火力面前过于脆弱。西班牙内战的经验清楚表明现在需要发展一种具有良好防护的重甲对地攻击机。

1937年4月德国帝国航空部技术局(Technisches Amt,RLM)发布了一份技术规范,要求设计一种小型双引擎飞机,可以配备20mm重型航炮及炸弹。技术局(TA)建议新飞机采用预生产型的Argus As410A-0发动机。Argus As410A-0为倒V型12缸气冷发动机,起飞输出功率为465马力,平飞时则为430马力。

由于预计新飞机将在己方掌握制空权的战场上空执行低空对地支援任务,因此并没有要求其具有后部防御火力,这样也可增加飞机的有效载荷。不过为防御地面防空火力,新飞机应具备对飞行员及发动机良好的装甲防护,这一点至关重要。另外因为其主要进行近距离支援及对地攻击,新型飞机需要从接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飞执行任务。因此要求其机体坚固,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技术局并没有再制定其它要求,它给予那些候选公司充分的自由来完善各自的设计方案。

技术局将有关技术规范发给了四家厂商:福克?沃尔夫飞机公司(Focke-Wulf Flugzeugbau G.m.b.H)、哥达公司(Gothaer Waggonfabrik A.G.)、汉堡飞机公司(Hamburger Flugzeugbau G.m.b.H.,也就是后来的Blohm & Voss公司)以及亨舍尔飞机公司(Henschel Flugzeug-Werke A.G)。

到1937年10月1日技术局划定的投标截止日为止,除哥达公司外其它三家公司都提交了各自的技术方案。

虽然哥达已经启动了以P.20为名的项目,设计方案中武备将采用3挺机枪及两门航炮,动力采用两台Argus As 10C发动机,但最终未提交给RLM

福克和汉堡公司提交的方案都是在各自公司正在进行的侦察机项目上加以修改的版本:Fw189及Ha141。而亨舍尔则为满足规范要求制造了一架新样机。

汉堡公司的方案命名为P.40,它是在Hv141侦察机基础上的修改版。其外形显得标新立异,其双人座舱并不在飞机中轴线上,而是位于其右侧。发动机采用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的DB600液冷发动机,功率960马力。P.40采用这种不同寻常的机体布局是为了给飞行员提供全向视野并降低在地面时螺旋桨对机体操作的影响



Hv141V-4采用了独特的机身设计,不过也正由于其标新立异的设计被技术局早早剔除。

福克?沃尔夫公司的方案采用现有的As410A-0发动机及Fw189侦察机的双尾撑机身设计,不过缩小了驾驶舱尺寸并加装了装甲。飞行员及后座炮手背靠背坐在装甲座舱内。75mm的防弹风挡玻璃可为飞行员提供防护,而后座炮手则可通过装甲座舱上一个狭小的矩形观察缝观察外部情况。Fw189对地攻击型计划采用的武器为2门前射MG151/20 20mm航炮及两挺MG17机枪,另有一挺后射MG17机枪供后座炮手使用。

亨舍尔公司将这一项目交由公司首席设计师雷德里希?尼古拉斯(Friedrich Nicolaus)的团队负责。亨舍尔的设计方案命名为P.46,它在尺寸及重量上均比比Fw189小约20%,P.46同样采用两台As410A-0发动机,不过由于机体比Fw189轻,因此亨舍尔机在速度上享有优势。



Hs129之父,亨舍尔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弗雷德里希?尼古拉斯(Friedrich Nicolaus)。战后他加入GHH公司并于1958年退休

亨舍尔机采用了当时不常见的三角形截面机身设计,机身上部宽30cm,其底部宽110cm,机身高度为116.2cm。三角形截面的机身可缩小被敌军攻击的面积并提高机身侧面的防弹能力,但这也导致了驾驶舱空间狭小。P 46风挡玻璃采用75mm厚防弹玻璃,不过其舷侧小窗的防弹玻璃厚度要薄些。大斜角机首可提供良好的前方及下方视野,这对攻击机飞行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亨舍尔及福克?沃尔夫的原型机上都由于风挡玻璃面积受限而导致飞行员的视野不佳(特别是侧向视野)。P 46的武器采用两门20mm航炮及两挺7.92mm航空机枪。不过由于驾驶舱狭小,Revi C/12C瞄准器被移到风挡玻璃外。

汉堡公司的P 40方案首先被技术局剔除,接下来技术局评估了亨舍尔及福克?沃尔夫两家方案的木质模型及设计数据。航空部的专家们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方案都仅仅是刚满足技术局设定的最低要求,这主要是由Argus发动机功率太低造成的。选用Argus发动机是迫于当时缺少合适的中等功率发动机以及RLM对以后航空生产规划需求的考虑,这成为Hs129的悲哀。发动机问题一直是其软肋,即使后来换装其它发动机都无法彻底动力不足的问题。

尽管有种种问题,但帝国航空部还是决定接受亨舍尔及福克?沃尔夫两家的设计方案。1938年9月,帝国航空部将制造3架原型机的合同分别授予这两家公司并责成两家公司开始进一步的研制工作。福克?沃尔夫的方案被命名为Fw189S,而亨舍尔的P 46方案则正式命名为Hs129。

接下来两家公司开始各自原型机的建造工作。福克?沃尔夫的原型机Fw189V-1(W.Nr.1997)对飞行员座舱进行了修改,随后飞机被重新命名为Fw189V-1b,它于1939年初进行了首飞。

亨舍尔的首架原型机Hs129V-1在1939年春完工,不过由于发动机及螺旋桨没有按时到货导致其直到1939年5月26日才进行首飞。不过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试飞表现都不甚理想,试飞员们指出这两型飞机都有同样的问题:视野不佳,操作困难,发动机功率不足。而Fw189V-1b由于比Hs129V-1重,其机动性更显得不足,Hs129V-1狭小的座舱也使得飞行员感觉很不舒服。



Fw189V-1b原型机



Hs129V-1原型机

完成公司测试后,1939年12月14日Hs129V-1移师德国空军雷希林测试中心(E-stelle Rechlin)接受进一步测试。同时Hs129V-2(W.Nr. 129 3002)也在亨舍尔的Sch?nefeld工厂完工并在1939年11月30日首飞。Hs129V-3(W.Nr. 129 3003)在1940年4月2日首飞,随后也进入雷希林加入到测试项目中。

随着试飞的进行,Hs129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空机重量超重12%, As410A-0的起飞功率仅有430马力,达不到预期的465马力;不带弹药仅机身油箱载油时其速度及爬升率仅能达到满载时的设计速度及爬升率;起飞滑跑太长;飞行员需要竭尽全力才能从小角度俯冲中改出,Hs129V-2就在1940年1月5日的一次飞行测试中因未能从小角度俯冲中改出而坠毁;而且飞行时飞行员操作操纵杆所需操纵力过大。

对于Hs129的俯冲,曾有飞行员评价道: “…只有最小角度的俯冲才能 ‘真正’成功改出,而这需要我们两只手都紧紧握住那根该死愚蠢的小操纵杆。(对于这操纵杆)我们给它起了和某个特定男性器官同样的绰号…”。

不过在大量测试中Hs129V还是比Fw189略占优势。福克?沃尔夫则遭受了挫折:由于视野不佳其Fw189V-1b原型机在一次迫降中受损。随后福克?沃尔夫重造了原型机,取消了飞机炮手并改善了飞行视野。然而这架改进后的Fw189V-1b依然没能摆脱厄运,它在1940年11月8日的一次飞行中由于方向舵全部脱落而坠毁。

福克?沃尔夫依然没有放弃,它在1940年9月将Fw189V-6带到雷希林。Fw189V-6是Fw189C的原型机,它采用了新主起落架及7.92mm双联装后射机枪。但最终凭借测试表现略胜一筹,加之生产成本只有Fw189C的2/3,Hs129将成为德国空军新一代近距离攻击/支援战机。

Hs129A

亨舍尔公司在1940年7月开始制造第一批23架预生产型Hs129,这就是Hs129A-0。而此时Hs129在雷希林试验中心的评估和测试工作还没有结束。这批预生产型的出厂编号从W.Nr.129 3004到W.Nr.129 3026。首架Hs129A-0(W.Nr.129 3004,无线电呼号GM+OA)在1940年8月1日进行首飞。不过在1940年末时帝国航空部将23架飞机的合同削减至14架。

Hs129A-0的服役测试在1940年秋季开始,首批飞机被送交给第2教导联队第5中队(5./LG 2)。到1940年底时5./LG 2共接收了7架Hs129A-0,而剩下的7架在完工后于1941年1月交付。



这架Hs129A-0(W.Nr. 129 3005,GM+OB)是首批14架预生产型Hs129中的一架,用于飞行员训练。它隶属于驱逐机训练大队(Erg?nzung Zerst?rer Gruppe)。这架Hs129在1942年6月19日波兰的戴布林-伊瑞纳(Deblin-Irena)迫降受损而被报废。



正在飞行的Hs129A-0(W.Nr. 129 3010,GM+OG)。这架飞机也是首批14架预生产型其中之一,其机首绘有鳄鱼嘴涂装。

对于刚拿到手的新机,5./LG 2的飞行员和当初的试飞员们一样抱怨连绵:视野不佳,发动机功率不足,操控性差。1940年12月6日,一架Hs129A-0(GM + OR WNR. 3009)在飞行时坠毁,飞行员丧生。但德国空军急盼获得一款合适的对地攻击机,所以尽管出现这一挫折,整个测试项目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不久后的1941年1月,2架Hs 129 A-0被送回亨舍尔在柏林的Sch?nefeld的工厂进行发动机换装测试,它们将换上Gnome-Rhone 14M-04/05发动机。剩下的飞机则被转给4./SG 101。这些Hs129A-0一直在SG 101服役直到44年末SG 101被撤编为止。

Hs129A-0为全金属机身,发动机舱位于其双樑式中翼上。中翼与机身结成整体以增加强度。中翼上覆有5mm厚的装甲。机翼外缘略微后掠,而整个后缘与外侧副翼、内侧襟翼铰接在一起。两侧翼下主起落架可由液压驱动收回发动机舱内部。不过即使收回发动机舱,部分起落架机轮仍然伸在外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在未放起落架着陆时(wheels-up landing)对机体的损害。



机身与中翼相连以提高整体强度

Hs129A-0机翼内安有两个容量为205升的油箱,另外驾驶舱后部还有一个200升容量的油箱,这三个油箱均为自封闭油箱。Hs129A-0使用的燃料为87号B4燃油。

Hs129A-0的机鼻由焊接装甲构成,其装甲“浴盆”式座舱可保护飞行员抵御敌军火力的攻击。“浴盆”侧面装甲厚度为6mm,前后方均为12mm。FuG 16无线电台及急救包都安置在机身中部。防弹座椅可为飞行员提供后侧防护。 驾驶操纵杆则是KG 14型,这种操纵杆特别短。



Hs129首创的装甲“浴盆”座舱,日后A-10攻击机也参考了这一设计。



Hs129飞行员装甲座椅。座椅头颈部可动防护装甲板厚6mm,可手动调节高度。

Hs129A-0翼展14.2m,机身全长9.75m,机高3.25m。机体空重3260kg,满载为4310kg。

Hs129A-0的动力由两台Argus As410A-1提供,单台功率465马力。飞机配有Argus公司的两叶可变螺距螺旋桨。Hs129A-0最大飞行速度354km/h,实用升限5400m,航程650km。



位于发动机整流罩前段的叶轮负责控制两叶螺旋桨螺距的调整,发动机舱下方的大开口是滑油冷却进气口,两侧的小开口是发动机冷却进气口。



Argus As410发动机

武备方面,Hs129A-0装有两挺MG17机枪(每挺备弹500发)及两门MG 151/20航炮(每门备弹125发),其机身下方可携带4枚SC50炸弹,或2枚SC125发烟罐。



Hs129机首部分照片,机首上侧斜槽口为MG151航炮射击口,下方的则为MG17机枪射口



这张照片可清楚看到Hs129A-0机腹下的4个炸弹挂架,也可以看到其呼号GM+OG

尽管试飞员们提出的大部分改进建议得到了采纳,但德国空军依然拒绝接收装备Argus发动机的Hs129A-1生产型。随后亨舍尔对Hs129A-1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是换装了新发动机。新发动机选用的是法国的Gnome-Rhone 14M- 04/05发动机。这种700马力的14气缸气冷发动机功率比As 410A-1提高了将近50%。首批生产的16架Hs129A-1改装后被重新命名为Hs129B-0,另有10架A-1机体被改为Hs129 B-1。

Hs129 B-0/B-1

在完成Hs129A-0的服役测试后,由于其糟糕的表现,帝国航空部拒绝接收Hs129A-1。亨舍尔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弗雷德里希?尼古拉斯(Friedrich Nicolaus)在Hs129A-1基础上开始了一个新项目。新项目命名为P.76,它保留了Hs129A的主要结构,但在尺寸方面略有扩大。新设计将翼展扩大至15.5m,机身加长到10.11m,机高也增加到3.51m;其发动机采用两台Gnome-Rhone 14M- 04/05发动机,螺旋桨采用的是拉蒂埃公司(Ratier)的三叶可变螺距螺旋桨,每副螺旋桨重量为94kg。其中逆时针转向的14M -04发动机安装在飞机左翼,顺时针转向的14M -05发动机安装在飞机右翼。但德国空军对对地攻击机的急切需求却使得P.76项目被迫中止,因为P.76项目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成果,德国空军没有时间与耐心再等下去。因此亨舍尔公司只得在现有的机体上作文章:它决定将Gnome-Rhone公司的发动机装在现有的Hs129 A-1机体上。



Gnome-Rhone 14M发动机。日后的服役情况显示Gnome-Rhone发动机对于Hs129来说还是显得功率不足。

Hs129上Gnome-Rhone 14M发动机实际运行数据可参见42年4月德国空军的测试报告(见下图),具体数据如下:

时间 (min) 发动机进气压力(ata) 发动机转速(RPM) 马力

海平面时:

起飞 : 1; 150; 3030; 700;

爬升及战斗: 30; 125; 2750; 580;

最大持续功率:持续; 110; 2350; 455;

经济巡航: 持续; 100; 2050; 355;

4000m时:

爬升及战斗: 30; 125; 2750; 650;

最大持续功率:持续; 110; 2350; 515;

经济巡航: 持续; 100; 2050; 405;



这是1942年4月德国关于Gnome-Rhone 14M发动机的测试数据。

1941年初,亨舍尔将Hs129V3原型机(W.Nr.129 3003)翻新改装后安装上法国的发动机。飞机的中翼及发动机支撑部分进行了相应修改,以容纳更大更重的动力装置。由于新发动机重量的增加导致飞机的重心发生了偏移,于是亨舍尔的工程师们将一些飞机内部设备的安装位置向机尾方向移动,以平衡重心的偏移。改进后的飞机被命名为Hs129V3/U1,它在1941年3月19日进行首飞。随后在雷希林的飞行测试也表明其飞行性能比配备As410A-1发动机的Hs129A-0有明显提升。因此亨舍尔公司把原先已完工的16架Hs129A-1进行改进,换上了Gnome-Rhone的发动机,它们被重新命名为Hs129B-0。而出厂编号为W.Nr.129 3007的Hs129A-0(GM+OD)则成为首架按照B-0标准升级的Hs129A系列飞机。

B-0保留了A-0的主体结构,只在局部进行了改进。B-0的机翼前缘和后缘进行了改动,其翼展面积从28.4M²增加到29M²。这些改进有助于减少装配工时并提高了飞机的操控性。机鼻有所扩大,并呈钝圆形,这有助于改善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为改善飞行员视野,原先由两块V型玻璃组成的前挡风玻璃改由一整块玻璃构成,同时驾驶舱侧面也换装了更大的挡风玻璃。另外有一些发动机仪表被移出驾驶舱装在了内侧发动机舱上,飞行员可以透过驾驶舱风挡看到这些仪表。



左舷发动机舱上的仪表板,座舱的大仪表是发动机转速仪表盘;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燃料仪表盘;机油温度仪表盘;机油及燃料压力仪表盘;液压系统压力仪表盘;右舷发动机舱仪表与之类似,只是没有液压系统压力仪表盘。

与Hs129B-0相比,Hs129B-1只有几处略微不同:它用半开槽式射击口代替了原先B-0的封闭射击口;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进气口;将无线电设备移入机身内。1941年12月,首架Hs129B-1(W.Nr.0151)进行了首飞。



第二架生产的Hs129B-1(W.Nr.0152)前视图,注意发动机舱下方进气口是早期的圆形进气口。



这架B-1低空掠过基地上空,可以很清楚的看出Hs129 Berta(B)型采用了平直的机翼外缘代替了Anton(A)型的略微后掠的外缘。



一架即将交付给德国空军的Hs129B-1正在Johannista工厂车间外进行发动机测试,可以看到其左侧机翼下的着陆灯,后期生产上这一装备被取消。

B-1的武器配备与A-0相同,不过根据1942年1月1日帝国航空部文件GL/C-B2,B-1系列可有多种武器装备及战场改装套件(Rüsts?tze)可供选择。其标准武器配备包括:

两挺前射MG17航空机枪,每挺备弹1000发,安装在机身两侧;

两门前射MG151/20 20mm航炮,每挺备弹250发,安装在机身两侧;

自动照相枪,照片规格24mm×24mm,可拍摄60张照片;

根据采用改装套件(Rüsts?tze)的不同,B-1系列的附加武器也各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

Hs129B-1/R1,机翼下装有两个ETC挂弹架。这样翼下可携带两枚SC50炸弹或48枚SD2炸弹;

Hs129B-1/R2,在机身下安装1门MK101 30mm航炮,备弹30发;

Hs129B-1/R3,在机身下安装4挺MG17航空机枪,每挺备弹250发;

Hs129B-1/R4,在机腹标准轰炸托架上安装4个ETC 50挂弹架,可携带4枚SC50,或96枚SD2炸弹,使用加强杆后挂弹架可携带 1枚SC250炸弹或一个300升的附加油箱;

Hs129B-1/R5,一台Rb 20/30或Rb 50/30航空相机,垂直安装在机身下,用于执行战术侦察。



Hs129B-1/R2,MK101航炮安装在机腹武器吊舱内,照片中的飞机的武器吊舱已经向下打开,可以看到安装在其中的航炮炮身。



Hs129B-1/R3机腹处4联装MG17机枪吊舱,每挺备弹250发



机枪吊舱向下打开时的照片,可见每挺机枪上的弹药箱,弹药箱下方的气罐为机枪装填及弹药更换提供压缩空气。



Hs129机腹下挂载的副油箱,副油箱是通过可动式支架挂载在机腹下标准轰炸托架上



标准轰炸托架使用加强挂弹架后可携带250公斤级炸弹

1941年初,帝国航空部取消了60架Fw189C的订单,转而订购60架Hs129。亨舍尔首先将十架B-0升级到B-1标准(W.Nr.0151- W.Nr.0160),这其中包括了进行首飞的Hs129B-1(W.Nr.0151)。随后亨舍尔又新造了50架B-1(W.Nr.0161- W.Nr.0200)。这期间亨舍尔将Hs129的生产从Sch?nefeld转移到其更大的位于Johannistal的工厂进行。1941年12月,帝国航空部再次订购了250架热带型Hs129B-1。热带型的B-1加装了发动机防尘过滤器,不过帝国航空部又在1942年4月取消了这一订单。亨舍尔将之前60架订单中的最后一批10架B-1(W.Nr.0201- W.Nr.0210)升级为首批B-2型。

Hs129B-2

1942年春,Hs129B-1被投入到东线战场作战,在此期间它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Gnome-Rhone 14M发动机在面对沙尘环境及战斗损伤时显得过于脆弱。弗雷德里希?尼古拉斯的团队受命针对B-1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修改了发动机罩壳并缩短了发动机排气管;将发动机圆形进气口改为有一定向上的弯角;加装改进型防尘过滤罩。



B-0/B-1/B-2(早期型)与B-2(后期型)/B-3发动机排气管对比



正在检修的B-2型,注意发动机下方冷却进气口前安装了改进型防尘过滤罩

燃油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在燃油过滤器及发动机油泵附近都安装了调压器。机翼油箱内安装了输油泵以降低在热带环境下油路发生气阻的概率。经过这些改进,Hs129B系列又发展出一种新型号:B-2型。B-2也是Hs129系列中产量最大的一型,约占Hs129总产量的90%。第一架Hs129B-2 (W.Nr.0201)于1942年5月完工,它实际上是在原B-1机体上升级改造而来。

除了发动机及燃油系统进行了改进外,B-2的主要结构及装备与B-1早期型一样。初期型B-2机体上方的无线电天线基座尺寸被缩小,后期型B-2则换装了环形无线电测向(Radio Direction Finding,RDF)天线。这种天线可追踪地面无线电信号,为飞行员提供精确导航信息。同时后期型的B-2在挡风玻璃上面还安装了后视镜以便飞行员观察后方情况。



这架驻东线的Hs129B-2(W.Nr.141859)正准备起飞执行反坦克任务,其机腹下装有MK103航炮。注意机身上的圆环形RDF天线。

有6架Hs129B-2(W.Nr.0351- W.Nr.0356)在机尾安装了拖曳挂钩,这样它们在飞行时可以拖曳DFS 230突击滑翔机一起行动。不过并没有发现有Hs129B-2拖曳DFS 230一同执行任务的记录。

B-2系列的标准武器配备仍然是安装在机鼻上的两门MG151/20 20mm航炮及两挺MG17 7.92mm机枪。有一种战场改装套件为B-2提供了翼下挂弹架,可挂载SC50炸弹。同时,B-2也可在机腹下挂载4枚SC50炸弹或1枚SC500炸弹。另一种战场改装套件为B-2提供了在机腹下携带30mm航炮的能力(R2套件)。在后期型B-2上采用MK103 30mm航炮代替了原先B-1上的MK101 30mm航炮。和MK101相比,MK103的射速更高,初速更快,弹道曲线更好。



IV.(Pz)/SG 9的Weber中尉与他的Hs129B-2/R2座机合影,这架Hs129B-2安装的是MK101航炮。



Hs129B-2机腹下MK103安示意图,可以看到航炮上方容量100发炮弹的弹仓



地勤人员正在给Hs129B-2弹仓装填100发的30mm炮弹弹链

不过德国空军仍觉得Hs129的火力不足以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他们需要更强力的武器。由德国空军参谋部作战处参谋(IA des luftwaffenführungsstab)总结归纳的文件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显示MK101的威力不足,敌人的坦克在被击中多次后虽燃起火焰及烟雾,但并没有被摧毁,仍然可以移动。Hs129需要配备更强力的武器,确保只需命中1至2发即可摧毁敌军坦克.。”

为此配备BK3.7 37mm航炮的Hs129B-2/R3也问世了。Hs129B-2的BK3.7航炮备弹12发,火炮安装在机身下的炮舱内。为安装BK3.7航炮,B-2需移除两挺MG17机枪及其弹药以减轻机重。不过只有少数的B-2安装了BK3.7航炮,更多的是安装重量更轻的MK103。这是因为一方面MK103的威力足以对付当时苏军主力坦克,另外一方面Ju87G也在使用BK3.7(一架需安装2门),而BK3.7的产量有限。



一名亨舍尔的技术人员正在调整Hs129B机腹下的Flak18 37mm火炮吊舱,之后德国人以Flak 18为蓝本设计出BK3.7火炮。



一名德国空军维护技师与一架装备BK3.7的Hs129B-2的合影,他的手搭在BK3.7炮管前部的圆锥型炮口消焰器上。



正在Travemünde的飞行测试中心进行测试的Hs129B-2,它搭载了BK3.7

东线的德国空军主要使用Hs129B-2执行反装甲作战而不是近距离对地支援,这是由于苏联庞大的装甲部队对德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德国人迫切希望使用Hs129来限制不断膨胀的苏军装甲力量。

亨舍尔公司在生产线上就为Hs129加装了重型反坦克武器(比如MK103),而不是通过战场改装的形式。通常Hs129翼下的挂弹架都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1943年5月25日,帝国航空部出台了关于Hs129交付计划的新文件GL/C-B2 II,计划按照四种规格的改装套件制造1635架Hs129:

1. 携带一门MK101 30mm航炮,计划总数275架;到1943年3月30日完成153架,至1943年8月按月产最高25架的速度完成剩余的122架。

2. 拖曳挂钩型,计划总数595架;到1943年3月30日完成101架,至1944年6月按月产最高40架的速度完成剩余的494架。

3. 携带一门MK103 30mm航炮,计划总数155架,生产从1943年9月开始至1944年6月完成,产量最高30架/月。

4. 轰炸型,安装4个ETC 50挂弹架或1个ETC 500挂弹架,计划总数610架。到1943年3月30日完成292架,至1944年6月按月产最高30架的速度完成剩余的272架。

实际上截至1943年5月时Hs129各型产量远远达不到该计划要求。亨舍尔曾计划将Hs129B-2的月产量提升至40架,但由于帝国航空部自相矛盾的要求及不断变更的订单,至1942年9月Hs129B-2的月产量仅有区区的20架。同时,帝国航空部还坚持要求亨舍尔按许可证生产Ju88,随后又要求其转产Me410。而到1943年12月,亨舍尔刚刚完成生产线的变更准备生产Me410时,帝国航空部又发来了直接命令——亨舍尔公司应转产Ju388轰炸机!上级部门朝令夕改的生产指令及高级领导对Hs129的矛盾看法不可避免影响到Hs129的产量。同时Hs129生产也受到法国发动机供应情况的影响,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人力短缺,亨舍尔不得不采用越来越多技术生疏且不可靠的外国劳工加入生产。

Hs129的生产一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早在1942年中时就有搁置Hs129的追加订单以节约原材料的临时计划,但未实施。而到了1942年12月30日在德国空军高层会议上,为了节约战略原材料又有建议提出削减用于Hs129的生产资料,或用Fw190替代它。但当时关于Fw190的对地攻击性能尚不明朗,因此戈林暂时搁置了这一提议。Hs129得以继续生产,但生产速度仅能补充前线战损。同时主管航空生产的米尔契对Hs129的看法阴晴不定,因此其生产计划很不明朗。而对于生产至关重要的Gnome-Rhone发动机供给则只能用“杯具”来形容。

发动机在Gnome-Rhone的工厂生产后首先送往位于法国圣?丹尼斯的承包商工厂内安装发动机罩壳、散热片、各种油液管路及接头、发动机控制及启动装置,组装完成后再启运送往亨舍尔工厂。1942年内承包商平均每周仅能完成20台发动机的组装。到1943年时,连这一速度都很难保证,因为大批法国生产工人被迁入德国本土工厂内做工。发动机厂家及承包商严重缺乏熟练的劳动力。

而盟军对德国交通运输系统及亨舍尔工厂的轰炸也严重影响Hs129的生产计划,大批分包商生产的零件无法及时送达亨舍尔公司。另外根据高层安排,亨舍尔工厂主要从事轰炸机的生产,因此Hs129的生产速度一直很慢。1943年亨舍尔在Johannistal工厂86.44%的产能用于生产各型轰炸机,Hs129的生产仅占13.56%,从中也看出Hs129的生产优先权并不高。最终到1944年德国人为集中产能生产战斗机型号,Hs129最终被停产,转由Fw190F/G型代替。

截至1943年底,亨舍尔共交付了664架Hs129B系列飞机,其中B-2型占414架(总值45689040帝国马克)。它们的损失也异常高昂:664架Hs129B中的495架由于战斗、事故及遗弃等原因而损失,损失率高达75%。盟军对德国工业系统的空袭也使Hs129原本可怜的产量更是直线下降。

帝国航空部在1942年初时计划到1945年3月30日完成1128架Hs129B-2。虽然在生产时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亨舍尔公司在1944年9月Hs129停产时报告已生产超过1000架Hs129B-2。

Hs129B-2技术参数:

翼展14.2m,机长9.75m,机高3.25m,翼展面积29m²,空机重3810kg,最大起飞重量5110kg,最高速度41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5400m,航程680km。

Hs129B-3

实战中,B-2使用30mm和37mm航炮攻击苏军坦克相对薄弱的侧面及顶部,在反坦克作战中取得了出色的战绩。然而到1944年初,德国空军发现需要采用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来对付不断增长的苏联新型坦克。帝国航空部要求亨舍尔公司研究在Hs129B-2上安装75mm Pak40L反坦克炮的方案。

1944年初,一门木质样炮及机腹炮舱被安装到一架Hs129B-2(W.Nr.141258)上进行测试。1944年5月这架飞机在位于Travemünde的飞行测试中心进行气动飞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木质样炮及机腹炮舱并没有对Hs129B-2的飞行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随后德国人又将Pak40L反坦克炮实物安装到3架Hs129B-2上(W.Nr.140494,141291,141292)进行进一步测试。这3架飞机被调入第26测试指挥部(EKdo 26)进行火力测试。1944年8-9月间,75mm搭载型Hs129B-2对缴获的苏联坦克进行火力测试的结果显示相当理想。Pak40L足以摧毁苏联所有现役坦克,包括新型的IS-2坦克。测试中技艺精湛的测试飞行员平均只需两发炮弹即可击中固定目标,两次开火的最佳距离分别为距目标300-400m时射击第一发,进入250m后发射第二发。



这架Hs129B-2(W.Nr.141258)安装上了木质样炮进行测试



W.Nr.141258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这属于在Travemünde进行的飞行测试项目的一部分



这架Hs129B-2(W.Nr.140494)是最先安装75mm反坦克实物的3架Hs129B-2测试机之一。

为了安装到Hs129B-2上,Pak 40L进行了部分修改。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安装了一个更大的炮口制退器以减小后座力,同时原先机械控制装填系统也改为电气动控制。修改后的火炮被重新命名为BK7.5。BK7.5射速40发/分,火炮初速达到932.7m/s,在1000m距离上以90°命中可击穿130mm厚的装甲,其圆鼓型弹仓内备弹12发,每发炮弹重11.8kg。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飞行员可抛掉机腹下的炮舱进行迫降。



Hs129B-3上的BK7.5火炮炮身及炮架特写,火炮改为电气动控制

在成功装备BK7.5后,Hs129B系列又迎来了一个新成员:Hs129B-3。同样为了减重两门MG151/20航炮被拆除,不过两挺MG17机枪保留了下来。同时,Hs129B-3也用ZFR 3B瞄准器取代了原先的Revi C/12C瞄准器。



Hs129B-3风挡前的ZFR 3B瞄准器



Hs129B-3 上BK7.5 75mm火炮结构示意图



注意照片中Hs129机首处,为了减重机鼻下方两门MG151/20航炮被拆除。75mm炮口还安装有巨大的炮口制退器

1944年7月,亨舍尔在Johannistal的工厂开始生产Hs129B-3,总共完成了23架的生产(W.Nr.162033-162055)。在1944年冬季-1945年期间,这些飞机全部被交给第9对地攻联队(SG 9)使用,SG 9把这些飞机分配给其下属的第13及第14反坦克中队使用,第12中队也曾短暂使用过B-3。1944年10月,最后完工的两架Hs129B-3被交付给SG 9。幸存的Hs129B-3一直在东线作战直到1945年3月,其后由于燃料短缺而停飞。总的来说德国飞行员们对BK7.5的巨大威力印象深刻,10.(Pz)/SG 9.的指挥官Gebhard Weber中尉曾回忆道他与Hs129B-3一同执行任务时的情形:

“我们从施韦德尼兹起飞前去攻击一支俄军坦克纵队,它们正向Streigau与Jauer之间进军。我的四机编队中2号机是一架Hs129B-3(注:这应该是12.(Pz)/SG 9所属B-3,当时12.(Pz)/SG 9与10.(Pz)/SG 9一同在Streigau地区作战,只有该中队装备有B-3),它的飞行员是个年轻的新手,才执行了不到十次作战任务。当我们第3次冲向一辆T-34时,他开火击中了坦克侧面,就在炮塔下方。75mm炮弹在坦克左侧外壳上打出了一个直径约1m的大洞,坦克立刻燃起大火。而这天接下来的任务中,我们攻击在Streigau的俄国坦克。(Hs129B-3)第一次开火后一辆坦克就爆炸了。75mm炮的威力真是无与伦比。”

最终发展

由弗雷德里希?尼古拉斯领导的设计团队想为Hs129寻找一款比Gnome-Rhone 14M发动机动力更强,可靠性更高的发动机。不过由于缺少合适的德国发动机(发动机产量不足,而且Hs129也争不过其它优先权高的飞机),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国外。这次他们选中了意大利伊索塔弗拉西尼(Isotta-Fraschini)公司的 Delta RC 16/48发动机。这款12气缸空冷发动机功率达1200马力。1943年亨舍尔公司向帝国航空部建议发展一款安装Delta RC 16/48发动机的Hs129,这便是Hs129C-1。

Hs129C-1保留了初期型B-2的武器:两挺MG17机枪及两门MG 151/20航炮。另外它在机腹处还装有双联装MK103 30mm航炮,每门备弹60发。两挺MG17机枪安装在机体上部,可以为Hs129 C-1提供后方火力防御。为此Hs 129C-1专门安装了一个Revi 5瞄准器用于后射瞄准。1943年时这种瞄准器已经在一架Hs129B-2(DE+ZR)上进行过测试。同时,Hs129C-1翼下挂弹架的挂载能力也提高到1000kg。



在Hs129B-2(W.Nr.0224 DE+ZR)上进行测试的Revi 5后视瞄准器,这种瞄准器将用于C系列,用于配合后射的MG17机枪。

不过Delta RC 16/48发动机在历经了长期的研制发展后,还存在不少问题。而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向盟军投降更迫使亨舍尔放弃了将Delta RC 16/48 发动机安装到Hs129C-1上的努力。亨舍尔随即选用了820马力的Gnome-Rhone 14R M38发动机作为代替。1943年8月,一架安装Gnome-Rhone 14R M38发动机的Hs129B-2(W.Nr.0267)进行了首飞测试。

Hs129C-1为改善气动特性做了一些改进,其中包括采用模压(Form-press armor)装甲板。采用模压装甲板可以减轻机身重量并降低机身外壳装甲的生产成本。同时Hs129C-1还重新设计了发动机罩及燃油散热器。尽管安装新发动机的Hs129B-2飞行测试结果很理想,但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发动机,以及担心影响现有的生产,Hs129C-1的前景很不乐观。Hs129C-1只建成了一架原型机,Hs129 V4(W.Nr.220001)。V4原型机建成后于1943年4月-1944年7月间在Tarnewitz测试中心进行了飞行测试。最终Hs129C-1项目被取消以为其它飞机项目让位。

1944年9月帝国航空部终止了一切有关Hs129的改进发展项目,现有机体将被用于武器测试。测试的武器包括Gero火焰喷射器,它安装在机身下方,由一个300升的油箱提供供给。另外还包括多款火箭弹:210mm Wfr.Gr.21及280mm Wfr.Gr.28火箭弹,它们安装在Hs129B翼下的发射管内;70mm Panzerblitz 1和55mm Panzerblitz 2反坦克火箭。不过并没有Hs129装备这些武器投入实战的记录。



在Hs129进行测试的还包括SG 113A “F?erstersonde” 77mm反坦克火箭弹。6联装反坦克火箭发射模块安装在机身中段。照片中的这架Hs129B-0(W.Nr.0016)便用于最初的测试。其机首下装有磁感应天线,当飞机低空慢速通过目标上空(如坦克一类金属目标),磁感应天线感应到目标随即激活火箭弹垂直向下发射。



垂直向下的6联装火箭弹发射口



机首下的磁感应天线特写

1939年5月至1944年9月期间,亨舍尔公司至少生产了1160架Hs129,其实际生产总数(包含原型机、预生产型及各生产型)更可能达到1267架。

Hs129作战简史

前往东线

截至1942年Hs129已经在德国各地的飞行测试中心进行了详尽的测试。Hs129测试项目的成功完成也促使帝国航空部决定将其投入实战。

首批作战型Hs129B被配属给刚成立的第1对地攻击联队(Sch.G.1)。该联队于1942年1月13日在利普斯塔特(Lippstadt)成立,下辖第1与第2大队(I./ Sch.G.1及II./ Sch.G.1)。每个大队由三个各有12架飞机的中队组成(1-3及5-7中队)。另外联队还包括第4及第8中队以及指挥部小队(Stab./ Sch.G.1)。II./ Sch.G.1的三个中队首先换装Hs129B-0及B-1,联队的其它部队则仍旧使用老式的Hs123攻击机以及BF109E战斗机。1942年4月4./Sch.G.1及8./Sch.G.1也换装了Hs129B。

Hs129B采用德国空军标准涂装,其上表面涂装色采用RLM70(黑绿)及RLM71(深绿),下表面涂装色则采用RLM65淡蓝。在东线作战的Hs129机鼻、翼尖下表面及机身后段一段都涂有RLM27黄色。机身侧面黑底白边的三角涂装表明其隶属于对地攻击部队(Schlachtverband)。



Hs129B-2机鼻上绘上了德国陆军突击章图案,这是Hs129飞行员在执行近距支援任务时最喜欢的标示

1942年5月初,II./ Sch.G.1的Hs129 B被从德国本土调往东线的南方战区,隶属于第4航空队(Luftflitte 4)的指挥。大队被一分为二派往两个地方:第4及第5中队被部署在克里木半岛(crimean peninsula);第6及第7中队则被调到了亚速海附近(Azov Sea)。当时Sch.G.1共有43架Hs129B可投入战斗,他们抵达战区后马上就开始了适应性飞行,随后便开始执行攻击任务,目标是苏军的摩托化纵队、炮兵部队及工事据点。Hs129B在这些最初的任务中表现相当出色,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发动机的可靠性。Hs129B在这些战斗中的绝大部分战损都是由苏军防空火力造成的。第2大队战损的第1架飞机是Max Eck上尉的Hs129B-1。5月9日他在执行攻击刻赤(Kerch)地区目标时被防空火力击落,上尉本人就此下落不明。

1942年5月中旬,II./ Sch.G.1被调往哈尔科夫(kharkov)支援当地的德军。德国陆军士兵们十分欢迎这些空军攻击机帮助他们抵抗面前滚滚而来的苏军部队。最初Hs129B飞行员们主要使用MG17、MG151以及翼下挂载的两枚SC50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1942年6月,4./ Sch.G.1开始换装搭载MK101的Hs129,最初只有3架Hs129换装MK101 30mm航炮。一开始部分飞行员对MK101的效能有所怀疑,他们更喜欢使用航空炸弹对付苏军坦克。不过很快MK101的表现令飞行员们刮目相看。配合专门的钨芯穿甲弹,Hs129给予苏联装甲部队重大打击,到6月中旬时它们已经摧毁了23辆苏军坦克。随后更多的MK101被从雷赫林测试中心送到第4中队进行换装。MK101 30mm航炮成为大多数Hs129B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标准装备。哈尔科夫战役期间,Hs129表现优异,为德军顶住苏军的进攻立下汗马功劳。当苏军从哈尔科夫撤退时,由21架Hs129组成的攻击队给撤退的苏军造成了沉重损失。据被俘的苏军士兵交代,Hs129不仅击毁了许多苏军坦克,更在苏军部队中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从6月底到7月15日,由于机械故障及苏军防空火力,德军共损失了8架Hs129B-1及B-2。这其中有一架是由Hans-Hermann Steinkamp少尉驾驶的。日后Steinkamp少尉成为仅有的4名获得骑士十字勋章的Hs129飞行员之一。6月28日,Steinkamp少尉从前进基地起飞执行攻击撤退苏军的任务。战斗中少尉座机的左引擎被防空火力击中,他在提姆河(River Tim)附近进行迫降。依靠Hs129坚固的机身及装甲“浴盆”的保护,少尉得以幸免遇难并成功返回友军战线。



1942年夏,一架II./ Sch.G..1所属的Hs129B-2从前进机场起飞执行对地支援任务,其翼下挂弹架上挂载了SC50炸弹。

虽然Hs129在这期间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但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其发动机问题:战斗中它们无法达到全功率输出,还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着火;另外由于补给问题德国人还严重缺乏发动机备件——更糟糕的是这些精贵的发动机对俄国大地的灰尘及沙土太过敏感,这一切使得地勤人员对Gnome-Rhone发动机怨声载道。而为了研制新的发动机进气口过滤器则又花了整整5个月时间。另外对于德国飞行员来说,使用30mm航炮对付苏军坦克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4./ Sch.G.1的飞行员们从未接受过使用MK101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作战训练,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摸索战术。通常德军飞行员的战术很简单:选中一辆目标坦克,一股脑所有弹药射向它直到其被轰上天。显然这在弹药运用上缺乏效率。同时地勤人员也缺乏维护反坦克航炮的经验及技术,这导致Mk101的故障率相当高,也使得地勤人员不得不拆掉航炮重新换上挂弹架应急。

1942年夏季,II./ Sch.G.1的Hs129随着德国陆军的攻势向苏联南方的腹地挺进。第2大队从位于沃尔昌斯克(Volchansk)、沙塔洛夫卡(Shatalovka)、奥廖尔(Orel)及库尔斯克(Kursk)等地的前线机场起飞为陆军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8月,大队随大部队来到塔奇尼斯卡亚(tachinskaya),第5中队以奥廖尔为基地出击,而第8中队则被派往西面的莫洛佐夫斯卡亚(morozovskaya)。而在这个月,II./ Sch.G.1也完成了自5月来到俄国前线后的第2500次战斗出击。8月间另一个装备Hs129的部队也被投入东线战场:第51战斗机联队反坦克中队(Pz.J?.St/JG51)。1942年夏季时东线战场上每一支战斗机联队均受命组建一个装备Hs129的反坦克中队。8月1日,首支战斗机联队反坦克中队也是唯一一支:JG51反坦克中队成立,这就是Pz.J?.St/JG51。其它战斗机联队组建反坦克中队的计划均未执行。8月初,该中队的8架Hs129B在哈尔科夫东南作战,而到8月中旬时Pz.J?.St/JG51便被派往勒热夫(Rzhev)。从8月1日到11月16日间该中队共执行了73次作战任务并摧毁29辆苏军坦克。



1942年底时 Pz.J?.St/JG51的一架Hs129,机身涂装已换成白色冬季涂装

1942年秋季期间Hs129在斯大林格勒前线支援德军的攻势,这段期间内的天气糟糕的要命:浓雾、低温、机场上积满了雪——这阻碍了Hs129顺利执行飞行任务。尽管环境恶劣,但II./ Sch.G.1的Hs129还是执行了数以百计的攻击任务为德国第6集团军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从9月1日到11月底,II./ Sch.G..1损失轻微,只有3架Hs129被敌军摧毁。11月16日,250辆苏军坦克突破了意大利人的防线,德军轰炸机部队并没取得任何值得称道的战果。然而8./ Sch.G.1的6架装备MK101的Hs129则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它们在两天时间内击毁了10辆苏军坦克。12月,Pz.J?.St/JG51也划归II./ Sch.G.1指挥以增强其实力。不过随着苏军发起攻势并包围了斯大林格勒,迫使Sch.G..1撤到了斯大林格勒以西400公里处的伏罗希洛夫格勒(Voroshilovgrad),此时II./ Sch.G..1只剩10架堪用的Hs129,不过第2大队仍全力以赴支援轴心国军队的作战。然而无论飞行员们再怎么奋战也无力回天,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已陷入绝境。

1942年底,II./ Sch.G.1的部队被逐渐撤离战线进行休整:1942年10月,第5中队回到了德国Jesau,不久被派往北非支援德国非洲军;第8中队在12月初被撤出俄国前往波兰的戴布林-伊瑞纳(Deblin-Irena)休整。

北非战区

1942年秋,英国在阿拉曼的胜利迫使德国非洲军及意大利部队向西撤退。10月,德国空军决定向北非派遣一支Hs129中队以支援当地德军作战。新成立的第2对地攻击联队第4中队被选中执行这一任务(4./ Sch.G.2)。第4中队由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Bruno Meye上尉指挥。为了适应沙漠环境的作战,Hs129的涂装色换成了RLM79沙黄色及RLM80橄榄绿。不过一些Hs129B-2也采用了沙棕色,甚至还有Hs129采用了意大利空军的涂装方式。

11月初,第4中队的12架Hs129B-2/Trop(热带型)离开基地飞向非洲大陆。该中队抵达北非后的第一次战斗任务是攻击在Bir el Abd附近的英军装甲车队。

Meye谈到在北非的第一次任务时说到:

“1942年11月17日,我们在天气状况十分适宜的情况下执行了第一次任务。我带领一个三机编队前往Bir El Abd附近进行自由猎杀。我们击毁了两辆英军装甲车,当时这两辆装甲车正押送400名德意战俘前往战俘营。这些逃脱的战俘经过2天的沙漠行军后成功重返我军战线。

我们返航的时候在一个交通枢纽第一次与英军的十字军战士坦克遭遇。当时我们正超低空飞行返航—实际上我们飞得比周围沙丘高度还低。突然在前方,我们吃惊的发现了最南端的英军坦克先头部队。它们正在加油补给,大约30辆坦克相互紧靠在一起,秩序显得很混乱,不过这样可通过拖曳油管加快给这些聚在一起的坦克加油。一列油罐车纵队在这些坦克后方大约200米处。

军官们在第一辆坦克上研究地图,其它组员正站在各自的坦克上。当我们低空掠过他们头顶时他们还向我们挥手致意。显然他们把我们误认为是英国的英俊战士式飞机了。我们轰鸣着从3m高度越过他们头顶,但只摇摆着机翼而没有立刻开始攻击。历经东线多月的战斗之后,在西线再次获得对手(这次换成英国佬了)令我们欣喜不已;我们需要发泄下这种情感,因此不得不抑制住想给这些英国佬马上演示教科书式攻击的冲动。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一切都显得很滑稽,实际上那时我们正表演特技飞行而英国佬就站在下面为我们挥手喝彩。不过当我们转弯并开始爬升时,英国坦克手们肯定最终看到我们的黑白铁十字国家标示。他们立刻缩回坦克里,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炮管抬升并开火了。我们收到真正的热烈‘欢迎’。不过我们也使用航炮开始攻击,击中了其中的5辆并打爆了一些油罐车。”



这架4./ Sch.G..2的Hs129B-2“Blue+O”机身尾部的白色识别条及机身无线电杆上的三角旗表明这是中队指挥官Bruno Meye的座机

德军新型飞机的初次战场秀表现不错,MK101 30mm航炮对付英军装甲部队显得游刃有余,不过和在俄国时一样,Gnome-Rhone发动机又拖后腿了。沙尘及高温对于法国发动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其安装的沙尘过滤器就是一杯具,在北非沙漠环境下根本不顶用;而高温也使得发动机常常过热。更糟的是随后第4中队接连遇上两场沙尘暴:娇贵的法国发动机彻底罢工了,这也迫使4./ Sch.G.2仅仅执行了一个星期任务后就不得不后撤休整。Meye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北非所发生的是令人沮丧的,(这)绝对是一场灾难。”至1942年12月31日,第4中队只剩7架飞机。而由于盟军空军的攻击及缺少备件,第4中队在一个月之内又丧失了6架Hs129B-2:3架在1943年1月13日盟军的空袭中被毁,3架受损无法修复。根据记录,中队仅存的那架Hs129很可能也在1月23日被摧毁。中队人员被撤回本土休整,接收新飞机。他们的下一站是久违的东线战场。

1942年11月29日,5./ Sch.G.1抵达了突尼斯。5./ Sch.G..1不久前刚回本土补充休整,接收崭新的Hs129B-2。第5中队的Hs129B-2在抵达后第二天就投入战斗,它们摧毁了一些盟军车辆。然而不断增长的盟军空中力量使Hs129B-2的作战充满了危机,一些Hs129B-2被盟军战斗机及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第2航空队(Luftflotte 2)的指挥官们认为在盟军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继续使用Hs129B-2的代价过于高昂。



1942年底北非战区,一架4./ Sch.G..2的Hs129B-2在德军一处前进机场

1943年1月1日5./ Sch.G..1被重新命名为第2对地攻击联队第8中队(8./ Sch.G..2)。由于装备短缺,8./ Sch.G.2曾使用Fw190,但随后便用新抵达的Hs129B-2进行换装。此时Hs129的主要任务是攻击突破德军防线的盟军坦克。由于主要在德军防线后方作战,这使得Hs129避免了高昂的战损。不过由于备件、燃料及弹药补给的匮乏,Hs129B-2的飞行状况也不断下降。到4月10日时16架飞机中只有2架还可飞行。4月20日,8./Sch.G.2成为首批撤离突尼斯的德国空军部队。1943年5月13日北非战役结束时盟军共缴获了约12架Hs129B-2,它们均处于无法飞行状态。



1943年5月, 在突尼斯8./ Sch.G.2一架被缴获的Hs129,飞机已经损坏

43-45年东线

1943年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利成为东线战场的转折点。苏军在人员、坦克及飞机上的优势不断扩大,而德军则在不断衰败。战争态势的转变日益凸显出Hs129的重要性。1月,8./ Sch.G.1与Pz.J?.St/JG51在莫斯科战线协同作战,1月1日及16日间,两支中队分别摧毁了13辆苏军坦克,27日,8./Sch.G.1又在自己的战果薄上记上了23辆苏军坦克。不过到了2月,由于7./Sch.G..1重新换装回Hs123,此时偌大的东线战场上装备Hs129的空军部队仅剩3个中队了(4./Sch.G.1,8./ Sch.G.1及Pz.J?.St/JG51)。43年初,为了统一指挥,东线战场上所有3支Hs129中队被划归到同一个指挥机构下:反坦克中队指挥部(Führer der Panzerj?ger–Staffeln)。这样可以快速指挥Hs129部署到那些遭到大量苏军装甲部队进攻的地区。该指挥机构首任指挥官是Otto Weiss中尉。

不久后,两支从北非撤离的Hs129中队也先后返回东线增援。当4./Sch.G.2于4月中旬重返东线后,其指挥官,经验丰富的Bruno Meyer上尉接替了Otto Weiss中尉担任反坦克中队指挥部的指挥官。

反坦克中队指挥构架:

Führer der Panzerj?ger:Bruno Meyer上尉

4. (Pz)/ Sch.G.1:Georg Dornemann中尉

8. (Pz)/ Sch.G.1:Rudolf-Heinz Ruffer上尉

4. (Pz)/ Sch.G.2:Matuschek少校

Pz.J?.St/JG51: Hans Jentsch中尉

1943年春,Hs129以克里木半岛为基地支援库班地区的德军作战。它们的低空攻击摧毁了大量苏军装甲车辆并给苏军带来严重威胁,其存在极大提升了当地德军的士气。库班战役期间,一旦接到前线的请求,飞行员们便跳上飞机从前线机场起飞执行支援任务。通常飞行员们一天要执行5-12次任务。战损也异常高昂,这期间光8.(Pz)/Sch.G.1就损失了11架Hs129。不过Hs129的坚固机体让许多飞行员从敌军火力面前幸存下来,从而得以返回己方战线继续作战。这其中就包括第8中队指挥官Rudolf-Heinz Ruffer上尉。5月3日,Ruffer上尉在攻击苏军登陆艇时其座机左侧发动机被高炮炸飞,他迫降后幸免遇难并于第二天被友军突击队救回。

1943年4月,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一场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Operation Citadel)。Hs129将在压制此地苏军大量装甲部队的任务中起到关键作用。为此德军计划调集当时东线战场上全部4支装备Hs129的作战中队参与“堡垒”行动:4./Sch.G.1,8./Sch.G.1,4./Sch.G.2及Pz.J?.St/JG51,而8./Sch.G.2直到8月才重返东线战场,因此它将被用作充当预备队。

当7月5日进攻开始时,共有超过60架Hs129B可投入战斗。Hs129在前两天的战斗乏善可陈,然而在7月7日时随着战斗强度的加剧,Hs129也开始有上佳的表现。Hs129与陆军高炮部队合作,在一场两个半小时的战斗中击退了大批围攻别尔哥罗德(Belgorod)东部党卫军部队的苏军T34及KV-1坦克群。而第2天,7月8日,Hs129迎来了其服役以来最广为称道的一场胜利。Bruno Meyer上尉在巡逻战线时,发现苏军一支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在步兵部队的伴随下从森林中冲出,直扑党卫军第2装甲军未设防的侧翼。危机关头Meyer上尉立刻命令其下属各中队紧急起飞,并将敌情通告给I./Sch.G.1指挥官D?rffel上尉,协调攻击。15分钟之内,来自4个中队的首批16架Hs129B便飞抵战场。不过首先发动攻势的是I./Sch.G.1的Fw190。他们在野外毫无掩护的苏军步兵部队头上投下大量SD2反人员炸弹,随后用航炮及机枪直接扫射搭载在坦克上的苏军士兵。战场上血肉横飞,Fw190肆意收割着苏军士兵的生命,幸存者则四散奔逃,寻求掩护。伴随坦克部队前进的机动高炮也被打哑。现在Hs129面前没有任何阻挡,一场针对苏军坦克的杀戮盛宴即将开始。

Hs129低空扑来,机腹下的航炮不断喷射出致命的穿甲弹,毫不费力撕开苏军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德军的攻击衔接极为流畅,各中队轮流上阵:一个中队攻击时,另一个中队返回前进基地补给,基地内则有一个中队加油装弹准备出击,而整备完毕的第4个中队已飞抵目标区附近准备接替攻击。苏军坦克一辆接一辆被“点名”,它们毫无还手之力。整整三个小时不间断的攻击使得苏军尸横遍野并留下数十辆坦克以及更多其他车辆的残骸。即使到了夜晚,漆黑的夜空也被坦克残骸中殉爆弹药及油料燃烧的火焰所映红。Hs129部队在这次战斗中无一损失。事后,地面部队指挥官向第4航空队指挥官发来贺电:“空军部队在没有地面部队配合的情况下独立消灭了正在突破的敌军装甲部队,这在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4航空队也在当天的战斗日志中记载道:“(空军)反坦克部队取得了巨大成功。80辆敌军坦克被彻底摧毁另有许多辆被击伤。”

4./Sch.G..1的指挥官Georg Dornemann中尉回忆此战当时的情景谈到:“当我们抵达作战地域时看到敌军的步兵行军纵队在森林中,在他们身后是滚滚行进的坦克群,很难确定它们具体的数量。坦克驶出森林时我们数到有10辆,20辆,30辆,随后便因还在不断涌出的坦克而放弃了计数——俄国人大概有一整个装甲旅。我们充分意识到俄国装甲部队对我们装甲军的薄弱侧翼造成了致命威胁。我们必须毫不犹疑去阻止他们。

我的中队与其它中队相配合,接力攻击。敌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们的飞行员可以感觉到敌军坦克组员惊恐不已,正在撤退的坦克成为我们华丽的靶子。每名飞行员都低空进入,在合适的时机发射穿甲弹。猎杀时,稳定的接近及经过充分瞄准的射击是击毁坦克的关键——我想说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当一些坦克被击毁后,喷出火焰及烟雾。另一些坦克则没弄清情况与这些钢铁残骸撞在一起。后来在审问战俘时证实了我们的攻击有多么成功,俄国人被迫后撤。“

在战役初期阶段,Hs129摧毁或重创了许多苏军坦克及其他车辆,其战损轻微。然而到德军撤退阶段时情况改变了。为了掩护撤退,Hs129部队被命令执行一些近乎自杀性的攻击任务,这使得飞行员及飞机损失率飙升。最终战役期间Hs129B的战损极为高昂。战役期间德军总共损失了48架Hs129,另有17名飞行员阵亡或失踪,其中包括4./Sch.G.2的指挥官Matuschek少校。

7月19日时Matuschek少校率领一个4机编队前去攻击几辆T-34坦克。这些坦克出现在铁路沿线并逼停了货运列车。编队顺利找到了目标并摧毁了它们,然而却在战斗中损失了编队长机:Matuschek少校。少校在攻击一辆T-34时打掉了大部分弹药却没有给目标造成明显损伤,最后他决心采用近距离直射干掉坦克。然而同伴们却惊恐的看到少校在冲向目标打光剩余弹药后却未能及时拉起机头,直接撞在坦克上。飞机和坦克最终都消失在爆炸的火球中。

几个中队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当数Pz.J?.St/JG51,它在6月30日时拥有15架Hs129,在7月5日至8月23日期间中队至少有12架飞机被苏军战斗机或防空火力击落。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Hs129中队奉命转调西南:先到科诺托普(Konotop),再转往波尔塔瓦(Poltava)。43年夏秋期间苏军的攻势迫使德军节节向西撤退。Hs129部队到处奔波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然而它们的努力并不能阻挡苏军太久。

1943年秋,德国空军重组了驻东线的Hs129部队。所有5支中队被整编为一个反坦克大队,第9对地攻击联队第4反坦克大队(IV.(Pz)./SG. 9)。原先的反坦克中队指挥部(Führer der Panzerj?ger–Staffeln) 改为 第9对地攻击联队第4反坦克大队部(Stab.IV.(Pz)./SG. 9)。而各中队改编情况如下:

4.(Pz)./Sch.G.1 改编为10.(Pz)./SG. 9;

8.(Pz)./Sch.G.1 改编为11.(Pz)./SG. 9;

4.(Pz)./Sch.G.2 改编为12.(Pz)./SG. 9;

8.(Pz)./Sch.G.2 改编为13.(Pz)./SG. 9;

Pz.J?.St./JG51 改编为14.(Pz)./SG. 9;

在Meyer的指挥下,IV.(Pz)./SG. 9转战各地。通常一有苏军装甲部队突破防线,他们便充当战场消防队紧急奔赴前线。这对大队地勤人员来说也是严峻的考验。43年冬季期间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使大队飞机的完好率达到70%,这意味着大队至少可投入50-60架飞机进行作战。不过MK103航炮的故障率却直线上升。因为之前缺乏在严寒条件下的测试,MK103在俄国冬季极端低温下常常因被冻住而哑火。



在严寒中起飞执行任务的Hs129

1944年初,IV.(Pz)./SG..9的Hs129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抵抗着苏军的进攻。此时整个东线战场上德军只有约50架Hs129B可投入战斗。另外他们还得到30架罗马尼亚的Hs129B的支援,罗马尼亚的Hs129主要在南方战区作战。3月末苏军的大进攻使得第4大队被分割成几部分:Stab.IV.(Pz)./SG..9及13.(Pz)./SG. 9向波兰东部撤退;而10.(Pz)./SG. 9、12.(Pz)./SG. 9、及14.(Pz)./SG.9则分别撤往罗马尼亚的Trans-Dnestra、Bessarabia及Bukovina。这三个中队的Hs129B在此帮助地面部队顶住了苏军的一次进攻,另外10.(Pz)./SG. 9还参与掩护克里木半岛上轴心国部队的撤退行动。

(注:1943年12月27日11.(Pz)./SG. 9奉命撤离作战前线并在1944年1月20日改编为第26测试指挥部(Erprobungskommando 26),负责Hs129相关武器系统的实验测试。)



1944年3月,在位于乌克兰的基地内一架IV.(Pz)./ SG..9的Hs129正进行补给整备,准备执行下一次任务

到1944年5月1日,第4大队在成立将近7个月的时间内已完成了10000架次的战斗飞行任务。大队宣称击毁超过1500辆苏军坦克及装甲车辆,以及数千辆其它车辆。然而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伴随的是高昂的损失:1944年上半年德国空军共有56架Hs129战损,另有38架因事故损失。

1944年6月22日,苏军发起了白俄罗斯攻势,行动代号“巴格拉季昂(Operation Bagration)”,目的是消灭白俄罗斯及波兰东部的德军。驻扎在波兰东部的10.(Pz)./SG.9及14.(Pz)./SG. 9立刻开拔,驰援驻防前线的13.(Pz)./SG. 9。三个中队奋力作战,摧毁了不少苏军装甲车辆。例如13.(Pz)./SG. 9在10天内摧毁了50辆苏军坦克。第8航空军指挥官赛德曼(Siedemann)将军就曾表示Hs129部队在阻挡苏军装甲部队对桑多梅日(sandomierz)东部的攻势中贡献良多。然而德国人还是无法阻挡苏军的步伐。战役开始时三个中队共有67架飞机,战役期间战斗损失22架,事故损失21架。现在德国人只能凑出一个中队的Hs129了,他们被迫撤退。

1944年8月20日,苏军向罗马尼亚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罗马尼亚的Hs129为了抵御红军的攻势作着徒劳的努力。而当罗马尼亚投向同盟国方面后,驻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的德军及匈牙利军队开始面临罗马尼亚空军Hs129的攻击。为了应对罗军的威胁,8月底德军将14.(Pz)./SG. 9派驻特兰西瓦尼亚中心地区。9月底在苏军及罗军的进攻下,14.(Pz)./SG. 9退入匈牙利境内。14.(Pz)./SG. 9在匈牙利一直战斗到1945年2月13日布达佩斯陷落为止,随后撤往斯洛伐克。

1944年秋季时13.(Pz)./SG. 9及14.(Pz)./SG. 9接收了一些装备BK7.5 75mm火炮的Hs129B-3。然而其数量实在太少,面对苏军的装甲洪流也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关于Hs129B-3在战争最后阶段实战表现的记录也相当有限。1944年9月为了削减生产机型集中产能,帝国航空部命令终止Hs129的生产。Fw190F逐渐从Hs129手中接过了对地攻击及反坦克的任务。而由于燃料短缺,战争最后阶段Hs129的飞行也急剧减少。

到1945年1月1日,第9大队中只有10.(Pz)./SG. 9及14.(Pz)./SG. 9还在使用Hs129B,其总数也只有区区39架。大队的其它部队已换装Fw190F。这些残存的Hs129B散布在波兰西部、德国东部及匈牙利西部,其数量也随着战斗及事故而不断锐减,剩下的飞机也由于缺少燃料及零备件而停飞。由于不能起飞,一些Hs129被撤退的德军炸毁以免被苏军缴获。



在机场上被德军自己破坏的Hs129B-2。1945年1月22日,苏军的突袭使迫使IV.(Pz)/SG. 9的部队撤离其位于波兰的基地。机场跑道上德国人炸毁了13架飞机,包括3架B-3型。

14.(Pz)./SG. 9的Hs129在1945年1月参加了巴拉顿湖战役。苏军在此战中的胜利迫使14.(Pz)./SG. 9只能不停的向西撤退,最终退到奥地利西北部并在此地迎来战争的结束。而10.(Pz)./SG. 9的Hs129只能根据其糟糕的补给状况进行有限的战斗。1945年3月间,10.(Pz)./SG. 9摧毁了100辆苏军坦克,30门防空炮,几百辆其它车辆及6架飞机,而其仅仅损失2架Hs129。4月初,10.(Pz)./SG. 9退入奥地利并与14.(Pz)./SG. 9合并,他们参加了维也纳战役,最后撤退到捷克境内。当德国宣布投降后中队官兵将所有残存的Hs129破坏后向美军投降,然而最终他们被移交给了苏军。最后一批被俘的10.(Pz)./SG. 9成员直到1949年底才从苏联获释。

罗马尼亚的Hs129

1941-43年东线的战斗表明罗马尼亚空军需要一款现代化的对地攻击机。1943年春,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决定从德国订购飞机,用于其驻东线的空军部队,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第1航空军(C1ARR)

罗马尼亚人选中了Hs129B-2用于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德国人同意提供足够的Hs129B-2装备一个三中队编制的大队。罗军选中第8战斗机大队进行新机换装。由此1943年5月11日,第8战斗机大队改名为第8攻击大队。该大队下辖第41、42及60攻击中队。

第8攻击大队的人员前往乌克兰基洛夫格勒(Kirovgrad)的一处德军训练中心接受换装训练。到1943年8月时,完成换装训练的罗马尼亚空军人员共接收了34架崭新的Hs129B-2。1943年8月初,大队开拔前往前线,经马里乌波尔(Mariupol)以西后抵达位于乌克兰克拉马托尔斯卡亚(Kramatorskaya)的新基地。

8月15日,在苏军对克拉马托尔斯卡亚发动的一次袭击中第8攻击大队有一架Hs129B-2被击毁,另有两架轻伤。但这没有影响到罗马尼亚人。第二天,第8大队出动Hs129开始执行其首次战斗任务。1943年夏末,大队投入到顿涅茨河及乌米斯河地区激烈的战斗中去。罗马尼亚飞行员平均每天要执行3-4架次的战斗任务。9月2日,由于苏军的突破,第8攻击大队被迫撤退到斯达利布里兹奈兹(Staryy Bliznetzy)。1943年秋季期间,第8大队则一直在支援在黑海沿线及克里木半岛上的罗军作战。为了应对苏军的进攻,第8大队的飞行员经常一天要执行16架次的战斗任务!1943年9月14日,第8大队攻击了一支庞大的苏军装甲部队。Hs129B-2的低空突袭令苏联人猝不及防,罗马尼亚人成功击毁了大量苏军装甲车辆并迫使其停止前进。第8大队仅损失两架飞机,一名飞行员被俘,另一名成功返回友军阵地。



43年秋在乌克兰基地,一架德国空军的Hs129B-2(W.Nr.141278)紧邻着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的一架Hs129B-2。这段时间罗马尼亚的Hs129部队与德国空军Hs129部队由德国第4航空队指挥。

1943年秋苏军席卷乌克兰的大进攻给予第8大队很大的压力,不间断的低空近距支援也使第8大队的损耗不断攀升。至1943年11月初,第8大队只剩9架可用的Hs129B-2了。其余的Hs129不是被苏军防空火力击落,就是在苏军的空袭中被炸毁。德国再次为罗马尼亚提供了一批Hs129补充战损。



一架罗马尼亚空军的Hs129B-2正起飞执行任务

1944年初,第8攻击大队的Hs129再次投入到南乌克兰地区激烈的战斗中去。尽管付出巨大的损失,但第8大队依然无法阻挡苏军的进攻。3月底,苏军攻入罗马尼亚人占领的比萨拉比亚(Basarabia),第8大队被迫向西撤退。当4月3日第8大队退入罗马尼亚境内时只剩下7架可用的Hs129了。4月底补充飞机再次运抵第8大队。不过4月28日战斗再度爆发时第8大队也只有18架Hs129。不过罗军的Hs129在这年春季阻挡苏军对摩尔达维亚(Moldavia)东北部进攻的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

8月20日,苏军发起总攻,突破了德军与罗军在摩尔达维亚东北部的防线。德罗两军的Hs129不断出击妄图阻止苏军的进攻,然而这只是徒劳增添损失。8月23日,罗马尼亚国王宣布退出轴心国,加入同盟国。这时第8攻击大队还有32架Hs129,其中19架可用。所有可出击的Hs129都驻扎在伊安尼(Ianea)。德军试图夺取基地中罗军的Hs129。不过罗军打退了德军并反而缴获了此地德军的7架Hs129。然而第8大队其余13架待修的Hs129分别在马提(Matea)及福斯卡尼(Foscani)被进攻的苏军所摧毁。随后几天中,又有13架德国空军的Hs129被夺取纳入到罗军序列。27日,第8大队的飞机飞往克拉约瓦(Craiova),与之前抵达的其他部队汇合重组罗马尼亚皇家空军第1航空军。

现在重组的罗马尼亚第1航空军隶属于苏联第5航空集团军。他们被调往前线配合苏军进攻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的德匈部队。此时第8攻击大队下辖第41及42攻击中队,共有32架Hs129B-2,其中22架可出动。不过特兰西瓦尼亚的激烈战斗使第8大队付出了很大损失,到9月15日大队可出动的Hs129B-2就只剩下8架了。不过5天后随着第60攻击中队的到来使第8大队获得了增援。即使这样,连日的战损及零备件短缺使得第8大队到28日时又只剩下13架可用的Hs129。

10月11日,第8攻击大队与第3、4俯冲轰炸机大队合并,重组为第8攻击/俯冲轰炸大队。新的第8大队包括装备Hs129的第41攻击中队,以及装备Ju87的第74俯冲轰炸机中队。重组后的第8大队再次投入到向特兰西瓦尼亚进攻的战斗中去。11月14日,大队进入匈牙利中央地区的图尔凯维(Turkeve)。不过此时潮湿阴冷的天气严重影响到飞行。然而当天气条件稍微好转,Hs129又再次全力以赴投入到支援战斗中。

1945年1月15日,罗马尼亚第1航空军被划归到苏军第40集团军指挥。由此罗马尼亚的Hs129开始支援苏军对斯洛伐克及波兰南部的进攻。战争最后的几个月,罗马尼亚的Hs129一直在执行轰炸及扫射前盟友德军及匈牙利部队的任务。1945年5月8日,罗马尼亚的Hs129在捷克摩拉维亚(Moravia)执行了最后一次战斗任务。



罗马尼亚空军的一个Hs129B-2三机编队从机场起飞。为了与苏军配合作战,其机鼻处都已涂上白色识别色



1945年初,一架罗军Hs129B-2正携弹执行匈牙利境内目标的任务,注意其翼下及机腹都已挂弹。

战斗记录显示从1944年12月19日开始到1945年5月11日为止的5个月时间内,第41攻击中队的Hs129总共执行了119次战斗任务,合计战斗出动422架次,飞行时间达到370小时。它们总共投下了130吨炸弹,攻击了66支敌军纵队,击毁185辆车辆、66辆马车以及13列火车。此外第41中队的战绩表上还包括许多大炮、防空高炮、机枪掩体及其它军事装备等。在此期间第41中队共损失8架Hs129,1名飞行员阵亡,2人失踪,3人受伤。

结束短暂的捷克斯洛伐克占领任务后,第8大队幸存的10架Hs129于1945年7月30日全部撤回国内。到这年底由于零备件的匮乏可以飞行的Hs129只剩下4架。其中最后的3架Hs129一直服役到1947年底并在第二年被报废。

据估计,在1943-44年间罗马尼亚通过各种途径共获得约200-250架Hs129。

被缴获及其它在国外的Hs129

二战期间盟军缴获了多架Hs129。1942年11月14日一架Hs129B-1(W.Nr.0222)被苏军的拉-5战斗机击落,这架Hs129以机腹迫降在苏军防区内。随后苏联人将这架Hs129运往莫斯科进行测试评估。苏军还缴获过多架完整的Hs129B,包括W.Nr.0193及W.Nr.0228。这些飞机是在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缴获的。42年末至43年初北非战役期间英军及美军也缴获了一些Hs129B-2。其中的几架被英美军用于战斗测试,战后这些飞机均被废弃。



这是英军在突尼斯缴获的一架Hs129B-2,这架飞机后来被修复并涂上了皇家空军标志,编号NF756。这架飞机被编入第1426飞行小队,用于测试之用。



这是美军43年在突尼斯缴获的Hs129B-2,之后它被修复并运至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机场(Wright Field)进行飞行测试1943年8月,德军将4架Hs129B派往匈牙利用作训练之用,当时匈牙利计划成立一个对地攻击中队。其中一架Hs129在训练中因事故坠毁,导致飞行员丧生。由于可用数量的不足,因此并没有更多的Hs129被送往匈牙利。剩余的3架在1943年秋季返回德国。

西班牙也对Hs129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它于1944年7月向德国订购了3架Hs129。不过由于德国空军急需飞机补充,最终德国人取消了这份订单而将这3架Hs129填补到自己的前线中队中。保加利亚也为自己的空军对Hs129进行了评估,不过最终转而订购了Ju87。

Hs129反坦克攻击战术

实际上德国人直到1944年才编辑完成关于攻击坦克的训练手册,到这时都没有一种标准的攻击战术。事实上每个中队都会采用其认为合适的战术,但基本上都是低空接近,攻击坦克装甲相对薄弱的顶部、侧面及后部。

两名顶尖的Hs129王牌Franz Oswald及Meyer偏向于从后侧接近目标,因为坦克的后侧装甲薄弱,坦克发动机舱也位于后部。另外还有一个附加优点:从后侧攻击进攻方的苏军坦克意味着如果德军飞机在接近时被击中其航向是向着己方战线,一旦情况需要可以顺势在己方防区迫降。不过缺点也很明显,从后侧看去T-34的被弹面积很小,因此攻击坦克后侧需要有一手好枪法。从侧方攻击坦克侧面也有其优点,除了攻击面积要相对大些外,如果炮弹未能穿透侧甲,至少也可以通过击毁负重轮或履带使其无法动弹。战争后期有些技艺精湛的德军飞行员甚至采用超低空攻击方式,将穿甲弹从相邻的负重轮间射进坦克薄弱的下部车体。

另外飞行员一般会进行俯冲攻击以保证以90°弹着角击中坦克的倾斜装甲以增强穿甲能力,不过这时为了避免撞地其开火距离要远远大于水平射击时的距离。而且如果拉起时机把握不好飞机便会直接撞上坦克。因而有的Hs129中队还是采用稳妥的水平攻击战术,如10.(Pz)/SG 9就全部采用水平攻击。

射击距离方面,对于使用最广的MK101及MK103航炮,飞行员的开火距离通常非常近,从距离目标250m到50m等。为此飞行员在射击后需立刻转弯脱离以免目标爆炸产生的气浪或碎片击中飞机。

Franz Oswald回忆道:“通常我们在距离目标45-60米时开火,如此近的开火距离上30-40°的射击角就使得飞机与坦克的相对距离近的可怕。如果飞行员未能及时拉起飞机就很可能撞到坦克上,或是被坦克爆炸产生的气浪及飞溅的碎片击伤甚至击毁。”

不过近距离射击也保证了30mm穿甲弹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及良好的穿甲能力。德军执行反装甲任务时最喜欢使用的40型曳光穿甲弹(Panzergranate 40 L-spur )可在100m距离内击穿80mm厚的装甲。

而对于Hs129B-3,由于BK7.5的巨大威力,飞行员可在距目标1000m的距离外就开火射击。实战中为保证射击精度BK7.5的射击距离一般在200-1000m间。

在攻击编队上,Hs129部队标准的战斗编队是4机的“Schwarm”编队,由两个“Rotte”双机编队组成,这也是德国空军的基本战术编队。通常编队中1号机为“Schwarm”编队长机,3号机为一个“Rotte”编队长机,2号及4号机为僚机。



一个标准的Hs129 4机 “Schwarm”编队飞越过在俄国的一处临时机场上空。它们的下方是一架Fi 156。



爬升后可以明显看到Hs129的“Schwarm”编队分成了两组“Rotte”双机编队

Hs129的防御及其战损

Hs129与战争期间其它对地攻击机所不同的是其为单座机。二战中其他类似的飞机如Ju-87、IL-2等都有后座射手。亨克尔公司最初设计时也曾考虑为Hs129配备后座射手,不过一方面最初预计Hs129将在己方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作战因此对后座防御火力没有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机重,亨克尔最终取消了后座射手。另外设计师还意识到即便配有后座射手也不能显著提高飞机在战斗中的生存率。

Hs129抵御敌方火力主要依靠其装甲以及飞行员的飞行技术。Gebhard Weber就表示:“我们坚信自己飞机的坚固性,(在攻击时)一旦发现从侧面射来的敌军火力,我们就会倾斜飞行将有装甲防护的机腹面向敌军火力以保护自己。”

Hs129的装甲浴盆式座舱也可保护飞行员在战斗及迫降时免受严重伤害。厚重的防弹风挡玻璃在保护飞行员的同时也兼顾飞行员对视野的要求。三角形截面的机身设计也为Hs129提供了额外防护,这种机身结构可弹开一些轻型武器发射的子弹。Hs129的设计理念在日后也被美国A-10攻击机所采用。



东线的一名Hs129的飞行员在地勤人员的协助下准备起飞执行任务,可以清楚看到其面前防弹风挡的厚度

Hs129的双发布局也使其比单发飞机享有优势:即使一台发动机失灵,Hs129也可凭另一台发动机维持飞行。另外Hs129采用的空冷发动机在战斗中的生存力也比液冷发动机要强。

二战期间大多数战损的Hs129都是在中低空被防空火力所击落,这主要是Hs129大多低空执行攻击任务。在Hs129投入实战初期只有少量是被苏联战斗机所击落,而自1943年中期以后这一数字也在不断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苏军战斗机飞行员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德军战斗机数量及飞行员技术下降所导致。早在42-43年的北非战场上就已经证明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Hs129的代价极为高昂。笨重缓慢的Hs129对于战斗机来说是容易猎取的猎物。

二战期间战损的Hs129有95%都是在东线损失的,这是由于Hs129主要在东线战场作战。1944年8月罗马尼亚转入盟军对德作战后,德军也击落了一些罗军的Hs129。盟军方面猎杀Hs129战绩最高的战斗机飞行员当属苏军头号王牌,伊凡?阔日杜布少校。他的62个战果中包括3架Hs129。

主要问题

Hs129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其发动机动力不足。从最初的As410,再到后来的Gnome-Rhone 14M,Hs129一直缺乏一颗强劲的“心脏”。许多飞行员都曾表示过Hs129唯一值得批评的就是动力不足。Georg Dornemann中尉就评价过Hs129:“一架出色的飞机,…除了动力不足。”

满载的Hs129B起飞滑跑距离非常长,其爬升率也低(不过飞行员们对这个倒是不怎么关心,因为他们主要执行低空任务);在此情况下其最高速度只有约200英里/小时,这使得飞行员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被迫在敌军防空火力射程内滞留更长的时间,同时在面对敌军战斗机拦截时也难以摆脱。

当初亨舍尔为了替换As410而选择Gnome-Rhone发动机也是无奈之举。当时德国国内现成可供选择的合适空冷发动机为BMW801、BMW132及Bramo323等。不过功率的提升也意味着这些发动机重量尺寸更大,换装需对机体机翼等部位进行大幅改动加强。如BMW132光发动机本体部分重量就达530kg,而As410只有315kg;其发动机直径比As410大400mm,再加上更大的螺旋桨,这将影响到Hs129的侧向视野。但更重要的一点是1941年初这几种发动机的产量都不高,德国人不希望这会影响到其它机型生产的需求。当时帝国航空部之所以推荐使用As410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其属于“不重要”的发动机,使用它不会干扰到其他更重要机型的生产。



从这张39年9月-44年12月德国发动机产量表上可以看出40年底到41年初时BMW801、BMW132及Bramo323月均产量均只有百来台(最下面的三条曲线)

Gnome-Rhone 14M重量只有420kg,发动机直径不到1m,针对其进行的相应机体改动也相对较小。最重要的是它是法国发动机,不会影响德国其它重要机型生产的发动机需求。因此帝国航空部也要求亨舍尔公司进行Hs129换装Gnome-Rhone发动机的可行性研究。总所周知最终Hs129使用了Gnome-Rhone 14M发动机替换原先的As410。然而Gnome-Rhone发动机对于Hs129来说还是难堪大任,实际上尼古拉斯考虑只是将Gnome-Rhone发动机作为过渡,他希望以后能换装开发中的As412或As403发动机,甚至是BMW801系列。然而德国战时工业生产的限制注定这不可能发生,这也是Hs129的悲哀。

总结

早期型号的Hs129由于发动机问题而问题百出,被德国空军拒绝接收。更换了新发动机后Hs129才得以正式进入空军服役,不过仍显得动力不足。总的来说,Hs129是一款具有强大火力和重甲防御的对地攻击机。飞行员们认为它特别适合这个角色,Hs129在飞行时稳定,这使得瞄准及射击很容易,因此其被认为是一款“特别稳定的射击平台”。

最初投入战场时Hs129主要执行近距支援任务,而随着战局发展,其作战重心逐渐转为反坦克作战。在残酷的东线战场上,Hs129凭借其出色的反坦克能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士兵中获得了“坦克粉碎机(Panzerknacker)”和“飞行反坦克炮(Fliegende Pak)”的美誉。它和少量装备的Ju87G成为东线德国空军反坦克力量的中坚。正是凭借Hs129的奋战,众多的德军士兵得以从苏军的装甲洪流下幸存,他们中许多人士兵将这些“装甲猎手(Panzerj?ger)”视为自己的守护天使。而Hs129坚固的机体及首创的装甲“浴盆” 式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防护,在战争中拯救了许多飞行员的生命。即使到了战争最后阶段面对苏军凶猛的防空火力,驾驶Hs129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依然对自己的座机信任有加。

然而由于Hs129主要执行危险的中低空对地攻击任务,随着战争发展德军逐步失去制空权,因此其战损也相当高昂;加之生产速度缓慢,Hs129在东线德军中最多时也仅有一个大队的规模。如此小的装备规模也意味Hs129能发挥的影响微乎其微。而44年9月停产后,其战损补充更陷入无以为继的地步。此后剩余的Hs129依然坚持战斗在一线直到最后的时刻。最终仅存的一支装备Hs129的部队,10.(Pz)/SG 9在德国宣布投降后将其所有残存的Hs129全部销毁,装甲猎手们最终谢幕了……。

附1:Hs129的几种涂装



1942年夏,采用标准涂装方式的Hs129B-1,隶属于驻东线的5./Sch.G.1.注意驾驶舱后上方的“柏林熊”中队队徽



采用沙漠迷彩涂装的Hs129B-2(W.Nr.0297),隶属于驻北非的4./Sch.G.2。这架飞机在43年春利比亚被盟军缴获,当时已处于无法飞行状态。



1944年3月,采用冬季涂装的Hs129B-2“白色K”,这架飞机属于10.(Pz)/SG 9的Walter Kruse中尉,之所以编号采用字母K是中尉为了纪念自己的女朋友,Karen.。



43-44年在乌克兰,罗马尼亚皇家空军Hs129B-2的涂装

附2:Hs129上的骑士勋章获得者们

战争期间,一共有4名Hs129飞行员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以下就简要介绍这几名Hs129上的王牌。不过首先要介绍的则是Bruno Meyer少校。虽然少校在驾驶Hs129之前就已经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然而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对地攻击部队指挥官,他指挥Hs129部队在战争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亨舍尔Hs129攻击机小传 129hs经脉
Bruno Meyer少校



1915年11月13日,Bruno Meyer出生于海地(Haiti)。1934年4月4日Meyer参加国防军,1937年末转入空军。他首先进入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的侦察及武器学校学习。1938年8月1日,Meyer少尉调入驻图多夫(Tutow)的第20大队。3个月后的11月1日,第20大队改编为第2教导联队第2对地攻击大队(II.(Schlacht)/LG2)。Meyer随II./LG2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及英伦空战,执行过多次任务。

1940年夏末,Meyer首次见到了新型的Hs129A攻击机,这些飞机被送到他的部队进行服役测试。1941年春季,Meyer已经被提升为第2教导联队第5中队中队长,随后他参加了德军在巴尔干的进攻以及之后的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8月21日,Meyer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942年,Meyer带领他的中队在中央战线作战。7月8日,他转任驱逐机训练大队第3中队中队长(3./ Erg.Zerst.Gr)1942年10月他调入新成立的I./ Sch.G..2,并于11月就任其第4中队的指挥官。11月10日,第4中队连同其装备的Hs129被调往北非对抗盟军坦克。

1943年1月第4中队撤出北非后,Meyer再次返回东线。他接任新成立的反坦克部队指挥官(Führer der Panzerj?ger)一职,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率领麾下的各Hs129反坦克中队在战斗中取得了出色的战绩。10月18日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9对地攻击联队第4反坦克大队(IV.(Pz)/SG 9)大队长。在他的指挥下,第4大队在别尔戈德罗(Belgorod)、奥日尔(Orel)、克里沃罗格(Krivor Rog)及乌曼(Uman)的一系列战斗中战果显著。

1944年7月至10月,Meyer进入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OKL)任职,10月24日他转任第104对地攻击联队第1大队指挥官(IV./SG 104)。1945年3月起Meyer少校在参谋岗位任职直至战争结束。

Franz Oswald上尉



1915年8月9日Franz Oswald出生于德国耶拿(Jena)。战前Oswald志愿加入德国空军并成为一名观察员。静坐战争(Phoney war)期间,Oswald隶属于第123侦察大队第1中队(1.(F)/123)。他以观察员身份执行了5次战斗任务,其中四次是在Do17及Ju88机上。1940年5月9日,Oswald在巴黎以南150km初迫降并被法军俘虏。在战俘营里,他认识了战斗机王牌莫尔德斯。此后正是在莫尔德斯的帮助下,Oswald重返前线部队。1940年后期及1941年全年Oswald进入德国空军前沿情报学校学习并接受飞行训练。1942年4月,他调入第1对地攻击联队第2大队(II./Sch.G 2)。Oswald随部队在东线的中央及南方地区作战,并参加了争夺斯大林格勒的战斗。42年秋,他短暂调往西线作战。他随第2对地攻击联队第8反坦克中队(8.(Pz)/Sch.G 2)前往北非。不过Oswald运气不佳,在抵达突尼斯的首次出击中就被高炮击落,在敌后20km处迫降。然而经过13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敌后跋涉后他成功穿越战线重返部队。1943年1月18日,由于驾驶舱遭到直击,Oswald负伤。不过大难不死的他在两天后就被任命为8.(Pz)/Sch.G 2的中队长。

1943年5月,Oswald从北非撤到意大利撒丁岛。随后由于事故修养,他在11月才前往东线重返部队参战。1944年10月24日,担任15.(Pz)/SG 9中队长的Oswald上尉因执行300次战斗任务并摧毁50辆坦克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1月至12月,Oswald参加了一个培养高级指挥人员的培训班。完成培训后,他转而担任第26测试部队的指挥官,测试项目包括反坦克火箭的测试。Oswald在该职位上一直任职到战争结束。

Otto Ritz技术军士



1920年8月17日Otto Ritz出生于法兰克福/美茵。他志愿入伍后进入德国空军服役,在梅明根(Memmigen)及施罗达奥斯特(Schroda-ost)接受训练。随后Ritz加入第9攻击联队第10反坦克中队(10.(Pz)/SG 9)成为一名Hs129飞行员。他是第10中队最出色的坦克杀手之一,到1944年8月为止Ritz已经取得击毁30辆坦克的确证战果。不过Ritz也曾两次被友军火力击落。

1944年6月19日Ritz获得空军荣誉奖杯,7月又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8月初,作为一名小队指挥官,他在魏克瑟尔河湾(weichselbogen)执行了许多次对地支援任务,成功阻挡苏军在这一地区的攻势达3天。他的小队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中击毁了25辆苏军坦克,其中11辆被记在了Ritz名下。1944年9月30日,Otto Ritz因摧毁60辆坦克并击伤其他34辆坦克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945年2月12日晨,Ritz从施韦德尼兹(schweidnitz)机场起飞执行飞行任务,然而他就此失踪。

Otto Ritz技术军士的总战果包括两架飞机及约70辆坦克。

Rudolf-Heinz Ruffer上尉



1920年1月7日Rudolf-Heinz Ruffer生于西里西亚的埃森汉默(Eisenhammer)。1939年10月1日他加入了德国空军。他在第4空战学校(LSK 4)完成飞行训练并于1941年3月1日被晋升为少尉。42年6月,他进入东线第1战斗机训练大队(1.Erg.Jagdgruppe Ost),随后又接受对地攻击机飞行训练。1942年底Ruffer完成训练后调入新成立的第1对地攻击联队第8反坦克中队(8.(Pz)/Sch.G 1),未来的王牌坦克杀手正式迈进了战场。43年4月8日起Ruffer开始担任第8中队的指挥官。在库班桥头堡战役期间Ruffer被击落,在一处小岛上迫降。幸运的是一支德军突击队随后将他救回。

1943年秋,Ruffer转而担任第9攻击联队第10反坦克中队(10.(Pz)/SG 9)指挥官。1944年3-4月间激烈的防御战中,Ruffer带领自己的中队取得了出色的战绩,并两次被最高统帅部的战场公告所提及。1944年3月10日Ruffer将自己的猎杀战绩提高到50辆坦克。他在一次战斗中独力击毁10辆突破防线的KV坦克并解救了一支被这些坦克包围的步兵部队。当他降落后其30mm航炮还剩6发炮弹。由于这次战斗Ruffer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7月16日19:30时左右,Ruffer在攻击突破防线的苏军坦克时阵亡。由于飞行高度过低,在被苏军高炮重创后Ruffer根本没机会跳伞或迫降。

Rudolf-Heinz Ruffer上尉在战争期间共执行了约300次战斗任务并摧毁了80辆坦克。

Hans-Hermann Steinkamp上尉



1921年10月8日Hans-Hermann Steinkamp出生于杜伊斯堡。他在1940年1月15日加入德国空军,并进入第1轰炸机飞行员训练学校(Grosse Kampffileger Schule 1)接受飞行训练。1942年3月3日Steinkamp少尉进入第1对地攻击联队第1大队(I./Sch.G 1),没多久他便随部队(第6中队)调往俄国前线,他担任中队的技术军官及特别勤务官。

当8.(Pz)/Sch.G 1组建完成后Steinkamp随即调入该中队,驾驶Hs129执行反坦克任务。1942年8月他第一次负伤,1944年1月时Steinkamp再次负伤。

1943年11月21日Steinkamp被任命为第9攻击联队第11反坦克中队(11.(Pz)/SG 9)代理中队长。1944年8月20日他调任14.(Pz)/SG 9的指挥官。10月21日Steinkamp中尉因执行297次战斗任务并击毁61辆坦克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10月末Steinkamp暂时代理指挥第9攻击联队第4大队。

Steinkamp上尉在战争中幸存,不过却在1952年8月13日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他在战争期间共执行了324次战斗任务,摧毁70辆坦克并击伤另外50辆。

德国的IL2强击机...........亨舍尔Hs129攻击机可以叫做“IL2-汉斯”?



苏联中央设计局(TsKB)下属的由谢尔盖-V-伊留申领导的部门从 1938 年起致力于一种称为 TsKB-55 的新机型,军方给与的名称是 Bsh-2 型,即“带装甲对地攻击机”。   双座的 TsKB-55

最初的设计要求为:单引擎、双座、引擎和乘员合计重量不得大于 700 公斤、还规定必须装有 4 至 7 毫米厚(后加强为 12 毫米)的镍钼合金钢装甲板,机翼为全金属,而机身则是金属和木制混合,机身后部为木制。   引擎为米库林 AM-35 型(1,350马力),装有这种引擎的试验机在 1939 年飞出了高达 422 公里的时速。   样机在机翼上共安装 4 挺 7.62 毫米 ShKAS 机枪,另外在座舱后部亦安装一挺;机翼内部的弹仓可以携带 4 枚 100 公斤炸弹,也可以换成在机翼下吊挂 2 枚 250 公斤炸弹。

几何尺寸(米):翼展14.55,长度11.60,高度3.40,通常起飞重量6060公斤。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每小时414公里,升限 6000米,航程 600公里。   武装:在两翼各内藏有一门固定式20毫米机炮和7.62毫米机枪,后座舱一挺12.7毫米可回转机枪,最大载弹量600公斤,亦可载火箭发射架和小型航弹集装箱(子母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1568.html

更多阅读

费迪南德·舍尔纳Schorner 斐迪南德.舍尔纳

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尔纳 Schorner图片:费迪南德·舍尔纳(Schorner)(1892.6.12—1973.7.2),德国陆军元帅(1945.4.27),军事家、统帅。1892年6月12日,舍尔纳出生于慕尼黑。青年时代曾在巴伐刹亚的皇家近卫步兵团服役一年,以后在慕尼黑的大

颐卦: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初九爻是颐卦之剥卦。剥是剥落。颐之剥是说颐养生命受到剥落,甚而至于不能颐养,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爻辞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舍弃你的灵龟不用,反而谋求我的大快朵颐,是凶险的。坤为丧失为舍,艮为明为灵,艮又为龟,艮在外卦,外卦为悔

《画廊》埃舍尔 埃舍尔镶嵌图形

2009-04-10 14:25:49|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从前有坐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在讲一个故事:故事说,从前有坐山,山里有座庙……下面展示的是埃舍尔的另一幅画——《画廊》。左下角是一画廊的入口,画廊内正举行绘画展览。眼光左移,

关于帝国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尔纳 英国陆军元帅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片刻的烟火,那么军人就是其中的一个火星;如果说帝国陆军的军人是昙花一现,那么帝国军人曾经最高的荣誉就是他们存在缘由;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一个优秀的军人会选择在战斗中逝去,只为我的战友只为我的祖国~~~~~~~如果

声明:《亨舍尔Hs129攻击机小传 129hs经脉》为网友蒹葭苍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