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野火集》

亦凡主页

亦凡商城

新闻中心

商务助理

聊天广场

四海纵谈

贺卡天地

亦凡书库

《野火集》

龙应台 辑一  野火集

◎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人当然不生气/罗肇锦

◎ 生气,没有用吗?

    该生气就生气,该说话就说话/王民雄

◎ 生了梅毒的母亲

◎ 难局

◎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 幼稚园大学

    再谈“幼稚园大学”/龚鹏程

    戴着面具读书 /吴齐仁

◎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 不一样的自由

◎ 正眼看西方

◎ “对立”又如何?

    余玉贤(农林厅长)/龙应台(《野火集》作者)

◎ 焦急

◎ 机器人中学

    “不干涉”为什么可贵?/何怀硕

◎ 我的过去在哪里?

◎ 以“沉默”为耻——为高雄市民喝彩

◎ 啊!红色!

    血,也是红的/孟祥森

◎ 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

◎ 自 白

◎ 精神崩溃的老鼠

◎ 台湾是谁的家?

辑二  野火集外集

◎ 野火现象

◎ 又是公假

◎ 天罗地网

◎ 弱国,你会说“不”吗?

辑三  读者回响

◎ 读者来信

◎ 丑陋的推销术/文正言

◎ 谁来点燃野火/张旺台

◎ 《野火集》与社会批评的回顾/何怀硕

辑四  行万里路

◎ 龙应台这个人/胡美丽

◎ 行万里路/龙应台

附 录

◎ 传递这把火/龙应台

◎ 一九八六年,台湾/龙应台

◎ 一个冷冷的声音/戴小华

◎ 为你的同胞多写一点肺腑之言/柏杨

◎ 缘/马森

◎ 救赎/马以工

《野火集》与社会批评的回顾

何怀硕

大概在六十年代,有一位留华美国学生写了一篇《人情味与公德心》,引起了

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一个知耻知病,要求改革不良社会风气的社会运动。整个社会

被激起自觉自新的热情,一时间风生云起,好不生动。然而,后来余波渐息,社会

风气还是旧态依然。

一九七二年四月,《中央日报》副刊连续六天发表了署名“孤影”的《一个小

市民的心声》,以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提倡苟安现状,反对革新,并为贪污的

官吏与敛财的奸商巧言辩饰。一时固然麻痹了大多数蒙昧的群众,但也立即引发了

一班深思明辨的知识分子强烈的批判与反击。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龙应台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点燃了社会

批评的野火,得到少有的热烈的回响。当他写了一连串的同类文章,集成《野火集》

一书之后,一年之中,所销行的数目,差不多是台湾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记录;在

书商的新书“排行榜”中,也几乎长时间独占鳌头。其间虽然也有误解、歪曲、攻

讦与言论上的围剿,但是,野火既成燎原之势,锐不可挡。

去年,诺贝尔得奖人李远哲博士回国,对教育与科学发展的批评与建议,亦蔚

成旋风。这是近二十多年来,对社会现状所发表的言论,引起广泛而巨大回响的第

四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三十年来,台湾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对于台湾社会的

现状与展望,批评与建议,并非一片沉寂,而且可以说,不乏许多掷地有声的.谈

论诤言,却为什么难以得到广泛而巨大的回响呢?为什么上述四次言论的旋风,除

“小市民的心声”之外,不是发自外国人,便是留洋归国的学人呢?我只有这样回

答这个问号:第一是崇洋;第二是外来者较本地学者言论的自我约束较少,有更大

胆量畅所欲言,无所忌讳,故较能引起兴奋与共鸣。我说“崇洋”,一方面固然是

一种普遍的自卑心态,另一方面却也是理性的衡量——那些在欧美学有所成的人,

一般而言,的确拥有远比台湾为开放、自由、丰富的资讯与观念。我们知识的狭窄

与落后,不免自愧。当然,外来者往往比“身在此山中”的本地知识分子有更锐敏

的眼光,更鲜明的感受,也是他们的言论容易一针见血的原因。

直到今天,有关“孤影”和他的《一个小市民的心声》一文的神秘之谜还不曾
龙应台:《野火集》

解开, 十余年过去了, 当然谁也再无兴趣探知真相。“孤影”其人其文,是否是

《中央日报》当时所曲意“制造”?至今大概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非。根据该文

作者自白:“我是一个终年为生活而奔忙的小市民,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无特殊地

位,过去不曾在任何报纸杂志上写过文章,纯粹为一读者”,作者自认代表社会上

的绝大多数(沉默的大众)。我们且不问作者是否诚实?《中央日报》据此印成单

行本,以数十万册广为发行,军政学校,分派阅读,很明显地是党官透过传播媒体

推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后来的《南海血书》一样,引起了舆论界,尤其是知识分

子的批判与反击。当时的《大学杂志》乃于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月两期,刊登了多篇

讨论“小市民心声”的文章,并选辑为《偏安心态与中兴心态》一书(杨国枢等著,

环宇出版社出版)。

回顾过去这一段历史,再看看今天的社会现状:不能不说,我们社会确有可喜

的进步。我们社会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虽然尚待多多努力,但是党报与官报制造

舆论,尤其像“小市民心声”与《南海血书》那样神秘的、启人疑窦的做法,在今

天的言论市场上断无销路。《中国时报》刊出了《野火集》各文,表现了一个真实

的人,一个关爱民族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真实的社会现状,说了许多真实的

话。这是言论自由经过千辛万苦争取得来的大胜利,这个胜利才表明了我们的社会

确有重大的进步。李远哲的批评,能够在最有影响力的各报上传播,也同样表现了

我们已经朝着更开放,更加自由化的方向迈进。

不过历来在台湾社会轰动一时的社会批评中,《野火集》有它独特的地方。我

认为约有这几方面的特色:

第一,许多社会批评往往是针对某一事件或事象而发,所以比较具体而孤立;

《野火集》虽然也不无事件或事象的举证,但它所用心的是挖掘这些事象背后的观

念与心态,所以比较深入而广袤。第二,《野火集》各文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的“阵式”,面对中国台湾社会、文化、生活、观念、制度、法律、习俗……提出

挑战。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在龙应台有力的批评,鲜明的例证背后,颇有传布一个

合理的、现代的、富有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人生观的抱负。第三,《野火集》对现实

触感的明利,说理的雄辩,举例的贴切,充分表现了不寻常的审思明辨的智慧。第

四,文章写作的手法不落一般议论文字之窠臼,遣词用字,痛快而干净,以及作者

咄咄逼人的道德勇气,都协助它充实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野火集》能吸引偌多读者,不是人为的导演,乃是现实的渴望。有“干柴”

然后“烈火” 能燎原。 这一场火,使枯枝野草化为“腐殖质”,将使土壤肥沃。

《野火集》的序尾附言.曰:“没有时报编辑的发掘与坚持,《野火集》不可能存

在;容我对《中国时报》的‘报格’表示尊敬。金恒炜尤其是‘野火’的支柱。”

读《野火集》,我们也不能忘怀在不美满的人间,那些秉承崇高理想,在不同领域

里,为社会的进步呕心沥血的少数人。而《野火集》能为社会所容许,并且得到赞

赏,心血便没有白费。如果能唤起大众的自觉,我们的社会将有飞跃的进步。只要

我们能够朝向更人性、更人道、更坦诚、更民主自由的方向不断进步,我们才能相

信,历史发展的主线必跟随着我们的脚步。而犀利的,独立自主的社会批评能够自

由传播,是一切可喜的进步中最可贵的一步。

(丙寅岁阑寒夜灯下)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在昨晚的电视新闻中,有人微笑着说:“你把检验不合格的厂商都揭露了,叫

这些生意人怎么吃饭?”

我觉得恶心,觉得愤怒。但我生气的对象倒不是这位人士,而是台湾一千八百

万懦弱自私的中国人。

我所不能了解的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 ※ ※ ※ ※

包德甫的《苦海余生》英文原本中有一段他在台湾的经验:他看见一辆车子把

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

谴责肇事的人。我在美国读到这一段。曾经很肯定地跟朋友说:不可能!中国人以

人情味自许,这种情况简直不可能!

回国一年了,我睁大眼睛,发觉包德甫所描述的不只可能,根本就是每天发生、

随地可见的生活常态。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蝉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

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我看见摊贩占据着你家的骑楼,在那儿烧火洗锅,使走廊垢上一层厚厚的油污,

腐臭的菜叶塞在墙角。半夜里,吃客喝酒猜拳作乐,吵得鸡犬不宁。

你为什么不生气?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滚蛋”?

哎呀!不敢呀!这些摊贩都是流氓,会动刀子的。

那么为什么不找警察呢?

警察跟摊贩相熟,报了也没有用;到时候若曝了光,那才真惹祸上门了。

所以呢?

所以忍呀!反正中国人讲忍耐!你耸耸肩、摇摇头!

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受折磨的你首先应该双手叉

腰,很愤怒地对摊贩说:“请你滚蛋!”他们不走,就请警察来。若发觉警察与小

贩有勾结——那更严重。这一团怒火应该往上烧,烧到警察肃清纪律为止,烧到摊

贩离开你家为止。可是你什么都不做;畏缩地把门窗关上,耸耸肩、摇摇头!

我看见成百的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赏落日、去钓鱼。我也看见淡水河畔的住家整

笼整笼地把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厕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涨,污秽气

直逼到呼吸里来。



爱河的人,你又为什么不生气?

你为什么没有勇气对那个丢汽水瓶的少年郎大声说:“你敢丢我就把你也丢进

去?”你静静坐在那儿钓鱼(那已经布满癌细胞的鱼),想着今晚的鱼场,假装没

看见那个几百年都化解不了的汽水瓶。你为什么不丢掉鱼竿,站起来,告诉他你很

生气?

我看见计程车穿来插去,最后停在右转线上,却没有右转的意思。一整列想右

转的车子就停滞下来,造成大阻塞。你坐在方向盘前,叹口气,觉得无奈。

你为什么不生气?

哦!跟计程车可理论不得!报上说,司机都带着扁钻的。

问题不在于他带不带扁钻。问题在于你们这廿个受他阻碍的人没有种推开车门,

很果断地让他知道你们不齿他的行为,你们很愤怒!

经过郊区,我闻到刺鼻的化学品燃烧的味道。走近海滩,看见工厂的废料大股

大股地流进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种奇异的颜色。湾里的小商人焚烧电缆,使湾里生

出许多缺少脑子的婴儿。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脸颊透红的下一

代,将在化学废料中学游泳,他们的血管里将流着我们连名字都说不出来的毒素—



你又为什么不生气呢?难道一定要等到你自己的手臂也温柔地捧着一个无脑婴

儿,你再无言地对天哭泣?

西方人来台湾观光,他们的旅行社频频叮咛:绝对不能吃摊子上的东西,最好

也少上餐厅;饮料最好喝瓶装的,但台湾本地出产的也别喝,他们的饮料不保险…



这是美丽宝岛的名誉;但是名誉还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健康、我

们下一代的傻康。一百位交大的学生食物中毒——这真的只是一场笑话吗?中国人

的命这么不值钱吗?好不容易总算有几个人生起气来,组织了一个消费者团体。现

在却又有“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卫生署、为不知道什么人做说客的立法委员要扼杀

这个还没做几桩事的组织。

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

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

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

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

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

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

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

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

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

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

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原载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国时报·人间》



·回应与挑战·

中国人当然不生气

罗肇锦

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受家庭影响最大,而家庭的观念又被社会上的风习和制度

所支配。这里仅从家庭与个人这个关系面来看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人常说“自己” 叫“自家” ,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也认为中国是一个以

“家”为中心的家族社会,所以家族的观念左右着个人的行为,家族长辈根深蒂固

的想法自然成了个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标。如此一代传一代。反复实施,才造就今

天这种“不会生气”的性格。这种性格相袭传衍太久远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

道遵行而毫无自觉,只知接受而没有是非,只懂得“照着做”却说不出“为何做”

的道理。当然对他所做所为更无所谓生气或不生气了。所以中国人是“不会生气”

的民族。譬如:

家里希望我努力读书,将来赚钱,光耀门楣,是为我好,我为什么要生气?

家里告诉我出外坏人多,不可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是担心我上当;我为什么要

生气!

家里叮吟我不可随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祸上身,是怕我吃亏,我为什么要生

气?

家里教导我不可乱说话,“小孩子有耳无嘴”才不会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设想,

我更不会因此生气。

于是,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努力赚钱,大家都会说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欢

打抱不平,整天社会国家的人,虽然急公好义,到头来不是被排挤就是被看成异端,

不得善终。日常生活里,每一个聪明人都是快快乐乐出门,不乱听言论,不乱说意

见,不乱帮助陌生人,然后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鸟才会去救人之难,去

谈论批评,去惹是非,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大家如此这般,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记得幼年

时上街,许多长辈们鼓励孩子插队买票,上车抢座位(有人说这是逃难心理),结

果孩子身手矫捷不落人后,赢来不少赞赏,俨然自己就是国家未来主人翁一般。这

种可以骄其父母的行为,身为一个中国人看来怎么会生气呢?

长大后占人便宜说是为了家计,插队上车是为了早点赶回家照顾子女,亏空公

款是为了弥补家庭拮据,遇到困难,找有力人士关说,也是为了这个家。这个想法

早年管仲对鲍叔就曾说过,我只能借大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我努力打拼赚钱,

劳累委屈,为的还不是这个家。”听来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谁曰不宜,谁会

生气。

“为了家”是个很管用的口实、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

而不会令人生气,因为顾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

如何见死不救,如何为了赚钱而贪赃枉法,瞒上欺下。而顾家的妈妈必定是好妈妈,

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欢占人小便宜, 如何假公济私、 挑拨离间,只要她的行为是以

“为了家”做出发,那么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谅了。

研究中国人性格的社会学者,大都认为人口过剩,灾害频仍及社会贫穷是养成

中国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湾老一辈人的生活背景来看,这种说法的确有其道理。大陆来台的长辈,

在幼青年时大多在战乱、饥饿、流离、逃难中长大,在台的老一辈也是战乱、饥饿

中挣扎出来的,所以他们常以自己的经验向子女谆谆告诫,希望子女努力读书,将

来赚钱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读书赚钱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个人都不知不

觉地只紧握那一份自己谋生的资源,死也不肯放松。

他们从战乱饥荒中取得的经验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机会越大。”

因为在战乱或荒年里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粮食去帮助别一家,这慷慨的一家就要减少

他们自己生存的价会,要是太慷慨,生存机会便相对减少,甚而不免饿死。所谓物

竞天择,在战乱荒年里,有慷慨性格肯于帮助别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专为自己打

算的人反而得到选择,这种畸形的自我选择与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义特别发达。

经过割据、抗日等饥饿灾荒而死里逃生的人。对生命当然特别的珍惜、所以他

们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资源——知识和钱财(他们认为知识可以取得

高社会地位,代表一份优异的生存机会;钱财可以买通一切急难之需,也是生存最

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为这个生存资源钻营不休,至于社会的公义,人群

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对待它。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风气都从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发,所以一方面用

自私自利、见死不救的心态去过现代社会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济私、贪赃任法的心

理去面对公众,三方面以守旧苟安的心态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没有很好的法律

制度去限制,人人以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

点也不知道生气。倒是要他们抛弃狭隘的、自利的、“为了家”的自私心态去过合

理的现代社会生活,他们会很生气。或者要他们改正以前那种逃难的、饥荒的、自

顾不暇的穷人自私心态去过现代生活,他们会很生气。

中国人,已经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经地义,那么见到别人自私自利,怎么还会生

气;身为中国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看到自私自利

的事,怎么还会生气。

这下你应当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了吧?

原载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国时报·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06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

原文地址: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作者:meihong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枒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

读者在线阅读_1964_龙应台 目送龙应台在线阅读

读者在线阅读_1964 龙应台  不曾出席过同学会的我,今天去了小学同学会。五十六岁的我,想看看当年十二岁的玩伴们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那是一九六四年,民国五十三年。  一月二十一日,有湖口「兵变」。  一月十八日,纽约宣布了建

龙应台——文人做官 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内容简介:  14年前,《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声怒吼,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了她的杂文《野火集》专栏,短短一年,就像野火般地向四面八方奔窜燃烧起来,掀起一股“龙卷风”,锋芒所至,震撼了台湾岛无数读者的心灵。随后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感受整个荒原,有时只需一株小树——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徐飞在我看来,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格拉群岛》具有同样品格,都像黑色深海中的鲸鱼以震动微波的方式向世界发出密码。历

声明:《龙应台:《野火集》》为网友君子如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