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至清帝王表 夏朝 帝王 真实
夏 (西元纪年表)
前2070-前1600 建都阳城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癸)
商
前1600-前1046 建都毫,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天乙(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殷,商纣)
周
西周 前1046-前771 建都镐京
(追封)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恭王(姬扈) ──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 (共和行政) ──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湦)
东周
前770-前256 建都洛邑
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厘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王子(姬朝)──敬王(姬匄)──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春秋时代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有约一百二十多个。其中最强有五国,史称五霸。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两种说法>
战国时代 前475-前221
春秋末年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其中大国有七个,史称七雄。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
前221-前206 建都咸阳
秦始皇(嬴政) ──二世(嬴胡亥)──三世(嬴子婴)
汉
西汉
前202-公元8 建都长安
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
新8-23 建都常安 (王莽)
玄汉23-25 建都长安 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220 建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少帝(刘懿)─—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三国
魏
220-265 建都洛阳
(追封)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
蜀汉
221-263 建都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
吴
222-280 建都建业
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
西晋
265-316 建都洛阳
(追封)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 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业)
东 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都建康
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都建康
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太子(刘劭)─—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
齐
479-502 建都建康
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
梁
502-557 建都建康
武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元帝(萧绎)─—闵帝(萧渊明)─—敬帝(萧方智)─—宣帝(萧言)─—明帝(萧岿)─—后主(萧琮)
陈
557-589 建都建康
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386-534 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439年统一北方)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幼主(元钊)─—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攸)
东魏
534-550 建都邺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
550-577 建都邺
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范阳王(高绍义)
西魏
535-557 建都长安
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拓跋廓)
北周
557-581 建都长安
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衍)
隋
581-618 建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明帝(杨广)─—恭帝(杨侑)─—秦王帝(杨浩)─—皇泰帝(杨侗)
唐
618-907 建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 <武周690-705年,则天帝 (武瞾)> ─—中宗(李显)─—少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废帝(李裕)──哀帝(李柷)
五代十国
后梁 建都开封
907-923 太祖(朱温)─—末帝(朱瑱)
后唐 建都洛阳
923-936 庄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后晋
936-946 建都开封
高祖(石敬瑭)─—少帝(石重贵)
后汉
947-950 建都开封
高祖(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 建都开封
951-960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十国 902-979
十国分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
宋
北宋
960-1127 建都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桢)─—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南宋
1127-1279 建都临安
宋高宗(赵构)─—孝宗(赵昚)─—光宗(赵敦)─—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禥)─—恭宗(赵显)─—端宗(赵昰)─—祥兴帝(赵昺)
辽
907-1125 建都上京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兀欲)──穆宗(耶律述律)──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1038-1227 建都兴庆府
西夏景宗(嵬名氏,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金
1115-1234 建都上京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元
1279-1368 建都大都
追封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贴木尔)──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宁宗(孛儿只斤懿麟质班)──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明
1368-1644 建都南京,1421年永乐帝迁都北京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惠帝,建文(朱允炆)──成祖,永乐(朱棣)──仁宗,洪熙(朱高炽)──宣宗,宣德(朱瞻基)──英宗,正统(朱祁镇) ── 景帝<代宗>,景泰(朱祁钰)── 英宗,天顺(朱祁镇)──宪宗,成化(朱见深)──孝宗,弘治(朱佑樘)──武宗,正德(朱厚照)──世宗,嘉靖(朱厚璁)──穆宗,隆庆(朱载垕)──神宗,万历(朱翊钧)──光宗,泰昌(朱常洛)──熹宗,天启(朱由校)──思宗,崇祯(朱由检)
清
1644-1911 建都盛京,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天聪、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恭宗 ,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共和国五十五年 (西元2004年),清皇室后裔已协商为宣统帝追加谥号为 愍帝,庙号为 恭宗。
中华民国
1912-1949(大陆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更多阅读
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谁写的
有些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读。--写在前面的话 在红尘世间,谁能无过?宽容待人之道,就在于如何面对别人的缺点与过失。然而,有许多身为企业领导的管理人员并未弄清这个道理。记得以前有一位修行中的高人对我说过:“如果你是圣贤,别人在
国保 京杭大运河/嘉兴长虹桥 扬州京杭大运河保护
2013年10月1日。京杭大运河,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时代为春秋至清,地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这里拍摄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位于浙江嘉兴,申嘉湖高速王江泾出口
《湖南高姓族谱》目录 湖南唐氏族谱
《湖南高姓族谱》 目录《湖南高姓族谱》第32页,共51页。部序 家谱 总目题名、作者、版本、居地、先祖/名人、摘要一高孟宗公支族1[湖南宁乡] 沩宁高氏族谱:纂修者不详。清木活字,一册。存卷四。书名据卷端题。版心题高氏族谱。记事至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不要太认真 男朋友让我不要太认真
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成功的处世之道在于人的胸襟广阔,气度雍容。为人不骄不躁,谦恭而不张扬,处事不惊不慌,冷静而不失措。对小人的嘲讽谩骂,不愠不馁;要有一颗平凡之心,拥有大庸大俗的豪放与粗犷,方能行效君子之美
闲话历史上的那些男人们--立马江山千里目之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
曾经假想过:假如皇太极能多活十年,历史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一点毫无疑问,第一个坐上北京紫禁城宝座的大清帝王,将不是他的儿子福临,而是他自己。可是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没有如果。历史的洪流把皇太极推向了时代的巅峰,置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