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暴力——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续篇)—第一部分 hp暴力美学

在上篇有关苏联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第一部分)的专题中,我们再次不可遏制的Hi了————其实我早Hi了,不过是在发布后再次陪着诸位Hi一遍罢了。这完全是因为我考虑不周:自从上次我被N1火箭吓傻搞残后,就改弦更张了,将红色汽车们作为我新盯上的恬静情人,因为她们不会嗜血成性、打枪开炮、或者乱放会让我细胞质电离的核辐射,例如中子——我真的不想再Hi了。

但人生毕竟是人生:他是坐在主席台的街霸或者大爷,他接下来会脱稿讲什么我永远猜不透:果然,一蘸饱墨提起笔,我一边写就一边Hi了,这看起来像是人生给我的最新意外。但是,当我事后受到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的公牛商标启发,模仿牛胃的“反刍”习惯,将已经消化的红色汽车们从我的胃里反流回口中,再次咀嚼回味后,决定把这场意外从我的艳遇史中剔除——我想明白了,其实这场意外的Hi完全符合逻辑。

苏联,曾经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高峰期仅红军作战部队就达550万,编成近百个的集团军群,超过整个北约兵力总和,加上其准军事部队、内卫部队、华约盟国部队,则整个东方阵营的军队规模需要用几个8位数计算,他们全面机械化、装甲化,崇信“宽正面,大纵深”的高速突击作战,动辄就是集中数万辆坦克、装甲车的超级进攻,在当时的苏军对北约的作战计划中,要求其陆军部队在进攻欧洲平原初期的推进速度,就高达50公里——这可不是开车旅游,那是进攻,甚至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使用战术核武器。客观的说,任何人与这支令人恐惧的军队爆发全面战争(未尽全力的局部战争除外),如果双方都拼尽全力,则最好的结果也是鱼死网破,没有获胜的可能———蒙哥马利在冷战初期就说过:有一种战争将军们永远不能去打,那就是进攻莫斯科。

正因为存在这种最终同归于尽的平衡,让冷战中那看似危险的世界,比现在还更和平。

如果本帖看客中的父辈在当时北方、西北、内蒙边境戍边,则你很清楚,在我们当时真实的作战预案中,从未打算和中苏边境苏联一侧红军远东军区的百万陈兵、万辆坦克进行正面作战,那是没有胜算的,我们只能将数量庞大、最没有战斗力的民兵和二、三线部队放置在最前沿,以他们必然的牺牲延缓苏军的推进速度,换取主力部队在国土纵深数百公里后方的布防时间和空间,以解放军主力最为擅长的侧翼迂回、快速穿插抵抗强大的对手,回避正面对抗,而战场也将无可避免的摆在我们的领土上,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仅此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何在当时拥有核武器对我们那么重要。以后会为大家介绍一些超过你想象力的苏军超级军事演习,其宏大的规模、摧枯拉朽的气势、腐尸蛆虫般密集的装甲洪流、蝗虫一样遮天蔽日的作战机群,会让任何对手胆寒,非常符合我们的暴力美学——事实上这样规模的超级演习每举行一次,都会让整个地球颤抖。不要反感,我无意吹捧他们,只是陈述历史事实,现在毕竟不是准备和他们打仗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毕竟这种恐怖的局面已经永不再来: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而我们也不再是过去面对他们时的那副熊样——就像当初没人会去想进攻莫斯科一样,今天也再不会有人会傻到认真考虑从陆地染指中国。

这支令任何对手胆寒的军队所规划中的预定战场是如此辽阔,以至与我们只能用很粗的线条在画布上大致勾勒:从白雪皑皑的高加索山区、到百里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荒野、中亚阳光灿烂的高地、冰天雪地的北极冰盖、最后延绵到一马平川的欧洲平原、以及苏军统帅部永远念念不忘的美洲和非洲大陆,几乎跨越了地球皮肤上能长出来的各种复杂地貌和气候条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和纵深几万里、地理状况复杂、气候条件诡异的潜在战区,以及苏军“大纵深突击作战理论”所需要的庞大后勤保障,迫使苏联必须建立起门类齐全、产量惊人的重型军用越野运输车生产体系。抖抖历史的灰尘,展示一下这个庞大汽车军工链条中最重要的关节:

1、明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继续暴力——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续篇)—第一部分 hp暴力美学
2、明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3、利哈乔夫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4、库尔干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5、乌拉尔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6、卡姆斯基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7、布良斯克拖拉机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8、克列缅丘格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9、高尔基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10、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重工联合体(位于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当你看到这些名字,并回想起上篇那些军卡霸王时,自然就能联想到,这些工厂和他们的产品一样庞大,他们注定都不造平常车,而这些车也从不走平常路:他们都是“全天候、全地形”的军用运输霸王,吃着最粗糙的柴油,驮着最危险的军火,驰骋在没有道路的荒原、山川、极地、戈壁、沙漠,日夜川流不息,为庞大的帝国军队输送给养。如果非要我为他们列出一个清单,则上面的名字会像你鼻尖上看不见的螨虫一样多,“肤螨婷”才能溶解他们:超过100种只是起点。数量如此夸张的原因在于,苏联人喜欢在一种成功的产品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多如牛毛的各种变形车,导致最初的单一车型变成庞大的完整车系,这些牛毛没法在本贴有限的空间里经我之手全部拔光,只能扯下几根粗壮有力、有足够恐吓力的,让诸位打打飞机——这架飞机当然是超音速的,但我和诸位一起,依然在本专题的第一部分将其击落:你们已经见识了他们中最粗状的那几根越野之毛,例如7904、7906、7907等等。当然,能够击落这架飞机并意外的Hi起来,并不是因为我们都读过下图这本1965年编发的民兵防空教材,而是你骨子里的本性。关于车的梦想,从小就根植于每一个男孩的骨髓,他是属于这个性别的一个符号和图腾,是你血液里的甲基苯丙胺和尼古丁——很小的时候,那辆车头嵌着五角红星的“红岩”6轮驱动重型军卡(乌拉尔汽车重工联合体的379型中国仿制型)在我眼前拖拽着一门59式100毫米重型高炮、吐着老式柴油机所特有的黑烟隆隆启动的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整整20多年——这些细节都是在长大后事后回忆确认的,例如那门炮,我清楚的记得他有4个轮子,身管(偶尔专业一下,炮管)很粗很长,结合时代背景,则是59式无疑。这一幕印象太深,我清楚地记得我在旁边被震得发抖——所以,对机器的崇拜来自于你的基因和骨髓。

军用运输车和普通民用车辆有一个最大的设计差别,那就是强调适当负重能力下的越野能力,并通过特殊设计,使之具备了全天候、全地形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超载的货运车主,搞到一辆标称载重5吨的军用运输车,那它实际上可以超载到10—15吨。为了达到特殊要求,在配置上也和民用车辆差异很大,例如采用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特殊的悬挂系统和底盘结构、中央轮胎调压系统、液力变速箱为主的传动系统、防滑差速器、差速器锁止装置、大直径的宽大轮胎、带轮边减速器的驱动桥结构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03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继续暴力——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续篇)—第一部分 hp暴力美学》为网友只是还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