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小虫子 发表于2007年12月16日 17:35 阅读(12)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昨晚就关了手机,终于可以在周末偷得一日清闲,去图书馆轻轻松松的瞎转悠了。却没料到才逛了十来分钟,一本随手翻到的书就让我立马冷汗淋漓,轻松不起来了。那是一本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开篇第一页就问了九个说是测验是否有自卑倾向的问题:

1、是否会将过失或者责任转嫁给别人?

2、是否经常郁闷,甚至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大发脾气?

3、在人前,是否十分在意别人的想法,甚至胆怯或者拘谨?

4、是否经常回忆光辉的过去?

5、面对陌生人,是否会拘谨或者害羞?

6、是否对陌生的事感到害怕或者逃避?

7、是否害怕失业?

8、是否怕找不到工作?

9、与上司相处,是否会局促不安?

天啊,除了第一个问题上,我仅仅是偶尔会把一些责任推诿给父母,并不会习惯性的推诿责任和过失,第二个问题上则仅仅是会时不时郁闷,但是还是有足够的修养保证不发脾气外,后面7个问题简直就像为我量身订做的一样,问到我心底,问到我心虚……虽然我最近两年为人愈发的谦逊和低调了,但是一直都还是固执的认为这仅仅是礼貌上的谦虚而已,而我内心还是非常自信的。难道我这一直以来自诩的自信,其实压根就不是自信,而仅仅是我内心深处的自卑所衍生出的矜持和臆想吗?

……天啊,如果是这样真的太可怕了。是的,人不够自知真的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于是,几乎就在我想到我可能尚不自知这个可怕的可能性的同时,我已条件反射般的迅速找了个靠窗的桌子,一边凝望着窗外视野开阔的江景,一边重新审视起自己来:

从大的方向来看,我真的正确认识自己了吗?我现在真的依然自信吗?

我思索良久,却不得不得出这个让我沮丧万分的结论——我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我现在也确实很不自信了。

虽然我至始至终都明白“自知”的重大意义,明白就像怎样认识过去,会导致怎样给现在的自己定位一样,对现在的如何自知和认识,也将会直接导致自己对将来的定位。但事实上,我还是偏执了,我把“自知”简单的曲解为了“消极的自知”,我的目光始终聚焦于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进而甚至开始低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然后,我还自以为是的认为我已经做到“自知”了。殊不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仅仅是自知的一个方面,“自知”包含着其积极的一面,那即是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以及优势。

错误的自知自然带来错误的定位,错误的定位自然不可能带来自信。现在的我经常喜欢说“小心、低调”,但是,过分小心,不敢承担起责任的人,又如何能够让人信任,如何能够前进?我喜欢说“慢慢来”,但,为什么要慢慢来呢,是习惯了等待,还是期望得到意外的援手呢?我喜欢说“终于又到周末了”,这么没有热忱的对待工作,又怎么可能干好呢?我喜欢说“分子做起来很难,毕业很难”,于是以混日子的心态去生活,可是,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不满怀信心,全力拼过,那不管事情本身难不难,都自然会变得难,自然不会成功。我还喜欢说“我可能不行,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我愿意付出代价,我想,总是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我甚至还喜欢说“这已经注定了的,我完全不能改变它,我注定只能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学老师。”,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中国十几亿人,几十年的桎梏都能改革,又有什么是注定不能改变的呢?首先需要改变的,只是我们的观念而已。

这些想法,都源于我的偏执的“自知”以及极度的不自信。

那我又为何会如此呢?

这自然是有其客观的原因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内基说过,“我们绝大部分的忧虑和紧张,来自于未能发觉自己喜爱并且擅长的工作。结果因为觉得浪费生命从事自己厌恶的工作,从而心生叛逆,不得平静。”,我觉得,这便是对我现在的情况很应景、很贴切的描述和解释了。我想,当我年老写回忆录的时候,我一定会这么描述我现在的这段经历:“22岁到25岁那几年,我在广州过着沮丧的日子,我以做生物实验为生,可我对生物一知半解。而更糟糕的是,我一点都不想去了解。”、“生物上给我的所有经验都只教会我一条,就是我再也不想做这个了。”是的,“我们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甚至更长,仅仅为了下班的休息和睡眠;我们每天休息和睡眠,仅仅是准备着第二天的工作”,那么我又何苦兢兢业业呢,又怎么会有激情,有热诚呢?没有激情和热忱,不兢兢业业的干活,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好呢?连自己手上的工作都完全不能胜任,又怎么会有自信呢?

每个人都是以他最擅长的知识领域作为整合其他知识的枢纽的,所谓天才,也不过是那种以其发挥到了极致的专长来认识整个世界的人。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断的在自己的弱点上做练习,自然会对自己的看法越来越负面——毕竟,自信本身就只是不断的尝试、坚持努力以及点点滴滴的成功堆砌而成的。

但是,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主观的态度。因为不管在任何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我们都会有软弱的时刻,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并非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我们所持的想法,我们所怀的理想,以及在我们心中,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态度,很多时候比客观事实更加的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自我评价。

而我在自身态度和定位上的问题,远比客观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得要大。我之所以被打败,只因为我早就在脑子里打败了我自己。

我最大的问题在于错误的使用以及判断自己的能力。我从来都不全力以赴的做事,而是习惯于给自己订一个很低的目标,习惯性的去做那种只用自身能力的六七成就能驾驭的事儿,还美其名曰“让自己的能力能够驾驭工作”。但事实上,稍微懂点经济学的都知道,从来都是需求拉动产出的,我这样运用自己的能力,唯一的后果只能是能力不断的下降来迎合我的目标。而当有一天能力下降到了达不成我的目标了的时候,我却又喜欢全面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太低,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好像做什么都没有做成功的把握了。而当这时,我又喜欢用“我寡欲少求,只是另外一条达到欲望和能力匹配的道路而已”来宽慰自己,进而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要求,不断的给别人,也给自己强调“我不行,做不到,但做不到也无所谓”……但是,就像所谓神的力量无所不在其实就等于无所在一样,所谓的无所求,其实也近乎于无所不求,一点一也不能让痛苦更少——因为我们很难想像,坐以待毙是一种幸福。

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使用和判断更直接导致我的第二个大问题——畏难。我总是怕难,怕困难,怕挑战,怕一切未知的或者不可控制(至少我认为不可控制)的东西。就像对所有喜欢规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都是最好的挡箭牌。

是的,其实这两个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的惰性以及喜欢规避责任。譬如我一直坚决拒绝老妈提议的出国,从表面上看,是我对自己能力的不确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害怕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所面临国外严格的研究生要求而产生的巨大的压力,怕不能预计、更不能控制的未知挑战。又譬如,我不敢真的跳出我认为浪费生命的道路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理想,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父母的反对,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我怕承担失败的责任——选自己的路,失败了,会受父母的责难;按父母的安排走,哪怕失败了,责任也不是自己的。

这,很可悲。是的,非常可悲。所有有所成就的人最先学会的都是自立,其次是自强。而我,年过二十尚且不能自立,我依赖父母——不是经济上,而是精神上,于是我过度在意他们的看法和感受,于是我喜欢把责任往他们身上推,又因为惰性而不能自强——所以,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失败了,那绝对不会是因为我选择了生物,也不会是因为我面临了巨大的挫折和苦难,而是由于我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挫折,以画地为牢的心态来限制自己所导致的。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

想明白了这些,我能够做点什么来改变呢?

我觉得首先是要确立目标,记得华盛顿曾经说过“伟大的心灵都怀有确切的目标,而其他人却只有模糊的愿望。”就好比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有抱负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蓝图,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魄辗转。又好比一个人想要演讲精彩,最先做的,就应该是把主题研究透彻。

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的是什么,或者简单一点,先不考虑钱还有其他拉拉杂杂的所谓的客观条件,弄明白自己希望自己二十年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我希望二十年后我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宏观经济学家或者金融风险评估师,我希望二十年后,我能在周末带着孩子去钓鱼、野营,假期能带着家人四处旅游。当然,远期目标是不够的,必须把它拆成一个个很小的,很阶段性的目标,好比我现在要做的:六级考一个高分,减肥,练字,联系交际能力,养成好的工作习惯……等等。

明确了目标并不意味这全盘否定我现在的生活——虽然现在的生活确实和我的目标有些南辕北辙了。但是任何的苦难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哪怕就是从拿到这个学位就可以完全放开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意义上讲,学三年生物拿一个学位就很有它存在的价值了,更何况不是生物的痛苦,我不会明白我真正喜爱的是什么,不真正经历生物的痛苦,在以后我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绝不会那坚定。俄罗斯有句名言“铁锤能打碎玻璃,也能铸造钢铁”,我觉得我现在正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刀,不经历这痛苦的磨砺,我将难成大事。所以,明确自己的目标,我更该珍视现在的生活,用超越苦难的眼光,去寻找深藏在逆境背后的至理。

目标是方向,行动更重要,因为从来都是一个人做了什么让他更成功,而不是看他知道多少。

我要行动起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立马行动起来,不是“明天”,也不是“一会”而是现在,不要拖延,立马行动,从一件件现在能做的小事做起,一步步前进。就像美国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徒步行走几千公里,当她最终成功,别人问起她的秘诀时她所说的:“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于是我先走了一步,接着我再走了一步,然后我又走了一步,慢慢的,我就走到这了。”

我要行动起来,不仅要立马行动,更要全力以赴,充满热忱的去行动。因为任何有所成就的人无不辛勤努力,凡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一定会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并全力以赴的完成它。

……

有的时候,困扰可能是长久的,但明悟却是那么一瞬。我收回目光,把那本书重新放回书架,转身离开图书馆,仅仅带走了一句话——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先改变你自己吧,积极生活,不断尝试。

本文链接: 复制

签名档

360docimg_4_

人生就像一阵风一样飘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0286.html

更多阅读

外交部洪磊用“相向而行”似引歧义 外交部洪磊

看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四套)整点中国新闻(直播)节目,其中一个新闻片段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针对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发言,主持人的主持词中和洪磊的发言中及屏幕下面字幕的表述均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洪磊说,

纷纷万事,直道而行 君子直道而行

在网上随意闲逛,走到韩雪小姐的博客家中坐。原来思念真的每人都有,我刚在思念我的奶奶,她也梦到了爷爷。“纷纷万事,直道而行”,此话是她的爷爷为她留下的。今天的我还是幸运的,正巧路过,赶来受益受益。初听这句话,就让人有种披荆斩棘之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

荀子《劝学篇》全译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一)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

荀子《劝学篇》全文与译文_孤兰雨 荀子全文及译文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靛

声明:《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为网友雨后有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