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翰林推荐 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中国陶都网-紫砂-紫砂壶 百年回顾精品紫砂壶
注册 登录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我的短信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 | English
陶都新闻 中陶商城 艺师图录 陶艺文萃 紫砂博古馆 视频专辑 茶叶频道 新品展示 企业目录 供求信息 陶都论坛 用户中心
鉴定咨询展会信息新人同学录每月新秀名人堂最新作品展墨砂一味藏家专辑会员动态中陶期刊在线投稿紫砂交流QQ群:103587009
陶都论坛→紫玉金砂→紫砂翰林→[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紫砂翰林([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历代笔记中陶668 [精华]
本主题回复26贴,浏览2921人次,分页: [1] [2] [3] 快速跳转论坛至... ╋紫玉金砂 │├紫砂春苑 │├紫砂博古 │├紫砂翰林 ╋砂里淘金 │├议价交易区 │├拍卖交易区 │├商铺专卖区 │├商务咨询 ╋品茗鉴宝 │├中陶品茗 ││├四季茶香 ││├藕心深处 │├艺术长廊 ╋欢笑沙龙 │├闲情雅趣 ││├陶都玩家 ╋中陶版务 │├论坛事务 │├中陶活动专区 ││├珠江三角洲壶友活动专区 │├中陶会员专区 ││├认证会员申请专区 ││├认证会员专区 │││├签约作者介绍及作品推荐 │││├认证会员提问答疑 │││├认证会员藏品交流 │││├经典鉴赏与紫砂研究 │├版主版务专区 ││├核心管理 ││├回收站 │├员工专区 ││├VIP会员区 ││├备份22 ││├拍卖备份 ││├休闲备份 ││├中陶名人屋
主题:[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1 楼
[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这个帖子作为贴紫砂历史文章的专帖,内容上主要放紫砂学者对紫砂历史的论述。]]
我们知道,虽然目前业界有多位勤于治学的学者,且对紫砂历史有许多论述,但对紫砂历史的研究却尚在起步阶段。原因应该是多样的,譬如历代沿留的紫砂典籍数量稀少,譬如对紫砂考古的理论研究相对较浅。对紫砂历史的研究,科学的实证应该和人文的探讨紧密联系,同时两者也应该泾渭分明,因为对紫砂的考古探究和科学鉴别不应该脱离人文审美,否则很容易判断偏狭,因为技术上的结论有助于我们“观察”历史但却无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而对紫砂人文的讨论一旦离开实证基础则更容易走入歧途。尤其是缺少真知的探讨很容易走向泛泛之谈。总之,望诸位独立思考,细细考虑以下内容的根据,并且要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以便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另外,这个主题也可帮助初入门者了解常识性的历史,帮助他们更好赏鉴紫砂。
专题1:
先从明代开始吧
淳朴古雅的明代紫砂壶艺术-韩其楼
紫砂壶艺术是反映时代风格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茶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紫砂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小趋大、由简趋烦,复而返璞归真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
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陶器、漆器、玉器、秦砖、汉瓦、唐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获得了高度的艺术素养,从而设计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壶造型,并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造壶艺术是指以设计意识为主导,伴以形象思维的审美意识,通过工艺材料、工艺手段和各种专业技巧进行制作或发展的一种艺术。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纯美术。其本质特点是强调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功能性的统一,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其美学特征是满足实用与功能的要求,体现材料美和装饰美。所以,紫砂壶艺术作为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形象写照。
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物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下列各类:几何形、自然形(花塑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在紫砂茗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没时期发展的主流却又有所偏重于不同的造型、艺术风尚及发展趋势。
自明代正德到明代末年(十六世纪初至十七世纪初)紫砂茗壶以筋纹造型居多。有些作品受铜镜外形及铜器影响非常明显。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对紫砂壶的影响也随处可见。早期的紫砂茗壶,其造型气度浑厚,比较协调,不附加装饰,仅以筋纹线的变化及开光加强装饰效果,泥质颗粒较粗,所谓“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这就是当时以时大彬为代表的壶艺家的崇尚。镌刻楷书签名款于茗壶底部,这是早期紫砂茗壶的落款形式。
筋纹器是明代紫砂壶造型的主流,其造型特点是将花瓣、瓜楞、菱花、云水等形体引入紫砂壶造型。把紫砂壶塑成花瓣式、瓜楞式等壶形,打破了壶形单调格局,使壶形造型趋于活泼多样,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意趣。
明代是紫砂壶空前兴旺成熟的典范时期,这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筋纹器制作,这种风气延续到十八世纪以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时大彬和徐有泉。
这空前兴盛时期的出现,主要是元代垄断工匠和技术的半奴隶制度式生产关系,到明代后逐步得到了解放,从而为发展手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瓷都江西景德镇民窑中杰出的造瓷名工陈仲美、吴十九、周时通、崔国樊、吴明官等,纷纷到陶都宜兴改业紫砂,促进紫砂工业的发展。同时,从明代中叶起,社会上饮茶的风气和品茶的提倡,促使宜兴紫砂茗壶广泛流行起来,并为好茶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起推崇。如冯可宾的《茶笺》说:“茶壶陶器为上,锡次之。”文震亨的《长物志》说:“茶壶为砂者为上,盖既无土气,又无熟汤气。”在文学家李渔的《杂说》中赞美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而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专著中称:“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过前处也。”由此可见,当时紫砂茗壶生产的发展、兴盛,也借助于文人饮茶风尚的盛行和诸多著述家推崇宜兴紫砂壶艺。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促使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茗壶生产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代是紫砂茗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至今有实物遗存并有制作者记载的,当属明正德年间的制壶名师供春,供春之壶,制品很少,留传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自从供春树瘿壶问世以后,继起的名家有董憾、赵梁、元畅、时鹏,称为“四大家”。
四大家以后有李养心,号茂林,也是明万历时名艺人。他善于制作小圆壶,世称“名玩”。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以“小圆壶李四老官”得名。起初,名家壶坯都附入缸窑烧造,没有用匣钵封闭起来,因而都“不免沾缸坦釉泪。”从李茂林开始,“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从而防治了紫砂壶的粘染釉泪。
相传供春曾经带过一个徒弟,他把制壶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这个徒弟叫时大彬。时大彬既继承了供春制壶地传统,又创造出自己地特色。他淘土为壶,有时杂以砂土,作品时见巧思,出人意外。他开始制作地时候还只是单纯地模仿供春,以大壶为主,后来和当时著名文人王世贞、陈继儒等交往,突破了老师地樊篱而多做小壶,更加符合文人地美学趣味,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这类推崇的诗句。时大彬也有两个徒弟叫徐友泉和李仲芳,都行大,因而又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李仲芳,其艺术成就与师父不相上下。紫砂壶的制作,已经有简单朴素而渐趋文巧。仲芳父主张复古,极力“督其敦古”;仲芳是主张趋新,不同意敦古的意见。父子争论激励。据传,有次仲芳做好一把壶,急忙送到父亲面前问道:“老兄,这个如何?”从此,人们称仲芳壶为“老兄壶”。据文献记载,仲芳“后入金坛,卒以文巧相竟。”《阳羡茗壶赋》评论李仲芳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之语,可见其壶艺技法的精绝。至于徐友泉的作品,则又别具一格,他喜欢仿效古器物尊罍的形制。造型式样较多,而且泥色也变化多端。文献上评论他的作品是“种种变异,别出心裁”。
和上述“三大”同时或稍后的名手,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俊卿、沈君用、陈用卿、陈仲美、陈和之、承从云、沈子澈、惠孟臣、陈子畦等人,争奇斗艳,壶式千姿百态,制作了许多超越古人的作品,都为人们所宝重喜欢。
明代的紫砂茗壶,不但式样变化多端,壶形大小也很不相同。大体上说,明万历之前,好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形日渐缩小。时大彬自他游娄东和诸名士交接之后,才改作小壶。以后徐友泉诸家,更向这一方面推进,从“盈尺兮丰隆”转向“径寸而平柢”一途。明末清初更有陈子畦、惠孟臣都是“小壶精妙”、“各擅胜场”的名手。壶形由大而小,不得不承认决定于士大夫饮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
一,朴雅妍媚的初创期
明代初期,宜兴制作的陶器主要是缸、坛、罐、瓮之类的日用器皿,只有金沙寺的和尚能做紫砂陶茶具。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创始篇”里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博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这个和尚没有留下姓名,因而引起后人的追念。吴骞有诗曰:“金砂泉畔金沙寺,白足禅僧去不还。”这里所说的“白足禅僧”,就是紫砂茗壶的创始人。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流传。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紫砂茗壶由日用陶器脱胎而出,并与日用陶分道扬镳,走上艺术化发展道路,约在明正德年间,即由金沙寺僧、供春所开创。在紫砂茗壶的初创期,宜兴陶人开始掌握紫砂泥的特性,能够制成泥片,而且吸收泥陶缸、瓮、漆器和家具等其他器物的制作工艺,并逐渐形成了“捏塑法”、“打身筒”和“镶身筒”的基本成型方法,基本采用了造缸时借用模具辅助挡坯成型,故有“供春更斫木为模”、“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之说。当时的紫砂茗壶大都混于缸瓮窑附烧,故都有“飞釉”和“火疵”等缺陷。
金沙寺僧,据陶业中人说:“僧闲静有致,时常和做缸瓮的陶工在一起,制壶选紫砂细泥捏成坯胎,用规范成圆形挖空其中腹,然后加上流、把、的、盖,附在窑中烧成,大为人们所喜用”。寺僧所制的作品,在明清两代的茗壶著作里都未见记载。看来侍僧当时所做的壶,只是供一时之用,未必想藉此留名,成壶史的供勋人物,故所制茗壶,既未款署,也不钤掌。所以,后世即使遇见他的作品,也无法辨识。寺僧制壶的制壶方法也比较简单,所制式样,似乎只有圆形的一种,据说常以指螺纹为标识,而供春则开始在壶上署名。紫砂壶的制造,从金沙寺僧到供春才大大地跨进了一步。这时期地紫砂茗壶的传世之作,见于著录但无款识的有三件:一件披云楼壶,发掘于佗城西郊明冢,制作粗朴,四周釉类斑驳,且现竹削纹,盖钮无孔,全身现古瓮缸之银光色。其二是味茶庵壶,乃大中之遗物,大中即明正德年间隐居不仕的柳佥,吴人,号安愚,又号味茶居士,室名味茶庵。其三是寒绿堂壶,此壶是彭年旧物,彭年是明代兴州人,字孔嘉,号隆池山樵,以诗词名世。寒绿堂壶后归袁寒云(袁世凯次子),袁逝世后,此壶不知散落何处。以上三壶,正和金沙寺僧、供春同时,但壶上没有款署,是否出之这两个民间艺人之手,有待进一步查考。
供春本是宜兴当地一位读书人吴颐山的书童。吴颐山,名仕,字克学,颐山是其号,正德二年解元,正德九年进士。为了准备科举考试,其时他带了供春借住金沙寺闭门读书,供春看到寺僧制壶,就在服侍吴颐山的闲暇,暗中悄悄学习寺僧制壶之法,取得成功。供春还“斫木为模,削竹为刃”,创造制壶工具,改进制壶技艺。供春作品目前存世还有两件:一件树瘿壶,今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六瓣圆囊壶,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传说金沙寺僧临终坐化前,曾授供春陶艺秘诀三卷,复授洗手泥半盂,乃平生数十年之所积,泥细密无间,实属世间珍品。供春专心钻研,日久终成名壶。供春壶胎薄质坚,造型俊俏,故《阳羡茗壶系》说,供春壶“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供春作品成为后世的楷模,为紫砂茗壶制作的专业化、艺术化奠定基础。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手有董翰、赵梁、时鹏、元畅,均活动在明嘉靖、隆庆年间,称为“四大家”。董翰,号后豀,所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创制菱花式壶,以文巧著称。赵梁,一作赵良,所制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传统提梁壶为赵良所创。时鹏,又作时朋,所制壶以花瓣式最擅长,典雅拙朴,传世有水仙花六瓣方壶,底款“时鹏”楷书款,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元畅,或作无锡、袁锡,善制花瓣式壶,亦以古拙闻名。四大家制壶风格,以董翰文巧而三家多古拙,如今只有时鹏尚有一件作品传世外,其余三家均已无作品存世。
明嘉靖、隆庆年间,与四大家同时或稍后,还有一位制壶名手李茂林,名养心,茂林为号。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善制小圆壶,妍媚朴致,世称名玩。因为排行第四,故又有“小圆壶李四老官”的雅名。李茂林开创了“以瓦缶装紫砂壶入窑烧造”的技法,改变了原有紫砂茗壶直接入窑烧炼的传统方法。茗壶先装入匣钵,然后再入窑烧炼,就避免了粘染缸坛“飞釉”“釉泪”,提高了紫砂茗壶烧炼的质量,是紫砂壶烧练技术有了重要进步。李茂林作品现今传世仅见一件菊花八瓣壶底钤“李茂林造”楷书阳文方印,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四大家作品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他们创作的菱花式、花瓣式等壶式造型,壶艺史上称之为筋纹器或筋囊式,其造型特点是将形体分为若干等分,把日常所见的瓜棱、花瓣等形象,精确严格地组织于壶的结构中,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艺术性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成为紫砂茗壶的传统壶式。
二,壶家妙手的兴盛期
明代万历(1573~1619年)年间,紫砂茗壶盛级一时,空前繁荣,许多良师名匠,毕智穷工,制成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产品。自供春壶问世后,继“四大家”而起的,是被当时誉为“壶家妙手称三大”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位壶艺高手。
三大妙手以时大彬居其首,成就也最著,李仲芳、徐友泉为大彬高足。
时大彬,号少山,是供春后制壶“四大家”时朋的儿子。茗壶制作技术传至大彬已娴熟精妙,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对紫砂壶的泥料配置、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以及署款书法,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泥料中掺入?砂土,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有情趣。又首创几何形壶式,运用线条的的圆曲方直,化出四方、六方、八方等线面挺括平正的方器和珠圆玉润、骨肉亭匀的圆器,成为茗壶造型的典型壶式,至今仍广泛运用。在成型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木微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型法与“镶身筒”成型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茗壶泥片镶接成型的基本方法,是茗壶制法的一大飞跃。时大彬还与文人士大夫相交游,并接受他们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茗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从而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又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造壶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时大彬说:“或陶土,或杂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亦俱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出自仿供春得手,喜做大壶,后游娄东(今上海松江),闻眉公(陈继儒,明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与琅玡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做小壶,几案陈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此说堪称允当。大彬所制壶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三器为近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出于明人墓葬。余均为传世品,分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等,可见大彬壶艺成就的一斑。
大彬署款,初清善书者落墨再自刻,以后直接运刀镌刻,书法闲雅俊秀,有晋唐意味,更具艺术韵致,为时人和历代所珍宝。
李仲芳,制壶名手李茂林长子,为大彬第一高足,获父之“妍巧有致”,得师之“敦雅古穆”,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所制壶俗称“老兄壶”。《阳羡茗壶系》记:“今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李仲芳的传器有:仲芳梨皮泥壶,壶底铭文署“万历戊午秋日九月望日为叶龛先生制,仲芳”十八字楷书款。又:梨色中壶,盖大而圆,壶底署“李仲芳”三字楷书款。香港茶具文物馆叶曾刊出仲芳所制的?棱壶,壶底镌铭“从来佳茗似佳人”,并署“仲芳”楷书款。传世作品还有圆扁壶,底又楷书刻款“丙午中秋仲芳”,今为香港收藏家珍藏。还有意见瓜棱壶,今藏美国弗里尔艺术馆。
徐友泉,名字士衡,本非陶人,他的学制茗壶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其父好大彬壶,延致家塾。一日强大彬做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曲,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状,携以示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智能,异日必出吾土’。”可见徐友泉有着极高的天赋,时大彬遂收之为徒。其所制多以仿古尊?诸种壶式,其壶式有“汉方”、“扁?”、“小云?”、“提梁?”、“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诸种款式。对配泥也有独到之处,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各种色调,真是“种种变异,妙出心裁”。吴美鼎《阳羡茗壶赋》称其“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进乎道,其友泉晚年则常常有叹:”吾之精,终不急时(大彬)之粗也”的话,可见对于他的老师时极为倾倒的。传世徐友泉作品有仿古虎?虎,底有“万历丙辰秋七月友泉”楷书刻款。三瓣三足壶,底署“友泉”楷书刻款,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三羊小水盂,底镌“友泉”,今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据说,徐友泉的儿子也是一位著名的制壶艺人,当时就有“大徐小徐之目”,可惜,他的儿子没有留下名字来。近年出版物中曾见到有人说:生活于明末时期的徐令音(约1621~1677年),擅长于制砂壶,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明代各名家的壶艺,都有过很杰出的创造,壶式千姿百态,层出不穷,传世名壶各有不同的风格,但脱离不了以仿青铜器、仿瓷器以及仿自然形态造型和筋纹器具等变化而来,并且形式大多偏向于筋纹形造型。
三,名家精品的繁荣期
徐秀棠在《中国紫砂》里对明代历史的论述: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3时44分59秒编辑过]
2009-07-02 13:28:59 [广告]欢迎订购限量版世博主题紫砂壶,订购电话:010-62906877 13466633927联系人:郭燕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2 楼
最重要的两部典籍:
阳羡茗壶系[明]
周高起著
周高起(?~1654),字伯高,江阴(今属江苏人)。康熙《江阴县志》载,周高起“颖敏,尤好积书……工为故辞,早岁补诸生,列名第一。……纂修县志,又著书读志,行于世。乙酉(1654)闰六月,城变突作,避地由里山。值大兵勒重,箧中惟图书翰墨。无以勒者,肆加棰掠,高起亦抗声诃之,遂遇害”。
该书撰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其主要刊本有:(1)檀几丛书本;(2)江阴丛书本;(3)翠琅()丛书本;(4)粟香室丛书本;(5)常州先哲遗书本;(6)艺术丛书本;(7)芋园丛书本。
该书一卷,除序言外,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以品系人,列制壶家及其风格品鉴,并论及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后附有周伯高诗二首,林茂之,俞仲茅诗各一首。该书是研究宜兴紫砂茶具有重要著作。
此以檀几丛书本为底本,校以粟香室丛书、常州先哲遗书本等。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而瑞草名泉,性情攸寄,实仙子这洞天福地,梵王之香海莲邦。审厥尚焉,非日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悄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因考陶工陶土而为之系。
创始 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正始 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伪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矣。世外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人皆证为龚。予于吴周聊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董翰,号后溪,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 赵梁,多提梁式,亦有传为名良者。 玄锡。 时朋,即大彬父,是为四名家。万历间人,皆供春之后劲也。董文巧而三家多古拙。 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 自此以往,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
大家 时大彬,号少山,或淘土,或杂砜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前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名家 李仲芳,行大,茂林子。及时大彬门,为高足第一,制度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仲芳尝手一壶,视其父日:老兄,这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后入金坛,卒以文巧相竞。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日:李大瓶,时大名。 徐友泉,名士衡,故非陶人也。其父好时大彬壶,延致家塾。一日,强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状。携以视大彬,一见惊叹日:如子智慧,异日必出吾上。因学为壶。变化式土,仿古尊罍[音lei2]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予尝博考厥制,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沈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种种变异,妙出心裁。然晚年恒自叹日: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雅流 欧正春,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 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今尚寿。 郡文银。 蒋伯荂,名时英,四人并大彬弟子。蒋后客于吴,陈眉公为改其字之敷为荂。因附高流,讳言本业,然其所作紧致不俗也。 陈用卿,与时同工,而年会俱后。负力尚气,尝挂吏议,在缧绁中。俗名陈三呆子,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饬。款仿锺太傅贴意,落墨拙,落刀工。 陈信卿,仿时、李诸传器具,有优孟叔敖处,故非用卿族。品其所作,虽丰美逊之,而紧瘦工整,雅自不群,貌寝意率,自夸洪饮逐贵游间。不务壹志尽技,间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所谓心计转粗,不复唱渭城时也。 闵鲁生,名贤,制仿诸家,渐入佳境,人颇醇谨。见传器则虚心企拟,不惮改为,会也进乎道矣。 陈光甫,仿供春、时大为入室。天夺其能。蚤眚一目,相视口的,不极端致,然经其手摹,亦具体而微矣。
神品 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迭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蔓,不可思议。智兼龙眠、道子。心思殚竭,以夭天年。 沈君用,名士良,踵仲美之智,而妍巧悉敌。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至尚像诸物,制为器用。不尚正方圆,而笋缝不苟丝发。配土之妙,色象天错,金石同紧,自幼知名。人乎之日沈多梳。宜兴垂髫之称。巧殚厥心,亦以甲申四月夭。
别派 诸人见汪大心叶语附记中。休宁人,安体兹,号古灵。 邵盖、周后溪、邵二孙,并万历间人。 陈俊卿,亦时大彬弟子。 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沈君盛,善仿友泉、君用。并天启、崇祯间人。 沈子澈,崇桢时人,所制壶古雅,浑朴。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 陈辰,字共之,工镌壶款,近人多假手焉,亦陶家之中书君也。 镌亦款识,实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贴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次则李仲芳,亦合书法。若李茂林,朱书号记而已。仲芳亦时代大彬刻款,手法自逊。规仿名壶日临,比于书画家入门时。 陶肆谣曰:壶家妙手称三大。谓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也。予为转一语日:明代良陶让一时,独尊大彬,固自匪佞。 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日: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日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上乃粘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老泥,出团山,陶则白砂星星,按若珠琲,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深古色。
白泥,出大潮山,陶瓶盎缸缶用之,此山未经发用,载自吾乡白石山。江阴秦望山之东北支峰。
出土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实山灵有以司之,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
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其中,名日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壶成幽之,以候极燥,乃以陶瓮庋五六器,封闭不隙,始鲜欠裂射油之患。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倾汤贮茶,云霞绮闪,直是神之所为,亿千或一见耳。
陶穴环蜀山,山原名独,东坡先生乞居阳羡时,以似蜀中风景,改名此山也,祠祀先生于山椒,陶烟飞染,祠宇尽墨,按《尔雅•释山》云,独者蜀。则先生之锐改厥名,不徙桑梓殷怀,抑亦考古自喜云尔。
壶供直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宜倾渴即涤,去厥[氵亭]滓,乃俗夫强作解事,谓时壶质地紧洁,注茶越宿暑月不馊,不知越数刻而茶败矣,安俟越宿哉。况真茶如菁脂,采即宜羹,如笋味触风随劣,悠悠之论,俗不可医。
壶入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若腻滓谰斑,油光烁烁,是日和尚光,最为贱相。每见好事家藏列,颇多名制,而爱护后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日: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神人,安置烟瘴地面矣,岂不舛哉。
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砜砂和制彀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 或问予以声论茶,是有说乎。予日:竹论幽讨,松火怒飞,蟹眼徐突窥,鲸波乍起,耳根圆通,为不远矣。然炉头风雨声,铜瓶易作,不免汤腥,砂铫亦嫌土气。惟纯锡为五金之母,以制茶铫,能益水德,沸亦声清,白金尤妙,茀非山林所办尔。
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水写之,元气复矣。
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所谓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也。制宜弇口邃肠,色浮浮而香味不散。
茶洗,式如扁壶,中加一盎鬲而细窃其底。便过水漉沙。茶藏,以闭洗过茶者,仲美、君用,各有奇制,皆壶史之从事也。水勺汤铫,亦有制之尽美者,要以椰匏锡器,为用之恒。
附录
《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兼吴贰公》
新夏新晴新绿焕,茶式初开花信乱。羁愁共语赖吴郎,曲巷通人每相唤。伊予真气合奇怀,闲中今古资评断。荆南土俗雅尚陶,茗壶奔走天下半。吴郎鉴器有渊心,会听壶工能事判。源流裁别字字矜,收贮将同彝鼎玩。再三请出豁双眸,今朝乃许花前看。高盘捧列朱萼堂,匣未开时先置。卷袖摩挲笑向人,次第标题陈几案。每壶署以古茶星,科使前贤参静观。指摇盖作金石声,款识称堪法书按。某为壶祖某云孙,形制敦庞古光灿。长桥陶肆纷新奇,心眼欷歔多暗换。寂寞无言意共深,人知俗手真风散。始信黄金瓦价高,作者展也天工窜。技道曾何彼此分,空堂日晚滋三叹。 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办。予但别真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诗以解嘲。 阳羡名壶集,周郎不弃瑕。尚陶延古意,排闷仰真茶。燕市曾酬骏,齐师亦载车。也知无用用,携对欲残花。吴迪美日:用涓人买骏骨,孙膑刖足事,以喻残壶好。伯高乃真鉴家,风雅又不必言矣。
林茂之《陶宝肖像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昔贤制器巧含朴,规放尊壶从古博。我明龚春时大彬,量齐水火抟埴作。作者已往嗟滥觞,有循月令仲冬良。荆溪陶正司陶复,泥沙贵重如珩璜。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揩摩在人手。粉锡型模莫与争,素磁斟酌长相偶。义取炎凉无变更,能使茶汤气永清。动则禁持慎捧执,久且色泽生明。近闻复有友泉子,雅式精工仍继美。尝教春茗注山泉,不比瓶罍罄时耻。以兹珍赏向东吴,胜却方平众玉壶。癖好收藏阮光禄,割爱举赠冯金吾。金吾得之喜绝倒,写图锡名日陶宝。一时咏赞如勒铭,直似千年鼎彝好。
俞仲茅《赠冯本卿都护陶宝肖像歌》
何人霾向陶家侧,千年化作土赭色。捄来捣治水火齐去声。义兴好手夸埏埴。春涛沸后春旗濡,彭亨豕腹正所须。吴儿宝若金服匿,夤缘先入步兵厨。于今东海小冯君,清赏风流天闻。主人会意却投赠,媵以长句缥缃文。陈君雅欲酣茗战,得此摩挲日千遍。尺幅鹅溪缀剡藤,更教摩诘开生面图为王宏卿一时所写。一时佳话倾璠玙,堪备他年斑管书。用笋冯园名。即今书画舫,砚山同伴玉蟾蜍。
2009-07-02 15:09:40 [广告]欢迎订购限量版世博主题紫砂壶,订购电话:010-62906877 13466633927联系人:郭燕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3 楼
阳羡名陶录
清.吴骞
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兔床山人,海宁新仓人。清贡生。幼多病,遂弃举业。学识渊博,能画工诗,喜藏书,每遇善本,不惜重金购买,或借读手抄校勘。曾得乡贤马思赞道古楼、查慎行得树楼所藏之残帙。积有名刻善本45000余卷,筑拜经楼以庋藏。常与同里陈鳣、周春,吴县黄丕烈往来,鉴赏析疑,互相抄校。每校一书,必撰题跋。曾得宋版乾道、咸淳、淳祐三朝《临安志》近百卷,乃刻一印:“临安志百卷人家”。时黄丕烈拥有宋版珍本书百种,自题其藏书室为“百宋一廛”。吴骞多宋元珍本,便自题其居曰“千元十驾”,以相匹敌,学林传为佳话。所辑《拜经楼丛书》,校勘精审,著名于世。吴骞在收藏古书的同时,也收藏了不少文物古董。陈鳣《〈愚谷文存〉序》中说:“吴骞筑拜经楼,聚书数十万卷。丹黄甲乙,排列几筵,又有图绘、碑铭、鼎彝、剑戟、币布、圭璧、印章之属,丹漆、象犀、竹木之器充牣其中,皆辨其名物制度,稽其时代款识,著作谱录。”著作有《愚谷文存》及《续编》、《诗谱补亡后订》、《许氏诗谱钞》、《孙氏尔雅正义拾遗》、《国山碑考》、《小桐溪吴氏家乘》、《阳羡名陶录》并《续录》、《桃溪客语》、《拜经楼诗话》、《拜经楼文集》、《拜经楼诗文集》、《论印绝句》、《万花渔唱》以及《桐溪客话》、《四朝经籍志补》等。吴骞还关心地方义举。浙西亢旱,致书平湖知县,请开虹桥堰以通水道。请人修复海宁龙山的明末忠臣徐石麒的墓,并立碑称颂徐石麒抗清殉国的民族精神。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5时48分38秒编辑过]
2009-07-02 15:11:01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4 楼
读古籍最好以读原本最好,译本尽管通俗,但是可能因为译词不达本意导致理解误差。
2009-07-02 15:35:02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5 楼
茗壶图录
日本.奥玄宝
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奥兰田(玄宝)编著,六十四开线装本,分上下两册,上册文,下册图,记载了三十二件名贵的宜兴砂壶,图版为工笔白描,并详实地注明了茗壶的大小尺寸,形制特色、壶泥色彩以及造器者印章、铭文、款识摹本。上册前有明治七年(1874年)奥兰田自序。又明治九年(1876年)江川田刚序。次注春三十二先生姓名字号,是仿《茶具图谱》《文房图赞》之例,据所录茗壶的异形殊,性所予的命名。次凡例九则,声明本书的典故,皆以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和吴骞《阳羡名陶录》为粉本。其目次分:原流、形状、流扳、泥色、品汇、大小、理解、款识、真赝、无款、衔捏、别种、用意十四章。本末还有1875年小舟渔隐田后序和光绪二年(1876年)嘉兴叶松石跋。
国录第一章例举制壶高手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以下艺人四十余人,分述了他们的年代,评价了他们的作品。作者虽称著录了自明到清凡三百年间的紫砂艺人,而实际所收录的人名只到嘉庆时为止。其中明末的陈和之壶,清初的陈鸣远仿古壶,还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梨皮泥壶和许龙文、杨澎年的作品等。这些茗壶作者多数是明末清初的艺人,正和紫砂壶开始东渡时代相符。
奥氏在《宜兴窑和朱泥器》中评介紫砂壶是“自沏茶之法兴,阳羡砂壶如名于天下”,而且“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他认为,“在日本,主要是重视煎茶的小茶壶,凡刻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等名字的,都受到珍爱”。同时,他还把明代欧窑出品誉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名器”。
此书所采三十二器中,十五器是奥兰田的收藏,其余十七器则分别藏于各家。据奥兰田自己说,“茗壶嗜好成癖,不论状之大小,不问流之曲直,不计制之古今,不说泥之精粗,款之有无,苟有适于意者取购焉。”奥氏的选壶标准,只在壶艺,这比之一般只知道讲究年代款署壶工的有名无名,而无视壶艺自身价值的人,确实有胜一筹。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5时48分07秒编辑过]
2009-07-02 15:47:23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6 楼
明代有个张岱写了本书,是很有名气的,在几本谈到紫砂的书籍里,这本书在我看来也是最有趣味的。
陶庵梦忆(选) 明.张岱著
台静农序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人,其先世为蜀之剑州人,故《自为墓志铭》称“蜀人张岱”。宗子的家世,颇为显贵的。高祖天复嘉靖廿六年进士,官至太仆卿;曾祖元汴,隆庆五年状元,官至左谕德侍经筵;祖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视学黔中时,得士最多,杨文笾梅豸俱出他的门下,当时黔人谓“三百年来无此提学”;父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鲁王好神仙,他却精导引术,君臣之间,甚是契合。(以上俱见《琅环文集》卷四家传)宗子之能享受那样豪华的生活,如《梦忆》中所写的,正因其生长于这样家庭的关系。
宗子《自为墓志铭》说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一五九九),崇祯甲申明亡时,他已四十八岁了。他的死年有两说:邵廷采的《逸民传》,说活到七十多岁,而徐鼐的《小腆记传》补遗说活到八十八岁(一六八四)。大概后说是可靠的,因《蝶庵题象》有“八十一年,穷愁桌荦”之语,(《文集》卷五)这显然不止于七十馀了。又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开明史馆,毛奇龄以翰林院检讨充史馆纂修官,当时寄信给他,要他的明史著作,以作修史的蓝本(《西河全集》书四)。开明史馆这年,他已八十三了,记龄的信可能就写在这一年,也可能在这一年以后。足见说他活到八十八岁,一定有所根据的。
据此知宗子国亡以后,在满清统治下,还作了四十年的逸民。那么,他的生平可以甲申为限,划作两个阶段。在前一段他的生活是极为豪侈,而态度是极为放纵的。《自为墓志铭》云:“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囊诗魔。”这是他真实的自白,而《梦忆》一书中所记的又是更加具体的事实。
国亡后的生活,则大大不同了。《墓志》云:“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虽然,这样的贫乏在他是甘心的。《遗民传》云:“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危壁,沉淫于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藏书》,以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梦忆》自序亦云:“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间。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一向生活于华贵的家庭,而又沉溺于声色狗马之好,一旦国亡,不乞求保全,如钱谦益阮大铖一类人的行为;只将旧有的一切一切,当作昨夜的一场好梦,独守着一部未完成的明代纪传,宁让人们将他当作毒药,当作猛兽,却没有甚么怨悔。大概一个人能将寂寞与繁华看做没有两样,才能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刘越石文文山便是这等人,张宗子又何尝不是这等人?钱谦益阮大铖享受的生活,张宗子享受过,而张宗子的情操,钱阮辈却没有。一场热闹的梦,醒过来时,总想将虚幻变为实有。于是而有《梦忆》之作。也许明朝不亡,他不会为珍惜眼前生活而着笔;即使着笔,也许不免铺张豪华,点缀承平,而不会有《梦忆》中的种种境界。至于《梦忆》文章的高处,是无从说出的,如看雪个和瞎尊者的画,总觉水墨滃郁中,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却又捉摸不着。余澹心的《板桥杂记》,也有同样的手法,但清丽有馀,而冷隽沉重不足。
宗子的诗文,是受徐文长的影响,而宗子来得深刻,这因为他是亡国的逸民的关系。文长是宗子曾祖的朋友,家传云:“徐文长以杀后妻下狱,曾祖百计出之,在文长有不能知之者。”当时他的祖父还是小孩子,曾去狱中看文长,“见囊盛所卓械悬壁,戏曰:‘此先生无弦琴耶?’文长摩大父顶曰:‘齿牙何利!’”这样恶谑,大概对徐文长是合适的,在别人我想可受不了,但于此可以看出他们张家不是道学的家庭。宗子年少时,曾从事搜集过文长的佚文,以所收颇多草率之作,再求王谑庵为之删削。(见《文集•与王谑庵书》)但四库总目著录《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云“为其乡人张汝霖王思任所同选”,何以不署己名而署其祖名,也许藉以表彰其先德罢。此书末卷所载优人谑、吃酸梨偈、放鹞图、对联、灯谜诸作,《提要》谓“鄙俚猥杂,岂可入之集中?”(《提要》三十五卷别集类存目五)然宗子却云:“昔人未有以柱对传者,传之自文长始;昔人未有以柱对传而刻之文集者,刻之自余刻文长之逸稿始”(《文集》卷一柱铭抄自序)。足见宗子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与提要作者的头脑不是同一的范畴。徐文长文章的风格,传统的文学观念者,批评为鄙俗纤巧,蹈入魔趣,可是文长唾弃七子,自成风格;袁宏道谓其:“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徐文长传》),不是无见之言。以张宗子的天才学力,而犹追逐于文长的,固由文长在当时文学上造成的清明风气足以影响他,而同是不羁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再者文长是他先世的朋友也不能无所薰染罢?
宗子不仅长于文学,且长于史学,重要的著作,便是上面提到过生命相依的《石匮书》。是书写了几五十年才脱稿(《文集》卷一《石匮书自序》),脱稿后犹时加删改,故与李砚翁书有“弟《石匮》一书,泚笔四十馀载”之语。(《文集》卷四)顺治年间浙江学使谷应泰编《明史纪事本末》,想以五百金购买《石匮书》,宗子慨然予之。(思复堂《逸民传》)至于毛奇龄寄书要他的明史著述,那已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按《逸民传•谈迁传》云:“名季廒史虽多,而心思陋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俱有本末,谷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于此可知《石匮书》与《明史纪事本末》的关系。虽然,《石匮书》稿本并未因曾与谷应泰而未刻,昔年在北平时,闻朱逖先先生藏有此书,为海内孤本云。
关于《梦忆》的版本,有砚云甲编本一卷,王文诰本八卷,皆乾隆年中刻。王本始刻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一七九四),后因雕板失去,重刻为巾箱本,有王文诰见大道光二年任午(一八二二)序,《谭复堂日记》卷三称之为王见大本。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南海伍崇曜刻入《粤雅堂丛书》者,即据王本。顷开明书店经理刘甫琴先生来信,二十年前店中印行此书,爱好者甚多,今取粤雅堂本标点重印,属为一序,俾读者略知作者的生平,因拉杂写此。
台静农序于台北龙坡里之歇脚庵
自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
“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陶庵梦忆
[明]张岱著
陶庵梦忆·1·
目录
自序………………………………………………………………1
卷一
钟山………………………………………………………………3
报恩塔……………………………………………………………5
天台牡丹…………………………………………………………6
金乳生草花………………………………………………………7
日月湖……………………………………………………………8
金山夜戏…………………………………………………………9
筠芝亭…………………………………………………………10
石乔园…………………………………………………………11
越俗扫墓………………………………………………………12
奔云石…………………………………………………………13
木犹龙…………………………………………………………14
天砚……………………………………………………………15
吴中绝技………………………………………………………16
濮仲谦雕刻……………………………………………………17
卷二
孔庙桧…………………………………………………………18
孔林……………………………………………………………19
燕子矶…………………………………………………………20
鲁藩烟火………………………………………………………21
朱云崃女戏……………………………………………………22
陶庵梦忆·2·
绍兴琴派………………………………………………………23
花石纲遗石……………………………………………………24
焦山……………………………………………………………25
表胜庵…………………………………………………………26
梅花书屋………………………………………………………27
不二斋…………………………………………………………28
砂罐锡注………………………………………………………29
沈梅冈…………………………………………………………30
岣嵝山房………………………………………………………31
三世藏书………………………………………………………32
卷三
丝社……………………………………………………………33
南镇祈梦………………………………………………………34
禊泉……………………………………………………………35
兰雪茶…………………………………………………………36
白洋湖…………………………………………………………37
阳和泉…………………………………………………………38
闵老子茶………………………………………………………39
龙喷池…………………………………………………………41
朱文懿家桂……………………………………………………42
逍遥楼…………………………………………………………43
天镜园…………………………………………………………44
包涵所…………………………………………………………45
斗鸡社…………………………………………………………46
栖霞……………………………………………………………47
湖心亭看雪……………………………………………………48
陈章侯…………………………………………………………49
陶庵梦忆·3·
卷四
不系园…………………………………………………………50
秦淮河房………………………………………………………51
兖州阅武………………………………………………………52
牛首山打猎……………………………………………………53
杨神庙台阁……………………………………………………54
雪精……………………………………………………………55
严助庙…………………………………………………………56
乳酪……………………………………………………………58
二十四桥风月…………………………………………………59
世美堂灯………………………………………………………60
宁了……………………………………………………………62
张氏声伎………………………………………………………63
方物……………………………………………………………64
祁止祥癖………………………………………………………65
泰安州客店……………………………………………………66
卷五
范长白…………………………………………………………67
于园……………………………………………………………68
诸工……………………………………………………………69
姚简叔画………………………………………………………70
炉峰月…………………………………………………………71
湘湖……………………………………………………………72
柳敬亭说书……………………………………………………73
樊江陈氏桔……………………………………………………74
治沅堂…………………………………………………………75
虎丘中秋夜……………………………………………………76
陶庵梦忆·4·
麋公……………………………………………………………77
扬州清明………………………………………………………78
金山竞渡………………………………………………………79
刘晖吉女戏……………………………………………………80
朱楚生…………………………………………………………81
扬州瘦马………………………………………………………82
卷六
彭天锡串戏……………………………………………………84
目莲戏…………………………………………………………85
甘文台炉………………………………………………………86
绍兴灯景………………………………………………………87
韵山……………………………………………………………88
天童寺僧………………………………………………………89
水浒牌…………………………………………………………90
烟雨楼…………………………………………………………91
朱氏收藏………………………………………………………92
仲叔古董………………………………………………………93
噱社……………………………………………………………94
鲁府松棚………………………………………………………95
一尺雪…………………………………………………………96
菊海……………………………………………………………97
曹山……………………………………………………………98
齐景公墓花樽…………………………………………………99
卷七
西湖香市………………………………………………………100
鹿苑寺方柿……………………………………………………101
西湖七月半……………………………………………………102
陶庵梦忆·5·
及时雨…………………………………………………………104
山艇子…………………………………………………………105
悬杪亭…………………………………………………………106
雷殿……………………………………………………………107
龙山雪…………………………………………………………108
庞公池…………………………………………………………109
品山堂鱼宕……………………………………………………110
松花石…………………………………………………………111
闰中秋…………………………………………………………112
愚公谷…………………………………………………………113
定海水操………………………………………………………114
阿育王寺舍利…………………………………………………115
过剑门…………………………………………………………116
冰山记…………………………………………………………117
卷八
龙山放灯………………………………………………………118
王月生…………………………………………………………119
张东谷好酒……………………………………………………120
楼船……………………………………………………………121
阮圆海戏………………………………………………………122
巘花阁…………………………………………………………123
范与兰…………………………………………………………124
蟹会……………………………………………………………125
露兄……………………………………………………………126
闰元宵…………………………………………………………127
合采牌…………………………………………………………128
瑞草溪亭………………………………………………………129
陶庵梦忆·6·
琅嬛福地………………………………………………………131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6时05分10秒编辑过]
2009-07-02 16:04:40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7 楼
摘一段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的《陶庵梦忆秋灯琐忆》里的一篇
在上面的砂罐锡注篇中,张岱写到紫砂:
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6时09分54秒编辑过]
2009-07-02 16:06:20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8 楼
雍正本《重刊宜兴县志》里的紫砂史料
2009-07-02 16:17:25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9 楼
清代紫砂的发展
1,下面的文章作者不详
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是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装饰艺术发展到了又一艺术巅峰。手工工场的出现令分工日趋细密,技艺逐渐完善,至清末丁蜀一带出现“家家做坯,户户务陶”的繁荣景象。清代的紫砂在选料、配色、造型、烧制、题材、纹饰、工具各方面均优于明代。
清朝初期,几何形器非常流行,筋纹形器和自然器已发展成熟。技巧精湛、善于创新的陈鸣远是其中佼佼者,与时大彬并称,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争鸣远碟”之誉。以陈鸣远为代表,其制作的茶具和杂件雅玩,线条清晰,轮廊明显,特别是他塑造的自然形态作品,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其独到之处在于雕塑装饰、款识书法雅健,作品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深受时人喜爱。至今被视为珍藏。其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其艺术超尘脱俗,其作品表现淋漓尽致,精妙绝伦。陈鸣远开创发扬把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书画,山水梅竹的装饰艺术方式引入了紫砂陶壶的制作工艺,助饮茶兴,益人兴致,把壶艺、茶趣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紫砂陶艺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中叶以后,文化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一壶之上集工艺技法之大成,可交替运用书法、诗画、篆刻、雕塑、镂空、镶嵌、泥绘、彩釉、绞泥、掺砂、磨光等技法,因器而异,变化丰富。文人参与制壶,是清代紫砂壶艺突出的时代特征,且成为清代壶艺的主流,给壶艺发展以极大的推进。嘉庆年间知县陈曼生爱好紫砂壶,精于书法、绘画、篆刻,亦属名家。为振兴陶业,手绘十八种壶式,即曼生十八式,并邀制壶艺人杨彭年、吴月亭等为他制壶,又邀文人好友为之绘画、刻文,世称“曼生壶”款“阿曼陀室”。使得紫砂壶成为高雅的陶艺作品。这个时期在壶身题款成为风尚。由艺人杨彭年制作、名家书刻铭文,风格古雅简洁,这类壶的壶底、壶盖、壶身常留下定制者、制作者、刻书画铭文者的名款。宜兴紫砂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由此而盛。
清道光、咸丰年间至清末紫砂壶的壶形和装饰,在该阶段愈加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工艺追求简洁,壶式结果取材于自然的瓜类并配以简单线条,极为精巧。邵大亨创作的鱼化龙壶灵巧可爱,盖上龙头可活动,龙舌能伸出;百果壶匠心独具,壶身圆形,上贴白果、瓜子、栗子、红枣等各式瓜果,以莲藕为壶嘴,菱角为壶把;还有竹节提梁壶。太湖石提梁壶等。黄玉麟将古代青铜器和陶器艺术特色融化到紫砂壶的制作中,技艺精湛。至清朝晚期,题款、以壶赠友成为时尚,壶价日高,贵于金玉,《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
明清时代,亦多用龙窑烧造紫砂陶器。清代前期宜兴龙窑约有四、五十处,除分布在丁蜀镇周围外,青龙山南麓和北麓、任墅石灰山、川埠宝山寺及上袁、潜洛、汤渡等地均有。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在南京举办了我国“南洋第一劝业会”,其宗旨是为奖励农业,振兴实业。宜兴阳羡陶业公司的紫砂陶器获奖。
2,来自韩其楼的论述
清代以来,文人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一壶之上集工艺技法之大成,可交替运用书法、诗画、篆刻、雕塑、镂空、镶嵌、泥绘、彩釉、绞泥、掺砂、磨光等技法,因器而异,变化丰富。文人参与制壶,是清代紫砂壶艺突出的时代特征,且成为清代壶艺的主流,给壶艺发展以极大的推进。嘉庆年间知县陈曼生爱好紫砂壶,精于书法、绘画、篆刻,亦属名家。为振兴陶业,手绘十八种壶式,即曼生十八式,并邀制壶艺人杨彭年、吴月亭等为他制壶,又邀文人好友为之绘画、刻文,世称“曼生壶”款“阿曼陀室”。使得紫砂壶成为高雅的陶艺作品。这个时期在壶身题款成为风尚。由艺人杨彭年制作、名家书刻铭文,风格古雅简洁,这类壶的壶底、壶盖、壶身常留下定制者、制作者、刻书画铭文者的名款。宜兴紫砂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由此而盛。
陈曼生(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六年他应科举中拔贡,善古文辞,与从弟陈云伯文才俱佳,人称“二陈”。以后陈曼生曾任溧阳知县、淮安同知、南河海防同知等官职。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紫砂壶艺没计家。精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工隶书,追求金石味。嗜茗饮,酷爱紫砂壶艺.因此家中藏有许多紫砂名器。
嘉庆三十一年(1816年),陈曼生到宜兴紧邻溧阳县做地方官,当时诗文名流麋集。他和钱菽美、汪小迂等过从甚密,又有郭频迦、江听香、高爽泉、查梅史等颇为不俗的幕客文友。由于客观的条件,使原本就对紫砂壶艺兴趣浓厚的陈曼生如鱼得水,他结识了宜兴制壶艺人杨彭年,“曼生为之题其居日‘阿曼陀室’,并画十八壶式与之”,杨氏用于壶底的印章也出自曼生之手。从此,开始了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为后人留下大量传世之作——曼生壶。
陈曼生以自身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取诸自然现象、生物形态、实用器物、古器文玩等,精心设计了十八种壶式.造型有石铫,汲直、却月、横云、百衲、合欢、春胜、占春、饮虹、瓜形、葫芦、天鸡、合斗、圆珠、乳鼎、镜瓦、棋奁、方壶,称之为“曼生十八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曼生壶款式甚多,所谓“十八式”,就像武林中“十八般武艺”,象征技艺的成熟和至善尽美。
陈曼生同许多文人雅士一样,崇尚质朴简练的艺术风格。他设计的紫砂茗壶,力求在简中做文章。参与设计的茗壶多以几何型为上,并有较大的可供刻画装饰的面,每把壶上都有题识,铭文简约隽永,文切意远,耐人寻味。这些壶铭由曼生本人或幕僚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人撰铭奏刀。曼生壶的合作制壶人为杨彭年兄妹及邵二泉、吴月亭、蒋万泉等人,但以杨彭年成型最多。此种制铭名士和制壶名工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
曼生壶的主要特点是融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壶,壶腹上还镌刻山水花鸟,使清雅素净的紫砂茗壶平添几分诗情画意,形成独特的文人壶风格,从而使紫砂茗壶超越出单纯茶具的浅层意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曼生壶是紫砂技艺与翰墨结缘的精品,从它问世以后一直备受鉴赏家们所钟爱,特别是书画家爱之如珍宝:“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使曼生壶身价百倍,迄今仍为收藏家千金难求的珍品。
曼生壶壶底多铃有阳文篆书“阿曼陀室”方印,少数作品用自名书斋“桑连理馆”印,壶把梢钤“彭年”两字椭圆小印。曼生壶所刻铭文,位置多在壶肩与壶身,文字多与茶事相关,意趣隽永。鉴别曼生壶的要点:壶形是否脱俗,诗、书、画、印是否充满文人雅趣。
曼生壶在当时的制作数量可能较多,流传至今的也会不少。邓秋枚编著的《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刊有一壶身镌“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犀泉清玩”,这样曼生监制的茗壶不会少于4614件。香港收藏家罗桂样所藏曼生壶编号是4114号。陈曼生任溧阳县令仅三年,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能否造出如此数量的茗壶来,不由得会令人产生疑窦,怀疑这是古董商在故弄玄虚。
[本贴已被作者于2009年07月02日16时23分47秒编辑过]
2009-07-02 16:21:03 [广告]欢迎订购限量版世博主题紫砂壶,订购电话:010-62906877 13466633927联系人:郭燕 IP:*.*.*.*
中陶663
等级: 论坛侠客
贴子:708
积分:1352
注册:2007-12-11
第 10 楼
潘春芳教授在自己的《宜兴紫砂器造型图集》一书中提到的紫砂历史也很精彩:
2009-07-02 16:38:13 [联系方式]联系:0510-87928386 webmaster@chinataodu.com IP:*.*.*.*
本主题回复26贴,浏览2921人次,分页: [1] [2] [3] 快速跳转论坛至... ╋紫玉金砂 │├紫砂春苑 │├紫砂博古 │├紫砂翰林 ╋砂里淘金 │├议价交易区 │├拍卖交易区 │├商铺专卖区 │├商务咨询 ╋品茗鉴宝 │├中陶品茗 ││├四季茶香 ││├藕心深处 │├艺术长廊 ╋欢笑沙龙 │├闲情雅趣 ││├陶都玩家 ╋中陶版务 │├论坛事务 │├中陶活动专区 ││├珠江三角洲壶友活动专区 │├中陶会员专区 ││├认证会员申请专区 ││├认证会员专区 │││├签约作者介绍及作品推荐 │││├认证会员提问答疑 │││├认证会员藏品交流 │││├经典鉴赏与紫砂研究 │├版主版务专区 ││├核心管理 ││├回收站 │├员工专区 ││├VIP会员区 ││├备份22 ││├拍卖备份 ││├休闲备份 ││├中陶名人屋
→ 快速回复:[推荐]百年紫砂(历史专帖)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诚征合作┋ 邮件收发┋ 版权说明┋ 友情链接┋ 工作机会┋ TOP┋欢迎加入紫砂专业QQ群:103587009
中国陶都网http://www.chinataodu.com/联系我们:webmaster@chinataodu.com 三艺网:中国陶都网 | 中国茶艺
Copyright @ 2002-2009 中国陶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证 B2-20050156苏ICP备05025861号
加载|执行:187.500 毫秒(10次) 当前有1231人在线 峰值2356人 总访问量:70431709人次
更多阅读
勾践之后的越国历史 越国 中国历史
勾践灭吴的故事可以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但是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历史大家却知之甚少。在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去世后,越国还存在了许多年,期间兴衰之事,听我细细道来。一、鼎盛与扩张勾践于公元前465年去世,他的太子鹿郢继位。鹿郢,又名与
小偏方治大病 推荐十五偏方专治:脱发、打呼、牙疼、色素斑 治疗狐臭的小偏方
1、从此不再掉头发一位老中医,开了一个方子,专治掉头发,非常有效,关键是这个方子非常便宜!一共是3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B6。都是一块多一瓶,都是一天3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瓶一块吃,不要间断。比其他药有效得多。2、一个单方不
推荐:发廊促销活动详细方案 - 美容引擎网 138美容网
推荐:发廊促销活动详细方案活动目的1. 藉由活动包装,营造出XX重视每一位顾客的意象。2. 主张(温馨,快乐)的生活,加强XX社会形象。3. 藉由媒体宣传效果,巩固旧客源,吸引新客群。
历史遗留给中国十四大特色 深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
第一个特色:排斥外地人中国的地方语言和外国话差不多,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再加上巨大的民族差别,习俗差别,信仰差别,本地人产生强烈的地方意识情绪和排斥外地人是必然的事情。第二个特色:内部争斗拼杀,不懂友好关爱中国历史就是窝里斗的历史,
苏师大研〔2013〕24号关于印发《江苏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 江苏应届生招聘网
校属各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2013年修订)》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9月22日江苏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